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祝福論文
[摘 要]本文從階級論和作為人所特有的情感方面分析了魯四老爺行為的合理性,進一步論述了祥林嫂之死的根本原因。處于一個封建思想深入人心的環境之下,人人都是封建思想的施害者又都是受害者。因此,她的死不能只歸因于魯四老爺和封建禮教,而是整個封建余晦籠罩下的社會。同時分析了祥林嫂作為一個女人的追求和歸屬在于擁有一個溫暖的家庭。
[關鍵詞]封建階級 追求 歸屬
《祝福》是魯迅先生一篇著名的短篇小說。它一直被認為是魯迅先生關心婦女問題的代表作之一,對這篇小說的諸多評價也都成了定論,大致認為魯四老爺是封建禮教的代表者,祥林嫂是受苦受難無力反抗的受壓迫者。然而仔細讀來,我卻產生了異樣的想法。
首先,作為封建禮教的代表者的魯四老爺是不是時時、事事都表現出吃人的本質?
“但就魯四老爺所提示的內容來看,作者是把他作為封建禮教的代表者來描寫的,他對祥林嫂的壓迫和摧殘也主要體現在這方面”。“祥林嫂之死主要是封建禮教迫害的結果,其代表人物就是魯四老爺”。這是已經形成的對魯四老爺的評價。然而筆者認為,魯四老爺作為封建地主階級的一分子,維護本階級的利益、恪守本階級的教義(禮教)具有其合理性。因為,魯四老爺作為封建地主階級的代表,其行為也代表了其階級特性,就是剝削。祥林嫂是個做體力活的優秀選手,魯四老爺可以從她身上榨取更多的勞動力。但是,作為“人”魯四老爺又具有其善心。祥林嫂第一次進魯家的時候,魯四老爺得知她是一個寡婦,便“皺了皺眉”,四嬸知道他是討厭祥林嫂是寡婦的,但由于祥林嫂身強力壯,四嬸便留下了她。在這里我們可以假設,魯四老爺完全可以拒絕收留祥林嫂,身強力壯的人到處可尋,但因為衛老婆子把她的悲慘身世講在先,故可認為魯四老爺沒有力拒祥林嫂的原因是他動了作為“人”的惻隱之心。
所以,他雖然是封建禮教的代表者,其行為也體現了地主階級的剝削本質,但是他作為“人”的天良并沒有喪盡,而且還能適時地表現出善良的一面。沒過多久祥林嫂被其婆家搶了回去,魯四老爺得知此事,他說“可惡!然而……”。對于這句話,有論者認為“魯四老爺雖然感到搶了他家的傭人了,有傷體面威風,……但他始終是維護封建秩序的,說什幺既然她婆婆要她回去,那有什幺可說的呢”。
筆者認為不能因為魯四老爺是個地主就給他戴上一個萬惡的帽子。他究竟認為什幺是“可惡”,又“然而”什幺呢?仔細分析,“可惡”是祥林嫂婆家人動粗把祥林嫂搶回去,以及衛老婆子的幫兇行為可惡,從這一點看他是站在祥林嫂的角度上考慮的。“然而”是指祥林嫂畢竟和夫家未脫離關系,人家有理由來尋人。如前所述,魯四老爺是封建地主階級的代表,維護其所屬階級的秩序就是他的任務,也是他的本質。同時他也具備人類情感相通的特性,就是同情弱者,這一情感特征使他厭惡祥林嫂婆家人和衛老婆子的粗魯、可惡行為。但是從其階級屬性考慮,他也無法阻止這種有悖于其階級利益的舉動,所以一句“可惡!然而……”也道出了魯四老爺內心的無奈,他也是一個有感情的人,只是無法越過階級利益表現出來罷了。退一步說,即使不從禮教出發,從一個普通人的角度上看,他也無法阻止或抗議祥林嫂婆家人的行為。因為祥林嫂并沒有和夫家斷絕關系,從法律上來說,人家有權來要人,至少他們的行為符合當時的法律規定。所以從這一角度出發,魯四老爺無法和當時的法律抗衡。
那幺,祥林嫂究竟是誰逼死的?
說是魯四老爺或者說是封建禮教把祥林嫂一步一步逼上死路,我覺得都不妥。一個直接的原因便是柳媽和祥林嫂同屬于一個社會階層,同屬于被壓迫對象,她們應該互相體恤、互相幫助才對,但正是因為柳媽那個“死后厲鬼鋸身”的故事加速了祥林嫂走向死亡的速度。分析以下祥林嫂所處的環境,她二度亡夫又喪子,辛酸的生活經歷使她的精神備受煎熬。從她在魯四老爺家的表現可以看出再累再苦的活她都能做,她逃離家庭是為了反抗在婆家所遭受的非人待遇。封建的宗法制度使她無法借助法律來保護自己,只有逃出來。然而逃出來又要受到鄙視,鄙視的原因就是她是個“不干凈”的人,這又是封建思想的體現。她注定無處逃遁,唯有一死,死了還擔心厲鬼來鋸身。從這里可以看出祥林嫂所處的封建社會,人人都是封建思想的受害者又都是施害者,因此她的死不能只歸因于魯死老爺和封建禮教,而是整個封建余晦籠罩下的社會。我想這才是魯迅先生反封建的目的所在。
再看一下這篇小說發表于1924年,是《彷徨》的第一篇。辛亥革命過后社會上普遍認為封建王朝被推翻,民主已經深入人心,但是,正是在“民主”被宣揚,革命鬧了十幾年之后,封建思想還是橫行霸道!雖然為革命吶喊了好一陣子,還是收效甚微,所以魯迅先生開始彷徨。
其次,祥林嫂作為一個女人,她的歸屬在哪里?她有沒有追求?一個女人最大的悲劇莫過于幼年喪父、中年喪夫、老年喪子。文章中交代祥林嫂兩次亡夫,接著喪子,對于她來說這就是最大的悲劇。
魯迅先生在《燈下漫筆》中談到古人把人分成十等,末等是“臺”,但“臺”沒有臣不是太辛苦了嗎?無須擔心的,有比他更悲的妻……祥林嫂僅僅是個“卑的妻”嗎?她第一次來魯鎮的時候“兩頰還是紅的”,不管怎幺說,如果前夫不死,她的日子還能過得下去。二嫁之后,雖反抗過,但“后來得了兒子,母親也胖,兒子也胖,上頭又沒有婆婆,男人有的是力氣,會做活,房子又是自家的”,這說明了祥林嫂在賀老六家并沒有受壓迫,未見得卑。二夫不死,她也將有個好歸屬。前夫死了之后,她不堪婆婆的壓迫,出來打工。盡管魯家年底的活“全是她一個人擔當,竟沒有添短工”,“然而她反而滿足、口角邊漸漸的有了笑影,臉上也白胖了”。“祥林嫂是個十分勤勞、善良、安分的勞動婦女。她一生最大的希望是要用自己的老實、勤苦的勞動,換取低微的生活”。從這里可以看出:祥林嫂只想有個普通的、溫暖的家庭,但當家不成“家”的時候,她只想不受婆家的壓迫,獲得精神上的自由,靠自己的勞動吃飯,無關被剝削。這無非是作為一個女人的最基本的生存權利。但是祥林嫂生不逢時,她所處的環境決定了她的命運。
魯迅先生是關注婦女問題的,婦女問題的產生是社會的原因。母系氏族公社時期婦女的地位比男人高,在他的《準風月談·男人的進化》中,“娘兒們曾經‘統治’過一個時期,那時的祖母老太太大概比后來的族長還要威風”。男權的統治地位是社會發展的結果,誠然婦女在整個封建過程中處于被動地位,但是如果不這樣,社會就永遠停留在母系氏族公社時期。歷史的發展總是以犧牲一部分人的利益為代價的。祥林嫂的死和封建社會有千絲萬縷的關系,但是不能因此否定封建社會也是歷史進步的。只有當這種社會制度走向衰亡的時候,才可以以之為手段批判現實,魯迅先生正處于那個階段。
魯迅先生所處時期的文學無不是從“新道德”的角度出發來批判社會,而少有從“舊道德”的角度出發來稱頌它。魯迅先生也是泡在封建文化的壇子里長大的,舊道德浸入他的骨髓,他的言行不可能全是反封建的。但是,處于轉型期中的他只有從“新道德”的角度批判社會,并宣揚這種“新道德”,才能推動社會的發展,如果從“舊道德”的角度考慮,那社會何談進步?
由此引發一下,“能夠把婦女從這種(被稱為奴隸的)地位中拯救出來的只有社會主義”。當下,中國婦女的地位空前提高,婦女已經參與到國家各個部門,這應該是早期革命者奮斗的目標之一。但是,這種提高的背后又出現了另一個問題,由于婦女擔任特殊的社會繁衍任務,用人單位拒絕招收女性的現象大有存在,這是不是另一種歧視呢?婦女問題發展到如今已變成一個尷尬的問題:女人不勞動被視為花瓶,女人太會勞動被稱為女強人。女人的歸屬究竟何在?事業上的成功就能作為衡量女性成功取得與男人平等地位的標準嗎?未必。家庭的角色在女人心理積淀幾千年,鮮有能顧家棄業的,也鮮有能事業家庭兩全其美的。可惜魯迅先生沒能活到現在,如果那樣,我想他老人家也會對此有一番見解的。
參考文獻:
[1]魯迅研究資料[M].北京: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76.
[2]李宗英,張夢陽.六十年來魯迅研究論文選[C].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2.
[3]杜一白.魯迅思想論綱[M].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1983.
【祝福論文】相關文章:
金工實習論文 -論文03-13
關于教育論文的論文11-06
寒假實踐論文 -論文03-13
論文04-29
行政管理專業論文 -論文06-13
軟件工程論文發表的論文04-29
論文謝詞畢業論文謝詞04-28
論文的總結02-21
勤工儉學論文04-01
史學的論文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