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和諧高校促進社會和諧論文
【摘要】在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偉大實踐中,高校作為高級知識分子的聚集地和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的主陣地,具備建設和諧校園的良好基礎,完全可以通過采取合理的措施,在全社會率先實現和諧,做出榜樣,從而促進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進程。
【關鍵詞】和諧社會 社會主義 民主法治 公平正義
建設一個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黨從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全局出發提出的一項重大任務,也是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有力應對來自國際國內環境的各種挑戰和風險、鞏固和擴大黨的執政基礎、完成黨執政的歷史任務而做出的必然選擇。筆者認為,在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偉大實踐中,高校作為高級知識分子的聚集地和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的主陣地,具備建設和諧校園的良好基礎,完全可以通過采取以下措施,在全社會率先實現和諧,做出榜樣,從而促進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進程。
一、建設和諧的文化氛圍 構筑和諧的思想基礎
高校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陣地,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發源地,其和諧的文化氛圍建設對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具有深遠的影響。建設和諧的高校文化氛圍,應重點抓好三項和諧文化建設:
1.民主法制的文化
發展民主,健全法制,是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主要內容,也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一項基本特征。建設民主法制的高校文化,一要全面貫徹落實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建立健全民主集中制和教職工代表大會制度,推行校務公開,積極發揮高校民主黨派的校務參與和民主監督作用,確保教職工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權利,營造良好的民主氛圍。二要嚴格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在依法治校上下功夫。三要促進各項工作的規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在按制度辦事上下功夫。
2.公平正義的文化
公平是和諧社會的核心價值取向。和諧社會的目標取向是人民群眾普遍感受到社會的公平和正義。傾聽師生員工的呼聲、采納師生員工的意見,在高校形成公平正義的氛圍,能極大地促進高校與社會和諧。高校的各項政策和規定要反映和兼顧不同類型主體之間的利益關系,要正確處理好學校發展與學生成才、學校發展與職工待遇、教師之間、學生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各種利益關系,絕不能片面強調一方利益而忽視另一方面的利益,更不能以犧牲一方利益來實現另一方的利益。要完善高校內部各種矛盾的協調處理機制,通過強調公平、溝通與合作來謀求各方共同發展。要加強大學生道德教育,強調為人處世公道正直,自覺維護社會公義。要培養大學生的清正、廉潔意識,為社會造就具有清廉之風的后備力量。要大力弘揚助人為樂、見義勇為、拾金不昧等社會正氣,堅決反對和抵制各種歪風邪氣。
3.誠信友愛的文化
誠信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鏈條,友愛是構建和諧社會的潤滑劑。加強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培育和弘揚民族精神,在高校形成濃厚的誠信友愛氛圍。例如在建設學生個人信用方面,以國家助學貸款為切入點,在大學生中開展一系列“做誠信事,做誠信人”活動;在友愛方面,通過開展“一幫一”、“導師帶徒”等活動,形成師生平等、互助互愛、融洽相處的良好氛圍;通過開展青年志愿者活動,使大學生利用特有的知識、技術、精力優勢,為學校和社會奉獻愛心。目前,已經廣泛開展的大學生假期“三下鄉”活動,值得大力提倡。這一活動,不僅培養了大學生良好的愛心和同情心,也使他們在活動中增長了見識、鍛煉了意志,更有助于他們對國情的具體了解。
二、建設和諧的高校制度 提供和諧的體制保障
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高校要處理好這三者的關系,必須建立健全一系列既充分調動活力,又切實促進穩定的和諧制度:
1.人盡其才、充滿活力的人事制度
人是最具活力的因素。社會要充滿活力,就要盡可能使全體社會成員人盡其才、才盡其用。做到這一點的關鍵是建立健全人盡其才、充滿活力的高校人事制度。包括干部選拔和任用制度;干部管理、考核、獎懲制度;專業教師和學科帶頭人的培養制度等。
2.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分配制度
按照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完善高校以按勞分配為主體的多種分配方式。在堅持以按勞分配為主體的前提下,積極探索資金、技術、信息、管理等高校發展要素參與分配的舉措,以最大限度地調動廣大教職工的積極性。例如,按市場經濟發展的規律,在高校的產業中,允許以管理入股、資金入股、技術入股的方式增強高校產業實體的發展活力。當然,高校分配制度建設中也要注重兼顧公平,防止收入差距拉得過大,這樣才能保護和調動最大多數人的積極性。
3.維護權益、確保安定的制度
沒有穩定就沒有和諧,穩定是和諧的前提。只有建立健全維護師生員工合法權益的制度,高校才談得上穩定,才有和諧的可能。當前,要維護學生權益,就要切實加強教育教學改革,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培養出高質量的人才;就要以就業為民生之本,切實做好大學生就業工作;嚴格遵守各項政策規定,切實制止高校教育亂收費行為。要確保校園安定,就要建立健全高校安全管理和應急機制,切實維護師生員工的生命和財產安全。
三、建設和諧的高校校園 做出和諧的環境示范
和諧社會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在建設和諧的高校校園過程中,高校應努力建設集綠化、美化、凈化、園林化為一體,融校園、公園、樂園、家園于一身的育人環境。具體來說,要實現以下三個目標:
1.美麗的校園生態環境
高校應科學規劃、合理布局一是因地制宜,統籌安排,做好學生公寓、教學用房、辦公用房、運動場地等的功能分區;二是設計好校園交通布局,將各功能區聯系為有機的統一整體;三是精心綠化校園,從而營造出舒適的校園環境。
2.舒適的工作學習條件
建設和諧校園的另一方面,是師生員工創造出舒適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條件,做到職工安居樂業,學生安心學業。對于教職工,就是要創造舒適的辦公環境,包括良好的辦公場所和現代化的辦公設施。
3.良好的文化體育設施。
高校不僅僅是大學生學習文化知識的課堂,也是大學生揮灑個性、舞動青春的天地,這就需要有良好的文化體育設施為其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提供舞臺。毫無疑問,高校應建設種類齊全、質量優良、數量夠多的文化設施和體育設施,來豐富大學生文化生活,培養大學生高尚情操,健全大學生體魄。
高校作為知識創新力量集中、技術創新手段先進的地方,也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示范區、輻射源和重要陣地。建設社會主義和諧高校,可使高校成為一個社區、一個城市在構建和諧社會方面的一面旗幟,對全社會建設和諧社會起著極其重要的示范作用,也使其建設和諧高校的一系列以人為本的文化的、制度的、環境的理念內化為大學生內心深處建設和諧社會的理念,對大學生畢業后建設和諧社會起到極其重要的思想導向作用。
【建設和諧高校促進社會和諧論文】相關文章:
著力建設和諧文化 促進和諧社會發展07-08
以循環經濟理念促進和諧社會建設11-30
弘揚孝文化促進和諧社會建設07-08
高校和諧寢室建設芻議10-04
加快農村文化建設 促進社會和諧進步11-05
環境會計與和諧社會建設論文10-07
和諧校園視角下的和諧人事建設論文02-08
保障安全生產促進社會和諧08-01
論休閑體育促進社會和諧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