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土地規模種植經濟效益論文
根據專業學術資料介紹和多年的生產實踐證明,較大規模的平整種植土地不僅可以為農民和農業帶來較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還可為農村帶來良好的生態效益。
一、平整前的耕種狀況
通河縣目前擁有種植耕地180.2萬畝,其中水田120萬畝,總體地勢北高南低,可種植耕地的80%為丘陵地貌,其余為平原,土質肥沃、土壤較疏松,境內有大小河流27條,水資源豐富,特別適宜水稻種植,是水稻主產區,是國家商品糧基地縣之一。據調查統計,在現有120萬畝的水田面積中,單池面積在5畝以下的約占80%,也就是說:有近96萬畝的水田目前還不適于大中型機械整地、插秧和收獲作業,嚴重地制約著大中型機械作業效率的發揮,同時由于單池面積小池埂多,致使筑埂用工多,既減少了種植面積,又降低了土地利用率。
二、平整耕地的目的及意義
1.目的進行大規模標準化平整土地,建立方條田,使水田單池面積達到5~7畝的理想狀況,實現連片作業,充分發揮大中型機具輪耕整地、插秧和收獲作業的效率,提高土地利用率,解放出大批勞動力,促進糧食增產、農民增收、農業增效。
2.意義一是保障糧食生產安全的需要。通過機械化作業,能增強土壤蓄水保墑能力、消滅病蟲害、增強作物抵御自然災害能力,有利于提高糧食品質和糧食產量。二是適應農業經濟結構調整的需要。通過實施規模化耕作和集約化管理,提高農業生產效率,促進勞動力轉移。三是強化管理的需要。可以提高各作業環節的標準化水平,滿足作物生長的條件,通過增產、增收繁榮農村經濟。四是在整地、插秧、收獲作業全面實現機械化的同時,實現標準化、規模化生產。
三、平整耕地需要組建和裝備的內容
建立平整土地專業作業隊,配備大型激光平地機具,進行大規模平整土地,實現方條田和標準化、規模化生產作業。
四、平整耕地后的效益分析
1.經濟效益
(1)土地規模平整后,水田單池面積可以適當擴大,這樣在減少池埂和筑埂用工的同時,還可增加土地有效利用面積達1%。按目前狀況計算,當把單池面積較小的水田規模平整后,每公頃可增加種植面積0.15畝,按水稻產量每公頃8000kg計算,0.15畝可增加水稻產量80kg;按每千克水稻2.8元計算,可增加收益224元。(2)連片作業節省機耕費用,按每標畝機耕費下降5元計算,每公頃可節省機耕費用75元。(3)減少筑埂用工,按每公頃節省筑埂用工1個,每個筑埂用工150元計算,每公頃可節省筑埂用工成本150元。(4)機械插秧可以使用大型高速插秧機,在保證插秧作業質量的同時還可提高作業效率,有效地搶農時,降低作業成本,每公頃可節省插秧費用150元;促使水稻增產幅度達2%,即每公頃可增產160kg,增收448元。(5)機械收獲可以使用大型聯合收獲機,在發揮大型機械作業效率的同時還可減少糧食收獲損失1%,促進秸稈還田,每公頃可減少糧食收獲損失80kg,增收224元。就是說,耕地平整后每年每公頃以上五項節本增收合計可達1271元。
2.社會效益
(1)有利于促進土地流轉和向大戶集中,實現集約化經營。(2)有利于科學配置現代化的農機裝備,充分發揮農業機械的作用,提高生產效率。(3)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實現節本增效,減輕勞動強度,解放出大批生產力。
3.生態效益
規模平整種植土地后,不僅可以美化生產作業環境,同時可以節省用水、節約水資源、節約肥料,減少大量的秸稈焚燒,可減少和避免環境污染,對建設綠色農業和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以及保護生態環境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長遠的歷史意義。
五、保障措施
縣委、縣政府對農機化工作高度重視并給予政策大力支持,廣大稻農積累了豐富的水稻種植經驗,收益上得到了實惠,種植水稻的積極性越來越高,愿意投資購置現代化農機設備和應用農機化新技術進行生產實踐。農機系統擁有專業技術人員70人,業務素質較高,為農機化生產中新機具、新技術的應用提供了可靠的技術保證。
【土地規模種植經濟效益論文】相關文章:
提高規模蛋雞場經濟效益的有效措施04-29
淺談如何提高規模化養豬經濟效益05-02
淺談提高規模豬場經濟效益的技術措施05-02
土地種植租賃03-11
規模種植麥茬黃豆,專家細說相關技術04-30
農村土地流轉后種植苗木探討農科論文04-29
對農村土地流轉后種植苗木探討論文04-29
我國水稻超大規模種植品種分析05-02
地方灌區種植結構論文04-29
建筑造價工程經濟效益提升策略的論文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