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煤化工產業的發展與環境資源約束論文
論文關鍵詞:環境;資源;化工
論文摘要:分析了煤化工“潮涌現象”出現的必然性,政府雖然進行了干預,但是“潮聲依舊”。預計2010年全國甲醇產能達到5000萬噸,則需要煤炭資源1億噸;而根據現在規劃的煤制油項目規模將超過3000噸以上,按4-5噸煤制1噸油、3000萬噸產能計算,需要1.2-1.5億噸煤炭。大型煤化工項目年用水量通常高達幾千萬立方米,噸產品耗水在十噸以上,相當于一些地區十幾萬人口的水資源占有量或100多平方千米國土面積的水資源保有量。節能減排的要求也需要煤化工項目盡快“退潮”。環境與資源的約束說明煤化工的“潮涌現象”必須予以制止。
近年來中國能源、化工產品的需求出現了高速增長,又由于石油價格居高不下,煤化工在中國能源、化工領域中已占有重要地位。煤化工行業的發展對于緩解中國石油、天然氣等優質能源供求矛盾,促進鋼鐵、化工、輕工和農業的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煤化工產業發展的“潮涌現象”給環境與資源造成了巨大的壓力。
一、煤化工行業在中國面臨著新的市場需求和發展機遇
目前世界化學工業重心東移、區域經濟一體化、貿易自由化和全球化對我國化學工業挑戰與機遇并存。國內化學工業發展迅速,但資源短缺將成為我國化學工業發展的最大制約因素,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將推動化工產業內在運行質量的進一步提高。另一方面,國內化工產品市場持續增長,市場將進一步向專業化、精細化和高附加值化方向發展,化學工業集聚發展成為必然選擇。
新型煤化工以生產潔凈能源和可替代石油化工的產品為主,如柴油、汽油、航空煤油、液化石油氣、乙烯原料、聚丙烯原料、替代燃料(甲醇、二甲醚)等,它與能源、化工技術結合,可形成煤炭——能源化工一體化的新興產業。煤炭能源化工產業將在中國能源的可持續利用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是今后20年的重要發展方向,這對于中國減輕燃煤造成的環境污染、降低中國對進口石油的依賴均有著重大意義。可以說,煤化工行業在中國面臨著新的市場需求和發展機遇。
中國煤化工項目經過多年研究,取得了技術突破,在國際高油價的刺激下,已經全面走出試驗室,進入了工業化示范生產階段。2007年初,陜西衡榆煤化工基地采用了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完成的DMTO反應一再生循環流化床工藝,擬投資人民幣193億元進行建設。
二、中國經濟發展的“潮涌現象”
處于快速發展階段的中國,在產業升級時,企業所要投資的是技術成熟、產品市場已經存在、處于世界產業鏈內部的產業。這些發展中國家的企業很容易對哪一個產業是新的、有前景的產業產生共識,投資上容易出現“潮涌現象”,許多企業的投資像波浪一樣,一波接著一波涌向相同的某個產業。在每一波開始出現時,每個企業對其投資都有很高的回報預期,金融機構在“羊群行為”的影響下也樂意給予這些投資項目金融支持。然而,等到每個企業的投資完成后,不可避免地將會出現產能嚴重過剩、企業大量虧損破產、銀行做壞帳急劇上升的嚴重后果。而且,即使在現有的產業已經產能大量過剩、出現通貨緊縮的情況下,對于一個新產業投資的“潮涌現象”也可能繼續發生,這時政府必須進行干預。
發達國家的一個特征是所有產業都已經處于世界產業鏈的最前沿,對于國民經濟中下一個新的、有前景的產業何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每個企業的看法不同,不會有社會共識,所以發達國家不會經常出現“潮涌現象”。
綜上所述,需要重新構建一套適合于快速發展的發展中國家的宏觀經濟理論體系,探索投資的“潮涌現象”,避免經濟在發展過程中的損失,使國民經濟取得穩定、快速、持續和健康的發展。
三、我國煤化工產業的“潮涌現象”
隨著石油、天然氣等價格節節攀升,以煤為原料的煤化工行業在短短幾年內迅速升溫,全國各地擬上和新上的煤化工項目不斷增多,項目規模大小不一。2006年2月,神華集團位于內蒙古鄂爾多斯的煤直接液化油一期100萬噸工程已完成30%。
山東兗礦集團已投資100億元,在貴州建設百萬噸級煤炭液化基地,還將投入95.26億元在陜西搞煤制油。2006年5月,民營企業內蒙古伊泰集團一期16萬噸間接煤制油項目在準噶爾旗奠基;寧夏寧煤集團早前也宣稱投資288億元用于煤制油;陜西則預計投資193億元在榆林運作煤制油項目。
2007年3月21日,華夏銀行與云南煤化工集團簽署了《全面戰略合作協議》。根據該協議,前者將向后者提供40億元資金支持。同日,福建大拇指實業集團在吉木薩爾縣注冊大成科技公司,準備斥資30億元在新疆投資煤化工。而在2006年下半年,國家發改委就緊急叫停煤炭液化項目,并提高準入門檻。盡管如此,各地投資煤化工的熱情不僅沒有降溫,反而隨著國際油價的強勁運行出現了“潮涌現象”。
四、環境與資源因素制約煤化工的“潮涌現象”
煤化工產業的發展對煤炭資源、水資源、生態、環境、技術、資金和社會配套條件要求較高。一些地方不顧資源、生態、環境等方面的承載能力,出現了盲目規劃、競相建設煤化工項目的勢頭。筆者預料煤化工的“潮涌”將受到環境與資源因素的制約,必將發生嚴重的產能過剩,給國民經濟的發展帶來巨大的損失。
(一)資源因素制約
2006年以來,國家實施宏觀調控政策成效逐漸顯現,高耗能產業超常增長的勢頭得到遏制,煤炭消費需求增速趨緩,而煤炭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過快,在建項目生產能力很大。2006年下半年國內煤炭需求總量將繼續增長,但增幅可能進一步放慢,而煤炭產能增長速度超過煤炭需求的增速,兩者的矛盾日益突出。
煤炭在我國能源生產中占70%。我國煤炭資源的狀況是煤炭總資源量較多,但達到一定勘查深度的儲量較少,與其他煤資源大國相比,有效供給不足。按可直接利用的煤炭資源和年產20億噸煤計,我國煤炭使用年限約為90-100年,尚需要加大地質勘探力度,進一步提高煤炭的經濟可利用資源量。2005年,我國煤炭產量為21.1億噸,同比增長8.2%。2004年我國煤炭探明儲量、產量和消費量分別占世界總量的12.6%、35.3%和34.4%。因此,可以說我國既是煤炭資源大國,又是生產和消費大國。這也決定了我國能源消費和碳一化工發展將主要立足于煤炭。
近幾年我國能源生產中主要矛盾表現為,工業領域是消費大戶。2003年,鋼鐵、化工、建材等行業的能源消耗量占全國總量的14.1%、10.0%和7.4%。據了解,我國面臨著常規能源資源不足、過分依賴煤炭而污染嚴重、能源利用效率低等問題。我國人均煤炭、石油、天然氣資源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60%、10%和5%。我國每噸標準煤的產出效率僅相當于日本的10.30%,歐洲的16.8%。發展煤化工必須有充足的煤炭資源作保障,否則就無法撐起煤化工業的發展。預計2010年全國甲醇產能將達到5000萬噸,需要煤炭資源1億噸;而根據現在規劃的煤制油項目規模將超過3000噸以上,按4-5噸煤制1噸油、3000萬噸產能計算,需要1.2-1.5億噸煤炭。
水資源是煤化工產業發展的又一重要制約因素。我國水資源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主要煤炭產地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和單位國土面積水資源保有量僅為全國水平的1/10。大型煤化工項目年用水量通常高達幾千萬立方米,噸產品耗水在十噸以上,相當于一些地區十幾萬人口的水資源占有量或100多平方千米國土面積的水資源保有量。一些地區大規模超前規劃煤化工項目,一方面有可能形成產能過剩的局面,另一方面會打破本地區脆弱的水資源平衡,直接影響當地經濟社會平穩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同時,倉促上馬尚未實現大規模工業化的煤制油品和烯烴項目,不僅投資風險較大,也給產業健康發展埋下了隱患。
由于地理、氣候等客觀原因,我國水資源的分布嚴重不均,水資源的跨區域調蓄和配置有許多困難。各地大批煤化工項目投產后,所用水的機井將會越打越深,隨著用水由行政調控向市場配置的轉變,超定額用水將被層層加價,用水費用將會越來越高,而且還可能會面臨“水荒”。 (二)環境因素制約
環境問題已成為制約煤化工產業發展的瓶頸。煤化工是一個高污染、高安全要求的行業,其運行周期長、工藝流程多且復雜,每個環節都會產生各種污染物,雖然可以回收,但無法回收的部分大多有毒有害,稍有不慎還可能造成重大的環境安全事故。
雖然固體廢棄物在項目審批中,都考慮了綜合利用和填埋場,但這里必須指出,填埋場必須考慮防滲措施,一旦污染地下水,將產生嚴重后果。危險廢棄物的處理,也要認真對待。在項目論證過程中,可以出示證明,委托處理。在實際運行過程中,要嚴格按規定辦。這些項目大都處在煤炭主產區,環境容量十分有限,一般來講排污總量已經用完。有沒有總量,又是新上項目的進門條件。
筆者考察過許多項目,每個項目都可以拿出證明材料說明“省上可以調劑”,在項目考察過程中,又沒有時間進行查實,難免有不實之詞,這一點要引起極大的注意。以山西為例,據環保部門監測,山西主要煉焦區大氣中顆粒物高達800毫克/立方米,苯丙芘含量超標,附近地表水中化學耗氧量、氨氮等污染物嚴重超標。煤化工項目涉及的環境污染問題已引起國家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
此外,在建設煤化工項目時,不能忽視規劃的環境影響評價,不能忽視生態保護問題。《京都議定書》中雖未曾對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提出CO2減排的任務,但要求中、印等發展中國家自覺減少CO2的排放量。按人均計,我國的CO2排放量很低,但按總量計,我國已是除美國外,全球COz排放量第二的國家。最近30年來地球的氣溫上升了華氏1.08度(0.6攝氏度),而過去100年,溫度上升是華氏1.44度(0.8攝氏度),這說明由于CO2等溫室氣體排放的增加,地球氣溫變暖的速度是加快了。一個年產油品300萬噸的間接煤液化工程,原料生產部分排出的CO2量是880萬噸;如果最終建設規模是油品1000萬噸,則CO2年排放量為2930萬噸,這是一個十分巨大的數字。隨著全球變暖,我國的二氧化碳排放問題正在引起國際社會的關注。
通過以上分析要充分認識到煤化工的“潮涌現象”需要采取有力措施予以制止,煤化工是一個起點要求很高的行業,必須考慮環境與資源的制約因素,否則將給國民經濟的發展帶來巨大的損失。
五、政府干預煤化工的“潮涌現象”
如前所述,進入煤化工領域門檻相當高。首先是資源保證問題,煤化工產業項目對煤炭資源、水資源、生態、環境、技術、資金和社會配套條件要求很高,且消耗大。以水為例,煤化工項目需要大量的水,大型煤化工項目年用水量通常高達幾千萬立方米,噸產品耗水在十噸以上。此外,還將面臨環境容量的限制。
最近去陜北考察煤化工項目,被那里“大干快上”的精神所感動,市與企業領導的環境意識也很高,也考慮了環境制約因素。但是,筆者覺得還是有必要提醒,煤化工項目進行的全過程都須考慮環境與資源的制約因素,否則后患無窮。
在全國發展煤化工產業高漲之時,國家發改委已經制定完成《煤化工產業發展政策》和《煤化工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煤化工產業發展政策的基本精神是:穩步推進產業發展,不斷發展煤化工產業,以緩解石油供應的緊張局面;科學制定發展規劃,促進煤炭區域產銷平衡,鼓勵煤炭資源接續區煤化工產業發展,適度安排供煤區煤化工項目的建設,限制調入區煤化工產業的發展;統籌煤與相關產業的發展,特別是與水資源的協調發展;煤化工業要堅持循環經濟的原則,走大型化、基地化的路子,發展開放式的產業鏈條;安全發展,認真進行安全風險評估;加強自主創新,堅持以我為主的自主創新政策,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勵設備國產化。
煤化工產業的發展要充分處理好與環境的關系,例如水資源的關系。我國產煤地區水資源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而大型煤化工年耗水量大,可能會打破局部地區水平衡,成為煤化工高產高效的瓶頸。企業要充分考慮當地水資源情況,還要考慮污染物排放總量、生態恢復以及危險廢棄物等。
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在環境影響評估工作中,嚴格按照國家產業政策、項目所在地的環境功能區劃、清潔生產、達標排放、總量控制和最大限度減輕對環境的影響等方面對建設項目嚴格把關;緊密配合國家產業結構調整,通過“以新帶老”、“上大關小”、區域削減等手段,嚴格控制新、改、擴項目的污染物排放總量,實現“增產不增污”或“增產減污”;為管理部門審批項目提供有利的技術支持。2006年全國受理工程環評項目448個,評估421個項目,其中石油化工類項目87個(占項目評估總數的20.7%);經審查不合格的項目共計107個(占項目評估總數的25.4%),其中化工石化類項目27個,占25.2%,例如《兗礦貴州能化有限公司開陽磷煤化工基地年產50萬噸合成氨工程》、《浙江上虞市銀邦化工有限公司年產500噸高效氯氟氰菊酯項目》、《華亭中煦煤化工有限責任公司60萬噸/年煤制甲醇項目》、《鄂爾多斯魯能煤電化循環經濟產業園煤制180萬噸/年甲醇及轉化烯烴項目》以及《河北旭陽焦化有限公司60萬噸/年煤焦油精加工項目》等。
總之,未來煤化工企業競爭形勢非常嚴峻。一些受資源、交通、環境和資源等條件制約的企業由于不具備競爭力,將被市場淘汰。所以在對煤化工企業進行規劃發展定位時,需要認識到并不是有資源就可以建設煤化工基地。針對產品競爭力的研究,不僅要考慮生產成本,還要關注物流成本以及環境與資源的制約等問題。希望有些地方政府與煤化工企業審時度勢,及時退出“潮涌”,避免巨大的經濟損失。
【煤化工產業的發展與環境資源約束論文】相關文章:
資源約束下北京都市產業的發展04-30
利用飼草資源發展畜牧產業的方法論文12-11
產業開放促進產業發展論文05-01
晉城市煤化工產業環境保護情況分析04-27
西北地區資源環境發展報告摘要論文05-01
發展湖南資源優勢生物產業04-30
整合文化資源,促進文化產業發展04-27
重慶森林食品資源利用及產業發展對策05-02
資源環境的審計論文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