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影響我國食糖進口的因素及應對策略畢業論文
自2008/2009年榨季以來國際糖價一直處在一種波動的態勢中,2010年國際糖價的波動更加明顯,尤其是2010年6月以后國際糖價開始大幅反彈,整體上看國際糖價處在一種飛速上漲的態勢中,從全球范圍來看目前供求格局依然偏高。各國食糖現貨緊張的形勢并沒有得到有效改善,主要出口國巴西雖因旱情緩解發運速度在近期有所加快,但還是不能滿足國際市場對食糖的需求。從中長期看國際糖價仍將維持在高位運行,這也必將影響國內糖價走勢,國內糖價的低價時代將結束。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食糖消費市場之一,按照中國入世承諾,我國對食糖的進口采用關稅配額制度,2010年我國食糖進口關稅配額為194。5萬噸,與2009年持平。從全球范圍看,中國和澳大利亞是世界上僅有的兩個對食糖貿易實行自由化的國家,也就是說中國對食糖進口是沒有高關稅保護的,食糖進口在配額內享受著優惠的關稅待遇,進口產品對國內食糖市場比較容易產生沖擊,國內食糖生產企業抗風險能力不足,食糖進口的安全問題不容忽視。
一、食糖進口價格走勢及我國食糖進口的特點
(一)進口量先抑后揚,進口均價沖高回落
2010年1—10月我國食糖累計進口量為136。52萬噸,9月份單月進口食糖35。2299萬噸,食糖進口均價為581。79美元/噸。不僅超過8月份的29。8597萬噸進口量,也高于7月份創紀錄的30。5781萬噸,進口金額達到1。779億美元。前十個月全國累計出口食糖71,632噸,食糖進口量有一定幅度的上升。
2010年前4個月,我國食糖進口量明顯萎縮,除3月份外,其余各月進口量均在1萬噸左右。從5月份開始,我國食糖進口量連續2個月突破10萬噸,其中6月進口量達18。6萬噸,同比增長1。1倍,環比增長59。9%,為2007年8月份以來的月度新高。與此同時,進口均價在3月份沖高至歷史最高點每噸748。5美元后,快速回落,6月份進口均價已跌至每噸476。4美元,相較3月份下降36。4%,回到去年11月時的價格水平。
(二)一般貿易,加工貿易交替上升
今年1—10月我國以一般貿易方式進口食糖37。1萬噸,下降34。6%,占同期我國食糖進口量的90。8%;加工貿易進口3。6萬噸,下降19。8%。 這與2009年的情況比較類似,2009年我國以一般貿易方式進口食糖83萬噸,增長34。1%,占同期我國食糖進口總量的78%;以保稅倉庫進出境貨物方式進口12。8萬噸,增長2。5倍。此外,以加工貿易方式進口10。1萬噸,下降6。9%。而今年1月份,情況則剛好相反,以加工貿易方式進口食糖4365噸,增長1。1倍,占同期我國食糖進口總量的51%;一般貿易進口4199噸,下降92。1%,占49%。貿易方式的變化比較明顯。
(三)進口來源地出現明顯變化
2009年,我國自古巴進口食糖43。8萬噸,增長7。4%,占同期我國食糖進口總量的41。2%。同期,自巴西進口23。6萬噸,激增812倍,占22。2%。此外,自東盟進口14。8萬噸,增長1。1倍;自韓國進口12。4萬噸,下降5。1%。今年上半年,我國自古巴進口食糖22。4萬噸,下降20。7%;同期,自韓國進口6。4萬噸,增長22。1%,超過巴西成為我國第二大食糖進口來源地,自巴西進口5萬噸,下降74%,自上述3者合計占同期我國食糖進口量的82。5%。9月份食糖進口的主要來源地分別為巴西25。73萬噸,澳大利亞5。058萬噸,古巴2。95萬噸,韓國1。36萬噸。進口來源地雖然仍比較集中,但來源國所占份額有較大的變化。
二、影響我國食糖進口的因素
(一)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價格差異
2009年下半年以來,受印度、泰國等食糖主產國大幅減產影響,國際食糖供需缺口達720萬噸,導致其價格快速走高,并拉大與國內市場的價差。2008/2009年榨季出現1170萬噸的缺口,2009/2010榨季全球食糖缺口為940萬噸,但在進入2010/2011年榨季后,這種全球供應緊缺的狀況將再度轉為過剩,過剩量約為100萬噸。食糖產量的增加將對國際市場的價格產生相應的影響,食糖的國際市場價格出現的下降趨勢必然會影響到我國食糖的進口價格,當食糖產能過剩的情況出現時,國際市場價格的下跌,成為國內食糖進口量增長的動力。
進入2010年以來國際糖業形勢也不容樂觀,世界第二產糖國泰國出現的“糖荒”現象雖然未直接影響我國糖業,卻給我國關注糖業發展的各方人士帶來了驚慌。巴西的連續降雨也給糖業產量打擊。廣西糖業網上有關數據顯示,泰國進口估算為8652。34元/噸,巴西進口估算為7987。82元/噸。進口糖價走高已成定局。
(二)匯率波動
國內的食糖市場對于人民幣匯率變動的反應程度是依據其進口量占消費量的比重而定的,進口越多,對國內食糖市場的影響就越大,進口越少,影響也就越小。隨著我國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食糖的消費需求也將不斷增加,預計未來的供需缺口會不斷擴大。從長期來看,隨著人民幣的升值,我國居民購買能力將會增強,進口也將增大;然而,人民幣匯率的上升,加上進口擴大,必然會帶動國際食糖價格的上漲,而國際食糖價格的上漲又會推動國內食糖價格向國際價格靠攏,最終帶動國內食糖價格上漲。
(三)國內市場供應情況
作為重要的食糖生產國,糖料種植在我國農業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其產量和產值僅次于糧食、油料和棉花。我國食糖產量僅次于巴西、印度,居界第3位(如果把歐盟作為一個整體統計,我國食糖產量居世界第四位)。
據中國糖協數據顯示,2009/10年制糖期全國共生產食糖1073。83萬噸,比上一制糖期少產糖169。29萬噸,截至2010年9月末,本制糖期全國累計銷售食糖1042。13萬噸,累計銷糖率97。05%;另外,為穩定國內糖市,自2009年12月份以來,國家連續三次拋售國儲糖,累計拋售86萬噸,改善了國內市場供應緊缺的局面,導致進口需求相對減少。2008/2009年榨季,我國食糖產量1,243萬噸,較前一榨季減產16。24%,消費量為1,390萬噸,較前一榨季增長2。2%,產銷缺口147萬噸; 2009/2010榨季食糖產量1,209萬噸,消費1,460萬噸,產銷缺口251萬噸;連續兩個榨季減產、新榨季庫消比下降以及國際糖價低于國內糖價等因素為進口增長提供了動力。
(四)食糖消費水平
經濟發展和人均收入水平是影響食糖消費需求的重要因素。根據國際糖業組織的統計,人均GNP在2896至8955美元的中高收入國家人均年食糖消費量為41。0 kg。我國人均GDP到2020年比2000年翻兩番目標的逐步實現,使得今后一個時期我國食糖消費需求將處于增長期。此外,居民消費結構的急劇變化,導致食糖個體消費量的增加。隨著我國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食糖消費量必將隨之提高,從而對價格產生影響。2008/2009榨季,我國人均食糖消費10。7千克,與消費結構相似的國家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食糖消費還有很大的拓展空間。隨著國民經濟快速增長,食品加工業飛速發展,帶動食糖總體需求穩中有升。中國糖業協會對我國食糖消費需求量增長情況的預測表明,我國的食糖消費量2015年將達到1600至1800萬噸;2030年可能接近世界消費水平,達到2600至3000萬噸。國內食糖消費水平的提升也會影響我國食糖的進口。
三、我國食糖進口策略
(一)提高國內食糖生產效率
中國食糖要想改善目前的進口貿易格局并在競爭激烈的國際食糖市場中生存和發展,就必須努力降低糖料種植和食糖加工成本。可以通過在食糖產業鏈上推行規模制糖;通過科技創新提升食糖生產品質和調整優化糖料作物的區域布局來提高國內食糖生產效率,提升競爭力。同時建立高效率的食糖物流體系也是提高效率的有效途徑。制糖企業實現規模經濟的途徑不是擴建或新建一些大型的糖廠,而是要通過挖潛改造,充分利用現有的生產能力。中國糖業成本高是由于制糖與糖料種植兩個環節及糖業政策共同作用的結果。提升中國糖業競爭力的關鍵在糖料生產環節。應該從制糖環節與糖業政策兩方面入手,以糖料生產為核心,降低食糖生產成本。提高甘蔗糖分和企業的總回收率可以顯著地降低企業制糖成本,從而提高利潤率。
(二)國內市場為主進口調節為輔
作為世界食糖生產及消費大國,我國是一個食糖的凈進口國,出口優勢不明顯。2010年1—7月我國進口食糖71。4萬噸,同比下降17。3%;出口食糖6。2萬噸,同比增長60。6%,進出口差額很大。2010年我國食糖進口配額為194。5萬噸,商務部9月底公布了2011年我國食糖進口配額與2010年持平。我國的食糖消費應繼續堅持主要依靠國內生產,以適當進口調節為輔的原則。食糖進口貿易的重點應放在調節國內總量平衡,進一步發揮沿海地區加工貿易優勢等方面;同時還要充分利用價格杠桿,把握好食糖進口的主動權。
(三)食糖進口來源地多元化策略
要保持國內食糖市場的穩定就必須保障國內的食糖進口安全,一方面要保證充足的供應,在國內供應不足時,還要保證有可靠廉價的進口來源。另一方面,食糖進口劇增也會導致短期內國內市場供求失衡,引起國內糖價劇跌,這可能嚴重影響國內制糖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活動,造成國內市場混亂,從而威脅我國食糖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因此,我國應該采取必要措施,一方面防患于未然,另一方面必須做好應對突發事件的準備。近年來中國食糖進口總量的近80%來自古巴、泰國、澳大利亞和韓國,進口來源地單一,進口集中程度較高,不利于保障食糖進口安全。在不斷加強和鞏固與傳統食糖進口國如古巴的關系的基礎上,積極擴大食糖來源,增加從糖價較低的巴西等國的進口量,努力實現食糖進口來源地的多元化。
(四)利用食糖期貨市場規避風險
在國際期貨市場上,食糖是成熟也是活躍的交易品種,從90年前世界上第一份食糖期貨合約誕生至今,國際食糖市場的交易經驗表明,現貨市場和期貨市場的緊密相連有利于提高食糖市場的效率。因為期貨價格反映了未來的供求關系,糖料種植者和食糖生產者可以根據期貨市場提供的關于下一生產周期的市場供求情況和對價格變化趨勢的預測,決定下一個生產周期的種植規模和產品結構,通過減少或增加市場供給量,使市場供求基本平衡,抑制市場價格劇烈波動。我國借鑒國際食糖期貨市場的成熟經驗建立食糖期貨市場,有助于深化食糖流通體制改革,提高國家宏觀調控決策的科學性,也有利于糖料種植者、食糖生產者和經營者、消費者各方規避市場風險,調節市場供求及現貨市場價格。
(五)建立食糖進口預警機制
面對的是波動劇烈、競爭激烈的國際食糖市場,國外廉價食糖將對我國食糖市場和食糖產業造成巨大壓力,我國食糖生產面臨的市場風險也隨之進一步加大。通過建立起一套功能齊全、反應靈敏的食糖市場監測預警系統,為政府宏觀決策和食糖生產者的生產決策提供及時、準確的食糖市場變化信息,并在市場情況發生重大變化時提供適當的防護和支持,從而抵御和減緩市場風險沖擊,保護食糖生產者利益,促進食糖業穩定發展。具體內容包括:對食糖的需求、價格、庫存、進出口貿易進行經常性監測,及時提供分析報告,在市場情況可能發生重大變化的情況下進行預測,及時發布相關市場信息,引導食糖生產者規避風險,在國內市場價格由于進口急劇增加而下降時,采取不違背世貿組織規則的政策扶持措施,減少食糖生產者的損失等。
參考文獻:
[1]解讀糖價持續上漲背后,中國經濟時報,2010年11月1日
[2]龔學武,武戈,我國食糖進口量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J],安徽農業科學,200903
[3] 徐雪。中國食糖國際競爭力分析[J]。農業展望,200611
[4]徐雪,未來 5~10 年我國食糖產需形勢與對策思路[J],農業展望,200902
【影響我國食糖進口的因素及應對策略畢業論文】相關文章:
加入WTO對我國審計的影響及應對策略04-30
影響我國經濟增長之因素及對策探析04-28
我國農民體育發展的主要影響因素分析04-30
汽車EBD控制策略影響因素的仿真研究04-27
SA8000的經濟影響及我國的應對措施05-03
淺析我國職業教育困境及應對策略04-30
我國糧食產量影響因素的通徑分析05-02
我國社區公共空間管理的主要影響因素調查05-02
影響我國就業的主要因素有哪些?04-26
家長學校教案:影響孩子學習的因素及策略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