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案【實用10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語文教案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通過閱讀,理解,感受文中我和女兒對小松鼠的憐愛和他們善良的性格。
2.初步認識課文倒敘的敘述方式。感受課文語言的.生動、準確。
3.認識10各生字,會寫12各生字
教學重難點: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中流露的對小動物的憐愛之情,有感情第讀文。
教學準備:準備多媒體課件或掛圖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 讀書指導
1. 解題。讓學生看題,從問題中可以判斷,這篇課文內容與松樹有關。《那只松鼠》會寫些什么呢?讓學生帶著強烈的求知欲來讀書。
2. 自讀課文。讓學生御用多種方式來充分讀書。通過獨立讀書,基本達到正確、流利、有感情。并對全文內容有一個初步了解。“我”捉了那只松鼠但又給放了。
3. 理解課文。這篇課文敘述的順序是倒敘。在學習時,課時先學第四---七自然段。最后歸納出這部分記敘的順序:發現松鼠---捉松鼠---放松鼠。并按這樣的順序,引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4. 簡單講解倒敘方式。
二、 情感深化
讀課文最后三個自然段,讓學生思考:我為什么要發誓回家后只字不提那只松鼠?聽了女兒的話我為什么心里的 一塊石頭落了地?從而去體會女兒本性的純真、善良。
三、本課小結
第二課時
教學流程:
1.積累內化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在讀中感悟用此的準確,生動。獨立完成自選詞語。
2.識字寫字
布置學生字學文前對本課的生字進行預習,初步認識這些生字。然后進行檢查。檢查的形式可以讀卡片,也可以設計游戲來進行。
3.指導書寫 要求會寫的字。
4.遷移練習
結合課文結尾處的省略號,讓學生去擴展想象。
小學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認識“猴、梨、將、諺、櫻”10個生字,會寫“拔、掉、杜、短、將、鴉、梨”8個字。認識“寸字旁”。
2.分角色朗讀,表演。弄清猴子種樹的過程,以及什么樹也沒種成的原因。
3.教育學生做事要有自己的主見,對所認定的目標,就要鍥而不舍,堅持不懈,不可半途而廢。
【教學重點、難點】
1.分角色朗讀、表演。明白猴子什么樹也沒種成的原因。
2.教育學生做事要有自己的主見,對所認定的目標,就要契而不舍,堅持不懈,不可半途而廢。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準備:生字卡片、多媒體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你們都愛吃什么水果?
師:這不,最愛吃水果的小猴子就自己動手,栽種了一棵梨樹。
[板書課題]師:“猴”是個生字,誰能說說可以怎樣記住它。
二、初讀課文,根據自學提綱,自學生字。
(一)讀文識字,分組學習。
1.用筆畫出不認識的生字,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字,讀準字音,把課文讀通順。
2.組內交流識字情況,教師巡視。
(注意“拔”右邊是由“友”和“`”組成;“杜、鴉、梨”是形聲字。)
3、學生匯報識字的情況。
(1)新字的字形(2)形近字(3)多音字(4)反義詞
4.師:現在誰能把課文讀下來了?愿意讀的起來。(生接龍讀課文,其他生認真聽,然后師生共同評議。)
(二)讀文了解課文內容。
1.分組讀文,并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1)這篇課文寫猴子對別人的話不假思索,一次又一次把快要成活的果樹拔掉,結果什么樹也沒有種成的故事。
(2)猴子種了一棵梨樹苗,梨樹苗快成活的時候,烏鴉對它說:“梨五杏四”,猴子拔掉了梨樹,改種杏樹。喜鵲又對猴子說:“杏四桃三”。猴子又拔掉杏樹改種桃樹,杜鵑說:“桃三櫻二。”猴子又拔掉桃樹改種櫻桃樹。最后,猴子什么樹也沒有種成。
師設問:為什么猴子什么樹也沒有種成?
2.在讀的過程中,你們覺得哪個句子比較難讀,多讀讀。
3.讀讀下面的句子,看看它們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你有這個耐心嗎?
你能等得及嗎?
你不著急嗎?
教師引導學生反復讀以上句子,體會它們的異同。
[三個句子比較讀,感悟出它們的意思相同,但表述不一樣,從而領悟到祖國語言文字的豐富多樣。]
三、鞏固識字、寫字。
[展示]
1.整體觀察字形:
形聲字“杜、鴉、梨”的分析,與記憶。
2.“寸”字旁——耐。第四筆是“橫折鉤”,應一筆寫出。五、六兩個豎筆,右邊比左邊稍長些。
3.與橫豎中線相關聯的筆畫,要著重觀察描摹。
“拔、將、短、梨、鴉”等字的書寫。
四、作業。
生字、字詞,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檢查朗讀。
(一)復習導入。
1.開火車讀生字,檢驗生掌握知識情況。
2.說自己記字的方法。
(二)檢查朗讀。
二、自主研讀,理解體味。
(一)同學們默課文,邊讀邊思考,并畫出有關語句:都有誰和小猴說話?他們都說了些什么?小猴聽了,有什么表現?
個人自學,小組交流,集體學習。
1.請大家看1——3自然段,說說猴子首先種了什么樹?(板書:梨樹)
出:梨子圖片
2、猴子是非常精心地照料梨樹苗的,課文是怎么描寫的?(……又澆水,又施肥……)
3、正當梨樹快成活的時候,發生了一件什么事?請看:烏鴉和猴子的朗讀動畫。
4、烏鴉飛來了,干什么?說什么?誰來把烏鴉的話讀一讀?烏鴉這句話該怎么讀?同學們看他讀得怎么樣?(板書:烏鴉)
烏鴉這段也讀得很好,好像一只多嘴的烏鴉在呱呱。
“猴哥,猴哥”是喊的,要快讀,讀得好。讀出了勸說的語氣。
(如生感受說得不到位,師指導朗讀:“猴哥”要讀得快些,讀出著急的語氣。“怎么、才能”應加重語氣,讀出強調的語氣。“五年”的.“五”要拖長聲,“年”要重讀,讀出時間的漫長。“對”要讀出肯定的語氣,“太”應拖長音讀。)
5、看:用“耐心”說話。
(1)讀這個句子。
(2)想想我們一般在哪些情況下用耐心這個詞語,“你有這個耐心嗎?”是什么意思?梨樹要五年才結果,你等不起的意思。
(3)設問:在哪些方面可以用耐心這個詞語呢?
寫作業需要耐心;事情多而雜的時候,需要耐心;我們學本領的時候需要耐心。如:我們學彈琴的時候,要有耐心才學得好。
請同學們仿照這句用耐心說話:
A、老師布置的作業有背書、寫話、讀書,寫字,我都一樣一樣耐心地做完了。
B、我常常犯錯誤,老師總是耐心地教育我。
(4)齊讀這一句話。
6、農諺“梨五杏四”是什么意思?說說看。(梨樹要五年才能結果,杏樹要四年才能結果。)
7、猴子聽了烏鴉勸告的話,猴子怎么想?怎么做?我們看課本是怎么寫的?(對,五年太長,我也等不及。)于是就拔掉梨樹改種杏樹。(板書:杏樹)
8、:拔掉梨樹改種杏樹的錄相或圖片
9、“猴子一想”可理解為沒怎么想。人家說,馬上做。
10、朗讀指導:
“對”讀得快,五年太長,我可等不及。猴子這樣想也是這樣做的。應該讀出猴子的急噪心情。
11、1——3自然段分角色朗讀。
12、總結本段學習方法。
(二)自主學習第4—7自然段。
(1)按學法,學習4、5自然段。
(2)按學法,學習6、7自然段。
(三)問:最后,小猴吃到水果了嗎?(生說小猴種樹的結果。)
(四)討論。
為什么小猴沒有種成樹?它應該怎么做才對?
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三、角色表演,加強理解,展示交流。
1.自愿結合小組,分配角色,準備表演。注意:語言表達要到位,表情、動作要適當。
2.上臺表演,同學評價。
四、放飛想象,拓展思維。
師:小猴子接受了經驗教訓,第二年它又開始種樹。烏鴉看見了飛過來勸它。如果你是小猴子,會怎么說?怎么做?
五、作業。
回家給家長感情朗讀,或表演。
教學反思:本課的 2、3自然段與4、5和6、7自然段的內容相近,結構相似,教學中,我首先以2、3自然段的學習為例,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然后讓學生小組合作學習,說說猴子為什么沒種成杏樹,最后落腳在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上,并讓學生互相評議,其余段落我放手讓學生自學,學生個個都成為了學習活動的參與者。
小學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指導描紅“佳”、“倍”。
3、能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初步了解《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的詩句大意。
4、了解文包詩的題材特點,以及大致閱讀方法。
教學重難點:
使學生正確區分多音字,了解《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的詩句大意。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1、同學們,時間已經進入12月了,我們很快就要迎接好幾個節日的到來,圣誕節、元旦還有春節。同學們喜歡過節嗎?為什么呢?(學生自由回答)看來大家在過節時都是開開心心的,節日如此美好,難怪被人們稱為“佳節”呢。(板書:佳節),指導書寫“佳”。 不過,唐朝有位詩人在節日這天,卻道出了這樣的感嘆:每逢佳節倍思親。誰來讀一讀?指導正音。
2、這句話出自——(出示詩)指導朗讀
3、你能讀懂這句話嗎?(“倍”是什么意思?“逢”是什么意思?)指導感情朗讀。
二、了解文包詩,通過讀文,理解詩句意思
1、你是怎么知道的?王維看著家家戶戶歡度節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了。
(1)你從哪些詞句感受到重陽節是一個美好的節日的?(指名讀)
(2)“扶老攜幼”是什么意思?你們有過全家人扶老攜幼外出的時候嗎?當時你的心情怎樣?
(3)“興高采烈”能換個詞嗎?(興致勃勃欣喜若狂歡天喜地喜笑顏開)
(4)是呀,這重陽佳節的大街上可真熱鬧呀,誰能通過朗讀把咱們也帶到熱鬧的大街上去?指名讀,齊讀。
2、大街上這么熱鬧,王維應該開心才對,他為什么會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呢?獨在異鄉為異客
(1)指名讀句,這句詩是什么意思呢?你從哪里知道的?
2)前兩句都能從文章中找到意思,后兩句,能不能找到呢?課文哪里說了他們的意思?
3)發現有沒有課文和詩句的關系啊?簡單介紹文包詩以及閱讀方法
3、出示:15歲那年,他就離開家鄉,來到京城長安,不覺已經兩年了。
(2)異鄉指的是——?(板書:異)
(師作簡介,將詩題中的“山東”與現在的山東省加以區分,王維的家鄉在蒲州,在華山以東,所以詩題稱“憶山東兄弟”。)
(3)體會:“獨”。(板書:獨)獨僅僅是指獨自一人嗎?
你考試得了100分,最想告訴誰?受了委屈呢?作為孩子,我們的喜怒哀樂最想的就是和爸爸媽媽分享,王維離開家時,也才15歲,還是個孩子呢,小小年紀,獨自一人在異地求學,兩年沒有見到親人了,他是多么的——孤獨啊!誰再來讀一讀詩句,想象自己就是王維,孤孤單單一個人,在異鄉做客。(指導讀)
(再出示第二段)體會:”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又到了”的“又”。 別人歡歡喜喜,而此時的王維獨自一人身在他鄉,他當然就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板書:倍)
4、他會想些什么呢?王維主要思念了哪些親人?又想起了哪些事?自由讀讀課文第三自然段,同桌交流交流。
▲王維想,以前在家鄉時,每逢重陽節,總要和兄弟們頭插茱萸,手挽著手去城外登高遠眺。大家歡聚在一起,是多么讓人高興啊!
(1)指名讀句談體會
(2)同學們,讓我們也來插插茱萸、挽上手、登高遠眺,感受王維和兄弟登高的喜悅吧。齊讀。
(3)他“思親”思的僅僅是兄弟嗎?也許,他還會思念——
他思念的其實是他所有的親人,和他的家鄉啊!
快樂的時光總是令人難以忘懷。然而如今,王維只身一人身處長安,他在山的這頭,而家鄉和親人卻在山的那頭,那么遙遠的。這就是——天各一方,不能相會。
▲如今我們卻天各一方,不能相會……此時此刻,兄弟們一定也在登高聚會,西望長安,思念著我呢。
(1)王維想到了過去和兄弟登高的歡樂,想到了現在獨自一人的'孤獨,內心是百感交集。這里的省略號就像一聲長長的嘆息,唉——從這聲長長的嘆息中,你們品出了什么?
(2)看,王維的兄弟們真的插上了茱萸,正登高西望呢。假如你是王維的兄弟,此時此刻,他們會說些什么呢?
四、指導寫字。
1、出示生字,指導書寫“獨”、“憶”。
2、學生描紅。
板書:
扶老攜幼 興高采烈
佳節 倍 思親
異 獨
教后反思:
本課是一篇“文包詩”,而且是學生初次接觸到“文包詩”這種體裁的課文,課文中生字比較簡單,學生也已經有了預習的習慣。所以我在本課設計時,嘗試使用隨文識字的方法,生字教學以檢查為主,留出時間讓學生通過老師幫一幫、扶一扶,明白“文包詩”的體裁特點,以及閱讀方法,這樣以后遇到“文包詩”體裁文章時,學生就掌握來了一定的學習方法。愿望是美好的,不過由于推翻了已經定稿的教案,時間緊迫下,新的教案思考并不完善,在實施時,出現了一些問題。
1、隨文識字并沒有完全落實到位。有些段落的生字忘記了強調。
2、作為了解“文包詩”體裁特點的一種手段,對詩句的理解應該點到為止,我挖掘過深,一方面失去了本意,二來也使得耗時過長,使得后面的寫字任務沒有了時間完成。
小學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自讀古詩,理解字詞,讀懂詩意。
2.體會詩中所表達的作者與朋友的深厚友誼。練習感情朗讀古詩。
3.掌握學習古詩的一般方法,并學會積累古詩。
教學重點、難點:
體會詩中作者運用夸張、比喻的方法表達感情的方法。
教學準備:
學生課前收集描寫送別的.古詩。
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入新課:
1.我們今天一起來學習一首古詩《贈汪倫》,出示古詩:
贈汪倫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2.你知道“贈”是什么意思嗎?
3.請說一說題目的意思。
二、學習古詩
1.初讀,學生自由讀古詩,思考:
這是一首描寫什么的詩?(送別)
2.再讀古詩,想一想,誰送誰,誰別誰?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3.有誰知道李白是誰、汪倫是誰嗎?
學生介紹有關背景。
教師過渡,他們一個是大名鼎鼎的詩人,一個是普普通通的村民,他們之間是怎以聯系起來的呢?(學生說故事)
4.是啊,天下沒有散的筵席,再好的朋友也要分別,同學們再讀一讀詩句,看看
分別時的情景怎能樣?
5.自讀,說詩意。
你認為哪一句還可以怎么說?(修正詩意、注意關鍵字詞)
6.你還有什么不理解的?(學生質疑)
(根據學生質疑情況體會朋友之間的深厚情意)
朗讀。
7.小結:這首詩是以歌聲來送別朋友,其實古時候還有許多詩,我們看一下,古人還會以什么來送別朋友?
三、帶讀古詩:
1.出示以下三首詩,引導學生自讀理解,古人又是以什么來送別朋友的呢?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別董大 送元二使安西
唐·李白 唐·高適唐·王維
故人西辭黃鶴樓, 千里黃云白日曛, 渭城朝雨浥輕塵,
煙花三月下揚州。 北風吹雁雪紛紛。 客舍青青柳色新。
孤帆遠影碧空盡, 莫愁前路無知己, 勸君更盡一杯酒,
惟見長江天際流。 天下誰人不識君! 西出陽關無故人。
2.朗讀、小結:無論以什么送別,都有可以概括為以“真心”送別。
四、課外練習:
收集送別詩,舉行一次吟詩會。
板書設計:
主板書:
贈汪倫
李白 深情厚誼 汪倫
踏歌聲
輔板書:
小學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自學生字新詞,把握課文主要內容,想象父親搶救兒子的畫面。
2.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父親在救助兒子的過程中的心理有哪些變化, 從而體會作者是怎樣寫出父愛的偉大的。
3.體會文中最后一句話的含義, 并從文中找出相關的語句, 和同學交流自己的看法。
教學重、難點
1.了解父親不顧一切搶救兒子的經過,感受父愛的偉大。
2.讓學生明白這對父子為什么了不起。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1.講生活中的一則實例,讓學生談感受。
曾有這樣一則報道:有一位母親買菜回家,突然看見自己三歲的兒子正從自家五樓的陽臺上摔下來。這位母親一下子從很遠的地方跑過去,居然接住了小孩。后來,消防隊員做了一個實驗,讓這位母親從同一地點、同一時間跑過去,這位母親卻接不住一個沙包。這是為什么呢?
2.揭示課題。
了不起的母親瞬間爆發了超常的愛的力量,避免了慘禍的發生,拯救了孩子。當地震災害突然降臨時,父愛又會爆發出怎樣的力量呢?1994年,當巨大的地震的危害侵襲美國洛杉機時,有一對父子演繹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動的故事。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第十八課──《地震中地父與子》。板書課題并讓學生齊讀課題。
二、自由讀課文,初步感知
1.自由讀課文,要求:
(1)自由讀課文,借助字典,結合課文中的句子認識本課的生字和新詞。
(2)明確本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3)用圈點批注的方法畫出使你深受感動的句子,在小組內交流。
(4)用自己喜歡的符號注明自己不懂的問題。
2.學生自由讀文,交流學習收獲及不懂的問題,同時引導學生重點理解堅定顫抖等詞語。
三、學生默讀課文,提出問題
1.小組內交流。
2.全班交流,師生提煉出有價值的問題:
(1)父親在救助兒子的過程中心理有哪些變化?
(2)課文結尾為什么說這是一對了不起的父與子呢?試從文中找出相關的語句體會體會。
(3)體會作者是怎樣抓住父親的外貌、語言、動作和心理進行描寫來表達父愛的?
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父親的心理變化
1.學生細細品讀課文,找出能體現父親救助兒子心理變化的句子。
2.教師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能體現父親心理變化的重點句子,并體會父親當時的心理。
(1)沖向廢墟(第3自然段),抓住眼前一片漆黑大喊大哭,體會父親的悲痛和絕望。
(2)尋找兒子(第5──10段),抓住父親與其他父母的對比和父親與救火隊長、警察的對話,體會父親的悲傷和堅定。
(3)發現兒子(第12──19段),抓住父親與兒子的對話,體會父親的欣喜。
(4)父子相見(第22──24段),抓住顫抖了不起緊緊擁抱,體會父親的幸福和自豪。
第二課時
一、品讀課文,感悟偉大的父愛
1.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從一次大地震中,一對父子靠著互相堅定地信念,父親終于救出了兒子和兒子的14名同學的事情)
2.課文結尾為什么說這是一對了不起的父與子呢?請自由朗讀課文后,找出相關的語句,和同學交流自己的看法。
3.師生交流后,引導學生重點感悟以下語句:
(1)在混亂中,一位年輕的父親安頓好受傷的妻子,沖向他7歲的兒子的學校。這個句子說明了什么?(父親關愛孩子,擔心孩子會有危險了。)你從哪個詞體會到的?(沖字,這個動作體現了這位父親急切的心情,他迫切地希望孩子能夠平安。)
(2)當看到教學樓已成為一片廢墟時他頓時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達,我的兒子。從這里可以看出什么?(父親見到廢墟以為兒子已經死了,他感到極度痛心,體現了他失去兒子的悲痛心情)那么,心愛的兒子不在了,父親那嘶心裂肺的喊叫聲,該怎樣讀呢?(絕望、失去了一切)指名讀,評議,齊讀。
(3)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陣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對兒子說的`一句話: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他堅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廢墟走去。從這兒可以看出什么?(父親看到了希望,他相信兒子會記住他的話,有一個堅定的信念支持著他,所以他──堅定地站起身)父親堅信兒子仍然活著,是因為他記得兒子說的那句話。那我們該怎樣讀這段話呢?請大家分小組討論后練讀,(個人讀,評議,齊讀)
(4)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課文中為什么要這樣描寫父親的外貌呢?(父親堅信兒子沒有死,奮力拯救兒子,顧不得休息,可見父親對兒子愛的偉大)是什么使父親沒完沒了地挖呢?(是一個信念,──兒子在等我)這是多么偉大的父愛!這是多么堅定的信念,與其他失去孩子的父母相比,你還能體會到什么?(有些父母看到廢墟痛苦后絕望地走了。而這位父親不理他人的勸阻,只有一個信念──兒子在等他)(而且這位父親見人就問你是不是來幫我的?可見父親對兒子深深的愛。他堅信兒子仍然活著)
引讀:是呀,這深深的愛,堅定的信念使這位年輕的父親不停地挖,挖了8小時(生接)這偉大的力量正是源于那句最真摯樸實的話──不論發生了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5)兒子看到爸爸來救他,自信地告訴爸爸,他曾經對同學說的話:只要我爸爸活著,他總會和我們在一起。從這兒可以看出什么?(兒子對父親的信任,他堅信父親會來救他。即使在最危險,最艱險的時刻,兒子的信念都沒有動搖。)
指導讀:這句樸實的話終于讓父子團圓,此時心中有千言萬語,又激動人心的場面往往通過言語來表現,讀一讀父子間的對話,看看你感受到了什么?(驚喜,自信,激動)
(6)兒子還是個無私的人,在父親救他的時候,他讓同學們先出去,要父親先救他人,而這又是那樸實但又強有力的話語。
4.師小結:是呀!父親與兒子都是了不起的,父親對兒子的愛讓我們感動,兒子對父親的信任,更讓我們感動。一句平實而強有力的話連接著兩顆心,因此,阿曼達被救后,這對──(引讀),生讀──了不起的父與子無比幸福地擁抱在一起。
二、總結全文,發散思維
1.總結:這是一個多么感人的故事,這篇課文讓我們明白了愛,會使人堅定和勇敢;愛,會使人產生信賴和力量;愛,會創造奇跡學習后,你有什么新的感受?
2.學生在班上交流。
3.師小結:感受多深呀,回家后把你們的感受對父母說一說,或是記在日記中。
三、小練筆
請學生想象一下:在漆黑的瓦礫下,沒有水,沒有食物,沒有爸爸媽媽,有的只是14個七歲的小伙伴,阿曼達和小伙伴們會說些什么、做些什么、想些什么呢?把你想到的寫下來。
小學語文教案 篇6
一、創設情境,范讀導入
1.師:忙碌了一天,我們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家里,各自脫下自己的鞋兒,瞧:有爸爸的皮鞋、我和哥哥的球鞋、媽媽的高跟鞋……皮鞋說:“我的皮料最好”;球鞋說:“我走起路來最舒坦”;高跟鞋說:“你們都沒有我時髦。”它們究竟在討論什么,想知道嗎?來,讓我們一同走進第13課:鞋。
2.配上音樂,老師真情范讀。
二、自然詩歌,讀準讀暢
1.自由讀詩,注意讀準字音。
2.和生字交朋友:教師出示本課生字、詞語卡片,用各種方式認讀。
3.生字朋友回到課文中你還認識他們嗎?請學生試著把課文讀流利,把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再數數這首詩有幾節。
4.同座之間合作讀課文。學生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合作方式:齊讀、輪讀、一人讀一遍等,互相提提意見。
三、自讀自悟,激發想象
1.學生自由讀詩歌,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節多讀幾遍。
2.學生選擇好自己喜歡那一節,然后讀給大家聽;教師引導學生評議“我覺得:剛才他的朗讀……”;再請同樣喜歡那一節的學生談談自己的感受,并讀一讀。(給學生自主學習的平臺)
3.學習第1節。
(1)CAI展示“一家人回家,進門脫鞋的場景。
(2)看到這么多雙鞋子,你是怎樣的心情?
(3)誰來讀一讀這種場景?(注意指導學生讀時要停頓。)
4.學習第2節。
(1)大大小小的鞋就像一家人,它們說著自己一天的見聞。
(2)CAI播放各雙鞋說話的.情景:我今天和主人去了……
(3)它們多辛苦啊,一天就去了這么多地方。難怪回到家里,要依偎在一起……這里說的“依偎”是什么?你們知道嗎?
你們同位之間能用動作表演出來嗎?(動作理解)
讓我們再一同去看看文中的鞋子一家是怎樣“依偎”的吧!(CAI課件展示畫面理解)
(4)帶著你的好奇與情感讀一讀文章的第二節。
5.學習第3節。
(1)看看,大大小小的鞋,像什么?
(2)它們回到安靜的港灣,正享受著家的溫暖。誰能把它們的這種感受讀出來?
(3)配樂朗讀文章的第三節。(注意指導學生讀出溫暖、祥和的語氣。)
四、角色扮演,入情入境
1.大大小小的鞋子是一家人,請你選擇任意的一雙鞋來扮演它,暢談一天的見聞和感受。在小組內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鼓勵學生邊說邊做動作。)
2.自由組合,請學生分別戴上皮鞋、球鞋、高跟鞋等頭飾在全班朗讀表演。(引導學生感受親情,體會家庭的溫暖。)
3.全班同學一起有感情地配樂朗讀,進一步體會親情,體會家庭的溫暖,知道家庭的溫暖需要大家共同營造。
五、語言運用,拓展延伸
學生暢談自己喜歡的鞋,以及為什么喜歡它!
例如:溜冰鞋,它讓我感受運動的快樂;舞蹈鞋,它帶給我舞姿的輕盈;膠鞋,它讓我在雨天里“隨心所欲”……
六、自主探究,識字寫字
1.出示鞋兒的生字卡片,讀對一個字,就將這張卡片擺在鞋柜里,用“數鞋子”的方法復習生字。
2.你記住了哪幾個字,說一說你是怎么記的?(全班交流識記方法。)
3.教師范寫“脫”、“受”。
4.學生在書上描紅。
5.在田字格本上書寫,提示學生注意書寫的正確姿勢。
小學語文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默讀課文,初步了解空氣的特點和作用。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
2.分角色朗讀課文。
3.會認五個生字。
教學重點:
自主學習、探究,了解空氣的特點和作用。
教學難點:
了解空氣在我們身邊的各個地方,植物、動物的離不開空氣。
教學準備:
課件或錄象(出現空氣在水中、在空中、在物體中、在身體中等)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
前幾課我們學習的.都是關于科學的課文,了解了電腦棋手、認識了茅以生,知道了達爾文,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篇略讀課文。
板書課題:空氣在哪里
二、讀課題,質疑:
齊讀課題:注意“哪”字的讀音:
板書:那、哪,進行區分。
再讀課題:注意語氣,質疑:什么句?為什么沒有標點?
使學生了解文章題目不加標題的常識。
三、自由讀課文
1.自學生字,讀準字音。
2.同桌互相檢查。
3.自由讀課文,整體感知:題目中的問題是誰提出來的?
4.熟讀課文,進一步感知課文:
課件出示:
小猴在哪里找空氣?找到了嗎?它知道了什么?
5.自學感悟。
四、交流匯報:
1.小組交流。
2.合作填寫表格:
空氣所在肺里
作用供氧氣
3.總結:空氣究竟在哪里?
五、分角色朗讀課文。
1.自愿結合,人數、形式自選。
2.練習朗讀。
3.匯報、評議。
六、布置作業:從下列作業中任選一項。
1.調查、了解空氣在什么地方?有什么作用?
2.續寫課文。
3.設計關于空氣的手抄報。
小學語文教案 篇8
第一課時
(一)啟發談話,激發興趣
出示“珊瑚、海參、大龍蝦、貝殼”等實物標本和“飛虎魚”、“氣鼓魚”等掛圖。
問:誰認識這些水產品?它們都是什么?誰知道它們產在什么地方?
(二)揭示課題
富饒的西沙群島
審題:什么是島?什么是群島?
出示中國地圖
簡介西沙群島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
這個課題的中心詞是什么?(富饒)
從課題中你知道什么?(全文應主要圍繞“富饒”來寫)
(三)聽錄音
思考:西沙群島是什么樣的地方?
(四)自學生字新詞
(1)提出自學字詞時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2)重點檢查
a.讀音
綻(zhàn)開蠕(rú)動一簇(cù)棲(qī)息
b.區別字形
c.理解詞義
通過掛圖和實物理解;結合上、下文理解;查字典。
(五)閱讀課文,理清脈絡
1.自由讀課文
思考:①全文共有多少小節?每節寫什么?
②哪幾節具體寫出西沙群島的美麗、富饒?
③開頭一節和結尾一節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④按“總——分——總”的結構怎樣給文章分段?
⑤分述部分是從哪幾方面寫的?按什么順序寫的?
2.分段朗讀全文
(六)布置作業
1.抄寫生字新詞
2.熟讀課文
板書設計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全文共分幾段?是按什么分段的?
(二)講讀課文
1.指名朗讀一段
問:這一段共有幾句話?每句話說的什么?這兩句話的關系怎樣?(并列)這一段主要寫什么?
板書:風景優美物產豐富
2.默讀第二段
思考:第二段是從哪幾方面具體描述西沙群島的?是按什么順序寫的?
(從海面——海底——海灘——島上四方面具體描述西沙群島的是按地點的變換,由上到下,由近及遠的順序寫的)
①指名讀第二節
問:這一節有幾句話?每句話寫什么?
問:這兩句話之間是什么關系呢?(因果關系)
問:作者在表達時先寫什么?后寫什么?(先果后因)還可以怎樣表達?
練習按照先“因”后“果”,先“果”后“因”敘述本段內容。
討論這一小節如何分層。(一層寫海水色彩不同,另一層寫海水色彩不同的原因)討論如何概括段意(因果關系的'小段在概括段意時是抓“因”,還是抓“果”應當因文而異)
本課主要寫什么?(西沙群島“風景優美物產豐富”)根據這個主要意思概括段意應抓第幾層?(第一層)
練習概括段意(西沙群島海面風景優美或西沙群島海水異常美麗)
小結:因果關系的小段,一般分為兩層,一層寫原因,一層寫結果,概括段意時一般應抓結果部分。
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②默讀第三節
問:這一節主要寫什么?本節共有幾句話?寫了哪幾種水產品?(1句寫珊瑚2句寫海參3句寫大龍蝦4—9句寫魚)它們之間是什么關系?(并列)寫同一事物的幾個方面可以怎樣分層?(一方面內容為一層,本節可分為四層)
指名讀一、二、三層。
提問:作者怎樣把珊瑚,海參、大龍蝦這三種事物寫具體的?(作者用了比喻、擬人的手法寫出它們的形狀、動作、樣子等)
指名讀四層。
這層共有幾句話?仔細閱讀,找出總述——分述——總結的句子。這層的幾句話之間是什么關系?(總、分、總)
看幻燈:魚
總:一群群穿來穿去
↓
分:有的……有的……飛虎魚……氣鼓魚……
小學語文教案 篇9
教學要求:
1、知識與技能
(1)認識17個字,會寫8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背誦最后一自然段。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比三頭馬駒在學習賽跑事件上的不同態度,在朗讀中體會成功的秘訣。
3、情感、態度、價值觀
讓學生懂得要想取得成功要毫不松懈、堅持到底、不能驕傲。
重難點:
1、在朗讀中取得成功的秘訣
2、認識17個字、會寫8個字。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學習25課——成功的路(板書課題)
看到這樣的課題,你想說什么?
二、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1、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畫下來。
2、聽老師范讀課文,注意自己不認識的字的讀音。
3、自由讀課文,自主識字,提示:你會用什么方法來學會今天的生字?
4、小組內交流:向同學介紹你的認字方法,對一些難記的字小組合作討論。
5、游戲檢測:摘蘋果
(摘下知識樹上的蘋果,讀出背面的生字,并組詞,即獲蘋果獎勵)
6、開火車。讀字和詞語
(1)讀準以下生字讀音
冠、堅、鍛、煉、嚴、奔 (前鼻音)
輸、持、插、超 (翹舌音)
冠、堅、鍛、煉、跨 (三拼音)
(2)開火車讀詞語
成功、強壯、堅持、鍛煉、夸獎、毫不松懈、
馬駒、冠軍、害羞、嚴寒酷暑、插上、奔跑、
超過、金牌
7、出示帶生字的詞語測讀
(1)只有紅馬駒毫不松懈,不管刮風下雨,不管嚴寒酷暑,每天堅持鍛煉。
(2)在運動會上,紅馬駒像插上翅膀一樣,奮力奔跑,像閃電,像疾風,重于多的了冠,超過了一個又一個的對手終于奪得了冠軍。
8、指名朗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
9、齊讀課文。
三、學習生字
1、出示要求寫的8個生字。
2、給生字組詞。
3、學生識記生字
4、教師重點指導以下幾個生字的書寫冠、害、夸。
5、教師范寫生字,學生觀察。
6、學生練習書寫,師巡視指導。
7、講評學生的書寫。
四、作業
1、書寫生字
2、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王曉昕
1、聽些詞語
成功、堅持、夸獎、冠軍
、害怕、嚴寒、奔跑
2、出示帶生字的詞語測讀
二、學習課文
1、學習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讀第一自然段。
(2)這三匹馬駒的'愿望是什么?
(3)你認為怎樣才能成為冠軍。
(4)齊讀第一自然段
2、學習二、三、四自然段
學習第二自然段
(1)學生讀后說一說各自段落的主要內容
(2)學生讀文
(3)請一生說一說綿羊是怎樣說的,怎樣讀它的語氣。白馬駒聽后怎樣想?怎樣做?
(4)你體會到百馬駒的想法后,你會怎樣開導他?
(5)齊讀第二自然段
學習第三、四自然段
讓我們看看其他年馬的表現吧!清女聲讀第三自然段。
(1)黑馬是怎樣表現的?它聽到黃牛的夸獎后怎樣想?怎樣做?
(2)你對黑馬據說什么?
學習第四自然段
(1)、自由讀第四自然段,想想第四自然段有幾句話?
每句話分別告訴我們什么?
(2)、紅馬駒它又是怎樣練習賽跑的?
(3)、紅馬駒每天堅持鍛煉的結果如何?
(4)、它為什么會成功呢?它和黑馬駒、白馬駒不同在什么地方?
5、齊讀第四自然段。
6、嘗試背誦第四自然段。
三、總結拓展。
四、作業。
五、板書設計
小學語文教案 篇10
課型: 講讀課文
教學目標
1.通過看圖、學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
2.學習作者細致觀察和具體形象地描寫景物的方法,培養觀察、想象、理解、表達能力。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句。
4.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德育目標: 通過學文使學生受到熱愛祖國錦繡河山的教育,陶冶愛美情趣。
教學重點
作者是如何運用語言文字寫出桂林山水的特點的,理解相關詞語的意思。
教學難點 :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
教學方法: 通過情景渲染導入課文,如通過圖片錄像、教師的導語,喚起學生閱讀的愿望,接著采用多種形式的朗讀,如,教師范讀、指名分段朗讀,引讀、看畫面配音朗讀,對課文作整體的感知,奠定情感基調。
教具準備
掛圖、投影或電影、錄像;生字生詞卡片。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引導學生進入圖文描繪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
出示掛圖或放映投影片,同時播放課文朗讀錄音或教師進行范讀,對圖文進行整體感知,爾后讓學生談感受。
(二)課文是怎樣評價桂林山水的?
找出來讀一讀,導入學習第一自然段。“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既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我們和作者一起蕩舟漓江,觀賞桂林山水。
(三)觀賞漓江的水(學習第二自然段)。
1.觀察圖畫或投影、錄像中的漓江水
問:漓江的水與別處的水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點?
(可用圖畫、錄像等手段,展示波濤洶涌的大海,以幫助學生理解“波瀾壯闊”;展示風光旖旎的西湖,以幫助學生理解“水平如鏡”。)
2.歸納漓江水的特點自讀課文,畫出漓江水的三個特點,想想課文是怎樣分別描寫的。
(特點之一“靜”。課文用“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從感覺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靜”。)
(特點之二“清”。課文用“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從視覺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特點之三“綠”。課文用“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這一形象的比喻,從色彩和品質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綠”和“純”。翡翠:綠色的硬玉,有光澤。無瑕:沒有斑點,非常純凈。)
3.體會最后一句
4.練習朗讀,讀出漓江水的靜、清、綠,讀出對漓江水的喜愛之情
注意指導讀好“真靜啊”“真清啊”“真綠啊”。
(四)觀賞桂林的山(學習第三自然段)
1.觀察圖畫或投影、錄像中桂林的山
問:桂林的山與別處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顯著的特點?
(可用圖畫、錄像等手段,展示泰山和香山,以幫助學生理解“峰巒雄偉”“紅葉似火”。)
2.歸納桂林山的特點自讀課文,畫出體現桂林山特點的三個詞,想想課文是怎樣分別描寫這些特點的。
(特點之一“奇”。課文從兩方面描寫。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連”。一般的山脈逐漸高上去,且連綿不斷,桂林的山卻是從平地崛起,互不相連。二是“奇峰羅列,形態萬千”。羅列:排列。形態萬千:各有各的樣子。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教師還可補充介紹,有的像背著娃娃的婦女,有的像好斗的公雞,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蓮花,有的像捧書而立的書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羅漢……使學生感到桂林的山真是形態萬千,目不暇接。)
(特點之二“秀”。課文打了兩個比方“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寫出“秀”的表現:郁郁蔥蔥,色彩明麗。屏障:起遮擋作用的東西,本課指桂林一帶的山。)
(特點之三“險”。課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這一特點,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下來”的感覺,突出了桂林山的'“險”。危峰兀立:即高峰聳立。怪石嶙峋:指奇形怪狀的石頭重重疊疊。)
3.練習朗讀,讀出桂林山的奇、秀、險,讀出對桂林山的喜愛之情
(重點指導讀好“真奇氨“真秀氨“真險氨。)
(五)我們觀賞了漓江的水,觀賞了桂林的山,總的有什么感覺?作者又有什么感受?(學習第四自然段)
1.看圖或投影,啟發學生把山、水聯系起來讀感受2.看看作者有什么感受?
(1)畫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2)理解“畫卷”“連綿不斷的畫卷”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畫卷”繪畫長卷,一般要卷起來收藏。“連綿不斷”,接連不斷。“連綿不斷的畫卷”,即很長很長的畫卷。從桂林到陽朔,航程83公里,沿途都是青山綠水,美不勝收,說桂林山水是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十分貼切。“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道出了蕩舟漓江,觀觀賞桂林山水是一種美的享受,充滿情趣,與開頭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應。)
3.練習朗讀第四自然段讀出蕩舟漓江,被桂林山水所陶醉的感情。
(六)朗讀全文
(七)作業
1.朗讀課文
2.識記生字
【小學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教案01-26
小學語文經典教案01-08
小學語文的教案01-10
語文小學教案01-12
小學語文老師教案小學語文教案10-11
小學語文《語文天地一》教案01-13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六》教案01-11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七》教案02-04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三》教案02-03
小學語文《語文天地八》教案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