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探析論文
一、創新創業教育的背景及意義
1.創新創業教育是創新型國家建設的迫切需要。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最首要問題是要面向全社會培育創新精神,使創新創業精神滲透于整個社會行業之中。而要達到這一目標就必須要讓企業成為創新的主體并且要有一大批具有創新精神創業能力的復合型人才,而培養創新精神,確立企業的創新主體地位以及造就大量符合要求的人才都必須通過教育的途徑或方式,即開展創新創業教育來完成。
2.創新創業教育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改變傳統的就業教育的思維模式實際上就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關于高等教育的變革與發展的政策性文件》中指出:“在學位=工作這個公式不再成立的時代高等教育的畢業生不僅僅是求職者,更是成功的企業家和工作崗位的創造者。這種以創造性就業和創造型的就業崗位為目的的創新創業教育,是經濟社會發展創新創業大眾化背景下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迫切要求”。
3.創業教育是促進大學生自我發展的迫切需要。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主體是當代大學生,當代大學生更加的關注自我發展、更加向往全面自由的發展。而創新創業所要求的個體素質、個體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恰恰與他們最大限度的發展個性、發揮自主作用、實現自身價值的想法相吻合,創新創業不僅激發起他們內在的熱情更是他們所樹立的人生目標之一。這就要求高校要根據學生發展需求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培養他們的創新創業精神,喚起他們的創新創業欲望,最大限度地為他們提供服務于指導,開展滿足學生個性化的可持續發展的教育。
二、目前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現狀
1.高校對創新創業教育的認識存在誤區。目前高校對創新創業教育的誤區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高校管理者及大學生本身對創新創業教育認識不夠。高校管理者作為創新創業的主力軍”,對創新創業有一個正確認識往往能形成推進高校創新創業的動力與導向。但就大多數管理者而言,他們認為創新創業教育只是針對少數大學生的創業實踐和就業行為,只是為解決學生就業問題,提高學生就業能力,從另一個方面提升學校就業率,減緩學校就業指標帶來的壓力,并沒有深入思考創新創業教育的價值取向與人才培養目標,未能重視創新創業教育幫助學生提升社會適應能力、磨煉意志等功能;功利性的價值判斷局限了一些大學生的視野,導致他們一味地注重創新創業教育給他們帶來的金錢效益,而忽略了其對人的優良品格、綜合素質等品質塑造功能。第二,高校對創新創業功能定位不明確。在對創新創業教育的功能定位上出現了兩種誤區。一種是認為教會學生成功創辦企業或者公司就是創新創業教育的功能與目標。實際上,創辦企業或公司只是創新創業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之一,但創新創業教育的核心是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如果高校一旦把創辦企業與公司作為創新創業教育的目標,那么在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教學方法與途徑上都會有所偏差,最終只會人為地窄化創業教育的深刻內涵,扭曲創業教育的本質。二是“將創新創業教育局限于創業實務層面,即開展與創新創業教育相關的實踐活動。例如開展類似于“創業計劃大賽”“創業設計活動”、設立創業中心、創辦創業園或孵化器等”。一些浮于表層的創新創業行為“容易忽略創新能力和創業能力的深層基礎,容易把創新與創造平庸化為單純的技巧和操作”,難以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故這種未上升到理念指導層面的創業“實務”教育不但難以長久持續而且收不到預期偶的效果。
2.創新創業教育資源缺乏。第一,師資力量薄弱。目前高校創新創業師資相對缺乏,數量與質量方面都要提高與加強。主要是因為這門課還處于摸索階段,沒有過多可借鑒的經驗,再加上創新創業方面的課程不僅實踐性極強而且要滿足多學科結構,而大多數老師本身缺乏創新創業的經歷,創新創業課程的講授過于理論化、學術化,不僅大大降低學生聽課的興趣更難以符合創新創業本身的實踐性特點,導致其難以勝任角色。同時,創新創業課程畢竟不是學生的專業課程,在學時的分配上要少于專業課程,學時的多少與教師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這也使老師的積極性大打折扣。第二,教材內容陳舊,缺乏優質教材。大部分高校一是為開展課程而開展課程,對創新創業教材選購隨意。二是對教材內容不把關,許多內容陳舊、與時代、市場環境及大學生自身特點不符合的教材仍舊被采用。第三,資金、場地、設施缺乏。資金是大學生創新創業的首要條件,場地與設施是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平臺與載體。而目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因為普遍缺乏基礎性的實施機構,因而很難獲得專項資金與工作場地。
3.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職業教育相脫節。在多數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并沒有完全被納入教學,相反甚至大都遠離第一課堂和專業教學。而在創新創業教育的實施上,創新創業教育不但并沒有完全融合于學校整體育人體系之中,而且與專、職業教育相脫節,創新創業教育成為了課外時間進行的“業余教育”。由于一旦把創新創業教育融入教學,其涉及面非常之廣,并且實踐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對于大多數學校來說,由于關系到教學計劃和教學課時的調整,過多的增加創新創業方面的課程幾乎無法實現,因而許多學校創新創業課程過少有些甚至未開展。少數學校雖然將其納入教學,但并未滲透到教學的各個環節,沒有對學生的培養模式進行改革,學校的學科建設規劃、人才培養目標、師生的激勵導向、評價體系都沒有將創新創業教育納入其中,因而未達到理想的效果。
三、地方高校深化創新創業教育的建議
(一)科學定位創新創業教育功能及目標
隨著社會的發展,用人機構對受雇者的要求普遍升高,扎實的專業功底只是用人單位衡量一個人是否能夠勝任的標準之一,而創新、冒險精神、工作能力、人際交往、組織溝通及管理能力越來越被用人機構所重視。由于大多數大學生缺乏社會經驗、人際關系相處技巧,團隊精神、管理能力、耐挫折抗打擊能力欠佳,最終導致大學生創新創業失敗。創新創業教育應該是面向大眾學生具有普遍性的復合型人才培養,其目的是通過教育來培養和引領社會需要的創新創業人才,為學生的終身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實際上,創新創業的核心價值觀就是事業心和開拓技能的培養,最終形成創業品質,在這一價值觀的`指導下,新創業教育的目標必須是具有非功利色彩的,教育的內容不是以企業家速成為目標,崗位職業培訓為內涵,以發財致富為目的的,而是向學生解釋創新創業教育規律,提高自身綜合能力,培養首創精神,最終形成終身受益的品格。
(二)創建“四位一體”創新創業教育培養模式
1.滲透融合,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精神。創新創業精神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必須要課堂教育與課外教育,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理論教育與實踐教育,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素質教育相融合才能完成形成。而在融合的過程中突出導向,在滲透的過程中體現要求,把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的要求滲透到專業教育之中,把創新創業實踐活動與專業實踐教學有效銜接起來,倡導研究性學習、引導學生在研究和開發中進行創新和創業。
2.課程保障,豐富學生的創新創業知識。創新創業知識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專、職業知識,它主要是針對某一專業或職業所必須具備的知識,這類知識通常都是通過在課堂學習中得到的;二是經營管理知識,這類知識往往需要在實踐中不斷總結,是創新創業能否最終成功的保障;三是綜合性知識,綜合性知識包含與創新創業活動有關的包含人際交往、市場風險預測等其他知識。
3.實踐鍛煉,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創業能力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一是創新能力,創新能力是整個創業事業不斷發展的動力,在創業活動中有無創意往往決定整個創業事業的成敗;二是策劃能力。策劃能力是對整個創業事業布局的整體性規劃能力,出色的策劃能力能對創業行為有一個“鳥瞻式”的總體把控;三是協調能力。協調能力是創業活動的“潤滑劑”,它能使整個實踐活動進行的更加順暢;四是組織能力。良好的組織能力能快速的聚集集體智慧,凝聚團隊精神,使創業活動高效率、穩健的運作。
4.開展活動,促進學生的創新創業交流。鼓勵學生結合專業,建立工作室,完成小型企業的設計需求。開展各種形式的創新創業教育活動,如“創業達人”“創新之星”“草根創業大賽”,電子設計大賽等活動,調動創業激情,交流創業體會,借助互聯網力量通過校園微信、微博、論壇等形式傳播正能量、弘揚創新和創業精神。
(三)構建“兩結合”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
1.創新創業教育與學術教育、職業教育相結合。必須改革人才培養模式,課程設置上要把創新創業課程與專業課程有機融合。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內容:一是在專業教學計劃制定上,將創新創業教育目標與專業目標相結合,將創新創業教育納入學分管理,深入實施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二是在課程設計上,應該把創新創業教育課程與其他課程例如專業課程、公共基礎課程及其他課程有機結合,并且積極與一些創業成功人士交流溝通,根據教育需要開發一系列課程;三是在教學實施上,要把第一課堂教學與第二課堂有機整合,讓學生在實踐中總結理論知識,在理論學習中了解實踐規律。
2.創新創業教育要課內與課外相結合。創新創業教育要注重“課內”與“課外”的結合,“課內”,即第一課堂,主要是理論知識的講授與普及,“課外”,即第二課堂就是開展關于創新創業方面的實踐活動。在課內,要著重加強完善課程體系,開展一系列特色鮮明的創新創業課程,尤其要充分利用實例、案例教學。在課外,要不斷了解市場發展前景,不斷引領創新創業教育實踐,策劃實施與市場、社會需求相一致的創業創業教育計劃,保證課內教育成果,突出課外教育的有效性。
【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探析論文】相關文章:
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現狀研究論文01-20
地方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評價研究論文01-20
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模式實踐探索論文01-18
高校創新教育探究論文01-21
高校融人區域創新體系建設探析論文01-09
高校創業教育理念探究論文01-19
高校創業教育路徑探究論文01-20
高校教育管理創新探討的論文10-09
高校創業教育與實際脫節 亟待改革創新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