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對刺猬河生態治理的論文
[摘要]生態意義上的河道景觀設計已從單一性的物理景觀走向多樣化的生態景觀,是以可持續發展為宗旨的城市生態建設。河道治理不僅要達到它的基本功能,更重要一點是改善水環境,為人們提供一個親切怡人的休閑空間和綠化生態空間,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體現“以人為本、回歸自然”。
[關鍵詞]刺猬;河水環境;生態自然;和諧
自古以來,治河是治水活動的重要內容。人們通過各種手段,對河流進行治理和控制,達到除患興利,實現行洪除澇、取水利用、交通航運之目的。但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現代化建設的推進,人們對河道的整治提出了新的要求,河道治理不僅要達到它的基本功能,更重要一點是改善水環境,為人們提供一個親切怡人的休閑空間和綠化生態空間,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這就要求設計師在繼承傳統技術精髓的基礎上,還應運用新的治河理念,把河道治理成為一條生態、自然型的河道,營造人與自然和諧的水環境。
1、工程背景
刺猬河從房山區良鄉衛星城中心穿過,是城內最大的一條排洪河道。刺猬河整治工程從良鄉西路至長虹西路段,工程全長約1公里。良鄉作為房山區府所在地,又是《北京市總體規劃》中首都四個中心衛星城之一,區位優勢突出,并且刺猬河所在地良鄉又是北京西南的交通樞紐,古稱“陸潞之喉”。在刺猬河以西,良鄉衛星城西南,是良鄉工業區,其周邊有青龍湖,高爾夫球場,碧溪溫泉賓館,師大三附中,北潞園,西潞園,形成了工業區內獨特人文環境。“優化區域發展環境,塑造房山嶄新形象”是房山區政府對房山未來的塑造。按總體規劃要求2010年房山區將發展為20萬人口的現代化城市。其種種優利的地理位置條件及發展機遇,使刺猬河治理工程變的更為重要而有意義。
2、現狀地貌分析
刺猬河從良鄉西路至長虹西路段,河槽是一條直河道,河寬約36米。長虹橋處現狀堤頂高程43.58米,河底高程39.62米,良鄉西路橋處現狀堤頂高程44.37米,河底高程40.29米。周邊地形高程低點為41.4米,高點為44.6米。其地形北高南低,河水自北向南流,設計要求達到50年防洪標準,中間一大段需要筑堤。河道兩邊各50米規劃為河岸綠化,河道南岸結合一個廣場進行設計。靠長虹西路一側約650米是用漿砌石砌筑的河岸,剩下一段約350米是自然的土坡。河道兩邊是枝葉茂盛的垂柳,這自然錯落起伏的地形與河岸邊的垂柳為生態自然的景觀設計提供了一定的條件。
3、工程設計的理念原則
3.1以人為本,尊重自然:強調人對自然景觀的品味,人與水、植被、自然沙石的親近,使人獲得寧靜、清幽、凈化、閑適的體驗。
3.2生態自然:強調整個生態環境的氣象貫通,文脈融合。在尊重人,尊重自然,尊重地域文化的原則下,利用生態的新觀點,使河水回歸生態系統,恢復生物的多樣性,回歸自然。
3.3親水性與交流性:強調人的一種心理共性與自然的一種親密接觸。在設計中提供更多的淺水彎、島嶼、親水平臺、小橋流水及自然沙石景觀,達到人與自然的交流,人與人的交流,使人們在環境中享有無窮的快樂。
3.4效益原則:通過對刺猬河景觀的可持續開發,利用與保護,達到經濟效益,環境效益,社會效益的協調統一。
4、工程設計的主題——生態、自然、和諧
生態意義上的河道景觀設計已從單一性的物理景觀走向多樣化的生態景觀,是以可持續發展為宗旨的城市生態建設。生態基礎設施已成為城市可持續發展所依賴的基礎設施,本質上講它是城市所依賴的一種自然系統。刺猬河整治工程就圍繞著生態、自然、和諧這一主題,進行了充分的考慮,并貫通始終。
尊重自然,尊重人,尊重地域文化是城市景觀設計的三大原則,在河道景觀設計中同樣適用。在當前的“城市美化運動”風中,我們可看到無論在北方大都市還是南方小鎮,無論是遷址的小城,還是具有數千年歷史的古城,都毫無例外熱衷與城市的“化妝”。不惜巨資建景觀大道,城市文化廣場,而不顧居民的生活休閑和活動的需要。更有甚者,鏟掉自然的野生植物群落,代之水泥護岸等等。這樣的舉動不但沒有提高居民的生活質量,改善城市環境,也與建設可持續生態安全的健康城市相去甚遠。在刺猬河整治工程中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并意識到真正的現代化并不意味著破壞自然,破壞生態,也不是鋼筋水泥的護岸河底,而是利用生態的手段達到人與自然,人與人的和諧統一。充分利用當地的自然資源條件,用最少的投入,最簡潔的維護,達到整個環境氛圍與自然、風土人情相融合的境界。
4.1自然的景觀河堤與河道
在設計前通過對基地地形的分析,河道兩邊景觀規劃用地的要求和50年內最大防洪標準。在頭腦中很快形成了一個生態、自然型河道景觀的概念,利用筑微地形純自然的手段來代替以往的生硬筑堤手段,于是兩岸的自由坡地就這樣形成了。這樣,一方面達到了防洪的要求,另一方面達到了人們喜愛的走向自然,親近自然的景觀效果。
在河道設計中我們費了很大的心思,由于河道現狀是一條筆直的河道,并且有一大段是用石頭混凝土砌筑的直墻河岸。考慮其經濟問題及景觀要求,怎樣才能更好的與兩岸地形結合起來并達到生態、自然的景觀效果呢?是保留還是打破?成為設計的難點,曾困擾著我們。如果完全保留就很難把河道做活,如果不保留改變整體的河道又不經濟,但我們想在經濟最低限度下還得達到我們想要的效果,使河道不再毫無聲息的躺在這里默默無聞。那只有讓河道活起來,利用它的氣息及周邊自然的地形景色,帶給人們更多的享受與歡樂,使人們來親近它,擁抱它,贊美它,才是我們設計的最終目的。于是清水碧波,柳岸翠堤,河道蜿蜒曲折的畫面印在了我的腦海里,一首田園的詩,一個綠色的夢誕生了,一道美麗的風景線便很快的出現在我的面前。在原有石砌部分,為了保留岸邊的垂柳,采取了部分保留部分破的方式,破的部分只是向下破了半米深的土,遇到樹的部分保護起來,并把水面引向岸邊寬闊的地方,形成小溪、河流,成為人們戲水親水的區域,并很自然的形成了島嶼。這樣一方面增寬了河道,使防洪更合理;另一方面河道有直變曲,改變了河道水面的走向,使其整條河動起來,賦于它更多的生命力,在設計上達到了我們理想的效果。這樣許多的自然淺水彎、親水平臺、自然沙石岸邊、濕地、綠島等等,小的自然景觀雖之誕生,真正意義上變成了一條自然生態的景觀河。
4.2自然生態的河床及駁岸
生態的設計應尊重自然的水循環,軟化河底及河坡,促進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交換,以便調節水位,恢復河中動植物的生長,利用動植物自身的功能凈化水體,使河水回歸為生命系統。于是河底的設計采用自然土壤,為了防洪水沖刷和水生物的生存需要,在自然土壤上面鋪設卵石。通過調整后的河岸邊,采用自然型駁岸,用天然石塊、木樁等生態材料結合植被和小的景觀來護岸,為更多的水生物提供了棲息、生存、繁殖的空間。這樣各種水生植物、魚兒通過與河岸邊及河底土壤縫隙的接觸,使其各得其所,自由的呼吸,達到一種自然生態的平衡。
4.3河中綠島,豐富了自然型河道設計的內涵
在滿足防洪的要求下,在河道中設計了幾處島嶼,增加了整個設計的自然性和生態性。島嶼的形成為自然界的各種鳥類和生物提供了棲息之地,創造了一個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平臺,達到了人與自然的一種交流,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之處。島嶼上的各種綠化景觀、花鳥蟲魚與岸邊上的景觀及人群達到了一種和諧、持續、健康發展的平衡狀態。
4.4廣場的生態性公園化設計
下沉的文化廣場,中間處的水之廣場,與后面的疊水瀑布構成整個廣場的三個中心亮點。平面上呈三角形布置,又與高坡上的動力噴泉,構成景點分布上的和諧配置。注重與周圍建筑環境的協調與統一,結合廣場規劃性質及周邊小區的設計,將整個環境融入一起。在廣場中設計了健身區,休閑區,集會區,游樂區,竹子林,情人湖等許多功能區域,并設計了不同的小品與雕塑。在廣場環境設計中,盡其避免出現大面積的硬化面,而是大量引入了樹林,綠化,花卉,草坪,水等自然環境,給人們提供了不同的休閑空間,給人以清新的感覺和自然的享受。
4.5以“水”為生態載體,貫通整體的設計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水自古以來就是智慧的象征,有了智慧,這個世界才變的精彩而好玩。從河岸入口處的假山瀑布,到山坡上的高坡流水,動力噴泉,再到廣場上的落水,自然流水,廣場雕塑的水景,后到淺水彎,落水廣場,濕地,沙石流水,整個的設計無疑貫通了水的靈魂與生命,也將整個的景觀串聯在了一起。又充分考慮到平常河水的來源,主要是小區的生活中水和地下水,并且河水平時是靜止的,比較容易腐臭,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在設計中我們把水環境作成動態的。在方案中設計了三處高坡流水和動力噴泉,使水從高坡處流下,再經過濕地水草的凈化,注入河流,使其河水永遠處于動態的循環之中,達到流水不腐,起到自然生態的效果,同時也形成了河岸流水景觀和濕地景觀。
刺猬河治理工程在總體環境設計上強調了點、線、面三個層次的有機結合;可以概括為“三線多點”,三線即為廣場動態景觀線和沿河岸的兩條休閑景觀線,多點即為廣場內和河岸邊的多個景點。廣場與河邊景觀通過綠化土坡分隔兩邊,給人一種似隱似現尋找的感覺,但又通過流水、小路將兩者聯系起來,達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同時達到整體的和諧與統一。
5、結語
刺猬河整治工程的設計是在遵循自然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對自然型生態河道治理的一個初步實踐性的設計。整個設計采用了生態、自然的手段,因地制宜,創造了不同的生態自然景觀,使人步移景異,結合環境融山水于一體,體現以人為本、回歸自然,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設計理念。
【對刺猬河生態治理的論文】相關文章:
淺析生態仙河的建設論文04-30
怎樣進行生態河道治理論文04-27
生態水利在河道治理中的運用的論文04-27
河道治理中生態水利的實際運用論文04-27
如何治理河流及其水生態修復論文04-30
生態理念在河道治理設計中的運用論文04-27
橫山縣區域生態環境治理的現狀論文04-29
生態水利在河道治理中的重要性及運用論文04-27
城市河道生態治理綜述05-01
生態建筑論文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