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談高中歷史活動課論文
對于自己任教的歷史學科,剛開始可以用“誤入歧途”來形容。可隨著時間的推移,了解的加深,對歷史的認識卻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我嘗試著用新的理念進行高一年級的教學設計,改變過去教師具有絕對話語權的情況,以學生為主體,每節課貫穿適合教學內容的學生活動。
1、學期活動回顧
我們使用的是岳麓版教材。整個學期的教學設計,除了第3、7、11、14、19、20課基本由我講授完成外,其余各課幾乎都安排了比較豐富的學生活動。但由于教學時間不夠,最后兩個單元的活動落實情況不理想。
2、值得肯定的方面
從教學過程來看,每次組織的活動都受到學生的歡迎。具體表現在:
(1)學生積極性高漲。每個班的學生幾乎都從開始時為了分數不情不愿地必須參加,到后來踴躍報名、預約,興趣大增。而我也從規定學生必須交作業,到最后隨便學生選做,不再擔心沒人理睬可憐的高一歷史作業。我原來最擔心學生把這些活動僅僅當作是作業來完成,而沒有享受到其中探索的樂趣。可從最后展示的效果來看,雖然存在班級差異,但學生無一例外都比較喜歡這種方式。
(2)好作品層出不窮。學生制作的幻燈片從最開始的寥寥幾張、下載網上作品、文字多于圖片、邏輯性較差、應付了事,到后來基本能圍繞主題設計思路,選擇資料,說明問題,甚至設計一些互動的活動讓更多的人參與,學生的成長真是非常明顯。而我也親眼目睹了學生對歷史科興趣的日漸濃厚。其中,好幾個學生積極性和參與度非常高,都制作了兩個以上的主題幻燈片,個人能力得到極大地提升。同時,每個學生還在自己的作品中體現出獨特的個性:幽默的、知性的、喜歡的卡通和音樂等等,因此,每一次的活動總有令人驚喜的作品或細節呈現,也讓我和學生對下一次活動充滿了期待。
(3)學生學科能力有所提高。經過指導,學生在以下方面有一定的進步:如何評估史實;如何論證某一觀點并做出結論;如何學會解釋歷史圖片、遺跡和地圖;如何區分原因和結果……對于歷史,有的學生開始了解到不僅僅是需要背誦的知識,更是需要去判別的知識。
3、存在的問題
教,然后知困,這是我最大的感受。學生活動中不斷涌現出問題,現舉例如下:
(1)小組怎樣合理分工?剛開學的時候,我要求每個班的學生就近組合,成立4~6人的歷史學習小組去開展各種活動。可是進行幻燈制作的過程中,由于家庭條件限制、作業太多、個人性格等因素影響,每次幻燈片的制作實際上由少數人包干,其余的人只能擔任配角。所以,真正能力得到提高的人占少數。
(2)歷史研究的方法不夠系統和具體。由于每次作業我都要求學生必須和我及時溝通,完善后才能到班級展示,在這個過程中,發現學生對于怎樣甄別歷史的原始資料和二手資料、研究的步驟、方法等比較茫然,作為教師的自己在這方面也存在很大空白。雖然盡力彌補,可要形成系統的知識體系和講授方法,非一朝一夕可也。
(3)如何處理好學生活動與考試的關系。這個學期我設計的活動到了元旦后就捉襟見肘了,以致于《南京大屠殺》的活動必須放到第二學期進行。但就是這樣,仍然影響了考試的復習,歷史課時本來就少,學生對知識的消化和運用嚴重不夠,所以出現囫圇吞棗的情況。因此今后的學生活動必須與知識的梳理結合起來,才更有實效性。
4、學生活動引發的思考
細看從學生活動引發的問題,有的我自己可以改善,有的卻暫時需要其他因素的介入。
(1)教師怎樣才能有效地指導學生?課程改革要求教師轉變教育理念和教學方式,學生轉換學習方式,而這些變化都需要具體的操作方法來支撐。例如:不同的學生活動,要求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更要求老師提前做大量的準備。這種情況下,如果教師仍然閉門造車,不繼續學習完善,可傳授給學生的知識必然越來越少,直至黔驢技窮。但我們的大學教育與中學教學是脫節的,并未進行過系統、科學而實用的教學方法訓練,全靠教師工作后學習和揣摩。其實,網上和出版的書籍中有很多成熟的教學方法可以借鑒,需要的只是教師增加閱讀量,了解更多的知識和技能,才能應對今天的教育改革。
(2)大班教學下怎樣盡量兼顧每一個學生?我們經常學習的教學案例或者閱讀的國外教育改革書籍,與中國有一個最大的不同:它們都是小班制教學,學生公平地享有更多的教育投入和教師關注。中國龐大的人口基數越來越讓我們感受到壓力和限制,教育更是如此。面對全班50個左右的學生,同時修習9門文字學科(不算音、體、美),每天有大量的家庭作業,每周兩節課的高一歷史老師要怎樣才能關注到每一個學生,保證每一個人的學習效果,這是一個我目前無法解決但在努力探索的問題。記得有一次開班會,一個女生對我說:“老師,其實我也很優秀,希望你多關注我。”可是相信每一位同行都清楚:我們關注的多是成績拔尖的學生、特別調皮的學生、心理有問題的學生,但就是會忽略那些默不作聲的好孩子。我很慚愧,可是我也很無辜。
(3)教研部門應該組織怎樣的活動?老師們雖然案牘勞形,但仍然愿意學習更多、更新、更有效的教學方法。然而面對浩如煙海的資料,如何既節省時間,又達到最好的效果,這就需要教研部門的介入。例如:及時向一線教師推薦好的專業書籍、教學信息,示范并推廣好的教學方法和學生活動形式,為教師提供更好的平臺來交流等等。
最后,以趙亞夫教授的話來結束這篇文章吧:如果課程改革沒有真正動在理念的革新,“過程與方法”只能有戲法的作用,它解決不了人的發展問題!
【談高中歷史活動課論文】相關文章:
談語文活動課的設計04-30
語文活動課點滴談04-30
低年語文活動課例談05-01
高中歷史教學論文06-13
十談膠體 論文04-30
談語文實踐活動課中的童話教學04-26
談高中歷史教學中提問法的運作04-29
談讀書議論文12-31
談寬容的議論文11-12
談誠信議論文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