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游戲對幼兒情商發展作用探微 論文
游戲對幼兒情商發展作用探微
摘要:“情商”, 即控制和管理自己情緒的能力, 是衡量情緒能力強弱的指標。現代社會要求孩子不僅要有高“智商”, 還要有高“情商”。嬰幼兒階段是情緒培養的關鍵期, 關系到以后智力、意識和整個人格的發展。因此, 關注孩子的情緒發展, 培養孩子控制、調節自己情緒的能力至關重要。游戲是人類生存、活動的基本方式, 更是兒童展現生命存在與活力的舞臺。從本質上講, 游戲是一種主體性活動, 具有自發性、自主性、虛幻性、體驗性與非功利性。游戲對于促進幼兒情商發展具有獨特的作用。
關鍵詞:游戲 情商 發展
情緒和情商的含義
情緒是個體對所接觸到的世界和人的態度以及相應的行為反應, 是個體心理體驗的重要組成部分。情緒具有建立、維持和改變個體與外界關系的功能。情緒對幼兒身心發展和個性形成意義重大。情緒愉悅的幼兒, 身體健康, 充滿活力,能更冷靜更客觀地對待困難和挫折, 并尋找辦法戰勝它們。而情緒低落的孩子, 其前進的動力、決心和成功的欲望更容易受到壓抑和摧毀, 這將阻礙他們發展從經驗中學習的能力。可以說, 積極的情緒雖然不能保證孩子將來一定成功, 但至少能奠定成功的基礎。大量研究表明, 幼兒階段的主要發展任務是進行情緒交流和維持積極的同伴交往。因此, 幼兒情緒能力的發展一直是社會情緒發展領域關注的焦點。 1997 年, 美國心理學家丹尼爾·高曼將“情緒智商”這個概念引進智力教育, 給我們的傳統教育觀念帶來一次很大的沖擊。情商是衡量情緒能力強弱的指標, 現代社會要求孩子不僅要有高“智商”, 還要有高“情商”, 即控制和管理自己情緒的能力。丹尼爾?高曼認為情商和智商一樣重要, 好像飛機的兩翼, 偏廢任何一方都不能保證飛機步入正常軌道。具有高情商的人能夠調節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緒, 保持積極的心態; 能夠敏銳地覺察別人的情緒, 具有同情心;能夠與人愉快地合作, 人際關系融洽。嬰幼兒階段是情緒培養的關鍵期, 關系到以后智力、意識和整個人格的發展。這一時期, 孩子的情緒不穩定, 智力活動和行為很容易受情緒的支配和影響。因此, 關注孩子的情緒發展, 培養孩子控制、調節自己情緒的能力至關重要。研究表明, 1 個月大的嬰兒就出現社會性微笑, 表明他已開始與周圍環境進行情感交流。可見, 情緒能力是人與生俱來的能力,而如何促進幼兒情緒能力的發展, 是我們所關注的。
2.游戲的本質及基本特征 關于游戲的本質這一問題, 早已引起了眾多哲學家、心理學家、教育家等的極大興趣與思考,不同的游戲理論也都試圖做出自己的經典闡釋。但由于游戲本身的復雜性, 人們理解角度及背景的多樣性, 給游戲下一種可行的、公允的定義是困難的, 甚至是不可能的, 但是, 我們可以用一些相互聯系的意向因素來說明游戲的特性。概括起來, 游戲具有以下 5 個基本特征。
2.1 自發性 從游戲的動機分析, 兒童參加游戲活動是出自內在的動機, 是完全主動自愿的。也就是說,游戲是由內部動機所控制的行為, 游戲既不為飲食內驅力所控制, 也不為順從社會要求的外在動機所控制。這幾乎毫無異議地被公認為是游戲的最內在本質的體現, 是游戲區別于工作等其他活動的首要標志, 否則就不能稱其為游戲了。荷蘭學者胡伊青加曾深刻地指出: “一切游戲都是一種自愿的活動, 遵照命令的游戲已不再是游戲,它至多是游戲的強制性摹仿”。
2.2 自主性 從游戲的過程分析, 兒童在游戲中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愿, 確定游戲內容, 布置游戲場景, 選擇游戲伙伴、游戲材料, 決定對待和使用活動材料的方式方法, 也可以根據自己的想法或通過與伙伴的協商, 改變原有游戲的操作程序, 制訂新的游戲規則, 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愿望控制游戲進程。也就是說, 怎么玩, 和誰玩, 玩什么, 都是由兒童自行決定的, 兒童是游戲的真正主人。因此可以說, 游戲是兒童自由、自主的活動。
2.3 虛幻性 從游戲的內容分析, 兒童的游戲是虛構性的,是充滿想象的。在游戲中, 一切都是“好像是”、“假裝是”, 兒童可以超越時空的限制, 以詩一般的邏輯構畫自己的活動空間。在他們的世界里,一切都是可能的, 一切都是允許的, 似乎沒有為什么這樣的問題。“從游戲情景的虛設、游戲角色的確定到游戲玩具的假想, 再到日常活動和生活中對自己和周圍事物的認定, 兒童的幻想隨時都可以發生。
2.4 體驗性 從游戲的氛圍分析, 作為自發、自主的活動主體, 兒童在游戲過程中會產生一定的主觀感受或心理體驗, 即游戲性體驗。游戲性體驗是游戲不可或缺的心理成分和構成要素, 也是判定一種活動是否是游戲的重要標志之一。西克森特米赫利普用英文單詞“flow” ( 流暢、涌出等) 一詞來形容游戲中的情感體驗, 在游戲中, “在那一刻, 自我、現實——一切的一切似乎都遠遠地遁去了, 全副身心都被當前活動占據了?“靈感迸發, 思如泉涌”。這樣, 游戲的過程也就成了游戲者興趣感、自主性、成就感等生成的過程, 是游戲者在游戲中實實在在的“收獲”, 這也正是游戲的魅力所在。
2.5 非功利性 從游戲的目的分析, 游戲者關注的是游戲的過程而非游戲的最終結果或目的。在游戲中, 不創造任何有實效的社會財富, 不承負任何社會義務, 活動的目的不追求功效, 只是為了擺脫束縛、追求自由, 獲得個體性情的愉悅和滿足, 游戲的目的與意義就存在于游戲中真實、豐富的情感體驗與感悟。正如米舌萊所言: “游戲顯然是一種無償的活動, 除了它本身帶來的娛樂外, 沒有其他目的。”
從上述游戲的 5 個特征, 我們可以說, 游戲從本質上說是指一類由幼兒自主控制的、能帶來愉快情緒體驗的、有操作材料的活動。在這里所談到的其 3 個本質特點中,由幼兒自主控制是游戲的最內在的本質。
3.游戲在促進幼兒情商發展中的作用
現代兒童成長理論家皮亞杰通過試驗證明,“游戲的種類和質量對兒童智力、體質和情感的發展起到核心作用”, 因此, 不同種類的游戲會對幼兒的各種情緒能力的發展有促進作用。
3.1 游戲促進幼兒的情緒表達能力 許多研究證實兒童具有先天的情緒機制, 也就是說, 嬰兒在出生的時候就會表現出對事物的喜歡與厭惡; 3 個月~4 個月時他們已懂得表達憤怒; 而 5 個月~7 個月時, 他們開始能夠表露出悲傷和恐懼, 隨后是羞恥和害羞。發展到 1 歲后,他們就能夠表達內疚和蔑視等復雜的情緒了。這些情緒反應都是在進化中獲得的, 并在外部世界的各種刺激誘發下發生、展現。早期父母和嬰幼兒之間的一些親子游戲, 可以促進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情感交流。父母關注孩子的情感需求, 孩子的情感需求得到滿足, 他才形成對周圍人和事物的信任, 才會積極地探索外面的世界。幼兒的情緒表達得到肯定, 他們的情緒表達能力才會進一步發展。如果父母對孩子采取漠不關心、聽之任之的態度, 孩子的情緒表達得不到父母的關注, 他就會認為自己是不被重視的, 這個世界是冷漠的, 從而喪失了探索外部環境的熱情, 他的情緒表達能力得不到發展甚至會慢慢退化。
3.2 游戲促進幼兒的情緒識別能力 研究表明, 幼兒的情緒識別能力是逐步發展起來的。2 歲~3 歲幼兒已具備最初的認識他人情緒情感的能力, 能在一定程度上理解猜測他人的需要和感受, 表現出一定的移情能力, 但容易受他人情緒的影響。4 歲~6 歲幼兒的社會認知能力逐漸提高, 能夠認識并理解他人的情緒, 并做出相應的行為反應。但此時幼兒在認知和情感上都較自我中心, 容易以自己的想法去推斷他人的情緒情感, 在認識他人情緒、管理他人情緒方面的能力較弱。游戲可引導幼兒以適當方式表達自己的情緒情感, 并幫助幼兒學會認識并控制自己的情緒。如當幼兒呼啦一下把搭好的積木推翻時,父母可以說:“你不高興,是嗎? 不高興我們可以玩別的玩具, 但不能朝積木發火。”游戲還可引導幼兒認識自己、認識他人。如讓幼兒扮演病人,成人扮演醫生, 讓幼兒告訴成人他哪里不舒服,是否很痛、很害怕等等, 讓幼兒在這種假裝游戲中體會他人的心理感受, 學習如何應對和排解自己的消極情緒。
3.3 游戲促進幼兒的情緒學習能力 情緒學習能力, 即他們和任何人的交往都是一個情緒學習的過程。他們從經常接觸的人那里學習他們對各種事物所表達的情緒。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曾這樣評價,“游戲在兒童生活中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具有與成人的活動、工作、服務同樣重要的意義。兒童在游戲中什么樣, 當兒童長大的時候, 他在許多方面的工作中也會什么樣。”游戲是幼兒主要的社會活動形式,他們通過游戲開始探究周圍世界、認識社會生活、體驗人與人的相互關系,從而使他們的情感社會化。因此,我們要鼓勵幼兒游戲,特別是幼兒群體游戲,家長也應高興地接受孩子發出的參與游戲的邀請,在游戲中培養幼兒社會化的情感, 培養幼兒團結協作的精神,使幼兒在游戲中學習同伴及父母好的情緒反應的特點, 并最終形成自己對社會事物的各種有利的情緒反應變化。
4. 小結 現代社會中, 高情商對一個人的成功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0~6 歲是幼兒情緒能力發展的關鍵期, 在這一時期, 家長和老師在游戲中對幼兒進行正確引導, 將會對幼兒具備的三大情緒能力: 情緒表達能力、情緒識別能力、情緒學習能力的發展起到關鍵作用, 幼兒的情商發展可以得到促進和提高。
【游戲對幼兒情商發展作用探微 論文】相關文章:
幼兒游戲教學作用解析的論文04-27
幼兒游戲教學作用分析的論文04-27
游戲在幼兒教學中的作用論文04-27
關于游戲教學在幼兒教學的作用論文04-27
幼兒教學游戲的重要作用的論文04-27
游戲在幼兒教育中的地位及作用論文04-27
淺談游戲對幼兒學習興趣的提高作用的論文04-27
論教師在幼兒游戲中的作用論文09-30
寫游戲活動在幼兒教育中的作用的論文04-27
分析體育游戲的作用與特點論文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