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采礦工程學生人文素養培養思考論文

時間:2023-05-02 08:41:26 論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采礦工程學生人文素養培養思考論文

  摘要:結合采礦工程專業就業特點和學生培養目標,首先根據企業發展需求與從業者的差距,對大學生人文素養現狀及其培養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了分析,認為工程哲學思維訓練對工程專業學生適應企業需求是必須的;然后基于礦業工程中的工程哲學問題,從資源認識、礦業工程活動中的主要矛盾、規律和方法論等方面分析了采礦工程專業學生應具備的工程哲學意識,認為辯證唯物主義的工程哲學意識、積極向上的人文知識和健康的職業精神是采礦工程專業學生必備的人文素養;最后分析專業教育中進行人文素養培養的必要性,提出在專業課程教學和技能實踐中滲入人文素質教育是工程專業學生提高人文素養的必然選擇,并以“采礦學”課程為例進行了專業課程教學中的工程哲學思維和人文素質培養再現,課程實踐表明:這種相互交融式方法對專業知識教學和人文素質培養均能起到促進作用。

采礦工程學生人文素養培養思考論文

  關鍵詞:工程哲學;礦業工程;人文素養;交融式培養

  煤炭行業通過十年多的高速發展,企業的科技發展處于一個較高水平,這些企業除技術管理、生產管理崗位需要懂技術、懂管理、懂經濟的綜合性科技人才外,更需兼具采礦、機械、微電子與電器、信息與智能等綜合知識的技能型人才,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技能型、創新型人才已成為高校人才培養的根本目標[1]。技能型、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包含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能力等的培養[2-4],創新能力的培養又分技術創新能力的培養和技能創新能力的培養,而且兩種創新能力的培養與創新實施個體的人文知識、職業道德、專業知識和思維方式等有關。由于工程中蘊涵眾多哲學問題[5-10],故工程創新的思維方式就是辯證唯物主義的工程哲學意識,但目前的工程大學生缺乏這種思維意識。“煤礦開采學”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該課程因其知識點間關系復雜、實踐性強和交叉性強而蘊涵諸多工程哲學思想[11],本文擬從課程知識內涵、采礦工程哲學問題與人文素養相互關系等方面進行課程綜合教學實踐。

  一、現狀分析

  1.企業發展需求與從業者的差距

  在國際國內復雜經濟環境的影響下,煤炭行業十年高速發展期已經結束,煤炭企業的經濟也將進入常態化發展期,對各種層次人才的需求也將出現差異性增長,甚至個別層次人才的需求將趨于平穩。煤炭業通過十年高速發展,大部分企業的科技發展處于一個較高水平,這些企業需要科技與技能兼備的復合型人才;一小部分企業因地質條件復雜性等原因,其科技水平尚處于一個較低水平,現階段因裝備的科技含量低,在技術管理、生產管理崗位仍需要懂技術、懂管理、懂經濟的綜合性科技人才。另外,今后在推進煤炭生產和利用方式變革、煤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生態文明礦區建設、煤炭行業文化建設和煤炭科技創新發展等方面仍需要煤炭科技人才的不懈努力,在煤炭企業發展過程中仍需接納更多采礦工程專業畢業生。綜上所述,盡管今后煤炭企業經濟會進入常態化發展期,但煤炭企業對高素質采礦工程專業畢業生的需求仍在擴大。煤炭企業的發展需要科技進步,科技進步需要人才,且對人才的要求也更高,但目前部分大學畢業生卻與企業的發展需求之間存在較大差距。一是企業需要誠實守信、吃苦耐勞型人才,而現在很多大學生都是“先求穩,后求好”,一般會先簽一個比較穩妥的單位,再慢慢尋找更理想的單位,如果有好的單位,一般會和原簽約單位毀約,這體現出誠信問題;一部分采礦畢業生不愿下井,對待工作馬虎應付,這是缺乏吃苦耐勞型精神的表現。二是企業需要懂技術、懂管理、懂經濟的復合型人才,但一些學生在大學熱衷于做學生干部,而對學習則是應付的態度,尤其是對專業知識沒有鉆研的精神;而一些學生只關注學習,缺乏對管理、人際關系處理的培養。三是企業既需要創新型人才,也需要技能型人才,但目前學生缺乏創新和實踐動力,具體體現在各類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中個性化不足,普遍存在同類化現象。四是企業需要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隨著煤炭科學技術發展,交叉型、復合型和邊緣型技術與裝備大量涌現,技術的發展和裝備的更新更需要良好的合作團隊,但在大學生培養過程中的一些措施并不有助于團隊合作精神的培養,使得部分學生缺乏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五是企業需要甘于奉獻的、以集體利益為重的人才,但部分學生找工作時強調更多的是個人工資和待遇,缺乏奉獻和歸宿精神。

  2.大學生人文素養現狀

  人文素養不僅僅是指一個人的人文知識水平與研究能力,更重要的是指一個人對待自己、對待他人、對待社會的內在的優秀品質和崇高精神,人文素養注重的就是做人的態度和品質,也就是通過人文知識教育使大學生形成健康人格:和諧的人際關系;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正確的自我意識;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良好的情緒調控能力;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價值觀;積極快樂的心態。縱觀大學生人文素養,由于社會、家庭和群體等的影響,大學生人文素養現狀不容樂觀,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個性化與價值觀多元化。在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彰顯個性成為當代大學生的必然選擇,但市場經濟中的價值尺度也被當代大學生借鑒,部分學生存在個人主義、享樂主義、實用主義和功利主義思想。(2)網絡與現實交融化。當今社會處于網絡時代,網絡在帶給我們便利的同時也帶來誘惑,如部分同學在享受網絡實惠時也將自己帶入到虛擬的網絡世界而不能自拔,最終使這些學生出現網絡與現實二元性交融,厘不清網絡與現實。(3)人文知識與專業技能離析化。人文知識的積累是錘煉一個人做人的態度和品質,而專業技能的獲取則是教會一個人做事的方法和技巧;做人和做事是相互創造、相互生成的過程,人的本質、潛能和能力都只有在做事中才能體現;做事即做人,做人即做事,是因為做事和做人二者是內在統一的,沒有先后之分。但是,部分工科學生不注重人文知識的培養,偏重于專業技能的獲取,從而出現因做人方面的不足而影響做事。(4)個體機能與社會需求差異化。大學畢業生作為個體是社會的一員,社會發展由社會需求來驅動,也即由個體來共同驅動。而個體機能不一樣,其對社會的驅動力也不一樣,故個體機能應與社會需求相一致。但是,由于個性化與價值觀多元化的影響,每一個大學畢業生通過教育所獲取的個體機能存在差異,同樣與社會需求也存在較大的差異性。

  3.大學生人文素養培養存在的主要問題

  大學生人文素養培養應與礦山企業的職業道德教育結合起來,職業道德是從業人員在職業活動中應該遵循的行為準則,涵蓋了從業人員與服務對象、職工與職工、職業與職業之間的關系,如煤礦職工職業道德規范包括:熱愛本職工作;鉆研業務技能;遵守法律法規、規單制度;堅持安全生產;加強團結協作;勇于搶險救災。職業道德教育重在培養職業責任,職業責任是指人們在一定職業活動中所承擔的特定的職責,包括人們應該做的工作和應承擔的義務。職業責任具有法律及紀律的強制性,具有明確的規定性,而且與物質利益存在直接關系。職業責任的培養在于對職業個體價值觀、能力(包括人文能力和專業技能)和自我責任的培養,而職業個體價值觀具體體現在公平、誠信和奉獻等方面。大學生人文素養培養應注重社會責任、職業道德和職業責任的培養,而不僅僅是人文知識的學習,故前述說明當前大學生的人文素養培養存在以下問題:(1)專業教育與人文素養培養分離。根據大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需求,人才培養實踐中必須將專業技能和人才素養有機地融合在一起,按照采礦工程師的崗位需求把拓寬科學知識、增強崗位實踐技能和修正做人做事態度有機地統一到一起。在現今的人才培養實踐中,人文素養課程和專業課程是割裂開來的,分由不同的教師授課,人文素養課程由人文類學科教師上課,而采礦專業課程由理工科教師上課,致使兩類課程很難做到有效地結合。(2)現有人文素養培養缺乏對職業道德、職業責任的培養,使大學生對未來的職業范疇、職業規劃和職業責任缺乏認識。(3)現有人文素養培養缺乏對工科學生工程哲學思想的培養,使工科學生在工程實踐和工程設計中缺乏以一種整體的、全局的、聯系的眼光去整合全部工程活動,缺乏團隊合作意識。

  二、工程哲學與人文素養的關系

  從企業發展需求與從業者的差距、大學生人文素養現狀和人文素養培養存在的主要問題來看,這些現象的本身對于工程專業學生來說,就是缺乏工程哲學思維的錘煉。

  1.礦業工程中的工程哲學問題

  礦業工程哲學主要是研究和分析在礦業工程活動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如礦業工程決策和發展戰略的哲學問題,礦業科學與技術和工程活動的關系和轉化問題,資源開采與產業發展、社會影響的關系問題等。從另一方面講,就是如何在礦業工程實踐活動中全面而公正地處理涉及的各個主體與客體的利益,達到礦業工程綜合效益是礦業工程哲學研究的目的和期望。“辭海”中的礦業是指開采礦物的事業,礦業工程是指開發和利用資源的工程,礦業工程活動的本質特征包含科學性、經濟性、人文性和生態性。礦業工程成果的哲學本質則包含滿足人們能源與資源的需求、符合科學技術規律的本質和被人改造的客觀存在,這種客觀存在體現礦業工程活動后的氣候變化、環境變化和資源條件的變化,故礦業工程中的主要工程哲學思想包含系統論、主體與客體的對立統一關系、發展論、實踐論和量變到質變論等。在礦業工程的一系列活動中,由淺到深地體現了在認識中發現矛盾、在矛盾中找到規律和在規律中揭示方法的過程。

  (1)資源認識。依照工程哲學思想,對資源的認識應貫穿資源開發全過程,且在資源的認識過程中應堅持資源的客觀存在性和可知性,同時堅持實踐是資源認識之源和認識發展的動力。因為只有堅持實踐第一、不斷實踐、不斷認識才能取全、取準資料信息,也因為先試驗后實踐是認識資源的先導。即在工程思維過程中始終以一種整體的、全局的、聯系的眼光去整合和把握全部工程活動的思維傾向,堅持意識來源于實踐。對資源的認識也存在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如資源開采技術就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發展過程,從資源的手工開采、機械化開采、高效機械化開采到智能化開采是一個量變發展過程,而智能化開采演變到無人開采則是一個質變過程。

  (2)礦業工程活動中的主要矛盾。在礦業工程活動中體現的主要矛盾既是人、機器與自然(礦體和環境)之間的矛盾,也體現了認識資源與合理開發、開采與環境、高產與穩產、高產與資源回收率、生產與安全、系統與個體的關系。機器是人腦的創造物,但機器又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和自主性,人通過機器實現對資源的認識、開發和利用,在這種人—機相互約束、相互作用過程中實現人的智力進步、思維創新以及機器的創新發展。和諧是指系統中各要素、各部分之間配合得勻稱和得當。一個生態系統是包括人在內的物群與所處的環境(包括水、大氣、土、巖石等)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相對穩定又有自組織功能的一個系統,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強調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共同進步。人與自然協調發展的基礎是能動性與受動性、目的性與規律性的相互統一,對于礦業工程活動與資源環境之間的矛盾,解決的途徑是在充分考慮資源環境的受動性和規律性基礎上,以和諧發展為目的實現礦業工程活動的主觀能動性。

  (3)礦業工程活動中的規律。工程活動實踐中均蘊涵規律,如為安全高效開采必須掌握資源開發的地質規律、地應力變化規律和采動應力形成規律,地質規律包括沉積巖的成層規律、構造的演變規律、煤層氣和水資源的儲存規律等。

  (4)礦業工程活動中的方法論。礦業工程活動中必須堅持工程哲學的方法論,即以唯物辯證法的根本規律為指導,分析和處理資源開發過程中的各種矛盾,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作用,處理好主體與客體、人與自然的矛盾,運用現代科學理論與先進的技術手段,注重最佳的資源開發效果和最大的經濟效益。在具體的礦業工程活動中應遵守:1)一切從客觀實際出發,堅持實事求是的根本原則;2)相互聯系、對立統一的大系統原則(或整體性原則);3)遵守本質和規律,按客觀規律進行礦業工程活動的原則;4)處理好現實與未來、連續性與階段性、繼承與創新關系的原則;5)人在資源開發中處于主體地位和人的全面發展的原則。

  2.采礦工程專業學生必備的人文素養

  根據礦山企業特點及發展需求,采礦工程專業學生應具備以下人文素養:(1)辯證唯物主義的工程哲學意識。礦業工程活動蘊涵諸多工程哲學思想,就從事礦山工程活動的工程人來說,具備辯證唯物主義的工程哲學意識不僅有利于工程人對礦業工程實踐的深刻理解和具體實施,也可以幫助工程人應付自身的職業困境,全面、客觀、公正地解決礦業工程實踐活動全過程遇到的一些根本性的哲理性問題。(2)積極向上的人文知識。對于一個社會人來說,首先是社會的一員,即首先要學會做人;其次才是一個職業人,只有擁有先進的社會道德觀、價值觀和必備的人文知識的人才能更好地做事。人文知識的積累是錘煉一個人做人的態度和品質,故擁有積極向上的人文知識即具有了良好的做人態度和做人品質。(3)健康的職業精神。對于整個礦業工程活動而言,活動全過程充滿困難與未知、智慧與創新、吃苦與奉獻、誠實與細致、遵章與守紀、團結與協作、安全與預防等,未來的采礦人(采礦大學生)需在職業觀念、職業態度、職業作風、職業紀律和職業技能等方面符合礦山職工職業道德規范要求,形成愛崗敬業、誠實守信、吃苦耐勞、遵章守紀、團結協作、精益求精、安全第一、甘于奉獻、勇于創新、敢于挑戰的健康的職業精神。

  3.基于需求的工程哲學與人文素養相結合

  從礦業工程中的工程哲學問題和采礦工程專業學生必備的人文素養來看,礦業工程活動實踐離不開工程哲學思想的指導,而礦業工程活動需由一個個人來完成,活動成果的好壞與完成人的工程哲學意識、人文知識和職業精神密切相關,只有具有辯證唯物主義的工程哲學意識、積極向上的人文知識和健康的職業精神的群體完成的礦業工程活動成果才能達到最佳的資源開發效果和最大的經濟效益。基于上述需求,必須在專業教育的人文素養培養中進行工程哲學意識的培養。

  三、專業教育中的人文素養培養

  1.必要性

  采礦工程專業的培養目標:培養掌握固體礦床(重點為煤)開采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具備采礦工程師的基本能力,能在采礦、地下工程等領域從事科學研究、工程設計與施工、礦山安全工程、礦山經營與管理等工作的復合型工程技術專門人才。即與專業教育中職業技能培養的目標是一致的,但不同性格特征、不同發展特點和不同就業取向的學生群體的人文素養培養側重點不一樣,有必要在專業課程教育中結合課程特點進行不同學生群體的人文素養培養。而且采礦工程專業學生應具備的人文素養中的工程哲學意識和職業精神具有專業特點,工程哲學意識和職業精神非常適合在專業教育中結合專業課程教學進行培養。綜上所述,專業教育中的人文素養培養非常有必要。

  2.實現模式

  大學人才培養必須面向未來5~10年的職業需求,將專業技能和人才素養有機地融合在一起,根據特定職業需求把擴展科學技術知識、增強專業實踐能力、修正做人做事的態度有機地統一到一起,在人才素養培養中增強職業精神和專業興趣,在專業課程教學和技能實踐中滲入人文素質教育,最終實現兩者真正的融合。

  3.在“采礦學”課程中進行人文素養培養的實踐

  “采礦學”課程主要講授煤炭地下開采和露天開采的理論與方法,其中地下開采課程內容主要涵蓋采煤工藝、采煤方法、巷道布置方式及其掘進、開拓延伸和生產系統優化配置。由于采礦所依賴的煤層地質條件的多樣性、復雜性和開采空間的移動性等特點,采礦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故“采礦學”課程內容因其知識點間關系復雜、實踐性強和交叉性強而蘊涵諸多工程哲學思想,結合這些工程哲學思想進行課程知識點講授,不僅使學生易于接受知識,獲取專業技能;而且可以培養學生的工程哲學意識和職業精神,達到培養人文素養的目標。首先在具體的采煤工藝、采煤方法、巷道布置方式的選擇上必須堅持一切從客觀實際出發,堅持實事求是的根本原則,遵循資源與環境協調發展的基本本質、地質構造演化和煤(巖)層成層的基本規律、煤層氣和水資源的儲存規律,按照相互聯系、對立統一的系統原則和連續性與階段性原則來進行;再者,“采礦學”課程涉及的礦業工程知識來源于工程實踐,即人的實踐,與實踐人在實踐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和職業精神密切相關;另外,“采礦學”課程涉及的相關知識通過實現礦山本質安全來為礦山實踐人提供安全保障,也即這些知識蘊涵人文知識。在講授“采礦學”課程的采煤工藝時,工藝的各工序間存在時間與空間的交互;而且每個工序需要由一組人通過協同合作,依據煤層地質條件操控各類裝備來實施;以上涉及到以人為本的人機對立統一,遵守本質和規律并按客觀規律做事,以及吃苦耐勞、全面細致、遵章守紀、團結協作的職業精神。在講授采煤方法、巷道布置方式時,采煤方法與巷道布置方式是相互聯系、對立統一的整體,采煤方法與巷道布置方式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同時兩者又受工程活動期間的生產技術條件和礦井瓦斯、水文和煤層地質條件影響,體現了現實與未來、連續性與階段性、繼承與創新的關系。同時,在采煤方法與巷道布置方式的選擇上,應遵循一切從客觀實際出發、堅持實事求是的根本原則,以及精益求精、安全第一、勇于創新、敢于挑戰的職業精神,只有這樣才能體現礦業工程活動的科學創新性、安全可靠性、技術先進性和經濟性。

  參考文獻:

  [1]羅承選.構建“大采礦”學科體系培養優秀能源科技人才[J].煤炭高等教育,2005,23(6):1-3.

  [2]蓋宇仙,許鵬奎,柳德玉.基于專業特點和創新人才培養的工科高校教學方法實踐探索[J].科技管理研究,2010(1):99-102.

  [3]梁楓.專業技能和人文素養融合發展的人才培養模式探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4(1):48-49.

  [4]康志強.特色專業建設培養高素質創新型采礦工程專業人才[J].河北聯合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2(4):8-10.

  [5]李伯聰,成素梅.工程哲學的興起及當前進展—李伯聰教授學術訪談錄[J].哲學分析,2011,2(4):146-162.

  [6]王安.工程哲學與神東億噸礦區創新實踐[J].中國工程科學,2008,10(12):53-57.

  [7]邵安林.鐵礦資源戰略與礦冶工程管理—“五品聯動”模式的工程哲學思考[J].科研管理,2013,34(8):158-164.

  [8]張飛燕,韓穎.基于工程哲學的工程實踐研究[J].中州煤炭,2009(5):115-116.

  [9]閻國華,劉開淼.談工程哲學在資源開發利用中的運用與發展[J].前沿,2010(9):52-56.

  [10]郗芙蓉,李昊.淺析工程師人文素質的培養[J].黑河學刊,2013(10):161-162.

  [11]高明仕,杜計平.從蘇格拉底的“助產術”到柏拉圖的“理性之樂”———再論《采礦學》課程教學的框架充填法[J].中國礦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2):87-91.

【采礦工程學生人文素養培養思考論文】相關文章:

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思考與實踐04-29

小學語文教學的人文素養培養研究論文11-21

大學生職業素養培養的思考04-30

大學生人文素養教育論文04-30

采礦工程專業培養模式教學法思考論文05-02

在高中英語閱讀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04-29

關于加強大學生職業素養培養的思考05-01

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怎樣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論文(精選7篇)07-02

人文素養的高職英語教學作用論文04-30

人文素養與發展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