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論會計政策
作者:廈門大學任春艷會計政策(Accounting Policy)在西方是一個備受關注的課題。而在我國,人們還沒有很好地利用它來促進企業目標的實現,理論上的探討也不多。筆者擬結合《國際會計準則1——會計政策的揭示》,就會計政策談幾點認識。
一、會計政策的概念
把握會計政策的概念,要先弄清什么是“政策”。日本的后膝召八郎認為:“政策即政策主體用某些方法去有意識地改變客體,也可以說是想要實現某種目標的手段。”C·佛雷德里奇認為政策是“在某一特定環境下,個人、團體或者政府有計劃的活動過程。提出政策的用意是利用時機、克服障礙,以實現某個既定的目標,或達到某一既定的目的”。通過以上表述,我們可以從兩方面把握政策的概念:一是政策是由政策主體(個人、團體和政府)有意識地制定或提出的;二是政策的作用是促進實現政策主體的既定目標。這兩點同樣適用于會計政策。
《國際會計準則1——會計政策的揭示》中給出了會計政策的定義:“會計政策是指企業管理當局編制財務報表時所采用的原則、基礎、慣例、規則和程序。”對于同一個問題,會計原則和程序可能存在很大差別。具體地說,企業管理當局在確定一項會計政策的實踐中,例如可通過計算折舊與確定存貨成本方面選擇企業的會計原則和程序,人為合法地變更財務報表的數據,影響企業報告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在保證會計信息質量的前提下,促進實現企業總體目標。企業會計政策的選定,也影響到會計信息使用者的決策。
舉個簡例,折舊數額直接影響到當期利潤,進而影響到所得稅的數額。會計上可采用的折舊方法很多,企業如能在稅法允許的范圍內,選擇最為適合的一種,必能獲得延緩所得稅等利益。
如采用加速折舊法,在固定資產使用初期能多提折舊,后期則相反。因折舊的多提可使企業前幾年少交納所得稅,享受到延緩納稅的利益,而將延緩納稅暫時節省下來的現金流量用于其他急需發展的方面;前期多提折舊,還能使固定資產投資盡早收回,降低投資風險。
但是加速折舊法并非總對企業有利。如企業處于成熟階段,想要股份化和上市,企業為了給其報表使用者一個良好的經營業績。對于新購置的固定資產,宜采用直線法計提折舊,使前期的折舊減少,增加企業利潤總額。另外,企業如果處于虧損狀態時,也宜采用直線法,因加速折舊會使虧損更大,而以后年度轉盈時又會因折舊的少提而加重企業所得稅負擔。還有,如果企業處于減免稅期間,采用直線法可少提折舊增加免稅所得。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企業應當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會計政策。會計政策選擇得當,對于企業總體目標的實現是大為有益的。
二、會計政策的內容與揭示
我們知道,會計信息的外部使用者,都是通過財務報表來獲取會計信息,作出相關決策的。因此,財務報表必須清晰和能夠使人理解。如上所述,會計政策選用不同,對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造成不同影響。顯然,對于生成財務報表的會計政策予以揭示是十分必要的。《國際會計準則l一會計政策的揭示》規定:“財務報表應當以簡潔明了的方式揭示所采用的所有重大會計政策。”政策應當統一在一個位置予以揭示,這樣對使用者有益。”并列舉了需要揭示的領域:
(一般)合并政策;外幣折算和折算損益的處理;綜合計價原則(例如歷史成本、一般購買力、重置成本);期后事項;租賃;稅負;長期合同;特許權。
〔資產〕應收帳款;存貨及相關的銷貨成本;折舊資產和折舊;生長中的作物;為開發目的持有的土地及相關的開發成本;附屬公司、關聯企業和其他投資;研究和開發費;專利權和商標權;商譽。
(負債和備抵)擔保;承諾事項和或有事項;養老金和退休計劃;解雇費和多余人員津貼。
(利潤和損失)收入確認方法;保養、維修和改良費;財產處置的利得和損失;準備會計;法定的或非法定的盈余帳戶的直接借項與貸項。
應當講,還有一些會計處理領域也存在會計政策的選擇。如成本的計算方法,是用品種法、分批法還是分步法;月末完工產品與在產品成本的分配,是用原材料法、完工產品法、定額法、定額比例法還是約當產量法;低值易耗品的攤銷,是一次攤銷法還是分次攤銷法等。
三、會計政策的制定原則
企業在制定或選用會計政策時,應當考慮以下幾個原則:
1.會計
[1] [2]
【論會計政策】相關文章:
論會計政策選擇中的公共選擇04-30
論消費政策調整05-01
社會建構論的技術政策觀04-30
論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和會計差錯更正的核算畢業論文04-27
社會建構論的技術界定與政策含義04-30
論當前中國利率政策取向04-29
論回收再生鋼鐵資源的政策措施04-28
高校《形勢與政策》課中的省情教育論析04-29
論積極財政政策的可持續性04-29
論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稅收政策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