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教學中時序感的培養論文
一、指導學生了解專題中的時序性內容
(一)了解歷史分期
高中歷史學科,主要體現在時間上,因為時間是驗證社會發展歷程的客觀過程,它能夠區分社會各個發展階段的性質,所以在學習高中歷史的過程中,老師應該引導學生先對教材專題中所體現的時序性進行了解。在新教材中,專題時序性只能看出一個古代、近代、現代的劃分。比如新教材的必修一中的專題二的第三課時是對抗日戰爭的學習,而專題三就開始學習太平天國運動,在進行近代民主主義革命的學習時,又貫穿抗日戰爭,這樣的教材背景會使學生難以構建歷史時序感。
(二)對歷史紀年的認識
在高中歷史專題學習中,歷史紀年的認識,是幫助學生構建歷史時序感的主要內容。我國歷史上的紀年包括朝代紀年和皇帝紀年、干支紀年、國名紀年,其中朝代紀年始于西周共和元年,比如在必修一中的專題一第三課“君主專制政體的演進和強化”即是發生在朝代近年中的史實。可是干支紀年雖然是一種很古老的紀年方法,但是教材中涉及的辛*條約、甲午中日戰爭等就是在干支紀年中產生的,于是很多時序感較差的學生就會產生一種時間誤差:既然干支紀年是一種比朝代紀年和西周共和元年還要早的紀年方法,為何像甲午中日戰爭這樣的時序不將其劃分為民國紀年?這是專題性教材編制的一大問題,需要老師對其進行引導認識。
二、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時序感的方法
高中歷史教材中存在像“近代”、“世紀”這樣的時間術語,對于高中生來講,理解這些知識點有一定難度,所以為了培養學生構建起歷史時序感,老師就要針對教材所涉及的歷史分期及紀年方法等進行相應講解。
(一)根據時間順序進行教學
當前的高中歷史教材是按照專題進行編排的,而歷史則是由無數的歷史事件發展而來的,所以如果在進行高中歷史教學時,抽離了時間因素,就會使學生對歷史教學中的時間序列產生誤差,從而不能構建起一個清晰的歷史時序感,因此應該打破教材中外事件混合、時間整體古今融合的編排順序,按照時間序列進行教學。就像像高一歷史教材的必修一,必修二及必修三的編排順序是:課題一:中國政治;課題二:世界政治;課題三:中國經濟;課題四:世界經濟;課題五:中國文化;課題六;世界文化。這樣的排版會讓學生覺得時間序列的跨越較大,難以建立一個有效的.認知發展結構,更別說形成歷史時序感。而我在教學過程中,一般就是將這三本書劃分成世界史和中國史兩個大的板塊,然后在進行中國史教學的時候,直接按照時間序列進行教學,世界史的學習也是如此,學到某個階段的時候對這個階段的內容進行一次有序的梳理,讓學生建立一個整體性的時間序列認知結構,便于對歷史時間的記憶,建立時序感。
(二)教學課堂的互動
一般而言,學生對高中歷史時序感最薄弱的環節,就是對古代王朝變換的時間概念及歷史年份與紀年的換算。比如我在進行高一必修一的專題一課程時,為了讓學生對中國古代王朝的更替有所熟悉,構建一個大概的時序感,我會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一些相關的歷史影視作品,或者與學生交流,比如讓學生針對自己熟悉或者喜歡的朝代進行自由交流討論,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一般都能活躍歷史學習氣氛,并且起到互相學習的作用。而對于歷史年份與世紀的換算,我則會直接告訴大家換算方法:“一個世紀一百年,年份的整一百數,加上1即是世紀。”這樣針對學生薄弱環節進行針對性教學,在提高教學效率的同時有效培養學生的歷史時序感。
三、結語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歷史時序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教學任務,旨在使學生在歷史學習過程中,樹立歷史時間意識。盡管新課改仍在改進,但是高中歷史教師對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的歷史時序感培養問題進行改善非常必要。
【高中歷史教學中時序感的培養論文】相關文章:
高中歷史教學中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論文01-15
高中歷史教學中人文精神的培養論文01-13
合作性教學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作用論文01-16
討論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論文01-15
芻議音樂教學中的情感培養論文04-16
物理教學中教師素質的培養論文02-01
高中地理教學中培養論文02-15
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感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