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第一冊《為 學》
為 學
一、教學目標
1. 了解以事喻理和正反對比的論述方法。
2. 初步學會閱讀以事喻理的淺顯文言文。
3. 感受“事在人為”的正確性和力行不懈的重要性。
4. 掌握蜀、鄙、恃、僧、缽等五字。
二、教學設想
1. 就議論文角度而言,本文的結構和內容學生是容易接受的,困難的是對文言字詞的理解。第一課時著重在文言詞句的熟悉理解,即讀通課文,第二課時討論以事喻理的寫法。
2. 教學重點:以事喻理的寫法。
3. 教學難點 :事理和觀點之間的聯系和統一。
4. 教學方法:導讀——討論——訓練。
5. 教學進度:二教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讀通課文,理解大概內容,劃分段落。
二、教學過程
1.簡介作者生平和寫作背景。
彭端淑,清代人,進士出身,早年做官,后來講學,著有《白鶴堂集》。課文原題是《為學一首示子侄》,是為勉勵他的子侄輩努力學習而寫的,開頭一段和結尾一段編者刪去。
2.投影習題。檢查預習的注音和釋義。
3.教師范讀全文,學生注意注音語氣和語調。(教師對幾句設句和反問句有目的地重讀。)
4.學生跟讀、齊讀全文。
5.討論。
(1)課文可分為幾個部分?為什么?
明確: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提出論點。第二部分用蜀鄙貧富二僧東朝南海的故事來論證論點,最后一部分總結全文,得出結論。
明確議論文的基本結構即: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2)論點是哪句話?為什么是這句話?
明確:人之為學難易,關鍵在于“學”與“不學”。雖則開頭一句話是講“天下事”,但全文圍繞的中心是“為學”。第一句話是引文。
6.布置作業 。
背誦全文,準備口述第二部分故事。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1.理解以事喻理的寫法。
2.落實課文字句。
二、教學過程
1.提問:《為學》一文的論點是什么?
2. 論點是由第二部分的二個故事來證明的,請學生復述故事內容。(白話文口譯)
設想:進一步熟悉課文,并檢查鄙、語、之、恃、去、顧等字的掌握情況。
3.討論。
(1)蜀之鄙去南海容易嗎?從哪些詞句看出來?
明確:不容易!安恢獛浊Ю镆病保拔釘的陙碛I舟而下,猶未能也”等詞句看出。
(2)窮和尚去南海為什么能成功?是條件充備嗎?從哪些詞句上看出?
明確:憑著他堅強的信念,主觀的努力,“為之”的結果。從“貧”“還”等詞中體現。
(3)富者對貧者去南海之事態度前后有變化,有哪些變化?從哪些字句上看出?
明確:開始是疑問:“子何侍而往?”
中間是輕視:“子何恃而往!”
最后是慚愧:“富者有慚色”。
(4)光寫一個窮和尚也能證明論點,文章寫一窮一富兩個和尚,有什么好處?
明確:一正一反對比,更能證明論點:事在人為。條件差只要肯努力,事情會成功;反之條件好,不付諸行動只是空想,到頭來一事無成。
設想:落實字句,理解事與理之間的有機聯系和統一。
4. 齊讀第三部分,思考:第l句什么意思?潛在含義是什么?第2句為什么要用反問句式?作用是什么?
明確:第l句總結前文。其含義是,天下事的難易在于主觀努力如何,不在乎條件的優劣。第2句照應一、二兩部分,得出“人貴立志”的結論。
5.學生齊讀全文,再背誦。
6.課堂小結。
(1) 比較《談骨氣》,明確議論文三步法的基本結構。
(2) 借事喻理的寫法。
7. 作業 。
第一冊《為 學》
【第一冊《為 學》】相關文章:
第一冊“看圖學詞學句”教學談04-30
《為學》教案03-03
《為學》教案04-25
為學優秀作文04-29
《為學》原文及翻譯03-03
為學教案正名04-25
26.為學05-01
為學教案設計04-27
以學為樂,隨心而為04-30
《為學》教案設計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