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國電影社會認知的思考與研究中國電影社會認知的思考與研究論文
摘要:電影是某種社會意識的表達,用正確的思想給予社會一級級影響和有力推動,把電影與意識聯系起來,研究中國的電影社會是許多藝術家孜孜追求的理想。本文從中國電影社會的文化意境對電影社會認知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中國電影;認知;意境;文化
在伴隨電影誕生而出現的電影文字中,有關電影理論的著述和言論,因其本身所具有的美學內涵和文化意蘊,理所當然地受到人們的格外重視。人們對電影理論的解釋與界定,歷來眾說紛紜。有的提出電影理論是研究電影功能與潛力的科學,有的認為它是涉及電影總體思考的話語;有的依據一定的哲學命題對電影盡心干涉問并驗證;有的通過詳盡的特質分析來確立電影的藝術地位;有的潛心于論證,思辨充滿理性光芒;有的致力于經驗,總結具有感性特征。人們在不同層面、不同角度、以不同語言探討和研究電影,從而形成多種多樣的表述和理論形態。
一、中國電影的意境認知
意境被視為中國古代文藝的至高境界和評論作品的最高準則。從中國的電影發展來看,意境說是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逐漸地發展和形成的。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王夫之在其詩論中作了一個相當精彩的概括。他把意境的這種意義的創構和拓展構成描繪為:有行發未形,無形君有形。在這個概括中,包含著三個層次:有形、未形、無形。這樣一來,意境說與中國傳統的敘事觀念的聯系就更明顯了。意境也就可以理解為虛與實的統一,有限與無限的統一,瞬間與永恒的統一。
1.中國電影的畫面意境
人物畫和山水畫都可以達到“氣韻生動”,但前者主要是表現畫中人物的精神境界,只是在一定程度上表現出作者的精神;而后者,則主要是傳達畫家自己的精神世界;這二者雖然在“氣韻生動”的旗幟下達到了統一,但是它們各自側重不同,這是顯而易見的。
這一點,在中國電影中也基本如此。例如,我們在情節性強的,或者外部動作性強的影片中,關注的焦點往往是人物關系和人物的命運,而作者的思想感情多半是“貼”到上面,或者塞進去的,而人物較少說話的鏡頭,觀眾則能從中得到更多的作者思想和感情,如影片《黃土地》《裸島》等等。
從“意境”說的角度來審視電影《黃土地》,我們認為它的作者首先是對生養自己的這方土地懷有深深的感情,它不是一般意義上說的愛國主義,也不僅像魯迅先生那樣的“哀其不幸,怒其不爭”,而是含著血和淚的傾訴。
2.中國電影的聲音意境
電影作品的音樂有兩種,一種是有源音樂,一種是無聲源音樂。但是,無論是有源音樂還是無聲源音樂,在電影作品意境的創造過程中都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傊,在特定敘事進程中出現的音樂,與特定畫面配合的音樂,在創造影片意境中的作用是及其微妙的,比如說,音樂也是一種聲音,在特定的情況下,沒有任何聲音(包括音樂)的畫面是有意境的。但是,在另外的情況下,如果沒有聲音,特別是沒有音樂,那么,影片所展示出來的效果就是死寂的。
例如:在影片《黃土地》中,正在灶臺邊上拉風箱的翠巧聽到顧青講述的黃河南邊的女子可以自己找對象的話時,翠巧一聲不吭,但是,手拉風箱的聲音卻變得越來越快了,這種聲音節奏的變化,恰到好處地表現了顧青的話在翠巧心中引起的一陣激蕩。另外,在《推手》中,聲音在營造意境、表現中國父親與美國兒媳婦之間的關系方面,起著相當微妙的作用。聲音由于兒媳婦是一個作家而成為一個非常敏感的表意因素。
二、中國電影的文化認知
電影是一種國際性特別強的現代文藝表現形式,任何國家民族電影的發展,都需要不斷從國外其它民族的電影文化中汲取營養,以此來豐富和完善自身,并使之有更快的發展和更大的創新,中國電影當然也不例外。但是,中國電影畢竟是在中國的土地上發展起來的,它所反映的必然是中華民族的歷史與現狀、生活與斗爭,而觀眾對象也主要是中國的普通民眾,所以它在自身的成長過程中也必然要汲取中國文化的營養,并逐步形成自己的創作特色和民族風格。中國電影的發展和創新之路,始終是同追求民族化和現代性緊密聯系在一起的。
首先,從電影創作的取材來看,中國傳統戲曲、古典文學作品等,均成為早期電影創作重要的題材來源。且不說第一部影片《定軍山》的拍攝就和中國傳統京劇相聯姻,僅從古代文學名著的改編來看,就持續不斷。從20年代始,就相繼把我國一些古典文學名著搬上銀幕。其次,從電影創作的方法、技巧等方面來看,不少電影創作者或有意識地借鑒了中國傳統戲劇、小說的藝術技巧,或因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和適應觀眾的審美需求,總是在影片拍攝中不同程度地顯示出一定的民族特色。
中國電影發展歷程證明,對于電影這一極具國際性品格的文藝樣式來說,一方面要不斷拓寬其對外交流的渠道,注重多方借鑒,為我所用,這樣才能與時俱進,跟上世界電影的發展潮流。另一方面則要從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中吸吮乳汁,注重民族形式和民族風格的探求,這樣才能不斷創新,更快地發展,從而使中國電影走向世界,并在國際影壇上獨樹一幟,創立自己獨特的風格。
電影既是文化的載體,也是文化的產物。電影文化還包括電影史、電影批評、電影創作生產以及相關的其它社會文化。中國電影的發展歷程,不斷受到歐風美雨的影響,是受歐美文化影響最深的文藝樣式。同時,它又不斷汲取中國文化的營養,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創作特色和民族風格。
三、結束語
電影的秘訣之一,就是電影藝術家如何別出心裁地把玩時間和空間;也可以說,正是時間、空間的千變萬化,使得電影多姿多彩,把人生的絢麗印到自己的膠片上,吸引著世界上億萬不同膚色、不同年齡的觀眾。
我們常說,音樂是時間的藝術,那是因為音樂如同流水一般在我們的心際流淌過去,不留痕跡;我們說繪畫是空間的藝術,那是因為它停留在那里,可以讓我們細細端詳。其實,所謂時間藝術和空間藝術,都不過是相對而言,繪畫在時間的流程中使我們得以欣賞;音樂的曲調和旋律作為一塊看不見的空間整體存留在聽者的心中。電影,同樣是時間的藝術,也是空間的藝術。
參考文獻:
[1]耿大樂,楊君順,朱虹.賀歲電影中的現代意識與傳統意識的融合與剖析[J].電影評價 2009,(5)
酈蘇元.中國現代電影理論史[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 2004.9
張英進.審視中國——從學科史的角度觀察中國電影與文學研究[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2006.2
【中國電影社會認知的思考與研究中國電影社會認知的思考與研究論文】相關文章:
社會認知研究進展--整合研究趨向探析04-30
內隱社會認知研究新進展04-28
論文本閱讀認知研究的演變04-26
認知的行為研究與腦研究淺析05-02
元認知要素的研究04-29
果蠅的視覺認知研究04-28
認知邏輯研究概觀04-26
認知老化機制的研究05-01
詞匯教學的認知研究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