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采礦工程專業培養模式教學法思考論文

時間:2023-05-02 09:26:21 論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采礦工程專業培養模式教學法思考論文

  摘要:受國家整體經濟形勢以及自身產業結構和產能的影響,煤炭行業正面臨全面虧損的境況,本文因此對采礦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了思考。當今形式下應適當調整招生規模和培養計劃,同時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升畢業生競爭力;加強基礎課程設置,培養厚基礎寬口徑人才,拓寬就業渠道;注重實踐教學環節,提升實踐能力,有利于學生在新崗位的快速適應;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良好的創造性有利于將來的持續發展;培養學生國際化意識、胸懷及知識結構,提升國際競爭能力。

采礦工程專業培養模式教學法思考論文

  關鍵詞:采礦工程專業;培養模式;創新與創造性;國際競爭力;教學方法

  一、引言

  煤炭是我國的基礎能源,在國民經濟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2002年至2012年,我國煤炭行業經歷了輝煌的黃金十年,尤其是近幾年,在特厚煤層開采、煤與瓦斯共采、災害防治技術和裝備方面都取得了長足進步,實現了煤炭平均每年以2億噸產量逐年遞增,全國煤炭產量已經接近世界煤炭產量的百分之五十。但隨著科學技術進步和現代工業發展的要求,傳統的煤炭開發利用方式已經越來越不適用于我國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需求。另外,隨著全國乃至全球經濟的疲軟,煤炭行業的發展也正陷入低谷,尤其是2015年以來,全國煤炭經濟經歷了滑坡式下滑,大量煤礦工人工資難發放,畢業生招生和就業困難等。這就使我們不得不去思考,煤炭行業應該走一條什么樣的路?采礦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方向在哪里?

  二、煤炭行業發展現狀

  從我國能源結構看,2014年我國石油和天然氣對外依存度已分別達到59.5%和30.5%,必須有一種穩定、可靠、經濟的能源資源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煤炭資源儲量則相對豐富,截至2013年末,全國探明煤炭資源儲量1.48萬億噸,占一次能源資源總量的94%。2014年,我國原煤產量38.7億噸,消費量41.3億噸,分別占一次能源產量和消費量的73.1%和66%。新中國成立以來(1949~2015.3),我國共生產煤炭超過700億噸,煤炭企業法人單位1.9萬個,從業人員610萬人。煤炭是我國最豐富、最可靠、最經濟的能源資源,仍然是支撐我國能源消費需求的主體,同時也解決了幾百萬人的吃飯問題。但是,自2012年5月份以來,全國煤炭市場連續40多個月的波動下行,產能過剩,需求不足,進口量提高,煤炭價格持續下跌,煤炭企業收益減少,經營越加困難。尤其是2015年后半年,煤炭總產量下降2.5%(約1億噸),凈進口下降10.7%(2.85億噸),價格降幅超過40%,煤炭采選固定投資下降明顯(約10%),規模以上煤炭企業利潤下降超過50%,全國煤炭企業超過95%存在虧損現象。全國很多中小煤礦逐步關停,有些國有大礦進行了減產,并且強制工人放假,工資和獎金減少超過50%,甚至有些礦全年僅發2~3個月的工資,這種形式下,很多管理崗位和采煤一線人員進行了轉崗或離崗。而煤炭高校招生,尤其是主體專業的招生、畢業都受到了較大的沖擊。就中國礦業大學(北京)采礦工程專業來說,招生第一志愿率由原來的98%下降到了80%,研究生繼續攻讀本專業的不足四成,很多優秀學生都轉學土木、力學、管理等專業。而采礦工程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率從100%降低到95%;從學生的簽約單位看,很大一部分學生去了比較偏遠且效益不好的民營或私營企業,還有一部分干脆到非煤企業就業,比如地鐵、隧道、鐵路等企業。因此,從目前人才培養來看存在著明顯的供需失衡,那么采礦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應該做哪些調整?這是當前急需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三、人才培養模式

  到2020年,我國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48億噸標準煤,煤炭消費量控制在42億噸左右,煤炭消費比重控制在62%以內。以煤炭為主的能源生產消費結構不僅是我國能源的基本特征,也是我國國情的必然選擇。因此,作為人才培養的高等學校,對于煤炭開采、加工、利用方面的人才培養不應該受到煤炭經濟形式的過度影響,但是應該結合煤炭開發新的要求和變革進行培養模式的探索,更好地服務于煤炭開發和國家經濟建設。

  1.適當調整招生規模和培養計劃

  高校的主要任務就是人才的培養,有些研究型和綜合型大學還兼顧科研的任務。人才培養需要按照國家的政策、市場需求等來適當調整招生規模和培養計劃,當然也不能完全按照市場進行調整,因為人才培養要求有持續性;另外,市場的波動對人才的需要往往還表現為不同步,即招生、就業多滯后于報考意向和市場的需求。因此,要綜合考慮國家政策與經濟環境、行業形式與市場需求等方面,適當的調整招生規模和培養計劃。就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的來說,自1998年回復本科招生以來,采礦工程專業招生規模一直是1~3個自然班(30~100人),即使在煤炭形式最好的黃金十年(2002~2012年),也一直控制招生的人數,這一方面考慮到煤炭市場和行業發展波動引起的就業困難的問題。另一方面,采礦工程專業作為國家重要的煤炭資源開采的人才保障專業,要有一個很好的持續性,認為人才培養的速度要小于需求的波動。然而,有些煤炭院校在煤炭形式好的時候大批擴招,有的甚至十幾個班或者更多;一旦煤炭形式不好,有明顯縮減甚至取消采礦工程專業,這從人才培養和行業發展考慮都是不科學的。從培養計劃方面考慮,更應該有一個持續性;從基礎課和專業課的設置、實習與實踐內容等方面,要綜合考慮人才培養的效果。就是說人才培養的效果和能力,不應該隨國家政策和行業需要的變化而降低,但是可以有側重的進行調整,比如加強實踐環節,提升畢業生創造能力等。

  2.加強基礎課程設置

  采礦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是培養基礎寬、能力強、素質高,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能在固體礦床開采特別是煤礦開采和巖土工程領域從事生產、施工、管理、設計及科學研究等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采礦工程專業的畢業生,不僅是到生產一線能夠操作設備、管理生產,還應該具有良好的創造性和創新能力。而創造和創新的基礎是堅實和寬廣的基礎知識,比如數學、力學、英語、甚至哲學等,只有掌握這些基礎知識,才能更好地解釋和揭示一些實際問題的現場和內在規律,才能把現象上升到科學的層面加以推廣和應用。采礦工程人才培養的視野還應該瞄準世界采礦科學技術和采礦教育的最新發展動態,結合我國能源行業生產、技術和專業教育現狀,建立具有國際化、突出“綠色、安全及高效自動化采礦”特色的課程體系,著力構建與研究型本科教育和開放式研究生教育教學理念相適應的創新人才培養體系,形成厚基礎、重特色、寬口徑、強實踐、深研究的現代煤炭行業人才培養模式,這無疑也是需要一直進行思考的科學問題。

  3.注重實踐環節

  實踐是認識的來源、發展的動力,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也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教與學的目的就是傳授和獲取知識的過程,這就要求教師和學生都要多實踐多思考,這樣才可以把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并加以應用。就采礦工程專業來說,比較容易實現實踐環節。首先,可以通過課程設計、實習環節、專題設計、畢業設計,實驗課和實訓課,實踐基地建設,大學生實踐作品大賽等加強實踐環節和實踐的效果;其次,我校礦業工程系設有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以及北京市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有礦山壓力實驗室、采礦新技術實驗室、采礦數字化仿真實驗室、采礦方法與工藝實驗室、井巷工程實驗室、采動損害實驗室、數字礦山實驗室、充填采礦實驗室等本科實驗室,擁有多臺自主研發和購置的先進實驗儀器。這些都可以為采礦工程專業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實習、實踐條件,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

  4.加強創新能力培養

  采礦工程專業不僅要培養動手和實踐能力強的人才,更要培養創新力和創造力強的人才。中國礦業大學(北京)作為一所研究型大學,研究生比例高達50%以上,采礦工程專業更是如此。一些本科生畢業直接參加工作,工作中需要要創新,還有一大部分要進入研究生階段進行學習,研究生階段對學生的創新和創造能力要求高。采礦工程專業教師承擔了很多國家級、省部級以及校企聯合的橫向縱向科研課題,科研的過程就是一個創新和創造的過程,這對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提供了重要保障。近幾年,礦業工程系教師還承擔了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以及煤炭聯合基金等重點科研項目和橫向課題數百項,研究成果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7項,省部級科技獎勵100余項,相關研究成果在國內外發表了一大批SCI和EI檢索的國際高水平學術論文,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數十項。這些科研過程高效地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尤其是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效果更加顯著。

  5.國際化的人才培養

  隨著我國在國際社會影響力的不斷提升,國外投資量不斷加大,人才交流更加頻繁,形式更加多樣。采礦也應該注重國際化人才的培養,這不僅是外語的學習,還要培養具有國際化意識、胸懷以及國際一流的知識結構,視野和能力達到國際化水準,在全球化競爭中善于把握機遇和主動進取的高層次人才。通過拓寬國際化視野和強化創新意識,熟悉掌握本專業的國際化前言理論,掌握國際慣例和跨文化溝通能力,擴寬獨立的國際活動能力、較強的運用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同時必須具備較高的政治思想素質和健康的心理素質,能夠經受多元文化的沖擊,這樣才能稱為真正的國際化人才。礦業工程系十分注重國際交流,近年來開展了廣泛的國際科技活動,與美國、俄羅斯、南非、加拿大、波蘭、澳大利亞、巴西等國家的大學和科研機構保持著長期的合作與交流。不僅將優秀的學生進行聯合培養,還將教師送出國外進修;也會定期舉辦國際會議、“礦業之聲”專家講座等,使得學生和教師開闊了視野,提升了交流能力。在煤炭形式不好的今天,更注重了國際化人才的培養。

  四、結束語

  采礦工程專業人才的培養是煤炭行業人才積累的重要保障,受國家經濟和煤炭形式影響,本科和研究生招生和就業都逐漸暴露出新的問題。在這種形勢下,更應該注重人才培養的質量,例如通過加強基礎課程設置,優化專業課結構,注重實踐和創新環節,加強國際化交流等,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實踐和競爭能力,拓寬就業渠道,提升國際化水平。

  參考文獻:

  [1]國務院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的通知.國辦發[2014]31號.

  [2]張東升,屠世浩,萬志軍,等.采礦工程特色專業建設規劃與進展[J].中國電力教育,2010(27):28-30.

  [3]郭惟嘉,陳靜.采礦工程專業“多目標、立體化”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與實踐[J].中國電力教育,2011(22):30-32.

  [4]李學華,萬志軍,朱清.國際性采礦人才培養模式探索[J].煤炭高度教育,2009(7):67-69.

  [5]張勇,楊勝利,秦鳳華.適應“科學采礦”人才培養的課程體系建設[J].中國校外教育,2012(6):115-116.

  [6]趙光普,張勇.新形勢下采礦工程專業精英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與探索[J].中國校外教育,2013(19):113.

  作者:楊勝利 趙光普 單位:中國礦業大學(北京)資源與安全工程學院 煤炭行業放頂煤開采工程研究中心

【采礦工程專業培養模式教學法思考論文】相關文章:

關于工程造價專業2+1培養模式的思考04-28

基礎音樂教育母機的困惑-對音樂學專業培養模式的思考04-26

對我國高等體育教育專業培養目標的思考的論文04-27

博士培養質量調查及幾點思考的論文04-27

科貿日語方向人才培養模式的思考04-28

高職工學結合培養模式若干問題的思考04-29

對高職涉外旅游專業現行培養模式的探索05-01

高等學校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的論文04-27

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實踐中的幾點思考04-27

小學生數學交流能力培養的思考論文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