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鄉鎮中學德育模式新探論文
一、不容樂觀的德育現狀
農村家庭德育的缺失也是目前引人關注的一個社會問題。生產力的發展,富余勞動力的增多,經濟觀念的轉變,對中華古老的鄉村文化造成了很大的沖擊,可以說鄉村文化在迎接新世紀曙光的同時正在醞釀新的轉變。在“知識改變命運”的感召下,加上家庭經濟的改善,送孩子去讀書,重視孩子的智育發展,已經成為鄉村家庭的共識。計劃生育的推廣,使得鄉鎮家庭的獨生子女數量與日俱增,在這樣的情況下,父母對子女寵愛有加,都不愿讓他們去做家務,事實上也沒有什么家務需要子女來分擔。在此背景下,鄉鎮兒童也過上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由此帶來的是孩子們不大愿意勞動,他們貪圖享樂,更愿不勞而獲。在筆者所帶的班級里,有一名男生幾乎中午都不愿意回家休息,緣由是回到家后就要幫父親干活,他覺得很辛苦。這個事例還只是“冰山一角”,而“留守兒童”的出現及由此帶來的一系列問題,不得不讓我們把德育教育放到更高的層面來看待。
父母長年累月外出務工,把孩子留給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照看,年邁的老人對孩子的教育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能給的更多的是物質的關心。父母呢?只能靠電波來傳遞人世間最美的親情。而孩子因為缺少父愛母愛,變得沉默寡言或叛逆不堪。父母好不容易回一趟家看望孩子,看到孩子種種離經叛道的行為,是既心急又心痛,甚至內疚。于是,為了彌補孩子,愛變成了溺愛。只要是孩子的提出的,都盡可能去滿足。于是,家庭教育慢慢變得困難了,許多父母為此唏噓不已。而學校德育呢?在不堪重負的壓力下,學校德育目標變得游離不定。一方面受到升學的壓力,一方面因為家長不到位,使得學校德育孤立無援,反復抓,卻效果甚微,還有一方面是“辛辛苦苦教育五天,卻抵不住孩子回家兩天”,社會的濡染“,效果”遠勝學校。于是出現了“學校教育非萬能教育的觀點”,老師慨嘆“學生不好教”,甚至說“我惹不起,但我躲得起”。從中不難窺出鄉鎮中學德育工作的艱難和施教者的無奈心理。因此,社會德育環境的惡化,家庭德育力量的缺失,學校德育目標的游離,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德育工作的難度,倘若未能找出新的辦法,那么,鄉鎮中學的德育工作將苦不堪言,久而久之,勢必會影響到學校的升學率,當然也包括學校的聲譽。
二、“揚長求好”的德育模式
上文提到學校德育目標的游離,是不容樂觀的德育現狀的有機構成。在此,我們不禁要問:“為什么會出現學校德育目標落實不到位的情形呢?”筆者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重視不夠,效果不佳,方法單一,手段老化,單打獨斗。
相對分數來說,德育處于從屬地位,加上德育工作未能短期見效,評價手段莫衷一是,上級教育主管部門也未把德育納入考核的范圍之列,因此學校德育無非是紀律的代名詞罷了。從筆者的經歷來看,對于紀律敗壞的學生,班主任采取的辦法無非是說服和懲罰,通過恩威并重來感化和鎮住學生,而且班主任與班主任之間未能就共同的問題進行資源整合,使得班級管理舊病重犯,屢禁不止,管理成本居高不下。效果的不好,帶來的是部分老師對部分同學不聞不問,任由時間來做裁決。鄉鎮中學的德育現狀如此這般,實令人擔憂。從現實來看,鄉鎮中學相對城里中學而言,生源少,財力弱,請不起專家來給學生開講座,也騰不出更多的人手來專門地抓德育教育,但是因特網世界的出現,給鄉鎮中學帶來了新的思路,請不起專家到學校來做報告,鄉鎮中學的施教者可以從網上下載專家在其他學校作報告的視頻,通過裁切拼貼雜糅使之成為符合本校實際的教育素材,同享專家學者的智慧成果,這比起班主任不厭其煩的說教,效果要好得多。
曾有班主任同筆者聊起班級管理的話題,她向我坦言現在鄉鎮中學班主任工作的艱難和曲折,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久未形成,班級紀律稍有放松便渙散不堪,為此她絞盡腦汁想對策,近來發現網上的教育視頻效果不錯,自己看了之后也深受啟發,想截取下來放給學生看,通過側面教導,感化學生,促使他們積極向上。但是囿于現有的條件,學校未能提供多媒體,即便有,音效出不來,效果肯定會大打折扣。最終也就放棄了這個做法。聽了之后,筆者無不感到惋惜,想這樣盡心盡責的班主任想必大有人在,但是因為學校硬件的落后使得想法未能付諸行動,終究竹籃打水———一場空。再者,學校的決策層未能就本校的成功經驗進行推廣學習,使得諸多班主任各做各的,沒能形成一股合力,因而學校的整體德育水平也多半停滯不前。
因此,創建或升級校園網絡,淘汰落后設備,在原有德育工作的基礎上,大力使用網絡資源,去粗取精,“因生制宜”,豐富德育的手段和方法;創造條件倡導教師學習新理論新方法新技術,百家爭鳴,拓寬視野,學以致用;學校定期整合本校教師的德育成果,積少成多,使之成為學校德育的最新經驗。總之“網絡+校本”德育模式,成本低,便于復制,不啻為一種新的嘗試。為了把這一新的德育模式說清楚,筆者將從下面四個方面進行詳盡闡述。
1.借助網絡平臺,取眾家之長。因特網世界的出現,給21世紀的人類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對于從事教育事業的教師而言,也是如此。如果能較好地利用網絡資源,一定會豐富教師的閱讀方式,降低教師的學習成本,提升教師的探究頻次。從筆者的經歷來看,鄒越的《讓生命充滿愛》系列演講視頻,是目前不可多得的德育精品,內容豐富,涵蓋了“愛祖國、愛父母、愛老師”;場面真實、感人,容易引發共鳴。鄒越本人曾于2011年上半年應文昌中學(簡稱文中)之邀,到“文中”做演講,之后還到聯東中學做了一次演講,現場效果較好。諸如此類的視頻,教師可以先觀看,合適的話就下載到自己的電腦,用做德育教育的材料,這比自己費盡口舌,效果要好。因為學生同老師接觸久后,多多少少都會有些疲倦感,老師說服的套路,學生清楚了,效果就會打折扣。此外,教師職業需要較強的溝通技巧,錘煉溝通技巧除了閱讀和實踐之外,可以通過優酷網觀看翟鴻燊的《高品質溝通》系列講座。雖然翟本人是做企業培訓的,但是里頭的方式方法技巧,具普遍性,而且課程是從國學的角度來詮釋溝通的,能為教師所用。如果在職教師認為自己的口才還有待提高,那么建議觀看李強的《演講與口才》系列講座,相信會對在職教師多少有些啟發和幫助。同時,筆者認為,德育隸屬生命的范疇,德育工作者要對生命有豐富的理解和體會,因此建議觀看于丹的《論語心得》和曾仕強的《易經的智慧》,從哲學的高度來認識德育。“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視野開闊了,知識豐富了,會讓德育教育事半功倍。總是,通過網絡平臺的學習,提升自我;截取好的網絡資源為自己所用,這是網絡生存所賦予教師的。
2.依靠技術手段,行“拿來主義”。互聯網中的德育資源十分豐富,即便這樣,我們仍然不能全盤照搬,因為有些資源適合我們,有些則不適合,就要求我們去粗取精,搞魯迅先生說的“拿來主義”,這就要教師懂得相應的多媒體技術。例如視頻下載完成后,我們發現有些內容不適合,那么就要使用會聲會影、Adobepremiere、Edius等視頻剪輯軟件裁去不必要的部分;如果教師覺得需要在原有的視頻里添加新的內容,道理也是一樣的,也是需要使用上述提及的視頻處理軟件進行相應的操作。但是在視頻剪輯的過程中,往往會出現格式不支持或不兼容的情形,這就需要使用者從網上下載一個格式轉換軟件(諸如萬能視頻格式轉換器、黑鯊魚視頻格式轉換器、艾奇視頻格式轉換器等),這樣的軟件有免費的,也有收費的,不過免費的格式轉換軟件,多半不能完整轉換。如果還需要處理圖像,那么還需要使用到photoshop圖像處理軟件。因此,為了較好的使用網上資源,學習相應的軟件操作技術是必要的,只有學會使用這些軟件,才能有效使用網絡資源。
3.巧用多媒體,解德育之困。上文提到師生疲憊感的問題。當出現此類情形的時候,老師可以使用學校的多媒體,把自己準備好的視頻放給學生看,因為在鄉鎮中學并不是每間教室都有多媒體,他們接觸多媒體的機會也不是很多,因此他們對多媒體存有新鮮感,精神容易集中,而這時候播放教育視頻,效果是最好的。在使用多媒體進行德育教育的問題上,筆者認為貴在巧不貴在多,所謂的巧就是要抓住教育的關鍵時期,當原來的教育方式都不奏效,那么就可以嘗試用多媒體的方式。此外,在新生入學的前期,班主任可以給學生播放此類視頻或閱讀相關材料,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這樣可以降低德育工作的難度。作為快速成長中的個體,學生的意識培養十分關鍵,有意識了,行動就會慢慢地跟上來。
4.整合校本資源,倡推廣創新。從目前鄉鎮中學的情況來看,德育工作主要是由班主任來完成,班主任個性思維氣質的不同,使得他們采取的方式方法甚至效果也是不同的,如果學校不對此進行整合,那么班主任的智慧就沒能形成一股合力,不利于學校德育經驗的積累,更不利于德育工作的發展和創新。因此,學校有必要召開班主任德育經驗座談會,把大家遇到的典型案例拿出來分享,已經解決的也罷,尚未解決的也行,弄不好還可以借助這個平臺獲得新的幫助,使得難題迎刃而解。同時,新教師還可以借此機會學習,進一步熟悉校園的本土文化,形成自己的做事風格,較好的完成學校交給的任務。
【鄉鎮中學德育模式新探論文】相關文章:
法律運行模式新探05-01
中學數學教改新探索 論文04-30
中學歷史課堂教學模式新探04-30
德育方法新探04-27
企業成本管理模式新探04-27
中學體育教學模式研究論文05-02
美術課堂教學模式新探04-30
理論教學實例化教學模式新探04-29
中學體育分類教學模式分析論文04-29
高校德育有效性新探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