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論學困生的心理障礙及疏導論文
當前的素質教育的實質是根據社會和人的發展需要,遵循教育規律,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主動地將人類優秀文明成果內化為自身較為全面素質的教育。它的突出特點是讓全體學生都能在主動學習中得到生動活潑的全面發展。然而,現實的教育與素質教育相差甚遠,特別是在面向全體學生方面做得很不夠。許多學困生和待轉化學生還是被歧視和嫌棄。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大力倡導面向全體、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的今天,為什么學困生和待轉化學生還是被歧視和嫌棄。究其原因,本人認為有如下幾個方面:一是教育內部的原因。由于個別教師沒有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在教育思想和方法上,還沒有脫離“應試教育”的樊離;或是極少數教師缺乏事業心和責任感,沒有真正履行教師的權利和義務。二是社會和家庭的原因。由于社會對學校的評價,只是單憑這所學校考入上一級學校或重點中學的學生個數,家長也一味地要求子女重智育輕其他各育,促使了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愈演愈烈,從而導致了學校老師重視尖子生的培養,忽視了學困生的教育。三是學生個體方面的原因。由于學生自身不努力,學習方法存在問題,一旦成績落后,便自暴自棄,不思進取,有的甚至對老師的教育視作與他過不去,從而放棄了老師和學校的教育。
一、學困生的心理障礙
中學生心理障礙在相當數量的學生中表現十分突出,尤其是初中階段的學困生。作為教育工作來說,應密切關注,了解初中生這個階段的心理變化,運用較好的教育方法,對其進行教育。通過對任教班級學生的心理特征調查和學困生的心理障礙調查。本人認為學困生的心理障礙反映在心理壓力、心理敏感性、心理矛盾、心理控制力、健康水平諸方面的心理特征上,具體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學習方面。成績不理想,名次滯后,因對某科或幾科不感興趣,對教學不適應,對該科或幾個學科失去學習信心。
2、人際關系不協調。由于成績不太好而老師關心不夠,或在同學中不善于交往而造成孤獨感、自卑感,同學之間出現不愉快,鬧矛盾,甚至下意識地在班上“惡作劇”。使之在集體中的地位低或表現欲得不到滿足,沒有自我表現的機會或抓不住這種機會。
3、家庭負擔。家庭經濟困難,又因自己上學而加重了家庭經濟負擔。家庭父母離異,父母離開原有之家,拋棄對子女的教育,使之產生一種沒有家庭溫暖的孤獨感,無人關心的寂寞感。
4、對前途的憂慮。因學習始終不能進入最佳狀態,自己對今后前途感到迷茫,情緒不穩定,情感脆弱,心理壓力過大,心理矛盾空出。
二、學困生的心理疏導
那些在思想品德和學習上都達不到現階段教育目標所提出的基本要求的學困生,其心理疏導十分重要。我們要根據學生的特點,當好心理醫生,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增強心理承受能力。學困生和待轉化學生的心理疏導應從下面四方面進行:
1、消除戒備心理,進行感情疏導
學困生和待轉化學生在班級里由于成績不好,紀律又差,所以經常受到同學和老師的指責和懲罰。大家對他們有不同程度的嫌棄態度,因此在他們和老師之間存在著無形的隔膜,假如我們不和他們建立起真摯的情感聯系,就說不上心理疏導和心理教育工作。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所以對他們要給以真摯的師愛,而不能有半點虛假。在教育過程中必須謹言慎行,不能傷害他們脆弱的自尊心,盡量給他們以平等、民主的人格,傾聽他們的心聲,對于那些犯過錯誤的待轉化學生,可以通過感情疏導告訴他們“一切可以從頭開始,好壞看今后的實際表現,”讓他們看到希望,看到自己不是“朽木不可雕”。
2、在學習動機方面疏導
培養學困生的學習動機,是教育學困生的關鍵環節。學習動機是推動學生學習的直接動力,而學困生在過去的學習過程中,由于各種原因,時常受到個別老師的冷落、否定。他們從沒有品嘗過成功的喜悅,于是逐漸對學習推動了興趣,而把學習看成一種負擔,或是災難的根源,從而導致他們失去了學習動機。這也就是他們經常曠課,遇到困難時不能堅持學習,缺乏克服困難的信心與勇氣等原因。如果學生能正確認識到學習的目的和社會意義時,就會逆發出對學習的極大熱情,促使他們勤學苦練。我們應對他們不斷心理疏導,使他們正確認識學習的社會意義,把學習與遠大的理想及共產主義事業聯系起來,從而形成長遠的學習動機,提高其學習熱情和學習的自覺性。
也可以利用學習成果的反饋作用來激發他們進一步努力學習的動機。因為他們平時很少得到老師的表揚,所以我們應在平時注意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在學習上有一點進步便給予他們肯定的評價。如:“這次成績不錯,進步了許多,要堅持不懈,更上一層樓”。讓他們看到自己的進步,并且使學習積極性得到提高,激發他們進一步學好的愿望和努力上進的信心,繼續前進。總之,我們對學困生的點滴進步,都應看在眼里,并經常給予肯定的評價。適當的表揚與激勵,是適當減輕學習心理壓力的心理疏導方法之一。
3、在是非觀上心理疏導
大部分待轉化學生是非觀模糊,不能在出現錯誤之前及時辨別、制止,行動之后又不能主動悔過與改正,所以錯了不知其丑,并且一錯再錯,最后不能自拔。具體表現如:常頂撞老師,把違反紀律看作勇敢,色庇同學的錯誤,把抄作業看作友誼等。困此要在是非觀上對他們進行心理疏導。
首先在是非觀上嚴格要求,分清大是大非,正確的要求一旦提出,必須嚴格執行,并在執行中要有配套措施,及時評價結果。只有這樣,才能使他們感受到哪些是正確的行為,應怎樣嚴格要求自己,怎樣言行一致。
其次,要培養他們的自制能力,幫助他們走出意志薄弱的低谷,引導他們向好的方向發展。出現反復,我們決不惱火,與不泄氣。因為待轉化學生的轉化一般都經過醒悟、轉變、反復、鞏固、穩定的過程,對他們進行是非觀的心理疏導,既要積極,又要穩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切勿急于求成,也不寄希望于僥幸。
待轉化學困生之所以經常違反紀律,一個原因是他們的意志力薄弱,致使一些不良習慣致了仍會得發,在學習過程中缺乏恒心。所以意志力薄弱與是制給學困生前進的重大障礙。因此必須培養他們堅強的意志力,這可以通過新的良好習慣的形成與加強來實現。在轉化過程中可通過考驗的方式使他們得到鍛煉的機會。如:讓搗亂的同學負責自習課上的紀律。考驗是一種信任的表示,也是心理疏導的一種手段,它可以使人產生一種尊嚴感。在考驗中新的高尚的動機戰勝原來的不良的動機,從而增強他們的意志力。但這種考驗必須在一定的基礎上進行,并有適當的監督。考驗中要及時發現“閃光點”,讓學生吃下“定心丸”。
4、在育人大環境中心理疏導
人是活的,學困生不是生在真空里,他們的思想感情、興趣、理想是受社會、家庭與周圍的人影響的,要使一個學困生的性格、情感有所改進,除了老師循序漸近的心理疏導、調動他們自身的積極性因素外,必須發動集體、社會優化育人的環境,有的放矢地在育人的大環境中實施心理疏導,實行強化訓練。學校、家庭、社會三者更好地配合,齊抓共管,使學困生在多方面上新臺階。
只有發揮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區教育的功能,才能形成多方的立體教育網絡,才能把我們的學困生教育好,真正實現義務教育的普及性,使部分學困生將來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材。
三、當好學困生的心理醫生
在素質教育的過程中,當好學困生的心理醫生,培養他們良好的心理素質至關重要。學困生的心理活動有外顯型和內隱型兩種表現方式:1、外顯型。如哭、鬧、打、罵等。由于學生的內心活動已經表現在外,我們比較容易發現,并及時地加以教育;2、內隱型。受到批評或遇到挫折時,往往將自己的心理活動隱藏起來,當挫折超出了他的心理承受力時,便會出現意想不到的麻煩。因此,我們要細心觀察對心理活動不同表現方式的學困生采取相應的辦法,培養心理素質,當好心理醫生。
首先要做好以下四點的心理疏導工作,時刻關心學困生的心理表現和心理變化,從解決矛盾入手,有針對性的進行心理疏導,通過談心、交朋友,使之接近我們,以便加以引導,消除心理障礙。
第二引導學困生正確地看待現實生活中的人和事。通過講故事,看電影、電視劇中的某些片斷,分析故事情節中所蘊含的道理等,引導學困生認識社會生活的真實面貌,提高對困難和挫折的心理準備性,發展心理平衡感,增強對現實的心理承受力。
第三注意培養學困生的某些個性品質,如勇敢、堅韌、百折不撓等精神,有意識地讓他們獨立地解決問題,使他們嘗試成功的喜悅,有時也嘗試失敗和挫折的痛苦,鍛煉他們的心理承受力。
第四,因材施教。根據不同個性的學困生采取不同的疏導方法。如內隱型的學困生要引導他們多和同學們在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戲、參加體育鍛煉和一些有益的社會活動,使他們的性格開朗活潑,使他們的心理個性得到鍛煉,從而增強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消除心理障礙。
總之,我們必須站在素質教育的高度,面向全體學生,當好學困生的心理醫生,抓其心,導其行,讓我們的每一位學生都能成為“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會適應能力方面都處在完好狀態”的一代“健康”人。使之成長為經得起風雨的參天大樹,早日成長為祖國的棟梁之材。
【論學困生的心理障礙及疏導論文】相關文章:
大學生心理障礙的疏導與調適的論文04-27
大學生心理障礙的疏導與調適論文05-01
論重點中學高一學生的心理障礙及疏導策略04-30
學困生的心理障礙及扶助措施05-01
論高職學生心理障礙的成因及對策初探的論文05-02
論當代大學生心理障礙及對策的論文04-27
試析學生寫作的心理障礙及其疏導04-30
高職院校學生心理障礙的成因及疏導04-30
大學生心理障礙的成因及其防治論析的論文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