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談鋼琴演奏應把握好作品的內在情感論文
摘 要:鋼琴演奏并不是一個機械化的過程,每一位演奏者在詮釋作品時需要掌握每部作品的情感,把握作曲家的意圖、想法。在練習鋼琴的過程中,需注重培養音樂的想象力,幫助演奏者更好的尋找演奏作品的靈感。同時,鋼琴演奏也需要推陳出新,不斷的創新才能賦予作品新的活力。
關鍵詞:關鍵詞:鋼琴演奏;想象力;個性;創新
提到鋼琴演奏,我們每一位習琴者都會在練琴的過程中接觸到不同風格的作品。在詮釋某一作品時,我們往往會局限于譜面上所呈現的表情記號或力度符號。甚至有時我們是在盲目的彈奏一首樂曲,對于曲子所包含的內容、情感一無所知。這是現在很多習琴者的通病,在拿到一首曲子之后,更多的是注重技巧上的練習,并且一味地追求速度,把練琴當作是一場短跑比賽,“分秒必爭”,認為彈得快就是最好的。誠然,一定的速度可以體現手指的靈活敏捷,也可以體現一位學琴者扎實的基本功。但鋼琴演奏并不僅僅需要演奏者扎實的基本功,重要的是演奏者如何去詮釋作品本身所包含的內容、情感。這往往是習琴者最容易忽略,也恰恰是最難去練習的地方。因為它要求一位好的演奏者需要具備相當高的音樂素養。音樂素養的形成除了日積月累的音樂知識儲備和綜合知識的培養外,還需要演奏者有著音樂的敏感度和音樂的天性。
許多習琴者在長時間和高強度的練琴之后,他們學習鋼琴的初衷往往會變得不置可否,對于鋼琴的興趣也往往會被消磨。無論是鋼琴演奏還是其他樂器的演奏,終究離不開的是音樂二字。作為一門抽象藝術,音樂具有的較高的審美價值,在于它寓情于景,寄托人們的情思。所以音樂的表達其實就是情感的抒發。每一首鋼琴作品的問世都蘊含著作曲家深刻的情感內涵。所以,我們在演奏過程的同時也在體會作曲家譜寫樂曲時的心路歷程,仿佛此情此景也正是我們所經歷的一樣,置身其中才能讓我們熟悉作曲家的作曲風格,更好的把握樂曲的情感、內容。
在鋼琴練習的過程中,讓很多習琴者所困擾的是音樂的想象力。除了對作品背景的不了解外,更多的是機械化的訓練讓他們無法適從音樂所需要的想象力。許多習琴者幾乎都是用同一種方式去詮釋不同類型的作品。因為缺乏想象力,每一種樂曲只能用單一而枯燥的方式彈奏,久而久之,不僅僅作品的本身喪失了它原有的意義,更重要的是,習琴者自己也會缺乏信心繼而厭倦。所以很多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很是強調音樂的想象力,他們會用很多形象的比喻去激發學生的想象,習琴者在這種想象力慢慢培養的過程中能夠更好的把握作品的情感。而在浪漫主義時期作曲家采用的標題音樂也極大的幫助習琴者去尋找作品演奏的靈感。
鋼琴演奏一直是鋼琴作品二度創作的過程。演奏者在掌握作曲家的意圖、思想的前提下,對于作品本身,演奏者可以加以自己獨特的詮釋。畢竟,一百個人有一百種想法,看待同一件事物,每個人也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譜面上不能夠完全承載作曲家的思想和情感,這時需要演奏者的情感發揮就是為為作品錦上添花。但這種發揮需要確保作品本身的真實性,演奏者在演奏時也要調控好自己的情緒,既不能拘泥于譜面上的內容,也不能過分歪曲作曲家的意圖。所以在鋼琴演奏的過程中既要學會在共性中尋找差異,也要學會在差異中樹立個性。
鋼琴演奏不是一個死板和機械化的過程,作為一門藝術,它在遵循一定規律的同時也需要兼顧創造力。這種演奏上的創新,不但需要演奏者能夠準確地以自己的方式去表達音樂的內容和展示音樂的情節,而且可以應用各種不同的演奏技術,創造出豐富的表現手法,賦予作品新的生命。對于普通的習琴者,可以嘗試接觸不同的演奏方式對于傳統鋼琴作品的詮釋,既可以保持對作品的新鮮感,同時也能夠從中吸取精髓幫助習琴者更好的掌握作品的情感。
總之,鋼琴演奏不但要注重基本功的掌握更需要情感的投入。音樂的詮釋離不開“以情動人”,情感的表達就是作品的靈魂。探尋音樂的靈魂,將自己投入到作品之中,去發掘作者的內心世界,去融合自己對于作品的理解,去勇于嘗試新的表達方式,這也便是演奏的最終目的。
參考文獻:
[1]羅小平 《音樂美的尋覓》 上海音樂出版社。
【談鋼琴演奏應把握好作品的內在情感論文】相關文章:
鋼琴大師談鋼琴演奏的論文04-30
談初中語文訓練要把握好度論文05-01
談音樂教育專業學生應具備的鋼琴演奏能力05-02
談“悲劇”作品與情感美教育04-30
談如何把握好時間作文700字05-02
鋼琴大師談鋼琴演奏(十四)04-29
談聲樂學習者應具備的素養論文04-30
如何能把握好畢業論文的語言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