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個性化物理實驗教學研究論文
1個性化物理實驗教學的必然性與迫切性
課程改革要求教學體現建構性、生成性和多元性.多元性總是客觀的存在而又常常被忽略的一個問題.傳統的教育常常會用“一把高標準尺子”去衡量和評價所有的學生.受“標準化”和“規范化”的制約,我們的教學過分要求學生達到同等標準,從而導致過高的統一要求,忽視學生的差異.美國心理學家加德納提出人的智慧是多元的,不是單一的.由于學生的遺傳、家庭背景和成長環境不同,每一位學生個體都有著與眾不同的獨特品質.正是這種差異性和獨特性,構成了每個學生的個性,使學生與學生區別開來.從多元智能來看,差異不是“差”,差異是一種現實,是一種資源,是教學的財富.教學中要特別重視學生個性,尊重人的差異性、多樣性,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主體性、潛能的挖掘,及時滿足學生合理的需求.忽視學生個體差異和個性發展,這是一個共性的問題,在物理實驗教學中同樣存在.學生的物理實驗教學也存在著單一和僵化.從物理實驗的角度來看,學生也存在著不同的經歷、不同的生活背景、不同的社會閱歷、不同的智能特長,因此學生在實驗過程也會產生個性化的設計、操作、結論等等.所以,“基于學生個性化的物理實驗教學”存在著必然性和緊迫性.
2個性化物理實驗的教學策略
2.1給學生創設自主學習的空間與時間
學習的自主性,即學生在一定條件下,必須能夠對自己的學習活動具有支配和控制的權力與能力.在意大利著名幼兒教育家瑪麗亞蒙臺梭利的《蒙臺梭利教育法》一書中有這樣一段話,“如果有人說自由的原則已經存在于今天的教育當中了,那么我們就會嘲笑他,覺得他就像一個站在那個裝著蝴蝶標本的盒子面前,堅持說蝴蝶還活著、還能飛翔的小孩子.在教育中一直存在著奴役的原則,在學校里也同樣存在.”今天的教育,雖然強調以生以為本,但是教師“目中無人”、“目中無生”的現象仍然存在.“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往往做為課堂上的一種時尚點綴.那一點點的時間和狹小的空間已經成為新課標的外顯標志,而實質上他們的思維往往被教師所束縛、所牽引,整個教學活動過程很難見到學生的個性化的內容.目前全國各地的課堂教學模式改革其意義之一在于從空間和時間上一定程度解放了學生.將學生課內的活動、展示和交流延伸到課外,學生從禁錮走向解放.這種解放,其意義決不僅僅是課堂模式的改變,更重要的是它給了學生一定的空間和時間展示其個性,這才是根本性的改變.學生作為獨立的個體,做為一個活生生的人而存在于課堂,進行著各種各樣的活動.這種解放帶來的不僅僅存在著空間的意義,必然也給學生帶來了時間上的解放,從較為單一的接收信息到向外發射信息.空間和時間的解放,使學生相應地獲得了課堂的話語權.這種時空觀、話語權是以往的課堂不曾有過的;這種時空觀、話語權真正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了學生的個性發展.所以,基于學生個性化的物理實驗教學,首先要給學生創設出自主學習的空間和時間.
2.2實驗內容的個性化
2.2.1在實驗教學內容的開放性中體現學生的個性
對于未知的物理概念或規律,學生可以通過探究活動去學習,從中發展探究能力.開放性的探究易于生成,在生成中關注學生個體,促進個性發展.案例一蘇科版八年級《物理》第三章光學“小孔成像”實驗,教師給每組學生分發了兩張白紙、一支蠟燭,一盒火柴,要求探究小孔成像及成像規律.學生通過充分的活動,不但做了小孔成像實驗,而且還探討了成像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并最終總結出了三情況:(1)蠟燭、小孔位置不變,通過移動光屏來改變像的大小;(2)蠟燭、光屏位置不變,通過移動小孔來改變像的大小;(3)小孔、光屏位置不變,通過改變蠟燭來改變像的大。硗鈱W生在實驗中還有創新:即突破了兩張白紙的思維束縛,在火柴盒的抽屜一側用圓規鉆一小孔,抽屜略為抽開,抽屜的另一側為光屏.通過這樣的實驗,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分析概括能力以及創新能力,并在實驗中體現了學生的個性、發展學生個性.
2.2.2在實驗內容的時效性中發展學生的個性
精心設計一些有意義的實驗活動,大幅度地增加學生的動手時間,關注物理實驗中學生實驗細節,捕捉個性化的案例,即興提煉問題,體現時效性.這樣就可以使學生在親身經歷實驗探究和實踐活動的過程中,進一步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案例二蘇科版八年級(下)《從粒子到宇宙》第二節“靜電現象”中,活動7.4摩擦起電,即用干燥的絲綢摩擦過的有機玻璃棒(或用干燥的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能吸引紙屑.在設計過程中,設計如下兩個問題:(1)你有哪些不同的設計或發現?(2)在眾多的實驗方案以及現象中,嘗試對其歸類總結.學生紛紛按學習小組展開了活動,設計了一些方案并進行了相關操作.如塑料尺與頭發摩擦吸引紙屑,塑料尺與皮衣服摩擦、與紙摩擦,用鋼筆桿與紙片、頭發摩擦.在現象交流中,用摩擦過的塑料尺吸引紙屑,也有的不能吸引,有的吸引到物體后又彈開,還有的輕小物體如小猴撈月般地串成一串.在分類總結中,學生歸納如下:(1)同一物體與不同物體摩擦后吸引同一輕小物體;(2)不同物體與同一物體摩擦后也吸引同一輕小物體;(3)同一物體的不同部位與不同物體摩擦后吸引同一輕小物體;(4)兩物體相互摩擦后分別吸引輕小物體;(5)摩擦時間長短不同,被摩擦長度不同,現象不同.案例1,發散學生思維;案例2,收斂學生的思維.兩個問題,同樣呈現不同的個性化的方案或歸納總結.兩個問題的設計,思維上的“放”和“收”,豐富了教學內容,提升了學生的思維品質,促進了學生個性發展.
2.2.3在實驗內容的延伸性中體現學生的個性化
學生作為科學探究的主體,在面對紛繁的科學世界時,會產生興奮和好奇,課堂中的物理實驗并不能夠充分滿足學生的個性發展需要.教師不能把下課鈴聲當作教學活動的終結,它應是一個階段時間的結束,但又是一個新的課后探究項目的開始.課堂中無法進行的實驗可以延伸到課外,在實驗內容的延伸中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自制弦樂器”、“自制手提冰箱”、“樹蔭下的光斑”等延伸性的物理實驗活動很大程度上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產生了大量個性化的方案和作品.
2.3實驗教學方式的個性化
2.3.1實驗器材的多樣化
實驗設計的不同,決定了學生選擇實驗器材的不同.就同一個物理規律的探究而言,可以有不一樣的設計思路,器材的選擇當然可以不同.教師在為學生提供器材時,應注意所提供的器材的多樣性,使學生有可選擇的余地.
2.3.2開放實驗器材的管理,留給學生足夠的空間和時間
如在初三的電學教學中,筆者給每個班級隨著教學進度逐步配備一套電學器材,這些實驗器材包括干電池一組,兩個燈泡,兩個電壓表,兩個電流表,三個電阻,一個滑動變阻器,三個開關,導線若干,并且這些器材一直保留在教室內.這些器材基本上可以完成電學實驗的探究.通過課前器材創意組合實驗或課后延伸探究,學生對于電路的認識、連接、故障和規律等增加了許多感性素材,對于電路的理解更加深刻.教學的宗旨是:給學生時間,給學生空間,給學生留有未知,給每一個學生動手的機會,給每一個學生創設平等的外部環境.
2.3.3增加實踐性實驗教學活動
物理教學不應僅是局限于課堂教學和書本知識的學習,而應該是通過多種形式與課內外、校內外的活動緊密結合,讓學生廣泛接觸社會和生活,形成學生自主參與、開放、靈活的教學方式.實踐活動課將課堂教學、活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學生的動手和創新精神.課題組開展的家庭物理實驗活動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產生了許多新穎的家庭物理實驗案例.
2.3.4實驗創新中的個性化
創造性是個性的核心品質之一,幫助學生學會創造性地學習,是最可貴的,也是最困難的.這需要教師在學生的學習中加強“趨異”、“求新”、“冒險”、“進取”等品質的訓練和培養,引導學生敢于認識和研究自己所不知道的問題,將新的學習內容靈活變通地納入已有的知識結構,從而改變已有的知識經驗和認識發展水平,實現對自身的超越.學校每學期定期組織“趣味小實驗”、“創意小實驗”和“奇思妙想”等主題活動豐富了校本物理實驗課程內容,促進了學生個性發展.綜上所述,從“個性化”的角度來看,物理實驗教學存在著一片廣闊天地.基于個性化的物理實驗是多層次、多維度的復合體,要通過物理實驗載體,給學生創設自主學習空間與時間,開發校本教材,整合資源,改進實驗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在物理實驗教學中真正體現出學生個性并促進學生個性發展.
【個性化物理實驗教學研究論文】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中個性化教學研究論文04-29
物理實驗論文05-15
新媒體時代高職語文個性化教學研究論文04-27
物理實驗教學論文01-28
初中物理實驗論文04-28
農村初中音樂課堂個性化教學研究論文05-02
淺析初中物理實驗的教學論文05-01
教學研究論文12-13
物理實驗論文(通用15篇)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