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小學語文教案

時間:2023-03-11 12:41:03 小學語文教案 我要投稿

【精華】小學語文教案范文匯總8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語文教案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華】小學語文教案范文匯總8篇

小學語文教案 篇1

  一.教材分析:

  這部分共有五頁插圖。第1頁上面的一幅小圖是一位女同學正在朗讀課文的正面圖。第2、3頁的左上方是全班同學的集體背誦圖。右上方是教師利用教學掛圖,指導學生背誦的情形。左下方是三個學生正在背誦課文的情形,下方小圖是學生家長檢查孩子背誦課文的情況。右下角是課堂上同學之間互相檢查背誦課文的情況。第4.5頁上面有三幅圖,從左到右,第一幅圖是一個小學生借到了一本心愛的圖書,顯得十分開心。第二幅圖是學生在教室里讀報。第三幅圖是幾個小學生在圖書館里查閱選擇自己需要的課外書,可以看出同學們的舉止都很文明。

  二.學習目標:

  指導學生仔細觀察,使學生了解課外閱讀的內容和形式,勤于朗讀背誦,樂于課外閱讀。

  訓練正確的朗讀.背誦方法。

  逐步養成樂于課外閱讀的習慣。

  三.教學重點.難點:

  良好的學習習慣涉及范圍很廣,需要訓練的內容也很多,本冊教材是在前兩冊強調培養掌握正確的讀寫姿勢和專心傾聽,勇于發言,認真寫鉛筆字的良好習慣的基礎上,又提出了朗讀.背誦和閱讀課外書報等方面的內容,學生在朗讀和背誦方面已掌握一些方法,閱讀課外書報的興趣習慣還需在今后的教學中嚴格訓練,持之以恒進行培養。

  四.教學準備:

  圖片.若干卡片

  五.教學安排: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指導學生仔細觀察課本插圖或教學掛圖,使學生了解朗讀的形式,培養學生勤于朗讀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掌握正確的朗讀姿勢。

  教學準備:有關掛圖。

  教學設計:

  一.復習導入

  在一年級我們已經學習了哪些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正確的寫字姿勢.專心傾聽勇于發言……)

  是呀,這些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我們才能把語文這門課學得更好。現在我們升入了二年級,我們需要有更多的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順利地學好語文,小朋友,你們想要嗎?/article/

  二.指導看圖1.2

  1.圖上的小姑娘在干什么?

  2.仔細觀察她的朗讀姿勢,她是怎樣朗讀的?

  小結:朗讀時要身正.肩平.雙手拿書,雙臂平放。

  三.模仿評價

  1.請幾個學生練習讀書姿勢,其余學生觀察評價。

  2.小結:如果姿勢不正確,會對人體有影響,身不正肩不平容易引起脊柱彎曲,兩臂不自然平放,朗讀時會感到吃力,目光與課本不能保持垂直,課本上的字就不容易看得真切,眼與課本的距離不能保持一尺,過遠過近都會影響視力。

  3.指導看下圖,全班同學的朗讀姿勢怎么樣?

  4.全班朗讀,指名分組觀察,交流。巡視糾正。

  四.集體訓練

  1.復習要領。

  2.指名幾位學生擺正朗讀姿勢一齊朗讀。

  3.評價指出:

  朗讀時不僅要姿勢正確,還要做到口齒清楚,聲音嘹亮,態度大方,字字入目,句句過心,正確流利,富有情感,神情專注,邊讀邊想。

  4.正確的朗讀姿勢需要我們在平時每一次朗讀時加以注意,經常地進行朗讀,養成良好的讀書姿勢。

  五.總結:

  一年級時,我們已經知道了讀書寫字的姿勢,掌握了握筆的方法,還知道了保護視力的一些要求,今天我們又知道了朗讀的姿勢和要領,以后我們要天天堅持,持之以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指導學生仔細觀察課本插圖,使學生了解背誦形式,訓練正確的背誦姿勢及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背誦習慣。

  教學重點:

  訓練學生掌握背誦姿勢及方法,逐步培養良好的背書習慣。

  教學準備:教學掛圖。

  教學設計:

  一.整體感知畫面

  1.指導觀察順序:從左到右,從上到下。

  (1)全班集體背誦。

  (2)指導學生看圖背誦。

  (3)同桌互相檢查背誦。

  (4)一位女同學在家長面前背誦。

  (5)課后相互檢查背誦。

  二.指導學生觀察集體背誦圖1.2

  1.背誦時課本和文具盒怎樣擺放?

  2.這些同學怎樣坐的?

  小結:身正肩平,交臂平放,眼向前方,態度認真。

  3.背誦時還要注意什么?(聲音響亮,邊背邊想,正確流利,富有情感)

  4.全班學生模仿圖上的學生,集體背誦一段已學過的課文。

  5.請同學們猜一猜,圖上的同學背誦的是哪篇課文?

  6.看圖背誦有什么好處呢?要注意什么?

  (圖中有文,文中有圖,按序背誦。)

  三.介紹你以前是怎樣背誦的呢?

  1.在背誦以前就要把課文反復朗讀,做到不多字.不漏字.正確.流利.有感情。

  2.在背誦時,邊背誦邊想象課文中所寫的景象,按照順序來背誦。

  3.在背誦時同樣做到不多字.不漏字.正確.流利.有感情。

  四.觀察三幅小圖,按圖模仿訓練

  1.觀察圖3:圖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們背誦時怎樣?

  2.看圖4:圖上的人在干什么?感情怎樣?媽媽怎樣?

  3.看圖5:小朋友們態度和姿勢怎樣?

  4.小組模仿,同桌交換相互檢查背誦。

  5.請你用上“有的……有的……有的……有的……”來說說圖上的這些小朋友在哪兒,又是怎樣進行背誦的。

  你還想在哪兒怎樣進行背誦呢?

  五.總結

  本課我們通過學習,掌握了背誦的正確姿勢,要領,了解了背誦的形式,知道了看圖背誦的方法。今后,我們在學習課文時要多讀.勤背,樂背。這樣你肚子里故事就會越來越多。難怪,有的小朋友能成為故事大王呢。

  第三課時

  教學要求:

  了解課文閱讀的內容和形式,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逐步培養閱讀的好習慣。

  教具準備:圖片

  教學設計:

  一.觀察圖:

  1.從第一幅圖上你看到了什么?

  2.圖上的一位小同學借到了一本心愛的課外書,他多開心呀!

  3.你知道為什么這位小同學得到一本課外書就會這么開心呢?

  出示幾條格言:/article/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飯可一日不吃,書不可一日不讀。

  4.說說你知道誰經常愛讀課外書的。

  多讀書,能使我們增長知識,開闊眼界,不斷進步,還能使我們學會寫文章,我們從小就要養成良好的愛讀課外書的習慣。

  5.看圖2

  閱讀課外書報與朗讀的姿勢一樣,態度認真,神態專一,但為了保持閱讀的安靜,閱讀時要做到眼看.心記,不出聲。

  6.觀察圖3:小同學在干什么?表情怎么樣?

  7.小結:從這三幅圖我們可以看出同學們借到一本心愛的書時那么高興,閱讀時又是那么專心,在挑選課外書時那么認真。

  二.觀察下面兩幅圖,請你說說他們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小朋友在圖書館.閱覽室挑選.借閱圖書和看報紙。

  他們有的在精心地挑選自己喜愛讀書,有的在老師那兒進行登記,有的在認真地閱讀,他們都非常的安靜。有的小朋友讀到有趣的內容就輕聲地告訴旁邊的小朋友,與同學分享。

  三.小結

  當你與書交上朋友后,你會得到無窮的快樂,因為她會讓你懂得許多知識,成為小博士;她會讓你了解一些新聞,成為百事通;她會讓你有無窮無盡的故事,成為受人歡迎的故事大王……

  教后小記:

小學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精讀課文。讀懂每個自然段的意思。自讀自悟,知道"我"是怎么讀《水滸傳》的,從中感悟"我"對《水滸傳》的喜愛之情。

  教學重點: 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教學難點: 感悟作者童年時對《水滸傳》的喜愛之情。

  教學用具:課件

  教學方法:導析法

  教學過程:

  一、交流讀書收獲(能擬出小標題更好)

  1.理解每個自然段的意思。

  (1)武松打虎,百聽不厭;

  (2)盼望長大,能讀《水滸傳》;

  (3)答應買書,破涕為笑;

  (4)買來新書,愛不釋手;

  (5)細讀《水滸傳》 ,無比喜悅;

  (6)成績提高,讀書有益。

  2.小結:同學們總結得非常好,作者就是這樣寫了每個自然段的內容,脈絡非常清楚。

  3.質疑釋疑。

  二、引導精讀,自讀自悟

  1.那么"我"究竟是怎么讀《水滸傳》的呢?請找到相關的自然段,讀一讀。

  2.重點學習第4,5自然段。

  (1)指名讀。

  (2)回答,‘我"是怎么讀《水滸傳》的?

  (3 )課件出示語句,品讀感悟:

  ①盡管有些字還不認識,有些內容還不理解,我仍然津、津有昧地看下去。

  (從中感悟到作者非常喜歡《水滸傳》這本書)

  ②早上在晨曦中看,晚上在煤油燈下看,放學回來的'路上,還坐在草地上看個沒完。 師生配合讀這句話,學生談體會。(作者不分時間、不分地點,抓緊一切時間看,說明沉迷其中,對《水滸傳》的達到癡迷的程度)

  3這一段,我反復讀了好幾遍。,

  從"反復"一詞中,你又體會到什么? (讀的次數多,讀得細致)

  (4)把這些語句反復讀一讀,并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我"是怎么讀《水滸傳》的。

  三、引導質疑,感悟表達方法

  1、結合課題,引導質疑。

  課題是:童年讀《水滸傳》那么課文只寫第4,5兩個自然段的內容不就行了嗎?課文的第1、2,3,6自然段與中 t關嗎?

  2、學生討論、交流,各抒己見。

  3.教師小結: 摞文通過寫童年的"我"讀(水滸傳》的情形,表達了"我"對這部書的喜愛之情。從文章的每個自然段都能體會 安丁才《水滸傳》的喜愛。第1,2自然段是"我"愛上《水滸傳》的前因;第3自然段寫了"我"為《水滸傳》而哭笑,喜愛之情溢于言表;第6自然段是"我"讀《水滸傳》后的好處,交代了"我"愛讀《水滸傳》的后果。文章圍繞中 渾然一體,所以少了哪一段,都不完美。

  作者用具體的事例和細節描寫,來反映"我"對《水滸傳》的喜愛之情,這種表達方式值得我們學習。

  四、拓展延伸

  1.愛讀書吧!讀書會讓我們受益無窮。請大家課外讀一讀《水滸傳》這一名著。

  2.童年的你讀過哪些文學書?和同學們交流一下。

  五、課堂小結

  由學生總結這節課的收獲。

  板書設計:25童年讀《水滸傳》

  武松打虎,百聽不厭;

  盼望長大,能讀《水滸傳》;

  答應買書,破涕為笑;

  買來新書,愛不釋手;

  細讀《水滸傳》 ,無比喜悅;

  成績提高,讀書有益。

小學語文教案 篇3

  學習目標:

  1.讀準每個字的讀音。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根據課后注釋聯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內容。

  3.能從課文中體會到學習必須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學習孔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

  課前準備:

  1.布置學生了解孔子的生平資料。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教師談話:文言文是我國傳統文化的寶貴遺產,它言簡意賅,記錄了我國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明。不少文言文還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兩篇融知識性、趣味性與哲理性于一體的文言文。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2.成語導入:專心致志這個成語你熟悉嗎?誰能講講它的意思。專心致志這個成語源自《孟子?告子》中的一篇文言文──《學弈》。(板書:學弈)

  介紹孟子資料:孟子(約公元前372―前289)名軻,字子輿。戰國時鄒國(現山東鄒縣)人。我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以后的儒學大師,被尊稱為亞圣,后世將他與孔子合稱為孔孟。他肯定人性本來是善的,都具有仁、義、禮、智等天賦道德意識。提出了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論點。《孟子》是孟子與他的弟子合著的,內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動、政治學說、哲學思想和個性修養等。

  3.釋題:弈指什么?學弈又是什么意思呢?(弈,本來專指下圍棋,學弈就是學下圍棋。現在的對弈,就是下棋的意思,但不限于下圍棋。)

  4.引導學生就課題質疑,及時歸納整理并板書:

  ⑴誰學下棋?

  ⑵怎么學下棋?

  ⑶學得結果怎么樣?

  ⑷《學弈》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5.課前同學們已經預習了課文,誰能給大家講一講《學弈》這個故事?

  二、初讀課文,讀通句子

  1.教師范讀課文,努力做到讀得有聲有色,流暢自如(最好能背誦)。從而感染學生,激發其誦讀興趣。

  2.讀后學生評價,及時歸納出朗讀文言文的`要點:一是讀的速度要慢,二是停頓要得當。老師也可出示原文和停頓符號,以對學生朗讀有所幫助。

  3.學生模仿教師自由練讀,讀通讀順為止。(教師要給學生充裕的時間反復朗讀)

  4.同桌互讀課文,互相正誤。

  5.教師運用多種方式指導學生朗讀課文,如指名讀、賽讀、齊讀等,直到讀熟為止。

  三、精讀課文,理解文意。

  1.學生對照文后注釋,自己嘗試弄懂每句話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內容,遇有困難教師及時幫助。

  2.同桌互相解疑釋惑,合作學習,討論每句話的意思,也可向教師請教。教師及時就文中比較難理解的詞句進行指導:如之在不同句子里的意思不同;與是通假字,同歟。

小學語文教案 篇4

  教材內容:真正的朋友

  設計思路:

  朋友是人生的一大財富,有了朋友的相伴,我們的生活一定會充滿了陽光。針對現在的獨生子女,缺乏溝通,有的甚至有些自私,不能正確對待自己的朋友,為給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尋找自己真正的朋友,設計了以“真正的朋友”為題的口語交際活動。

  活動目標:

  1.通過此次活動,讓學生了解什么樣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

  2.懂得同學間要互相幫助,學會理解、寬容,學會與朋友分享,珍惜友誼。

  活動準備:

  收集有關珍惜友情的故事。

  活動過程:

  一、 談話導入,初步感知“朋友”。

  1.同學們,我們生活在一個溫暖的集體中,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好朋友,那么,你和你的朋友是怎樣相處的?你能向大家說說你們之間的小故事嗎?

  2.學生自由發言。教師相機評價。

  二、聽故事,揭示故事主題。

  1.孩子們,你和朋友溫馨的小故事也溫暖了老師的心。有這樣的'兩位朋友在森林里玩耍時,發生了一個故事。看看他們是怎樣做的?

  2.聽故事《兩個朋友》。

  3.聽了這個故事,你有什么想說的?

  學生自由談體會。

  4.熊來了,他的朋友是怎么做的?熊走了,他又是什么態度?從他的行為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熊來了——顧自逃跑——自私

  熊走了——笑瞇瞇——虛偽)

  5.揭示文中主題:能共患難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

  三、 分組討論:什么樣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

  1.我們的生活有波瀾壯闊,也有風平浪靜,有危機的時刻,有困難的時候,也有傷心的和歡樂的時刻,朋友間還會有些小矛盾小誤會……那么真正的朋友這時該怎樣做呢?

  2.結合自身的體會小組討論:什么樣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

  3.小組代表匯報交流。

  4.教師結合學生發言,相機引導學生體會:真正的朋友要彼此真誠相待、要互相寬容理解、遇到困難互相幫助、能和朋友分享你的快樂和痛苦……

  5.想象:如果朋友做錯了事情,你該怎么辦?

  四、 拓展升華,加深感悟。

  1.師生交流收集的名人珍惜友情的故事。

  2.欣賞俞伯牙與鐘子期的《高山流水》的故事,感受友情的難得,知音難覓!

  3.多媒體展示:中外名人珍惜友誼的名言。

  有很多良友,勝于有許多財富。——莎士比亞【英】

  真正的朋友不把友誼掛在口上,他們并不為了友誼而互相要求一點什么,而是彼此為對方做一切辦得到的事。——別林斯基【俄】

  一個朋友,嵌在一個人的心田中,如同星座在青空中一樣,某一顆星隕落了,就不能去移另一顆星來填滿她的位置。——冰心

  朋友間有誤會應當坦率地交換看法,不可背地誣蔑;有過失應當面規勸之,在背后則應選擇他的優點。——貝原益軒【日】

  多一個真正的朋友,就多一塊陶冶情操的礪石,多一分戰勝困難的力量,多一個銳意進取的伴侶。——培根【法】

  4.真心大回放:朋友,我想對你說。(可以是感謝,也可以是道歉……)

  五、課堂小結。

  是啊,友情是珍貴的,可是什么才是真正的朋友,什么才是真正的友情,大家通過今天的學習討論,都應該明白了,只要我們真誠的對待朋友,真心付出,學會寬容,就一定會收獲一份美好的友情,不管人生有幾多的風雨,朋友一定會如傘相隨!

  六、推薦閱讀文章:

  《平分生命》《犀牛和犀牛鳥的故事》等。

  附錄:

  高山流水的故事

  春秋時,楚國有個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藝高超。但他總覺得自己還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現對各種事物的感受。老師知道后,帶他乘船到東海的蓬萊島上,讓他欣賞自然的景色,傾聽大海的濤聲。伯牙見波浪洶涌,浪花激濺;海鳥翻飛,鳴聲入耳;耳邊仿佛響起了大自然和諧動聽的音樂。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彈奏,音隨意轉,把大自然的美妙融進了琴聲,但是無人能聽懂他的音樂,他感到十分的孤獨和寂寞,苦惱無比。

  一夜,伯牙乘船游覽.面對清風明月,他思緒萬千,彈起琴來,琴聲悠揚,忽然他感覺到有人在聽他的琴聲,伯牙見一樵夫站在岸邊,即請樵夫上船,伯牙彈起贊美高山的曲調,樵夫道:“

小學語文教案 篇5

  一、教材簡說

  本課內容由五條關于團結合作的諺語組成。諺語是在群眾中流傳的固定語句,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反映深刻的道理。本課的諺語通俗易懂,給人的啟示也很深刻,如“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難折斷”,“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都可以作為我們的座右銘,用來時時提醒自己,教育自己。

  二、教學目的.要求

  知識目標:認識10個生字。會寫8個字。能力目標:正確、流利地朗讀諺語。情感目標:有積累諺語的興趣。

  三、重難點處理

  書寫中“絞絲”的書寫(線、繩)指導:關鍵在于寫好兩個“撇折”,撇,一定不能彎,要寫直;折,要寫成“提”;第二個撇折稍大;兩個撇要保持“平行”(不要給學生講平行的概念,可以通過示范、動作讓學生明白)。

  四、教時:2教時。

  五、教學媒體:幻燈片

  六、教學過程:

  第一教時

  一、朗讀感悟

  1弊約憾裂櫨錚讀準字音。

  2毖≡褡約合不兜難櫨錚讀給同伴聽,互相檢查是否讀準字音,并說說自己喜歡所讀諺語的原因。

  3苯淌κ痙獨識裂櫨錚學生模仿讀。

  4筆ι、生生對讀,體會每一句諺語中前半句和后半句之間的對應關系。

  5逼攵裂櫨錚感悟諺語的含義。

  6在小組里說說自己對每一句諺語的理解,可以從字面上理解,也可以結合生活實際理解。讓每一個小組選擇一句諺語,說說本組同學對該諺語的理解。用實例說明諺語中蘊含的道理,或者說說諺語給我們生活和學習的啟示。

  7選擇自己最喜歡的諺語讀一讀,并說說自己喜歡的理由。

  8輩捎梅抖痢⒍遠痢⑵攵戀確絞椒錘蠢識裂櫨錚鼓勵記誦自己喜歡的諺語。

  二、識字

  1苯岷仙活實際識字。如,移動電話(移),火柴(柴),姓易、容易(易),打折、折疊(折),搓手,搓繩(搓、繩),一斤重(斤)等。

  2痹誒識裂櫨锏墓程中認清字形(整體認識),讀準字音。注意“柴、折、繩”是翹舌音,“搓”是平舌音,“謀”的韻母是ou。

  3蓖ü組詞鞏固認讀生字。

  布置家作:從課外摘抄搜集自己喜歡的諺語。

  〖你正在瀏覽《老百曉在線》提供的文章〗

  第二教時

  一、寫字指導。

  (1)仔細觀察

  同偏旁、同部件:折—挑線—繩斤—折

  形相近:挑—桃根—跟錢—線

  (2)寫正確。

  “挑”字的筆順:扌

  “折、根”二字不要多一點。“線”字不要少一點。

  (3)寫美觀。

  把“斤”字的寫法,引申到“折”字。斤:第一撇要平,第二撇要“豎”,橫要右伸,豎要垂直。

  重點指導“絞絲”的書寫(線、繩):關鍵在于寫好

  兩個“撇折”,撇,一定不能彎,要寫直;折,要寫成“提”;第二個撇折稍大;兩個撇要保持“平行”(不要給學生講平行的概念,可以通過示范、動作讓學生明白)。

  二、完成”看看寫寫”部分。

  三、搜集諺語,在班上分類進行整理、交流,每個同學找自己的學習伙伴,互相摘抄搜集的諺語。

小學語文教案 篇6

  一、教學目的

  (一)通過本課教學指導學生認識什么是沉和浮,會用這兩個詞描述物體在水中的狀態。

  (二)培養學生動手實驗的能力——有條不紊地進行操作,用簡單的符號做實驗記錄。

  (三)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培養良好的科學態度。

  二、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認識物體在水中是有沉有浮的。

  三、教學難點

  創造性活動:怎樣讓小瓶沉下去?怎樣讓橡皮泥浮起來?

  四、課前準備

  分組實驗材料:水槽(或水盆)、石塊、木塊、橡皮、橡皮泥、乒乓球、泡沫塑料、鉛筆、鑰匙、釘子、硬幣、牙膏皮、帶蓋的小瓶。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出示水槽

  2.談話:同學們,你們知道這個儀器叫什么?它有什么用?(裝水)我們今天要用它來做實驗。

  (二)學習新課

  1.指導學生觀察、認識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

  (1)認識水槽:在每個小組的桌上,都有一個圓形(或方形)的盛水容器,它叫“水槽”。

  (2)小組觀察:把石塊和木塊輕輕放入水中,觀察發生什么現象?

  (3)匯報觀察結果。(引導學生用“沉”和“浮”來描述這兩種現象。)

  (4)教師小結:把石塊和木塊放入水中,我們看到發生不同的現象。像石塊這樣沉入水底的現象叫做沉,像木塊這樣浮在水面的現象叫做浮。在這節課里,我們就學習“沉和浮”的知識。(板書課題,指導學生識記“沉”和“浮”兩個字。)

  2.指導學生實驗:把物體一個一個放入水中,哪些會沉,哪些會浮。

  (1)觀察:看一看要做實驗的物體是什么。

  (2)指導學生實驗

  ①講解實驗的目的:實驗一下,這幾種物體在水中的`沉浮情況。

  ②實驗方法:把物體一個一個輕輕地放入水中,看一看它是沉還是浮。

  ③試一試其它物體在水中的沉浮情況。

  ④把實驗結果填寫在書中第8頁下面的表格里。表格的第一行是物體的種類,如果你實驗的物體在表中沒畫出來,可以在后面的空格里補充上,可以畫圖,也可以用拼音寫出這種物體的名字;表格的第二三行用來記錄物體的沉浮情況,如果沉,在對著物體下面的第二行的格子里畫一個“√”,如果浮,在對著物體下面的第三行的格子里畫一個“√”。

  (3)學生分組實驗

  (4)匯報實驗結果

  (5)小結:通過以上實驗,我們了解了很多物體在水中的沉浮情況,平時在生活中還應該注意觀察其它物體在水中的沉浮情況。了解這些知識很重要,例如我們在做米飯的時候,總是先用水洗米,借助水把米和稻殼分開,就是因為米要沉在水底,而稻殼要浮在水面的緣故。

  3.指導學生研究改變物體在水中沉浮狀態的方法

  (1)怎樣讓小瓶沉下去?

  ①觀察:把帶蓋的小瓶放在水中,是沉還是浮?

  ②討論:怎樣讓這個小瓶沉入水底?

  ③學生分組實驗。

  ④匯報實驗結果。

  (2)怎樣讓橡皮泥浮起來?

  ①提問:我們已經知道把橡皮泥放入水中,它會沉入水底。(邊說邊演示)我們能想辦法讓它浮在水面嗎?

  ②小組討論、實驗。

  ③匯報實驗結果。(可以邊匯報邊演示)

  ④討論:如果有一塊鐵,我們也把它做成中間是空的,它也能浮在水面嗎?

  ⑤教師演示:把牙膏皮放入水中,沉底;把牙膏皮撈出來,折成一個碗狀,再放入水中,浮在水面上。

  ⑥討論:你們看,這浮在水面上的橡皮泥和牙膏皮像什么?(像碗、盒或船)

  (3)小結:通過以上實驗,我們知道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狀態是可以改變的。本來是浮在水面上的空瓶,如果在瓶內放入水或沙,增加了它的重量,就會沉入水底;本來是沉在底的橡皮泥團或牙膏皮,如果把它做成空心的(船狀、碗狀或盒狀),就能浮在水面。這個道理很重要,在生產和生活中很有用,例如很多船是用鋼鐵做的,卻能浮在水上,就是這個道理。

  做游戲

  (1)講解游戲方法:現在我們來做一個比賽小船裝東西的游戲。各組的橡皮泥團都是一樣大的,用這塊橡皮泥做一個小船,比一比哪個組的小船裝的硬幣多。做之前,先商量一下,然后再做;做的時候,不要著急,慢慢做;往船里放硬幣時要輕,一個一個地放,直到小船沒入水里,減去最后一個,就是這個小船能裝的數量。

  (2)小組討論、制作、試驗。

  (3)匯報制作、試驗結果。

  (4)演示。(請制作得比較好的一二個組在講臺上給同學們演示。)

  (5)觀察、分析:取得優勝的組制作的船有什么特點?

  (6)小結:通過比賽和分析可以知道,把同一塊橡皮泥捏得越薄,做成的小船越大,裝的東西就越多。

  (三)鞏固新課

  1.簡單概括本課教學內容。

  2.提問:

  (1)分別說出三種在水中沉浮的物體。

  (2)怎樣讓浮在水面的物體沉入水底?

  怎樣讓沉在水底的物體浮上水面?

  (四)布置作業

  1.把雞蛋、蘋果、梨、桃、桔子、番茄等放入水中,觀察它們是沉還是浮?

  2.觀察剛下鍋的餃子和快要煮熟的餃子在水中是沉還是浮?比較一下它們的大小相同嗎?

  六、參考材料

  (一)物體沉浮的條件

  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浮,與物體受到的重力有關。當物體的重力大于物體在水中所受到的浮力,物體就下沉;當物體的重力小于物體在水中所受到的浮力,物體就上浮;當物體的重力等于物體在水中所受到的浮力,物體既不上浮,也不下沉,而是懸浮在水中。阿基米德的浮力定律告訴我們:物體在水中所受到的浮力的大小,等于物體所排開水的重力。因此,也可以說當物體的重力大于同體積水的重力時,物體就下沉;當物體的重力小于同體積水的重力時,物體就上浮;當物體的重力等于同體積水的重力時,物體就不上浮也不下沉而懸浮在水中。

  (二)空心球制法

  將中藥丸的塑料殼或乒乓球的外面包上一層薄橡皮泥即可。用空心球和橡皮泥球可做浮沉實驗。

  (三)物體在水中懸浮實驗的做法

  把雞蛋放入鹽水中,調節鹽水的濃度,當鹽水的濃度合適時,雞蛋就可以懸浮在水中。

  板書設計

  第二課沉和浮

  1.沉(沉入水底)

  石塊、鑰匙、橡皮、鐵釘

  2.浮(漂在水上)

  木塊、泡沫塑料、乒乓球

小學語文教案 篇7

  一、教學目標:

  1、能正確地認讀生字新詞,并在此基礎上做到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讓學生感受水鄉秀麗的風光和水鄉人民的美好生活,激發他們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3、學生能基本背誦課文。

  二、教學重點: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讀課文。

  三、教學難點:

  體驗水鄉的美,感受水鄉人們生活的.幸福。

  四、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分小組學習。

  五、學情調查:

  1、學生對水鄉風景人情缺乏感性認識,缺少生活體驗。

  2、學生對文中所描繪的“渠”、“駁”、“籮”等詞不理解。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激發興趣。

  1、小游戲。師板畫小帆船,請學生上黑板模仿畫,比一比誰畫的好、快。

  2、導入新課。放水鄉風光圖像,交流感受。

  3、教師配樂朗誦,學生思考:水鄉什么多?

  4、讀后交流,揭示課題《水鄉歌》,板書:水鄉歌

  (二)初讀,整體感知。

  1、提出讀書要求,自由讀詩歌。

  2、檢查字詞與課文。

  3、交流學情,你還有什么不懂嗎?學生提問。

  (1)教給方法,理解“渠”“駁”歌、曲都是人們唱的,它們意思相近,我們可把這兩個字組成一個詞“歌曲”,想一想:渠是什么意思?駁呢?

  (2)提出用畫畫的方式來讀課文,弄懂其它提出的問題。

  (三)精讀,體悟情感。

  1、第一段畫水。

  (1)水鄉的美景就像一幅畫,我們該先畫什么呢?水還是船?(水)

  (2)要想畫好水,必須知道水是什么樣的,自由讀第一段。

  (3)交流,水鄉的水是什么樣的?

  (4)看第一段圖像,師引讀。

  (5)指導朗讀,齊讀

  (6)指導作畫

  2、第二段畫船及其它。

  (1)船應該怎么畫,自由讀第二段。

  (2)請一位小朋友畫一只船,指導:用什么顏色粉筆?(白色)船應該畫在什么位置?(水上)畫一只行嗎?再請小朋友畫多只帆船。

  (3)水上有白帆,天上還有云朵,師再畫云朵。你想起書上哪句話?指導朗讀,(白帆片片像云朵,飄滿湖面飄滿河)

  (4)這么多船在干什么呢?(捕魚、捉蝦、運輸……)

  (5)小組交流,水里面會有什么,水上呢?水邊呢?

  魚、蝦、蟹、荷、鴨、鵝、稻田等。

  (6)把剛才說的畫下來,指導作畫。

  (7)水鄉那么優美,生活在這里的人多么幸福啊。指導有感情朗讀第二段。

  3、第三段畫歌及其它。

  (1)歌可以畫嗎?讀第三段。

  (2)小組交流:誰在唱歌?為什么唱歌?

  (3)水鄉人們通過辛勤勞動過上了幸福的生活,看到這么多的帆船你能聽到他們在唱歌嗎?

  (4)指導朗讀。

  4、擴展想象升華內涵。

  (1)小朋友想一想,再對照書上的插圖。看看還可以畫什么?(樓房、鳥、樹……)

  (2)水鄉不僅水多、船多,河渠、池塘邊上的稻田也特別多,水鄉還有一個美名,叫“魚米之鄉”。

  (3)配樂有感情地朗讀全文,會背的站到講臺前和老師一齊背誦。背誦全文。

小學語文教案 篇8

  教學難點 :復述課文

  教學過程 :

  一、學習第一段

  1、輕聲自由讀第一段。

  劃出你最喜歡的句子。說說為什么喜歡?記住這一句。

  2、分角色朗讀。

  說說三個角色各要讀出什么樣的語氣?

  “撒嬌”、“央求”各是什么意思?

  3、指導朗讀。(練讀、朗讀)

  二、學習第二段

  1、輕聲自由讀第二段。

  6

  劃出最喜歡的'句子并記住。

  2、筍芽兒聽了雷公公的呼喚,她怎樣向竹媽媽表示?

  “沉不住氣”什么意思?有感情地朗讀這句話。

  3、分角色朗讀。

  說說三個角色各要讀出什么樣的語氣?

  “嘮叨”是什么意思?表演。

  4、指導朗讀。(練讀、朗讀)

  5、分角色朗讀。

  三、學習第三段

  1、輕聲自由讀第三段的10、11自然段。

  劃出最喜歡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讀并記住。

  2、筍芽兒遇到了誰?小草對她說了什么?(指名讀)

  3、筍芽兒怎么說,怎么做?最后結果怎樣?

【小學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語文天地八》教案10-10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三》教案10-10

孔子教案-小學語文12-16

小學語文《長征》教案09-27

小學語文《下雨了》教案09-26

小學語文園地教案09-30

小學語文精品教案10-01

小學語文《石榴》教案09-30

小學語文《春風》教案09-30

小學語文《窮人》教案09-27

【精華】小學語文教案范文匯總8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語文教案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華】小學語文教案范文匯總8篇

小學語文教案 篇1

  一.教材分析:

  這部分共有五頁插圖。第1頁上面的一幅小圖是一位女同學正在朗讀課文的正面圖。第2、3頁的左上方是全班同學的集體背誦圖。右上方是教師利用教學掛圖,指導學生背誦的情形。左下方是三個學生正在背誦課文的情形,下方小圖是學生家長檢查孩子背誦課文的情況。右下角是課堂上同學之間互相檢查背誦課文的情況。第4.5頁上面有三幅圖,從左到右,第一幅圖是一個小學生借到了一本心愛的圖書,顯得十分開心。第二幅圖是學生在教室里讀報。第三幅圖是幾個小學生在圖書館里查閱選擇自己需要的課外書,可以看出同學們的舉止都很文明。

  二.學習目標:

  指導學生仔細觀察,使學生了解課外閱讀的內容和形式,勤于朗讀背誦,樂于課外閱讀。

  訓練正確的朗讀.背誦方法。

  逐步養成樂于課外閱讀的習慣。

  三.教學重點.難點:

  良好的學習習慣涉及范圍很廣,需要訓練的內容也很多,本冊教材是在前兩冊強調培養掌握正確的讀寫姿勢和專心傾聽,勇于發言,認真寫鉛筆字的良好習慣的基礎上,又提出了朗讀.背誦和閱讀課外書報等方面的內容,學生在朗讀和背誦方面已掌握一些方法,閱讀課外書報的興趣習慣還需在今后的教學中嚴格訓練,持之以恒進行培養。

  四.教學準備:

  圖片.若干卡片

  五.教學安排: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指導學生仔細觀察課本插圖或教學掛圖,使學生了解朗讀的形式,培養學生勤于朗讀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掌握正確的朗讀姿勢。

  教學準備:有關掛圖。

  教學設計:

  一.復習導入

  在一年級我們已經學習了哪些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正確的寫字姿勢.專心傾聽勇于發言……)

  是呀,這些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我們才能把語文這門課學得更好。現在我們升入了二年級,我們需要有更多的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順利地學好語文,小朋友,你們想要嗎?/article/

  二.指導看圖1.2

  1.圖上的小姑娘在干什么?

  2.仔細觀察她的朗讀姿勢,她是怎樣朗讀的?

  小結:朗讀時要身正.肩平.雙手拿書,雙臂平放。

  三.模仿評價

  1.請幾個學生練習讀書姿勢,其余學生觀察評價。

  2.小結:如果姿勢不正確,會對人體有影響,身不正肩不平容易引起脊柱彎曲,兩臂不自然平放,朗讀時會感到吃力,目光與課本不能保持垂直,課本上的字就不容易看得真切,眼與課本的距離不能保持一尺,過遠過近都會影響視力。

  3.指導看下圖,全班同學的朗讀姿勢怎么樣?

  4.全班朗讀,指名分組觀察,交流。巡視糾正。

  四.集體訓練

  1.復習要領。

  2.指名幾位學生擺正朗讀姿勢一齊朗讀。

  3.評價指出:

  朗讀時不僅要姿勢正確,還要做到口齒清楚,聲音嘹亮,態度大方,字字入目,句句過心,正確流利,富有情感,神情專注,邊讀邊想。

  4.正確的朗讀姿勢需要我們在平時每一次朗讀時加以注意,經常地進行朗讀,養成良好的讀書姿勢。

  五.總結:

  一年級時,我們已經知道了讀書寫字的姿勢,掌握了握筆的方法,還知道了保護視力的一些要求,今天我們又知道了朗讀的姿勢和要領,以后我們要天天堅持,持之以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指導學生仔細觀察課本插圖,使學生了解背誦形式,訓練正確的背誦姿勢及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背誦習慣。

  教學重點:

  訓練學生掌握背誦姿勢及方法,逐步培養良好的背書習慣。

  教學準備:教學掛圖。

  教學設計:

  一.整體感知畫面

  1.指導觀察順序:從左到右,從上到下。

  (1)全班集體背誦。

  (2)指導學生看圖背誦。

  (3)同桌互相檢查背誦。

  (4)一位女同學在家長面前背誦。

  (5)課后相互檢查背誦。

  二.指導學生觀察集體背誦圖1.2

  1.背誦時課本和文具盒怎樣擺放?

  2.這些同學怎樣坐的?

  小結:身正肩平,交臂平放,眼向前方,態度認真。

  3.背誦時還要注意什么?(聲音響亮,邊背邊想,正確流利,富有情感)

  4.全班學生模仿圖上的學生,集體背誦一段已學過的課文。

  5.請同學們猜一猜,圖上的同學背誦的是哪篇課文?

  6.看圖背誦有什么好處呢?要注意什么?

  (圖中有文,文中有圖,按序背誦。)

  三.介紹你以前是怎樣背誦的呢?

  1.在背誦以前就要把課文反復朗讀,做到不多字.不漏字.正確.流利.有感情。

  2.在背誦時,邊背誦邊想象課文中所寫的景象,按照順序來背誦。

  3.在背誦時同樣做到不多字.不漏字.正確.流利.有感情。

  四.觀察三幅小圖,按圖模仿訓練

  1.觀察圖3:圖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們背誦時怎樣?

  2.看圖4:圖上的人在干什么?感情怎樣?媽媽怎樣?

  3.看圖5:小朋友們態度和姿勢怎樣?

  4.小組模仿,同桌交換相互檢查背誦。

  5.請你用上“有的……有的……有的……有的……”來說說圖上的這些小朋友在哪兒,又是怎樣進行背誦的。

  你還想在哪兒怎樣進行背誦呢?

  五.總結

  本課我們通過學習,掌握了背誦的正確姿勢,要領,了解了背誦的形式,知道了看圖背誦的方法。今后,我們在學習課文時要多讀.勤背,樂背。這樣你肚子里故事就會越來越多。難怪,有的小朋友能成為故事大王呢。

  第三課時

  教學要求:

  了解課文閱讀的內容和形式,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逐步培養閱讀的好習慣。

  教具準備:圖片

  教學設計:

  一.觀察圖:

  1.從第一幅圖上你看到了什么?

  2.圖上的一位小同學借到了一本心愛的課外書,他多開心呀!

  3.你知道為什么這位小同學得到一本課外書就會這么開心呢?

  出示幾條格言:/article/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飯可一日不吃,書不可一日不讀。

  4.說說你知道誰經常愛讀課外書的。

  多讀書,能使我們增長知識,開闊眼界,不斷進步,還能使我們學會寫文章,我們從小就要養成良好的愛讀課外書的習慣。

  5.看圖2

  閱讀課外書報與朗讀的姿勢一樣,態度認真,神態專一,但為了保持閱讀的安靜,閱讀時要做到眼看.心記,不出聲。

  6.觀察圖3:小同學在干什么?表情怎么樣?

  7.小結:從這三幅圖我們可以看出同學們借到一本心愛的書時那么高興,閱讀時又是那么專心,在挑選課外書時那么認真。

  二.觀察下面兩幅圖,請你說說他們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小朋友在圖書館.閱覽室挑選.借閱圖書和看報紙。

  他們有的在精心地挑選自己喜愛讀書,有的在老師那兒進行登記,有的在認真地閱讀,他們都非常的安靜。有的小朋友讀到有趣的內容就輕聲地告訴旁邊的小朋友,與同學分享。

  三.小結

  當你與書交上朋友后,你會得到無窮的快樂,因為她會讓你懂得許多知識,成為小博士;她會讓你了解一些新聞,成為百事通;她會讓你有無窮無盡的故事,成為受人歡迎的故事大王……

  教后小記:

小學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精讀課文。讀懂每個自然段的意思。自讀自悟,知道"我"是怎么讀《水滸傳》的,從中感悟"我"對《水滸傳》的喜愛之情。

  教學重點: 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教學難點: 感悟作者童年時對《水滸傳》的喜愛之情。

  教學用具:課件

  教學方法:導析法

  教學過程:

  一、交流讀書收獲(能擬出小標題更好)

  1.理解每個自然段的意思。

  (1)武松打虎,百聽不厭;

  (2)盼望長大,能讀《水滸傳》;

  (3)答應買書,破涕為笑;

  (4)買來新書,愛不釋手;

  (5)細讀《水滸傳》 ,無比喜悅;

  (6)成績提高,讀書有益。

  2.小結:同學們總結得非常好,作者就是這樣寫了每個自然段的內容,脈絡非常清楚。

  3.質疑釋疑。

  二、引導精讀,自讀自悟

  1.那么"我"究竟是怎么讀《水滸傳》的呢?請找到相關的自然段,讀一讀。

  2.重點學習第4,5自然段。

  (1)指名讀。

  (2)回答,‘我"是怎么讀《水滸傳》的?

  (3 )課件出示語句,品讀感悟:

  ①盡管有些字還不認識,有些內容還不理解,我仍然津、津有昧地看下去。

  (從中感悟到作者非常喜歡《水滸傳》這本書)

  ②早上在晨曦中看,晚上在煤油燈下看,放學回來的'路上,還坐在草地上看個沒完。 師生配合讀這句話,學生談體會。(作者不分時間、不分地點,抓緊一切時間看,說明沉迷其中,對《水滸傳》的達到癡迷的程度)

  3這一段,我反復讀了好幾遍。,

  從"反復"一詞中,你又體會到什么? (讀的次數多,讀得細致)

  (4)把這些語句反復讀一讀,并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我"是怎么讀《水滸傳》的。

  三、引導質疑,感悟表達方法

  1、結合課題,引導質疑。

  課題是:童年讀《水滸傳》那么課文只寫第4,5兩個自然段的內容不就行了嗎?課文的第1、2,3,6自然段與中 t關嗎?

  2、學生討論、交流,各抒己見。

  3.教師小結: 摞文通過寫童年的"我"讀(水滸傳》的情形,表達了"我"對這部書的喜愛之情。從文章的每個自然段都能體會 安丁才《水滸傳》的喜愛。第1,2自然段是"我"愛上《水滸傳》的前因;第3自然段寫了"我"為《水滸傳》而哭笑,喜愛之情溢于言表;第6自然段是"我"讀《水滸傳》后的好處,交代了"我"愛讀《水滸傳》的后果。文章圍繞中 渾然一體,所以少了哪一段,都不完美。

  作者用具體的事例和細節描寫,來反映"我"對《水滸傳》的喜愛之情,這種表達方式值得我們學習。

  四、拓展延伸

  1.愛讀書吧!讀書會讓我們受益無窮。請大家課外讀一讀《水滸傳》這一名著。

  2.童年的你讀過哪些文學書?和同學們交流一下。

  五、課堂小結

  由學生總結這節課的收獲。

  板書設計:25童年讀《水滸傳》

  武松打虎,百聽不厭;

  盼望長大,能讀《水滸傳》;

  答應買書,破涕為笑;

  買來新書,愛不釋手;

  細讀《水滸傳》 ,無比喜悅;

  成績提高,讀書有益。

小學語文教案 篇3

  學習目標:

  1.讀準每個字的讀音。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根據課后注釋聯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內容。

  3.能從課文中體會到學習必須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學習孔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

  課前準備:

  1.布置學生了解孔子的生平資料。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教師談話:文言文是我國傳統文化的寶貴遺產,它言簡意賅,記錄了我國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明。不少文言文還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兩篇融知識性、趣味性與哲理性于一體的文言文。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2.成語導入:專心致志這個成語你熟悉嗎?誰能講講它的意思。專心致志這個成語源自《孟子?告子》中的一篇文言文──《學弈》。(板書:學弈)

  介紹孟子資料:孟子(約公元前372―前289)名軻,字子輿。戰國時鄒國(現山東鄒縣)人。我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以后的儒學大師,被尊稱為亞圣,后世將他與孔子合稱為孔孟。他肯定人性本來是善的,都具有仁、義、禮、智等天賦道德意識。提出了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論點。《孟子》是孟子與他的弟子合著的,內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動、政治學說、哲學思想和個性修養等。

  3.釋題:弈指什么?學弈又是什么意思呢?(弈,本來專指下圍棋,學弈就是學下圍棋。現在的對弈,就是下棋的意思,但不限于下圍棋。)

  4.引導學生就課題質疑,及時歸納整理并板書:

  ⑴誰學下棋?

  ⑵怎么學下棋?

  ⑶學得結果怎么樣?

  ⑷《學弈》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5.課前同學們已經預習了課文,誰能給大家講一講《學弈》這個故事?

  二、初讀課文,讀通句子

  1.教師范讀課文,努力做到讀得有聲有色,流暢自如(最好能背誦)。從而感染學生,激發其誦讀興趣。

  2.讀后學生評價,及時歸納出朗讀文言文的`要點:一是讀的速度要慢,二是停頓要得當。老師也可出示原文和停頓符號,以對學生朗讀有所幫助。

  3.學生模仿教師自由練讀,讀通讀順為止。(教師要給學生充裕的時間反復朗讀)

  4.同桌互讀課文,互相正誤。

  5.教師運用多種方式指導學生朗讀課文,如指名讀、賽讀、齊讀等,直到讀熟為止。

  三、精讀課文,理解文意。

  1.學生對照文后注釋,自己嘗試弄懂每句話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內容,遇有困難教師及時幫助。

  2.同桌互相解疑釋惑,合作學習,討論每句話的意思,也可向教師請教。教師及時就文中比較難理解的詞句進行指導:如之在不同句子里的意思不同;與是通假字,同歟。

小學語文教案 篇4

  教材內容:真正的朋友

  設計思路:

  朋友是人生的一大財富,有了朋友的相伴,我們的生活一定會充滿了陽光。針對現在的獨生子女,缺乏溝通,有的甚至有些自私,不能正確對待自己的朋友,為給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尋找自己真正的朋友,設計了以“真正的朋友”為題的口語交際活動。

  活動目標:

  1.通過此次活動,讓學生了解什么樣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

  2.懂得同學間要互相幫助,學會理解、寬容,學會與朋友分享,珍惜友誼。

  活動準備:

  收集有關珍惜友情的故事。

  活動過程:

  一、 談話導入,初步感知“朋友”。

  1.同學們,我們生活在一個溫暖的集體中,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好朋友,那么,你和你的朋友是怎樣相處的?你能向大家說說你們之間的小故事嗎?

  2.學生自由發言。教師相機評價。

  二、聽故事,揭示故事主題。

  1.孩子們,你和朋友溫馨的小故事也溫暖了老師的心。有這樣的'兩位朋友在森林里玩耍時,發生了一個故事。看看他們是怎樣做的?

  2.聽故事《兩個朋友》。

  3.聽了這個故事,你有什么想說的?

  學生自由談體會。

  4.熊來了,他的朋友是怎么做的?熊走了,他又是什么態度?從他的行為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熊來了——顧自逃跑——自私

  熊走了——笑瞇瞇——虛偽)

  5.揭示文中主題:能共患難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

  三、 分組討論:什么樣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

  1.我們的生活有波瀾壯闊,也有風平浪靜,有危機的時刻,有困難的時候,也有傷心的和歡樂的時刻,朋友間還會有些小矛盾小誤會……那么真正的朋友這時該怎樣做呢?

  2.結合自身的體會小組討論:什么樣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

  3.小組代表匯報交流。

  4.教師結合學生發言,相機引導學生體會:真正的朋友要彼此真誠相待、要互相寬容理解、遇到困難互相幫助、能和朋友分享你的快樂和痛苦……

  5.想象:如果朋友做錯了事情,你該怎么辦?

  四、 拓展升華,加深感悟。

  1.師生交流收集的名人珍惜友情的故事。

  2.欣賞俞伯牙與鐘子期的《高山流水》的故事,感受友情的難得,知音難覓!

  3.多媒體展示:中外名人珍惜友誼的名言。

  有很多良友,勝于有許多財富。——莎士比亞【英】

  真正的朋友不把友誼掛在口上,他們并不為了友誼而互相要求一點什么,而是彼此為對方做一切辦得到的事。——別林斯基【俄】

  一個朋友,嵌在一個人的心田中,如同星座在青空中一樣,某一顆星隕落了,就不能去移另一顆星來填滿她的位置。——冰心

  朋友間有誤會應當坦率地交換看法,不可背地誣蔑;有過失應當面規勸之,在背后則應選擇他的優點。——貝原益軒【日】

  多一個真正的朋友,就多一塊陶冶情操的礪石,多一分戰勝困難的力量,多一個銳意進取的伴侶。——培根【法】

  4.真心大回放:朋友,我想對你說。(可以是感謝,也可以是道歉……)

  五、課堂小結。

  是啊,友情是珍貴的,可是什么才是真正的朋友,什么才是真正的友情,大家通過今天的學習討論,都應該明白了,只要我們真誠的對待朋友,真心付出,學會寬容,就一定會收獲一份美好的友情,不管人生有幾多的風雨,朋友一定會如傘相隨!

  六、推薦閱讀文章:

  《平分生命》《犀牛和犀牛鳥的故事》等。

  附錄:

  高山流水的故事

  春秋時,楚國有個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藝高超。但他總覺得自己還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現對各種事物的感受。老師知道后,帶他乘船到東海的蓬萊島上,讓他欣賞自然的景色,傾聽大海的濤聲。伯牙見波浪洶涌,浪花激濺;海鳥翻飛,鳴聲入耳;耳邊仿佛響起了大自然和諧動聽的音樂。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彈奏,音隨意轉,把大自然的美妙融進了琴聲,但是無人能聽懂他的音樂,他感到十分的孤獨和寂寞,苦惱無比。

  一夜,伯牙乘船游覽.面對清風明月,他思緒萬千,彈起琴來,琴聲悠揚,忽然他感覺到有人在聽他的琴聲,伯牙見一樵夫站在岸邊,即請樵夫上船,伯牙彈起贊美高山的曲調,樵夫道:“

小學語文教案 篇5

  一、教材簡說

  本課內容由五條關于團結合作的諺語組成。諺語是在群眾中流傳的固定語句,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反映深刻的道理。本課的諺語通俗易懂,給人的啟示也很深刻,如“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難折斷”,“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都可以作為我們的座右銘,用來時時提醒自己,教育自己。

  二、教學目的.要求

  知識目標:認識10個生字。會寫8個字。能力目標:正確、流利地朗讀諺語。情感目標:有積累諺語的興趣。

  三、重難點處理

  書寫中“絞絲”的書寫(線、繩)指導:關鍵在于寫好兩個“撇折”,撇,一定不能彎,要寫直;折,要寫成“提”;第二個撇折稍大;兩個撇要保持“平行”(不要給學生講平行的概念,可以通過示范、動作讓學生明白)。

  四、教時:2教時。

  五、教學媒體:幻燈片

  六、教學過程:

  第一教時

  一、朗讀感悟

  1弊約憾裂櫨錚讀準字音。

  2毖≡褡約合不兜難櫨錚讀給同伴聽,互相檢查是否讀準字音,并說說自己喜歡所讀諺語的原因。

  3苯淌κ痙獨識裂櫨錚學生模仿讀。

  4筆ι、生生對讀,體會每一句諺語中前半句和后半句之間的對應關系。

  5逼攵裂櫨錚感悟諺語的含義。

  6在小組里說說自己對每一句諺語的理解,可以從字面上理解,也可以結合生活實際理解。讓每一個小組選擇一句諺語,說說本組同學對該諺語的理解。用實例說明諺語中蘊含的道理,或者說說諺語給我們生活和學習的啟示。

  7選擇自己最喜歡的諺語讀一讀,并說說自己喜歡的理由。

  8輩捎梅抖痢⒍遠痢⑵攵戀確絞椒錘蠢識裂櫨錚鼓勵記誦自己喜歡的諺語。

  二、識字

  1苯岷仙活實際識字。如,移動電話(移),火柴(柴),姓易、容易(易),打折、折疊(折),搓手,搓繩(搓、繩),一斤重(斤)等。

  2痹誒識裂櫨锏墓程中認清字形(整體認識),讀準字音。注意“柴、折、繩”是翹舌音,“搓”是平舌音,“謀”的韻母是ou。

  3蓖ü組詞鞏固認讀生字。

  布置家作:從課外摘抄搜集自己喜歡的諺語。

  〖你正在瀏覽《老百曉在線》提供的文章〗

  第二教時

  一、寫字指導。

  (1)仔細觀察

  同偏旁、同部件:折—挑線—繩斤—折

  形相近:挑—桃根—跟錢—線

  (2)寫正確。

  “挑”字的筆順:扌

  “折、根”二字不要多一點。“線”字不要少一點。

  (3)寫美觀。

  把“斤”字的寫法,引申到“折”字。斤:第一撇要平,第二撇要“豎”,橫要右伸,豎要垂直。

  重點指導“絞絲”的書寫(線、繩):關鍵在于寫好

  兩個“撇折”,撇,一定不能彎,要寫直;折,要寫成“提”;第二個撇折稍大;兩個撇要保持“平行”(不要給學生講平行的概念,可以通過示范、動作讓學生明白)。

  二、完成”看看寫寫”部分。

  三、搜集諺語,在班上分類進行整理、交流,每個同學找自己的學習伙伴,互相摘抄搜集的諺語。

小學語文教案 篇6

  一、教學目的

  (一)通過本課教學指導學生認識什么是沉和浮,會用這兩個詞描述物體在水中的狀態。

  (二)培養學生動手實驗的能力——有條不紊地進行操作,用簡單的符號做實驗記錄。

  (三)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培養良好的科學態度。

  二、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認識物體在水中是有沉有浮的。

  三、教學難點

  創造性活動:怎樣讓小瓶沉下去?怎樣讓橡皮泥浮起來?

  四、課前準備

  分組實驗材料:水槽(或水盆)、石塊、木塊、橡皮、橡皮泥、乒乓球、泡沫塑料、鉛筆、鑰匙、釘子、硬幣、牙膏皮、帶蓋的小瓶。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出示水槽

  2.談話:同學們,你們知道這個儀器叫什么?它有什么用?(裝水)我們今天要用它來做實驗。

  (二)學習新課

  1.指導學生觀察、認識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

  (1)認識水槽:在每個小組的桌上,都有一個圓形(或方形)的盛水容器,它叫“水槽”。

  (2)小組觀察:把石塊和木塊輕輕放入水中,觀察發生什么現象?

  (3)匯報觀察結果。(引導學生用“沉”和“浮”來描述這兩種現象。)

  (4)教師小結:把石塊和木塊放入水中,我們看到發生不同的現象。像石塊這樣沉入水底的現象叫做沉,像木塊這樣浮在水面的現象叫做浮。在這節課里,我們就學習“沉和浮”的知識。(板書課題,指導學生識記“沉”和“浮”兩個字。)

  2.指導學生實驗:把物體一個一個放入水中,哪些會沉,哪些會浮。

  (1)觀察:看一看要做實驗的物體是什么。

  (2)指導學生實驗

  ①講解實驗的目的:實驗一下,這幾種物體在水中的`沉浮情況。

  ②實驗方法:把物體一個一個輕輕地放入水中,看一看它是沉還是浮。

  ③試一試其它物體在水中的沉浮情況。

  ④把實驗結果填寫在書中第8頁下面的表格里。表格的第一行是物體的種類,如果你實驗的物體在表中沒畫出來,可以在后面的空格里補充上,可以畫圖,也可以用拼音寫出這種物體的名字;表格的第二三行用來記錄物體的沉浮情況,如果沉,在對著物體下面的第二行的格子里畫一個“√”,如果浮,在對著物體下面的第三行的格子里畫一個“√”。

  (3)學生分組實驗

  (4)匯報實驗結果

  (5)小結:通過以上實驗,我們了解了很多物體在水中的沉浮情況,平時在生活中還應該注意觀察其它物體在水中的沉浮情況。了解這些知識很重要,例如我們在做米飯的時候,總是先用水洗米,借助水把米和稻殼分開,就是因為米要沉在水底,而稻殼要浮在水面的緣故。

  3.指導學生研究改變物體在水中沉浮狀態的方法

  (1)怎樣讓小瓶沉下去?

  ①觀察:把帶蓋的小瓶放在水中,是沉還是浮?

  ②討論:怎樣讓這個小瓶沉入水底?

  ③學生分組實驗。

  ④匯報實驗結果。

  (2)怎樣讓橡皮泥浮起來?

  ①提問:我們已經知道把橡皮泥放入水中,它會沉入水底。(邊說邊演示)我們能想辦法讓它浮在水面嗎?

  ②小組討論、實驗。

  ③匯報實驗結果。(可以邊匯報邊演示)

  ④討論:如果有一塊鐵,我們也把它做成中間是空的,它也能浮在水面嗎?

  ⑤教師演示:把牙膏皮放入水中,沉底;把牙膏皮撈出來,折成一個碗狀,再放入水中,浮在水面上。

  ⑥討論:你們看,這浮在水面上的橡皮泥和牙膏皮像什么?(像碗、盒或船)

  (3)小結:通過以上實驗,我們知道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狀態是可以改變的。本來是浮在水面上的空瓶,如果在瓶內放入水或沙,增加了它的重量,就會沉入水底;本來是沉在底的橡皮泥團或牙膏皮,如果把它做成空心的(船狀、碗狀或盒狀),就能浮在水面。這個道理很重要,在生產和生活中很有用,例如很多船是用鋼鐵做的,卻能浮在水上,就是這個道理。

  做游戲

  (1)講解游戲方法:現在我們來做一個比賽小船裝東西的游戲。各組的橡皮泥團都是一樣大的,用這塊橡皮泥做一個小船,比一比哪個組的小船裝的硬幣多。做之前,先商量一下,然后再做;做的時候,不要著急,慢慢做;往船里放硬幣時要輕,一個一個地放,直到小船沒入水里,減去最后一個,就是這個小船能裝的數量。

  (2)小組討論、制作、試驗。

  (3)匯報制作、試驗結果。

  (4)演示。(請制作得比較好的一二個組在講臺上給同學們演示。)

  (5)觀察、分析:取得優勝的組制作的船有什么特點?

  (6)小結:通過比賽和分析可以知道,把同一塊橡皮泥捏得越薄,做成的小船越大,裝的東西就越多。

  (三)鞏固新課

  1.簡單概括本課教學內容。

  2.提問:

  (1)分別說出三種在水中沉浮的物體。

  (2)怎樣讓浮在水面的物體沉入水底?

  怎樣讓沉在水底的物體浮上水面?

  (四)布置作業

  1.把雞蛋、蘋果、梨、桃、桔子、番茄等放入水中,觀察它們是沉還是浮?

  2.觀察剛下鍋的餃子和快要煮熟的餃子在水中是沉還是浮?比較一下它們的大小相同嗎?

  六、參考材料

  (一)物體沉浮的條件

  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浮,與物體受到的重力有關。當物體的重力大于物體在水中所受到的浮力,物體就下沉;當物體的重力小于物體在水中所受到的浮力,物體就上浮;當物體的重力等于物體在水中所受到的浮力,物體既不上浮,也不下沉,而是懸浮在水中。阿基米德的浮力定律告訴我們:物體在水中所受到的浮力的大小,等于物體所排開水的重力。因此,也可以說當物體的重力大于同體積水的重力時,物體就下沉;當物體的重力小于同體積水的重力時,物體就上浮;當物體的重力等于同體積水的重力時,物體就不上浮也不下沉而懸浮在水中。

  (二)空心球制法

  將中藥丸的塑料殼或乒乓球的外面包上一層薄橡皮泥即可。用空心球和橡皮泥球可做浮沉實驗。

  (三)物體在水中懸浮實驗的做法

  把雞蛋放入鹽水中,調節鹽水的濃度,當鹽水的濃度合適時,雞蛋就可以懸浮在水中。

  板書設計

  第二課沉和浮

  1.沉(沉入水底)

  石塊、鑰匙、橡皮、鐵釘

  2.浮(漂在水上)

  木塊、泡沫塑料、乒乓球

小學語文教案 篇7

  一、教學目標:

  1、能正確地認讀生字新詞,并在此基礎上做到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讓學生感受水鄉秀麗的風光和水鄉人民的美好生活,激發他們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3、學生能基本背誦課文。

  二、教學重點: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讀課文。

  三、教學難點:

  體驗水鄉的美,感受水鄉人們生活的.幸福。

  四、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分小組學習。

  五、學情調查:

  1、學生對水鄉風景人情缺乏感性認識,缺少生活體驗。

  2、學生對文中所描繪的“渠”、“駁”、“籮”等詞不理解。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激發興趣。

  1、小游戲。師板畫小帆船,請學生上黑板模仿畫,比一比誰畫的好、快。

  2、導入新課。放水鄉風光圖像,交流感受。

  3、教師配樂朗誦,學生思考:水鄉什么多?

  4、讀后交流,揭示課題《水鄉歌》,板書:水鄉歌

  (二)初讀,整體感知。

  1、提出讀書要求,自由讀詩歌。

  2、檢查字詞與課文。

  3、交流學情,你還有什么不懂嗎?學生提問。

  (1)教給方法,理解“渠”“駁”歌、曲都是人們唱的,它們意思相近,我們可把這兩個字組成一個詞“歌曲”,想一想:渠是什么意思?駁呢?

  (2)提出用畫畫的方式來讀課文,弄懂其它提出的問題。

  (三)精讀,體悟情感。

  1、第一段畫水。

  (1)水鄉的美景就像一幅畫,我們該先畫什么呢?水還是船?(水)

  (2)要想畫好水,必須知道水是什么樣的,自由讀第一段。

  (3)交流,水鄉的水是什么樣的?

  (4)看第一段圖像,師引讀。

  (5)指導朗讀,齊讀

  (6)指導作畫

  2、第二段畫船及其它。

  (1)船應該怎么畫,自由讀第二段。

  (2)請一位小朋友畫一只船,指導:用什么顏色粉筆?(白色)船應該畫在什么位置?(水上)畫一只行嗎?再請小朋友畫多只帆船。

  (3)水上有白帆,天上還有云朵,師再畫云朵。你想起書上哪句話?指導朗讀,(白帆片片像云朵,飄滿湖面飄滿河)

  (4)這么多船在干什么呢?(捕魚、捉蝦、運輸……)

  (5)小組交流,水里面會有什么,水上呢?水邊呢?

  魚、蝦、蟹、荷、鴨、鵝、稻田等。

  (6)把剛才說的畫下來,指導作畫。

  (7)水鄉那么優美,生活在這里的人多么幸福啊。指導有感情朗讀第二段。

  3、第三段畫歌及其它。

  (1)歌可以畫嗎?讀第三段。

  (2)小組交流:誰在唱歌?為什么唱歌?

  (3)水鄉人們通過辛勤勞動過上了幸福的生活,看到這么多的帆船你能聽到他們在唱歌嗎?

  (4)指導朗讀。

  4、擴展想象升華內涵。

  (1)小朋友想一想,再對照書上的插圖。看看還可以畫什么?(樓房、鳥、樹……)

  (2)水鄉不僅水多、船多,河渠、池塘邊上的稻田也特別多,水鄉還有一個美名,叫“魚米之鄉”。

  (3)配樂有感情地朗讀全文,會背的站到講臺前和老師一齊背誦。背誦全文。

小學語文教案 篇8

  教學難點 :復述課文

  教學過程 :

  一、學習第一段

  1、輕聲自由讀第一段。

  劃出你最喜歡的句子。說說為什么喜歡?記住這一句。

  2、分角色朗讀。

  說說三個角色各要讀出什么樣的語氣?

  “撒嬌”、“央求”各是什么意思?

  3、指導朗讀。(練讀、朗讀)

  二、學習第二段

  1、輕聲自由讀第二段。

  6

  劃出最喜歡的'句子并記住。

  2、筍芽兒聽了雷公公的呼喚,她怎樣向竹媽媽表示?

  “沉不住氣”什么意思?有感情地朗讀這句話。

  3、分角色朗讀。

  說說三個角色各要讀出什么樣的語氣?

  “嘮叨”是什么意思?表演。

  4、指導朗讀。(練讀、朗讀)

  5、分角色朗讀。

  三、學習第三段

  1、輕聲自由讀第三段的10、11自然段。

  劃出最喜歡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讀并記住。

  2、筍芽兒遇到了誰?小草對她說了什么?(指名讀)

  3、筍芽兒怎么說,怎么做?最后結果怎樣?

【小學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語文天地八》教案10-10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三》教案10-10

孔子教案-小學語文12-16

小學語文《長征》教案09-27

小學語文《下雨了》教案09-26

小學語文園地教案09-30

小學語文精品教案10-01

小學語文《石榴》教案09-30

小學語文《春風》教案09-30

小學語文《窮人》教案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