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資料
魯迅,原名周樟壽,后改名周樹人,字豫山,后改字豫才,浙江紹興人。著名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民主戰士,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之一。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我的伯父魯迅先生資料,歡迎閱讀與收藏。
①我呆呆地望著來來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永遠見不到伯父的面了,聽不到他的聲音了,也得不到他的愛撫了,淚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來。 這句話是小周曄失去伯父時的所想所感,也是文章的情感主線,文章以此為情感軸心,回顧了伯父魯迅先生生前的幾件小事。“來來往往”說明前來悼念魯迅先生的人很多,也說明他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愛戴。“見不到”“聽不到”“得不到”“淚珠”“一滴一滴”等詞語,描寫了“我”失去伯父后難過的心情。作者觸景生情,從而轉入下文對伯父生前的回憶。這些詞句都刻畫了作者想到伯父的音容笑貌,心中不自已地激動的感情。教學時,可每學一個小故事,再返回到該句的誦讀上,以形成一詠三嘆的效果。
②伯父摸著胡子,笑了笑,說:“哈哈!還是我的記性好。” 這句話表面看是在夸自己記性好,實際上是在用幽默的語言、委婉的語氣批評“我”讀書太馬虎。這簡短的語言描寫,透出魯迅先生含蓄、幽默、風趣的性格特點。 從中可以看出魯迅先生慈愛寬厚、詼諧風趣,在用特別的方式對“我”進行教育,說明魯迅先生對晚輩的教育及要求嚴格有講究方法。
③“你想,四周黑洞洞的,還不容易碰壁嗎?” 這句話魯迅先生一語雙關,既幽默地解答了“我”的問題,又隱含著對當時黑暗社會的不滿。國民黨反動勢力千方百計地查禁魯迅的作品,不允許發表,而且對他本人進行了殘酷的迫害。句中“四周黑洞洞的”,比喻當時的社會一片黑暗,看不到一點兒光明,人民連一點兒民主和自由都沒有。“碰壁”是與反動勢力作斗爭時受到的挫折與迫害。從這談笑似的話語中,可以體會到魯迅先生不怕挫折、不懼迫害的頑強斗爭精神和革命的樂觀主義態度。
④這時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見,而且現在也清清楚楚地記得,他的臉上不再有那種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他變得那么嚴肅。他沒有回答我,只把枯瘦的手按在我的頭上,半天沒動,最后深深地嘆了一口氣。 這里的兩個“清清楚楚”強調了當時的情景給“我”印象之深;他“變得那么嚴肅”,手“半天沒動”,“深深地嘆了一口氣”等神態、動作的描寫,說明魯迅先生看到了舊社會的罪惡,他無法控制對它的憎惡之情而怒形于色。這句話可以通過想象伯父魯迅的心理活動來理解。他可能想到這位車夫冒著嚴寒出來拉車,家庭生活是多么困苦。伯父由這位車夫又想到了千千萬萬的窮苦人,正處在水深火熱之中,而這都是社會制度不合理造成的。伯父知道根源所在,然而又無法解除窮苦人的痛苦,因而臉色變得嚴肅。這句話表現了魯迅先生對舊社會的痛恨和對勞苦人民的極大同情。
殯(bìn)儀館:供停放靈柩、辦理喪事的地方。追悼(dào):對死者表示沉痛的懷念。
失聲痛哭:因悲痛過度而哽咽,哭不出聲來。挽聯:哀悼死者的對聯。
吊唁(yàn):祭奠死者并慰問家屬。囫圇吞棗:過去的意思是把棗子整個吞下去。現在比喻讀書等不加分析地籠統接受。張冠李戴:過去的意思是姓張的帽子戴在姓李的頭上了。現在比喻弄錯了對象或弄錯了事實。恍然大悟:形容一下子明白過來。恍然:猛然清醒的樣子。悟:心里明白。黃包車:舊時一種用人力拉的車,主要用來載人。也叫人力車。飽經風霜:形容經歷過很多的艱難困苦。硼(péng)酸我的伯父魯迅先生資料水:一種用于消毒防腐的外用藥水。愛戴:敬愛并且擁護。馬馬虎虎:形容做事不認真、不仔細。
談《水滸傳》能不能說明伯父值得人愛戴呢?為什么?(能,①伯父借談《水滸傳》,教育作者看書要認真。②伯父批評的方法極其巧妙“哈哈!還是我的記性好。”既不傷害人的自尊心,又達到教育的目的:“不再馬馬虎虎了。” ③伯父不但口頭教育,還送書給她看。④伯父關心的人,除侄女外,還有很多很多,真可謂是關心下一代的學習。)
人物經歷
少年時期
魯迅 青年時期(3張)
光緒七年辛巳年八月初三(1881年9月25日),出生于浙江紹興城內東昌坊新臺門周家。幼名阿張,長根,長庚,學名周樟壽。
光緒十八年(1892年),入三味書屋從壽鏡吾讀書,課余影描圖畫。與章閏水建立友誼。
光緒十九年(1893年),祖父周介孚因事下獄,父周伯宜又抱重病,家產中落,全家避難于鄉下。每天為父親出入于質鋪及藥店,遭人冷眼。
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父親去世。家境益艱。于本年開始寫日記。
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家族開會分房,分給魯迅他們的既差且小,魯迅拒絕簽字遭到叔輩們斥責,倍感世態炎涼。
奮力求學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4月,入江南水師學堂,改名周樹人。12月,被本家叔催促參加縣考,中榜后以四弟患病為由不再參加府考,繼續前往江寧求學。
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轉入江南陸師學堂附設礦務鐵路學堂學開礦。這期間接觸了赫胥黎的《天演論》,對他以后的思想具有一定影響。除讀新書外,愛騎馬運動,敢于和旗人子弟騎馬競賽。
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1月,礦路學堂畢業。3月,與厲綏之、錢均夫同赴日本公費留學。4月,入弘文學院普通科江南班(為日語學習速成班)。
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剪辮。課余喜讀哲學與文藝之書,尤注意人性及國民性問題。
光緒三十年(1904年)4月,于弘文學院結業。6月,祖父介孚公卒,年六十八。9月,入仙臺醫學專門學校(現日本東北大學),肄業,相識藤野嚴九郎。
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1月,課間觀“日俄戰爭教育片”,深受刺激,決定棄醫從文。6月,將學籍列入“東京獨逸語協會”所設的德語學校。夏秋間,被騙回國與朱安結婚。旋即復赴日本,7月,從仙臺回到東京,不再入學讀書,專門從事文藝譯著工作,此后幾年通過不同方式學習了德語,俄語。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從章太炎先生學習,為“光復會”會員,并與二弟作人譯《域外小說集》,期間生活艱難,以校對書稿補貼生活。
宣統元年(1909年),《域外小說集》二冊出版。
迷茫困頓
宣統元年(1909年)8月,歸國,任杭州、浙江兩級師范學堂生理學和化學教員兼任日本教員鈴木珪壽的植物學翻譯。
宣統二年(1910年)8月,任紹興中學堂教員兼監學。1911年,寫個人的第一篇小說文言小說《懷舊》。
民國元年(1912年),臨時政府成立于南京,應教育總長蔡元培之邀,任教育部社會教育司第一科科長。八月被大總統任命為北京政府教育部僉事。從本年起至1917年,他大量抄古碑,輯錄金石碑帖,校對古籍,其中也對佛教思想進行了一定的研究。
畫家空行道人李振凱先生筆下的魯迅
民國六年(1917年)7月7日,因張勛復辟亂作,憤而離職,14日,亂平即返部。
民國七年(1918年)1月,參加《新青年》改組,任編委。
文壇先聲
民國七年(1918年)5月,以魯迅為筆名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用現代體式創作的白話短篇小說《狂人日記》,載在《新青年》第四卷第五號。
民國九年(1920年),在北京大學,北京高等師范學校講授中國小說史,6月,讀《共產黨宣言》中文譯本盛贊譯者。9月,發表小說《風波》。
民國十二年(1923年)8月,小說集《吶喊》出版;與弟弟周作人分居,遷至西四塔胡同61號居住,分居原因不明。12月,作《娜拉走后怎樣》演講,兼任女師大,世界語學校教師;《中國小說史略》上冊出版。
民國十三年(1924年)7月,赴西安講《中國小說的歷史變遷》。8月返京。11月,《語絲》周刊出版,魯迅在首期發表《論雷峰塔的倒掉》,自此魯迅成為《語絲》作家群的主將之一。
民主戰士
民國十四年(1925年),“女師大風潮”進一步升級,魯迅因支持進步學生正義斗爭被教育總長章士釗免除僉事職務,同年,魯迅向平政院狀告章士釗。
民國十六年(1927年),1月赴中山大學任教。3月,與中共兩廣區委書記陳延年會見。4月1日,赴黃埔軍校發表演講《革命時代的文學》,12日,“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發生,29日,營救進步學生無果憤然辭職。8月,發表《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系》。9月,致信臺靜農,拒絕作為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離開廣州赴上海,并與許廣平在上海開始同居生活。12月,與梁實秋等人就“第三種人”、“自由人”發生論爭,雙方爭論持久,影響巨大。
民國十七年(1928年)春,參加中國革命互濟會。本年,與創造社、太陽社大部分成員就“革命文學”問題展開論爭。是年開始大量搜集馬克思主義著作,并為之翻譯。同時開始提倡革命美術,倡導現代木刻運動。
民國十八年(1929年)9月27日,許廣平生子,魯迅為其取名“周海嬰”。年底,與馮雪峰多次磋商組建“中國左翼作家聯盟。”
左聯盟主
民國十九年(1930年)2月,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成立,為發起人之一。3月2日,出席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成立大會,被選為常務委員,作《對左翼作家聯盟的意見》演講。
毛澤東特意為魯迅之墓所題 原件
民國二十年(1931年)1月20日,柔石被逮,魯迅離寓避難。28日回舊寓。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1月29日,遇戰事,在火線中。次日避居內山書店。二月六日,由內山書店友護送至英租界內山支店暫避。與艾青等人發起“春地美術研究所”。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1月,蔡元培函邀加入“中國民權保障同盟”,被舉為執行委員。2月17日,蔡元培函邀赴宋慶齡宅,歡迎蕭伯納。作《為了忘卻的紀念》懷念柔石。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1月,與鄭振鐸合編的《北平箋譜》出版。5月,編序之木刻《引玉集》出版。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2月開始譯果戈里《死魂靈》。6月,集成《新文學大系·小說二集》并作長序。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1月,肩及肋骨皆出現劇痛,最后的創新之作《故事新編》出版。2月,開始續譯《死魂靈》第二部。5月15日再發病,醫生診斷胃疾,自后發熱未愈,5月31日,史沫特萊女士引美國鄧醫生來診斷,情況不樂觀。6月,身體略有好轉,魯迅及身邊的人都認為“魯迅先生好了”。6月9日寫《答托洛斯基派的信》,8月5日寫《答徐懋庸并關于抗日統一戰線問題》,10月寫《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10月17日舊病復發,18日黎明前疾病發作,氣喘不止。
人物逝世
1936年10月19日上午5時25分逝世。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資料】相關文章:
《我伯父魯迅先生》教學實錄06-12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學設計04-28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學反思04-17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學反思04-18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課堂實錄06-11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案設計01-08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課堂教學實錄05-18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案設計3篇01-08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案范文合集9篇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