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高校心理危機干預工作的困境與出路論文
關鍵詞:
心理危機干預;工作體系;ONES
摘要:
國內高校積極探索心理危機干預工作取得一定成績,但尚未專業化和規范化。文章探討了心理危機干預工作困境,表現為目標不明確、隊伍不專業、開展不規范、考核不激勵。主要由大眾媒介對高校心理危機事件的過分關注、高校師生對心理危機的常理性知識匱乏、學生工作者對心理危機事件的非理性認識、心理從業者對心理危機干預的非專業對接等原因導致。從操作性層面提出了ONES工作體系:目標體系、網絡體系、教育體系和支持體系。
近十年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蓬勃發展,心理危機干預工作已經成為高校學生工作特別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任務。眾多高校積極探索心理危機干預工作,在組織制度、規章預案、運營機制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由于工作對象的特殊性、工作任務的敏感性、工作方式的專業性,導致心理危機干預工作尚未專業化和規范化的開展,缺乏工作督導和評價機制,工作效果并沒有達到預期。本文擬探討國內高校心理危機干預工作的困難并剖析原因,繼而從操作性層面提出建議和策略。
一、高校心理危機干預工作的困境
目前心理危機干預工作很難高效務實的開展,在工作中流于形式,操作上落入俗套,總結里高談效果。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工作目標不明確
多數高校認為,心理危機干預工作以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為最終目標,堅持教育為主、重在預防原則,增強學生心理調節、社會適應和挫折承受等能力,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塑造學生健全人格。[1]這種觀點強調發展和教育,聚焦于大學生的人格成長,雖然符合高等教育的規律,契合教育心理學的學理期望,但不利于工作實效開展。培養健全人格是高校育人目標之一,也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終目標,所以目標的“混淆”不能夠明確定位心理危機干預工作,導致工作內涵和操作機制不明確。心理危機事件具有時效性和突發性,需要有一個明確的、可操作的工作目標。事實上,面向個別學生的心理危機干預功能、面向部分學生的心理咨詢功能、面向全體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和面向學生工作的調研功能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四大功能。[2]心理危機干預功能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前提,是學校最期望、學生工作最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最能彰顯的工作價值所在。
2、工作隊伍不專業
以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為主的學生工作者是危機干預工作的主要執行者,專業主要是教育學和心理學。他們面對“正!睂W生群體的心理教育與“一般心理問題”學生群體的心理咨詢時可以勝任,但面對嚴重心理障礙和精神問題學生時,缺乏問題的診斷、識別和幫扶的能力,從而無法高效率地開展工作。其次,心理學專業學生在校課程體系是以追求量化和普適規律為導向的“科學心理學”,面向以人的幸福和發展為需求的“大眾心理學”時便會遇到麻煩。此外,多數高校里接受全日制教育體系的心理健康教育從業者不多,兩課教師、輔導員在短暫培訓后就上崗,將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或多或少地糾纏,導致工作缺乏專業持續性。所以,工作隊伍不專業是導致心理危機干預工作低效的主要內因。
3、工作開展不規范
多數高校制訂了心理危機干預工作方案和預案,在文件中明確了工作流程和操作程序。但在實際工作中更多流于形式,沒有實質性地開展工作或者開展不規范!靶(心理中心)—院系(輔導員)—班級(心理委員)”三級信息工作網絡已成為國內高校成熟的工作模式,取得了一些富有探索意義和應用價值的成果,網絡符合當前高校學生工作系統的組織架構。首先,心理委員作為基層的一環,更多的是一個心理危機信息的發現者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宣傳者,他(她)無法承載起一些高校所界定的能力:心理問題學生的幫助者和心理危機事件的處理者。對于心理危機學生的隱私保護和已發生惡性心理危機事件的事后干預都不能過多地將信息對學生公布。過度地夸大三級網絡特別是班級中心理委員的作用的傾向應引起重視。其次,輔導員多數忙于學生的日常管理和教育事務,工作任務量大而精力很少投入在心理危機工作上,可能會出現心理危機事件信息不能及時地溝通。
4、工作評價不激勵
處于心理危機中的學生數量很少,心理危機干預工作具體繁瑣、耗費心力,很難獲得預期目標,取得工作效果不宜對外展現,導致部分學生工作者可能心存僥幸,不愿耗費太多精力。另外,心理危機干預工作沒有納入到院系學生工作的考核評價體系,沒有形成定性或定量的工作指標,無法從宏觀角度對院系學生工作提出要求,沒有獎懲的工作在操作中會打扣折。此外,心理危機事件突發后,高校重視當事人的善后和周圍學生的心理干預,但缺乏對輔導員等學生工作者的心理援助,容易導致職業倦怠,影響工作績效。
二、高校心理危機工作困境的原因分析
1、大眾媒介對高校心理危機事件的過分關注
社會大眾對大學生群體的高期望值,帶來相對固化的認知印象:大學生是高素質的優秀人才,具有強大的抗挫折能力。過高的期望導致大眾很難接受學生極端性事件事實,從而更加關注此類信息以驗證認知。再加上不肯花費時間研讀心理危機的知識,作為受眾,很容易接受媒介所宣傳的自上而下的信息。
大學生的極端性事件容易導致大眾媒介過分關注或者不切實際的報道,雖然提升了媒介點擊率,卻忽略了非理性的報導容易給社會、學校、學生等帶來持續的負面影響。
2、高校師生對心理危機的常理性知識匱乏
高校人才培養的主渠道是專業課堂。現實體制中“教”與“學”的相對分離,導致師生關系尷尬,僅有表面的專業聯系,缺乏感情紐帶聯系。現有環境下,教師多應付單位的工作考核和量化指標,或疏于對學生的關愛,從而忽略教師的作用。如果給予學生持續的社會支持和策略建議將會幫助個別學生走出人生的低谷。
大學生自殺都有一定的預兆,包括一定的言語、行為、狀態和綜合癥狀。[2]如果師生能夠對這些線索保持高度的敏銳和迅速地反應,將可能幫助學生安全度過危機,將校內危險降到最低點。
3、學生工作者對心理危機事件的非理性認識
學生工作者和學生工作的組織系統是心理危機干預工作事實上的運營者和承載體,學生工作者的態度與行為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工作的開展。非理性認識可能導致工作流于形式,無法達到預期效果,無法成為學生工作者穩定的職業價值來源。所以有必要通過系統的專業培訓和業務督導,建立理性認識,并具備高度的責任感,從而形成該項工作的強有力抓手。
4、心理從業者對心理危機干預的非專業對接
高校心理從業者的專業背景和教育經歷使他們在面對嚴重心理障礙和精神問題可能導致的極端性行為事件時卻無能為力,缺乏甄別、初步診斷、治療的專業能力。而這些工作恰恰是精神衛生專業醫療機構(包括綜合醫院的心理科、精神科;專科精神衛生醫院)能夠從事的。
三、高校心理危機干預工作的出路:建立ONES工作體系
1、建立心理危機干預工作目標體系(objective),清晰管理問題
心理危機干預工作對象是因嚴重心理障礙或精神問題而可能引發的自殺或他殺傾向的極端性事件,目標是盡最大可能保證校園內不出事或降低潛在的不利影響。心理危機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導致管理和工作的復雜,所以代表學校層面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目標是對目標學生的初步診斷、甄別,評估危機程度并給出具體的建議;代表院系的輔導員的目標是對所轄學生情況的及時掌握和信息匯報;代表班級的心理委員的目標是對本班學生心理狀況的及時匯報。
2、構建心理危機干預工作網絡體系(network),及時發現問題
在學生工作組織體系基礎上,建立校(心理中心)—院系(輔導員)—班級(心理委員)三級網絡體系,從而及時發現問題。做到工作的真正開展,還要堅持以下的工作原則:心理委員每兩周上報一次本班學生的心理狀況特別是重點關注的心理問題學生;心理中心的教師每一個月與所轄院系輔導員進行及時溝通,了解目標學生的情況,并給出具體的建議或策略;心理中心每兩個月組織一次學生工作系統的重點關注的心理問題學生的交流會,建立預警對象庫,及時地溝通反饋,具體到每位目標學生。此外,對于突發事件,做到隨時發現,即時診斷,隨時匯報,及時處理,按照工作預案,啟動干預策略。
為了監督工作網絡體系的健康有序進行,此項工作納入到院系整體的學生工作考核評估體系中,通過獎勵先進,促進工作的開展。用考核機制推動院系積極的思考問題,探索好的辦法與舉措。另外,建立心理委員協會,為心理委員的成長提供支持平臺;在院系學生會中建立心理健康部,成為心理委員工作交流與溝通的平臺。
3、建全心理危機干預工作支持體系(support),專業處理問題
高校心理咨詢機構與所在地區的精神衛生專業醫療機構之間建立科學有效的心理危機轉介機制,及時將相關學生轉介治療。對有障礙性心理問題的學生但礙于情面不愿去就診,邀請?漆t生在合適的時間到校園內接診;對有嚴重性心理障礙的學生(如抑郁癥、神經癥等)可在學生、教師的陪伴下到專業機構就診;對有精神問題或嚴重心理危機的學生,要及時通知其法定監護人,協助監護人做好監控工作,并及時將學生轉介,做好詳細記錄。
建立心理從業者與專業醫生的工作交流機制,通過督導提供專業支持,促進業務提升。工作交流和督導是心理從業者能力提升,獲取專業支持的主要途徑。另外,特別要重視對經歷危機事件的輔導員及其相關人員提供支持性心理輔導,或者提供假期,最大程度地減少危機事件對工作隊伍的負面影響。最后,要結合危機事件,及時總結經驗教訓,通過經驗的提煉提高師生對心理危機事件的認識及應對能力。
4、完善心理危機干預工作教育體系(education),科學預防問題
堅持“預防為主、教育為本”的根本原則,是高校做好此項工作的關鍵。高校通過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提高心理健康與危機干預意識,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生命觀,是預防的治本之策。一是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通過公共選修課、德育課,普及心理危機干預知識,提高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幫助他們以健康的心態融入社會。二是以心理健康狀況普查為基礎,及時發現學生中可能存在的心理危機情況,建立預警對象庫,重點關注有較嚴重心理障礙和精神疾病家族史的學生,落實具體危機干預人和幫助人,做好危機預防工作。三是以團隊訓練和團體輔導為載體,增強學生的團隊凝聚力,提高對班集體的歸宿感,通過集體的力量和愛的溫暖,促進他們融入到高校的生活中。
四、結束語
目標是工作的前提,網絡是工作的載體,支持是工作的保障,而教育是工作的根本。只有四個體系形成合力,才能促進心理危機干預工作走出當前的困境,取得預期效果。
參考文獻:
[1]雷秀雅,等.大學生心理危機預防與干預工作的五個維度[J].中國高教研究,2009,(1):90-91.
[2]倪士光,邱建玲.從操作性層面談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的構建[J].科教論壇,2006,(5):104-108.
[3]楊鑫銓.關于健全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體系的思考[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8,(11):53-54.
[4]B.E.Gilliand,R.K.James.危機干預策略[M].肖水源,等譯.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0:750-753.
【淺談高校心理危機干預工作的困境與出路論文】相關文章:
淺談青少年心理危機的干預04-30
海上危機與心理危機干預04-28
高校應提升心理危機干預的能力-經歷SARS反思高校心理咨詢04-30
小學心理危機干預方案12-15
危機與出路04-30
論心理學發展的困境與出路04-29
高職學生心理問題預防及心理危機干預04-29
學生心理危機干預方案(精選20篇)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