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基于B2C配送倉庫貨物的分類路徑的選擇論文
隨著我國B2C產業的飛速發展,作為B2C供應鏈中重要一環的倉儲業正成為發展的一根軟肋。目前倉儲管理比較普遍的分類方法是ABC分類法,但是單純的ABC分類法有時候無法滿足B2C訂單處理的需要,ABC分析法分類簡單,有許多有價值的分類信息無法被利用;目前最通用的分類方式是按照庫存資金累計量進行分類,但分類方式眾多,選擇恰當的分類方式代表一類貨物也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DPC決策法是在原有的分類法基礎上進行再排序,使得倉儲管理系統不僅僅拘泥于后臺數據的處理和對訂單執行的支持,還要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訂單的流程促使倉儲物流的總體效率得到提升,通過對倉儲管理的優化,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倉儲運行的效率并提高顧客的交易體驗。目前,B2C企業通過物流外包的形式將配送這一部分交給第三方物流,但是兩者從配送結構以及配送要求上存在較大不同[1]。進行DPC分類法能夠使倉儲資源得到更為合理的配置,提高倉庫的周轉能力,運營期間降低倉儲的管理成本;將物流的倉儲設計與訂單計劃聯系起來進行規劃,降低整體訂單的處理時間和處理成本。
1 DPC法對B2C配送倉儲的優化管理
1。1 DPC法對倉儲管理的優化方式
賦予決策系統主動將訂單調整到合適處理的時間的權利完善高績效倉儲管理模式;消費者方面賦予其靈活選擇配送時間的權利,為顧客提供更好的交易體驗的同時,為倉儲資源取得更為靈活的配貨選擇。
DPC控制的實現主要在訂單管理,倉儲管理決策兩個方面。在訂單管理方面消費者有權利選擇自己所要使用的延遲等級,在倉儲管理中輔助庫位的分配進行決策;在倉儲決策方面,決策系統有權利對倉庫內所有的訂單進行篩選,以求獲得最佳的處理方式同時處理最多的訂單。
加入DPC法將對整個信息的決策重心有一定影響,將增大倉儲決策系統的決策比重,同時減少由下訂單順序而決定揀貨順序的比重,但是相對于同一次揀貨而言,首次被規劃處理需要進行揀貨的訂單比優化調整進來的訂單享有更高的處理優先權,避免出現有些訂單始終無法被處理這種極端情況。
1。2 適應DPC決策法的信息收集方式
在原本二維條碼的基礎上擴大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術的應用,保障數據采集的完整性和準確性,提高運作效率,避免人工的重復勞動,克服傳統數據采集方式容易產生差錯和滯后性的缺點[2]。
2 DPC法在B2C配送倉儲中的應用
2。1 延遲等級在訂單管理程序設定
延遲等級是集成在原有信息管理系統的基礎之上,與其他分類方式方式協同決策,延遲等級主要在訂單處理的順序以及優先處理上進行分析設置,相關設定有3個方面。
(1)延遲等級、指數的設定。延遲等級設定:定為十級,最高為九級代表可延遲,一級表示不可延遲,零級為特殊貨物處理等級。延遲程度指數:該指數越小代表可延遲的程度越大。
(2)延遲指數計算方式。根據貨物的下訂單時間比重占25%、根據“當前訂單處理情況系統選擇可延遲等級”占75%。每間隔合理的時間,配送當前訂單處理情況選擇可延遲等級所占決策比重降低25%,相對的貨物下訂單時間所占決策比重上升25%。首次已被規劃的訂單當被更為合適的訂單頂替后在進行二次規劃設計時其可延遲等級所占決策百分比降低20%,相對的貨物下訂單時間所占決策比重上升20%降到可延遲比重降為0為止,具體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公式:可延遲指數=當前訂單處理系統選擇可延遲等級所占比例×可延遲程度等級+貨物下訂單時間所占比例×10。
注:延遲等級十級(0至9)計算時以數字表示。該指數數值越大標明能后延遲處理的時間越長。延遲指數最大為10,比例數均大于等于零。
(3)訂單實現主動優先處理。在顧客下訂單并完成付款后,如果配送系統能夠優化當前已有配送行程,提前處理該訂單則給予顧客選擇以提供增值服務。該選擇與配送規劃系統相聯系,根據已經完成的路線規劃提供能夠優先配送的路線選擇,如果不選擇則默認該訂單遵循正常訂單的流程。優先處理規則必須考慮“可延遲程度”等級。
2。2 訂單信息的處理
搭建有效的B2C訂單信息管理平臺,對其訂單、倉儲、財務等交易流程進行有效控制[3]。
倉儲配送系統與配送系統進行實時的信息溝通,為已經下達的訂單選擇最合適的揀貨時間,為在網上正在銷售的商品提供更為實時的貨物跟蹤信息,時刻了解貨物目前狀態,如圖1所示。
圖1 信息系統結構
增加DPC法在信息管理系統中的倉儲決策環節以及配送決策支持方面的使用[4],根據需要配送的訂單安排配送計劃,如果進行配送的載具有空位則進行填充,尋找適合的貨物進行填充并確認該配送路線也符合訂單要求。
2。3 延遲等級在倉儲管理程序設定
(1)RFID對貨物基本數據的處理。在倉儲環節記錄或讀取貨物的基本資料,使用RFID將免去掃描條碼這一工作以通過RFID掃描閘口進行標簽閱讀,能夠在很短時間內掃描大量數據而且便于分組管理[5]。
該標簽的使用同時服務于快速的盤點以及揀貨,使用手持式RFID掃描器通過需要盤點的貨架能夠完成較大規模的掃描任務,快捷方便。
在揀貨方面,完成揀貨操作后貨物通過RFID掃描閘口能夠一次性將貨物信息全部讀取,然后由系統檢查是否有貨物被錯誤拾取或者有貨物漏取,這樣能夠有效降低揀貨時發生的人工操作錯誤。
(2)倉儲信息與訂單管理與配送決策的聯動。訂單系統與配送決策之間建立溝通,這種溝通體現在倉儲信息系統,即:配送決策發現能夠同時處理的訂單,詢問訂單系統有沒有符合要求的訂單,根據需要處理的訂單詢問庫存系統該貨物是否符合規格,如果符合則倉儲進行出庫操作。
(3)對出入庫流程的優化。為了適應DPC的實施提高B2C倉儲使用效率以及準確度,有必要對貨物出庫的一些流程進行優化設計,如圖2所示。
圖2 出庫流程
2。4 對配送決策的支持
(1)訂單配送設計支持。在有效訂單下達后,根據可延遲等級以及之前在下訂單的時候消費者選擇相應的優先配送服務決定該訂單是否有必要現在處理,否則系統將先處理有消費者選擇提供該服務的訂單進行處理,對此類訂單采取被動延遲的方式。
(2)在可延遲等級影響下進行的決策流程,如圖3所示。
圖3 可延遲等級影響下的決策
(3)訂單處理時與配送環節的聯合決策。優先處理規則:根據信息系統的規劃,設定優先處理規則,最大程度實現配送效益,具體規則是:當決策系統確定某一配送路線的車輛有空閑位置時,確定是否有訂單符合該車輛的配送路線并向消費者提供優先處理的相關增值服務,如果消費者不選擇則由配送決策系統代其決策,則消費者決策的訂單優先于配送決策系統代決策的訂單進行處理。
3 對京東配送倉儲的簡單優化
隨著業務量的發展,京東對物流倉儲的投資周期越來越長,投資的金額越來越大,所以使京東不得不面臨問題:2年前,要搬一個庫房,只要提前3個月租賃就行;建成的華東物流中心花10個月來規劃建設;在建的亞洲一號項目,至少得花2年時間才能投入運營。
京東商城目前面對的局面主要是訂單增長領跑倉儲物流,促使該IT(information technology)系統的核心模塊進行更新,但由于種種原因物流中心的處理能力無法跟上,其中一些原因如下。
(1)差錯率高,貨損大。因為訂單暴增,遠遠超出最初設計的物流倉儲以及配送能力,即遇到物流瓶頸,導致了物流配送環節差錯率高,運輸過程貨損大,并且伴隨大量訂單延誤而造成服務質量的下降。
(2)物流成本過高。國內第三方物流目前具有足夠實力能在速度、服務、費用上取得平衡來滿足京東商城家電配送的還很少。
促進資源的合理配置。分類化的倉庫管理在客觀上能夠按照統一計劃合理分配和使用資源倉儲資源,做到物盡其用,提高物流設施利用率和物流沒備工作效率,實現資源配置的優化,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貨差貨損。
在倉儲方面,按照銷量處理倉庫貨物的庫位,并將原有的庫存分類原則進行優化設計融入DPC決策法的理念,能夠很大程度上將大量的訂單與有限的倉儲空間進行合理設計,從而在不降低服務質量與提高收益之間謀求平衡。
對于買家在京東商城中所拍下的物品而言,系統可以對其進行延遲等級設置。決定訂單是否被處理的因素是貨物的下訂單時間、當前訂單處理系統選擇可延遲等級所占決策比重。對于一些老客戶或者有特殊要求的顧客可以提供增值服務,達到更高層次的客戶滿意度,而這種服務可以通過適當地降低該類客戶訂單的延遲等級來實現。
增強京東訂單系統與倉儲決策之間的聯系,可以參考卓越亞馬遜在在相關貨品網頁上給予的配送提示,在倉儲決策發現貨物不足的情況下,就可以在該貨品的網頁上顯示“庫存不足,欲購從速。”類似信息方便消費者決策。這樣在有效利用訂單系統、倉儲資源的情況下更加能夠加強他們之間的相互聯系和支撐為更多的服務提供基礎。
4 結論
通過將DPC決策過程整合在B2C的訂單和倉儲系統中,高效處理貨物信息促進倉儲資源的合理配置。使原有的庫存結構和方法適應B2C的需要,提高物流設施的利用率和物流沒備的工作效率,達到優化倉儲資源有效配置的目的。
以此可以建立短時間、正確滿足用戶訂單要求的倉儲配送體制;降低B2C配送倉儲的運營成本。
搭建的網絡訂單配送系統聯動模式將優化構建高效的配送計劃信息系統,使物流配送計劃的設計與訂單計劃聯系起來進行,提高各分類訂單的處理效率并一定程度上提高顧客的購物體驗。
【基于B2C配送倉庫貨物的分類路徑的選擇論文】相關文章:
基于灰色模糊綜合評判的最優路徑選擇04-28
拓展路徑選擇04-27
基于K近鄰分類間隔的特征選擇方法研究04-29
西部開發的路徑選擇04-30
基于有效路徑的多路徑交通流分配04-27
沿海社區預防海洋災害的路徑選擇-基于對特呈島的調查與思考04-25
構建和諧人格的路徑選擇04-27
基于進化算法的測控飛機跟蹤路徑規劃04-26
基于生活化的德育新路徑探索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