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山行》教案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語文《山行》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語文《山行》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徑”“霜”,理解詞語“石徑、坐、霜葉、紅于”等詞的意思。
2、理解詩的意思,認識秋天紅葉的靜美,體會詩人熱愛祖國壯麗河山的思想感情。
3、體會詩人豐富的想象力,感受詩歌美的意境。
4、背誦古詩,默寫古詩。
【教學重點】
理解詩的意思,體會詩人豐富的想象力。訓練學生理解語言文字的能力,使學生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
【教學難點】
體會詩人豐富的想象力,感受詩歌美的意境。
【教學過程】
一、談話釋題
1、同學們,在祖國語言寶庫中,老師對古詩特別鐘情,因為古詩特別的美。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古詩《山行》。這首詩是晚唐時期的一位著名詩人杜牧所寫。杜牧的詩歌和散文都寫得很好,創作態度非常嚴謹。在生命的最后時刻,他對自己的作品進行分析、總結,把自己認為不滿意的燒掉。1000多篇詩文流傳下來的只有450篇。這首詩是他寫景的代表作。
2、釋“行”,質疑。
(作者在什么季節游覽山間?看到了那些景物?抒發了什么情感?)
二、默讀古詩
1、根據課后的解釋,以及聯系上下文,理解“遠上、石徑、斜、坐、霜葉、紅于”等詞的意思。
2、結合插圖想一想:圖上畫的是什么季節的景物?這些景物是怎樣的?
3、試著說說詩句的意思。
三、理解詩句
1、讀第一、二行:
詩人在山路上看到了什么?在理解“遠上、石徑、斜”等詞的基礎上說出:一條石頭小路彎彎曲曲地伸向遠處的深秋的高山上,那白云生長飄動的地方,隱隱約約有幾戶人家。
2、讀第三、四行:
(1)說說“坐、霜葉、紅于”的意思,指名說說三、四行詩句的意思。
(2)幻燈出示未添色的楓林圖,讓生說出作者停下車來觀賞的原因,然后指名為這楓葉添上顏色,成為美麗的秋色圖。
四、指導朗讀
1、導語激情
課件展示“滿山楓葉”、“作者下車”、“觀看楓葉”的畫面。楓葉如此紅艷,真叫人心曠神怡,我還要坐車登山,讓帷幕遮住我的視線,真是太掃興了,還不如快快下車,大飽眼福。看到滿山的楓葉,我的血液往上涌,我的心在顫動,這經霜打過的紅葉比二月的鮮花更耀眼。
2、表情朗讀:(個體讀、群體讀、配樂讀。)
遠上/寒山/石徑斜,
白云/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于/二月花。
五、背誦默寫
1、說說這是什么季節的.景色,從哪兒看出?
2、說說你看到這些景物的感受。
3、小結:這首詩正像大家所說的,盡管是秋天,但作者突出了楓葉的紅艷,表現了秋天的無限生機,秋景的清秀迷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寫得非常形象。請大家把這生動的詩文結合優美的圖畫,插上想象的翅膀,寫成一篇文章。
六、讀寫結合
1、反復吟誦詩歌。
2、自己命題。
3、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抓住景物的色和形發揮想象,注意文章的開頭、結尾和過渡。
七、布置作業
1、根據上述要求完成作文一篇。
2、課外閱讀杜牧的其他幾首詩:《過清華宮》、《江南春》、《赤壁》等。
小學語文《山行》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讓學生賞析詩畫藝術,在理解古詩的基礎上,巧妙構思構圖,畫面體現古詩意境。
2、激發學生參與背誦古詩、了解古詩,更注重營造輕松愉悅的藝術氛圍,促進學生對古詩的欣賞和想象繪畫能力,體現詩情畫意,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傳統民族文化的情感,從中得到美的啟蒙、受到美的熏陶。
3、通過古詩配畫,培養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習慣。
教學重點與難點
1、通過學習古詩,在理解古詩大意的基礎上進行繪畫。
2、畫面的巧妙構思及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體現古詩意境。
教學準備
課件;范畫;彩筆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同學們,現在是什么季節?
2、你喜歡秋天嗎?說說你喜歡的理由
3、欣賞秋天的美景(課件),感受秋天的美。
秋天是一個收獲的季節,也是一個非常美麗的季節,你們想不想畫一畫秋天。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一首描寫秋天的古詩,它是唐代著名的大詩人杜牧所寫的一首詩,并來畫一畫詩中的內容。板書:《山行》。
二、感知古詩大意,吟誦古詩
1、(課件出示)
山行
唐.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2、(課件)范讀
3、(課件出示)自學要求
(1)有感情的朗讀古詩,要讀出古詩的美感和韻味來。
(2)小組討論并了解這首古詩的大體意思。
學生感知古詩大意(自主學習,小組之間討論交流)
一條石頭小路彎彎曲曲地伸向遠處的深秋的高山上,那白云繚繞的地方,隱隱約約有幾戶人家。停車只是因為喜愛傍晚的楓林,那經過霜打的楓葉比二月的鮮花還要紅。
3、檢查古詩誦讀情況。
誰來把這首古詩美美地讀一讀?生評價。
4、自編動作吟誦古詩(男女分組讀,紅黃藍綠隊賽讀)
三、欣賞激趣,構畫古詩
出示范畫,欣賞
1、畫中描繪了哪些景物?(板書:寒山、石徑、白云、人家、楓林、霜葉)
2、這么美的'景色,你們想不想把它畫下來?
3、誰來說一說古詩配畫的要求?應該先畫什么,再畫什么?最后畫什么?(學生自由發揮想象力)
師:首先要畫上一座山,不過這是什么季節時的山呢?你從哪看出來?(寒,有楓林)
師:是啊,這是深秋時節的山,給人一種涼意,所以詩中稱它為“寒山”。
師:接著畫上什么?(小路)這小路是用這么鋪成的呢?(小石子)哦,原來是用小石子鋪成的小路,課文中用了哪個詞啊?(石徑)但是這是一條怎樣的石徑呢?是筆直的嗎?從哪看出來?(斜)
師:詩中還提到了什么?(白云、人家)這人家該畫到近處還是遠處,為什么?
師:這云又是怎樣的云呢?()的云
師:是啊,放眼望去那白云繚繞的地方有幾戶人家,除了這些,你仿佛還看到了什么?
師:在這寒山上行走,最奪目的要數什么?(楓林)為什么?
師:老師該用上什么顏色呢?為什么?是啊,“紅于”在這里表示比……更紅,這霜葉比二月里的花還要紅,多美啊!你能用一個詞兒來形容這山上的楓林嗎?
師:這么美的畫面,我們想不想立刻把它畫下來。
四、作業
關于秋天的古詩:《山行》、《望洞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山居秋瞑》、《秋夕》等。
1、學生欣賞其它《古詩配畫》作品,感受詩情畫意。
2、學生自主選擇古詩,為古詩配畫。
3、學生為古詩配畫,教師巡視指導。
4、分紅、黃、藍、綠四個隊進行比賽,看看哪個隊畫得好,而且更有創意。
五、課堂小結,拓展延伸
1、展示作業,師生評價。
2、教師小結
3、請同學們辦一期關于秋天的手抄報或畫一幅秋天的圖畫。
《山行》與《贈劉景文》相比而言,簡單易懂,學生能用自己的話理解詩意,但是個別字義還需老師點撥,例如:“坐”,與現代漢語的意思截然不同,在本詩中是“因為”的意思,“于”是比的意思,“紅于”是“比……紅”;“徑”是指小路;“斜”是指彎彎曲曲的意思。抓住這些關鍵詞,古詩的詩意也就不難理解了,再抓住詩中的幾處景物:寒山、石徑、白云、人家、霜葉,學生很容易就抓住古詩的主題,感受到作者對著深秋的贊美與喜愛,再配合多媒體教學,詩情畫意,圖文并茂,情景交融,學生學習起來既感興趣又感輕松,課后拓展兩首詩,一首描寫秋天的詩《秋夕》,與《山行》形成對比,《秋夕》描寫的是一幅孤單寂寞的深秋景象;另一首小詩選自《圣言善語》節選:……山上青松山下花,花笑青松不如他。有朝一日冰霜降,只見青松不見花……,讓學生更準確的理解《山行》中霜葉和二月花相對比的寫作特點。語文教學既抓住課本教學,又拓展課外閱讀與積累,逐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小學語文《山行》教案】相關文章:
《山行》教案02-12
《山行》教案04-25
《山行》教案04-25
山行古詩教案01-13
古詩山行教案03-13
山行優秀教案01-31
《山行》教案15篇02-12
《商山早行》教案09-22
《山行》教案(15篇)03-06
《商山早行》教案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