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形體形象形態與形的情感象征論文
內容摘要:藝術情感是需要表現的,只有通過表現,藝術家才能明確自己究竟要表現何種感情,不同的情感由于性質和類型的不同,需要通過不同的表現方式、表現途徑、表現策略加以處理。
關鍵詞:藝術情感 表現形式 情感象征
藝術是對情感的表現,藝術品是表現情感的載體,通過它的形式來將情感系統地呈現出來以供我們識認。美國藝術批評家蘇珊·朗格曾對藝術品下了這樣一個定義:“一件藝術品就是一件表現性的形式,這種創造出來的形式是供我們的感官去知覺或供我們想象的,而它所表現的東西就是人類的情感。”①
藝術家創造藝術品是遵循著一定的法則的,是依照其特定的語言規范和規律的,而藝術創造法則中的語言規范和表現規律,又是具有傳統性和典范意義的。藝術家們對這些法則的遵循和更新,是為達到自己想要達到的目的,完成藝術品的創作。這是藝術家情感的表現。
在一幅繪畫藝術作品里,它的形式里蘊含有多種的構成要素,這其中就包括了形體、形象、形態等。但它們對作品的形成到底起著什么樣的作用,這就需要對諸要素進行逐一的分析。首先我們了解一下“形體”,形體反映了物體的形狀和體積,它們是我們的眼睛所能把握的物體的基本特征之一,它涉及的除物體在空間的位置和方向等性質之外的那種外部形象,換言之,它不涉及物體處于什么地方,也不涉及對象是側立還是倒立,而主要涉及物體的邊界線。我們看到,三維的物體的邊界線是二維的面圍繞而成的,而一維的面又是一維的邊界線圍繞而成。對于物體的這些外部邊界,感官可以毫不費勁地把握到。另外還有一些結構復雜的物體,其形體是在內部邊界線和外部邊界線的相互結合或相互對立中形成的,對它們的把握就不容易。此外,形體還不單是由這個物體落在眼睛上的形象決定的。一個球體的背面呈眼睛看不到的,然而它又是客觀存在的,理應與看得見的前半部圓形狀同屬一個整體的那一部分。在實際生活中,我們看到的往往不是半個球,而是一個完整的球。在觀看的時候,人所具備的有關眼前對象的知識是如此緊密地與觀看臺在一起,以至于我們看見一個物體的正面時,連它的背面結構也成了我們所接受的整個圖像的一部分。同樣道理,一個物體的內部形狀也是經常能被視知覺把握到的。觀察者可以透過表象而洞察物體的內部結構,如可以把穿在人身上的衣服看作是身體的包裝物,把身體看作是內含各種器官的物體。這種以各種各樣的概念與眼前物體可見部分相結合而造成的物體的完形能力,是以客觀存在為前提的,也在藝術中反映出來了。由文藝復興時期所創立的西方繪畫風格,它所再現的事物的形體,總是局限于從一個固定點所看到的那個局部。而埃及藝術家、中國古代藝術家及西方現代的立體派畫家們,卻不理睬這種限制(即從一個固定點只能看到事物的局部)。畢加索在創作《鏡前的少女》這幅作品時,就是將少女的面孔從正面和側面同時描繪出來。而超現實主義畫家達利的《利加特港的圣母》則將視覺可及的墻壁表面與內部的石塊同時呈現。在現代藝術中,諸如此類的表現有很多。總之,人們所知覺到的物體形狀,并不一定與該物體的實際邊界線等同,一件物體的真實形狀是由它的基本空間特征所構成的。所以說形體是指物理屬性的東西,并不具備情感意義,是一種載體。把握好形體特性,往往能使藝術家得到更多的表現自由,所以藝術家往往是根據自己的需要來選擇處理形體的。
當形體和色彩組成的式樣被看成是“形象”(即看成是表現某種內容的形象)的時候,便又產生了“藝術創造”或“藝術想象”的問題,正是憑借著這種天賦,藝術家才創造出了形象。另外想象力是不可缺少的,因為藝術品的題材本身并不能提供一個表現自身的形象。形象是由創造而來的。一個藝術家不能隨心所欲地運用別人創造出來的現成的形象去表現自己特殊的經驗,因此他就必須親自為自己的經驗創造形象,而且每一種藝術形象,都是對外部世界某些個別方面的選擇和簡化,都要經受內部世界運動規律的制約和限定,當外部世界中的各個方面被人類逐一選擇和注意到的時候,藝術便產生了。每一種藝術都有自己獨特的再現外部現實的形象,然而這些形象都是為內在現實即主觀經驗和情感的對象而服務的。這一目的,藝術家們則在他們的作品中予以完成。米開朗琪羅在《創造亞當》這幅畫中將圣經故事中這個題材,通過有力的形象表現,更好地將內容中的深層含義表現出來,把圣經中描述的“上帝用吹氣的方式賦予亞當生命”的題材,轉換成一個更加具體的視覺形象,這就是讓亞當抬起胳膊與上帝伸出的手相遇,通過這種形式,具有生命力的活力就從上帝那里傳入亞當的身上,最后,便是將全部形象畫在一個特定大小的畫面上。總之,藝術家在創造形象時所選取的辦法,還要取決于下面一些因素:他是一個什么類型的人,他表達什么思想,他喜歡運用什么媒介等等。舉例說那田野中向遠方集聚的犁溝,向凡·高展示出的是一種強烈的張力,而對于一個喜歡靜謐的藝術家來說,它只能是一種較為安靜的形象。蒙特里安所表現的樹,使我們已經看不到樹的原型,只有按樹木的結構與樹枝的旋律,用交叉排列的弧線來顯示出的動態與抑揚,而達到抽象的境界。
一個成功的藝術形象是這樣的感人,以至于使人感到要表現這個題材就非使用這樣的形象不可。對形象的創造,藝術家是通過豐富的想象力來完成的,“形象”不同于“形體”,它具備了情感意義,是向美學領域前進了一步。藝術家的作用是通過形象來體現的。使“形象”開始具有了藝術的成分。但有一個事實我們不能忽略,這就是觀察者在審視作品的過程中,僅參照形體形象那還無法把握畫面的總體。應該知道,在一件藝術品中,雖然我們可以把其中每一個成分在整體中的貢獻和作用分析出來,但離開了整體就無法單獨賦予每一個成分以意味。
若對畫面能總體的把握,就需要進一步對畫面每一部分之間的關系進行把握,這一點是至關重要的,是畫面形成的基因。色彩與形狀的有機結合、大小、厚薄筆觸的運用,明暗關系虛實的處理,形象如何塑造,這一切對藝術家來說應該是明確的,合理的運用這些創造手段就能使得畫面之間形成關系,就能出現節奏,產生氣氛,創造出一種形式,來對情感予以表現,使這一切因素能貫穿在一起的就是形態的作用。形態包容了形象,即是方圓直豎、色彩、色調等種種造型因素的組構。在畫面中局部地去看是形體,放大看是形象,總體去看是形態。我們通過塞尚的作品了解到他對創作過程非常注重,對落在畫面上的每一筆觸都會影響整個畫面的色彩平衡。他不斷地探索作品的處理方法。塞尚對自然所持的態度是寫實的,同時又是寫意的。他在靜物的描繪上通過蘋果和一些瓶瓶罐罐——最完美地體現著球體、圓柱體或圓錐體。塞尚根據這些物體表面的色彩和光亮,探索出用幾個不同的面把它們的體積表 現出來。他不是用傳統式的光影表現質感的方法來描繪立體感,而是用色彩的冷暖對比來表現,凹下去的部分用冷色,凸出來的部分用暖色,所以顯得有較強的立體感。于是他用色獲得了形。從對藝術家的了解中,我們可以看到,藝術家為了形態可以犧牲形象,為了形象可以改變形體。而這一切的最終指向都是為創造出有意味的形式。
藝術品是將情感呈現出來供人觀賞的,是將情感轉化成可見的形式。它是運用一種方式把情感轉變成訴諸人知覺的東西,這就是指形的情感象征。這里所說的形是指“形式”。形式是藝術品中最難把握的要素之一。形式是對各相關的部分的綜合,具有可見的形狀。“藝術形式”是一種特殊的形式,即一種以某種方式打動我們的形式。一件藝術品的美,則有賴于這種能夠打動我們,具有外顯形象、精神內涵或內在活力的有機形式。故而,每當我們凝神觀照一件具備此類形式的藝術品時,我們將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反應或心靈震撼,會不知不覺地把自己融入對象中去。
通過以上的表述,就能知道,藝術內在的聯系與外在的形式顯現,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構成。各種造型因素都圍繞著“情感”這個中心,來完善表現形式。在觀賞者看來,一件優秀的藝術品所表現出來的富有活力的感覺和情緒是融合在形式之中的,它看上去不是象征出來的,而是直接呈現出來的。我們所談到的形體、形象、形態等諸因素是繪畫藝術中的造型“符號”,藝術品就是運用這些所謂的“符號”來把情感轉換成可見的形式。并且通過前面的分析使我們可以了解到,形式與情感在結構上是如此地一致,以至于在人們看來“符號”與符號表現的意義似乎就是同一東西,那些優秀的藝術品,還有那些相互達到平衡的造型因素等,看上去也都是情感本身,在那些線條、色彩里甚至可以讓人們感受到生命力的張弛。所以說,形式是主觀情感的具體顯現,它將模糊不清的情感轉化成明確有形的東西,可以肯定地說,許多藝術的魅力,從其形態方面看,都是不知不覺地從創造這種象征性形式的過程中派生的,而且還可以這樣說,所有的藝術都具象征性,在一件藝術品中,每一個組成部分都是為表現主題服務的,因為存在的本質最終還是由主題體現出來的。我們對構筑繪畫藝術的每一部分進行分析,就能明確地認識到它們各個部分的作用,和它們之間內在統一的聯系,把這些有機的因素進行綜合,使之形成整體,最終創造出的形式,就是訴諸于知覺表現情感的形式。
注釋
①(美)蘇珊·朗格著《情感與形式》,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6年
【形體形象形態與形的情感象征論文】相關文章:
形體訓練論文02-07
論形體課與高校女生職業形象的塑造04-30
邊塞詩中人物形象與情感論文05-01
論文化與意識形態04-27
論文明的三種形態04-28
基于變分法的流域地貌形態分形特征量化研究04-26
建筑形態突破:高端寫字樓全面提升城市形象04-28
形象傳播論文開題報告范文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