- 相關推薦
電算化會計系統的畢業論文
內部控制關系到企業資產的安全完整、關系到會計系統對企業經濟活動反映的正確性和可靠性。企業為實現自己的管理目標,必須建立起一整套內部控制制度,以保證企業的有序、健康發展。企業在建立了電算化會計系統后,其會計核算和會計管理的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也為企業的內部控制帶來了許多前所未有的新問題,對原有企業內部控制制度造成了極大的沖擊,由于電算化會計系統的特殊性,建立起一整套適合電算化會計系統下的內部控制制度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電算化會計系統下內部控制的特點
1.數據處理的集中性使內部控制程序化。在手工會計環境下,內部控制主要采取結構控制法,包括設置相互牽制和制約的會計崗位,通過會計業務的相互稽核關系進行控制,會計工作通常被分成幾個步驟,按一定的程序完成。任何一個步驟都是對前面工作的審查與復核,前一個步驟中出現的錯誤往往可以在后一步驟中發現而得以修改。而使用計算機后,大部分的會計處理工作都有計算機完成,這種數據處理的集中性使得傳統的組織控制功能減弱,原有的內部控制措施逐步由相應的程序功能代替,如操作權限控制功能、數據輸入輸出控制功能等。
2.電算化會計系統運行的復雜性使內部控制的范圍擴大。隨著遠程通訊技術的發展,會計信息的網上實時處理成為可能,業務事項可以在遠離企業的某個終端機上瞬間完成數據處理工作,原先應由會計人員處理的有關業務事項,現在可能由其他業務人員在終端機上一次完成;原先應由幾個部門按預定的步驟完成的業務事項,現在可以集中在一個部門甚至一個人完成。
3.內部會計控制的重點發生了變化。實現會計電算化后,會計工作的執行涉及到人與電算化軟件兩個因素,且電算化軟件還是主要的影響因素。這使得內部控制的重點轉變為對人、機的控制,如對原始數據輸入計算機的控制、人機交互處理的控制、會計信息的輸出控制等。
4.計算機的使用增加了控制舞弊、犯罪的難度。從目前揭露出的一些計算機舞弊和犯罪案件看,計算機舞弊和犯罪所造成的危害和損失往往比手工會計系統更大,因此,電算化會計系統的內部控制不僅難度大、復雜,而且還要有各種控制的計算機技術手段。
二、電算化會計系統下內部控制面臨的問題
(1)身份識別與權限控制的問題。在電算化會計系統中,原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部分轉化為人與計算機之間的聯系,許多手工會計方式下的數據處理流程匯集到了電算化會計程序中,這就涉及到計算機如何識別操作者的身份以及如何進行權限控制的問題。
(2)電算化的實施使得會計資料數字化,提高了內部控制的難度。在電算化會計系統中,會計信息被記錄在磁盤等磁性介質上,難以實現向簽字、蓋章那樣證據化的操作,會計資料極易被篡改或偽造而不留任何痕跡,這給察覺和防范舞弊行為造成了一定的困難
(3)內部控制程序化使會計信息在處理過程中連續出現錯誤的風險加大。在電算化會計系統中,只要某一環節軟件處理出錯,將會引起其他環節的一系列錯誤。尤其是當軟件程序出現了錯誤或被惡意篡改時,系統將錯誤處理所有的會計業務,那樣后果可能會十分嚴重。
(4)網絡環境的開放性使內部控制的難度加大。例如,在網絡環境下信息來源多樣化,其他業務模塊、外部客戶端的信息都可以進入會計系統;大量的會計信息通過網絡傳輸,也有可能被攔截、竊取甚至篡改,網絡環境下會計信息系統遭受病毒攻擊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5)管理制度不健全引起的管理風險。電算化會計系統在處理方式和內部結構上和原來的手工會計系統存在著較大的差別,原有手工會計環境下的管理制度已不能適應電算化會計系統管理的需要。
三、電算化會計系統內部控制管理的內容
系統研發控制。電算化會計系統的系統研發控制包括開發前的可行性研究、資本預算、經濟效益評估等工作,研發過程中的系統分析、系統設計、系統實施等工作,以及對現有系統的評估、企業發展需求,系統更新的可行性研究,更新方案的決策等工作。
一是領導認可和授權。電算化會計系統的開發項目一般投資金額都比較大,對企業整體管理目標的影響也比較大,往往需要對原有的管理體制進行較大的改革,必需得到領導認可和授權;
二是符合標準和規范。按標準和規范開發和發展電算化會計系統可以使企業電算化會計系統更加可靠、更加完善,有利于對系統的維護和進一步的發展、更新,這樣的電算化會計系統才會有生命力;
三是人員培訓。在系統運行前對有關人員進行的培訓,不僅僅是系統的操作培訓,還應包括讓這些人員了解系統投入運行后新的內部控制制度、電算化會計系統運行后新的憑證流轉程序、電算化會計系統提供的高質量的會計信息的進一步利用和分析的前景等;四是系統轉換。并行運行的時間一般至少為三個月,但也不要多于一年。五是程序修改控制。修改過程的每一個環節都必須設置必要的控制,修改的原因和性質應有書面形式的報告,經批準后才能實施修改,所有與軟件修改有關的記錄都應該打印后存檔。
2.管理控制。管理控制是指企業建立起一整套內部控制制度,以加強和完善對電算化會計系統涉及的各個部門和人員的管理和控制。管理控制包括組織機構的設置、責任劃分、上機管理、檔案管理、設備管理等等。
一是組織機構設置。企業實現了會計電算化后,企業可以按會計數據的不同形態,劃分為數據收集輸入組、數據處理組和會計信息分析組等組室;也可以按會計崗位和工作職責劃分為計算機會計主管、軟件操作、審核記帳、電算維護、電算審查、數據分析等崗位。組織機構的設置必須適合企業的實際規模,符合企業總體經營目標,并且應按精簡、合理的原則對組織機構的設置進行成本效益分析。
二是職責劃分。在電算化會計系統中,不相容的職務主要有系統研發的職務與系統操作的職務;數據維護管理職務與電算審核職務;數據錄入職務與審核記帳職務;系統操作的職務與系統檔案管理職務等。
三是上機管理。企業應對計算機的使用建立一整套管理制度,以保證每一個工作人員和每一臺計算機都只做其應該做的事情。
四是檔案管理。電算化會計系統有關的資料應及時存檔,企業應建立起完善的檔案制度,加強檔案管理。還應定期對所有檔案進行備份的措施,并保管好這些備份。為防止檔案被破壞,企業應制訂出一旦檔案被破壞的事件發生時的應急措施和恢復手段。五是設備管理。應當建立一套完備的管理制度以保證設備的完好,保證設備能夠正常運行。也包括對人文環境的控制,如防止無關人員進入計算機工作區域、防止設備被盜、防止設備用于其他方面等。
3.日常控制。日常控制是指企業電算化會計系統運行過程中的經常性控制。
一是業務發生控制。采用相應的控制程序,甄別、拒納各種無效的、不合理的及不完整的經濟業務。
二是數據輸入控制。企業應建立起一整套內部控制制度以便對輸入的數據進行嚴格的控制,保證數據輸入的準確性。
三是數據通訊控制。企業應采用各種技術手段以保證數據在傳輸過程中的準確、安全、可靠。
四是數據處理控制。
五是數據輸出控制。輸出數據控制一般應檢查輸出數據是否與輸入數據相一致,輸出數據是否完整,輸出數據是否能滿足使用部門的需要,數據的發送對象、份數應有明確的規定,要建立標準化的報告編號、收發、保管工作等。
六是數據存儲和檢索控制。企業應當對儲存數據的各種磁盤或光盤作好必要的標號,文件的修改、更新等操作都應附有修改通知書、更新通知書等書面授權證明,對整個修改更新過程都應作好登記,電算化會計系統應具有必要的自動記錄能力,以便業務人員或審計人員查詢或跟蹤檢查。
參考文獻:
[1]高建立。啟用會計電算化系統管見。2008
[2]覃芳耀。如何對電算化會計系統進行內控[3]王建平。企業內部控制環境建設研究。2010
【電算化會計系統的畢業論文】相關文章:
試論電算化會計系統的內部控制04-30
論會計電算化下的內部控制會計畢業論文(通用10篇)12-28
會計電算化的職責05-31
會計電算化心得04-22
會計電算化教案03-10
會計電算化教案 第一章 會計電算化概論04-25
會計畢業論文11-07
會計電算化實習總結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