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小學語文教案

時間:2023-12-03 12:10:12 小學語文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學語文教案常用【9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語文教案9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學語文教案常用【9篇】

小學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交流自己前一階段的課余生活。交流時做到態度自然、大方,表達流利,內容比較充實。向課余生活安排得好的同學學習,安排好自己今后的課余生活,且認真執行計劃。

  2.習作介紹自己的課余生活,寫好后讀給父母聽,讓他們分享。

  3.發現一些多音字的不同讀音,準確區別。

  4.讀“認”,發現和運用識字方法。

  5.熟讀背誦古詩《小兒垂釣》。

  6.積極參與展示活動,精心準備采用最好的方式展示自己的課余生活。

  教學重點

  學習多音字,讀讀認認和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口語交際和習作。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安排:

  4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完成口語交際,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過程:

  口語交際 我們的課余生活

  1.通過這一組課文的學習,我們了解了民族小學孩子的課間活動,與蘇聯小朋友一起發現了蒲公英的秘密,目睹了槐鄉孩子爬上高高的槐樹割槐花掙學費的情形;我們安排了自己的課余活動,認真執行計劃,這一階段的課余生活充實而又有樂趣,許多同學都想把這樂趣與大家分享。

  2.前后四位同學組成四人小組,在組內展示各自的課余生活記錄本,交流自己前一階段的課余生活:自己在課余都做了什么事,有哪些收獲和感受?

  a.可以講講課間課后同學間開展的游戲、娛樂活動;

  b.可以講講在老師指導下進行的小制作、小發明、調查考察活動;

  c.可以講講自己讀了什么好書,完成了多少萬字的讀書量,摘了多少卡片,增長的`見識和受到的教益;

  d.可以講講自己在興趣愛好、個人特長項目上花了多少功夫,有多少長進;

  e.可以講講自己隨同學伙伴或家人外出游覽、休閑獲得的新發現、增長的新見識;

  3.全班交流。

  每組推選一位優秀代表進行全班交流。

  4.共同評議。

  a.就剛才幾位同學們交流的來看,他們的課余生活安排有何不同?我們評比誰的課余生活安排得好,是不是就看誰的課余生活計劃安排得滿,誰的課余生活項目記錄得多?

  教師引導學生討論后達成共識:看誰的課余生活安排得好,不是看誰的計劃安排得滿,誰的記錄本上記錄得多,而是要看誰的計劃安排得切實可行,課余生活計劃中的各項安排得到真正落實。

  b.評選出活動新穎、有趣,開展得認真深入,收獲豐富、感受深刻、對大家啟發大的同學,教師頒發“課余生活之星”獎章。

  c.談談了解了他人的課余生活之后自己的打算。

  課后記:

小學語文教案 篇2

  一、 說教材:感悟用智慧與心靈寫就的篇章

  《地震中的父與子》是小學語文人教版教五年級上冊第六組的第一篇課文,課文講述了1994年美國洛杉機發生大地震,一所小學不幸倒塌了,匆匆趕來的家長悲痛欲絕,在殘酷的現實面前無奈地垂淚,而其中一位父親卻堅信自己的兒子還活著,堅信兒子在等待他去解救,因為他對兒子曾經承諾:無論發生什么,我永遠和你在一起。因此,他不顧眾人的勸解與阻攔,日以繼夜挖了38小時,直至救出他的兒子和其他13位小朋友。描寫具體、情感真摯,是這篇課文的主要特點。

  本單元訓練主題——父母之愛。這篇課文是第六組的第一篇課文,承擔了使學生正確認識父母的愛,加強與父母的溝通的任務。訓練重點是“引導學生在讀中把握課文主要內容,體會作者是怎樣通過人物外貌、語言、動作和心理描寫,表現父母之愛的。”

  本文是對父愛的歌頌,學生應該很容易理解。但要去體會文中感人的人格力量,卻是一個難點。在教學時,應該力求通過情境創設,去極力烘托情感,讓孩子們在研討、合作、.反復吟誦中領悟文中文本的感情,真正做到“以讀為本,關注人文。”

  二、教學目標的確定

  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依據新課程理念,制定以下目標,以求實現“以人為本,終身發展,和諧發展”的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自讀,認識本課生字.生詞。

  2、能力目標:

  (1)運用“從內容體會思想”的閱讀方法,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

  (2)領悟作者刻畫人物形象的表達方法,并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情感目標:感受偉大的父愛,兒子與父親之間互相信任,受到愛的教育。

  三、說教學重點與難點

  本課教學的重點是:引導學生從具體語言環境中感受父愛的偉大力量。

  難點是:理解“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無比幸福地緊緊擁抱在一起。”的含義。

  四、教法學法:實踐自主互動平等對話的生命課堂

  課堂是生活的組成部分,是師生生命成長的平臺。在這個平臺上,一群群鮮活的生命在一起彼此對話、喚醒、碰撞、交融、分享,盡情享受生命成長的快樂。《地震中的父與子》一課,描寫具體,情感真摯,易于激起學生的閱讀興趣,適于學生獨立閱讀能力的培養。在學習方法上以自讀自悟,讀文悟情為主,輔以小組合作探究。而教師是學習的“組織引導者”,教學時,應遵循閱讀課文特點,努力創設一種和文本相和諧的情境,用激勵性的語言誘發學生的思維,用階梯式的環節推動課堂深入。在平等對話中充分體現形式和內容的.結合,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五、學程預設:分享精彩人生,叩響學生靈魂深處的感動

  (一):激趣質疑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處處充溢著濃濃的父愛之情,也許,我們并不怎么在意他的存在。然而,就是這種平凡、樸實、無私的父愛在我們的生命遇到突如其來的災難時,你能想象到它會爆發出何等驚人的力量?創造出怎樣的奇跡嗎?

  設計理念:小學生認知興趣和求知欲望較為強烈,這樣設計抓住了學習興趣點,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后面的學習作好鋪墊。

  (二)初讀全文,整體感知。

  1、學生初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邊讀邊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再次默讀課文,說一說這是一對什么樣的父與子?課文哪些地方最讓你感動?

  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內容,初步感知父親可親可敬,兒子可愛的形象。接著,緊緊扣住中心問題:“為什么說這對父子了不起?”引導學生深入研讀課文,使學生在理解、積累和運用語言文字過程中,感受父愛的偉大力量,為父子之情而震撼。

  設計理念:這一環節的設計是根據《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強調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結合第三學段“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的訓練要求設計的。

  語文是用心靈感動心靈,用靈魂塑造靈魂,用智慧開啟智慧,用人格砥礪人格的語文。只有用心去感悟,用情去體驗,才能給學生的生命鋪上一層溫暖、純凈的底色。

  (三)品讀精華感悟“父子的了不起”

  1、學生自由朗讀,在讀中感悟“父親的了不起”

  首先,學生匯報自己最受感動的語句。接著,引導學生重點品讀第12自然段。透過人物描寫的句子:“父親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讓學生想像父親艱難挖掘的過程,體驗父親救子時內心的焦急和無助,在詞句品讀中感悟到:父親有著驚人的毅力!忍受著常人所不能忍受的肉體上和精

小學語文教案 篇3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理解詞語的意思。

  3.欣賞月亮灣的美麗景色,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識字、寫字,理解詞義。

  2.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掌握月亮灣的地理位置。

  教學準備:

  1、 教學掛圖。

  2、生字卡

  教學時間: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景,激發閱讀欲望。

  1.導入 。

  同學們,你們去過農村嗎,見過農村的美景嗎?讓我們隨著圖畫去游覽農村的美景。

  2、出示掛圖。

  3.揭題

  這美麗的村子叫什么名字?相機板書(月亮灣)

  4.讀題。注意正音“亮”(輕聲)

  過渡:月亮灣是個怎樣的地方呢?讓我們來讀讀課文。

  二.初讀課文,學習字詞,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初讀課文—“送生字回家”。

  要求:自由輕讀課文,標出自然段序號。對照生字表劃出生字,“與生字交朋友,別喊錯了它們的名字”。

  2.交流,指名分自然段讀,注意正音,師聲評議。

  (1)平舌音:載zai;翹舌音:朝zhao、繞rao;后鼻音:

  映ying

  (2)指導讀好句中輕聲。

  3.再讀課文,讀通句子。

  想象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4.交流,師生共同評議。

  過渡:月亮灣是什么?請讀第一自然段。

  三.學習第一自然段。

  1.自由朗讀第一自然段。

  2.交流:月亮灣是什么?(是一個美麗的村子)(是我家住的地方)(是作者的家鄉、是美麗的村子)說說是誰的家鄉?

  3.指導朗讀。

  (1)你覺得該讀出什么樣的語氣?為什么?

  (2)指導用自豪的語氣朗讀。重讀“美麗”一詞。

  四.過渡:這美麗的村子為什么叫“月亮灣”呢?

  1.默讀全文,找出有關句子。

  2.交流。

  (1)相機出示句子“村子的前面有一條月牙一樣的小河。”放映動畫。

  (2)指導讀好長句子:村子的前面/有一條/月牙一樣的小河。

  (3)用“因為……所以……”的句式說說村子的名字為什么叫“月亮灣”?

  3.學生字“灣”、“牙”。

  (1)師述:“灣”本義是指水流的地方,本文中指地名。

  (2)比一比,再口頭組詞(彎—灣)。

  (3)指導書空“牙”的筆順。

  4.指導學生在習字冊上描紅、仿影、臨寫。

  教師行間巡視輔導,提示寫字姿勢。

  五.布置課后語文實踐。

  1.把課文讀給爸爸媽媽聽。

  2.喜歡畫畫的同學,根據課文內容畫一幅畫。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

  1.齊讀第一自然段。映示課文第一自然段。

  2.過渡:月亮灣美在哪里?

  二.細讀課文,自讀自悟,理解內容。

  (一)學習第二、三自然段。

  1.月亮灣美在哪里?輕讀課文,劃出有關詞句。(用曲線表示)

  2.交流。相機欣賞動畫,粘貼詞卡,指導朗讀。

  (1)學習第二自然段第一句。

  a。根據學生回答,相機粘貼詞卡“小河”、“河上”。

  b。欣賞動畫(2)、(3)。觀察“月牙一樣的小河”,讀詞卡“月牙”。觀察“河上有一座石橋”,讀詞卡“石橋”。

  c。指導朗讀第一句。(映示句子)“月牙”重讀。領讀、指名讀、齊讀。“師生評議)

  (2)學習第二、三句。

  a。根據學生交流相機映示句子“河水饒著村子緩緩地流著”,齊讀。

  欣賞動畫(4),幫助理解詞語。“緩緩地”一詞換詞說說。“饒著”一詞,請兩名學生上前演一個饒著另一個轉。

  b。映示句子“一群群魚兒在河里游來游去。”欣賞動畫(5),直觀“一群群”的魚。

  c。指導朗讀第二句。先讓學生自讀體會,并說說怎么讀才能讀出美來,再適當指導。“緩緩地”讀慢一點,后半句讀出魚兒的歡快、自由。

  d。這一句寫了哪里的美景?(可看看畫面,答后粘貼詞卡“河里”)

  過渡:河里還有什么美景?

  e。學生交流,相機欣賞動畫(6)比較句子:讀一讀,比一比,想一想哪一句更好,為什么?集體交流。

  /河水倒映著青山、綠樹和小橋。

  \清清的河水倒映著青山、綠樹和小橋。

  f。指導朗讀第三句,重讀“清清的”等詞。

  g。引讀第二、三句。邊看動畫(4)(5)(6)。

  (3)習第四、五句。

  a。生答“河岸上栽著許多桃樹。”相機欣賞動畫(7)貼詞卡“河岸”。問:哪個詞是“種著”的意思?讀詞“栽著”。

  b。生答第五句。看動畫說說什么像“一片朝霞”?有什么相同之處?

  c。指導朗讀第四、五句。重讀“許多”、“開滿”、“一片”“燦爛”等詞。

  d。引讀第四、五句。邊看動畫(7)

  (4)學習第六句。

  a。欣賞動畫(8)

  b。比較句子/過了石橋,是一片農田。

  \過了石橋,是一片綠油油的農田。

  c。看動畫體會“綠油油”的農田的美。粘貼詞卡“農田”

  d。指導朗讀。重讀“綠油油”一詞。

  (5)學習第三自然段。

  a。欣賞動畫(9),粘貼詞卡“山坡”

  b。指導朗讀“一片”引導學生想象茶樹茂盛生長的景象,讀出月亮灣人們的喜悅心情。

  注:以上(1)至(5)學習第二、三自然段的五個內容,應按學生交流內容的先后順序隨機教學,詞卡隨機粘帖。

  3.再看畫面(9),提問:

  (1)這長滿茶樹的山坡在哪里?(相機板書“村后”。)這是課文的第幾自然段的內容?(指名讀第三自然段)

  (2)那么,第二自然段寫了哪里的景色?(答后板書“村前”)

  4.再讀第二自然段。

  (1)想一想,課文是按怎樣的順序描寫“村前”的景色的?

  (2)指名上黑板按順序排列—粘貼詞卡。(小河→河上→河里→河岸→農田)

  5.邊欣賞動畫邊試背二、三自然段。

  (1)生自由輕聲試背。

  (2)指名試背。

  (3)同桌互背

  (二)學習第四自然段。

  1.你覺得月亮灣怎么樣,你喜不喜歡月亮灣?你想說些什么?(相機板書“美麗”、“熱愛”)

  2.指導感情朗讀第四自然段,讀出“贊美”、“熱愛”的`語氣來。

  三.總結。月亮灣真是個美麗的村子。學了《月亮灣》這篇課文,我們仿佛看到了一幅秀麗的田園風光圖,也看到了社會主義新農村一派生機勃勃的動人景象。你們以后有機會可以去月亮灣看看,看看作者美麗的家鄉。

  四.齊讀課文。

  第三課時

  一.復習

  1.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詞語。(口頭)映示填空題,生回答

  后映示^答~`案。(鼓勵學生各抒己見)(綠油油)的農田、(清清)的河水、(美麗)的村子、(粉紅)的桃花、(月牙一樣)的小河、(燦爛)的朝霞。

  2.朗讀全文后提問:課文按什么游覽順序描述月亮灣的景色?答后板書:

  /村前:小河→河上→河里→河岸→農田

  \村后:山坡

  二.組游戲活動。(四人小組,每組一套彩色橡皮泥)

  1.將各色橡皮泥捏成各種景物。

  (1)座座房子(表示村子);(2)拱形的石橋;(3)田字形的農田;(4)三角形的山;(5)月牙狀的小河。

  2.根據課文描述的月亮灣的地理位置,進行合理的空間布局。(教師行間指導)

  村子的前面是小河,河上有石橋,過了石橋是農田;村子的后面是山。

  3.小組交流,按月亮灣的地理位置背誦課文。

  三.寫字教學。

  1.自學生字。

  (1)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記憶字形。

  (2)給生字找朋友(說說詞兒)。

  2.交流。

  (1)找出左右結構的字,說說你是怎么記住的。

  如:比較法,口頭組詞。/坡/緩/繞

  \波\暖\曉

  (2)說說漢字筆順(書空)。“栽”

  (3)找出上下結構的字:岸(山字頭)

  3.指導寫字。

  (1)七個左右結構的字中,“朝”左右各半,其余六個字左窄右寬。

  (2)“繞”字不要多一點,“橋”字右邊第一筆是撇,“岸”字下面的“干”應寫在“廠”的里面。

  (3)指導學生在《習字冊》上描紅、臨寫。教師行間巡視輔導,提示寫字姿勢。

小學語文教案 篇4

  教學要求:

  1、 知道球幕電影院的特殊構造和球幕電影的特點,培養學生熱愛科學、勇于創造的精神。

  2、 讀、寫、默本課13個生字新詞。重點理解“新型、反扣、飄拂、交錯、圍攻”等詞。用“巨大”造句,聽寫指定的句子。

  3、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對指定的句子能讀出正確的語氣。

  4、 背誦課文第3、4、5節

  教具準備:幻燈片(課文插圖)

  教學時間:3教時

  第二課時

  [課時重點] 知道球幕電影的特點,激發學生熱愛科學的興趣。

  [突破口] 抓住關鍵句體會比較,知道球幕電影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 復習引入

  1、 球幕電影院是什么樣的?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相關內容)

  2、 聽寫句子(自學本)

  球幕電影是一種新型電影。它不僅有聲有色,而且還有香味呢。

  二、 學習3—7節

  (一 )輕聲讀3—7節

  1、 思考:球幕電影的特點是什么?它與一般電影不同在什么地方?

  仔細讀讀課文,用括號括出相關的語句,與一般電影加以比較說明,然后到小組里說一說。

  2、 反饋交流

  (1)、四周的銀幕上出現彩色的畫面,連天花板上也出現了朵朵飄浮的白云,成隊的大雁從上面飛過。

  (簡介:四周天花板都有畫面告訴我們球幕電影是整個半球形的內壁,它用多臺放映機同時放映,構成一幅統一畫面,所以稱它為“球幕電影”,又稱“全景電影”。)

  板書:全景、圖象逼真

  A、“飄浮”是什么意思?說明了什么?

  (課文中指在藍天下的白云隨風輕輕地移動,成隊的大雁從上面飛過,說明天花板上出現的像真的天空,圖象逼真,讓人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

  B、齊讀第三節

  (2)、小林覺得自己身前身后……灑落在自己身上。

  (小林的感覺好似真的.在森林一般。這是因為球幕電影中的鏡頭十分逼真,給人全新的感覺)

  過渡:作者除了寫視覺上感受到球幕電影的逼真外,球幕電影還有什么方面讓讀者感到逼真?

  (3)飄來一陣陣蘋果的香味。嘿這電影不僅有聲有色,而且還有香味呢!(板書:有味)

  (簡介:在觀看球幕電影時,隨著銀幕上出現的物品,電影院還散發相應的味道)

  A、 那么這香味是從哪里來的呢?

  (原來電影院設有地下管道,通到每個座位下。銀幕上出現什么實物時,電影院就用壓縮機通過管道,把需要放出的氣味送到每個人座位下)

  B、 指導朗讀

  (這句感嘆句,要讀出驚訝、贊嘆的語氣)

  C、 齊讀

  (4)大廳四周同時傳出各種動物的叫喊聲。

  (球幕電影的音響逼真,使人感覺身臨其境)

  板書:音響逼真

  過渡:球幕電影太逼真了,以至于小林也情不自禁地叫起來,一頭撞在椅背上。

  小虎見了,拉了一把,輕輕問……

  出示句子:“唷,小林,你在干什么?”

  指導朗讀(這是一句問句,尾音上揚,讀出驚訝、疑問的語氣)

  (二)、說話練習

  1、 以“球幕電影是一種新型電影”為開頭,說說它新在哪里?

  2、 齊讀3—7節

  三、 作業

  1、 選擇最喜歡的內容背誦。

  2、 向爸爸媽媽介紹球幕電影,并請父母把聽到的內容記錄在自學本上。 附板書:

  構造:半球形、反扣、拱形

  亮堂堂、巨大的、藍藍的

  新型電影

  (球幕電影) 特點:1、全景 圖象逼真

  2、音響逼真

  3、有味

  新型電影(設計說明)

  一、 說教材

  《新型電影》是一篇講讀課文,向人們介紹了一種新型電影——球幕電影。講讀課文是對學生進行語文基礎知識教學和基本能力訓練,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主要教材。依據教學大綱,我把第二課時的重點定為:知道球幕電影的特點,激發學生熱愛科學的興趣。考慮到課文內容與學生生活有一定的距離,就以“抓關鍵句,與一般電影比較體會”為突破口,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以利于學生學習課文。

  二、 說教法

  1、 組織充分而有效的讀書法。在課堂上,剔除喋喋不休的分析,舍棄無休止的提問,刪除顛來倒去的講解,有的是貫穿教學全過程的朗朗讀書聲。在學習第3—7節時,我以“球幕電影有什么特點?與一般電影有什么不同?”這兩個問題統領整堂課,給學生讀書的時間和空間,學生通過默讀,邊讀邊悟,給足學生讀書的時間和空間,重視學生主體意識的培養,將能力的訓練與學生自主的實踐、感悟有機結合。

  2、 《新型電影》是一篇有科技含量的文章,農村的孩子一般都無緣親自觀摩此類高新產品,對球幕電影的認識是有限的。本堂課中我有機穿插了一部分簡介內容,老師在這里作為一名講解員的身份參與其中,一方面融洽師生關系,體現師生互動,另一方面適時補充課外知識,使學生對球幕電影的特點了解得更為透徹,加大了課的容量。

  三、 說學法

  重視學生的表達訓練。語文教學中重理解輕表達的現象由來已久,似乎很難克服。本堂課,我竭力擺脫這種桎梏,閱讀中穿插表達,表達中結合閱讀,真正做到吸收與表達緊密結合。兒童的閱讀活動,離不開固有的生活經驗,離不開聯想。兒童對于課文中的信息,只有在他的記憶儲存中能夠找到相似的信息組塊后,才能夠進行匹配與識別,從而理解這部分內容。在第3—7節的教學中,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球幕電影與一般電影有什么不同?”通過讀讀、劃劃,并說說的一系列活動,不僅理解了課文的內容,又為學生提供了一個重新組織語言的機會,最后,我又設計了“以球幕電影是一種新型電影”為開頭的口頭作文訓練,介紹球幕電影,引導學生多角度、全面地思考,既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又是對當堂所學知識的反饋。

  四、 說作業

  作業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延伸,但如今作業重量輕質,重書面輕口頭,重知識輕能力,這不僅違反了作業本意,也挫傷了學生作業的積極性。這里我設計了兩項作業,一是讓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內容背誦,讓他們自主選擇作業,把做作業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二是口頭講述球幕電影的特點,讓學生轉換角色,提高說的興趣,又為了把說落實到實處,請家長把學生講述的內容記錄在自學本上,便于老師檢查和評價。

小學語文教案 篇5

  1958到1963年,是斯霞老師教學碩果累累的五年。這五年里,她順利地完成了小學六年制改為五年制的試點任務,獲得了省教育廳和中央教育部的充分肯定,并且積累了小學語文教學的整套實踐經驗。1963年6月,學制改革勝利完成之時,斯老師應江蘇省廣播師范學校的邀請,進行了《小英雄雨來》的廣播教學。播出后,全省乃至全國各地反響強烈,好評如潮。40年前《小英雄雨來》的廣播教學實況已經成了歷史,我們無緣學習、欣賞,所幸有《廣播教學稿選》(小學版)上刊登的《小英雄雨來》教案。我們又發現,1982年11月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我的教學生涯》中也有《小英雄雨來》教案。對比之下,我們驚喜地發現,兩者是不同時期的教案。前者用三課時教,而后者只安排了兩課時;前者較為簡略,后者增設了好些個問題,還多次組織學生討論;課文的重難點沒變,但處理方法有所變化,作業布置也有所不同,后者似乎更切合語文實際──顯然,用兩個課時完成這么一篇較長課文的教學,整個教學過程的安排、節奏就更緊湊。這兩個教案成了斯老師不斷改革、創新的歷史見證。我們這里讀的是1982年出版的教案。

  歷史的車輪滾滾前行,今天,全國各地都在乘著《全日制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稿)》(以下簡稱《課程標準》)的頒發所帶來的語文教育改革的春風而思索、實驗之時,再來回顧《小英雄雨來》的教學,仍能強烈地感受到它的獨特魅力,不禁深深嘆服于斯霞老師對語文學科本質的獨到把握,對學生學習能力的恰當培養。

  《小英雄雨來》一課教學中,隨處可見斯老師運用語言本身的特點給學生以熏陶和感染。如,對蘆花村(故事發生地點)景色描寫段落的品味:“蘆花開的時候,遠遠望去,(黃綠的)蘆葦上(好像)蓋了(一層厚厚的)白雪。風一吹,(鵝毛般)葦絮(就飄飄悠悠地)飛起來,(把這幾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軟的)蘆花里。”通過引導學生先讀句子的主要成分,再逐句把附加成分放進去讀,最后連起來讀,并進行前后對比,讓學生體會到蘆花村景色的優美。要知道,小小的蘆花村只是祖國大好河山的一小部分,和蘆花村同樣美,甚至更美的大片河山正遭受著日寇的蹂躪。教學中突出蘆花村的美旨在引發學生對家鄉、對祖國的愛和對侵略者的恨。這兩種截然相反的感情自會在學生的腦海中碰撞。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必然會熊熊燃燒起來。烈火必然射向蹂躪我美好河山的侵略者。《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學科蘊涵了豐厚的民族文化底蘊,在篇篇課文中,不僅包含了豐富多彩的科學文化知識,還滲透了生動的人文精神和高尚情操。

  張志公先生闡明:“由于思想和語言有著不解的因緣……在進行語文教育時就離不開語言材料所含的思想內容。”斯老師在教學中,板書突出雨來在夜校里學習的內容:“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愛自己的祖國。”再進行朗讀指導,讀出感情。把雨來對美麗的家鄉的愛和對自己祖國的愛直接連接了起來,為揭示雨來的英雄行為做鋪墊。板書和有感情朗讀強化了學生的感知,無疑也熏陶了學生的愛國情操。在重點段(鬼子把雨來捆綁起來,對他哄騙、利誘、威脅、毒打,雨來堅強不屈),斯老師先是安排學生默讀,然后組織學生討論:鬼子對雨來使用了哪些卑劣手段,課文中哪些詞語把鬼子的丑態勾畫出來了?一邊討論,一邊在黑板上作了“鬼子雨來”的對比板書,把敵人的丑惡嘴臉和雨來在敵人面前的堅強不屈清晰地揭示了出來。學生通過課文本身的詞語句段看到了敵人的兇殘,領悟到了雨來的機智、勇敢、堅強不屈。板書又強化了學生的認識。

  在本課教學中,斯老師積極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我們知道,隨課文分散識字,字不離詞、詞不離句,是斯老師幾十年教學生涯中的一大成果。她曾在談識字教學的'文章中寫道:“總之,學生識字的基礎是在不斷變化的,他們的知識在一天天充實,他們的能力也在逐漸增強。同樣教識字,低年級和高年級有區別……我們要注意學生識字基礎的變化,有的放矢地改變教學方法,不斷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提高識字教學的效率。”在這里我們看到斯老師正是這樣做的。

  《小英雄雨來》是學生小學快畢業時的課文,學生正具有相當的識字能力。這篇課文的生字詞教學,斯老師明確提出“自學生字新詞,掌握讀音,理解詞義。”在方法上,通過“檢查”,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這樣做,有明顯的年段特點,體現了“授之以漁”的教育觀。

  斯老師在講讀教學中也同樣體現了這一特點。

  《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在課堂上,提問作為一種教學藝術,是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是發展學生思維、提高學生能力的重要途徑。在《小英雄雨來》一課的教學中,斯老師精心設計問題,讓提問服務于學生的學習,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自主學習,學生在討論、答問中進行了種種語言實踐活動。教給了學生方法,發展了學生能力。

  斯老師很重視默讀能力的培養。《課程標準》指出:“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對默讀特別指出不同年段的要求,高年級是“默讀有一定速度,默讀一般讀物每分鐘不少于300字”并要求“學習瀏覽,擴大知識面,根據需要搜集信息。”顯而易見,“默讀”包括略讀、瀏覽等,主要用來捕捉閱讀材料中的重要信息,是學生個體閱讀行為的主要方式之一,是訓練、提高閱讀能力的重要方法。斯老師在《小英雄雨來》一課的教學中始終重視培養學生默讀能力,以精當的提問幫助學生通過默讀領悟課文內容,從第一段到最后一段的教學,貫穿始終。

  當代教學理論中有一個很吸引人的口號,就是“為遷移而教”。葉圣陶先生說:“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技能。”這兩種說法有所不相同,但其主旨是一致的。斯老師引導學生扶著教材這張凳邁開了語言訓練的步子,本課教學注重以讀促寫的結合。僅以幾個問題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找出文章的重點段”“分析圍繞中心寫一、二、三、五、六段的作用”尤其是最后一個問題,“文章還有哪些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激發學生思考今后自己的習作需要注意些什么:“句子優美”“詞語豐富”“筆法生動”“文章題材的取舍和安排”等等。引導學生自己發現,體驗必定深刻。

小學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 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2.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 感受夕陽西下時的瑰麗景色,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識字、寫字;讀背課文。

  教具學具準備:投影、生字卡、小黑板。

  主要板書布置:

  2.夕陽真美

  作業設計:

  課內:謄寫字詞、說話、組詞。

  課外:讀、背課文。

  教學時間: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導入新課

  小朋友們,我們學習了上面的一課《秋游》,知道了秋天的景色很美,今天我們要學的新課文是說太陽落山時天空景色很美。新課文題目是——

  板書課題,齊讀。

  二.指導看圖,解釋題意

  出示投影

  1. 圖上的太陽是什么樣兒,什么顏色的?它正朝哪里走?

  2. 太陽周圍的云有哪些顏色?

  3. 太陽下面的山是什么樣兒,什么顏色?

  由學生按以上順序觀察畫面,認真組織語言,說說自身的感受。

  5. 小結圖意。

  6. 學習課題里的生字。

  四.初讀指導

  1. 自學生字詞。

  2. 檢查自學情況。

  a. 指名讀詞語。

  b. 了解詞語掌握情況。

  c. 齊讀田字格里的生字。

  3. 各自輕聲讀課文。

  4. 分段指名讀。

  5. 理清脈絡,說說每段的意思。

  6. 誰來把5個自然段分成三局部。把意思概括一下。

  五.精讀訓練

  1. 指名讀第一段。

  2. “日落”是什么意思?

  3. 這一段里的“黃昏”和“日落”兩個詞的意思有什么關系。

  4. 為什么說“爺爺和奶奶帶著我去看日落”,而不說“我帶著爺爺和奶奶去看日落”?

  5. 小結。

  6. 安排作業:讀抄詞語。

  第二課時

  一. 聽寫詞語。

  二.繼續精讀課文

  第二段

  1. 指名讀。

  2. 這一段有幾句話?第一句話說了什么?“西斜“是什么意思?“刺眼”是什么意思?

  3. 第二句話說了什么?

  4. 第三句話寫的是什么?請學生上臺來畫“連綿起伏的西山”?理解“余輝”的意思?老師在黑板上畫出來。看著黑板上的簡筆畫,讓學生說說自身的感受。相機理解“壯麗”。

  5. 小結。齊讀。

  第三段

  1. 指名讀。

  2. 這一段有幾句話?第一句說了什么?

  去掉“慢慢”,體會意思有什么不同。

  3. 第二句說了什么?為什么后面用了省略號?這里的“……臉”說的是什么?“身邊的云”是什么意思?靠近太陽的云染成了黃色、紅色、紫色,這景象美不美?這樣的美景是誰造成的?有感情地朗讀。

  4. 小結。齊讀。

  第四段

  1. 默讀。

  2. “太陽的臉變得更紅了”說明了什么?

  3. 第二句說了什么?為什么說“輕輕地走向……”?這時太陽已經看不到了,只看到什么?

  4. 小結。齊讀。

  齊讀二、三、四段。

  第五段

  1. 指名讀。

  2. 爺爺臉上的'“紅光”是哪里來的?爺爺說的話說明了他的什么心情?感情讀。

  3. 有感情地齊讀。

  三.總結

  這篇課文用生動、具體的語言,描寫了夕陽西下時的美景。你們讀了有什么感受?

  四.練習感情朗讀。

  第三課時

  一. 檢查練習朗讀情況。

  指名三人感情讀,教師相機指導

  二.指導背誦

  1. 教師范讀,學生掩書認真聽。

  2. 教師指著板書內容,逐段引背,學生分段試背。

  3. 學生看板書內容,練習全文背誦。

  4. 指名試背。

  5. 同桌交互背。

  6. 齊背。

  三.寫字指導

  四.作業。

  1. 謄寫生字。

  2. 組詞:

  皮( ) 主( ) 夕( )

  披()往()多()

  3. 在括號里填上表示顏色的詞語。

  ()的天空()的云朵

  ()的太陽

小學語文教案 篇7

  1.認識本課“戎、諸、競”3個生字,會寫“戎、諸、競、唯”4個字,理解“唯”“信然”“競走”詞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學會劃分文言文節奏。

  4.了解故事情節,體會王戎善于觀察分析,不盲從的優秀品質。

  教學重點

  體會文中王戎的善于思考,通過閱讀課文,學習王戎善于觀察、善于分析的品質。

  教學難點

  理解文言文中實詞和虛詞的意思。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掌握本課的生字詞,理解詞語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學會朗讀文言文節奏,并能有感情地讀課文并能背誦。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師:同學們,我說一句話你們來講講什么意思?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課件出示2)

  師:這兩句話和現代人說的話有何區別?像這樣的語言叫文言。我們以前也背過文言文,還記得嗎?由文言組成的文章叫文言文。

  師:今天,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了一個故事,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師:誰來給大家說說你看到的這個?

  (你看的很認真,能把這么長的故事情節都講清楚了,真不錯!)

  師:誰能用一兩句話簡單地說一說嗎?

  (你真是個會思考,會表達的小朋友,用一句話就把故事內容說清楚了,真棒!)

  今天,我們將要學習一篇文言文,請大家和老師一起寫課題。(板書課題)

  齊讀課題。這是我們學習的第一篇文言文。

  二、初讀小古文

  1.讀后釋題

  《王戎不取道旁李》課題中“取”的意思是什么?“道”的意思是什么?

  連起來的意思是王戎不去摘道旁樹上的李子。(課件出示3)

  2.交流自學字詞的情況。教師檢查、指導。

  (1)教師用生字卡片檢查讀音,并組詞語。

  戎 諸 競

  認讀生字“戎”字

  這個字由兩部分組成——“戈”指的是長柄兵器,“十”是鎧甲的“甲”,是上戰場時所穿的盔甲,合起來表示爭斗、戰爭的'意思。

  字音難點:“戎”(róng)不能讀成(yóng);

  “諸”(zhū)不能讀成(zhǔ)。

  (課件出示4)

  (2)書寫“戎 嘗 諸 競 唯”。

  字形難點:戎:左下部是“十”,不是“廾”; 諸:中間沒有“亻”;“競”下半部是“口”加“兒”不能寫成“日”加“兒”。

  (課件出示5)

  (3)理解實詞和虛詞。

  【實詞】實詞是有實在意義且能夠單獨充當句子成分的詞語,一般能單獨回答問題。

  【虛詞】虛詞沒有實在意義,一般不能充當句子成分,不能單獨回答問題.(少數副詞如“不”“也許”“沒有”等可以單獨回答問題),只能配合實詞造句,表示種種語法關系。

  實詞:〔王戎〕西晉瑯琊(今屬山東)人,自幼聰明過人,為“竹林七賢”之一,官至尚書令,司徒。

  〔嘗〕曾經。

  〔李〕李子。

  〔游〕玩耍。

  〔子〕果實。

  〔折枝〕壓彎了樹枝。

  〔競〕爭先跑過去。競:爭逐。

  〔走〕跑。

  〔唯〕只有。

  〔曰〕說

  〔諸〕眾,一些,這些,許多。

  〔信〕的確。

  虛詞:

  〔然〕如此。

  〔之〕他(它)。

  (課件出示6、7)

  3.過渡:故事中的王戎從小就很聰明,他七歲就是一位小神童了!后來,他長大后還成了西晉的名士呢!被稱為“竹林七賢”之一。竹林七賢,就是當時有七個文人常在竹林之下,飲宴游樂,創作文章,個個都是大學問家。而王戎是他們中年齡最小的一位。

  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小古文《王戎不取道旁李》。這篇小古文講的就是王戎小時候的故事。現在我們就一起來讀讀這個有趣的故事。

  1.師示范讀文。

  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游。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人問之,答曰:“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課件出示8)

  2.合作朗讀課文,要讀準生字。

  讀完評價,找出不足之處,然后交流,糾正讀錯的地方。

  哪一小組來匯報(2個小組)誰最好?

  適當根據情況,再讓學生讀一讀。

  3.我們一起再來讀讀課文,注意斷句,理解大意。

  隨機點找學生朗讀,男生讀,女生讀,男女生比賽朗讀等等多種形式,重在以點帶面,通過典型個例,再次糾正發音和語句讀法。

  (從字音、斷句上幫助學生。)

  4.合作學習生字。

  (1)按照順序挨個朗讀,同時規定一人讀時,其他人不允許插嘴,要注意傾聽,讀完可以提出建議,糾正錯誤。

  (2)有的小組速度快,能讀兩到三遍。

  朗讀方法:范讀、自由朗讀、賽讀等。

  (3)開火車,齊讀,兩兩讀。

  三、參與體驗,拓展延伸

  師:同學們,在生活中大家一定也想做一個像王戎這樣的善于思考的有心人吧?可是現在有一個小朋友遇到了困難,同學們想不想幫幫他呀?看一個小故事:

  一個小孩掉到缸里去了,缸又很大,里面盛滿了水,小孩不會游泳,眼看就快淹死了,孩子們沒有力氣將他拉上來,叫大人來又怕來不及,這時該怎么辦呢?(課件出示9)

  老師會繼續追問,如果在當時的情況下,沒有能夠砸缸的工具又該如何?

  教師小結:距今900年以前的司馬光砸缸的故事早已是家喻戶曉,而司馬光也最終成為北宋一代名相,還寫有著名的史學巨著《資治通鑒》。由此可見,從小勤于觀察、善于思考對于將來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啊!(課件出示12)

小學語文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讀懂句子,理解內容,學習作者是怎么觀察的。

  2、了解作者在海港里,大海中看到的景物各種什么特點,體會作者感情的變化。

  3、理解課文中大海兩次“唱歌”的含義,體會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播放大海的聲音,聽這是什么聲音?

  2、昨天,我們隨著作者去看大海,在出發前老師問一下,同學們還想知道什么?

  二、讀第二、三節課文,思考作者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1、讀后討論、板書

  2、出示句子1

  你認為哪些詞語用得好?為什么?

  作者見到這樣的景象心里會怎么想?

  你能讀好它嗎?

  3、出示句子2

  同上

  4、作者的心情是這樣的愉快,站在海輪上,聽著浪花的聲音也覺得大海也在歡唱。

  請同學們讀第三節

  5、請同學們齊讀第二、三節,要讀出大海唱歌的景象。

  四、大家讀得真好,讓教師也仿佛聽到大海在唱著歡樂的歌。那么大海為什么還要唱一曲新歌呢?請同學們用上面的學法學習課文第四、五節。

  1、讀課文,思考作者在大海里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劃出重點句子,想想哪些詞語用得好?為什么?

  3、有感情朗讀,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人小組自學

  4、討論:看到了什么?哪些詞語用得好?為什么?

  5、出示句子(課后2)

  6、看到我國自己生產的石油鉆探船,作者心里會怎么想?所以我仿佛聽見()

  齊讀第五節,抒發感情

  7、請同學們帶著無比自豪的心情來朗讀第四、五節

  五、作者筆下的大海像一幅畫,浪花飛濺的聲音像一曲歌,同學們,讓我們再一次來感受一下這詩一般的語言吧。

  誰愿意把你最喜歡的段落奉獻給大家。

  六、在新時代,大海的歌又有了新的內容,你能說說嗎?

  七、你長大后,想為大海譜什么新歌?

  1、讀懂句子,理解內容,學習作者是怎么觀察的。

  2、了解作者在海港里,大海中看到的景物各種什么特點,體會作者感情的變化。

  3、理解課文中大海兩次“唱歌”的含義,體會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小學語文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通過朗讀,了解課文大意,理解天時、地利、人和之間的關系。

  了解課文層層遞進的寫法。

  教學重點:

  積累字詞,正確理解作者觀點。

  一、導入課文

  我們剛學了《論語》八則,了解到孔子是我國儒家思想的創始人,被稱為“圣人”。后來孟子繼承并發展了儒家思想,被稱為“亞圣”,孟子是戰國時期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主張“仁政”。我們今天要學的《天時不如地利》也體現了這種精神。

  二、散讀、齊讀課文

  要求:

  1.讀準字音

  2.注意斷句、標點符號停頓要讀出來

  3.說說文章主要闡述了什么觀點

  五、作業

  1. 背誦

  2.分類積累詞句

  3.拓展:結合學習生活實際,理解名言警句

  三、借助注釋了解大意

  1、學生借助注釋疏通文意,并且圈劃出自己不能解決的字詞或句子的翻譯。

  2、質疑解疑與歸納補充

  班級討論學生不能解決的問題。

  3、積累幾個實詞和虛詞

  之:三里之成,七里之郭:的'

  環而攻之:指城郭

  而:環而攻之而不勝:前,表承接;后,表轉接。

  夫:發語詞,表示下面要發表議論

  然而不勝者,……:這樣卻

  親戚畔之:內外親屬

  去:委而去之 放棄

  域:限制,名詞作動詞。

  畔:通”叛”。

  4、掌握幾個句子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有利的時令比不上有利的地理環境,有利的地理環境比不上人心齊。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擁有仁義道德的人就能得到廣大群眾的支持,缺少仁義道德的人就會很少人幫助。

  四、理解課文結構及孟子思想

  1、本文論點是“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還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明確: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第一段:提出論點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第二三段:分析論點

  從第二、三段看,涉及的主要內容是有關戰爭方面的。第二段從攻城方的角度寫,雖然攻打的是個小城,也選擇了有利于作戰的天氣、時令,但是沒有選擇有利于進攻的良好的地理形勢,所以“不勝”而返,從而強有力地證明了“天時不如地利”的觀點。第三段從守城方的角度寫,守城者據守著“高城”“深池”,擁有堅利的兵革、豐盛的米粟,卻棄城而逃,顯然是因為“地利不如人和”

  第四段:總結論點,得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結論。

  第四段的主要內容,涉及到“封疆”、“固國”、“兵革”、“畔之”、“攻”、“戰必勝”,這些都是描寫戰爭的詞語,可見本文的主要篇幅都是寫有關戰爭方面的內容,但作者的態度不是鼓吹戰爭制勝,而是反對不義戰爭,反對以“兵革之利”威震天下,甚至他認為即使有“封疆之界”、“山溪之險”、“兵革之利”,也不一定能取得戰爭的最后勝利。那戰爭靠什么制勝呢?作者就此自然而然地提出自己的主張:得道多助,多助之至,天下順之。由此引申出的結論就是:不戰而屈人之兵;即使要打,也一定是打勝仗。從這段看,作者只是以戰爭為例,落腳點是要談治國之道,具體來說就是“人和之道”,“仁政之道”。由此明確:“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可以作為本文的中心論點,“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本文的主旨。

  2、關于孟子

  孟子,名軻,字子輿。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著有《孟子》一書,屬語錄體散文集。有“亞圣”之稱,與孔子并稱為“孔孟”。

  四、朗讀訓練

  五、作業

  1. 背誦

  2.分類積累詞句

  3.拓展:結合學習生活實際,理解名言警句

【小學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教案01-26

語文小學教案01-12

小學語文經典教案01-08

小學語文的教案01-10

小學語文老師教案小學語文教案10-11

小學語文《語文天地一》教案01-13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六》教案01-11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七》教案02-04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三》教案02-03

小學語文《泉水》教案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