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工學結合的深化與系統化論文
[摘要]文章在“工學結合是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的基本方向和基本模式”判斷的基礎上,介紹了西安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工學四合”的理念與實踐,即教育與產業結合、學校與企業結合、教學與生產結合、學習與就業結合,認為該模式是職業學校層面工學結合模式的深化和系統化,對于指導我國職業教育工學結合的實踐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工學結合 工學四合
一、工學結合: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的基本方向和基本模式
早期的教育是典型的“干中學”模式。隨著對勞動技能和勞動技術的專業化要求,教育開始從生產勞動中分離出來,向專業化方向發展。但是,教育相對獨立后卻出現了脫離生產勞動的傾向。在我國漫長的農業社會里,特別在“學在官府”的封建教育制度中,盡管出現了“知”“行”統一的思想,但仍長期存在著教育與生產實踐脫離的鴻溝。現代意義上的工學結合是工業社會“學校教育”制度的產物。工業革命后,西方國家建立了資本主義社會制度,隨著泰勒科學管理思想的普及,工學結合的學校教育制度隨之迅速形成。我國的學校教育制度包括學堂教育制度只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工學結合的制度、模式與發達國家相比,存在著明顯的差距。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總結和吸取了近代以來教育與生產勞動結合的經驗教訓,學習并引進了發達國家工學結合的經驗,如德國的“二元制”、加拿大的“CBE教學模式”等,使得職業學校“工學結合”的辦學思想更加明晰和堅定,工學結合的水平逐步提升。
隨著我國新型工業化建設的推進和職業教育制度的完善,職業學校的工學結合問題日益突出而緊迫。過去幾年,教育部連續多次召開職業教育“產學研”結合經驗交流會,明確了職業教育發展的方針是“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研結合的發展道路。”2005年8月,教育部在天津召開職業教育工學結合座談會,研究在新形勢下如何以就業為導向,推進工學結合,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實現我國職業教育的新發展。2006年3月,教育部制定了“關于職業院校試行工學結合,半工半讀的意見”,確定把試行工學結合、半工半讀的工作“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職業教育改革創新的重點”。世界合作教育協會2006亞太地區交流研討會的議題就是工學結合教育模式,這說明工學結合是世界職業教育的一個基本發展方向和發展模式。進一步來說,工學結合模式不僅是教學模式、人才培養模式、辦學模式,也是教育事業發展模式。西安航空職業技術學院總結本校從技校、到中專再到高職學院近半個世紀跟進國家航空事業發展的歷史,特別是近十年學院在國家市場化改革的宏觀背景下不斷提升校企合作水平、探索產教結合的人才培養實踐,經過提煉和概括,提出了具有一定普遍意義的工學結合的系統模式——“工學四合”,從而在學校這一層面為我國職業教育實現“工學結合”提供了借鑒。
二、西安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工學四合”的理念與實踐
西安航空職業技術學院位于西安閻良國家航空高技術產業基地,新中國成立不久,就跟進國家飛機制造基地,培養第一線生產技術人員,走出了“校企并舉、產教結合”的辦學路子。近十年來,該校適應經濟體制、教育體制的改革變化,利用得天獨厚的基地優勢,總結歷史經驗,創建了高職院校工學結合的系統模式:即教育與產業結合、學校與企業結合、教學與生產結合、學習與就業結合,簡稱工學“四合”系統模式。
1.教育與產業結合。這是指航空高職教育與航空產業發展結合。該校根據航空高技術產業的新發展,相應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增強辦學實力和綜合服務能力,精心打造富有航空特點的教育文化,與國家航空基地管委會合作,實現了三個“共建”——共建國家航空產業基地培訓學院、共建基地航空館、共建航空俱樂部,使學校成為國家航空基地開發建設的有機組成部分。
2.學校與企業結合。這是指繼承和創新校企合作機制,走出了一條“通、寬、新、活”的路子。該校利用原屬“空軍裝備系統”的歷史聯系和航空是制造業“制高點”的優勢,打通與空軍裝備生產企業、通用航空企業、機電裝備制造企業,基地“航空產業鏈”企業的聯系;拓寬企業與學校從招生、培養到畢業生就業的全程全面合作;創新學校與企業靈活多樣的合作機制;激活學校與企業不同的利益聯系,形成互利互動的雙贏局面。
3.教學與生產結合。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根據航空企業生產實際開展教學,突出培養高技能人才的高職教學特色。該校采用評估手段,抓好專業教學計劃制定的“首要環節”;利用基地人才資源,誠聘兼職教師,抓好師資隊伍建設的“關鍵環節”;以實訓基地建設為突破,新建“標志”性的一流實訓中心,完善航空、數控加工等13個實訓基地,扭轉了高職教育實踐教學的“薄弱環節”。由于抓住了上述三個環節,優化了整個教學過程,提高了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受到了社會的廣泛好評。
4.學習與就業結合。轉變教育教學觀念,堅持以學生為本,以就業為導向,用新的視角改進高職人才培養工作。該校根據國家職業資格標準,密切結合學校具體實際,重新制訂高職人才培養方案,構建相應的社會督導評價體系,開展“模塊化”的職業綜合素質教育。他們根據航空資源正向基地相對集中的趨勢,把“航空報國、追求第一”的企業核心理念引進學校,培養學生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用航空精神鑄造學生心靈,培養優秀的航空生產第一線專門人才。
三、“工學四合”模式分析
“工學四合”是該校“工學結合”實踐經驗的概括提升,體現了富有實際成效的市場理念、人本理念、開放理念、系統理念及和諧發展理念。工學“四合”系統模式既是一個工作模式,也是一個理論模式,從總體上揭示了高職院校工學結合的特點和規律,把頭緒紛繁的工學結合工作有序化、簡明化。
1.“工學四合”的系統存在。系統是事物存在的普遍方式。工學結合是一個復雜事物,也是以系統的方式存在的,應當從不同的層面來認識。“工學四合”來自該校的實踐經驗,實際上是工學結合客觀存在的分層認識。“工學四合”,即教育與產業結合、學校與企業結合、教學與生產結合、學習與就業結合。它們之間既有區別,又有聯系,分別作為要素共存于工學結合的統一體,其結構如表所示。
在計劃經濟時期,職業學校主要關注的是教育與教學問題,形成了由來已久的校企合作、產教結合模式。在市場經濟背景下,學校作為獨立的市場主體,社會定位是其生存發展的先決條件,學校的“發展”模式擴大了工學結合的內涵。同時,在教育市場特別是在招生與就業兩大市場中,學生也是市場主體。走工學結合的路子必須以人為本,提高人才的培養水平和質量效益。因此,教育發展模式與人才培養模式、校企結合模式、產教結合模式作為要素從不同層面共同構成了工學結合工作的完整系統。
2.“工學四合”的系統運行。“工學四合”是一個有機整體,在其內在的構成要素中,教育與產業結合是先導和前提,學校與企業結合是關鍵,教學與生產結合是核心,學習與就業結合是根本。“工學四合”諸要素協調互動,才能從整體上推動工學結合工作。人力資源是航空產業發展的第一資源,而人力資源需要教育來開發,教育是開發人力資源的資源。產業與教育之間客觀上存在一個需求、供給鏈,學生的學習與就業溝通了企業與學校的系統聯系,要素的互動構成了系統的運行。這一關系如圖所示。
從“工學四合”要素主體的構成來看,包括社會(員工)、企業、學校、學生等。他們都是獨立的市場主體,又密切關聯,構成“工學四合”復雜系統的多元主體系統。“工學四合”諸要素協調互動,從整體上推動工學結合工作的具體化。“工學四合”在重申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基本原則基礎上,創建出工學結合、半工半讀的制度框架和系統模式,實現了社會(產業)、企業、學校、學生的良性互動,將學校所有工作整合到這一系統模式中。
3.“工學四合”系統模式的價值與意義。該校的實踐表明,“工學四合”的系統推進,有利于職院的發展,有利于教學領域的改革,有利于高職人才的培養,能適應航空企業生產第一線的人才需求,積極主動地為航空高技術產業服務。“工學四合”的系統模式,不僅深化了對該校“工學結合”的認識,而且對該校未來的發展產生重要的戰略影響。職業院校試行工學結合、半工半讀模式,這是建設有中國特色職業教育的一個帶有方向性的問題。該校基于系統分析基礎上的“工學四合”模式,既是該校人才培養工作的特色,同時也將給高職院校甚至各級各類職業學校帶來啟迪。因此,“工學四合”將成為具有推廣應用價值的一種職業教育辦學模式和人才培養模式。
總之,西安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工學四合”理念的提出和“工學四合”培養模式的構建,使得工學結合模式更加系統化、更加深化和更具有操作性,而且在該校業已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對于該校明確辦學思想、厘清發展戰略、構建科學的教學運轉機制等都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正如該校黨委書記王有存所說,要把“工學四合”通過具體制度和行為規范轉變為學校的文化基因,不因領導的更迭而改變學校的方向,推動學校的持續、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朱振國.飛翔的暢想——記西安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工學“四合”模式[N].光明日報,2006-11-24.
[2]王有存,陳萬強.工學“四合”[N].中國教育報,2006-11-16.
[3]王有存,陳萬強.推進校辦工廠改革 拓展工學結合路子[J].中國高等教育,2006(13/14).
[4]王有存,陳萬強.依托基地協調并進 開創辦學新局面[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6(10).
[5]王宏.高職院校職業素質教育模塊化的探索[J].繼續教育,2006(12).
[6]楊生斌,等.中等職業教育的一個宏觀分析框架:“五力”互動模型[J].教育與職業,2007(6).
【工學結合的深化與系統化論文】相關文章:
以工學結合為切入點不斷深化教學改革05-02
對工學結合管理的探索與研究05-01
鍋爐正壓燃燒剖析工學論文04-30
高職院校工學結合課程的探索04-30
如何防治土壤污染的工學論文04-30
工業設計與信息設計的工學論文04-30
住宅電氣工程工學論文04-30
加強工學結合,實現2+1>304-29
高職教育中工學結合的要素分析04-29
模具專業工學結合教育模式的創新實踐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