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深化教學改革對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要性論文

時間:2023-05-03 09:33:38 論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深化教學改革對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要性論文

  摘 要:高等學校在落實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略和建設創新型國家、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肩負著培養數以千萬計的高素質專業人才和創新人才的重要使命。本文以西南大學先進的教學經驗為切入點,探討了深化高校教學改革對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要性。

深化教學改革對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要性論文

  關鍵詞:教學改革;人才培養;質量

  西南大學以建設高水平綜合大學為目標,以培養“人格健全、基礎扎實、能力突出、素質全面”的創新人才為根本,堅持以人為本的價值取向和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則,不斷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在實現綜合化與個性化相結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方面,取得了明顯實效,其經驗值得探討。

  一、認真修訂培養方案,做好人才培養頂層設計

  培養方案是實施人才培養的綱,是人才培養的頂層設計,它需要根據人才培養目標來確定具體的人才培養規格以及為實現這一目標所采取的培養措施和培養途徑。從2006級開始,各專業培養方案緊緊圍繞“創新人才”的培養目標,堅持以學生全面發展為中心,突出研究性課堂教學、創新性自主學習兩個重點,加強專業與強調通識有機結合、加強理論與突出實踐有機結合、加強學習與強化研究有機結合、加強課內與注重課外有機結合,強調分級設計、分類指導、分流培養,全面修定了培養方案。

  1、調整學分、學時,建構培養方案的總體框架

  為適應不同專業的要求,培養方案的畢業學分設定為150—180,不同專業可以根據培養目標和學科特點具體設定。其中,為了增強學生的人文素質和科學素養,要求所有學生至少選修12學分的通識教育選修課程(含文化素質教育課程);為強化學科基礎知識、拓寬專業面,要求各專業學生至少選修20學分以上的專業選修課程;為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要求人文社會科學類專業實踐教學環節學分不低于總學分的15%,理工農醫類專業不低于25%,并將過去每學分20學時的對應關系調整為每學分18學時,減少了課堂教學時數,增加了學生自主選擇性。

  2、整合五類課程模塊,構筑新的課程體系

  為更好地培養學生厚基礎、寬口徑、強能力、高素質,將全校課程整合為通識教育課程、學科基礎課程、專業發展課程、實踐教學環節和自主創新學習五大課程模塊,構成新的課程體系。要求全校性通識教育課程在科學的設置基礎上,同屬一級學科的各專業學科基礎課程相同,同一學科群專業的學生在一、二年級可修讀相同的學科基礎課程,以夯實和拓寬學生的專業基礎,逐步實現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的通識培養。此外,大學外語、大學計算機基礎、體育等課程除必修課程外,還開設定量的選修課程,保證四年教學不斷線。

  3、設立創新實踐學分,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2007年教育部聯合財政部實施的“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明確將實踐教學與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列為六大建設內容之一,足見實踐教學在人才培養中的重要作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深化本科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則明確強調要“高度重視實踐教學環節,提高學生實踐能力”。我們除了在培養方案總學分內對實踐教學環節作了學分比例要求外,還在總學分外另設10學分的創新實踐學分,目的在于鼓勵學生的實踐活動和創新性學習。創新實踐學分由科研學分、技能學分和實踐學分三部分構成,可替代全校通識教育選修課程學分。其中,科研學分和技能學分可以替代部分專業選修課程學分。創新實踐學分的獲得由學校根據《西南大學本科學生創新實踐學分認定與管理辦法》統一認定,極大地調動了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參與科學研究和社會實踐活動的積極性,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二、堅持個性化與綜合化培養相結合,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隨著我國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快速發展,我校積極探索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方法,堅持綜合化與個性化相結合,通過實施創新人才培養“光炯計劃”、師范生“頂崗實習”和“實習支農”計劃,形成以創新實驗班教學、實習支教、實習支農等教育教學模式為一體的基礎型、應用型、復合型多層次本科人才培養體系。

  1、開設創新實驗班

  針對我國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教育階段以后如何培養精英人才的問題,學校從2006級開始在化學化工、歷史文化、數學與統計和物理科學與技術4個學院試點開設了創新實驗班(創新實驗班是以我國土壤科學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侯光炯教授命名的人才培養“光炯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該班在使用同一培養方案的前提下,通過集中優質教學資源,以實施課程教學改革計劃和實驗教學改革計劃為重點,強化教學改革和教學研究,精練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著力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效能;創新實驗班試行學業導師制,以指導學生制定學習計劃、創業計劃、申報“本科學生創新基金項目”、參與教師研究課題和相關的實踐活動。學校重點實驗室、研究所、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等向創新實驗班學生開放,以強化對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創新實驗班的學生實行滾動競爭機制,通過動態的考核與評價,部分學生會被淘汰進入普通班學習,普通班優秀學生也有機會通過導師推薦和考核進入創新實驗班學習。

  2、實施師范生頂崗實習支教

  針對我國農村尤其西部農村,基礎教育普遍存在師資隊伍不穩、質量不高的問題,我校從上個世紀末開始,以頂崗實習為基本模式,積極探索培育教師人才模式的改革創新。學校在師資問題比較突出的農村中小學建立實習基地,派高年級師范專業學生定點到實習基地進行為期半年或一年的頂崗實習,全面進行中小學教育教學實踐,并讓農村中小學被頂崗出來的教師參加我校組織的系統培訓,以此促進農村中小學教師教育教學觀念的轉變和農村社會經濟的協調發展!從引領農村基礎教育教學改革、促進農村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戰略高度出發,這項改革不僅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西部農村基礎教育教師貧乏問題,促進了農村基礎教育教師整體水平的提高和農村中小學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提高了我校師范生的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農村社會經濟的綜合協調發展。這項改革得到了社會各界特別是偏遠山區學校和教育行政部門的大力支持,產生了積極的效果,社會反響強烈,多次被《光明日報》、《中國教育報》等多家新聞媒體廣泛宣傳報道。

  3、探索實習支農計劃

  在黨和國家更加密切關注農村經濟發展、大力解決“三農”問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今天,學校在培養人才的過程中,充分發揮農業教育的傳統優勢,更好地服務區域經濟和地方經濟的發展,積極探索農業專業人才培養的新模式。率先在重慶石柱縣取得了明顯實效,也被稱作“石柱模式”。一方面,學校將石柱縣作為科研和教學實習基地,把部分科研項目和科研課題帶到石柱地方開展,并將研究成果就地轉化,極大地支持當地社會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面,石柱縣也為學生實習實踐提供場地,為科研成果轉化提供支撐平臺。這是一個雙贏的合作模式,也是科技支農的一個成功典范。在這一過程中,相關專業的學生積極參加到課題調研和研究之中,既鞏固了理論知識,也提高了實踐能力。“石柱模式”極大地密切了人才培養和社會實踐的聯系,實現了專業人才培養的對接,提高了人才培養質量和辦學效益。

  三、深化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改革,強化人才培養過程

  人才培養既要有科學合理的頂層設計和目標規格,更要有扎扎實實的教學改革,尤其是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及教學手段的改革來加以推動。

  1、實施課程精品化戰略,構建符合人才培養目標的課程體系

  科學合理的課程設置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關鍵。要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就必須按照時代對創新型人才培養的要求,調整課程結構,改革課程內容,構建課程體系。近年來,配合高等教育“質量工程”的實施,抓住建設各級精品課程的機會,以精品課程、重點課程建設為突破口,實施課程的多樣化、精品化與專題化改革,實現學科內容的交叉與融合,教學內容的整合與優化。持續不斷地將學科建設和科學研究的成果轉化為人才培養的優質資源,構建以精品課程、重點課程和達標課程為骨架的、覆蓋本科教學基本環節的三級課程體系。使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更加適應厚基礎、寬口徑人才培養目標的基本要求。

  2、大力推進公共課程和基礎課程分級分類教學,強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培養

  公共課和基礎課程多是大學生進校后首先學習的課程,對剛剛進校、世界觀正在形成的低年級大學生做好中學階段所學知識和大學專業發展的銜接起著致關重要的作用。為切實解決大眾化教育階段部分學生“吃不飽、吃不好”和部分學生“吃不消”的兩難問題,我們以思想政治理論課、大學英語和教師教育課程改革為先導,在大學計算機、大學數學、大學物理、大學化學、植物學等公共課、基礎課程群中大力倡導并積極推進基礎課程分級分類教學改革。通過制定適合不同專業、不同層次學生教學的課程級別,在教學中根據不同學生的需要,量體裁衣,進行針對性更強的課程教學,增強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和能動性,達到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厚實的基礎知識和較高的基本技能的要求。同時,通過構建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加強對學生的考核和評價,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

  3、深入推進教學方法改革,增強學生學習效能

  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效能。現代科技和信息技術的發展,為改革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在先進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指導下,通過積極開展調查研究、舉辦教學經驗交流會、學習討論會等形式引導師生對研究性教學相關問題進行深入思考和研究,鼓勵教師在遵循教學基本原則和基本規律的基礎上大膽探索和實踐,開展啟發式、研討式、問題式、案例式教學改革,切實轉變以“課堂為中心、課本為中心、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強化課堂教學和課外實踐,增強教學的針對性和互動性,使學生在獲取知識和互動研討的過程中學會思考、學會合作、學會創新,真正發揮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作用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作用。

  四、通過體制創新和教學過程監控,創設寬嚴適度的成才環境

  良好的環境對人才培養具有熏陶和感染的作用。近年來,學校在嚴格教學過程監控,確保教學質量的前提下,通過推進教學體制改革和創新,為學生成長發展創設了更寬闊的空間和平臺,有力地推動了創新人才的培養。

  1、嚴格教學過程監控,規范教與學雙邊行為

  為了維護教學正常秩序,保證教學質量穩步提高,切實維護學生學習的權益,我們通過調動各方面力量,構建了以學生評教、教師評學、專家評課、教學事故處理等諸多環節構成的,包含一系列科學指標體系的較為完善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為強化教學過程監控,我們在國內高校率先設立了教學質量監控電話(教學110),并派專人職守,確保信息反饋的準確、及時,保證了教學過程監控信息渠道的暢通,有利于規范教師學與學的雙邊行為。

  2、積極實施“2+1”學期制改革,為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提供廣闊空間

  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階段后,必然面對資源不足尤其優質教學資源不足的現實問題。近年來,為了更加充分有效地利用資源,為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創造更多的機會和更加寬闊的平臺,我校創設并實施了“2+1”學期改革,在原來的春秋兩個學期之間增設一個短學期,構成“19周+19周+6周”的“2+1”學期模式。“2+1”學期制的實施,為資源的調配和利用增加空間,為資源的釋放和豐富提供空間,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個性化發展拓寬平臺。經過一年的試行,我們已經驗證了這一體制改革的可行性,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正在為學校創新人才培養發揮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吳啟迪.開展企業創新人才培養新局面.中國高等教育2006年第13、14期.

  <3>陳羽白,羅錫文等.構建創新教育體系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高教探索2004年4期.

  <5>梁宏,武高輝.實施創新教育構建創新人才培養體系高等理科教育2003年第1期.

【深化教學改革對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要性論文】相關文章:

高素質文秘人才培養初探論文05-02

論高素質國際法人才的培養論文05-02

高素質人才的高校軟件工程教學改革的論文04-27

深化高校實驗教學改革促進創新人才培養04-28

深化口腔專業教學改革培養高質量口腔專業人才04-29

改革人才培養方案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朱健05-01

復合型人才培養的實踐教學改革論文05-02

改革電工學教學,培養高素質人才04-29

小議軟件人才的培養論文04-27

人才培養軟件的論文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