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漂族現象透析的論文
論文關鍵詞:漂族;就業;現象
論文摘要:大學生就業已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熱點,就業關乎民生,作為大學畢業尚未找到工作的“漂族”是一支日益增大的群體,近年來始終被忽視,被各種政策邊緣化,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如果這一現象長期持續下去,對社會將產生很大的消極的影響,甚至會影響到社會的穩定和可持續發展。
自1999年的大擴招,我國教育事業進人了一個N-新的階段,連續幾年的大擴招引起了那些在這條獨木橋上苦苦追求的學子的一片喝彩。從大擴招后的第一屆畢業生2002年的133.7萬人到2005年的338萬人,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所面臨的形勢日趨嚴峻。大學生就業工作已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熱點,有人甚至上升到關乎民生的高度來看待這一問題。
《中國大學生就業》編輯部就2004年中國大學生首選企業調查中,對當代大學就業心態得出過這樣的結論:“一系列的調查數據正反映了在高等教育和大學生就業由精英化向大眾化轉變的過程中,當代大學生多元化的就業價值觀。從社會公認的精英階層,到逐漸接受市場的選擇,當代大學生承受了社會競爭所帶來的巨大壓力,在就業價值觀方面表現出矛盾化與多元化性。一方面,他們無從徹底擺脫‘精英情結’,他們的擇業觀帶著強烈的理想化色彩,希望自己的精英角色能夠在職業生涯中得以持續;而另一方面,大眾化就業口號卻已潛移默化地深人他們的頭腦,接受市場選擇,追求個人價值最大化,擇業的功利化傾向十分明顯。無論理想化還是功利化,可以說,當代大學生在擇業觀方面所表現出的獨立自主性比上一代大學生大為增強,擇業觀與就業觀與社會大環境的聯系也越來越密切,這給高校、企業、學業指導部門乃至整個社會帶來了新的研究課題”。
在校期間,大學生中間存在著許多族,有網族、戀愛族、打工族、考研族,剛畢業沒找到工作,許多學生都有一種還沒有作好思想準備就突然被拋到社會上的感覺,殘酷的就業形勢讓他們感受到了說不出的落寞,有一種“漂”的感覺,一方面,現實中沒有找到工作又突然離開了學校失去了歸宿感,實實在在的感受到了“漂”,另一方面,初涉社會,失去了學校的庇護,自己又失去了學生的角色,突然感到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樣尋求父母的幫助,一下子感受到心靈的漂泊感。這些已經畢業但尚未就業的大學生就是人們所說的“漂族”,這是一個龐大而又在增長著的隊伍,但是這部分人群真正成族還應該是從2002年開始,簡單來講,這里面有兩個直接的原因,一是2002年是大擴招的第一批大學畢業生,畢業生總量的大幅度增加,使大學畢業生就業第一次感到了壓力,面對這些壓力,許多學生包括學生家長以及學校都有些不知所措,在猶豫與困惑中失去了機會,被動地成為漂族的一員;二是由于2002年3月國家教育部、人事部、公安部、勞動-N障部共同制定并頒布了《關于進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制度改革有關問題的意見》,其中規定,待落實工作單位的高校畢業生,學校可根據本人意愿,其戶口兩年內可繼續保留在原就讀的高校,待落實工作單位后,將戶口遷至工作單位所在地。這一規定的出臺為那些因為種種原因不急于就業的大學生成為漂族解除了后顧之憂,在客觀上促進了“漂族”這個群體規模的增大。
一、“漂族”的類型
1.考研型“漂族”。隨著就業形勢日趨嚴峻,許多大學生選擇了考研,所以每年有一批考研落榜大學生,寧愿放棄與用人單位簽約的機會,選擇了繼續考研的道路,特別是那些考研成績已經超過國家分數線,因所報專業競爭激烈而未能如愿以償,更是不甘心給匆匆地“嫁”了。有的學生年復一年地考,矢志不渝,這樣一批不就業“漂”著考研的人數越來越多,隊伍越來越龐大。
2.過渡型“漂族”。有的大學生找到就業單位后,在簽訂就業協議前或簽訂就業協議后,他們發現現實工作待遇與他們期望相去甚遠,于是頻繁地更換工作直到找到理想的工作,這樣一批“漂族”不僅面I臨著工作過渡期,而且還面I臨著一個心理過渡期。
3.養尊處優型“漂族”。一部分大學畢業生家庭條件比較優越,沒有經濟上的壓力,對于找工作沒有太大的壓力。大多抱著等等看的'心理,希望尋找更好的就業機會,這部分“漂族”往往存在著雖然大學畢業了,但心理上的經濟上的斷乳期還未結束,對家庭存在著很強的依賴性。
4.困窘型“漂族”。由于近年來高校擴招,而專業調整滯后,有一部分專業供大于求,特別是一些民辦高校畢業生和一些專科畢業生,由于專業的原因或學歷層次偏低的原因,這部分大學畢業生就業非常困難,遲遲找不到就業的機會。這是一群經濟上困窘心理上焦慮的“漂族”。
5.靈活就業型“漂族”。教育部周濟部長在2005年全國普通高校大學生就業工作會議上指出:“從今年開始實行以五年為周期的全國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評估制度,并將就業工作作為核心指標之一”。正是由于近年來國家教育部將大學生就業率作為高校辦學水平評估的一項重要指標,所以許多高校在大學生就業上采取了許多措施,其中就有通過靈活就業這一途徑來提高就業率,正因為靈活就業這種就業形式缺乏相對固定性,許多大學生剛就業就失業,成為靈活就業型“漂族”,而這支隊伍隨著就業形勢的日趨嚴峻,也將越來越龐大。
二、“漂族”成因
1.由于近年的擴招,對于大學生就業所產生的最明顯的影響就是大學生就業市場的供求關系發生了巨大變化,這種供求關系的變化也是市場經濟條件下影響高校畢業生就業機制的一個重要因素。目前,社會上對于大學生的供求關系,不同的人由于不同的原因有著不同的認識,有的人從近年來南方民工荒的角度看大學生不是就業難,而是低就難。但是,對于大多數大學生及家長來說,大學生就業難的認識居多這是個不爭的事實。具體來說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由于近年來的擴招,畢業生絕對數激增,大學生就業環境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從1999年連續幾年的擴招,我國高等教育已逐步走向大眾化,由于擴招而帶來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所面臨的形勢日趨嚴峻,“2004年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預計達到了280萬人,比上年增加68萬人。2005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人數預計將達338萬人,比2004年增加58萬人,增幅達20.71%”。畢業生總量大,增幅高,并且引發了許多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而“漂族”就是其中一個比較突出的問題。
第二,大學畢業生的大量增加,而傳統主渠道的吸納能力卻相對下降。過去對大學生吸納的主渠道主要是政府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但隨著近年來政府機構的大幅精簡,以及政府對企事業單位的調控能力的下降,大學生就業通過這些傳統的就業渠道尋求就業越來越難。 第三,我國高校規模的不斷擴大,而高校的學科結構與培養模式的改革卻相對滯后,不少高校教學內容、專業設置等與社會的發展需求脫節,部分熱門專業一哄而上,結果造成畢業生“過剩”,供求失衡的尷尬現象已成為導致畢業生就業難的重要因素之一。
第四,高校對學生重進輕出,嚴進寬出,疏于管理,致使招生、培養、就業相脫節,培養的學生缺乏適應市場經濟需要的淵博知識和實踐能力,不能成為社會迫切需要的復合型、實用型人才。有的高校仍沿襲計劃經濟時代的辦學理念,重視招生不太重視就業,就業指導機構不健全,資金和人員投入不足,對學生就業指導很薄弱。“在美國,創業教育已經有二十多年的歷史,有些學校甚至以專注創業領域的研究和教學。作為學校的策略重心及競爭優勢。著名的哈佛商學院甚至將必修的“一般管理學”改為“創業精神管理學”,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創業相關課程更已經高達24門,”4而我們的高校則是近幾年才開設大學生就業指導課。而且是大多數學校指導教師由各院系主抓學生工作的副書記兼職,內容單調流于形式。
2.大學生擇業觀念陳舊。對就業形勢缺乏正確的判斷和認識。大學生擇業過程中普遍存在著,盲目攀比求高的心理、不平衡心理、自卑心理、自負心理,依賴心理。對擇業定位偏差,缺乏創業精神,缺乏奉獻精神。一方面許多大學畢業生都擠在就業空間日見狹小的大城市,過著“漂”的生活,卻不愿到就業吸納能力極強的基層和西部尋找就業機會,據統計,由團中央、教育部、財政部、人事部在2003年共同組織實施的“大學生志愿者服務西部計劃”啟動至今,只吸引了3萬名高校畢業生赴西部地區近300個貧困縣的鄉鎮基層開展志愿服務。另一方面,國家及各級政府十分鼓勵畢業生自主創業,并出臺了不少優惠政策,但絕大多數畢業生則滿足于按部就班地找一個好的有固定收入來源的工作,缺乏艱苦創業的精神,沒有自己當老板的意識,不想自主創業。相比較而言,而國外無論是對政府對自主創業的扶持政策還是大學的創業教育要比我們先進的多,在美國對企業創立的限制非常少,公司“從申請注冊到開業新公司所需要等待7天,注冊資金底線在美國為零,而且美國風險投資行業非常發達,為創業者解決了資金短缺的瓶頸”。
3.政府干預行為的缺失,大學生就業過程中,政府有著特殊的權威作用,近年來雖然政府在不斷完善大學生就業政策,其中實行了“雙向選擇”,從統招統分到自主擇業,這是大學生就業制度的一次根本性變革,政府不在通過指令性計劃為大學生謀求就業渠道,而是運用市場機制來實現大學生就業。其結果便是大學畢業生的就業趨向大都定位在大中城市。定位于收入較高,相對穩定的企事業。而那些落后的基層、偏遠的西部卻很難成為大學畢業生的選擇,而“任何國家都難以完全依靠市場機制來解決大學生從事艱苦職業的問題,這需要國家通過有效的政策刺激以促進勞動力市場實現均衡,鼓勵大學生到特定地區(落后地區、危險地區)、特定行業(中小企業、微型企業)、特定職業(中小學教師、護理)就業,并對大學生收益差進行制度化的合理補償。”l6所以說政府在大學生就業“普適性”的政策不斷完善的同時,那種專門對大學生“特殊性”就業促進政策的缺失,也是大學生就業渠道不暢,城市“漂族”現象日趨增多的一個重要原因。
三、“漂族”現象的憂與思
高校畢業生是國家的寶貴的人才資源,他們身上寄托著家庭的幸福和希望。其中就業問題,關系國家經濟建設、社會穩定和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關系到高等教育的持續健康協調發展,關系到我們黨的執政能力建設。一方面大學生“漂族”隊伍不斷增大,為我國人才市場補充了源源不斷新的血液,大大優化了人才資源配置,他們正向當年進城的農民工一樣,為城市的繁榮和發展付出著汗水與眼淚。另一方面,這是一支被忽視的群體,他們甚至被各種政策邊緣化,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如果這一現象長期持續下去,它也會對社會產生很大的消極的影響,甚至會影響到社會的穩定和可持續發展。
1.要加大力度開拓大學畢業生到基層就業的渠道,引導畢業生多元化就業的政策繼續向“漂族”傾斜,如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應該繼續吸引、鼓勵他們參加,一些地方政府出臺的到基層工作的各種優惠政策:湖北省實施的“農村教師資助行動計劃”、黑龍江省推行的“村村有大學生”工程等等,各種渠道應繼續向這些“漂族”暢通。這些在社會上闖蕩了幾年的大學生,有的對自己開始有了一個合理定位,對就業的渴望使他們更有可能成為到西部到基層工作的主要力量。
2.在加快信息化建,設完善就業服務體系和機制的同時,要充分考慮到這些已經畢業但尚未就業的“漂族”,他們比任何時候都渴望得到就業信息。
3.政府、社會、學校要一如既往地滿腔熱情、周到細致地關心幫助他們。對于這一點要上升到構建和諧社會的高度去認識。政府和社會對他們要有救助措施,如最低生活保障。作為高校,一方面有責任和義務加快學科結構與培養模式的改革步伐,要增強面向市場辦學的意識,注重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自主創業能力的培養。不僅要教知識,也要教謀生的本領。另一方面進一步加強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要有強烈的責任心,要像北京師范大學就業指導中心主任劉淑玲說的那樣:“現在的大學生也不是過去的大學生了。做工作的人應該以學生為本,我們得為他的人生負責,得為他今后的長遠發展著想,不能光為了自己的工作政績,光為了能去多少人而做工作。”
【漂族現象透析的論文】相關文章:
中學生早戀現象透析01-20
關注大學校漂族03-18
透析經銷商“ ”現象 -管理資料01-01
“校漂族”:我拿青春等明天04-30
校漂族 警惕溫水煮青蛙03-18
集體合同及其履行難現象透析05-04
透析卷煙渠道終端的博弈現象 -管理資料01-01
集體合同及其履行難現象透析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