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案(優秀10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語文教案10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語文教案 篇1
【課前透視】
講讀課文《蜜蜂引路》,是一篇記敘文。記敘了列寧通過觀察蜜蜂采蜜和飛行的路線,利用蜜蜂作向導,終于自己找到了養蜂人的故事。說明列寧是個善于觀察,認真思考的人。課文故事性強,情節吸引導讀者,且內容短小。
愛聽故事是小學生們共有的特征。教學中,要抓住課文內容和語言上的特點,引導學生仔細閱讀課文,邊讀邊想,充分利用課文的插圖,引導學生想象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和心理。結合重點詞句,熟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讓學生初步懂得,遇到疑難事情的時候,要仔細觀察,認真思考,找出事物之間的聯系,進行周密合理的推理判斷,就有可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教學目標】
1、會認6個生字,會寫9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區別“常常”和“往常”的意思。
3、能領會列寧善于觀察和思考的特點。
【教學重點】
認字寫字、能結合重點的詞句理解蜜蜂是如何給列寧引路的,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信息資料】
1、生字詞語卡片、插圖或課件。
2、了解列寧的生平,閱讀列寧的故事。
【教學時數】
兩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切入舉偶
1、談話激疑:
同學們,當我們想去一個地方,卻不知道路怎樣走,你通常會想什么辦法呢?(學生交流),那你們聽過蜜蜂也能當向導嗎?今天我們就來共同讀一個故事──《蜜蜂引路》(板題) 。
2、談話激趣:
同學們,你們了解蜜蜂嗎?可是你們知道蜜蜂能給人帶路嗎?教師相機板題。
小學生大多喜歡小動物,從對蜜蜂的了解引入課文,激發學生讀文熱情,交待了文章主要內容。
〖對話平臺
一、感知
1、自由讀課文,用你喜歡的符號標出本課的生字、詞語,讀準字音,不太熟練的地方多讀幾遍。
2、邊讀邊想:
課文里寫了一件什么事?
3、組內合作識字:
互讀、互聽、正音。
4、教師引導:
鼓勵學生小老師,教同學們認識生字,重點交流識字記字方法。
5、游戲鞏固識字:
讓學生說出一種識字游戲方法,并讓該生當小老師主持游戲,鞏固識字。
6、指讀課文,檢查識字和朗讀情況,師生評議,正音。
抓住低年級教學的重點,突出識字教學,引發學生自主識字的熱情,充分尊重學生識字的個性經驗,轉換師生角色,培養學生能力。
二、研讀
1、引導學生尋找故事發生的起因。學習課文第一、二自然節。
2、組織學生讀書,引導閱讀交流:
⑴ 邊讀邊畫,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相機理解“附近”的意思(可以語言敘述,可以畫畫表示)。
⑵ 體會列寧為什么要去找養蜂人?理解“常常”和“往常”的意思(引導學生換詞或造句理解)。結合課文內容,用“因為……所以……”或者“……是因為……”說說列寧去找養蜂人的的原因。
3、聯系事情結果,引發學生讀書興趣:
思考:
列寧能找到養蜂的人嗎?從列寧的話里,你知道他是如何找到養蜂人的?
閱讀課文最后一自然節,體會故事情節的生動性。通過朗讀理解養蜂人的'“驚訝”。教師適時啟發思考:
蜜蜂是怎樣引路的呢?(為下堂課教學做準備)
抓住故事情節上的特點,從因、果入手,適時地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培養學生語感,訓練學生思維。同時引導學生尋找列寧如何找到養蜂人的答案,激發學生研讀故事經過的熱情。為下文的學習做了鋪墊。
三、寫字
1、出示“我會寫”中:
附近 談 派 引 列 蜂
2、引導學生觀察生字的特征,想辦法記住這些字,找出難點字和書寫上應該注意的問題。
3、教師范寫難點字,強調重點筆畫。如:
談:右邊上面的“火”字一捺變成“點”;派:右邊不要寫成“瓜”字。
4、學生練寫,共同評議。優秀作業展示。
重點指導本節課中出現的生字,教學中應該在識字的環節加強識記字的交流。指導寫字時要注意引導學生自主識字寫字。
小學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在閱讀課文的過程中,體會文章的語言美,并學習運用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
2、能根據作者的寫作順序了解其在不同的時期、不同地點觀看繁星的情景,理解其看繁星的感受,學習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3、感受作者熱愛大自然和追求幸福生活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理解作者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觀看繁星的情景及不同的感受
教學準備:布置學生課前預習
1、把課文讀正確,了解讀課文時還不太理解的詞語。
2、思考作者看了幾次星,分別是在什么時候?什么地點?看到的星星是什么樣子的?當時有什么樣的感受?
3、了解巴金先生的生平,他是什么時候什么情況下寫的這篇文章?
教學時數: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導入新課。
1.我們今天學習哪篇課文?
2.誰能把課題寫出來?(指名寫,寫時強調該字筆畫較多,要寫緊湊)寫得怎樣?(簡單評價)
3、理解課題:“繁”是什么意思?(多)繁星呢?(許多的星星、數不清的星)
4、簡介背景:課文是誰寫的?1927年的中國還很落后,一群有理想的熱血青年,為了改變祖國的命運,相約去海外求學,其中就有巴金先生,在乘船去法國巴黎的旅途中,他寫下了許多游記,《繁星》就是其中一篇。
二、初讀課文,理清脈絡。
1、導讀:文中寫了巴金先生幾次看星,分別是什么時間,什么地點?在預習中你是不是把這些內容都找出來了?請同學們來交流你們的預習成果。
2、指名學生說。
3、按照時間的推移地點的轉換,這篇課文可以分成三個部分。還有別的分法嗎?(提示:這是一篇游記,游記就是寫在旅游的途中,今天我到哪兒了,看到什么玩了些什么?但這篇游記有些不太一樣,誰看出來了?前兩次并不是在他這次旅游途過過程中的事,而是--回憶。所以這篇文章還可以分成--兩個部分,一部分寫回憶,一部分寫現在)
三、學習課文,了解作者看星的感受。
1、直奔重點段,了解作者的感受:這三段中,大家覺得哪一段寫得最好?好,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如今在海上,是怎樣的情景勾起了巴金先生對以往看星的回憶?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的第三段,一邊讀一邊劃,用橫線劃出巴金看到的星是什么樣子的,用括號圈出他看到這樣的星心中的感受是什么?并把你覺得重要的詞語標上小黑點,想想它們的意思。
2、學生按提示自學第三自然段。
3、集體交流反饋:
深藍色的天空里懸著無數半明半昧的星。船在動,星也在動,它們是這樣低,真是搖搖欲墜呢!漸漸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見無數螢火蟲在我的周圍飛舞。
(1)這段話由幾句話組成,我們一起來看第一句中的星是怎樣的?指名讀每一句,概括一下,第一句中的星是怎樣的星?(理解“半明半昧”板書昧,問:昧是什么意思?半明半昧呢?這半明半昧的星是怎樣裝點在天空中的?理解“懸”)
(2)再來看第二句,指名讀,概括一下,這句中的星又是怎樣的?(理解“搖搖欲墜”板書,問:墜是什么意思?欲是什么意思?整個詞的意思就是--搖搖晃晃地快要掉下來)
(3)第三句,指名讀,概括講這時的星星是什么樣子的?(像是螢火蟲在我周圍飛舞,出示:飛舞)
(4)指板書,聯系“懸-搖搖欲墜-飛舞”你們看,星星在作者眼里發生了……變化,變得越來越……近,提問:星星為什么會跑到他的身邊來飛舞?作者覺得星星像是螢火蟲一樣在身邊飛舞,覺得和星星在一起,是星星從天上飛下來了,來到他身邊,還是作者飛上天去了,來到群星中間?他已經把自己融入到星空里了,已經陶醉于星空之中了,他的身體上去了嗎?不,是他的思想,他的情感上去了,他隨著他的情感,隨著他的想象來到了群星之間,陶醉其中,來,把這種情感讀出來:讀哪一句就要想象哪一句的內容,腦子中要出現與作者描寫相同的情景。指兩名學生讀,齊讀。
4、體會作者的感受:他被看到的景象陶醉了,被大自然的'美感受了,心里產生了什么樣的感受?
(1)指名回答。(出示相關段落)
(2)提問:這段話寫出了作者的幾點感受?指名回答。
A.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靜寂的,是夢幻的。(體會柔和、靜寂、夢幻的不同感覺,指導朗讀)他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寫了他總的感受的?(觸覺、聽覺、幻覺)他把這幾種感覺排列在一塊兒寫,突出表達了他此時內心總的感受,這樣排在一起的寫法,能給人帶來豐富的內心體驗,我們也來像這樣寫一寫)仿寫句子。(1我校的學生是……的,……的,……的。2上海這座城市是……的,……的,……的。)
B.這是作者此時總的感受,而更具體更細膩的是他后面說的兩點感受,一個是……我仿佛看見它們在對我眨眼,我仿佛聽見它們在對我小聲說話。他把這些星星都當作他的什么人了?(朋友)好友之間會談些什么話?(星星知我心)還有一個感受……這時,我忘記了一切,在星的懷抱中我微笑著,我沉睡著。我覺得自己是一個小孩子,現在睡在母親的懷里了。睡在母親的懷里會覺得(幸福溫暖)這兩種感覺該怎么讀?
5.與前兩次比較看到的星星有何不同。
(1)這是作者如今在海上的艙面上所看到的星以及他看到星時內心的感受,那么他之前在家鄉和在南京看到的星是什么樣子,內心又是什么樣的感受呢?請同學們讀課文第一和第二自然段,用橫線劃出作者看到的星星的樣子,用括號圈出看到這樣的星時內心的感受,把關鍵的詞語標上小黑點。
(2)交流反饋:以前在家鄉看到的星星是什么樣子?(密密麻麻)三年前在南京呢?(星群密布)它們有區別嗎?(密密麻麻是滿天的星星,看起來沒有秩序,星群密布雖然還是滿天的星星,沒有改變,但是在作者的眼里已經把它們看成一群一群,一組一組的呢?為什么他會組合這些星星了?看書回答。
(3)他認識了許多星星,再看看星星就不是密密麻麻的一片了,看,這幾顆星組成了(師畫北斗七星)……現在,他能把星星組合起來了,這時候就是他說的……星群密布。
(4)那么,前兩次看到“密密麻麻”、“星群密布”的星空時,他分別有什么樣的感受?指名學生回答。(一是仿佛回到母親的懷里,一是仿佛在和朋友談話。)相機出示三次的感受,這三次感受有沒有什么內在的聯系?它們是一樣的嗎?(提示:人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看到同一景物時,他的感受會是一樣的嗎?)
(5)學生自主感悟后,與周圍的學生交流交流。
(6)集體交流反饋。
四、根據課文線索歸納主要內容
師:今天我們所學的這篇課文,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地點的轉換一一展開的,這三次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所看到的星,以及由此產生的感受,就是這篇文章的線索,請你根據這線索,歸納出課文的主要內容。(指兩名學生歸納)
五、布置作業,課外延伸。
請你也在晴朗的夜晚靜靜地去觀察星空,讓星星和你作伴,讓自己的想象插上翅膀。把自己的觀察所得,把自己的奇妙想象寫下來。
板書設計:
32、(愛)繁星
從前家鄉庭院密密麻麻母親
三年前南京菜園星群密布朋友
如今海上艙面半明半昧朋友“母親”
小學語文教案 篇3
教學內容:
《媽媽不要送傘來》是北師大版語文第三冊第四單元的一首詩歌。
教材分析:這篇小詩用呼號的語氣,表達了孩子不愿意嬌生慣養,希望自立的愿望;也表達了孩子對母親的感情;語言中流露了希望自己行動、自己去闖,希望自立的愿望,這樣的愿望通過對媽媽的直接對話表達出來了。
教學方法:
1:給學生創造情境,讓學生體驗雨中的感受,體驗自立的快樂!
2、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語句,并談談自己的理解,師在教學起到“引”的作用。
3、重點指導朗讀,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理解、以讀代講。
4、聯系生活實際,想想自己在生活中自立方面做的怎么樣?從而反思自己,感悟詩的`內涵。
教學重點:
1、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在朗讀中了解詩歌內容,體會孩子不愿嬌生慣養、希望自立的愿望。
2、學生反思自己生活中不對的做法,學會自立。
教學難點:
在朗讀中理解課文內容,感悟詩歌內涵。
教學準備:
多媒體
教學環節設計:
一、情景導入、激發興趣。
(出示下雨情景)師:放學了,下雨啦!同學們最需要什么?(雨傘)沒帶怎么辦?(跑回家、讓媽媽送來)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關于送傘的詩歌。
板書:媽媽不要送傘來
二、感知課文內容、學習生字
1、老師配樂范讀課文,學生閉上眼睛聽,展開想像,浮現畫面。
2、通過聽,你了解了什么?學生各抒己見
[在音樂聲中范讀課文,引導學生認真聽讀,并展開想象,為下面的學習打開了思路,創設了學習的氛圍]
3識字:
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自由組合識字,小組匯報,教師指導。
4、查識字情況;
a) 游戲:打氣球
b) 游戲:擊鼓傳花
5、請讀一讀課文,對自己喜歡的詩句多讀幾遍(讓學生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有選擇地讀自己喜歡的語句,體現了對學生選擇學習內容的尊重)
誰能把自己讀得最好最喜歡的句子讀給大家聽?并說說你為什么喜歡這句話?
根據學生讀書情況,教師適當引導根據學生的選擇理解詞語、指導朗讀。拓展思維、發揮想象。適當情況可以讓學生通過表演理解。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語句,并談談自己的理解,師在教學起到“引”的作用。
6、配樂、配畫朗讀課文,升華情感
同學們聽著音樂,想著畫面,用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讀課文,盡量讀出自己的感受。
三、拓展練習:
課件展示
四、布置作業:
準備班會:《媽媽,我長大了》
小學語文教案 篇4
一、 班級情況分析
本期我班共有學生65名,其中有6人是新轉入的學生,這些學生課堂常規較差,成績也不理想。原班生中也有一部分學困生,針對這些情況,為了能更好地完成本期教育教學工作,特制定以下計劃。
二、 教材分析
本冊共有八個單元,本冊教材要求學生能借助漢語拼音幫助識字、閱讀、學習普通話;識字201個,能辨別常見的同音字和形近字,能認讀學過的多音字;掌握部首查字幾種情況,能在字典中選擇恰當的意思,學會獨立識字。
三、教學質量目標
1、本冊教材要求學生能借助漢語拼音幫助識字、閱讀、學習普通話;識字201個,能辨別常見的同音字和形近字,能認讀學過的多音字;掌握部首查字幾種情況,能在字典中選擇恰當的意思,學會獨立識字
2、 會讀寫260多個詞語,懂得意思,一部分能口頭或書面運用。
3、初步養成有禮貌地認真聽人講話的習慣,能正確轉述別人的話,初步學會完整地講述一件事,條理比較清楚,語句比較連貫;能聽寫一段話。
4、會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借助重點詞句,背誦指定的課文;能帶著問題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能抓住重點詞句,理解一段話的內容;讀課文時能注意到文章的題目;初步學會用自然段歸并的方法和按事情發展的順序給課文分段;能讀懂程度適宜的兒童文學作品和兒童科普文章,了解主要內容。
5、 初步學會有順序有重點地觀察圖畫和周圍的事物,能條理比較清楚地記敘一件事,語句通順連貫。6、使學生了解祖國山河壯麗,歷史悠久,有優秀的民族文化傳統,初步培養民族自豪感;初步培養勤奮學習、樂于助人、謙虛謹慎、敢于拼搏的精神;初步培養熱愛科學的思想感情三、
教學措施
1、準確把握教學目標本冊教材明確規定了每個單元、每篇課文以及聽說訓練、習作訓練的教學目標。教師要熟悉本冊教材的學期教學目標,把握單元教學和課文教學目標,并根據班級的實際情況,制訂好課時教學目標。課時教學目標的制訂應做到明確,可以操作,能夠檢測。
2、扎實進行語言訓練。本學期著重進行分段訓練等,但字、詞、句的基本功訓練仍要給予足夠的重視。朗讀、默讀是閱讀教學中最經常最基本的訓練,本冊教材有兩個單元著重進行默讀和背誦的訓練,課堂教學中要保證學生有充分的讀書時間。要設計有效的方法,努力讓全班學生人人參與訓練。
3、落實各單元訓練重點。本冊教材的一個特點是各單元有明確的.閱讀、習作、聽說訓練點,教學中要把這些訓練點的要求落到實處。在閱讀教學中,要以訓練點為重點組織教學,從內容分析導向轉移到訓練目標導向上來。一篇課文教學2-3課時,要著重考慮怎樣讓學生掌握本單元的基本技能,避免字、詞、句、篇都走一遍,平均使用力量,更不要只抓住內容分析,忽視訓練重點。在進行閱讀訓練時,要發揮“學習提示”的作用,根據課文的特點,適時地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學習提示”的教學,有的可以放在學習課文前;有的可以放在學習課文中進行;還有的可以在學完課文后再鞏固、加深認識。需要注意的是,本學期剛開始學習給課文分段,分段的教學一般應充分理解課文內容以后進行,而不宜在一開始接觸課文就進行。
4、注意聽說讀寫能力的協調發展。本冊教材的單元訓練點編排,考慮到聽說讀寫各方面的聯系。閱讀教學中要讓學生注意表達的方法,從讀中學寫。聽說訓練除了教好4次聽說訓練外,閱讀教學中要練習聽話說話,作文教學一般也要從說到寫。
四、教學進度安排
第一學月:教學第一、二單元第二學月:教學第三、四單元第三學月:教學第五、六單元第四學月:教學第七、八單元第五學月:總復習,期末考試
小學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0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有信心,懂得用適當的方式展示和表現自我;懂得應當為別人服務。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朗讀。
【教學難點】
1、寫字。
2、懂得用適當的方式展示和表現自我,懂得應當為別人服務。
【教學準備】
字卡,插圖。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初讀課文
1、板書課題,讓學生自己讀課文。
(互相幫助,讀準字音。)
2、出示課后“我會認”中的生字,讓學生認讀。
(小組合作認讀生字。不會的向“蘋果”里的拼音或向別人請教。)
3、給生字找朋友。
二、感知課文內容
1、讀課文,要求:
把生字讀正確,把句子讀通順。
2、檢查讀書情況,指導讀正確。
3、讓學生自讀、齊讀課文,要求:
讀得正確、流利。
4、仔細觀察課文插圖,用自己的話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三、寫字指導
1、認讀生字。
2、生字組詞。
3、觀察字形,數筆畫:
⑴ “寧”和“切”是多音字。
⑵ “楞、掌、補”三個字的偏旁和字義有內在的.聯系。
4、重點示范:
青、教、切、室。
【板書設計】
委 補 室 寧 楞 切 集 掌
【教學反思】
指導學生在自讀課文的基礎上,自主識字,自主理解課文。在交流過程中指導朗讀、感悟,并安排情景對話及實踐活動,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第二課時
一、揭題質疑
1、板書課題。
2、看到題目,你有什么問題要問自己或別人?
自由讀課文,說說“我”指的是誰?王寧選自己做什么?為什么要選自己?
二、初讀課文
帶著問題自由讀課文,讀讀想想,說說讀懂了什么?
(從王寧、全班同學和老師的不同角度談談看法。)
三、出示重點詞句,體驗性朗讀
1、選誰呢?教室里靜悄悄的,大家都在想。
(大家都在想什么?帶著你的`想法讀這句話。)
2、突然,王寧站起來說:“我選我。”
(想想王寧會用怎樣的語氣,讀出相應的語氣。)
3、大家都楞住了。
(讀出吃驚的語氣。)
4、王寧的話剛說完,教室里想起一片掌聲。
(從“一片掌聲”你體會到什么?)
四、分角色讀課文
小組為單位或自由組合。
五、朗讀寫理由的那段話
就王寧選自己當勞動委員一事,談談自己的看法。
六、句子訓練
李小青是我們班的勞動委員。
我們班的勞動委員是李小青。
劉爽是我的好朋友。
( )是( )。
七、實踐活動
假如參加班干部競選,你準備講些什么?
【教學反思】
學生帶著問題去讀課文,在讀讀悟悟中,自己解決疑問。
小學語文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1、本課的教學準備,要讓學生從生活中體驗春天的特點。可以啟發學生對春天景物特點的了解,課前讓學生注意觀察身邊春天的景物,或者組織學生到野外去觀察春天的景色,還可以搜集有關春天的成語,誦讀歌頌春天的詩歌和文章。讓學生對春天有一個切身的感受。如果有條件,還可以準備一些有關春天和燕子的課件。
2、本課要求會認的字有9個,注意和形近字區別。“俏”讀“qiào”,要和“悄”區別讀音和字形。“拂”的讀音是“fú”,不要錯讀成“fó
”。本課要求會寫的字有14個,書寫時要提醒學生注意下面的字:“燕”的上部分是“”,不要錯寫成“艸”;“聚”的下面是“”,不要寫成“水”;“演”字里面有一橫,寫時不要丟掉;“倦”字的右下部分是“”,不要寫成“巳”;“漾”的下部分是“永”,而不是“水”。還要指導學生記憶字形,如,“尖”,上小下大,“稻”與禾有關,“漾”與水有關。讓學生根據字形規律記憶生字。
3、本課所描寫的畫面生動,語言優美,構成生動、感人的意境,教學時要把學生引入情境。可以結合課文插圖來學習課文,加深對課文描寫的意境的直觀感受;可以啟發學生回憶對春天的了解;也可以用媒體等其他教學手段引導學生感受課文所描繪的情境,比如,青草、柳葉、鮮花、小溪流水、青山綠水、燕子、蝴蝶等,讓學生體會春天的特征和美麗。還可以讓學生在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中感受光彩奪目的春天,體會課文表達的感情。
4、教學中可以從燕子入手,按由近及遠的觀察順序來學習課文,體會作者的觀察方法。第一自然段是從近處看到的燕子:烏黑的羽毛、輕快的翅膀、剪刀似的尾巴、合成一個活潑可愛的燕子。第二、三自然段由遠處看到的燕子各種飛行姿態。最后從遠處看到的像音符般的燕子。教學中還可以把燕子和春天的景色聯系起來觀察,展開想象,體會燕子給春天帶來了什么。學習課文后,教師要鼓勵學生把學習到的由近及遠的觀察方法運用到平時的觀察中去。
5、通過朗讀,整體把握全文,突破重難點。全篇課文用優美的語言,描繪了一幅如詩如畫般的春天景色圖,傾注了作者對春天的深深的熱愛之情,教學中要通過教師指導有感情地朗讀來體會,在朗讀中體會燕子的可愛和春天的生機勃勃。朗讀中,要注意讓學生多讀并體現讀的層次。初讀,讓學生讀準字音,理解詞句大意。再讀,讓學生想象課文描述的畫面和情景,進入課文描述的意境中去。當學生難以進入這種境界時,教師要給予必要的指導:或是用富于感染力的語言展現課文描述的情境,引導學生展開對春天美好景物的想象;或是用輕松優美的音樂渲染,激發學生的情感和美感;或是通過教師入情入境的范讀,把學生帶入到課文的美景中去。最后指導學生抓住課文的重點部分讀,教師給予指點和解說,比如,抓住課文的第一和第三自然段,讓學生在讀中體會小燕子的活潑可愛。“一身/烏黑光亮的/羽毛,一對/俊俏輕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湊成了/活潑機靈的/小燕子。”“一身羽毛”“一對翅膀”“湊成小燕子”是小燕子外形的勾勒,“烏黑光亮”“俊俏輕快”“剪刀似的”突出活潑機靈的燕子的特點。讀的過程中,可以加入一些朗讀技巧的指導,讓學生學會用朗讀表達自己體會到的情感。比如,指導朗讀春天一段,要定準輕松歡快的基調,語速要根據內容的變化時緩時急。“才下過幾陣/蒙蒙的/細雨。微風吹拂著/千萬條/才展開帶黃色的嫩葉的/柳絲。”語調要舒緩、輕柔,體現柳絲的柔美多姿。“青的草,綠的'葉,各色鮮艷的花,都像趕集似的聚攏來”語速加快,要有趕集、聚攏之意。“形成了/光彩奪目的/春天”要讀出欣喜之情,讀“光彩奪目”時,語速要放慢,語調加重,感情要飽滿。讓學生感受到春天的美麗和勃勃生機。
6、要抓住重點語句,理解課文內容和表達的情感。比如,理解春天的特點和燕子的活潑可愛這一重點,可以引導學生讀第三自然段,從“斜著身子”感受到燕子的飛行姿勢,飛行時的輕快靈活、自由自在。通過“掠過”,體會燕子飛行之快速;通過“唧唧叫著”感受燕子飛行時的歡快心情;通過“有的……有的……”了解眾多的燕子在早春的春光中、迎著拂面的微風飛行的情景。讓學生感受到這些自由飛翔的燕子,為春天增添了動勢和情趣,使這早春美景更加生機勃勃、令人神往。教學中還要抓住重點詞句,讓學生展開想象,理解內容和體會表達的情感。例如,第二自然段描寫的花、草、葉“都像趕集似的聚攏來”,要讓學生想象花兒爭相開放的春天的特有景色。“藍藍的天空,電桿之間連著幾痕細線”“燕子成了音符”讓學生展開想象,仿佛自己也看到了這樣的景象,來感受作者的想象力,并體會“演奏的春天的贊歌”的意思。從中了解作者對充滿生機的春天的特有偏愛,以及贊美大自然、熱愛生活的積極向上的感情。
7、學習詞句,積累語言。本課描寫生動形像,用詞準確,語言優美。教學時要讓學生通過理解重點詞句來體會。比如“湊成”,有身形靈巧、搭配和諧的意思;“像趕集似的聚攏來”,“聚攏”可以通過讓學生了解意思,再體會這里用擬人的寫法,寫出了生動活潑的春景;“橫掠”可以通過畫面演示,了解這種姿勢,體會作者用詞的豐富、準確。“掠”輕輕擦過的意思,指燕子身輕,速度快,一瞬間而過。“多么像五線譜啊”如果學生沒有接觸過五線譜,可以讓學生看看五線譜,知道五線譜和音符是什么樣子,再體會課文為什么要用五線譜來打比方。
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多讀,再背誦下來。指導背誦要指點背誦方法。背誦本課,可以按照燕子的外形——美好春光里的小燕子——燕子的飛行和停歇的課文脈絡來背誦,記住每段話中描寫的先后順序,如,第一自然段由羽毛到翅膀到尾巴及活潑可愛的燕子的順序。第二自然段由春天的細雨、微風、柳絲、草、花到燕子的順序背誦。
8、課后思考練習題及泡泡。第1題是讀背的要求。可以結合課堂教學完成,背不下來的可以留作家庭作業。第2題是討論題,課文寫了燕子的哪些特點?可以結合課堂教學完成。重點通過第一、第三自然段的學習展開討論。討論時可以讓學生結合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燕子,以及自己對燕子的了解來說,要說出自己的真實感受。最后大家總結出燕子小巧靈活,活潑可愛的特點就可以了。第3題可以結合課堂學習進行,讓學生根據例子的提示,明確什么樣的詞語稱作好詞,自己再尋找一些用得好的詞語。想一想為什么用得好,然后和同學討論交流。選做題是積累語言的練習,如果教學時間允許,可以要求學生在課堂上把自己喜歡的句子抄寫下來。鼓勵學生在課外再摘抄一些,還可以讓學生把課外閱讀中自己喜歡的詞語抄下來。
文中泡泡“我能想出‘趕集似的聚攏來’的景象”,這是培養想象力的練習。讀文章想畫面,可以結合課文學習進行。在學生讀懂詞語的意思后,再想象生動而熱烈的春天景象。教師可提示學生想象春天都有哪些動物、植物能出現。文末泡泡,既是想象的練習,又是理解課文中關鍵詞語在表情達意方面作用的練習。要讓學生先了解什么是五線譜,再想想為什么要用“五線譜”打比方,了解電桿和燕子組成的畫面,非常像五線譜。這是通過引導想象來完成的。同時,燕子作為音符,正好譜成了春天的贊歌,與最后一句話形成了必然的聯系,更好地體現了歌頌春天的主題內容,體會用“五線譜”打比方的妙處。
教學目標:
1.會認9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燕子、趕集”等22個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抓住描寫燕子和春天的語句,感悟燕子的活潑可愛和春天生氣勃勃的景象,培養熱愛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
4.學習作者細致地觀察和一些表達方法,積累好詞佳句。
教學重點:抓住重點詞、句、段,體會燕子的可愛和生機勃勃的春天的景色。
教學難點:理解最后一句話的意思
教學準備:
1、學生:預習課文,將課文讀五遍,家長簽字
收集有關春天的成語、優美句子,并抄下來。
畫出含有課后生字的詞,借助學習工具理解詞語的意思。
2、教師:抄有重點詞句的小黑板(或幻燈片)、教學掛圖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生字、詞語,課文第一自然段
教學目標:理解課文第一自然段,并背誦。體會燕子的外形特點,并能從中學習一定的觀察方法。
教學重、難點:學習生字詞,體會燕子的外形特點,學習由整體到部分的觀察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同學們,愉快的寒假結束了,伴隨著新學期的開始,我們又迎來了一個生機勃勃、充滿生機的春天,(出示教學掛圖)你能用你知道的有關春天的成語來描述這幅圖嗎?(指名說)哪位同學知道“鶯歌燕舞”是什么意思?
2、燕子是春天的使者,它為春光增添了無限的生機,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課文《燕子》。(板書課題:燕子)
(指導書寫“燕”)
“廿”是燕頭,口是燕身,“北”是燕子的翅膀,“灬”是燕子的尾巴。(生仿寫)
二、檢查預習情況:
1、檢查字詞的讀音。
(1)抽讀生字卡片,糾正讀錯的音節。提醒學生注意:
攏、掠是邊音;
俊、暈是前鼻音;
橫是后鼻音;
俏不要讀成xiao,拂不能讀成
(2)學生齊讀
2、掌握生字的寫法:
(1)請學生做小老師說說這些字在寫的時候應該注意什么?
(2)學生交流,并在習字冊上逐個進行描紅。(容易出錯的可以多寫幾遍,簡單的可以少寫幾個)
小學語文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9個生字,綠線內的1個字只識不寫。認識3個偏旁。
2.初步了解一些象形字的來歷,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
3.有感情地朗讀兒歌,體會兒歌表達的情感。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文中漢字演變過程、山水圖、兒童作畫圖、兒歌”;錄象“祖國好河山畫面”;每學習小組一張鉛畫紙、輕音樂磁帶、詞語卡片、生字卡片、田字格。
一、運用媒體,在情境中感知
過渡:在很久很久以前,我們的祖先生活在一起,勞動在一起。他們看到了很多很多的東西,遇到了許許多多的事情。請小朋友看大屏幕。
1.播放輕音樂,創造一種氛圍,運用多媒體演示“實物—古文字—今文字”的演變過程。(屏幕出現“船”的實物圖,接著屏幕依次出現“竹子、石頭、泉水、河川、燕子”的實物圖,引導學生認識)
1.師述:由于勞動和生活的需要,他們要把看到的東西,遇到的事情記下來,可是那時候還沒有文字,怎么辦呢?我們的祖先是富有智慧的,他們想出了一個好辦法,他們看見“船”就把“船”畫下來。(屏幕上以動畫形式依次出現由實物圖變成象形字的過程)這就是我們的祖先用畫圖的方法創造除了的象形字,這是最早的一種造字方法。為了便于書寫,后來,人們就在象形字的基礎上,又造出了現在的漢字。(品古上依次出現現代漢字“舟、竹、石、泉、川、燕”,讓學生讀一讀,認一認,初步感知字音、字形)(指大屏幕)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識字3》。(板書課題)
二、看圖想象,在情境中認知
1.學習詞語。
認識了漢字的演變,老師要帶大家去欣賞一幅祖國的山水畫。(出示山水圖)你喜歡哪些景物?隨著學生的'回答,相機出示詞語“竹子、燕子、河川、石頭、泉水、小舟”。(指名讀,師領讀,齊讀)
2.學習兒歌。
過渡:畫兒真美,老師這兒還有一首更美的兒歌呢!你們想讀嗎?(出示兒歌)請小朋友自由地讀,想怎樣讀就怎樣讀。(學生自由讀)誰來當一回小老師,領著大家讀。(指名領讀)想讀給你的好朋友聽嗎?(走下課桌找朋友讀)
3.讀好兒歌。
過渡:這么美的兒歌,老師也想讀讀,你們愿做老師的好聽眾嗎?范讀兒歌。老師讀得怎樣?為什么老師讀得好呢?(指圖,引導學生一邊讀一邊想,想象山水圖的美景,想象兒童畫畫的表情、心情)愿意像我一樣讀嗎?請同學們在小組中練讀,不足之處,請小組長指點指點。(小組合作練兒歌)
這么美的兒歌,老師指導你們一定能把它們讀好。(男女生賽讀,齊讀)
三、小組合作,在討論中深化
1.小組合作,讀懂兒歌。
請小朋友分小組自讀兒歌,畫出自己不懂的詞語,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問題。(學生小組自學討論)(大屏幕放映祖國河山畫面圖,教師隨機簡介)
2.誦讀兒歌。
這么美的祖國河山,你想用你的朗讀加上你的情感和動作來贊美他嗎?(出示兒歌)(學生自由表演,誦讀兒歌)
四、總結延伸,在創作中鞏固
1.即興作畫。
祖國的河山真是美麗壯觀,你想用你手中的彩筆,來畫一畫這美麗的河山嗎?(播放輕音樂,學生小組合作即興作畫)
2.創作兒歌。
你們能仿造課本上的兒歌,給你們的畫編上兒歌嗎?編好后先在小組中讀一讀。(小組合作自創兒歌)等一下我們請各組的代表把你們一組的畫于兒歌一起介紹給大家。
五、導書寫生字,完成《習字冊》
1.認讀要求書寫的生字:舟竹石川燕筆黑什
2.擴詞。
3.講解筆畫名稱和筆順(你愿意教大家寫哪個字?試著說一說,學生跟著書空。其中新出現的偏旁:四點水、竹子頭、單人旁,應指導學生認識)
4.教師在田字格中范寫,講解每個筆畫在其中的位置,學生描紅,邊描邊按筆順說說筆畫名稱。
5.完成《習字冊》,教師巡視指點。
識字四
教學要求:
1.學會課文生字,兩條綠線內的字只識不寫。認識幾個偏旁。
2.初步了解一些基本字加上不同的偏旁可以組成其他字的知識,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
3.誦讀謎語,理解謎語,體驗猜字謎的樂趣。
教學重點:
1.能在田字格中正確書寫生字,能書來年認讀,正確運用“池”“馳”這兩個字。
2.讀好字謎。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觀察字盤
1.師板書“也”。
2.小朋友,你們認識這個字嗎?今天老師給“也”找來了幾個朋友,你們看。(出示字盤)
3.師轉動字盤,將“也”分別與“土、馬”組合、演示。
4.板書“他、地、池、馳”。
二、讀準字音,學習詞語
1.生借助拼音,自由讀生字新詞。要求:讀準字音,詞兒連讀。
2.四人一組交流:哪些字的讀音容易讀錯,在書上用“。”做記號,多讀幾遍。
3.檢查指導。
(1)指名讀生字及詞語。
(2)相機指導:“池”“馳”是整體認讀音節。“奔”的韻母是“en”,不要讀成后鼻音。“塘”的韻母是后鼻音。
(3)齊讀生字及詞語。
(4)理解。
看圖理解“田地”、“池塘”。
師生對話表演,用上“你我他”。讓學生感知“你我他”的用法。聯系圖來理解“奔馳”。
三、游戲鞏固
請一名學生當小老師,轉動字盤,讓其他學生用字盤辯字,并口頭組詞。
四、學習字謎歌
1.借助拼音自由朗讀,圈出生字,讀準音。
2.出示卡片,開火車檢查字音。
提醒學生注意:“行”韻母是后鼻音。“稼、千、蝦、莊”都是三拼音。
3.指名讀字謎歌
告訴學生:這是一首字謎,讓我們猜一個字。
4.四人一組討論:這首字謎的謎底是什么?
5.全班交流。
師根據學生回答相機轉動字盤,顯示學生所說的字。并引導學生看相應的插圖,幫助理解字謎。
6.指導朗讀。
(1)教師范讀,讀出韻味,讀出猜字謎的情趣。讓學生說說聽了老師的朗讀,覺得怎么樣。
(2)生自由練讀。師巡視,注意糾正學生中的拖腔唱讀或停頓讀。
(3)指名讀字謎歌。評一評。
(4)同桌一起讀字謎歌。
7.課外延伸。
小朋友,猜字謎有趣嗎?課外請小朋友搜集一些字謎,下節課我們一起來猜。
五、析記字形,指導書寫
1.析記字形。
(1)認讀生字“奔馳、池塘”。
(2)教學新部首:“馬、大、土”。
(3)交流記字方法。教師及時小結學生的記字方法。
2.指導書寫。
(1)讓學生仔細觀察字帖中的范字“池塘、奔馳”。
(2)說一說怎樣才能把“池塘、奔馳”寫規范,寫漂亮。
(3)教師范寫生字并重點指導:
“奔”大字頭的撇、捺要寫得分開些,舒展些。“十”寫得小些,扁些。下面橫要寫得稍長,撇豎要分開些,能承受住整個字。“馳”左窄右寬。馬字旁最后一筆是提。“塘”左窄右寬,“土”要寫得偏上些,短些。
(4)播放音樂,生說寫字姿勢歌。
(5)師巡視,及時表揚寫得好的同學。
第二課時
一、復習鞏固
1.給“也”字找朋友,并口頭組詞。
2.讀生字新詞。
3.誦讀字謎歌。
二、析記字形,指導書寫
1.析記字形。
(1)認讀生字:行、千、莊。
(2)教學新偏旁。
(3)說說怎么記住這幾個字。
2.指導書寫。
(1)
小許交流:怎樣才能把“千、行、莊”寫規范,寫漂亮?
(2)教師范寫生字并重點指導。
(3)學生隨著音樂描、仿、臨寫生字。
三、課堂練習
1.加偏旁組詞。
也------()------()-----()-------()
2.擴詞。
行()()()
奔()()()
3.選字填空。
池馳
(1)魚兒在()塘里游來游去。
(2)駿馬在草原上奔()。
4.游戲猜字謎。
小學語文教案 篇8
教學要求
1.了解爬山虎這種植物的特點,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好習慣。
2.學習作者圍繞爬山虎的腳這一個意思寫具體的方法。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練習朗讀課文,背誦2~4自然段。
教學重點
1.學習作者圍繞一個意思寫具體的方法。
2.通過學文、觀圖和實際觀察,了解爬山虎腳的特點。
教學難點
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的特點,把事物寫具體的方法。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準備
詞語卡片、掛圖、投影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初讀課文
(一)學生小聲讀課文,標出自然段。然后回答爬山虎到底是動物還是植物?(是植物。)
(二)請五個同學每人讀一個自然段。要求聲音宏亮,讀準字音。其它同學邊聽邊想:這篇課文主要寫了爬山虎這種植物的哪兩部分?(寫了爬山虎的葉子和腳。)
二、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一)學生看生字表,分析字形結構和需要注意的筆畫。
1.讀生字表中的字,口頭組詞。
2.分析字形結構,說說每個字的結構和部首。
3.兩人一組,說說每個生字需要注意的筆畫和記法。
隙:右上邊的小不要寫勾。右半部分的記法是小日小。
拂:筆順不要寫錯。第六筆是,第七筆是丿。最后兩筆不要都寫成豎。第六筆中的第二個折要寫短一些。
漾:右上邊是禿尾巴羊,右下邊是永。永的第二筆橫折中的橫要寫得短。注意不要寫成水。
柄:右邊丙里的人,最后一點不要和勾連起來。柄在這里當把兒講。
萎:容易寫得很長,各部分要盡量寫扁。第八筆是捺,不要寫成點。
(二)讀詞語卡片。
舒服空隙漾起葉柄刀柄把柄嫩莖均勻
拂過吹拂萎了枯萎休想蕩漾重疊新鮮
枝狀觸角痕跡牢固瞧不起
(三)抄寫本課后第4題讀讀寫寫的詞語。
三、學習課文一至二自然段
(一)默讀課文1、2自然段,想每段各寫了什么?(第一段寫了爬山虎生長在什么地方。第二段介紹了爬山虎的葉子。)
(二)重點學習第二段,了解課文從哪幾個方面介紹了爬山虎的葉子,練習給第二段分層。
1.聽讀第二段,標出共有幾句話。(四句)
2.默讀第二段,想想每句話說的什么意思。(第一句介紹了爬山虎葉子的顏色變化;第二句說的是長大了的葉子引人注意;第三句說了葉子綠得新鮮和排列情況;第四句寫了葉子的動態。)
3.用‖給第二段分層。(可以分成三層。第一層是第一句話;第二層是二、三兩句;第三層是第四句。)
教師問:為什么把二、三兩句合成一層?(因為這兩句都說的是長大了的葉子什么樣,綠的顏色和怎樣排列的。意思上連得很緊密。)
4.請一位朗讀語氣好的同學讀第二段,其它同學閉眼聽讀,頭腦中要想象出一幅畫:青翠欲滴的滿墻綠葉,鋪得是那樣均勻,排列是那樣整齊,看著是那樣舒服,微風一吹,漾起波紋。
5.每人說一個比喻句,把爬山虎的葉子可以比喻成什么?要求用的比喻詞不能一樣。(猶如碧綠的湖水,好像農田中綠油油的禾苗;如同人工培植的草坪;像從飛機上看到的一片樹林。)
6.練習朗讀。爬山虎的.葉子這樣好看,真像一幅神奇的畫面,請幾個同學讀這一段,看誰的語氣最好,把爬山虎的葉子讀得最美。
四、反饋驗收
(一)聽寫本課的生字新詞。聽寫第二段最后一句話。
(二)練習背誦第2自然段。
第二課時
一、教師導入
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是圍繞一個意思寫好片段。本課是圍繞哪一個意思寫的呢?(圍繞爬山虎的腳寫的)從哪兒看出來的?(題目)默讀課文,想一想哪幾段是圍繞爬山虎的腳的。(3~5自然段。)
二、總結圍繞一個意思寫好片段的方法
(一)怎樣圍繞一個意思寫好片段呢?作者首先確定了要寫的是什么。(板書)爬山虎這種植物在我國各地都有,為綠化祖國,美化環境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人們一般看到的只是那滿墻碧綠的葉子,從小到大,從紅到綠,又從綠到紅,最后掉光。有人也曾感到奇怪,不知它們為什么能那樣牢固地鋪在垂直的墻壁上,不管多大的暴風雨也不會把它們打落下來。但卻很少有人扒開那密密的葉子仔細觀察研究一下。本文的作者做到了這一點,所以寫出了這樣生動有趣的文章。我們要學習作者這種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好習慣。
(二)要圍繞一個意思寫好片段,不光要想好自己要寫的是什么,還要根據要寫的意思選擇好內容。(板書:選擇好內容。)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作者要寫爬山虎的腳,選擇了哪些內容呢?
1.請三個同學分別讀3、4、5自然段,大家想:每段主要說了什么?
(1)分小組討論這三個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2)請各組選派代表說一說。
(第3自然段主要介紹了爬山虎什么樣;第4自然段寫了爬山虎是怎樣爬的;第5自然段寫了觸著墻和沒觸著墻的爬山虎的腳有什么不同的結果。)
(三)作者選擇好了要寫的內容,還要安排好寫的順序,這樣才能表達得更清楚,更有條理。本文的作者是怎樣安排順序的呢?
三、學習課文第三自然段
(一)默讀第3自然段,共有幾句話。(6句)
(二)這6句話分別說了哪幾個意思?(一、二句寫了作者發現爬山虎有腳;三、四句寫了爬山虎的腳長的位置和形狀;第五句寫了爬山虎腳的顏色。)
(三)指導朗讀。當作者發現爬山虎是有腳的,知道了爬山虎之所以能在墻上爬的秘密后,他的心情是什么樣的?(非常驚喜。)
1.學生小聲練習讀出驚喜的語氣。
2.教師范讀。第一句中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要讀出疑惑的語氣。第二句中原來爬山虎是有腳的要讀出驚喜的語氣,尤其是有腳的三個字語氣更要強烈。
(四)在書上畫出爬山虎的腳長的位置。注意要畫準確。(爬山虎的腳長在莖上。莖上長葉柄的地方的反面。)要通過看圖或投影讓學生清楚爬山虎的腳到底長在什么地方。弄清莖、葉柄、反面這幾個關鍵詞語的意思。要給學生直觀印象。再讓學生用自己的話,加上手勢說說爬山虎的腳長在什么地方。
(五)爬山虎的腳是什么樣子的呢?學生在書上畫下來。(枝狀的六七根細絲,每根細絲像蝸牛的觸角。)學生看圖加深理解,產生直觀印象。作者在這里還用了一個比喻:每根細絲像蝸牛的觸角。換句話說:爬山虎的腳就像六七根蝸牛的觸角;學生用自己的話說一說爬山虎的腳什么樣。
(六)爬山虎的腳是什么顏色的?(像新葉子一樣,也是嫩紅的。)
(七)學生用自己的話說一說爬山虎腳的位置、形狀和顏色。
(八)再請兩個同學讀這一自然段,要讀出語氣。(第二句要讀出驚喜的語氣。后面幾句要讀得像解說員一樣,介紹要清楚。)
四、學習課文第四自然段
(一)請一個同學讀第4自然段,然后請其他同學說一說這段主要寫了什么。(爬山虎的腳是怎么往墻上爬的。)
(二)讀這段中的第三句話:爬山虎就是這樣一腳一腳地往上爬。這句中的這樣指的是怎樣爬?從上文找答案,劃在書上。(前面的兩句話。)全班一齊讀一讀。
(三)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爬山虎的腳是怎樣一腳一腳往上爬的。
(四)請兩個同學用動作演示:面向黑板站好,用手巴住黑板,然后十指彎曲,手臂和身子慢慢貼到黑板上。再用同樣的動作一下一下往上爬。全班同學齊讀(或背誦)這一部分。說說手指、臂、身子、黑板在演示中好比是什么。
(五)每個同學都要邊背邊演示動作。
(六)齊讀最后一句話,說說為什么看到那些細小的腳就會使人想起蛟龍的爪子?(太像了。)當兩種事物很相像的時候,就可以用比喻句來形容。請同學們把這句話改成比喻句。(爬山虎那細小的腳就像圖畫上蛟龍的爪子。)把比喻句中的就像換一個詞,句子內容不能變,可以換成哪些詞?學生練習說句子。(好像、像、猶如、如同、像似的)
五、學習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
(一)一人讀,其它同學說說這一段主要說了什么?(爬山虎的腳觸著墻的和沒觸著墻的結果不同。)
(二)看投影:
1.填空。
2.回答問題
(1)灰色的腳指什么?原來是什么顏色?
(2)從哪兒能看出爬山虎的腳扒在墻上相當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費一點兒勁,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莖。)
六、再讀課文三、四、五段,說說作者是按什么順序寫爬山虎的腳的?
七、從全文來看,作者是圍繞爬山虎的腳這個意思來寫的,但為什么還要用那么多的筆墨來寫爬山虎的葉子(分小組討論)
原因有三:
(一)因為平時人們看到的都是爬山虎的葉子,課文就從人們的認識規律入手,使人讀起來感到親切、熟悉。
(二)爬山虎這種植物最吸引人的地方和對人類最有貢獻的部分就是葉子。
(三)用葉子來襯托爬山虎腳的重要,如果沒有爬山虎的腳,就不會有綠得那樣新鮮,看著那樣舒服,鋪得那樣均勻,蕩漾得那樣好看的綠葉。
小學語文教案 篇9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練習背誦課文。
2、認讀9個生字,指導書寫兩個生字;重點理解“最喜歡”和“滿地”兩個生詞。
3、初步感受兒童生活的樂趣和大自然的美好。
二、教學重點: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認讀9個生字,正確書寫部分生字。
三、教學難點:初步感受兒童生活的樂趣和大自然的美好。
四、教學準備:課件、生字卡片
五、教學課時:第一課時
六、教學過程:
(一)謎語導入,揭示課題。
(設計意圖:孩子們都喜歡猜謎語,本環節將出示兩則謎語,謎底分別是“鮮花”和“星星”,從而揭示課題;并讀好“鮮花”和“星星”。)
(二)初讀感知,自學生字。
1、自由讀全詩,圈出8個生字重點拼讀。
(設計意圖:借助拼音,在閱讀中識字,培養學生獨立識字能力。)
2、引導學生發現該文本是一首詩歌,共分兩節;概括兩節詩分別寫了什么。
(設計意圖:初步整體感知文本,對詩歌體裁及其分節的知識有初步了解。)
(三)學習第一節詩。
1、練習正確讀第一節詩。
2、檢查6個生字的讀音,并放回詩句里讀,訓練讀好輕聲。
3、聯系生活經驗、借助圖片理解生詞“最喜歡”和“滿地”的意思,指好詩句,初步感知鮮花的世界多么美好。
4、有感情地讀第一節詩。
(設計意圖:體現在閱讀中分散識字的特點;通過部分生詞的理解實切入對詩歌內容的初步理解和意境的初步感悟。)
(四)學習第二節詩。
1、讀第二節詩,學習本節中的3個生字,重點指導多音字“數”。
2、圍繞“你見過滿天的繁星嗎?怎么樣?”勾起學生的生活經驗。
3、出示“滿天繁星”畫面,問:你發現了什么?想說點什么?
4、指好此節詩。
(設計意圖:由于有第一節詩學習的基礎和生字較少的原因,本節將弱處理。)
(五)齊讀并練習背誦全詩。
1、創設情境齊讀全詩:白天有滿地的鮮花,晚上有滿天的星星,這個夏天多么讓人期待。連起來讀一讀。
2、練習背誦全詩。
(六)拓展延伸。學習用本詩句式練習說話,進一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七)再次復現本課生字,進行復習。
(設計意圖:根據低年級學生識字特點和人的`遺忘規律,生字再次復現,以達到鞏固識字的效果。)
(八)指導書寫兩個生字。
1、根據學生的建議確定要指導書寫的兩個生字。
(設計意圖:由學生確定要指導書寫的生字,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意識。)
2、指導寫好生字,加強寫字姿勢的指導。
3、師生共同參與。
小學語文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8個生字,讀準多音字“沒”“轉”“背”,積累“半信半疑”、“果然”等詞語。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積累文中描寫月食發生、結束時景象的語句。
3、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月食過程中月亮的變化,并能根據“月食成因示意圖”口頭介紹月食現象。
4、能了解產生月食現象的科學知識,有觀察、了解自然奧秘的興趣。
教學重點
學會生字新詞,了解月食過程中月亮的變化。
教學難點
了解月食發生時的景象以及月食的成因。
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三球儀。
2、預習作業
(1)讀通課文,圈出新詞。
(2)形近字比較。
鉤( ) 鐮( ) 藍( )
釣( ) 廉( ) 籃( )
(3)課后練習1,注意多音字的讀法。
(4)課后練習2。
(5)自由查找一些關于月食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談話揭題,整體感知
師:有一種有趣的自然現象,有時候又大又圓的月亮忽然慢慢地看不到了,一會兒又慢慢地復原,這種自然現象叫“月食”。你們想知道月食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們就學習《看月食》這課。(板書:看月食)
l 檢查預習效果。指名分節讀課文,糾正字音。注意“眨”、“轉”字是翹舌音,讀準多音字“沒”“轉”“背”。
2 關于月食現象有兩種不同解釋,奶奶說月食是什么?爸爸說月食是什么?用“——”圈劃出來。
3 生匯報,師相機板書。
奶奶 爸爸
天狗吃月亮 地球擋住了太陽光
4 分角色朗讀奶奶和爸爸的話。
5 表弟相信誰的話?理解“半信半疑”,與“半信半疑”意思相反的詞是什么?能讀出半信半疑的語氣嗎?板書:半信半疑、深信不疑
6 有感情地朗讀第一節最后一句和最后一節。
7 奶奶和爸爸,誰說得對呢?我們來研究一種科學的說法。
說明:“興趣是求知獲藝的先導。”通過師生談話,激起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本課多音字較多,因而在檢查預習時指導學生讀好這些詞,為后面的閱讀掃清了障礙。整體感知全文后,教師引導學生梳理出文中的兩種觀點,既幫助學生理清了課文的思路,又激發了學生探究的興趣。同時,以感情朗讀的形式來理解“半信半疑”,在此基礎上再找它的反義詞,這一設計既避免了機械地理解詞語,又為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一節和最后一節做了有針對性的指導。
二、了解月食發生過程中月亮的變化
1 指名讀第2 小節,思考,月食之前月亮什么樣?請用“一”畫出描寫月亮的句子。
2 月食之前的景色多美啊!可是,月食就要開始、月亮的形狀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呢?想不想親眼看一看月食的全過程?在看之前,提三個要求,指名讀
(1)月食之前,月亮什么樣兒?
(2)月食開始了,月亮的形狀有什么變化?
(3)月亮復原時,形狀又有什么變化?
3 帶著這三個問題來觀察,看誰觀察得最仔細最認真?(放媒體)
4 找到課文描寫月食過程中月亮變化的語句,邊讀邊思,完成課后練習
慢慢地,月亮成了_____一般,接著像______ ,像______ ,像______ ,天色越來越暗。最后,整個月亮被黑影吞沒了,像______。
5 交流中注意:正音:沒
找出這句中部首相同的字:鐮、鉤、鑼
重點指導“鐮”,指導右半部筆順
6 作者通過打比方寫出了月亮的形狀變化過程,像______像______ 像______ 像______,月亮是不是變得像這些形狀呢?我們再來仔細看一看。(放媒體)邊看邊師生引讀。
說明:月食之前月亮的樣子很美,這也是學生積累語言極好的例子,此處應引導學生學習比喻句的寫法并有感情地朗讀。學習課文中有關描寫月亮變化的語句時,教師應注意給學生一定的默讀思考、自由朗讀的時間,讓學生靜心閱讀,將課文的文字在頭腦中轉化為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培養學生依托語言喚醒獲的形象的能力,從而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三年級仍不能忘記字詞教學,在交流時相機指導“沒”的字音和“鐮”的`字形。
7 再齊讀第3 節月亮的變化過程,感受一下月食開始的情景。
8 讀第5 節,比較第3 小節和第5 小節都是寫月亮的形狀變化,有什么不同?(變化過程完全相反)
9 以四人小組為單位,把月亮的還原過程說說。
過了一會兒,月亮又露出,接著像______,像______,像______,天色也越來越亮。最后,月亮整個兒出來了,像______掛在天空中。
10 放月食全過程的媒體,生看板書并用最簡潔的語言為媒體配上解說。
說明:比較第3 小節和第5 小節寫月亮形狀變化的不同,教師反復操作并引導進行觀察,讓學生配上解說,既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又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這是一個無痕的整合。
三、初步了解月食形成的原因
1 為什么會產生這種現象呢?指名讀爸爸說的話。
2 師演示三球儀,仔細觀察,當地球轉到太陽和月亮中間時會產生什么現象?生討論。師補充相關資料。
3 請學生邊小組演示邊用自己的話說說月食發生的原因。你覺得爸爸說的話正確嗎?從哪兒知道的?(讀第5 自然段)
抓住“果然”“仍舊”談理解。
4 指導讀第3 、4 、5 節。要讀好爸爸、表弟的話及月食過程中月亮的變化。
5 把月食過程中月亮的變化和月食形成的原因用自己的話連起來說一說。
說明:《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說到底,語文實踐就是引導學生生動地感悟語言、積累語言和運用語言。本課設計巧用了課文的空白點,師適當拓展相關的科學常識,讓學生邊演示邊交流,并抓住“果然”“仍舊”談理解,為學生搭建了可供展示的平臺,激活了學生的內心世界。學
生在這個平臺上與文本對話,這樣的平臺是充滿智慧的,教師不再是教材的解讀者,教案的執行者,是一個善于創設情境的人,他不單單是傳授知識,更多的是喚醒學生的創造力,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
四、總結拓展
1 有人說:吃魚子腦子會笨;打噴嚏是因為有人想你;耳朵熱是有人說你壞話;眼皮跳意味著禍事到……對這些說法你有什么看法?選一個話題,和小組里的伙伴們交流你的看法。(小組討論交流)
2 師小結:對,面對一些迷信說法,我們要敢于打破,并用科學知識來解釋。
3 說話訓練
表弟回家后,她會對“奶奶”說些什么呢?她是怎樣打通奶奶思想的?讓我們開動腦筋想一想,說一說。
(學生做表弟,教師做奶奶,在學生說的過程中教師又根據課文內容再提出若干問題,來檢測學生學習的成效。)
說明:有效地利用教材的空白,創設情境說話,既訓練了語言,又培養了學生想像力。同時,教師還應引導學生明白日常生活中有一些關于自然現象、生理現象的民間傳說,是由于人們缺乏相關的科學知識,無法解釋這些現象而自己想出的一些緣由,從而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科學,激發學生從小學科學的熱情,學習從小用科學的眼光去看問題,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板書
看月食
奶奶 爸爸
(不是)天狗吃月亮 (是)地球擋住了太陽光
半信半疑 深信不疑
教學反思
一、以讀為本,書聲朗朗
語文課堂里的書聲朗朗是語文課的一個特質。讀書更是我國語文教育的傳統。新課程標準自始至終強調“學生的閱讀實踐”,提倡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因此在本堂課中對文中學生能讀懂的部分可以少講甚至不講,如文章第一節和最后一節兩種觀點的梳理,還有第四節爸爸的話,可以采取以讀代講,以講促讀。鼓勵學生抓住優美動人的語言文字,通過老師的范讀,學生的感情讀、試讀、對比讀、評讀等,來反復品味,在讀的過程中增強語感體驗。好文章不厭百回讀,每讀一遍讓學生所說自己又知道了什么,又學到了什么,把課文內容和詞句訓練結合起來,提高學生語言能力。
二、觸摸語言,感受母語
語言是民族的根,所以《語文課程標準》把“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作為目標提了出來。文章的精華在詞句之中,詞句中有情感、有氣韻,而這一切不會自動顯露,需要我們教師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用心靈擁抱語言,感受語言,體味語言。
對詞句的理解、記憶應該伴隨著形象。在教“半信半疑”一詞時,我先問學生表弟相信誰的話?理解“半信半疑”,與“半信半疑”意思相反的詞是什么?能讀出半信半疑的語氣嗎?然后結合最后一節板書“半信半疑”和“深信不疑”,再讓學生想象并表演他半信半疑的樣子,以此來形象地理解這個詞。這樣,這個詞語貯存進學生的詞匯倉庫時就不是干巴巴的,而是十分鮮活的。
我們教學時,還應注意引導學生一步步感受和領悟詞句的內涵,培養語感。如“果然”和“仍舊”兩個詞的理解,分別與第三節和第二節的描寫進行比較閱讀,學生自然而然悟到他們在具體語境中的意思。
三、動手操作,深刻體驗
“兒童的智慧在他們的手指頭上”。兒童看別人操作和自己動手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學生只有親身實踐,才能有感受,有體驗,進而深入理解。培養小學生語文實踐能力強調在教學空間里,創設既帶有情感色彩,又富有實際價值的操作環境,讓學生在動腦、動手、動口積極主動的操作實踐中,根據教學內容的性質、特點進行實踐活動。如如何讓學生了解月食產生的原因?教師自己在前面用實物演示學生觀看,或花費人力、物力設計三維動畫制作成多媒體,與學生自己動手做實驗,效果有明顯的區別。筆者在教學時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每一小組提供一只三球儀。讓學生自己一邊動手演示,一邊練習說話:“月食開始了,月亮成了小船一般;接著,像鐮刀,像眉毛,像彎彎的細鉤;一會兒只留下個紅彤彤的圓影子。為什么會出現月食呢?原來地球轉到了太陽和月亮的中間,地球擋住了太陽光,太陽光照不到月球上,就產生了月食。”課文中抽象的天象成因,不用教師的講解,在學生自己的操作演示中全明白了,且在潛移默化中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
四、語言實踐,提升能力
關于月食成因這一科學知識,有些學生一時搞不明白,教師不必在這上作太多的糾纏,學生對此只要有所了解,知道月食是一種正常的自然現象,而不是傳說中的“天狗吃月亮”即可。因為,對這一科學常識的掌握不是語文學科本身的任務,我們應把引導學生把這一原因說清楚,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作為語文學科的主要任務。通過創設語言活動的氛圍,讓學生扮演角色文中的父親,把自己讀懂的關于月食的成因告訴大家,在這樣的活動中,記住月食的成因,更重要的是學生在這一過程中鍛煉了口頭表達能力。教學中,我們應該想方設法讓孩子與語言“親密接觸”,讓語言首先在孩子的嘴上活起來,繼而在他們的腦中活起來,然后在他們的心中活起來,最終嵌入他們的生命歷程。
上好課學生興趣盎然,意猶未盡,紛紛告訴我課文里講的是日全食,我還知道有日環食,月全食……看到學生這么興趣足,感覺課成功了一半,但還是有不盡人意的地方:
當學到月亮發生變化的時候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畫一畫,這樣親身體驗才能記得牢,而不應該老師全權代勞。此外,在把握品味文章的語言之美和理解科學道理這兩者間的關系上,還不是最佳狀態。
將二期課改的精神落實到平時的每一堂課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我想,只要方向對了,路再遠,也總會有抵達的一天。
【小學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小學教案01-12
小學語文經典教案01-08
《小學語文》教案01-26
小學語文的教案01-10
小學語文老師教案小學語文教案10-11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三》教案02-03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七》教案02-04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六》教案01-11
小學語文《語文天地一》教案01-13
小學語文《泉水》教案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