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第一課時教學設計之一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第一課時教學設計之一嘉善縣惠民鎮中心小學 薛利明
一、教學目標 :
1、學習生字新詞。
2、初讀,整體感知。
3、學習第一段。
二、重點:理清文章脈絡。
難點:試加小標題。
三、教學過程
1、揭題,質疑。
(1)出示課題,讀。
(2)你讀懂了什么?
(3)你能根據課題提出自學要求嗎?
A、寫了有關魯迅先生的幾件事?
B、反映了魯迅先生的什么優秀品質?
2、初讀感知。
(1)自學全文,思考:
A、本文寫了魯迅先生的幾件事?試加小標題。
B、反映了魯迅先生的什么優秀品質?劃出有關句子。
自由朗讀,思考;分四人小組進行討論。
(2)反饋。
(3)根據五件事來分段。
(4)你覺得本文在結構上有什么特點?(圍繞“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這一中心句來寫。)
3、學習生字新詞。
(1)師小黑板出示生字新詞。自讀,注意多音字的讀音。
(2)指名讀,師生共同評議正音。
(3)了解部分詞義。
(4)再讀。
4、學習第一段。
(1)師簡單介紹單元提示。
(2)根據單元提示要求,學生讀第一段。
(3)你產生了什么問題?(為什么伯父得到這么多人的愛戴?)
(4)你理解“愛戴”嗎?從哪些地方看出伯父得到這么多人的愛戴?
劃出句子,讀。
(5)作者提出的這個問題在這段中解決了嗎?(沒有)
那么這個問題的答案肯定在課文的哪部分中?(二至五段)
在二至五段中找出一句話來回答這個問題。
(他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
(6)理清第一段與二至五段之間的“果因”關系。
(7)在這一段中,你還有哪些疑問?請學生談談。
(8)朗讀本段。注意最后一句話的遞進關系。
(9)小結本段。
5、小結。
板書設計 :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
談《水滸傳》
追悼魯迅 講“碰壁” 為自己想得少,
為什么伯父得到 救助車夫 為別人想得多。
這么多人的愛戴? 關心女傭
果 因
附:說課
本次教學的內容是義務教材第十二冊中的一篇課文《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是魯迅先生的弟弟周建人的女兒周曄所寫。主要是通過回憶有關魯迅先生的五件小事(追悼魯迅、談《水滸傳》、講“碰壁”、救助車夫、關心女傭)來反映伯父魯迅先生“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的優秀品質。本文可以按自然空行形式分為五段,也可以按事件分為五個部分,每個部分寫了一件小事。全文以圍繞結尾處中心句“他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展開,這是本文在結構上的特點。在具體的敘述方式上,第一件事主要是場面描寫,第二件事主要是作者的敘述,第三件事主要是對話描寫,第四件事是對人物的神態、動作等的描寫為主,第五件事主要是女傭阿三的講述,以側面描寫為主。每一件事都有不同的敘述方式,這也是本文的特點之一。
本篇課文的教學目標 為;
1、初步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專心致志,邊讀邊想,做好記號和學以致用。
2、學會生字7個,理解14個詞語的意思,在部分詞語會造句運用。
3、理解通過幾件具體事例反映人物優秀品質的寫作方法。
4、初步了解魯迅先生是一位關心、愛護青少年,熱愛勞動人民,憎恨反動勢力,深受人民愛戴的人。感受他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質。
本節課是這篇課文的第一教時,根據語文大綱的要求,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定為:
1、學習生字新詞。
2、初讀,整體感知。
3、學習第一段。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為:理清文章脈絡。
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為:試加小標題。
教學這一節課,我采取“整體認知”入手,先理清課文的結構,然后再教學第一段。在具體的教學過程 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采取以“自學--小組討論--反饋評議”為基本教學模式。
上課伊始,我首先出示課題,讓學生說說讀了課題之后,讀懂了什么?在具體的操作階段,我預測了學生可能的幾種回答,并據此進行教學。例:
A、若學生講本文主要是寫魯迅先生的,則相機介紹魯迅先生(請學生介紹)。
B、若學生講本文的作者與魯迅先生之間的關系,則介紹“周曄”。
C、若學生講本文是一篇寫人文章,則復習寫人文章的寫法。
其次,讓學生根據課題提出自學要求:
A、寫了有關魯迅先生的幾件事?試加小標題。
B、反映了魯迅先生的什么優秀品質?劃出有關句子。
可以說,以上兩個問題是本文的“教眼”。因為教學本文就是圍繞這兩個問題出發,然后逐題解決,達到了整體認知,理清了文章的脈絡,使學生對本文有了一個初步的感知。
再次,在教學第一段時,我也以重點突破為主。在學生讀了以后,讓學生說說產生了什么問題(為什么伯父得到這么多人的愛戴?)。抓住這個關鍵句子,理解“愛戴”的詞義,找出哪些句子寫出伯父得到這么多人的愛戴,懂得了場面描寫,又明確了第一段與第二至五段的“果因”關系。接著,發揮學生主動,談談在這一段中你還有什么疑問或還讀懂了什么?同學間交流評議(這種方法好就好在避免了老師與學生之間那種一問一答的單調乏味感,變學生的被動為主動,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學習,學生學得認真、透徹,教師上得輕松,又何樂而不為呢。)最后,朗讀本段并隨機進行朗讀指導。
最后,進行本堂課的小結(讓學生小結為主),并進行作業 練習。
在板書的設計上(見教案),我也注重簡單,但又不失清楚。在看了板書之后,本篇課文的結構特點一目了然。
總之,在具體的上課操作之后,教師本人的自我感覺好,達到了課前制訂的教學目標 ,完成了對課文兩方面的整體認知:一是對課文內容的整體認知;二是對文章結構的整體認知。在教法上,也注重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教師的主導性,較好地處理了“教”與“學”的關系,使學生在既節奏緊湊又不失快樂的課堂中,學到了應該學到的知識。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第一課時教學設計之一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第一課時教學設計之一】相關文章: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學設計04-28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04-30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04-30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學反思04-17
《我伯父魯迅先生》教學實錄06-12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學反思04-18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案設計01-08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習題04-28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資料06-12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案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