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雪地里的小畫家
背景知識《雪地里的小畫家》是一首融兒童情趣與科普知識為一體的兒童詩。
兒童詩一般具有以下特點:
1、具有濃郁的兒童情趣。具有濃郁的兒童情趣是兒童詩有別于成人詩的最顯著的藝術特征,這首詩的作者程宏明是一個成人,但他仍是站在兒童的立場去描寫生活。
2、具有鮮明的形象性。為了與兒童以形象思維為主的思維方法相適應,這首詩就采用擬人的手法,運用形象的比喻,根據幾種小動物踩在雪地上的腳印來介紹它們腳印的形狀特征,因此這篇課文十分符合《語文新課標》第四條教材編寫建議:“選文要密切聯系學生的經驗世界和想像世界,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精神。”
3、具有優美的語言和流暢的韻律。這是由兩方面的要求決定的;一是兒童詩語言的表達需要,即它必須是詩的語言;二是兒童詩還承擔著語言訓練的任務,即它必須規范、得體。《雪地里的小畫家》文質優美,難易適度,適合學生學習。
學情分析
1、這是一篇富有兒童情趣的朗朗上口的韻文,作者以生動活潑的兒童語言,講述了一群小畫家在雪地上畫畫的故事,學生一般比較喜歡讀。
2、識字教學是低年級教學的重點。這篇課文中的生字大部分都是“高頻字”,例如“啦、用、幾、為、加”等字,學生在生活中可能都接觸過,“認讀障礙”不大,因此,我們在教學中一定要防止“識字教學零起點”現象的發生,即預先假設所有學生都不認識這些字,要求所有學生統一經歷教師設計的“識字步驟”。
3、在內容方面,由于低年級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竹葉、梅花、楓葉、月牙”這些自然物學生雖然熟知,但與動物腳印之間的聯系似乎還有一段思維的距離,因此教師應巧妙地設計教學環節加以啟發引導。
教學理念
1、實現學問性知識向體驗性知識的重心轉移:新課程強調在語文閱讀教學中,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教學實踐,本課的教學就是要強調通過圖畫、表演、想像、朗讀等多種形式增加學生體驗的頻度,加深學生體驗的深度。尤其要強調讓學生通過“朗讀”這種語文形式加深理解和體驗,讓學生在朗讀中,在與文本的直接接觸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審美樂趣。
2、實現內容性知識向方法性知識的重心轉移:“新課程標”明顯提升了“過程與方法”的地位。本課的教學志在讓學生在盡情的朗讀中體會“雪地里的小畫家”的喜悅;通過“觀察”等方法理解為何“不用顏料不用筆,幾步就成一副畫”;通過“查閱資料、討論”了解動物冬眠情況和冬天更多的特點。后面的結果固然要緊,但“朗讀、觀察、討論、查閱資料”等得出結果的方法和過程更是凸現在我們的教學視野之內。
3、實現學科性知識向綜合性知識的重心轉移:新課程標準倡導開展綜合性學習,綜合性學習體現為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語文課程和其它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本課的教學鼓勵學生提出“真實”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有目的地收集資料,到大自然中觀察,進行討論。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認識11個生字以及“蟲、目”這2個偏旁,會寫“幾、用、魚”3個字,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小雞、小鴨、小狗、小馬這四種動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狀以及青蛙冬眠的特點。
2、過程與方法:在盡情的朗讀中體會“雪地里的小畫家”的喜悅;通過“觀察”等方法理解為何“不用顏料不用筆,幾步就成一副畫”;通過“查閱資料、討論”了解動物冬眠情況和冬天更多的特點。
3、情感、態度、價值觀:從內心喜歡這種朗朗上口的兒童文學作品,愿意主動背誦;向往冬天,有一種要發現冬天更多秘密的迫切愿望,渴望到大雪紛飛的冬天,到雪地上去盡情地嬉戲、玩耍。
教學精彩片段設計
一、兩個識字教學片段比較。
(一)
師:學習小組請注意了,這里有11個字,每位同學在小組內“驕傲”地讀
一讀自己認識的字,要多讀幾遍,并且要讀得響亮,讓小組內的其它同學都能聽清楚。
---------------------------
(生小組內學習)
師:誰來當小老師帶領大家讀一讀自己認識的字。
生:(上臺帶領大家讀)
師:(生欲下)你是老師,你不抽查一下嗎?
生:(抽查)
師:你是老師,學生讀好了,你不評價一下嗎?
生:(抽查并評價)
【雪地里的小畫家】相關文章:
課文《雪地里的小畫家》的教案08-26
雪地里的小畫家教案04-25
《雪地里的小畫家》教學設計04-28
大班語言:雪地里的小畫家10-29
精選《雪地里的小畫家》教案15篇12-08
《雪地里的小畫家》教案(精選14篇)12-16
《雪地里的小畫家》教案匯編5篇04-11
【精華】《雪地里的小畫家》教案三篇04-10
關于《雪地里的小畫家》教案四篇04-09
【精華】《雪地里的小畫家》教案四篇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