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和諧社會下青少年感恩教育的思考論文
感恩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道德規范中必不可少的因素,當代的青少年感恩意識淡薄甚至缺失,道德滑坡。從近幾年的媒體報道可以看出,由青少年引起的社會負面現象逐年在增加,青少年犯罪率居高不下,這些問題從某種程度影響著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進度和效果,因此有必要分析問題出現的原因,尋求一條有效解決問題的途徑,加強青少年感恩教育,提升青少年道德素質,優化社會環境,有效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和發展。
一、感恩教育的內涵與意義
1.青少年自身成長和發展的需要
人不但有自然屬性,還有社會屬性,個人的發展離不開社會,離不開大自然。相反社會的發展離不開人,大自然也離不開人!俺运煌诰恕薄罢l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些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一代代流傳,啟發作為個體的人必須尊重他人和他人的勞動成果的道理,使其懂得與別人交往的重要性,促使青少年改變孤僻、自我、個人主義的傾向,對青少年自身發展樹立一種正確的價值觀。“土能生白玉,地可產黃金”啟示每個人的發展離不開大自然,大自然給予我們陽光和空氣,孕育出我們的食物和萬事萬物,人必須熱愛和保護大自然,遵循自然規律,改造自然才能得到自然對人類的回報。這些詩詞俗語都能啟發青少年的認知,促使其發揮主觀能動性去探索大自然的奧妙,激發他們利用和改造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意識,這種潛移默化的感恩教育還可以塑造青少年的健全人格和健康靈魂,有助于青少年自身的發展。
2.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需要
作為祖國的下一代,肩負著建設祖國和實現中國夢的使命,青少年必須具備健全人格和健康靈魂。中國夢是我們的,更是你們青年一代的[2]。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終將在廣大青年的接力奮斗中變為現實。當代青少年是最具有創造精神的和最智慧的群體,感恩教育引導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培養一代有道德素質的青少年,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發展正需要這樣的人才,未來和諧社會的公民必須具備最基本的感恩意識。3.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需要感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被一代代祖先傳承并弘揚,當今青少年有義務傳承和弘揚我國的優良傳統,保證優良文化的繼承和發展。儒家思想作為中國的主流思想,其“仁者愛人”等思想影響著世世代代人的道德健康發展。優良的傳統文化的思想就應該被時代的青年發揚光大。當代青少年必須學習接受傳統思想文化,領悟其中的內涵和魅力。弘揚中國的傳統美德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有效對策,將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的治國方案是最有效的方案。
二、當代青少年感恩意識淡薄或缺失的原因
從家庭層面看,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現在的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存在某些問題造成孩子人格發育上的缺陷。當下流行的節目《變形記》是反映當代青少感恩狀況的欄目,從《變形記》來看,目前我國農村青少年感恩意識遠遠要比城市青少年感恩意識濃厚,城市青少年比較叛逆,農村青少年身上幾乎沒有出現叛逆的情況,城市青少年的叛逆程度與家庭經濟條件成正比,家庭條件越優越,青少年越叛逆。探究其原因,第一,家長過分溺愛孩子,給孩子優越條件的教育方式是一種教育迷途。第二,父母對孩子不嚴格,放縱孩子,具有軟弱性,在孩子面前失去了威信。第三,當今的經濟社會,很多家庭過于注重家庭經濟收入,和孩子缺少溝通。第四,父母的言行影響著孩子。父母賭博、酗酒、家庭暴力、家庭破裂等因素也嚴重影響著孩子的身心發展。第五,望子成龍的錯誤教育理念。重智育,輕德育,家長認為成績是評判孩子好壞的標準,致使孩子不能自由發展自己。從學校層面看,學校教學制度不完善,我國教育體制還處于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型期,但仍以應試教育為主甚至忽視了素質教育。道德教育的理論、內容只有通過實踐內化為青少年的心理需求,才能推動青少年道德素質的提高,而道德實踐活動恰恰是我國青少年所缺乏的。從社會層面看,環境育人。不良的社會環境對青少年道德素質的影響極為嚴重,尤其是酒吧、網吧等不良場所。此外,還有一些青少年在享樂主義思想影響下,追求高消費的生活而又不愿意付出艱辛的勞動,演變為“啃老族”。從青少年自身層面看,馬斯洛提出的人的需要層次理論把人的需要分成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情感和歸屬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實現需要五類。根據馬斯洛的理論,青少年時期,情感和歸宿的需求比較重要,只有通過和同學、老師、家長、朋友之間的融洽關系,使其得到一種關心和愛,相互關心和照顧才能實現他們的情感和歸屬的需求。青少年應加強自身控制力和心理品質的培養,有意地控制各種欲望。加強自身情操的陶冶,對一些生活中的困惑,積極與外部溝通,尋求父母、老師、朋友等外部支持。
三、青少年感恩教育的實施對策
(一)改革教育體制
目前,我國教育體制尚未完善,還處于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型期,但仍然以應試教育為主,國家應該改革教育體制,德育和智育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在就業方面,用人單位把“證書”作為職業大門的“門票”,使社會上很多有知識有技能的人才得不到自由發展,埋沒了所謂的“伯樂和千里馬”。政府和相關教育部門要重視教育制度改革,把教育改革落到實處,切實從建設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改善教學制度、優化學校管理制度三方面進行。對于教師應該定期考察他們的知識水準,以防止有些價值錯位的教師渾水摸魚,同時實行一套方案,讓學校領導、教師、學生匿名評估教師的道德水平,讓道德評估結果和教師的工資掛鉤,實行打分制,對教師道德素質進行考查,對工資適當進行獎懲。
。ǘ┘彝ソ逃秊橹、學校教育為輔的雙向互動
“感恩”是“德”的一方面,把感恩教育上升為德育更為全面。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孩子從小到大,最初的學習方式表現為模仿性學習,父母和其他人的言談舉止都會被孩子所學到。家庭對孩子的教育不應該以說理的方式進行,父母需要用自己的言行去影響孩子,家長和孩子需要建立一種友誼必須保證讓孩子感受到母愛和父愛。父母不應強行給孩子灌輸尊重教師和他人的思想,要選好時機,最好在過節日時一家人團聚,與孩子討論學習,關心孩子在學習生活中有什么收獲,遇到了哪些困難。古詩有“潤物細無聲”,學校對孩子的德育不應用純粹的理論灌輸,這樣不但達不到效果反而有可能適得其反。父母、孩子、教師之間應該形成一個三角鏈,利用節假日老師、孩子、家長之間面對面相互聊天,使三者之間兩兩沒有隱瞞對方的東西。
。ㄈ﹥灮鐣h境
社會也擔任著青少年的老師的角色,社會作為一個“無形的老師”對孩子的身心健康的發展具有導向作用。學校和家庭應該把法律教育重視起來,想辦法讓學生明白觸犯法律和道德底線的后果,“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育學生不盲目去結交社會上的人。另外,社會上一部分青少年由于家庭條件等因素輟學,也是當今青少年犯罪率高的原因,這部分青少年缺乏知識、技能、道德,被社會所拋棄,為了生存,他們去搶劫、偷盜,嚴重影響區域內治安環境,因此有必要從根本上解決此問題。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既是經濟發展的需要,也是促進社會公平的需要[3],只有解決這部分社會閑散青少年的生存問題才是最根本的解決之道。
四、小結
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個復雜而艱巨的任務,需要國家和人民共同努力,國家引導人民,人民配合國家。感恩教育是德育主要的一方面,德育離不開感恩教育。部分影響整體,量變引起質變。只有把部分問題處理好,才能為處理整體問題減少困難,“少年強,則國強”,青少年作為社會的一部分,肩負著繼承祖國大業的使命,是不容忽視的元素。國家在追求經濟增長的同時,國民素質也要同步提高。盡力使各種發展因素之間達到和諧,這樣才能更有效地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和諧社會下青少年感恩教育的思考論文】相關文章:
關于青少年感恩教育的幾點思考04-29
試論和諧社會下青少年感恩教育的意義04-29
對素質教育下數學教學的思考 論文04-30
和諧社會視閾下的檢驗檢疫工作新思考04-29
對大學教育的思考論文11-10
關于和諧社會視野下的生態倫理觀的理性思考04-29
網絡化背景下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05-01
試論和諧社會的高校感恩教育04-30
青少年傳接球技巧訓練的幾點思考的論文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