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初二政治教案設計參考
初二政治教案:維護做人的尊嚴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維護做人的尊嚴教案
一、教材分析
1、認知——幫助學生懂得人格尊嚴也是公民人身權利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受到法律的嚴格保護。
2、能力——讓學生理解人格尊嚴包括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姓名權和隱私權等。維護自己的人格尊嚴,就從維護這些權利著手。
3、情感——讓學生感受到我們每個人都有人格和尊嚴。在現代社會,法律賦予我們每個公民人格尊嚴權。人格尊嚴權是人格權中的核心權利,人格尊嚴不可辱。并且通過教學讓學生明白我們一些不經意的言行或許就侵犯了別人的人格尊嚴,從而自覺地改變自己的一些行為。也能在自己的尊嚴受到侵害時,懂得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二、學生分析
隨著學生的成長、生活的擴展和自身的不斷發展,他們接觸社會的機會越來越多,法律與他們的生活聯系越來越密切,在日常生活中,他們的人格尊嚴受侵害的事情時有發生,但由于法律知識的的缺乏和社會經驗的不足,或者還沒意識到,或者意識到了不知用什么方法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這勢必影響他們的健康成長,所以對法律的進一不了解,已經成為他們生活和發展的需要。
三、設計思路
第一課時:《維護自己的人格尊嚴》
重點:理解人格尊嚴也是公民人身權利的重要組成部分及它所包含的內容。]
難點:學會運用法律手段維護自己的人格尊嚴。
1、品表演,導入新課:
由四位同學扮演四個角色:小明、小明的老師、小明的爸爸、律師。
大致內容如下:中學生小明期中考試兩門功課不及格,班主任老師在班會課上批評小明不努力,簡直比豬還笨。小明在座位上小聲申辯,老師又以不服從管教為名罰他面壁而站。對這件事眾說紛紜。
小明爸爸:12多歲的娃兒有啥子人格嘛!是我讓老師管嚴點,隨便打,出了事由我負責。
小明老師:嚴師出高徒,這是不辜負家長所托的表現,對學生負責。
律師:侮辱、體罰的行為,侵害了小明的人格尊嚴權。
問:你的看法呢?如果你是小明會有什么感受?
教師得出結論:我們每個人都有人格和尊嚴。人與動物的區別之一在于人有思想、有自尊,有受人尊重的需求。現代社會,法律上賦予每個公民人格尊嚴權。任何人,無論是年長還是年幼,聰慧還是愚鈍,富有還是貧窮,也無論其是高官還是平民,是自由人還是在押犯,都享有作為“人”的最起碼的社會地位和受到他人與社會最起碼尊重的權利,這種權利就是人格尊嚴權!
2、知識點撥:b
人格尊嚴包括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姓名權和隱私權等。維護自己的人格尊嚴,就從維護這些權利著手。開展活動,通過師生合作,歸納整理,以表格的形式呈現,便于學生對這一知識點的理解。
權利名稱權利含義侵權表現
肖像權描繪具體人物形象的繪畫或照片,它是公民身體特有的縮影或真實寫照。為營利目的使用公民肖像未經本人同意的,丑化公民肖像、損毀公民肖像的、以肖像進行人身攻擊的等。
名譽權是社會成員對某個公民的品德、聲望、信譽等方面的評價。侮辱、誹謗他人的,公然辱罵他人的、道聽途說、添油加醋、詆毀他人名譽。
榮譽權是社會、國家、組織給予公民的一種美名和稱號,屬于精神鼓勵。非法剝奪公民榮譽稱號、證書的。對獲得榮譽稱號的人進行挖苦、諷刺、打擊的。
姓名權是公民區別于其他公民的稱號和代號。強迫他人使用某個姓名的,假冒他人姓名的,盜用他人姓名實施不正當行為的。
隱私權公民隱瞞不危害社會的個人的事,未經私人允許不得公開。披露他人生理缺陷的,偷看他人日記的。
3、溫馨提示:一個人擁有良好的名譽益處多多!
舉例:在北京,銀行對用公積金貸款買房的人實行信用審查制度,信用等級達“AAA”的,最高貸款比信用一般者高百分之三十。上海市民可以在沒有任何擔保的情況下,僅憑自己良好的信用向銀行借錢。中國銀行上海分行推出對個人的小額信用貸款業務,資信良好者最高可貸10萬元。
名譽代表著他人和社會對自己的評價,代表著公民個人的人格尊嚴。有良好名譽者不僅可獲得社會的更多尊重,還可獲得經濟利益。法律禁止用污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的名譽。
4、集思廣義:
案例出示:15歲的小紅,喜愛芭蕾舞,讓爸爸給自己拍了張跳舞的照片,某刊編輯找到小紅,要求將該照片刊登于雜志封面上,小紅征得爸爸同意后答應了編輯的要求,編輯將使用照片的報酬交給了小紅。
問:①小紅行使了什么權利?具體包括哪些部分?
②警方發布通緝令,使用犯罪嫌疑人的照片,構成侵權嗎?
③試舉出惡意丑化和擅自使用他人肖像的行為,并分析其危害?
教師引導學生認識:當肖像權受到侵害時,我們要拿起法律武器,追究侵權人的責任,必要時可提起訴訟以討回公道。
5、法典摘編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第22條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尚不夠刑事處罰的,處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罰款或者警告。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120條公民的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受到侵害的,有權要求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并可以要求賠償損失。
6、請你加盟:
當你遇到下表中所列情景時,你應采取什么正確的處理方法,并簡單說明你這樣做的法律依據。
情景正確的處理方法法律依據
當你發現你的照片被某照相館擅自放進櫥窗時要求照相館改正其做法,并可要求其給一定的精神賠償,還可向人民法院起訴等我國公民享有肖像權,照相館侵犯了公民的肖像權
當你的同學給你取綽號時理直氣壯地進行批評,向同學指出這種行為是違法的或向老師求助給別人取綽號侵犯了他人的名譽權
當你獲得“三好學生”稱號時,卻有同學諷刺挖苦你進行批評,并指出這樣做侵犯了公民的榮譽權我國公民依法享有榮譽權
當你發現有人冒用你的姓名,領取學校頒發的學習獎狀時向老師或學校領導反映其真實情況,要求查出冒充的人,并對其批評教育我國公民享有姓名不受侵犯的權利
當你發現你的媽媽偷看了你的日記時找媽媽談話,指出其行為是違法的,要求媽媽改正其行為我國公民享有隱私權
第二課時:《尊重他人的人格尊嚴》
重點:讓學生認識到公民有權利維護自己的人格尊嚴,也有義務在生活中尊重他人的人格尊嚴。
難點:在日常生活中,自覺改變自己的行為,尊重他人的人格尊嚴。
1、導入:
多媒體呈現材料:中央電視臺《社會記錄》在2004年6月14日播出了內容為學生宿舍失竊,校長組織學生選舉“小偷”的節目;安徽省豪州市一服裝技校學生宿舍出現失竊現象,校長于2004年4月15日組織全校學生進行了一次特殊的“民主選舉”,最終有六位同學被選舉為“小偷”。
討論:你對這件事情的看法?
教師引導:這六位“榜上有名”的學生無疑是此次事件中的最大受害者,因為他們的人格尊嚴及權利遭受莫大侵犯;但同時也應看到,這樣一種荒唐的選舉,其實也將所有參加投票的同學都置于受害者之列。這樣一種荒唐的“選舉”也易使學生缺乏尊重他人尊嚴與權益的意識,而不能認識到尊重他人人格尊嚴的重要性。
知識轉承:我們在依法維護自己的人格尊嚴的同時,還要注意尊重他人的人格尊嚴!
2、自我反省:
尊重他人人格尊嚴我做到了
尊重他人人格尊嚴我還可以這樣做
尊重他人人格尊嚴我要避免
小結: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一些不經意的言行或許就侵犯了別人的人格尊嚴。所以我們應平時注意自己的言行,自覺改正一些行為。
3、我思我辯:
據報道,在某市鬧市區的公共交通站點,曾出現過將小偷的照片公示于路牌上的行為,并在一旁寫上:這些人是小偷。對此,人們議論紛紛。
正方:小偷可愛,公示小偷照片的做法是對的。
反方:小偷也有人格尊嚴,不應該公示其照片。
操作:學生根據自愿分為兩大組,即正方、反方
4、我評我點:
材料呈現:小力長得矮胖,有人給他取了個“武大郎‘的外號,對此,小力心里很不好受:他們為什么這樣對我?但也有人認為:起外號是件很平常的事,無可指責。
問:①對此你有什么看法?理由是什么?
②在我們身邊還有哪些類似的現象?有什么危害?應承擔怎樣的后果?
5、智慧小結:
尊重他人的人格尊嚴,不僅是我們大力提倡的社會公德,也是一個人講文明有修養的表現。在我們生活中,如果每一個個體都不知要彼此尊重人格尊嚴,公民在人格尊嚴上都缺乏強烈的“自維”與“他維”意識,人的尊嚴能夠得到充分尊重的社會環境就難以形成。
【初二政治教案設計參考】相關文章:
初二數學:函數應用教案設計參考04-27
漢字教案設計參考04-27
故鄉教案設計參考04-27
《畫風》教案設計參考04-27
排隊教案設計參考04-27
彈性教案設計參考04-27
人生教案設計參考04-27
秋天參考教案設計04-27
死水的教案設計參考04-27
窮人教案設計參考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