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2014考研臨近 如何調節緊張恐懼心理
當你面對一只越來越近的老虎,內心充滿恐懼,恨不得插上翅膀逃之夭夭,這種心理很正常;如果你面對的只是一只小貓,卻被嚇得哆哆嗦嗦,一定會有人說你膽小如鼠。
恐懼并不是完全負面的心理因素,面對老虎所產生的恐懼,是有積極意義的。在危險出現時,當事人產生的恐懼情緒就成為驅動力,使其傾力逃脫險境。而面對小貓產生的恐懼則是病態的,因為你輕視了自己,把自己當成了比貓還要弱小的老鼠;或者把貓夸大了,將貓視作威猛的老虎。
除了那些特殊的恐怖癥患者,現實生活中極少有人出現畏貓如畏虎的情況,只要視力正常,誰都能看得出二者在形體上的差異。但是,在人的心理世界里,這種情況卻有存在的可能。因為,在某種情況下,恐懼的對象并不是客觀的、具體的危險,而是當事人經過分析、判斷而推測出的一種不利、不祥的情境或結局。一旦心理過程出現了偏差,人可能就會低估自己,或仰視“小貓”。此時產生的恐懼,常常潛藏在人的心里,甚至讓人渾然不覺。但它卻會暗暗地銷蝕你的信心和勇氣,讓你裹足不前,不敢越雷池半步。
這些恐懼是從哪里來的呢?它來源于自我否定。如果學會了克服自我否定,你就戰勝了內心的恐懼感。
反恐支招1
正確歸因可消除畏懼心理
雖說失敗是成功之母,但它也會帶來一些心理創傷。這些創傷如果沒有得到及時處理,對失敗的原因沒有正確地判斷,而是一味自我否定,造成心理創傷,那么以后遇到相同情境時,就容易產生恐懼心理。例如,有些人由于準備不足,而遭遇了一時一地的挫折,面對失敗,他們不作理性的歸因,而是簡單地否定自己的能力,經歷多次的失敗后,他們會認為自己注定與成功無緣。在以后面臨類似的情境時,他們就會不自覺地自視暗示:這次我還會失敗。內心深處有了這樣消極的期待或自我預言,對結局就會產生畏懼心理,進而回避退縮。
小A是大三學生,考慮到就業壓力,他決定笨鳥先飛,提前一年買了參考書,準備好好考研。然而每到該復習的時候,小A就很難進入狀態,不是想起還有事沒做,就是注意力被無關的事所分散,如電視、網絡、報刊等,學習效率之低可想而知。眼看著時間流逝,而自己幾乎還在原地踏步,小A著急了,他不知道自己為什么會這樣,于是他來到了心理診室。
經過詢問及心理測驗,醫生弄清楚了小A的心理狀態:原來,小A經歷了3次高考才考上大學。他在內心深處覺得自己很失敗,懷疑自己的學習能力,對學習有一種恐懼心理,到該看書的時候他就會下意識地找一無關的事情來做,以此來回避學習,減輕內心對考試失敗的恐懼。
小A的自我否定就產生于兩次高考失利帶來的心理創傷,其他備考的同學也可能會遇到類似的問題。如果沒有條件求助心理醫生,下面的這個方法可以用來自我調整:拿出兩張白紙,分別列舉自己能夠成功的理由和可能失敗的理由,對比一下,對失敗的理由逐條予以否定,比如對“我沒有毅力”這一條,可以修正為“考三次也不放棄,最終考上了大學,這說明我很有毅力”。成功的理由要不斷挖掘,使之更加肯定。每周進行一到兩次這樣的心理訓練,慢慢地就可以把恐懼從心中擠走,從而擁有越來越多的自信和勇氣。
反恐支招2
克服自卑,平視困難
有一些自我否定與創傷性的失敗體驗關系不大,而是自卑的表現之一。有些人由于小時候沒有得到充分的尊重和肯定,埋下了自卑的種子。到了青春期,如果沒有很好地進行調整,自卑依然如影隨形。自卑者有個特點,就是認為自己不配擁有美好的東西。所以,遇到機會或挑戰,他就會自我否定,選擇放棄或退縮。如果勉強堅持,他也會在心里夸大困難,設想種種消極不利的場景,人為地制造出恐懼來給自己設置障礙,以便讓自己“懸崖勒馬”,避免更大的風險。
3年前,小B以不俗的成績考上某高校。大一時,他聽同鄉師兄說考研非常難,一般一位導師只錄取一個學生,考試難度不亞于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有的時候還會有名額內定的情況,一般人考分再高也沒用。這種說法讓一向自卑的小B不敢奢望自己能成為研究生。轉眼到了大三,身邊的人紛紛考研,大勢所趨,小B也加入到考研大軍中。但每到復習的時候,小B心里就打鼓:“我能行嗎?”“我是這塊料嗎?”“要是失敗了,別人是不是更瞧不起我了?”這種焦慮不安的狀態讓小B逐漸對學習產生了恐懼心理。一段時間后,他出現了失眠、注意渙散、記憶力下降等問題。無奈之下,他向心理專家咨詢。最終,小B找到了問題的癥結,度過了難關。
由于各種原因,自卑在青少年中較常見,通常表現為一種對很多事情都不自信的態度。克服自卑,除了上面的方法可以參考外,還有兩點需要注意:一是接納自卑,告訴自己,“我是一個容易自卑的人”,坦然面對可以避免因為覺得自卑而更加自卑;二是建立自信,一定要對自己說,“很多人和我一樣都會自卑,但我會在成長中越來越自信。”另外,要不斷積累成功的體驗,不放棄每一個讓自己獲得成就感的機會,小到一次課堂回答問題,大到一次考試,這樣,不斷增強的自信可以讓你戰勝內心的恐懼。
反恐支招3
成功的背后不是孤獨
除了自我否定以外,還有一種比較特殊的情況,即對成功本身的畏懼,也會產生恐懼。有研究表明,部分女性因為擔心成功會讓自己喪失或者弱化一些社會角色,因而會拒絕成功。因為成功在某種意義上意味著在一個新的平臺開始一種新的生活方式,以往習慣的生活方式可能會受到沖擊,某些社會關系也將會淡化或改變。這對那些保守的、被動的人來說是難以接受的,這時,成功對他們而言,意味著動蕩、不確定甚至競爭更加激烈的未來,所以他們對成功的態度不是渴望,而是畏懼。
小C是大四的學生,看到同學拿到研究生錄取通知書,她只淡淡一笑,沒有羨慕,因為她不想重復“高處不勝寒”的感覺。
初中時,小C的成績就出類拔萃,周圍也有一不錯的朋友。后來她以優異成績考上了市重點高中,好朋友們的成績都不如她,漸浙淡出了她的生活圈。這對渴望友誼而又性格內向的小C來說,是一種無奈的遺憾。到了高中,小C結識了一新朋友,可高考結束后,同學天各一方,慢慢地又失去了聯絡。進入大學,小C成績一直遙遙領先,卻不善交際,總感到被同學嫉妒和孤立。如此一來,小C對成功產生了懷疑:在自己的一方小天地里孤軍作戰、孤芳自賞,這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嗎?當然不是。小C覺得成功會讓自己失去
寶貴的東西,不要也罷,于是她對功名開始“敬而遠之”,寧愿過平靜的生活。后來,經心理老師的點撥矯正,小C意識到自己認識上有偏頗,慢慢地在后來的學習工作中變得開朗大方。
小C這種心態在女孩中較常見,需要正確解讀成功,不要把學生和生活完全對立起來。有社會學家這么說過,你越有能力越有本事,對別人也就越有吸引力。而到了一個新的發展平臺,你可能會遇到一些杰出的學者和優秀的朋友,他們充滿智慧且道德高尚,與這些人相識相知可能會影響你的一生。這個意義遠遠大于學位的意義。如果能透過功名看到背后這些潛在的巨大價值,那么就更容易超越自我。
除上述提及的案例之外,還有些人擔心失敗會破壞自己一貫小心翼翼維護的自我形象,擔心內心安寧和諧的狀態受到沖擊,因而對考研存在恐懼心理。還有的人習慣攀比,常找一些和自己類似或稍強于自己的人暗暗地對比參照,看到別人沒有考研的打算,自己也心安理得地按兵不動。看到別人在學習中積極進取,自己則焦慮不安。即使開始復習考研,一遇到壓力,他們也會恐慌不已,甚至會動搖考試的信心。恐懼情緒在考生中或多或少都會出現,該如何應對這些消極的情緒呢?
首先,靜下心來聆聽自己內心真實的聲音。只有明白自己真實的需要和動機,才能作出理智的決定:考或者不考。如果決定考研,那就認真投入你所有的熱情和時間,積極地追逐自己的夢想。考研是完善人生、促進自我成長的一段經歷,不要賦予它太多功利的東西。如果決定暫時不考,那就快樂地過好當下的生活,不必為之患得患失。
其次,在行動中戰勝恐懼。恐懼作為一種情緒體驗,如果你專心體驗它,恐懼感則會起來越濃。如果你把注意力轉移到行動上,恐懼感就會漸漸地減輕。讓行動使自己忙碌起來,讓知識填滿自己的頭腦,如果你不讓恐懼在心里留下任何位置,恐懼也就像一個不受歡迎的客人,最后會知趣地離開。
最后,和研友多交流,消除恐懼感。經過傾訴,恐懼感會減輕;經過分享,信心會增強。置身群體之中,人的安全感也會大大地提高。
馬克思曾經說過,偉人之所以偉大,就是因為我們跪著。這句話對于備考的學子同樣適用。站起來,你會發現,困難原來并不是珠穆朗瑪峰,而是一段通往成功的階梯。鼓起勇氣邁過去,它就會被你踩在腳下。
因此,面對前方的光榮與夢想,你應該拋開恐懼,大聲地對自己說:“我會成功!”
【考研臨近 如何調節緊張恐懼心理】相關文章:
如何有效的調節考研心態05-01
2015考研初試臨近 突發狀況如何應對04-29
如何調節情緒12-18
如何對待孩子的恐懼心理04-29
考研臨近 多地現高價“考研房”04-26
如何幫助寶寶克服恐懼心理04-29
考研心理調節:沖刺期如何讓壞情緒一掃光04-30
如何學會調節04-29
考研臨近需調整心態 期望過高易焦慮-考研04-26
三類考研人易心理焦慮 專家支招如何調節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