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小學語文教案范文錦集7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語文教案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語文教案 篇1
一、教學目標
(一)學習《暮江吟》古詩,理解詩句的意思。
(二)有感情地朗讀詩句,體會每首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重點
想象詩中描寫的情景,理解詩句的意思。
三、教學難點
體會每首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課前老師讓大家復習或收集一兩首唐代詩人白居易、王維、李白的詩,你們完成了嗎?(檢查二三人),今天,我們再學習著重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講讀第一首古詩《暮江吟》。
1.初讀指導,理解詩句意思。
(1)解題。板書題目:《暮江吟》
這首詩是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寫的。詩中描寫了深秋的時候,從日落到夜晚江上的景色,表達了作者愉悅的心情。題目的意思是:吟詠暮色降臨的江上景色。暮,傍晚。吟,吟詠,作詩。
指名讀題,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題目的意思。
(2)教師范讀。(注意生字、新詞。)
(3)指名學生試讀。
思考:這首詩寫了什么內容?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4)學生試講,逐句理解,教師點撥。
①一道殘陽鋪水中(殘陽:指快要落山的'太陽。鋪:展開,鋪展。這里是斜照的意思。句意:夕陽的余輝斜照在江面上。)
②半江瑟瑟半江紅(瑟瑟:這里指碧綠色,形容未受到殘陽照射的江水所呈現的顏色。句意:江水有一半是綠色的,有一半是紅色的。)
③可憐九月初三夜(可憐:可愛的意思。九月初三:指農歷九月初三,這時已進入深秋季節。句意:九月初三,這深秋的夜晚多么可愛啊!)
④露似珍珠月似弓(似:好像。"月似弓",農歷初三晚上,是月牙開始出現的日子。月牙好像一張彎彎的弓。寒露降臨,附著在樹葉和草叢上的露珠,在月光的映照下,就像閃閃發光的珍珠。句意:露水像珍珠一樣晶瑩,月牙彎彎像弓一樣。)
2.精讀訓練,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1)指名朗讀。
(2)思考議論,加深理解。
①第一句,用了一個"鋪"字,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突出了江水的平靜,夕陽的美麗。"鋪"在這里是斜照的意思。)
②讀"可憐九月初三夜",體會"可憐"在這里的意思。("可憐"一詞表達了詩人對九月初三這個深秋的夜晚的留戀、喜愛。當時詩人的心情是十分愉快的。正因為喜愛,他才從黃昏到入夜,久久地停在江邊觀賞景色。)
③詩人在詩中運用了兩個貼切的比喻,比喻的作用是什么?
(作者抓住了事物的特征,用了兩個貼切的比喻,寫出了江邊美麗的月夜景色。)
(3)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①輕聲自讀,想象詩的意境,說說這首詩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
②指名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注意節奏和韻味。
小學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學習、積累作者觀察、描寫景物的方法。
2、運用掌握的閱讀方法獨立閱讀《七月的天山》,積累寫法,在習作中遷移運用。
3、閱讀并背誦楹聯。
4、參與以“文明公民”為主題的社會調查,撰寫倡議書。
5、寫自己的一次游覽經歷。
教學重點:
1、學習、積累作者觀察、描寫景物的方法。
2、寫自己的一次游覽經歷。
教學難點:
參與以“文明公民”為主題的社會調查,撰寫倡議書。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積累作者觀察、描寫景物的方法。
2、運用掌握的閱讀方法獨立閱讀《七月的天山》,積累寫法,在習作中遷移運用。
3、閱讀并背誦楹聯。
教學重難點
交流、總結本單元的閱讀收獲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學習了第二單元的四篇課文,現在讓我們一起步入“語文百花園”,在這里回顧舊知、學習新知、大膽實踐、習作表達,使我們的語文能力再上一個新臺階,有信心嗎?
二、“溫故知新”欄目的學習
1、讀讀書上的這三句話,想想它們在表達上有什么共同點?
2、看,學習小伙伴已迫不及待的說出了我們的發現,快讀讀“泡泡框”的話。
3、學以致用,你也能把景物描寫的生動、形象。讀讀練習題的要求。
問:“仿照例子”怎么理解?我們仿的是什么?
(仿寫法,就是在描寫景物時,賦予它人的神情、動作和情感。)
學生開頭腦筋,大膽想象,完成練習。
通過讀的形式交流自己的仿寫。
三、“拓展與交流”欄目的學習
一個單元學習之后,可以通過什么形式交流彼此的閱讀收獲的?看,這是“丫丫”和“寧寧”和我們的書面交流。
對,我們讀到的是“閱讀筆記”,從內容看,丫丫閱讀中更多的感悟了一些閱讀方法,寧寧注重了文章的寫作技巧,這些對我們的讀寫能力提高都是非常有幫助的。所以說,用心閱讀,你會從中汲取很多有用的東西。
想一想,在前四課閱讀中,你的收獲是什么?可以說,可以寫?寫的形式多樣,可以摘錄,可以仿照樣子學寫閱讀筆記。
四、“閱讀平臺”欄目的學習
閱讀《七月的天山》,理清文章的層次。
學生交流,教師板書。
七月的天山
(1)七月的新疆,最理想的是騎馬上天山。
(2—4)氣候
進入天山:
景物:藍天、雪峰、云彩、雪水、魚兒
再往里走:密林
山
走進天山深處:
花
(5)七月的天山不是春天,卻勝似春天。
五、“積少成多”欄目
放錄像:看,這是我國的著名景點岳陽樓、頤和園、大明湖、杭州的九溪十八澗。在美妙壯觀的大自然面前,許多文人墨客留下了千古絕句,其中“楹聯”是最具魅力的一種表達形式,至今,在景點還能讀到。
出示書上楹聯,學生朗讀,配合畫面暢談自己的理解,之后再讀,讀出節奏,讀出韻味。 六、作業
1、閱讀《語文大課堂》,按要求自主成組,確定調查內容。
2、給出一周時間,學生分組展開調查活動。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在參與社會調查的基礎上,學習撰寫倡議書。
2、引導學生依據習作題目和文字提示打開思路,從自己的生活經歷中選取習作材料。
3、指導學生按一定的游覽順序,抓住主要景物的.特點寫下來。
4、倡導學生習作中運用平時積累的優美詞句,注意表達真情實感。
教學重難點:
指導學生抓住景物的特點,具體描述。
教學過程
一、學習倡議書。
1、結合學生的調查數據,幫助學生歸納調查收獲。
2、依據調查結果和分析,組織學生討論:倡議書給寫給誰(部門),寫些什么內容?
3、讀書上例文,明確格式。
明確標題、稱呼、正文、結尾、落款的位置和寫法。
二、習作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同學們,閱讀本單元描寫大自然的文章,你是否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這些美妙的文章,引領我們觀賞了一幅又一幅內涵豐富的畫面。
如果我們每個人都把自己的一次游覽經歷介紹出來,然后彼此交換閱讀,從中增加見識,那該是一件多么有意義的事啊!下面,就讓我們回憶一下自己的生活經歷,想一想,哪次游覽印象最深?
(二)回憶游覽順序,以此確定文章思路。
1、從閱讀中感悟文章的序
同學們在以往的習作中,了解到,文章要言之有序。那這篇習作,如何達到這一點呢?
同學們根據自己的閱讀經驗,談談自己的想法吧!
(生:我認為可以按時間順序來安排材料,比如《海上日出》的2、3自然段就是按“日出前、日出時、日出后”的順序寫景物的變化的。)
(生:我覺得應該按我們游覽的路線來寫,先到那兒,再到哪兒。一一寫出來。)
是的,在游覽中,我們是移步換景,隨著觀察點的變化,映入眼簾的景物也在發生著變化。
如葉圣陶爺爺在《記金華的雙龍洞》一文中,按游覽順序這樣安排了文章的寫作思路:
金華城——羅甸——山路——洞口——外洞——孔隙——內洞
如此這般,游覽順序一目了然,文章層次清楚明白,不是就符合了言之有序的要求了呢? 2、現在,我們細細地回憶一下,當時的游覽順序是怎樣的,先后到了哪些景點?然后自主選擇在括號里填一填。
()()()()
3、討論。
如果一次游覽去了五六個景點,在文章中是否需要一個不落地寫出來?為什么?
對,在尊重游覽經歷的基礎上,要有選擇地寫一些景點和景物,不必面面俱到。
(三)學習抓住景物特點寫。
在游覽中,景點中的景物是最吸引人眼球的。這些景物可能是自然景物,也可能是一些人文景觀。無管那種,只要你感覺它是這處景點的代表作,是你喜歡的,那么就應該好好觀察,并在習作中抓住其特征進行具體描寫。
如何把景物特征寫的具體形象呢?有以下幾點建議:
1、描寫景物的色彩。
我們生活的世界是色彩斑斕的。不同的景物有不同的色彩。用語言再現景物色彩,將會使讀者猶如親眼所見。
演示文稿出示:
(1)天空中飛翔著白色的、灰色的海鷗,還飄著跟海鷗一樣顏色的云朵。
(2)夜丁香的莖是棕色的,十分堅硬,好像是自衛的武器。瞧,那碧綠的葉子,猶如塊塊透明的碧玉雕琢而成,綠得可愛、誘人。
2、描寫景物的形狀。
世界上很難找到兩個一模一樣的事物。只要仔細觀察,你一定能捕捉到景物的與眾不同之處,而景物的形狀就是你不可忽視的很重要的一個方面。
如寫假山石形狀的奇特:
湖邊有許多假山石,人們可以坐在上邊歇息。這些假山是多么奇特:有的像一只怒吼的雄獅,正準備撲向獵物;有的像一只活潑可愛的小青蛙,坐在荷葉上,“呱呱”地唱著歌;有的像白玉無暇、亭亭玉立的荷花,“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上面兩段話用形象的比喻,寫出了“護欄”上的圖案和山石的各具神態。
(四)通過回憶,把握住景物的特點和寫法。
填表:
景物特點具體描寫的方法和途徑。
小學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能把洗手怕的過程用恰當的語句分幾步寫下來。
2.培養學生自我服務的勞動觀念。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把活動的重點觀察清楚,并能一步一步按順序寫清楚。
教學難點:能有順序地完整地記敘清楚洗手怕的全過程。
課時安排: 2 課時
第 1 課時
教學時間:20xx 年 月 日
教學目標:
1.仔細觀察洗手怕的過程。
2.有順序地說清楚洗手怕的過程。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把活動的重點觀察清楚,并能一步一步按順序寫清楚。
教學難點:能有順序地完整地記敘清楚洗手怕的全過程。
教學準備:
臟手怕、臉盆、肥皂、刷子、自來水。
教學過程:
(1)今天,我們要學習“習作訓練”《洗手怕》。
(2)你洗過手怕嗎?你還記得是怎樣洗手怕的?
2.示范“洗手怕”。
(1)讀課文第2、3兩個自然段,說說:“洗手怕”時要注意什么?記住什么?
(2)請一生或老師示范,大家觀察。
(3)討論。
①洗手怕的過程一般分幾步?
②先做什么,接著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邊討論邊板書。
1.用臉盆打水;
2.將手怕浸濕;
3.在臟手怕擦上肥皂;
洗手怕(過程)4.用力搓洗;
5.用清水漂清、洗凈;
6.晾干。
3.分組操作。
同桌準備一只臉盆。
邊洗邊觀察手怕的變化,觀察水的'變化,肥皂泡的形狀、顏色及手的感覺。
4.口頭說說洗手怕的過程。
(1)說說洗手怕的過程可分幾步。
(2)具體說說每一步的操作過程,用上以下詞語。(打出投影)
準備:手怕、準備洗、打水、浸濕
擦皂:濕透、撈起、擠干、擦皂
搓洗:用力搓洗、滑油油、肥皂泡、臟水
漂清:漂洗、擰干、繼續漂洗、直到
晾干:干凈、撈起、擰干、甩干、夾住、晾在竹竿上、心里感到
5.評講。
(1)各自按提綱練說。(說完整)
(2)連起來說。(說得連貫)
(3)抽生大聲說說。
6.小結:這節課我們學會了什么?
小學語文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這是一首感情細膩、真摯的現代詩。本詩以一位母親的口吻,叮囑即將遠行的孩子戴上故鄉的斗笠,表達了深深的母愛、濃濃的鄉情。尤以詩句“孩子,戴上這頂斗笠吧”回旋反復吟詠,奈人尋味。
教學目標:
1.識記本課生字“笠”,正確規范地書寫“笠、戴、蘑、菇、襲、熄”,自主積累“我的詞語庫”。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理解文藝,感悟詩中濃濃的鄉情,暖暖的母愛。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讀文,能聯系生活實際理解文意,感受母愛。
激發學生感激母親、熱愛母親的情感。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從文本感受母愛,從生活的點滴體驗親情的無處不在及偉大。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開火車讀生詞。
2.配樂朗讀課文。
3.談讀文的感受——母愛。
二.品讀課文,感悟情感。
1.組織自學。
2.匯報自學。
集體交流,師隨機指導,讀中感悟:
a.你覺得“編進的鳥鳴”會有怎樣的聲音?讀到這里你的腦海浮現了怎樣的畫面?
b.“故鄉的聲音”會是怎樣的?詩句讓你想起了怎樣的情景?
c.在你心中“明月”、“不熄的燈”可以干什么?有何作用?(帶來光明、溫暖、信心、勇氣等允許學生暢談,引導學生感受孩子是母親的希望,其中滲透著濃濃的母愛。)
d.指導有感情地朗讀相關詩節。
3.借助課文結構圖師生合作背誦詩歌。
三.聯系生活,升華情感。
1.討論:本詩為什么以“斗笠”為題?(一物寄情深)
2.說一說:生活中哪件事物令你想起濃濃的親情?
(每天的營養早餐、整潔舒適的臥室、凝聚愛心的藥丸、溫暖貼心的毛衣……)
3.齊讀《游子吟》交流:我們可以為父母做些什么?
(感受母愛,感謝母親,激發熱愛父母、孝敬父母的情感。)
四.實踐作業。
1.正確、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課文。
2.搜集閱讀有關親情的文章、詩歌。
(推薦:《同步閱讀》之《慈母情深》、《我的母親》等)
3.有興趣的同學可選一個體現母子情的事物,學習課文的寫作方法自創詩歌。
備課參考
讓詩歌點亮讀者的眼睛——談五年級上冊《斗笠》的創作與欣賞 《斗笠》這首小小的詩歌于20xx年6月16日在《人民日報》發表后,引起了一些反響。
不少讀者來信告訴我,這首詩歌像一粒小小的石子,在他們的心靈深處激起了波瀾,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年母親節,我站在母親的遺像前,對母親產生了深深的思念。母親含辛茹苦拉扯大我們姊妹6個,她那普通而閃光的一生,常常感動著我。懷著對故鄉和母親的深深思念,我想創作一首反映故土情結和母愛的小詩。主題有了,就要選取一個小的角度,把一個大的主題濃縮在一個小的載體上。想來想去,覺得用故鄉的斗笠來反映這一主題最具代表性。由于對農村生活的熟悉和長期生活的積淀,一個個新鮮的畫面、一個個新奇的意象便涌流在我的筆端,我激動得不能自已,便一口氣寫出了小詩《斗笠》。
《斗笠》這首詩并不長,只有五節二十行。它的內容也并不復雜,寫了兒子在離開家鄉的時刻,母親沒有什么好禮物相送,只吩咐兒子戴上一頂斗笠。然后,由斗笠生發開去,把故土情思和母愛融合在一起,寫出了一位母親崇高而偉大的胸懷,展現了一位母親崇高的思想境界。
一首如此簡單的小詩,何以會產生這樣大的藝術魅力呢?我想,應該歸結為小詩的亮點點燃了讀者的眼睛。一首優美的詩歌,應該由許多亮點組成。亮點就是詩的閃光點,它常常隱藏在詩的.字里行間,在讀者讀詩的時候,它便從詩中跳出來,使讀者眼前為之一亮,點亮了讀者的眼睛,使讀者的心靈受到深深的震撼。這就是詩的藝術魅力。這些隱藏在字里行間的亮點,往往由奇特的瑰麗的意象組成,一連串的閃光點,有時顯得“妙語連珠”。有著妙語連珠的詩歌,一定會深深地感染讀者,給讀者一種愉悅的美的陶冶。
小詩四句為一段,每一段都有一至兩個小的閃光點。“孩子,戴上這頂斗笠吧/你便把故鄉戴在頭頂”,“故鄉戴在頭頂”,意象是新的,給讀者一種新鮮的感覺。這是詩的第一個閃光點。接著,詩中寫孩子不論走到哪里,都是故鄉的第一朵蘑菇,這“一朵蘑菇”又是一個閃光點。在四句的詩歌里,有了兩個閃光點,就會使讀者茅塞頓開,給讀者一種意境開闊的感覺。第二段寫娘把鳥鳴編進斗笠,這是一個新的意象,又是一個閃光點。只有把鳥鳴編進斗笠,遠行的孩子才能時時聽到來自故鄉的聲音,即使在寧靜的夜晚,也會有一串串鳥鳴滑進夢里。第三段寫讓孩子戴上斗笠,讓孩子把這片故鄉的熱土靠近心胸。把斗笠比作“故鄉的一片熱土”是新的意象,這是這一自然段的一個閃光點。
正因為斗笠是故鄉的一片熱土,孩子不論走到哪里,都能采到來自故鄉的溫暖,即使是寒流侵襲的冬夜,也會感到春意融融。第四段把斗笠比喻為“故鄉的花兒”,這是一個新的意象,也是一個閃光點。正因為小小的斗笠是故鄉的一朵花兒,孩子不論走到哪里,都能聞到來自故鄉的芬芳,而這泥土的芳香會在城市里彌漫,會拍打著城市的每扇窗欞。在詩歌四個小的自然段里,出現了五個小的亮點后,詩歌的最后一段,便是一個大亮點,這個大亮點就是把斗笠喻作“月亮”“娘心尖上的一點亮”和亮在頭頂的“一盞不熄的燈”。由三個小亮點組成大亮點,提升了文章的思想內涵,深化了詩歌所要表現的主題。它告訴讀者,娘給予孩子的絕不只是一頂斗笠,而是從娘心尖上摘下的一點亮光,這亮光亮在孩子的頭頂,為孩子的人生征程點起了一盞明燈。不少讀者來信說,詩的結尾使他們的心靈受到了震撼,被感動得流下了眼淚。我說,這是小詩一個個亮點產生的沖擊力和穿透力,它們像一個個“抓手”,抓住了讀者的心,使讀者感到一種閱讀的快感和美的享受。
教師在教學時,可以讓學生試著了解這種創作手法。這種創作手法,仿佛一個人在旅途上行走,每走一段,就會遇到一盞路燈,許多路燈連接起來,就會把你的整個旅途照亮。寫詩也是這樣。一個又一個小的閃光點組合起來,就使你的整個詩篇在閃爍發亮。當然,這只是詩歌創作中的一種手法,其他地方教師也可以讓學生試著理解。生活是豐富多彩的,詩歌創作手法也是多種多樣的。詩人只有不斷提高自己的藝術表現力,才能寫出與讀者心靈產生共鳴的好詩來,才能寫出富有藝術感染力、點亮讀者眼睛和心靈的好詩來。
王宜振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兒童文學委員會委員、《少年月刊》雜志主編。出版《秋風娃娃》、《獻給少男少女的詩》、《少先隊之歌》、《笛王的故事》、《綠太陽》、《21世紀校園朗誦詩》等著作多部。曾獲陜西省蓓蕾文學藝術獎、共青團”五個一工程獎”、陜西省”五個一工程獎”、第五屆全國優秀少兒圖書一等獎、第六屆全國優秀少兒圖書二等獎、第五屆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第六屆宋慶齡兒童文學獎等多個獎項。
這首詩是選讀課文,配合第二單元“月是故鄉明”做延伸閱讀。很多教師對選讀課文不是很重視,不把選讀課文作為教學的規定內容,這是狹隘的教學觀。就《斗笠》這首詩而言,可能恰好需要教師進行閱讀指導,因為它的寫作方法與其他詩歌不太一樣。
人教版課標教材從一年級開始就選了不少詩歌,但難度是逐步增加的。就本詩而言,已經不像低中年級的詩那樣直白,它運用了不少現代詩歌技巧。作者認為,這首詩的一些新鮮的意象打動了讀者,這種新鮮的意象給讀者一種新異而別致的感覺。例如,“孩子,戴上這頂斗笠吧/你便把故鄉戴在頭頂”、“孩子,戴上這頂斗笠吧/斗笠里有我編進的鳥鳴”。這種語言方式是陌生而新鮮的,甚至用語法分析是“錯誤”的,但卻給讀者一種“言有盡而意無窮”的感覺。所以,詩歌語言就是要掙脫日常語言的束縛,古今中外真正優秀的詩歌莫不如此,如顧城的“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王宜振是著名的兒童詩人,他的童詩常常借用現代派詩歌中常用“思想知覺化”(也可以叫做抽象的事物具象化)和“自由聯想”作為兩種主要的創作手法。詩歌評論家孫紹振在《跨越時代的童詩》一文中,把這兩種手法取名為“遠取譬”。何為“遠取譬”呢?他指出,“古典詩歌的想象變形,沒有這么大的幅度。傳統的想象,屬于浪漫型的‘近取譬’,以生活的近距離感取勝,而現代派的想象則以‘遠取譬’,因而聯想不但遙遠而曲折。”把兩個看似不相關的事物進行聯結,而這個聯結需要靠讀者的聯想、想象去補充,其審美愉悅也就在這聯結當中。
小學高年級的詩歌教學絕不能一讀了事,“在讀中感悟”的教法可能讓學生不能獲得太多解讀詩歌的技巧,而這種技巧是非常重要的,如本冊的《最后一分鐘》也有很多的現代詩歌技巧。這個時候,教師不妨多看點詩歌理論的書籍,多給學生講一點有關詩歌的“知識”,培養起比較純正的詩歌趣味。
小學語文教案 篇5
《驚弓之鳥》是個成語故事,寫了魏國大將不用箭拉下弓就射下大雁的故事,用驚弓之鳥來比喻受過驚嚇的人,以后遇到類似的情況就特別害怕。全文結構嚴謹,語言生動、精煉。本文按結果和原因分為兩段,教材的前后聯系非常緊密。根據本班學生在思維、知識和能力等方面的基礎,根據年級教學要求和課文特點,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自學生字,理解新詞:羸、魏、射箭能手、孤單失群、愈合。2、提高理解句子跟句子間關系的能力。
3、理解更羸最后一個自然段說的4句話之間的邏輯關系。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5、學習給課文分段,了解段與段之間的聯系。
6、了解“驚弓之鳥”這個成語的意思與用法。
教學重點:理解更羸最后一個自然段說的四句話之間的邏輯關系。教學難點:了解“驚弓之鳥”這個成語的意思與用法。
教學關鍵:抓住第6自然段,分析其中的動詞,跟下文的教學緊密聯系,引出朗讀和表演練習。
二、教學過程
一、揭題釋題,談話引入
我們以前學過許多寓言,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篇寓言。齊讀課題、釋題:《驚弓之鳥》。鳥,是指什么鳥?(大雁)
你了解大雁的生活習性嗎?
學習第一段
1、第一段主要寫誰?他怎樣射下了大雁?
追問:更羸是什么人?(比較句子:更贏是古時候魏國有名的射箭能手和更羸是能手)哪個自然段?寫更贏不用箭就射下了大雁?(分析句子:提問:“并”字在句子中起什么作用?這個句子可以分成幾層次?句中兩個“直”各是什么意思?)
2、在射雁之前,魏王相信更羸能不用箭射下來嗎?(不相信)
提問:哪些句子說明了魏王不相信?請同學們找出來讀讀。(指導朗讀:分角色讀更羸和魏王的對話)
句子訓練:更羸說,果然。這到底是為什么呢?
學習第二段。
(一)、由問題引出第9自然段,出示句子。
提問:更羸怎么知道這是一只驚弓之鳥?
引導學生沿著更羸的思維分析:
1、哪句話是寫更羸看到和聽到的?(觀察到的現象)
2、第2句話寫什么?(分析飛得慢和叫得慘的原因)
3、經過分析,更羸斷定這是一只受過箭傷的'鳥。
練習:因為這是一只受過箭傷的鳥,所以。
(二)、在更羸解釋原因之前,魏王明白這個道理嗎?(不明白,請同學們找出句子來讀讀。)
1、指導朗讀:
請同學們用大吃一驚和奇怪的語氣讀讀魏王說的話。
2、那么,更羸的話要讀出怎樣的語氣呢?(慢條斯理、層層分析的語氣)
3、分角色朗讀課文。
總結全文。
(一)、師:聯系課文說說“驚弓之鳥”是什么意思?比喻什么人?
你們在電影、電視或者故事里聽過這種人嗎?
練習:什么人就像驚弓之鳥一樣怎么樣?
師:有的人受過一次打擊,下次就害怕了。這種人是不可取的。
作業:完成作業本。
小學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認識“自、己、吧、要、吃、多、這、樣、呢”9個生字。會寫“自、己、東、西”4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分角色朗讀課文。
3、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教育學生從小要有自立、自強的思想,不依賴父母,自己學會生活的本領。
【課前準備】
錄音、寫有生字的蘑菇小卡片、小黑板
【教學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情引趣,直接導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小動物嗎?你們喜歡哪些小動物,都知道它們有什么本領呢?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去看看小猴、小鴨、小鷹是怎么學會本領的。這節我們就來學習第 14課《自己去吧》。(板書課題)
二、揭題引疑
1、讀課題。(指名讀)
2、看到課題,你們有什么感興趣的問題想提出來?或者想知道些什么?
三、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師:同學們認真思考,大膽提問,問得真好!課文到底講的是誰到什么地方去干什么?下面,請同學們打開書111頁,邊聽錄音邊想一想。
生邊聽錄音邊想。
師:錄音里的叔叔朗讀得真好,你們想不想自己讀讀課文?請大家自己讀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可借助拼音拼讀。
生自由讀。
師:下面同桌互讀互評。
生同桌互讀互評。
師:剛才同學們很認真地在讀課文,到底讀得怎樣呢?誰有信心接受老師的檢查?其他同學認真聽,當好小評委。
指名3個同學分小節讀,而后師生共評。
師:同學們已能流利地朗讀課文了。是否也能學好生字。
出示小黑板(帶有拼音的'生字)
師:請大家自己讀讀小黑板上的生字,邊讀邊想想這些生字的讀音有沒有要提醒在家注意的地方?
生邊讀邊想,而后提醒并帶大家讀。
師:看到同學們這么厲害,已經能讀準生字的音,許多蘑菇寶寶忍不住跑了出來想考考你們。
貼出小蘑菇。
師:接下來,我們一起來做采蘑菇的游戲。請大家聽好,你認識哪個字,有什么好辦法可以記住它,請采下蘑菇告訴大空。
生做采蘑菇的游戲。
師:同學們真棒,很快便把蘑菇采光光了。在這里老師要告訴大家一個小秘密。其實,蘑菇上的字就是隱藏在課文里的生字。接下來,請大家在學習小組里互相說說你會用哪些字組詞、說話?
生先討論、后匯報。
四、總結
今天,小朋友們的表現真棒,就好像小鴨、小鷹它們一樣,通過自己的努力學會了很多東西。誰來告訴大家,這節課你通過自己的努力,學到了些什么?課后,請同學們再認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試著表演一下課文中小動物們的對話和動作。
小學語文教案 篇7
教學要求:
1、初步學會觀察一次游戲的過程。
2、能連貫地,有順序地說說這次游戲的過程。
3、學習用“先……接著……最后……”、“有的……有的……還有的……”的句式說話。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看圖說話:
1、猜謎語:身子胖,尾巴短,黑耳朵,黑眼圈,走路搖搖又擺擺,愛吃竹筍和竹葉。(板書:熊貓)
2、出示熊貓圖:看,這就是熊貓。
(1)你看,這是一只怎樣的熊貓?(板書:可愛 可惜沒嘴巴)
(2)具體說說熊貓可愛的樣子。
二、揭示課題:
1、沒有嘴巴多可惜呀,小朋友,你們說怎么辦呢?
對,這節說話訓練課,我們就一起來做一個簡單而有趣的游戲:給熊貓貼嘴巴。(板書)
2、明確要求:在游戲中,我們還要比一比,誰觀察最仔細,說話最有條理,聲音響亮。
三、說清游戲準備過程:
1、誰愿意來給熊貓貼嘴巴?
2、老師要給貼的同學加點難度,仔細看老師是怎樣做的,誰來說一說。(板書:拿 蒙、拿、遞、領)
3、出示句式:用上“先……接著……最后……”來有條理地說說老師的'動作。
4、現在,我們已經做好了游戲的準備工作,請他來給熊貓貼嘴巴。
四、說清游戲經過:
1、小黑板出示觀察思考題。要求仔細觀察貼的過程,邊看邊想。
(小黑板)觀察思考:
(1)他是怎樣給熊貓貼嘴巴的?
(2)在貼的過程中,同學們的表情有什么變化?
(3)結果怎樣?
2、游戲。
3、討論說話:
(1)請說說蒙上眼睛的感覺。
(2)說說他是怎樣貼的?(板書:走、摸、移、貼)
(3)經過:用小黑板出示觀察思考題,指導學生觀察,幫助學生有條理地說話。在觀察同學們的表情時,用句式“有的……有的……還有的……”幫助說話。
(4)結果:更可愛。特別是在小結時,整理了整個的說話條理“起因、經過、結果”,為高年級有順序地寫作打下了基礎。
2、為了使學生表達時做到連貫,精心設計了各環節的過渡語,如:“沒有嘴巴多可惜呀”等。
3、貼嘴巴是一個有趣的游戲,在這個簡單的游戲中,教師特地設計了“從貼不正到貼正”這么個過程,自然地引出“做任何事都要動腦筋”這個道理。同時,使一部分優秀學生在說話時,也能把這個道理說進去,為高年級作文有中心打基礎。[20xx-1-2]
【小學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教案01-26
小學語文經典教案01-08
小學語文的教案01-10
語文小學教案01-12
小學語文老師教案小學語文教案10-11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三》教案02-03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七》教案02-04
小學語文《語文天地一》教案01-13
小學語文《語文天地八》教案10-10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三》教案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