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職院校創新方法初探論文
【摘要】本文以培養和造就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才作為高等職業教育教學的根本宗旨,只有在辦學理念、管理模式和人才培養模式等方面不斷的探索和創新,才能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技術應用型人才,并具體提出一些創新方法。
【關鍵詞】創新教育 創新思維 方法手段
我國的高等職業教育發展勢頭迅猛,但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中保持健康發展,當務之急需要解決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技術應用人才的問題。通過創新教育全面發展高職生的智慧品質、個性品質、體現學生的主體精神、提高全體學生的生存本領,實現教育的創新。
目前,新課程改革的重點就是創新教學,把培養和造就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才作為教學的根本宗旨,并把創新當作推進教學發展永不枯竭的動力。培養創新人才要調整培養目標,優化課程結構,實行靈活多樣的方法,激活學生思維,營造創新環境,突出學生主體作用和個性原則,主要通過專業教學、實驗實訓、大學生創新項目以及課外科技興趣活動等途徑引導學生學習實習方法創新、手段創新、思路創新、目標創新,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1 為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提供良好的環境和氛圍
高職院校要為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提供良好的環境和氛圍。建設創新型社會戰略目標的提出,賦予了大學生新的責
任和使命,不同高職院校培養不同人才,無論何種人才都必須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放在核心地位。
在學生中強化創造意識、培養創造精神,要培養學生勇于接受新事物,敢于突破傳統、標新立異, 敢于追求自己的目標。對那些具有冒險精神、敢為人先的創新活動,不論其成功與否,都應該加以肯定和鼓勵。對有創意的學生要允許他們提前創業,建立彈性學制,允許學生分階段完成學業,鼓勵他們大膽創新。
大學階段青年學生成長具有極高的自覺性,教育者在考慮培養目標時不能單純的把受教育者簡單視為教育對象,而應當作發展主體,要從單純的教育管理上引導、咨詢、服務轉變,從垂直、直線的管理體制向網絡化方向發展。要加強校園文化建設,重視課外活動,精心設計著力構建一種適合高職學生成長的校園文化環境和學術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與積極性和主動性。針對學生求新求異心理發展學生特長,可通過分級教學和各種社團活動提高學生認同感和歸屬感,在活動中長見識、增才干,培養創新精神。
(1)搞好實訓中心建設,拓展校企合作辦學渠道,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在高職教學中,體現高職專業與非高職專業的最明顯差別是實際訓練的課時量。在高職專業的課程設置中,理論課時與實訓課時比例一般在1∶1或1∶2,甚至更大。這樣,為學生實現自覺再實踐提供了必備的條件。
(2)加強院領導、教師的創新意識、理念及能力為前提,加強創新能力的輿論宣傳,創造人人想創新奮發向上的輿論氛圍。
(3)建立專業創新能力考核評價體系,推進學生素質測評工作。建立靈活的動態考核模式,評價標準要科學,評價體系既利于優秀人才成長,又利于創新意識普及。
(4)學院要提供良好的“軟”“硬”件環境,開放機房、實驗室、圖書館、閱覽室,建立創新基金,還要搭建一個參觀學習、討論交流、專家講座、的學生創新活動的交流平臺。
2 改變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創新思維
教學方法改革是高職院校課程改革的連接點,教學環境現代化,課程體系特色化,教學組織形式多樣化。在深化教學改革過程中,還要建立寬松活潑的教學氣氛,采用互動、案例教學等鼓勵學生對問題發表不同的看法。
(1)恰當運用現代化教育技術和傳統教學手段相結合,以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為核心采用最佳方式教學。使用多媒體教學,采用演示、模擬、現場、操作等方法提高教學效果。
(2)培養動手操作和解決問題能力,運用案例教學法和行為導向法等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獨立思考問題能力,定期組織社會調查,收集整理編寫案例。改革考試方式,把口語、調研、報告、論文列入考核項目。
(3)改灌輸式為啟發誘導,采用多項交流使學生在學習中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索,教師變單純教知識為教學習方法,改純理論為案例教學精講多練;改陳舊呆板的教學形式為情景教學。運用情感教學藝術、激勵藝術、喚醒藝術、激情藝術創設場景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鼓勵學生各抒己見,尊重學生個性營造和諧氛圍。
(4)教師的組織教學以培養綜合職業能力為目標,應該形成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形式,教師只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組織者和協調人。在教學中應提倡爭鳴,引導學生總結,讓學生學會評估、思考,構建屬于自己的能力。
3 突出實踐環節,把提高學生動手能力作為改革的突破口
對于高職學生而言,提高職業意識、職業技能及創新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是參加社會實踐。在實踐過程中,要鼓勵學生不受已有知識的束縛,敢于創造性地進行實驗,把實驗過程變成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過程,還要加強實習實訓。培養高職生的創新能力,更應重視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通過教學和生產實習,提高技能技巧,形成職業崗位群所必須具備的綜合能力,其核心是以創新能力為主體的工作能力。
如何讓學生有所創新地實踐呢?問題在于是讓學生學會用還是讓學生學會學,如果學生只學會用,難以有創新,如果學會學,就有機會讓其創新。例如,輔導學生使用財務軟件,不能只滿足于教會學生使用幾套軟件,若碰到新的財務軟件,學生只會請教老師。所以在實踐中主要輔導學生如何學財務軟件,結果一定出乎意料,學生不但懂得用新軟件,還對該軟件進行評價,創新性地提出改進意見。
4 加強高職院校教師隊伍的建設,為培養高職生的創新能力提供有力保證
對高職院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是一個系統工程,應以轉變教師觀念為著力點,共同營造民主、和諧的教育教學環境,提高教師素質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保證。我國高職院校大多數是通過“三改一補”等途徑改制而成的,起步較晚,教師的問題尤為突出,專業課和實習指導教師不但數量不足,質量也較差,中青年教師普遍缺乏實踐經驗,不少教師多年沿用同一本教案,教學缺乏啟發性和誘導性,很難適應創新教育的需要。因此,建設一支數量適宜、結構合理具有現代教育水準的高素質教育隊伍是實施創新教育的根本保證。
(1)加強師德教育與規范教育提高師資隊伍綜合素質,實施課程體系改革,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與終身學習意識,實施各種有效措施提高教師的職業技能水平。
(2)通過人事改革招聘人才,實行外部引進內部培養。教師到實訓基地實習,多渠道培訓,造就一批“雙師型”骨干教師,保證專業建設整體性、有效性,定期聘請專家開設專題講座也會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3)成立督導機構,進行專業指導,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在教學過程中引入督導機制,可以規范教師的教學行為,予以系統科學的評價,在提高教學質量的同時保證創新教育的實施。
(4)現在高職院青年教師規模較大,他們教齡短,接觸社會和參與生產實踐不多,非師范比例高,提高他們職業榮譽感、使命感也是保證完成教學改革的關鍵。
5 實行校企聯合,拓展創新空間
高職院校是職業教育的辦學主體,企業是職業教育的重要力量。校企合作辦學是職業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它體現了三方面因素:首先,注重企業參與;其次,注重團隊合作;再次,注重優化專業設置與社會需求相結合。
(1)學校進行社會調研,企業參與學院專業建設,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崗位需求為依托,有針對性的培養合格的畢業生。例如采用“訂單”式培養,既了解企業的實際情況,又了解企業的生產、經營和治理流程,具有較強的職業崗位針對性,也是為產業服務的一種體現。而產業服務是高等職業學校在專業建設上與相關行業聯結的紐帶,是課程開發的源泉,是為學生提供實踐教學環境的有效渠道。這種辦學模式適用于眾多的高職院校,有利于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符合以市場調節為主的辦學理念,非常受企業歡迎,實現“零”距離就業。
(2)企業派相關領域專家參與學院課程改革與教材建設,與教師合編培訓教材,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有針對性的培養社會需要的畢業生。校企合作即產學研合作。這種辦學模式,企業不僅參與研究和制定培養目標和教學內容,而且參與實施完成培養任務,包括聯合開發新產品,指導畢業生搞項目設計等。這種合作加快了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培養速度,有利于高職畢業生就業率的提高,會產生更大的經濟效益。這種辦學模式適用于專業性強、加工工藝復雜、技術含金量高的工種。這種模式可以有效解決企業的技術型人才的缺乏問題,合作雙方互利互惠。
(3)構建課程模式時優化創新,盡可能參考、借鑒企業給予的建議和社會發展需要,培養具備綜合職業能力的畢業生,以滿足不同企業的要求。
(4)為學生提供相關實訓基地和崗位,派優秀員工作為指導教師。實行工學交替把整個學習過程分離為學習和企業工作(實習)交替進行的過程,縮短專業崗位的適應時間。高職院校要建立多種形式的實習基地, 采取請進來, 走出去的辦法, 實現廠校掛鉤、校企聯姻, 強化實踐性教學環節, 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接觸社會, 拓展創新空間。
(5)實行校企股份合作辦學。股份合作就是企業以設備、場地、技術、師資、資金等多種形式向高職院校注入股份,承擔決策、計劃、組織、協調等治理職能。企業以主人的身份直接參與辦學的過程,分享辦學效益。院校和企業捆綁在一起形成一個利益共同體共同培養所需人才,這種合作模式既能充分發揮學校的積極性,也加大了企業參與教學的深度和廣度,并很好地解決了實踐性較強課程師資短缺、實驗實習場地缺乏等問題,同時也增強了學生學習的目的性,還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創新辦學理念,把職業教育的功能定位融入企業價值鏈,職業教育的價值所在就是能夠培養適應現代化建設需要的高技能專門人才和高素質勞動者。職業教育的產品是為社會提供一種服務,企業是這個產品的最終用戶。決定職業教育價值的是企業對職業教育產品的認可率和信任度。高職院校只有牢固建立為用戶服務的理念和強烈的使命感,只有在辦學理念、管理模式和人才培養模式等方面不斷創新,才能在人才競爭日趨激烈的當今社會立于不敗之地。
參考文獻
[1] 李俠業.高職院校實施創新教育探析.職業技術教育.
[2] 楊廣德.文化視角中的教育創新.上海人民出版社.
[3] 謝明榮.高職創新教育的探索與實踐.徐州師大學報.
【高職院校創新方法初探論文】相關文章:
高職院校創新環境優化論文04-27
高職院校稅法實踐教學的方法探究的論文04-27
務實創新促進高職院校健康發展論文05-02
高職院校數學課程教學改革初探的論文04-27
高職院校學籍檔案管理初探04-29
職業院校高職舞蹈教學初探04-29
高職院校管理創新的探索與實踐05-01
高職院校商務英語師資建設初探04-29
高職院校管理信息化建設初探04-30
初探高職平面設計教學與創新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