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孫權勸學教案 推薦度:
- 孫權勸學優秀教案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孫權勸學教案
作為一名老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那么優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孫權勸學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孫權勸學教案1
孫權勸學教案,是新人教版七年級語文教案,本教案由Word軟件制作,文件大小為 12 K,創作者將在文件內注明,已被網友下載次,受歡迎程度為級。孫權勸學教案2
【課文品讀】
《孫權勸學》是一篇極其簡略但又有完整故事情節的文言短文故事主體只有兩個部分,孫權勸學,呂蒙“乃始就學”;魯肅“與蒙論議”,“結友而別”文章主要通過對話的方式,表現人物,推進故事對話言簡義豐,生動傳神,富于情味人物寥寥數語,就表現出各自說話時的口吻、神態、心理和性格在情節的安排上,亦別具風格呂蒙學習的起因是“孫權勸學”,學習的過程略去,學習的結果是魯肅與呂蒙“結友而別”通過“論議”“結友”來表現孫權善勸、呂蒙勤學和學有所成直接描寫、側面襯托、留白再塑、繁簡結合等手法的巧妙運用,讓這一篇小短文既充滿了情趣,又不乏理趣
【設計意圖】
文章簡短,教材注釋比較豐富,學生理解起來不會有文意上的困難但是,因其短小,它的文學價值也往往容易被忽略如何感受到它的文學魅力,則需要教師在深入解讀后,通過生動的教學形式帶領學生一道走進文本,品析欣賞筆者通過反復解讀和剖析,挖掘出短文里藏有的多個“三”,這些“三”包含了文章結構、人物形象、藝術手法、文化背景等多項內容,于是,以“找尋三”趣學文言故事作為此設計的總構思
教學創意:趣學文言故事
教學目標:
1.積累文言詞匯:謂、博士、但、涉獵、吳下阿蒙、刮目相待、邪、耳、乎等等;
2.賞析寫人記事的美妙手法
教學重點:
賞析寫人記事的美妙手法
教學方法:誦讀、品析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朗讀
要求:讀通讀順讀懂
方法:自由放聲朗讀,自己譯讀,同座譯讀,質疑解難
二、積累
要求:圈出并掌握引發關注并需要積累的詞
方法:自己圈出,落實意義和用法,教師點撥強調
(以自行整理或統一練習的方式積累)
以下詞需要強調:
實詞:謂 當涂 涉獵 見 就 過
虛詞:以 豈 但 若 乃 及 即 更 何 遂
人稱:卿 孤 孰
古今異義:博士 往事
語氣詞:邪 耳 乎
成語:吳下阿蒙 刮目相待
三、品析
要求:找尋文中獨特的“三”組合并作分析,感受文章寫人記事的美妙手法
方法:教師示例,學生獨立尋找,教師巡視點撥,學生小組交流,全班交流
文中的“三”組合有以下一些內容:
1.三個段落示結構
根據情節把文章分成三個部分,這就是事件的三個階段,即:孫權勸學,呂蒙就學,魯肅贊學這三個段落是:
初……/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
2.三個人物證蒙學
穿插人物介紹:孫權、呂蒙、魯肅
簡析三個人物(孫權、魯肅、蒙母)對呂蒙學習并成功的證明作用
孫權:孫權對呂蒙要求嚴格,勸他讀書,對呂蒙滿是關心與厚望正因為有孫權的善于勸說,才有了呂蒙的“就學”及學有所成
魯肅:魯肅“與蒙論議”,一句“非復吳下阿蒙!”從側面反映呂蒙因“學”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難以置信的長進魯肅地位高于呂蒙,且學識豐富,由他說出此番話,更可表明呂蒙的長進非同一般
蒙母:從情節的角度講,文章的最后一句“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似乎多余,然而,細細揣摩,就可以感受到它的意味深長了
魯肅是一個很有學問的人,通過他“拜蒙母”,看得出魯肅為呂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與之深交,二人情投意合,側面襯托出呂蒙富有學識;更重要的是,這一情節傳達出古代對讀書的另一個角度的理解:一個人因為讀書而有豐厚的學問,會獲得社會的認可和尊敬,更使自己的父母也得到尊敬,既而甚至可以提高自己家族的社會地位及威望這一情節深化了選文的中心在表現孫權勸學的效果和呂蒙學習的成果上也都是很重要的一個補筆
3.三句話語見形象
要求:體會文中人物的語氣語調,感受說話人的心理
方法:以讀促析,能通過朗讀體會人物心理,感知人物形象
簡析:
(1)“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
用雙重否定的形式,語氣堅決果斷,神態鄭重嚴肅,表現出孫權對呂蒙要求嚴格,同時嚴厲中又可見深切關心,希望呂蒙能勝大任
(2)“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大有所益”
這一句隱隱可見孫權對呂蒙不聽勸誡的不悅神情和責備的意味,但又說得語重心長,言辭懇切;尤其是從自己的切身體會來談,現身說法,神情激動,讀來讓人感動
孫權是善勸的他對呂蒙既嚴格要求,又殷切期望;既責備呂蒙的不爭、無志,又透出關懷愛護之心;不失人主身份
(3)“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
呂蒙的變化判若兩人,使魯肅既吃驚又情不自禁地發出贊嘆,為呂蒙的進步感到高興,驚異、贊許之態呼之欲出魯肅是個忠厚長兄,這句話流露出他重視學問、善于欣賞他人、對年輕將領的親切贊美之情
4.三次態度現性格:
(1)蒙辭以軍中多務
用軍務繁重來推脫,這里折射出呂蒙之前不讀書只尚武的性格和成長經歷
(2)蒙乃始就學
在孫權的教育和指點之后,呂蒙無可推辭并知錯能改,這是他實現自我轉變的重要一環
(3)“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這是呂蒙對魯肅贊嘆的巧妙接應可以看出呂蒙為自己的進步深感自豪,充滿自信我們仿佛能聽到他那坦誠豪爽的笑聲
小結:
呂蒙的三次態度的作用:
(1)讓文氣有起伏;(2)豐滿了人物形象;(3)三次態度就是事件發展的'三個階段,也是他成長的三個階段(拒學就學成學);(4)比襯出其他的人物形象
5.三個留白顯詳略
要求:根據文字展開適當的聯想,揣摩作者這樣安排情節和詳略的意圖
方法:說讀結合、討論交流
簡析:
(1)蒙辭以軍中多務……
會以怎樣的說來“辭”?扣緊文意想象、表達
(2)蒙乃始就學……
為什么不寫他如何勤學?
(3)肅遂拜蒙母……
為什么要交代這個環節?刪去了會怎樣?魯肅會對蒙母說些什么呢?
前兩個留白是略寫,而最后一個則是擴充出來的這樣安排有什么好處嗎?
除了以上的“三”,還有一些“三”也不能忽視如:
三個稱呼表親密:
“卿”,是君對臣或朋友之間的愛稱第一次出現是孫權稱呼呂蒙,表現出孫權對呂蒙真切的關心和殷切的期望,既鄭重,又親切第二次出現是魯肅“與蒙論議”后很吃驚地喊出的,表現出魯肅對呂蒙的認可、贊揚
“大兄”,面對魯肅的吃驚和贊嘆,呂蒙巧妙接應“大兄何見事之晚乎!”對話中有同僚間的調侃趣味,更顯兩人志同道合的兄弟般的情誼
三種語氣傳態度
人物語言,尤其是語言中流露出的語氣語調能夠揭示人物心理、情感和性格
(1)“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中“邪”表示反問語氣,相當于“嗎”聯系句意,隱隱可見孫權對呂蒙不聽勸誡的不悅神情和責備的意味
(2)“但當涉獵,見往事耳”中“耳”表示限止語氣,“罷了”說得語重心長,言辭懇切,傳達出孫權對呂蒙的關心、愛護
(3)“大兄何見事之晚乎!”中“乎”表示感嘆,可譯為“啊”此句一出,呂蒙自得、自豪、“書中多閱歷,胸中有溝壑”的自信如在眼前
四、誦讀
要求:讀熟、讀美
能夠生動地讀出人物的語氣語調,通過朗讀表現出豐滿的人物形象;努力做到熟讀成誦
方法:同座位配合演讀;全班男女生配合演讀;全班背誦
五、總結
1.文言文章學習的角度:積累詞匯。
2.文學作品學習的角度:品析寫人記事的妙法。
孫權勸學教案3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司馬光和《資治通鑒》;
(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詞語,了解文言語氣詞所表示的不同語氣;
(3)學習一些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2.過程與方法
(1)反復的朗讀課文,能用現代漢語正確翻譯課文;
(2)理解文意,體會對話中的不同語氣,揣摩想象人物當時的神態和心理活動。
3.情感態度價值觀
理解呂蒙與魯肅對話的含義,樹立正確的學習觀。
二、教學重點
品味孫權、魯肅、呂蒙對話中表現的人物形象特點。
難點:
聯系生活,真正領悟到讀書有益于人的發展和完善的道理。
三、教與學互動設計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說到三國這段歷史正如歌中所唱: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確實在三國時期出現了一批英雄人物,如曹操、劉備、孫權,真可謂三國鼎立水火不溶,但曹操又曾說過這樣的話:生子當如孫仲謀,孫權到底何德何能,竟能得到對手曹操的佩服,對于孫權,我們了解他當帝王的一面,今天我們了解他的其他方面。
現在,我們學習《孫權勸學》(板書《孫權勸學》)。
(二)自讀感知,整體把握
1.走近司馬光
司馬光(1019-1086),字君實,世稱淶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學家。著有《司馬文正集》。
《資治通鑒》是司馬光主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
2.范讀課文,請聽清字音,明確停頓;
3.我們大聲自由朗讀;
4.提示字音,卿(qing) 涉(she) 孰(shu) 遂(sui) (為wei 更geng)多音字;
5.找出通假字途、涂,邪-耶,表反問語氣,語末助詞,譯成嗎;
6.下面我們齊讀;
這篇文章選自《資治通鑒》,我們了解一下,看注解①。再找人讀。
7.請同學們結合注解疏通文意;
8.四人一組,找出小組問題,自己的問題在組內解決,解決不了的提出,一組一個代表,說不全的可以補充。
9.重點句子,找出,畫出,對不懂的字句或字義,找開課件,用黑色加粗的條紋加重;
10.在譯句子時重點詞不能漏譯;
咱們對號入座,調整順序的有,蒙辭以軍中多務,博士一詞是官名,可以留用(國號、年號、官名、人名、書名等可以照錄不譯);
11.文言中古今異譯,但:只,只是,今是轉折性連詞;
12.找一找古今異譯的詞;
13.文言文譯文五字法,展示課件,并找人讀取;
14.一起朗讀課文,出示課件中的四幅圖,(一、孫權勸呂蒙學習圖,二、孫權現身說法圖,三、魯肅與呂蒙論議圖,四、呂蒙與魯肅結友圖)。
研討:怎樣讀出語氣?
因為這篇文章是寫人敘事的文章,要讀出語氣,就要從讀言上下功夫,我們看看孫權的語言,我們結合孫權的身份。
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郎,孤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
第一句,嚴勵、關心的語氣;
第二句,怒氣;
第三句,語重心長,現身說法。
這一段,孫權飽含關懷、苦口婆心的勸告呂蒙,我們認為孫權是一個什么性格特點的人?
孫權,愛惜人才,好學,關愛部下,善勸
我們再看呂蒙,坦誠、豪爽、知過能改、肯于努力學習、能聽取意見;
魯肅,論職位、論才能都高于呂蒙,愛才、敬才、有禮;
呂蒙的變化對你有什么啟示呢?
(師生之間互動)
文中出現了兩個流傳至今的成語,找同學造句子。
【吳下阿蒙】,原指三國時期吳國大將呂蒙,意思是說,學識尚淺。現在多用他人有了轉變方面,凡學識大進或地位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窮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語。
【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來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別人,要估計到別人的進步。
四、拓展升華
關于讀書學習的名人名言也不少,請找出一兩則,如:讀書破尤卷,下筆如有神,書到用時方恨少,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知識就是力量,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結合我們所學的《孫權勸學》,想想我們該怎樣對待學習。
板書:
孫權 勸 呂蒙 贊 魯肅
愛才 坦誠 愛才
關愛部下 豪爽 敬才
善勸 知過能改 文人雅士
好學 有禮
孫權勸學教案4
一、關于本課例的介紹:
本課例有三大特點:
1、以小組合作探究的形式學生自主學習;
2、老師以書面的形式指引學生培養文言文學習的習慣;
3、質性評價與量性評價相結合,以組內、組外、老師評價的評價方式讓每位學生學會反思,促進發展。
二、關于本課例設計的思考
1、新課程標準積極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標準的核心理念,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如何體現學生的主體性?這就須要在學習過程突顯出合作、發現、探究等認識活動,使學習過程更多的是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而老師就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引導、激發他們去主動探究、團結合作。例如在《孫權勸學》一課中,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從讀音、詞語解釋、翻譯等基礎問題入手,共同發現問題,利用工具書分析、解決問題。這樣在分工合作中,即使基礎很差的學生也是“發現問題”的重要角色。
2、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對初一學生尤為重要。
我們都很清楚,學生的學習活動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綜合效益,而在學生能力形成和發展的過程中,非智力因素的影響非常顯著。所以對于剛踏進中學門檻的初一學生,對于尚未擺脫“乖乖聽課”學習模式的初一學生,語文教學的重點應放在“發展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非智力因素的培養上。
《孫權勸學》一課中,設計了小組學習成果的展示、小組間挑戰打擂臺、我當小老師、設計板書等環節以激發學生的好勝心、滿足感,讓學生嘗到成功的感覺,嘗到愉快的感覺。國外心理學提出的“情感性激起說”指出:學習動機需要帶有強列的情感作用,并趨向于預期的目標;動機之所以有用,乃是由于尋求愉快的學習。所以讓學生感到學習有趣就是成功的第一步。
當然,有趣并不代表鬧哄哄課堂,在熱鬧的課堂中如何讓學生真正的學到,關鍵在于老師的指引。老師應幫助指引學生養成文言文學習的習慣。
文言文的學習關鍵在于多讀,而且每一次的讀的目標應是層層遞進的。《孫權勸學》一課中,為學生設計出不同要求的層次目標:初讀──讀準音;二讀──理解大意;三讀──讀準句讀;細讀──合作探究;熟讀──讀出味道。學生遵循這樣的思路學習,慢慢的便會養成“多讀”的良好習慣。
3、對于學生的評價應“立足過程,促進發展”。
新課標提出課程應注重培養學生包括積極的學習態度、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以及健康的身心品質等多方面的綜合發展,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所以評價功能也應相應轉變關注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的過程與方發,以及之相伴隨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形成。因此我們的學生評價應:
① 關注學生個體差異,實現評價指標的多元化。
學生的個體差異決定了每個學生學業成就的'參差,但這個參差與每個學生在過程中學到的含金量并不成正比,所以我們的評價應僅從學業成就的關注轉為個體發展的關注,也就是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表現學習態度、創新精神、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等。
《孫權勸學》的評價表中就設計了“參與熱情、學習態度、合作意識”幾個評價指標,力求讓學生重視學習的過程,讓每一個人都能在原基礎上有所發展。
② 重視質性評價,實現評價方發的多樣化。
質性評價能全面、深入、真實再現評價對象的特點和發展趨勢,使學生的個性特點、曾經付出的努力、獲得的進步、還欠缺的地方明顯表現,這樣就可以使被評價者更明確地取長補短。
基于此思考,《孫權勸學》的活動記錄表中設計了幾方面的質性評價:A、“妙語連珠”“結繩記事”的課堂行為記錄;B、“堂上檢測成績及主要存在問題”的填寫;C、“通過活動知道需要改進的地方(小組填寫)”“本次活動的一點收獲(個人填寫)”的填寫,對這些環節作出具體描述性評價,目的讓學生學會思考量化成績背后得失,讓學生從不同方面了解自己優缺點。
對于本課的評價還包括課后興趣活動:“通過與《傷仲永》的比較得出的啟示”;“任選一種方式表達你們小組對本文的收獲”。
評價方發的多樣化目的就是打破一次定輸贏的局面,讓每一個學生都盡可能表現、發現自己和別人的閃光點,讓他們有熱情、有興趣去參與學習。
③ 強調參與與互動,實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
《孫權勸學》的評價表中就設計了自評、組評、組外評價、老師評價幾方面的評價主體每位學生包括老師既是評價者又是被評價者,這樣被評價者的主體地位大大提升,從而打破“等著別人來打分”的被動局面,變成主動參與、自我反思,促進不斷改進,獲得發展。
這樣,不同的評價指標、不同的評價方發、不同的評價主體的設計,可以讓老師發現、挖掘每一位學生的優勢潛能,并給與充分的肯定和欣賞,從而豎立學生的自尊和自信;也可以讓學生發現自己的優勢領域和弱勢領域,從而不斷改進,這樣就可真正意義上的促進發展。
(具體的評價表詳見附錄)
三、學生分析
1、處于學習的過渡期。
初一學生,尚未擺脫小學“乖乖聽課”的學習模式,對主動學習的概念比較模糊。以互助形似激發學習的主動性。
2、較少接觸文言文,沒形成完善的學習方法。
初一學生普遍語文基礎知識較差,對字形、字音的掌握不牢固,對詞語的理解能力較弱,特別是在閱讀文言文時感到吃力,甚至失去學習興趣。
3、有團隊合作精神與好勝心。
初一的學生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形成了一定的集體意識,而小組學習成果的演示也能滿足學生在學習上的好勝心理。
四、設計目的
1、培養學生的合作與探究意識;
2、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3、引導學生掌握文言文的學習方法,感受文言文的魅力。
五、教學設計
1、教學目的
⑴ 教會學生學習一篇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⑵ 預習中設置“初讀──讀準音、二讀──理解大意”兩個環節,鞏固學生的語文基礎,體現語文教學的基礎性。
⑶ 通過小組內組員的共同查找、訂正后在課堂上以小組為單位派代表向全班展示,調動學生的合作學習熱情,滿足學生自我表現欲望和好勝心理。
⑷ 課后的興趣活動,與《傷仲永》的比較閱讀這一環節培養了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以不同的形式展現小組對文章的理解一環節可以尊重每位學生的興趣愛好,讓他們各展所長表達自己的感受。
⑸ 活動表的“妙語連珠”一欄是想讓學生學會發現身邊人的閃光點。“結繩記事”一欄是讓學生記錄課堂回答的次數,以形成一種競爭氣氛。
⑹ “學習效果檢測”這一環節目的是讓學生清楚自己在此次合作活動中欠缺的方面。
⑺ 最后的“組內、組外、老師評價”可以讓小組每位成員多方面的反思在此次活動中自己的優缺點,力求不斷改進。
2、教學過程
⑴ 布置預習
通過工具書完成文章的“初讀──讀準音、二讀──理解大意”兩個環節。
⑵ A、導入:認識成語的出處,提出“為何一個昔日的‘吳下阿蒙’可以令人‘刮目相看’?”引出標題:“刮目看阿蒙”。
B、“初讀──讀準音”:一個小組朗讀,其他小組訂正,歸納出本課應掌握的字詞。
C、“二讀──理解大意”:以打擂臺的形式,小組間互相挑戰文中的翻譯,從而歸納出個段落的重點詞語。
D、“三讀──讀準句讀”:全班朗讀,要求吐字清晰錯落有致。
E、“細讀──合作探究”:問題:孫權勸學的理由有哪些?呂蒙學有所成了嗎?要求:在文中找關鍵性句子,以小組為單位設計板書。
F、“熟讀──讀出味道”:小組內練習,后派代表讀。要求在理解文章的基礎上,讀出人物的心情,語氣。
⑶ 上學習效果檢測。
⑷ 老師小結。
⑸ 布置課后興趣活動
附錄一:小組合作記錄表紀實
附錄二:課后興趣活動──辯論會紀實
孫權勸學教案5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1.導入
先集體背誦課文。預設:大多數同學背的不錯。還有幾位同學不熟。所以老師經常會遇到這樣的難題:對一些不肯用功學習的同學應該如何勸導他呢。無獨有偶,三國時,孫權也遇到了這樣的難題,他怎么勸的呢?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孫權勸學》。(板書課題及作者)
2.了解作家作品
誰能簡介作家作品,要求背著說。
二、引導自學,發現問題
1.根據你們的學習經驗,你覺得本課我們應重點學習什么。(提示:知識、寫法)
認定目標:學生根據所學參與確定學習目標。師總結出示目標。
孔子云:“學然后知不足。”教師云:“自主學習,體會深刻。”專家說:“喂大的學生是無能的學生。”現在你們就自己動手,豐富頭腦吧。
出示自學提示:
(教師巡視,指導學生自讀,并隨時了解學生自讀情況)
三、點撥導學,合作探究
(一)俗話說,眾人拾柴火焰高,今天你們是燒多大的火呢,誰來說說你的疑問。
學生提出小組內沒有解決的疑問。
競爭促進合作,我們分組分角色朗讀課文,看哪組能把文中的人物讀活。(分旁白、孫權、魯肅、呂蒙)
(二)全班分角色朗讀課文
幸運總是愛給有準備之人的,智慧之花會落入誰家呢?
(三)備選題目。
由學生自選人物。點擊后直接鏈接到備選題目中的某一道題。
然后教師給小組打分。
張弛有度,緊張過后我們一起來思考。
(四)思考討論
1.概括課文主要情節。(板書)勸-學-贊
2.課文在情節詳略處理上有什么特點?引申出文章重點在勸及側面描寫的作用。
如果我把后兩個情節改一下: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蒙侃侃而談。你看如何?
3.如果把課文的題目換成“刮目相待”怎么樣,說說你的意見。
預設:本文重點寫的是勸,比較有特色的也是勸。看來勸中有深意。
從學生的回答中導出本課重點及難點:體味人物語言的情味。
揣摩并想象人物的語氣、神態和心理,擴寫其中的某個片段或某句話。
設置意圖:為了讓學生體驗本課主要內容和寫作特點,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如果把課文的題目換成“刮目相待”怎么樣,說說你的意見。然后從學生的回答中導出本課重點及難點:本文重點寫的是勸,比較有特色的也是勸。看來勸中有深意。為了讓學生體味人物語言的情味。
我一改以往的直接提問:你從對話中感受想像到了人物的何種心理和神態。因為這樣,學生不能真正切實感受到人物的語言情味。
對這個重點和難點我是這樣處理的:
教師先做示范:
然后,我鼓勵學生超越范例進行寫作練習。下面就是課堂片段:學生練習。
陳思宇:呂蒙暗自高興,想:魯肅既然如此說我,想必我的進步真是不小。當初聽孫權的話真是對了。現在我已文武雙全,由此看來,讀書真是受益不淺呀。想到這,不由自主道:“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聶藝菲:孫權心想:“呂蒙這個人物有的是勇氣,缺少的.是智謀。如果多讀書,就會彌補這些不足的。那樣我身邊就會多了一位文武雙全的好將軍了。那樣,我何愁難以創建大業呢。想到這,孫權便苦口婆心地對呂蒙說:“你現在當政掌權,可不能不學習呀!”
孫海清:魯肅面容可掬,心里想道:“這個呂蒙,如今不僅武功高強,居然也知兵法,懂謀略。與以往的那個呂蒙比起來,真是煥然一新,真讓人大吃一驚。說道:“你現在的才略,不再是當初的那個不讀書的阿蒙了。”又想:這回我應該與他結為兄弟,以后對我也有幫助,否則,豈不可惜了。于是結為好友而別。
四、當堂訓練,內化所學
還記得我的那個難題嗎。司馬光老先生教了我們這么多勸的藝術,你們也一定會是個優秀勸解員了吧。那就幫我勸勸他們吧。
設置勸學語言情境,進行對話描寫訓練(見課件)。
楊勝男:“學無止境,以后的日子還長者呢!現在苦點累點,以后就會苦盡甘來的。你現在的問題是不會合理安排時間,改進學習方法后,你會更棒的!”
趙倩:其實學習方法和心態很重要。有了好的學習方法并能合理地安排時間,學起來就不費勁了。一個人如果沒有正確的學習態度,那么學什么都是白學,因為他根本就沒用心學。如果把學習當成樂趣,不也是很好嗎?
徐德漩:爸爸,您還是需要學習的。學無止境,如果把知識比作海洋,您學到的只不過是滄海一粟而已。所以只有不斷的學習,才會彌補我們的不足。那樣您就更受別人尊重了。
王雪:爸爸,社會在進步,不能因為學歷高就不學。還有許多的新鮮知識等著你去學,有許多新的事物等你去發現呢。不學就跟不上時代的步伐了。
李丹:不要找客觀理由,我是領導,但現在還得學習呢!咱們倆現在有可比性嗎?沒聽過:“活到老,學到老。”嗎?學習對工作也有幫助呀!現在還有老年大學呢!再說了,工作干好了,還能加工資呢,這不是一舉兩得嗎?
王藝學:爸爸,知識永遠是新鮮的,即使對老人也是。一個八十歲的老人還學會了好幾門外語呢!所以你也應該學習,再說,你如果博學些,您的下屬不是會更欽佩您嗎?你工作不就更好做了嗎?咱們倆一起學吧。
王彬:學習是你的唯一出路啊。只有好好學習,才能日后回報社會,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你看我,以前不學習,成績倒數。現在我知道了學習的重要性,用心學了,也從中體會到了樂趣。你也試一試吧。
五、反思總結,質疑求學
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就是因為它文質兼美。生動的述說、形象的描繪、深刻的內涵都會啟迪著我們。
從這個故事中你得到怎樣的啟示?
學貴在反思和質疑。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或疑問嗎?
你能用一句話總結一下嗎?
六、分層作業,異步達標
必做題:用成語“刮目相待”和“吳下阿蒙”造句。
把你揣摩并想象人物的語氣、神態和心理,擴寫其中的某個片段或某句話。
選做題: 仔細閱讀課文,想想呂蒙變化對你有什么啟示,請用300字以上的文字談談自己的感受?
后記:
我們學校所進行的“創建新課堂、構建初中課堂教學模式”實踐研究中要求課前展示教學目標,我要求學生根據以往的學習經驗體會本課學習目標。這樣學生通過學習體驗能主動有意識地掌握學習重點。
從我的教學實踐中就可以感受到讓學生先體驗,他們就會有一個生動具體的感知,這樣才會觸發他們擁有探索的欲望,求知的渴望。并且探索后的收獲會讓學生欣喜不已從而銘記在心。
實踐證明我的教學設計既讓學生切實感受到人物的語言情味又能在體會理解課文的重點和特色時得以寫作上的訓練。
從課后學生的作業中也能看出學生文學素養在提高,有的還能熟練地運用古文去擴寫。
例如,附學生作業舉例:
周鴻基:受到輔導后,他的成績突飛猛進,真應對他刮目相待了。
佟佳:幾天前,他還是個淘氣包,現在,他懂事了,知道用功學習了。真可謂“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了”
崔浩然:你現在知識如此豐富,再也不是當初的吳下阿蒙了。
邵丹:他以前什么都不知道,現在卻宛如一位學者,真是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了。
從課后作業中能看出大多數同學都能感受到每個人物的心理,揣摩出人物的神態。
徐德漩:肅想:蒙不過是個只知弄兵器的武夫,才疏學淺。我難為難為他,也好讓他知道打仗不能只靠硬拼。于是開始談論兵法,沒想到,呂蒙的回答竟很有見解。他十分驚訝地說:“你今天的才干不再是當初的那個阿蒙了。
王翹楚:當魯肅尋陽時,呂蒙與他大談破魏、蜀之道,講的精妙之極。魯肅大驚道:“以你現在的才能和謀略,已不再是以前的那個吳下阿蒙了。
張燦宇:蒙談了一會軍機大事,也想趁機嘲諷一下呂蒙的才疏學淺。不想,待魯肅講完后,呂蒙就事論事,侃侃而談,借古喻今,頭頭是道,直說的魯肅張口結舌、目瞪口呆。驚呼道:“呂大人今日的才干和謀略,再也不是當日的吳下阿蒙了。
姜楠:你今天的才學已在我之上,你過去武藝過人,英勇善戰,今又文才非凡、真是文武雙全,再不是原來的吳下阿蒙了。我東吳又添一人才啊!
王迪峰:初,孤令卿當涂掌事、,乃因卿有治軍軍平戰之勇。而卿之智術淺短,誠不可做大事。孤拒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欲內修政務,卿不可不學!
汪瀾:肅與蒙論議,知蒙羞于兵法,厭讀兵書。故,初欲使蒙難堪。奈何!今日之蒙,非復吳下阿蒙。實乃一博學將才。遂嘆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肅思之,吾應與之交好,此乃真博學矣!
孫權勸學教案6
【教學目標】
1、掌握幾個重點實詞、虛詞的含義;提高文言文的朗讀能力與水平。
2、學習本文圍繞中心選材、詳略得當,運用語言描寫和側面描寫刻畫人物的方法。
3、學習規勸的藝術----善勸,培養善納雅言的品質,明白學習的作用,重視學習,會學習。
【教學重點、難點】
1、積累孤、博士、見、但、乃等文言實詞、虛詞。
2、通過停頓、重音、語速、語氣、語調的朗讀訓練,提升文言文的閱讀能力與水平。
3、學習本文圍繞中心選材、詳略得當,運用語言描寫和側面描寫刻畫人物的方法。
【教學內容及過程】
第一課時
一、分享材料 。
1、司馬光(1019-1086),字君實,世稱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學家,著有《司馬文正公集》《稽古錄》等。
2、《資治通鑒》是司馬光主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命名為《資治通鑒》,司馬光編纂此書的目的是為統治者治國提供歷史經驗和教訓。
二、熟讀全文。(學生齊讀,教師范讀,學生自由讀熟)
三、疏通文意,了解文章內容。
第一部分:運用語言描寫詳寫孫權現身說法,從學習的必要性、重要性兩個方面勸呂蒙學習。第二部分:運用語言描寫從側面以魯肅大驚體現呂蒙的巨大變化,寫出吳下阿蒙接受勸說就學后令人刮目相待。從而突出了孫權“善”勸。
四、文言知識積累 。
1、成語:
① 刮目相待(看):指別人已有顯著進步,不能再用老眼光來看待。
例句:聽了少管所的“現身說法”報告后,小明像變了一個人似的,你對他可要刮目相待。
② 吳下阿蒙:比喻人學識尚淺。
例句:你還不知道嗎?小黃已貴為總經理了,可不再是吳下阿蒙了。
③ 士別三日:即讀書人分別后三天,或說是有道德和才能的人相隔了一段時間,特指有了明顯的長進,一般與“刮目相看”連用。也可以單獨使用,褒講久違的友人有能耐或者本事等等。
2、重要文言實詞、虛詞、詞類活用、特殊句式等整理歸類。
實詞:
(1)當涂---當權 (2) 辭---推辭 (3)孤---帝王自稱
(4)卿---帝王對愛臣的`稱呼 (5)見---了解 (6)往事---歷史
(7)孰---疑問代詞“誰” (8)及---到了 (9)過---經過、到
(10)更---變換、改變、重新 (11)見事---了解事情的發展情況
(12)拜---拜見 (13)治經:研究儒家經典
虛詞:
(1)豈---反問副詞“難道” (2)但---只,只是
(3)乃、遂---于是,就 (4)大---副詞,非常
(5)即---副詞,就 (6)何---疑問副詞,怎么
通假字:
① 卿今當涂掌事(“涂”通“途”)你現在掌握軍國大事
② 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邪”通“耶”表疑問語氣,相當于“嗎”)我難道想讓你成為一個研究經書的博學之人嗎?
古今異義:
①孤 古義:古代王侯的自稱。 今義:“孤單”“孤苦”。
②博士 古義:當時專掌經學傳授的官。今義:學位最高一級。
③但 古義:只。 今義:轉折連詞。
一詞多義 :
乃:乃不知有漢(竟) 蒙乃始就學(才)
見:見漁人(看見) 見往事耳(知道)
特殊句式:蒙辭以軍中多務(倒裝句---狀語后置)
3、譯文
當初,孫權對呂蒙說:“您現在擔任要職,不可以不學習!呂蒙以軍中事務繁多為借口推辭了。孫權說:“我難道要您研究經典作品成為博士嗎!只要您廣泛閱讀,見識從前的事情罷了。您說事務繁多,哪里比得上我呢?我常常讀書,自己覺得有很大的收獲。”呂蒙于是開始學習。到了魯肅經過尋陽,跟呂蒙一道議論軍事,非常驚訝地說:“您現在的才干謀略,不再是當年吳縣的阿蒙!”呂蒙說:“讀書人離別三日,就應該重新另眼相看。大多數哥為什么這么遲才改變看法呢!”魯肅于是拜見呂蒙。的母親,與呂蒙結為朋友才辭別。
第二課時
五、課文賞析。
(一)齊讀課文,思考問題:
1、課文寫了哪三個情節?
(孫權勸學→→呂蒙就學→→魯肅贊學)
2、找一找:《孫權勸學》是一個著名的勸學故事。題目中最關鍵的詞是“勸”。請找出孫權“勸”呂蒙學習的語句。
① “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揭示學習的必要性)
② “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學習的目的、方法)
③ “卿言多務,孰若孤?”→→(委婉的批評)
④ “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現身說法,讀書的益處)
3、品一品:魯肅贊學
①“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你今天的才干和謀略,已不再是過去在吳縣時的那個呂蒙!)→→語言描寫
②“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與讀書人分別多日,就要重新另眼相待,長兄你為什么看清事物這么遲呢?)→→語言描寫
③“遂拜蒙母,結友而別。”(于是拜見了呂蒙的母親,和呂蒙結為好友,然后分別了。)→→動作描寫
(二)朗讀課文,注意人物對話的語氣。
① “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語重心長,諄諄告誡。)
② “鄧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反問句,強調并不是要呂蒙研究儒家經典,
當專享經學傳授的學官,而是有別的目的。)
③ “卿言多務,孰若孤?”(反問句,否定呂蒙辭以多務的理由。要重讀強調。)
④ “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 (感嘆句,要讀出驚訝不解的語氣。)
⑤ “大兄何見事之晚乎!”(反問句,指責中帶有自豪的語氣。)
(三)精讀討論:
1、本文是怎樣表現人物性格的?
(本文注重以對話表現人物。對話言簡意豐,生動傳神,富于情味。僅寥寥數語,就使人感受到人物各自說話時的口吻、神態和心理。)
2、為什么“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因為情況是在不斷變化,人也在不斷變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3、魯肅為什么與呂蒙“結友”?(魯肅之所以主動與呂蒙“結友”,是因為魯肅為呂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與之深交,表明魯肅敬才、愛才,二人情投意合。 )
(四)分角色朗讀,思考問題:
1、“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一句可見魯肅當時怎樣的神情和心理?說明了什么?
(十分驚奇的神態,呂蒙的變化判若兩人,使魯肅即吃驚,又情不自禁的發出贊嘆。這句話從側面反映呂蒙因“學”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難以置信的長進。)
2、“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表現了呂蒙當時怎樣的心情?
(并非對魯肅不滿,而是表現出呂蒙對自己才略長進后感到很自豪、自得。)
3、與方仲永的變化相比,呂蒙的變化對你有什么樣的啟示?
呂蒙-――當涂掌事 乃始就學→→年長乃學、學有所成
方仲永――― 五歲能詩、文理皆有可觀、賢于材人遠矣→→少年不學、一事無成
六、 作業:
1、完成練習冊中相關內容。2、背誦全文。
【教學反思】
孫權勸學教案7
教學目標 :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
1、了解有關《資治通鑒》的文學常識。
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詞語。
(二)過程和方法目標
1、能在熟練朗讀的基礎上,正確斷句和停頓。
2、通過理解文意,體會對話中的不同語氣,揣摩想象人物當時的神態和心理活動,進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三)情感目標學生能夠懂得學無止境,學有益于人的完善和發展。
教學重點:
品味魯肅、呂蒙對話并說出其中表現的人物形象特點。
教學難點 :
聯系生活,讓學生真正領悟到讀書有益于人的發展和完善的道理。 課型、課時:新課 1課時
教學手段:
黑板、粉筆和投影片
教學設想:
1、自讀質疑學生借助工具書自讀課文,將其中疑難提出,小組間討論解決,或提出來共同解決。
2、編課本劇學生在熟悉課文的基礎上,將課文編成課本劇,一來想象人物當時的神態和心理活動,有益于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二來可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
3、合作探究針對學習過程中的疑難,師與生、生與生之間可通過合作,共同探討解答。
一、導語設計:
師:這幾天有個難題讓我吃不好睡不好,大家能幫我想想辦法么?
師:什么事呢?我有個學生,他總是不肯下功夫學習,我勸他應該好好學習,他說自己的事很多,況且又不想當學者,不學也罷。我很想好好跟他講講道理,可又不知該怎么說,大家看看我應對他說些什么呢?
師:東漢時,吳國的國君孫權也遇到這種情況,大家想不想知道他是怎么做的? (教師向學生求教,突出了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而且體現了學生式的老師這一課改精神。由此導入,引發學生求知欲。)
師:我們已經學過多篇文言文了,那對文言文我們應該怎么學呢?誰來說說? 學生回答。
( 學生參與學習目標制定,益于激發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教師對之進行概括。
二、作者及文中人物簡介
1.作者:司馬光(1019~1086)字君實,北宋政治家、史學家。
2.孫權(182~252)字仲某,三國時吳國的建立者。
3.呂蒙(178~219)字子明,三國時吳國名將。
4.魯肅:字子敬,三國時吳國軍師。
《資治通鑒》是一部編年體通史,以史實為緯,以年月為經,按時代順序記錄了上起戰國、下至五代長達一千三百六十多年的歷史,書名是宋神宗所賜,有鑒于往事,資以治道的意思,主要是為皇帝提供統治人民的歷史經驗。
三、竟讀課文
師:現在請大家各自大聲朗讀課文,不認識的字查工具書,同時結合注解了解文章大致內容。
師:剛才大家讀過課文了,現在把書合上,看投影,然后各自大聲地流利地朗讀課文。 師:大家讀得不錯,現在能不能對著無標點符號之課文大聲、流利學生讀課文?投影片展示無標點符號之課文,訓練學生斷句停頓之能力。教學千法讀為本。讀會字音、再加上個快速?試試看!師:我們來個比賽,看看誰能大聲、流利、快速地朗讀課文。學生單讀、小組齊讀。 (讀品意味,真正用朗讀的方式讓學生理解課文的內容和意蘊。)
四、合作探究、質疑問難
師:大家讀得很好,我們借助各種參考資料繼續了解課文內容,不懂的提出來互相研究,解決不了的一會兒提出來,我們共同研究。
師:大家看看還有哪些地方要說說? 學生討論、交流,互相質疑問難。學生邊讀、邊議、邊圈點。學生講述課文內容。學生對文中疑難提問;學生自答教師引導。
(以學生自讀、發現、討論的活動為主,還時間給學生、還主動給學生、還思想給學生。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若提不出問題,教師可就重點詞句之理解發問,避免疏漏,強化理解。)
1、小組合作翻譯課文,每組確定一中心發言人,展開比賽,看誰翻譯的最準確。
2、搶答題,詞語解釋選擇正確的一項。
3、提示古今異義現象。
4、揣測人物語氣。
五、編課本劇,深入課文
師:課文有多處對話,但人物的神態、心理并未直接表現出來,現在,假如你是編劇,你怎么來編寫呢?假如讓你做演員,又該怎么樣?小組內先試試。
師:哪一組主動來表演一下?
師:通過朗誦、表演,你認為文中的人物當時神態和心態如何?
師:你能不能用一句話來說說對文中任何一個人的看法?小組編劇、表演。學生選出代表進行表演。學生發表各自的看法。學生討論發言。
(本環節發揮學生想象能力和創新精神,借此深入了解課文意蘊,開闊學生學習課文之天
地。讓學生作為學習的主人對課文進行品味。對學生的回答不要簡單地肯定或否定,鼓勵學生互相解答。)
六、聯系課文,延伸拓展
師:學與不學,使呂蒙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我們今天學習《孫權勸學》是為了什么呢?難道說只是為了知道古人的`言行嗎?知道了這個故事,作為跨世紀的一代人,你從中得到什么啟示呢?可不可以跟大家說說?師:很多同學都談到了學習的重要性,那么古人在學習上還有哪些說法值得借鑒?
師:現在,回顧一下課前我請大家幫忙解決的問題,試著再幫我勸勸這位同學。
師:我們應該帶著問題走進課堂,更應該帶著深層次的問題走出課堂。根據你的理解和認識,有沒有什么新問題呢?比方說大家有興趣了解更多與孫權、呂蒙有關的事情嗎?課文與文學作品一樣么?讀書使人聰明,老師建議大家課后讀讀《三國演義》,從中了解那個英雄輩出的年代。
(這一環節既是照應,同時又是加深和強化,使學生對學習的重要性有更深刻的認識,讓他們自己教育自己。激發學生興趣,提出更多有價值的問題,達到延伸拓展的目的。抓住時機鼓勵學生開展課外閱讀,自主解決問題,做到教是為了不教。)
七、小結
師:大家這一節課一定有許多收獲,無論是課堂表現、問題回答,還是課文學習,能不能說出來,我們共同分享?學生就自己這堂課的表現發言。 教師可根據學生的話給予適當肯定和總結,并升華德育教育。
八、作業
師:課后大家練習背默課文,讓它成為自己的知識儲備。另外,我們學過《方仲永》,大家一定還記得那個天才少年,那么,請以《方仲永巧遇呂蒙》為題,展開想象,寫篇作文,文體、字數不限,只要你覺得表達出你的意思就行。學生針對課文,結合自己的理解進行作文,是對課堂所學知識的加深和鞏固。
板書設計:孫權勸學
《資治通鑒》
學習的必要性
正面描寫 現身說法 學習的可能性
魯肅言行 結友而別側面烘托
(板書主要內容,盡可能做到簡潔明確,讓學生一目了然。)
孫權勸學教案8
教學目標:
1、體會人物語言。
2、學習一些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3、學習運用“吳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語。
4、理解本文開卷有益的主旨。
教學重難點:
1、學習一些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2、學習運用“吳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語。
3、理解文章的內容和主旨。
4、體會人物語言的情味。
教材分析:
《孫權勸學》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初中語文實驗教材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教學內容。這是一個名人單元。文言文《孫權勸學》,寫的是呂蒙在孫權勸說下“乃始就學”,其才略很快就有驚人的長進而令魯肅嘆服并與之“結友”的佳話,本文注重以對話表現人物,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反復朗讀,體會文中三位人物各自說話時的口吻、神態和心理。
教學方法:講授、問題探究法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讀過《三國演義》嗎?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和久必分。話說三國鼎立之時,吳王孫權雄霸一方。其手下有員名將叫呂蒙,此人武藝高強,戰功卓著,曾隨周瑜、程普大破曹操于赤壁,后又襲破關羽,占領荊州,深受吳王孫權的信賴。可他就不愛讀書,孫權多次勸說,他總是推三阻四,不肯就學,這不,孫權又來勸說了,結果如何呢?今天咱們一起來看《孫權勸學》。
(解說:由故事導入,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讓學生對文章中的人物有所了解。)
二、司馬光與《資治通鑒》
1、這篇文章選自《資治通鑒》,哪位同學來介紹一下相關資料?(學生自由發言)
2、介紹司馬光
這部書是北宋史學家司馬光編撰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說到司馬光,我們對他少年時《司馬光砸缸》的故事非常熟悉,我們一起來認識司馬光(介紹司馬光)。
三、解讀
1、《孫權勸學》究竟怎樣個勸法呢?我們來了解一下文章,先聽老師來讀,聽的時候注意掌握字、詞的讀音。(配樂朗讀)
( 學生自由朗讀,教師及時指導,特別強調重音、停頓等朗讀技巧。)
學生結合課下注釋讀文章,疏通文意,有疑問的劃出來
2、學習文言文我們要多積累文言詞語,標注一下你覺得本文需要特別記憶的文言詞語。(演示)
四、整體感知
1、大家齊讀課文,讀完后請幾位同學復述、概括故事情節。
2、呂蒙在孫權的勸說下開始學習,學的`效果看來不錯,文章中是怎樣表現出來的。
呂蒙與魯肅的對話。
3、由此可以看出通篇文章故事情節的展開都是通過人物對話來展現的,那我們把人物對話部分挑出來。
五、課文研析
1、全文幾個人物?幾次對話?
全文3個人物;3次對話。
2、同學們帶感情讀,把握人物形象。
師:三次對話語氣一樣嗎?
權蒙對話孫權是王,對蒙的勸說態度懇切,蒙肅同為將士,對其變化之大顯示出驚異、贊嘆。
3、下面我們請同學挑人物讀,大家注意聽,看他讀的好不好?哪句話讀的最好?好在什么地方?
4、哪一組同學能拋開課本,在原有內容的基礎上再加工給我們來個小課本劇表演。(一組同學上臺表演)
師:再現了當時的場景,演繹了一段白話《孫權勸學》,讓我們也是刮目相待呀!
(解說: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充分朗讀課文,讓學生積極參與,在教學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調動學生積極性,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激活課堂氣氛,很好的培養學生自讀古文的能力。培養學生表達、表演能力)
5、呂蒙在孫權的再三勸說下,開始讀書學習,并取得良好的讀書效果。文中有兩個成語突出表現了呂蒙進步之大,請大家找出。
吳下阿蒙 刮目相待
六、體驗反思
昔日吳下阿蒙,經過發奮努力,讓同僚刮目相待,說到這我們不禁想到前幾天學的一篇文章《傷仲永》,讀完這兩篇文章你有何感想?聯系你的生活體驗談談你的看法。
七、拓展延伸
1、古今中外,許多仁人志士都意識到了讀書的重要性,誰能說一些有關讀書的名言警句嗎?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書讀百遍其意自現。
書到用時方恨少。
2、最后送大家一句話,我們師生共勉“窮者因書而富,富者因書而貴!”
板書設計:
孫 權 勸 學
《資治通鑒》
勸學————不學 (懇切) 吳下阿蒙
又勸————就學 (關心) 刮目相待
論議————結友 (驚贊)
孫權勸學教案9
一、 教材分析及設計意圖
《孫權勸學》是人教社版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中的一篇文言文自讀課,選自宋代司馬光的《資治通鑒》,講的是三國時期東吳呂蒙在孫權勸說下認真讀書,才略長進的故事。文章短小精悍,對話描寫生動,既可承擔、落實本單元寫人的教學重點任務,又是引導學生端正學習態度的好文本,具有極強的教育意義。
本設計以朗讀(不同形式)為主線,以練習(不同形式)為副線,意在通過引導,學生能夠疏通文意,積累一些基礎的文言詞句,體會傳神的語言,感知生動的人物形象,習得文言文基本的學習方法,從而達到“教師為了不教”的目的。
二、學情學法分析
教學此課前,學生初中階段已學過八篇文言文,初步掌握了借助工具書與課文注釋疏通淺顯文言文文意的'能力,本課的主題與學習有關,易于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聯系實際選準切入點,引導學生朗讀課文,疏通文意,在讀中質疑文題,圈點勾畫,運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法,通過體會人物對話時的神態、心理,進而感知文本思想內容,提升學生的感悟與理解能力。
三、教學目標
1.了解有關《資治通鑒》的文學常識;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詞語及“吳下阿蒙”、“刮目相待”兩個成語。
2.在朗讀的基礎上,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正確翻譯課文;理解文意,品味人物對話,評說人物特點。
3.領悟開卷有益的道理。
四、教學重難點
1.重點:理解并積累文中涉及的文言詞語及兩個成語,把握文意;
2.難點:品味人物對話并據此評說人物形象的特點。
五、教學課時
一課時
六、教學方法與準備
1.方法:自讀法、質疑文題法、討論法等。
2.準備:課件,學生搜集的相關學習資料等。
七、教學步驟
一)創設懸念,導入新課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三國時代,英雄輩出的時代,關羽就是群雄中的一位大英雄,但他最終敗在東吳的一位將軍之手,可想而知這位將軍定有非凡之處,他也是咱們安徽人,他是誰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與他有關的一篇文章。(板書文題:孫權勸學)
二)范讀課文,正音斷句
1.師范讀,生聽讀,注意正音斷句。
2.生試讀,生評議,師隨機糾正。
3.指名讀無標點課文,要讀音準確,斷句正確。(投影無標點課文)
三)自讀課文,疏通文意
1.交流學習資料,明確課文背景。(投影作者作品及文中人物,呼應導語)
2.借助課文注釋和工具書,讀譯課文,圈點勾畫疑問之處,小組討論解決或師生全班共同解決。(投影文言文翻譯的方法及示例)
四)演讀課文,感知內容
1.發問文題。孫權勸學的對象是誰?為什么要勸學?怎么勸學的?結果如何?
小組合作討論,明確答案,理清課文思路。(板書:孫權勸學----呂蒙就學----魯肅贊學)
2.分角色演讀課文,模仿并感受人物對話中的語氣、神態、心理,完成課后練習二,評說人物形象特點。(板書:對話 善勸 肯學 敬才)
五)賽讀課文,探究質疑
1.師生賽讀,嘗試背誦。
2.從文中找出能夠表現呂蒙就學前后鮮明對比的兩個成語,并以此說一段話。(板書:吳下阿蒙 刮目相待 對比)
3與《傷仲永》比較閱讀,找出異同點。
小組合作探究,明確答案。(板書 同:與學習有關;異:《傷仲永》----少年不學,泯然眾人 先敘后議 《孫權勸學》----成年肯學,刮目相待 對話描寫)
4.本文主要人物是誰?用哪一個成語能概括本文的思想主題?
小組合作探究,明確答案,完成課后練習一。(板書:開卷有益)
六)齊讀課文,梳理總結
1.以練習題的形式梳理與鞏固本課的知識點。(投影練習題)
2.請學生對照板書,回顧本課教學內容,齊讀課文。
七)拓展延伸,布置作業(選做)
1.課下搜集與學習有關的名言、故事,第二天交流。
2.根據課文內容,補寫一段“就學”時的情況。
3. 以《方仲永巧遇呂蒙》為題,寫一篇想象作文。
4. 學完本課,你肯定有所感悟,聯系生活,寫一篇讀后感。
孫權勸學教案10
教學設想:
本文節選自《資治通鑒》,寫的是呂蒙在孫權勸說下“乃始就學”,其才略很快就有驚人的長進而令魯肅嘆服并與之“結友”的佳話。根據新課程標準讓學生能“閱讀淺顯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 “培養學生在課堂內外討論問題,積極發表自己的看法”的理論,將本課設計為:應引導學生正確的朗讀課文,理解課文;以學生表演故事情節,多角度評價表演,形象地感知人物語言和人物形象為主,教師積極參與,適時點撥為輔的教學形式。另外,可將呂蒙與方仲永作比較,進行延伸遷移,貫徹“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理論。
教學目的
1、了解司馬光和《資治通鑒》;
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詞語,了解文言語氣詞所表示的不同語氣;
3、在課堂上通過聽讀,小組討論歸納出全文的情節,讓學生學會抓住關鍵語句,理清文章的線索。
4、與《傷仲永》的比較閱讀培養了學生知識的遷移能力。
重點難點
1、學習一些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2、學習運用“吳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語。
3、理解文章的內容和主旨。
4、體會人物語言的情味。
教具
多媒體
教學方法
1、朗讀法。根據本文以對話為主的特點,引導學生反復朗讀。
2、表演法。將本課設計為以學生表演故事情節,教師適時點撥教學形式,領會文中三位人物各自說話時的口吻、神態和心理,再現人物形象。
3、討論法。培養學生在課堂內外討論問題,積極發表自己的看法。
教時安排
1 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說到三國這段歷史正如歌中所唱:“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確實在三國時期出現了一批英雄人物,如曹操、劉備、孫權,真可謂三國鼎立水火不溶,但曹操又曾說過這樣的話:“生子當如孫仲謀”,孫權到底何德何能,竟能得到對手曹操的佩服,對于孫權,我們了解他當帝王的一面,今天我們了解他的其他方面。板書《孫權勸學》
2、簡介《資治通鑒》及作者司馬光(課件顯示,由學生看注釋一起填入關鍵詞語)
資治通鑒,由司馬光支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三國到五代1362年的歷史。
司馬光,字君實,北宋政治家,史學家
二、整體感知
1、聽配樂范讀,整體感知全文。
2、對照注釋,自讀理清課文情節。(顯示問題,允許討論)
(1)孫權與呂蒙對話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勸學)
(2)呂蒙接受了孫權的建議嗎? (辭學——就學)
(3)課文是怎樣表現目蒙學習的效果的? (通過呂蒙與魯肅的“議論”來表現)
(4)魯肅與呂蒙一番交談后,有何舉動? (大驚——結友)
(板書)
孫權 勸學
呂蒙 辭學——就學
魯肅 大驚——結友
概括情節:孫權勸學(詳寫)——呂蒙就學(略寫)——魯肅贊學(側面描寫)。
3、課件顯示重要字詞,疏導理解。
(1)當途:當道,當權
辭:推辭
治經:研究儒家經典
涉獵:瀏覽群書,不作深入研究
見往事:了解歷史。
(2)a、蒙辭以軍中多務。
b、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c、孰若孤?
d、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三、品味語言
1、學生分別扮演孫權與呂蒙,模擬人物進行對話,討論孫權說這些話,該以什么神態、語氣說。
2、同學分別談談他們對三句話的理解,主要說說應該運用什么語調,語速,讀出什么情感來,以符合人物身份,能達到規勸目的,談完試讀。(課件顯示三句話)
3、孫權勸學,語重心長,循循善誘。呂蒙在他的感召下就學,效果如何?
(全班分成兩組同學分角色朗讀,看誰的語氣語調揣摩得更準。)
4、呂蒙讀后發生了什么樣的變化?通過誰的所見所語來寫?
①“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
②“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5、思考:孫、蒙對話與蒙、肅對話在情調上有區別嗎?
孫權的話是認真相勸,顯得鄭重親切,表明了君臣的關系;蒙、肅皆為同僚,對話有一種調侃的趣味蘊含其中
四、說話訓練
1、比較方仲永和呂蒙的變化,你有什么樣的啟示?
呂蒙:當涂掌事,乃始就學。年長乃學,學有所成
方仲永:五歲能詩,賢于材人遠矣。少年不學,一事無成。
2、 當堂交流評點。
五、總結
本文通過孫權勸告呂蒙讀書,呂蒙讀書后大有長進的故事,告訴我們“開卷有益”的道理。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是全世界的營養品,希望同學們多讀書,讀好書,讓好書伴大家健康快樂的`成長。
六、布置作業
根據下面情境寫一段文字
有一位同學,學習很好,成績也很優異,但她不愛勞動,你準備用你的語言藝術來規勸她。聯系你從《孫權勸學》中學到的規勸技巧,寫一段文字。(300字以上) 一、課前三分鐘 (學生講三國中的小故事)
二、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三、正課
檢查預習
1、文學常識。
2、朗讀課文(老師范讀或聽錄音后,學生朗讀)
一小組朗讀,其他小組訂正,朗讀后合作討論理清課文情節,歸納出本課應掌握的字詞
3、課文注釋補充。 以打擂臺的形式,小組間互相挑戰文中的翻譯,從而歸納出各段落的重點詞語。
4、再次朗讀課文,、熟讀、讀出味道。 在理解文章的基礎上,讀出人物的心情,語氣。
(1)"不可不學!"(用雙重否定的形式,語氣堅決,不容推辭,表現了孫權對呂蒙要求嚴格,同時又可見關心、厚望。 )
(2)"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邪”表示反問語氣,譯為“嗎”,隱隱可見孫權對呂蒙不聽勸誡的不悅神情和略帶責備的意味。 )
(3)"卿言多務,孰若孤?"(反問句,語重心長,言辭懇切. 鼓勵呂蒙求學。)
5、提問:呂蒙讀后發生了什么樣的變化?通過誰的所見所語來寫?
討論并歸納:通過魯肅所見所語來寫。
(1)"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感嘆句,要選出驚訝不解的語氣。)
(2)"大兄何見事之晚乎!"(反問句,指責中帶有自豪的語氣。)
6、解釋"吳下阿蒙"并造句。解釋"刮目相待"并造句。
板書
不可不學(必要性)
孫權:勸學 涉獵、見往事(方法,目的)
孤常讀書(現身說法)
呂蒙: 辭學——就學
論議 輕松調侃
魯肅: 大驚——結友
【孫權勸學教案】相關文章:
《孫權勸學》教案03-18
孫權勸學教案01-28
孫權勸學教案(經典)11-27
《孫權勸學》教案04-25
教案 孫權勸學04-25
孫權勸學 教案04-25
《孫權勸學》教案優秀03-22
《孫權勸學》優秀教案02-02
孫權勸學優秀教案02-24
《孫權勸學》教案范文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