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畜牧業發展現狀與策略論文
摘要:介紹了涇源縣畜牧業發展現狀,提出了其發展對策,包括正確處理關系、抓住重要環節、做好幾項工作等方面內容,以期為涇源縣畜牧業的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畜牧業;發展現狀;對策;寧夏涇源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畜牧業取得了輝煌成就,一舉扭轉了畜產品供應長期短缺的局面,并且承擔起了新的歷史任務。在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當前我國人民正在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而努力奮斗,建設現代農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也全面展開,這些均為畜牧業提供了機遇,同時畜牧業的任務也更加艱巨。
一、涇源縣畜牧業發展現狀
近幾年,涇源縣畜牧業發展的速度很快,由過去在生產中占比重較小的副業變為如今增加農民收入的主導產業之一,但在畜牧業快速發展的同時也應該看到,涇源縣畜牧業發展還存在以下幾方面問題:一是人均糧食長期徘徊在400kg以下,沒有富余的糧食用作飼料。據測算,目前作為飼料用糧的比例不到5%,從長遠看,比例有可能增加,但絕對量十分有限,尤其是蛋白飼料資源更為緊缺,只有少量的胡麻餅,大量的蛋白飼料依賴于外購。二是飼草資源并不十分充足,盡管擁有草原2.16萬hm2,但90%以上的草原已封育,基本上得不到利用。可利用的農作物秸稈隨著農作物種類結構的調整也隨之減少,飼料作物面積比例更低;1.42萬hm2多年生牧草由于管理和收割技術不規范,其產量低而不穩,質量低下,達不到預期的理想的數據。據最新統計,目前涇源縣農民人均牧業收入630元,占農民純收入的22.5%,相對較低,牧業對農民收入的增長貢獻率并不是很高。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資源性限制。因此,資源制約將是涇源縣畜牧業今后要面臨的主要問題。但是,隨著城市化、工業化的推進、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畜產品的需求還將大大增加。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需要發展畜牧業來促進,農業現代化需要畜牧業推動,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發展畜牧業產業化經營。一方面是資源制約,一方面是需要發展,如何解決這一矛盾,關系到涇源縣畜牧業的前途,對解決涇源縣“三農”問題有著重要影響。
二、對策
樹立科學發展觀,將涇源縣畜牧業的發展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強調立足科學、和諧發展至關重要,是涇源縣畜牧業的根本出路。所謂立足科學、和諧發展,就是要堅持以人為本,統籌畜牧業與資源、農業、農村經濟甚至國內國際市場,通盤考慮,協調好各方面的關系,走協調發展、健康發展、可持續發展的路子。
2.1正確處理關系
畜牧業作為農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既要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也要受到內部結構的影響,處理好內外各方面關系,才能實現和諧發展,需要用科學發展觀解決問題。就其外部而言,主要包括畜牧業服務的對象和賴以生存的條件,處理好畜牧業與這些方面的關系,等于改善了畜牧業的外部環境,拓展了生存空間。
(1)處理好與畜產品消費的關系。就目前的畜產品生產數量而言,仍然處在低水平,據最新數據表明,涇源縣人均肉類占有量為31.72kg。但必須看到,隨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日益推進,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對畜產品的需求仍在增加。特別是農村市場的消費增加,對整個畜產品的需求有很大拉動作用。從品種結構看,也有很大的需求空間,特別是內需空間更大。
(2)處理好與農村經濟的關系。目前涇源縣畜牧業為農民創造的現金收入雖然已達到20%以上,成為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在發展農村經濟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同時應該看到這個水平還較低,同樣在一些經濟發達地區、畜牧業主產區,這個比例已超過50%,四川省近10年來,農民現金收入中來自畜牧業的部分達到65%以上,挑起了農民增收的大梁。因此,在農民收入方面,涇源縣離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還有很大的距離。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解決農民增收這個難點問題,畜牧業應發揮更大作用,以充分挖掘其增值空間。
(3)處理好與農業現代化的關系。畜牧業作為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程度、在農業中的比重,對農業現代化進程有舉足輕重的影響。有專家指出,畜牧業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推動力量,畜牧業產值在農業總產值中的比重是農業現代化的基本標志。縱觀世界經濟發達國家,無疑已實現農業現代化,其畜牧業產值比重普遍超過50%,有的達到70%~80%,甚至更高。而我國目前的水平是33.7%,涇源縣僅為28.3%,就農業現代化程度來看就更低。到2020年要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那么畜牧業比重就必須有較大幅度提高,起碼要達到40%以上。根據涇源縣生產現狀,在以后的12年增加12個百分點、年均增加1個百分點是較為合理的規劃。可以看出,要使農村全面實現小康、農業實現現代化,畜牧業應有更快的發展。
(4)處理好與國內國際市場的關系。目前,涇源縣畜牧業市場發育還不是很完善和健全,畜產品在貿易經濟中比例很低,幾乎為零。但當今經濟全球化的發展,競爭是全方位的,既然有充足的農村勞動力、低成本的畜產品,就應該積極參與競爭。積極參與國內或國際競爭,可以拓寬市場,減輕市場壓力,增加農民收入。如泰國靠進口糧食發展畜牧業,再出口畜產品。如果能開拓國外市場,涇源縣也可以引進這一發展模式,這是解決農民就業、增加農民收入的一種有效途徑。
(5)處理好與畜牧業資源的關系。人多地少,耕地人均占有量少是不可逆轉的事實。同時如果糧食總產量沒有大的增長,也不可能生產出充足的肉、蛋、奶,飼料糧缺口更大。如何處理好資源制約這一問題,是涇源縣畜牧業得以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這就要求必須在飼料資源開發、節約、種植業結構上下功夫,當然,適量利用國內市場的資源也是可行的。畜牧業內部環境包括生產、加工、銷售諸多環節,每個環節中還有許多關鍵因素,如生產結構、動物疫病控制等,對畜牧業影響很大,處理好內部各方面關系,有利于畜牧業自身“肌體”的健壯,更好地去適應外部環境,是實現和諧發展的前提條件。
(6)處理好與動物疫病控制的關系。當今,動物疫病已成為全球關注的熱點問題。1985年WHO評價畜禽染病而致人發病的達90余種,病源包括病毒、細菌、支原體、寄生蟲等。除傳統的疫病外,新的傳染病不斷發現,瘋牛病、禽流感對世界造成很大影響,不僅影響消費者的安全,在經濟上也造成巨大損失。英國瘋牛病波及10個國家,給肉牛業造成沉重打擊。1997年我國臺灣暴發家畜口蹄疫,造成1000億臺幣損失。我國既受到外來病的威脅,也受傳統疫病的影響。據專家統計,近20年從國外引種帶入的疫病達15種,傳統的結核病、豬瘟、雞新城疫仍未得到有效控制,每年因疫病造成的經濟損失近1000億元,在民間還在流傳著“不怕養、怕病、怕死”的說法。如果畜禽疫病得不到有效控制,會對畜牧業造成巨大損失,甚至是災難性的打擊,農民遭受經濟損失,事實上是在浪費畜牧業資源,更重要的是影響生產者的積極性,影響畜牧業的正常運行。可以說,動物疫病是影響畜牧業和諧發展的重要因素,必須認真加以解決。
(7)處理好畜牧業生產與畜產品加工的關系。長期以來,由于受計劃經濟時期部門分割的影響,將畜牧業生產的全過程割裂開來,談畜牧業生產專指畜產品初級生產,計算畜牧業產值也是初級產品產值,將畜牧業生產鏈條中的各環節人為地分開,出現了加工業滯后的現象。發達國家畜產品加工品產值均大于初級產品產值,有的國家高出幾倍,而我國目前加工品產值與初級產品產值的比例不到50%,涇源縣就更低,不到5%,加工業對畜牧業的帶動作用不足。在推動畜牧業發展的過程中,有很多深層次的問題值得深思。回顧牛奶生產發展的歷程,可以看出加工業對生產的巨大帶動力。20世紀80年代末曾出現過倒奶現象,就是因為加工業不配套。而今由于大型加工企業紛紛興起,結果出現了到處爭奶源的局面,拉動了牛奶生產,近幾年每年以25%以上的速度發展。東三省之所以成為我國畜產品新的生產基地,由糧倉變為肉倉,與加工業的貢獻是分不開的。吉林省2005年出欄生豬1500多萬頭,大型加工企業就能消化1000多萬頭,黑龍江、遼寧2省同樣發展很快。雙匯集團加工企業幾乎遍布全國各地,可以說一家建廠,八方受益。加工業是畜牧業發展的重要支撐。畜產品加工業可以通過開發品種,拓展消費范圍,增加消費,還可以延長產品保存期,緩解初級產品銷售壓力,更主要的是通過加工增值,企業產生了效益,反過來穩定了與初級產品生產者的購銷關系,這在企業加農戶的經營模式中體現的最充分。通過延長產業鏈,通過產品加工增值,盤活了整個畜牧業生產,總體效益增加,農民受益的渠道也增多,既可以通過養殖得到實惠,也可以通過在加工環節就業得到收益,還可以親自投資辦廠,從事加工業,這就是現代畜牧業的模式,也是統籌城鄉、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客觀要求。因此,畜產品加工業是涇源縣畜牧業得以持續發展的“火車頭”,必須重視和支持加工業的發展。
2.2抓住重要環節
要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畜牧業的和諧發展,就要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統籌兼顧,突出重點,抓住關鍵環節,整體推進。
(1)調整畜牧業結構。畜牧業結構調整是提高畜牧業整體效益和資源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徑。內容包括畜禽生產的比例結構、加工品的比重、優質畜產品的比重等。在畜禽結構方面,涇源縣堅持發展草食畜產業的路子是十分正確的,但要盡快改變畜產品加工業滯后的局面,如果在10年內將加工業產值增加到與畜牧業產值同等水平,畜。當前涇源縣的畜產品中大宗產品居多,優質產品和滿足不同層次消費產品的不足,今后必須在這方面下功夫,要以市場為導向,生產出適銷對路的產品來,這也是畜牧業生產的方向。
(2)推進產業化經營。畜牧生產規模小而分散,農民的產品與市場有效對接有許多障礙,往往造成產品實現不了價值,收益不穩定,利益得不到有效保護。通過發展產業化經營,將初級產品生產、再加工、銷售有機地聯系起來,各環節利益統一起來,形成了良性循環。更主要的是通過加工拓寬了市場,增加了系統的整體效益,企業發展,農民收益穩定,消費者滿意,這是畜牧業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的客觀要求。通過發展產業化經營,實行企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的模式,促進畜牧業規模化、標準化的發展,形成小規模大群體,是轉變畜牧業增長方式、推動畜牧業現代化的重要途徑。
(3)有效控制動物疫病。動物疫病無論是國外還是國內,目前仍然是影響畜牧業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尤其國內的家庭小規模分散飼養的狀況,動物疫病威脅大,控制起來難度大,一旦出現問題,對農民造成的損失也大。因此,有效控制動物疫病的危害是今后很長一段時期內絕不能放松的工作,也是實現畜牧業和諧發展的保障措施。按照涇源縣2007年的畜禽飼養量計算約60萬個羊單位,每年畜禽因病死亡率每降低1個百分點,就等于多飼養6000多只羊或者1200頭牛,多生產牛肉至少240t,以目前的市場價格計算,可增加收入816萬元。由此可見減少的損失和節約的資源是顯而易見的。因此,要研究制定動物疫病防控計劃,有計劃、有步驟、有措施、有效地控制動物疫病的發生與流行。對傳統的對畜牧業生產危害大的疫病,也要列出時間表,嚴格按照計劃開展工作。同時要加大對動物疫病防控工作的投入,尤其是對基層動物防疫部門的投入,強化基礎設施建設,改善工作條件,保證工作經費。
(4)加大資源保護和開發力度。第一是利用好現有的耕地,進行“三元”結構調整,合理劃分出飼草料用地,并實施與種糧農民同等的政策優惠。第二是加快草原保護和開發利用步伐,發展人工種草,提高草原生產能力。第三是繼續開發利用秸稈等農副產品,變廢為寶,增加畜牧業生產中可利用資源量。
2.3做好幾項工作
(1)加強法制建設,完善政策,增加投入。法治、公平、誠信是畜牧業和諧發展的前提,務必要加強畜牧業法制建設,規范和維護畜牧業經濟運行秩序。要建立健全執法隊伍,充實人員,完善手段,提高執法水平。要繼續制定和完善畜牧業的扶持政策,在財政和稅收上予以傾斜。原有的優惠政策要穩定,有的還要不斷完善,如良種補貼,應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擴大補貼范圍。要加強草原建設力度,不斷增加投入,逐步扭轉草原退化的局面。要增加對畜禽良種繁育體系、草原管理服務體系等畜牧業支撐體系的投入,改善畜牧業基礎設施條件。
(2)加強科技推廣,推動畜牧業科技進步。目前涇源縣畜牧業生產中科技進步的貢獻率不到30%,低于國內的50%,遠低于發達國家70%以上的水平,對于一個資源相對短缺的地區,科技水平低下會造成資源和資金更多的浪費。目前涇源縣畜牧業科技方面主要存在著畜禽品種生產性能低、飼養管理水平低、飼料報酬低等問題,應該重點解決以上幾方面的問題,同時還要針對涇源縣飼養規模小而分散的特點,研究推廣科學技術的有效途徑。特別要加強對農民的科技知識培訓,不斷提高他們接受科學技術的自覺性和能力。科技推廣投入少,推廣隊伍不健全是目前涇源縣畜牧業科技水平低的重要原因,應下大力氣改變這種局面。
(3)努力提高生產者的組織化程度。提高生產者的組織化程度有幾種途徑,主要有公司加農戶、專業協會、生產合作社等。目前在涇源縣公司加農戶的形式初步得到認可,但在運行機制上還不夠完善。現在缺的是專業協會和生產合作社,但形式和內容上與發達地區和國家的協會有很大差別,協會應有的功能發揮不出來。發達國家的協會分工很細,一般以生產的產品來劃分,像歐共體國家僅豬就有若干個協會,每個代次均有協會,還有專門的仔豬協會。專業協會進行專業服務,包括技術、產品購銷、信息服務、標準制定實施等。組織化程度高的國家,畜牧業生產基本都是按計劃進行的,特殊產品如牛奶實行國家配額,而其他產品如豬肉、仔豬,協會給會員配額,配額范圍內協會保銷、保收益。建議政府出臺政策,鼓勵和扶持成立畜牧業專業協會和生產合作社,并規定要有明確的章程,要以服務生產者為己任,架起生產者與市場的橋梁。
三、參考文獻
[1]許林敏,趙杰.壯大畜牧經濟,促進畜牧業發展[J].中國畜禽種業,2010(9):35-36.
[2]宋老六.加快河北省保定市發展現代畜牧業生產的建議[J].畜牧與飼料科學,2010(8):97-98.
[3]張永貴.加快推進云南省元陽縣現代畜牧業發展的思考[J].畜牧與飼料科學,2010(8):102-103.
[4]楊志慧,龔淑玲.寧夏畜牧業發展對農民收入增長的影響及對策[J].統計與經濟,2004(1):32-33.
【畜牧業發展現狀與策略論文】相關文章:
體育產業結構現狀及發展策略論文05-02
樂都縣畜牧業生產現狀及發展對策04-26
順德龍舟活動現狀及發展策略04-30
我國汽車節油的現狀及發展策略04-29
沙洋縣畜牧業現狀及發展對策04-27
湟中縣畜牧業發展現狀調查及發展對策研究05-02
獨立學院科研發展的現狀及其解決策略論文05-02
畜牧業污染現狀及治理對策論文04-30
頭屯河農場畜牧業生產現狀及發展對策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