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秋暝》《越中覽古》《登高》
《山居秋暝》《越中覽古》《登高》
◆教學目的
1、了解近體詩的有關知識。
2、培養學生在誦讀吟味中體會詩歌意蘊的特點。
3、學習詩人精妙的構思,理解詩人創作的獨特風格。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理解詩人創作的獨特風格。
2、難點:培養鑒賞能力。
◆教學方法
1、賞讀結合,揣摩詩歌的意蘊、風格及寫作技巧。
2、誦讀—討論—質疑—答難—領悟。
◆媒體設計
擬采用屏幕投影的方式,準備與詩歌內容相近的風景圖片及相關的詩詞、資料,達到形象、直觀的效果,并擴大課堂的容量。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語 設計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從“一言以蔽之,思無邪”的《詩三百》到堪稱百世之師的《離騷》為代表的楚辭,從剛健清新的漢魏樂府,到多彩多姿的南北朝民歌,我國古典詩歌發展到唐代可以說是一個頂峰,出現了李白、杜甫、王維等一批大師,現實主義、浪漫主義創作方法兩河并流。今天我們選讀三首唐詩。
二、解題
我國的古典詩歌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兩種,近體詩分為律詩和絕句,今天我們學習的《山居秋暝》和《登高》分別是五言律詩和七言律詩,《越中覽古》是絕句。
三、研習課文
1、理清文意,整體把握
①學生朗讀課文,結合文下注解與工具書,掃清文字障礙。
②背誦全詩,理清文意,整體感知。
2、具體研習
①學習《山居秋暝》。
A、“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詩中明確寫有浣女漁舟,詩人怎下筆說是“空山”呢?
明確:原來山中樹木繁茂,掩蓋了人們活動的痕跡,正所謂“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鹿柴》)。又由于這里人跡罕至,“峽里誰知有人來,世中遙望空云山”(《桃源行》)。一般人自然不知山中有人來了。“空山”兩字點出此外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霽,萬物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氣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見。
B、最后一句中“王孫”指誰?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