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數學優質課教案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數學優質課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大班數學優質課教案1
活動目標:
1、運用已有經驗感知各種不同面值的人民幣。
2、嘗試運用不同策略進行10元以內人民幣之間的兌換。
3、能自主結伴三至四人開展小銀行游戲。
活動準備:學具……個人操作材料人民幣替代玩具,同色數卡5兩張、2五張、1十張
同組幼兒玩具不同色
教具……1元、2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人民幣若干,
大數卡,實物投影儀
活動過程:
1、投影各面值錢幣,引導幼兒認識各種人民幣。
教師提問:你們認識這些錢嗎?這些錢一樣嗎?什么地方不一樣?
它們分別是多少錢?你是怎么知道的?
比這小的錢幣還有什么?
:我們只有1、2、5,10、20、50,100這幾個數字面值的錢幣。不管你要多少錢都要由這幾個數來組合。
2、鼓勵幼兒大膽嘗試10以內面值錢幣支取的不同策略。
教師提示:我們來玩小銀行游戲,你們做銀行職員,老師來取錢,試試看你們能否讓顧客滿意。
游戲形式:教師出數卡,表示要取多少錢,幼兒用自己的操作材料在面自己前擺放。 你用哪幾張錢幣組合成顧客想要取的錢數?
(1) 引導幼兒觀察同伴間有沒有不同方法,正確嗎?
(2) 鼓勵幼兒用自己的玩具擺出不同的取錢策略。
(3) 同組幼兒討論擺放出各種不同的取錢策略,越多越好。
3、幼兒自主結伴三至四人開展小銀行游戲。
教師提示:下面我們來開銀行,我們自由組合三到四人,玩具合并在一起,銀行柜臺可以用桌子或椅子來代替,場地和角色大家商量,可以輪流做銀行職員和顧客。
游戲形式:幼兒分組,自主游戲。
教師指導:(1)對能力強的幼兒,啟發他們分類錢幣,以提高操作效率。
(2)在玩具充足的情況下,鼓勵幼兒嘗試10以外的取錢額度。
4、講評。
(1)宣傳教師指導中幼兒成功的嘗試。
(2) 鼓勵幼兒在今后的游戲中大膽運用和嘗試。
活動設計思考:
本課題來源于南師大出版社《幼兒園滲透式領域課程》(科學·大班下)的一個活動,名稱為“自助銀行”。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好的選題,錢幣雖然不是幼兒每天要接觸的東西,但是對他們來說并不陌生,設計這樣的活動,能有計劃地調動幼兒的生活經驗,啟發和引導幼兒嘗試把所掌握的簡單數學知識,運用到自己的生活和游戲之中,不斷豐富經驗促進能力提高。但是原活動的設計并不令人滿意,原因一,活動形式的設計以個別演示、集體討論、自己記錄的方式,游戲性不強不能充分激發幼兒的興趣;操作活動以個人書面的形式,教師不能快速有效給予幫助,也將影響教學效果。原因二,探索錢幣的不同兌換策略,限定兌換7元錢,過于死板,不能充分調動幼兒的已有經驗,發揮幼兒參與活動的主動性。同時以數字、符號等方式記錄策略,增加了幼兒的思維難度,也沒有考慮幼兒間個體的差異性。
本次活動設計的特點,以游戲為基本框架;以調動幼兒已有經驗,發揮幼兒積極主動性為原則;以提升幼兒自身能力為大目標。讓幼兒在愉快的游戲中積累經驗,發展能力。活動的第一環節,保留了原活動中較好的提問,提示幼兒關注1、2、5這幾個數字在錢幣中的重要用途。活動的第二環節,是教學的.重點,學具的保證了幼兒個體在自我理解的基礎上,獨立擺弄操作及嘗試。同組不同色的材料要求,方便幼兒的觀察和相互啟發。幼兒操作材料數量的設定,包攬了10 以內所有面值錢幣的不同組合。三個層次的安排,提示了教師教學難點的突破步驟,以及階段目標的把握。活動的第三環節,主要是讓幼兒在游戲中,鞏固和運用,目的不在于用的多用的好,而在于大膽得用,合作的好。教師的指導應結合幼兒個體的差異,游戲中突出的問題。指導提示是不出基本問題情況下的提升要求,實施者應靈活把握。
本次活動,只是一書面材料,是設計者理念中的理想狀態,能否成功有待于實踐操作。
幼兒園大班數學優質課教案2
課程分析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提出,幼兒的數學認知是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發現和理解事物本質和事物間關系的過程。魔術是發生于幼兒身邊的、為幼兒所喜愛和好奇的行為。本次活動將數學問題融入魔術情景,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通過猜數游戲的環節,引導幼兒利用觀察、比較、操作、驗證等方法,來發現、分析和解決表格中的數字問題,本環節注重幼兒用語言表達方式來表現自己的探索過程和結果,為幼兒提供充分體驗表達發現、交流、分享的愉快的機會。在分組自由游戲和競技的環節中幼兒可感知、體驗到“排除法”的應用,同時體驗到合作及團隊協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一個趣味的數學活動中,幼兒享受到的是自由探究、表達的快樂,獲得的是包括科學發展、語言發展、社會發展在內的多方面提高。
課程目標
1、通過觀察,運用排除的方法進行猜數字游戲。
2、初步獲得一些簡單的.推理經驗。
3、感受用數學的思維方法解決問題的樂趣。
課程準備
1、教師:PPT?、電子白板課件、數卡(1-15一套)
2、幼兒:數卡(1-7每組一套)、1-7數字表(每組一張)、桌面標記每桌各一
課程過程
一、觀看小魔術,引起幼兒對猜數字游戲的興趣。
師: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個猜數字的小魔術,想不想看?
(請一位小朋友合作完成魔術)
二、出示數卡和1-7數字表,師幼進行猜數字游戲以及猜測方法的探究。
師:我還有一個更有趣的猜數字游戲,想不想玩?
1、一位小朋友抽取一張數卡,教師通過數字表進行猜數。
2、教師和幼兒一起進行猜數游戲。(2次)
(1)一位幼兒抽取數卡,其他幼兒和教師一起猜。
(2)請有答案的幼兒說出自己的猜測答案。
(3)抽數卡幼兒出示數卡進行驗證。
(4)請正確答案的小朋友分享猜測方法,同時教師在白板上做標記,協助幼兒講解。
三、分組活動,嘗試運用學習的方法進行猜數字游戲,最后教師總結排除法。
1.介紹游戲規則
(1)四人一組,一個人抽卡片,三個人猜。
(2)抽數卡的小朋友站在帶標記的一邊,猜數字的三位小朋友站在桌子對面。
(3)輪流抽卡片。
(4)每個人都抽一次之后立刻回到座位上。
2.幼兒分組進行猜數游戲,教師巡回指導。
3.游戲結束后,再次請一名猜數正確的幼兒分享自己的猜數方法。
教師總結:剛才小朋友用的猜數字的方法就叫做排除法,大家一步一步把不符合條件的數字一一排除掉,就能找到正確的數字。
四、增加數字行數,根據數字表的標記用排除法找出相應的數字。(數字表1-12)
五、幼兒分兩隊進行競賽游戲,鞏固排除法的運用。(前3輪1-12數字表,后2輪1-15數字表)
1、教師抽取數字順序由易到難。
1-12抽取數字(3、2、9),1-15抽取數字(14、11)
2、規則:
1)一共進行5輪比賽,得星最多的一隊為冠軍。
2)紅藍兩隊輪流搶答,最先舉手的先答,回答正確得一顆星,如回答錯誤,則換另一隊回答。
六、活動延伸
把材料投放到益智區域里,幼兒繼續練習。
師:我宣布,本次猜數字比賽獲得冠軍的是**隊!不過**隊小朋友也不要氣餒,課后老師把這些數字卡片投放到班級的區域里,區域游戲的時候你們再去比一比,好不好。
課程反思
魔術充滿神秘感,是幼兒特別感興趣的表演,此次教學活動在第一個環節中運用小魔術來引出教學內容,孩子們興趣非常高漲,后面的環節通過層層遞進的活動設置,逐步增加游戲難度,幼兒在活動中積極探究,通過充分表達、交流與分享,對核心概念“排除法”掌握經過了感知、熟悉及熟練應用的過程。最后一個環節富有挑戰性,孩子們積極參與,結束后仍意猶未盡。
但是競技游戲有勝負之分,對勝利者的適度表揚和失利隊伍的有效激勵,幫助幼兒正確認識“勝負”,是應該進一步預設和完善的。
幼兒園大班數學優質課教案3
【活動目的】
1.通過觀察及幼兒自身的嘗試活動來認識時鐘,初步了解時針、分針之間的關系,掌握整點、半點并知道其規律,結合日常生活理解時鐘的用途。
2.培養觀察力、思維力、動手能力及大膽嘗試精神。
3.教育幼兒每天準時來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4.讓孩子們能正確判斷數量。
5.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進行排序會有不同的結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動準備】
1.創設“鐘表展覽館”的教學環境。
2.人手一只可以撥動的小時鐘。
3.反映幼兒一日生活內容的圖片(起床、上學、午飯、午睡等),時鐘演變過程圖片。
4.可以用來自制鐘面的有關材料(如長短針、1~12的數字、各種形狀和造型的硬板紙或吹塑紙若干)。
【活動過程】
一、創設嘗試情境,激發幼兒嘗試欲望
邊聽“在鐘表店”里的音樂,邊把幼兒帶進“鐘表展覽館”,引導幼兒欣賞各種各樣的鐘表,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師:請小朋友仔細看看、找找、比比這些鐘表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再想想,工人叔叔和阿姨為什么要設計、制造這些鐘表?
二、觀察活動
通過觀察活動比較鐘表上時針、分針的不同,認識12個數字以及數字的排列位置。
提問:
1.每只鐘面上都有什么?(出示3只不同形狀的時鐘,幼兒找出鐘面上都有兩根針和1~12的數字)
2.比比看,兩根針什么地方不一樣?(長短、粗細之分)它們的名稱叫什么?(了解時針、分針的名稱)
3.鐘面上的數字排列位置是怎樣的?(認識典型的幾個數字位置12、9、3、6)
三、幼兒第一次嘗試活動
讓幼兒理解并掌握分針、時針與數字的關系(幼兒人手一只時鐘)
提問:
1.請小朋友看一看鐘面上時針和分針都指在哪一個數字上?(12上)
2.請小朋友把時針從12撥到1上,看一看分針有什么變化?(分針從12走一圈又回到12)
3.小朋友自己撥鐘試一試,然后把你的發現告訴大家。
4.得出結論:當時針走一個數字(一格),分針就要走12個數字(一圈),這就是一小時。
四、認識整點、半點,尋找和發現它們之間的規律。建立正確概念
1.教師操作演示:一只鐘兩根針都指在12上;一只鐘時針撥到1上,分針撥到12上;另一只鐘時針撥到12和l的中間,分針撥到6上。
2.提問:①三只鐘有什么地方不一樣?它們分別代表幾點鐘?②整點時,分針總是指在哪里?半點時,分針指在哪里?③想一想,2點整時,時針應在哪個數字上,分針應在哪個數字上?1點半時,時針指在哪里?分針應在哪個數字上?
3.老師歸納:整點時,時針指在一個數字上,分針總是指在12上;半點時,時針指在兩個數字的中間,分針指在6上。
4.小朋友第二次嘗試練習:①按老師的要求撥整點、半點;②結合日常生活圖片撥出整點、半點,小組中的幼兒互相檢查準確與否,并說一說時針、分針指向的數字。
五、教師總結時鐘的有關知識內容
六、幫助幼兒理解時鐘的功能,重點說明時鐘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1.提問:小朋友,你們家里有鐘嗎?你還在什么地方看見過鐘?為什么那么多的地方都要用到鐘呢?(啟發幼兒結合生活經驗或看圖片來說出鐘的用途)
2.教師歸納:時鐘和手表都是計時工具,它可以告訴人們,現在是什么時間了,應該干什么事情了;它可以幫助人們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鐘是人類的好朋友。
小朋友認識了鐘,可以按時起床,按時上幼兒園。老師可以根據鐘上的時間按時上課,按時做游戲,按時讓小朋友吃午飯,鐘的用處可大啦。
七、出示時鐘演變過程的圖片,讓幼兒簡單了解從古到今計時器的變化,激發幼兒嘗試探索知識的興趣
師:古時候沒有鐘,人們用沙漏、日晷、滴水的方法來計時。日晷在常州的天寧寺就有,小朋友可去看看。隨著科學的發展,聰明的叔叔阿姨設計、制造了各種各樣的鐘和表(鬧鐘、石英鐘、音樂鐘、工藝鐘、手表、懷表),給人類生活帶來方便,還可以美化人們的生活。小朋友,你們現在好好學習,長大后也來發明創造出更多更美的鐘和表,好嗎?
【延伸活動】
提供制作鐘的材料,鼓勵幼兒制作時鐘模型。
【活動反思】
《認識鐘表》這節課的目的旨在使幼兒認識時鐘,能區分時針、分針,了解鐘面上數字的排列規律,初步了解時針、分針的運轉規律,認識整點、半點。為提高幼兒學習的興趣,我采用課件教學,使幼兒在保持興趣的同時更直觀、更主動的去掌握教學目的.。整節課堂上幼兒學得主動,課堂氣氛熱烈,知識獲得與情感體驗同步進行。
我用參觀鐘表店的方式引出課題,出示了形狀、大小、顏色不一的時鐘,引導幼兒充分觀察鐘面相同的地方有哪些,孩子們一下子就找到了,七嘴八舌的說開了,課堂氣氛一下子就高漲了。
接著,我引導幼兒先觀察并認識鐘面上的1—12個數字,重點認識12、3、6、9這四個數字的位置。了解12個數字的排列規律,知道這些數字是按順時針方向走。然后讓幼兒認識時針與分針,讓孩子們仔細看看這兩根針有什么不同,根據指針的長短、粗細辨別時針與分針。并通過實物演示,讓幼兒知道時針和分針之間的運轉關系,兩根指針朝著一個方向走,叫順時針方向,分針走一圈,時針走一格,通過演示,幼兒看得清晰明確,興趣濃厚。
在認識整點這一環節中我在課件中出示了12個整點的鐘面,讓幼兒自己通過觀察發現整點時時針在哪里,分針在哪里。接著我再出示幾個整點的鐘表讓幼兒鞏固對整點的認識。然后我就請他們拿出學具“企鵝鐘”聽老師報時,他們來撥一撥整點,這一環節因為有了實際操作,幼兒大多掌握得較好。
活動的難點是認識半點,如何讓孩子輕松掌握難點呢?我采用了對比的方法:讓幼兒觀察整點、半點兩個時鐘,孩子們大多說出了整點的時間,亦有個別幼兒說出了半點的時間,我就請他來說說‘你是怎么看出來的?’最后我再來引導幼兒自己小結:半點時分鐘總是指向6,時鐘指在2個數字的中間。對于究竟是幾點半這個難點中的難點,我借助實物大鐘邊撥鐘邊解釋:看現在時針在4和5的中間,那么時針已經走過的數字4,有沒有走到數字5上,所以現在應該是4點半而不是5點半。當再出示課件請他們看看、說說幾點半時,發現孩子們大多掌握了半點。接著又讓幼兒看數字時間,自己 整個活動由淺到深、循序漸進,以游戲作引導,以幼兒操作為手段,讓幼兒從感知入手,以多媒體、實物教學具為媒體,給孩子清晰、準確的概念。在活動中始終以幼兒為主體,在活動中遵循活動性原則,綜合運用發現法、游戲法,讓幼兒通過操作活動、言語活動,促進幼兒主動學習。
幼兒園大班數學優質課教案4
活動目標:
1。萌發探索幾何形體的興趣。
2。能用觀察比較的方法區分球體和圓柱體。
3。培養幼兒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快速應答能力。
4。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5。培養幼兒勇敢、活潑的個性。
活動重難點:
重點:認識球體、圓柱體。
難點:區別球體、圓柱體。
活動準備:
圓紙片和球體物體(乒乓球、皮球、籃球)若干;球體、圓柱體的積木每組一筐;木棒每人一根;圓柱體薯片盒、露露盒、電池等各一。
活動過程:
㈠導入
出示圓紙片和球體物體,激發幼兒興趣。
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準備了許多東西,咱們一起來玩吧”。(給幼兒充足的時間,讓幼兒自由動手操作。)
㈡展開
1。認識球體。
⑴在操作活動中初步感受球體的特點。
操作一:引導幼兒分別轉動圓紙片和乒乓球(或者其它球體),通過觀察感知兩者的不同。
操作二:引導幼兒摸一摸乒乓球的表面,感受球面的特點。
⑵在操作的基礎上總結球體的特征。
提問:“你有什么發現?它摸起來怎么樣?”
小結:能向各個方向滾動,無論怎么轉動看上去都是圓形的,表面摸起來到處都是鼓鼓的、圓溜溜的、光滑的,像這樣的物體就是球體。
⑶聯系實際,請幼兒說說日常生活中玩過的、吃過的、看見過的.哪些東西像球體。
2。認識圓柱體。
⑴出示圓柱體學具,幼兒操作比較。
師:“這是什么形狀呢?請小朋友來玩一玩、摸一摸、滾一滾、比一比,你有什么發現,和小朋友說一說!”
⑵在操作的基礎上總結圓柱體的特點。
提問:“你有什么發現?他摸起來怎么樣?能向各個方向滾動嗎?上下兩個圓一樣大嗎?”
小結:這樣上下一樣粗,兩頭是圓的,而且上下兩個圓一樣大、是平面的,四周都是圓圓的,很光滑,像柱子一樣的物體,我們叫他“圓柱體”。
⑶經驗拓展。
①請幼兒在筐子里找一找,哪些東西是圓柱體,引導幼兒了解這些物體盡管大小、高度不同,但都是圓柱體。
②啟發幼兒說出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的形狀像圓柱體。
3。游戲活動:“趕小豬”
玩法:球體、圓柱體的物體制作成“小豬”狀,幼兒手持一根木棍,自由驅趕“小豬”,體會求能向各個方向滾動,圓柱體只能向兩個相反的方向滾動的道理。
㈢結束
1。教師評價活動。
2。延伸:區域內投放各種球體、圓柱體供幼兒自由探索在日常生活中繼續鞏固對球體、圓柱體的認識。
活動反思:
在找找、做做、說說這一環節中,目的是讓幼兒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在生活中,調動幼兒的生活經驗,同時培養幼兒動腦、動口、觀察、比較等能力。從幼兒的操作結果來看,幼兒對于球體的認識是比較到位的,只有個別幼兒出了點小錯。
幼兒園大班數學優質課教案5
一、活動目標:
1、幼兒能說出循環序列的規律,如:紅、黃、藍、紅、黃、藍。
2、學習按顏色和形狀進行有規律的排序。
二、活動準備
三種顏色的彩旗、雪花片、圖形若干、掛圖、動物圖片等。
三、活動重點
讓幼兒通過循環序列的練習,了解形狀或顏色等重復循環的`規律性。
四、活動難點
讓幼兒能說出循環的規律。
五、活動過程
(一)、導入。
1、出示圖形寶寶師:“小朋友早上好,我今天特別高興要邀請小朋友朋友一起去我的圖形王國里旅行。”
2、出示圖形師:“第一站來到半圓形的家,你們看看半圓形是怎么排隊的呢?”(請幼兒觀察)
3、教師引導幼兒說出,一個紅色一個黃色一個紅色一個黃色
(二)、教師先示范操作
(請全體幼兒在桌面按照半圓形是怎么排隊的操作)
1、出示圖形師:“我們又來到了誰的家啊!它們都是什么顏色呢,又是怎么排隊的?”(請幼兒觀察)
2、教師引導幼兒說出:“一個藍色正方形一個藍色正方形一個藍色菱形
呼……風婆婆來了,它們排的隊都吹亂了,誰來幫幫它呢?(請個別幼兒上來把,后面的空白處繼續排。)
3、、師:“圖形王國里的寶寶真聽話,都像我們的寶寶一樣很會排隊,接下來我們又會去到誰的家呢?”
4、出示圖形一個黃色圓形一個綠色五角星形…(請幼兒觀察)教師先示范操作(可以有些錯誤的示范,再讓幼兒糾正。)再請個別幼兒上來操作
(三)、出示掛圖,幼兒游戲。
“過幾天有可客人來參觀圖形王國,我們一起做一些彩旗歡迎他們吧。”(出示掛圖,請幼兒仔細觀察)
1。先請幼兒觀察圖一,并請幼兒發表想法后操作。 2。圖2較難先引導幼兒說出規律再來到黑板上操作。
3。引導幼兒圖3的時候,讓幼兒表達黃色愛心的下一個是綠色菱形。
(四)、幼兒操作。
幼兒園大班數學優質課教案6
活動目標:
1、感知玉米的排列方式,學習用合適的方法做標記,正確計數玉米的列數。
2、探索玉米列數是雙數的規律。
3、激發幼兒對數學的興趣,培養幼兒積極關注身邊事物的情感態度。
4、培養幼兒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習慣。
5、發展觀察、辨別、歸案的能力。
活動準備:
1、糖葫蘆一串,完整的玉米一根,分成段的`玉米若干(為幼兒人數的三倍,其中三分之一的玉米列數相同;另三分之二的玉米分別貼上紅綠圓點或安全圖釘),托盤。
2、每組安全圖釘、圓點標記、小塑料片若干。
3、串珠每人一串,勾線筆、記錄紙每人一份。
4、統計大表格,紅、綠圓點標記若干。
5、實物投影儀一臺
活動過程:
一:觀察糖葫蘆和玉米排列的主要特征
二:學習用合適的方法做標記,正確數出玉米的列數。
1、引導幼兒猜測玉米的列數。
2、引導幼兒嘗試數玉米的列數。
3、引導幼兒交流并討論數玉米列的方法。
4、出示串珠,引導幼兒發現標記的作用。
三:統計并發現玉米列數的規律。
1、幼兒自由數紅點玉米和綠點玉米并記錄。
2、集體交流,統計玉米列數并發現其規律。
活動延伸:
“通過大表格,我們發現點子都在雙數的下面。今天,大家數到的玉米列數竟然都是雙數列的,不知道生活中會不會有單數列的玉米呢。下次媽媽買玉米時,你就數一數,看看有沒有單數列的玉米,如果有,一定要告訴老師和小朋友。”
教學反思
應用題教學一直是我們教學的一個難點,幼兒主要是看圖應用題。可我們要注重幼兒對數學信息的發現,與數學信息的組織,如果我們能把這些看圖練習題加上數學語言,組織形成一道解決問題,一來增加興趣,二來為進一步應用題學習打下基礎,是十分可取的。
所以,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想應該把應用題的教學溶入每節課當中,減化了解決問題的難度,使幼兒接受解決問題的方法比單一只教應用題的效果好得多。
幼兒園大班數學優質課教案7
目標:
1、進一步掌握幾何圖形的特征。
2、發展觀察力、想象力和靈活的思維能力。
教學準備:
1、三張白紙上分別畫好幾何圖形。
2、兒人手一支鉛筆、一個幾何圖形、一把剪刀、一張空白的紙以及一張畫有幾何圖形的作業紙;每桌幾何圖形若干;擦手毛巾;糨糊。
3、用的幾何圖形一套(長方形、正方形、梯形、三角形、圓形、半圓形、橢圓形)教學過程:
一、興趣激發:
1、師:今天,老師請來了一些朋友要來我們班作客,它們是誰呢?(師出示正方形、圓形)問:正方形有什么特點?圓形有什么特點?
2、咦!有什么事讓正方形、圓形娃娃這么高興呢?原來今天它們要一起過生日。許多朋友要來祝賀。你們看!它們是誰?(師分別出示長方形、正方形、梯形、三角形、圓形、半圓形、橢圓形)
3、師:喲!這么多客人,你們看看誰長得和正方形有些象呢?你們幫正方形娃娃找到了相象的`朋友,那跟圓形相象的朋友在哪兒呢?我們也來幫它找找。
二、興趣體驗:
(一)觀察探索
1、捉迷藏三角形雖然沒有相象的朋友,但大家都愿意和它一起玩。這會兒它們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戲。
(1)找圖形并填表格。師巡回指導。
(2)說一說找到什么圖形有幾個。師:小朋友真能干,躲在一起的長方形、正方形、梯形、三角形、圓形、半圓形、橢圓形都被你們找出來了。
(3)說一說在生活中這些幾何圖形喜歡躲在哪里?
(二)趣味游戲1、變魔術現在齊要請小朋友來當魔術師,用這些圖形變出許多小圖形娃娃來。
(1)變魔術(大圖形變小圖形)
(2)問:你能告訴我你用什么圖形變成哪些小圖形?
2、拼圖案師:你們變出這么多的圖形娃娃,今天是正方形、圓形娃娃的生日。我們就用小朋友變出的小圖形和為你們準備的圖形拼一幅漂亮的畫當作生日禮物送給它們好嗎?
(1)拼貼(師巡回指導)
(2)說一說用什么圖形拼成什么送給正方形、圓形娃娃。
三、活動結束:
哎呀!天快黑了,正方形、圓形娃娃要回家了,我們趕快把禮物送給它們吧!
四、活動延伸:
在活動區投放幾何圖形,自愿組合幾何圖案。
幼兒園大班數學優質課教案8
教學目標
1、運用已有的經驗尋找和發現數序規律,能運用數序規律清楚完整地表述某個數的具體位置。
2、根據數序規律,解決問題,提高觀察、推理能力。
3、體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有用和有趣。
4、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5、讓幼兒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教學準備
ppt(動物學校)、數字卡片,火車頭飾、音樂《開火車》《頒獎音樂》、小亮點、題卡、箭號,重難點能運用數序規律用語言完整地表述數的具體位置
教學過程
一、游戲《開火車》感知數字從小到大的排列規則
1、指導語:小朋友們大家好!今天李老師要帶小朋友們坐火車去動物學校,小朋友們找到自己的座位了嗎?我們的火車就要開了。(師當乘務長,檢查幼兒是否正確)
2、播放開火車音樂進教室。
二、憑票入坐——感知20以內數的排列規律,并進行交流分享。(重點復習順數、倒數、相鄰數的規律)
1、幼兒根據椅子上的數字提示,憑票找到自己的位置,復習20以內數的排序規律。
指導語:看我們來到了動物學校,小動物們已經擺好椅子歡迎我們了,瞧!椅子上都有哪些數字呢?請你們根據這幾個數字和你車票上的號數找到自己的位置坐下來,然后把票貼在自己的椅子背后。
2、教師驗正,并交流推測自己坐位號的策略指導語:
⑴看看你找對了嗎?你是用什么方法找到自己的位置的?
⑵還有誰用了不一樣的方法找到自己位置的.?
3、教師小結指導語:剛才小朋友用了很多種不同的規律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有相鄰數、順數、倒數的規律,真是太棒了,為你們自己鼓掌。
三、通過觀察ppt,感知數序的排列規律。(重點復習序數——引導幼兒根據橫排、豎排去找規律)
1、通過ppt《找錯》,感知數的排列規律。
指導語:⑴今天小動物們想請小朋友幫忙檢查它們的口杯有沒有按規律擺放整齊。
⑵哪些數字擺錯了?(13、26、37)
⑶13的具體位置在哪里?請你說一說?
⑷還可以怎么說?還有誰有不一樣的說法?
2、引導幼兒觀察、發現數的排列規律指導語:讓我們來看看小動物的口杯有沒有全部放對,這里一共有幾個口杯?這些口杯有沒有按規律擺放?這40個排列整齊的數字中,你們發現了什么規律?
四、通過《找數游戲》進一步鞏固數序排列規律
1、創設情節指導語:剛才小朋友學會了按數的排列規律幫小動物掛好了毛巾、找回了不見的口杯,小動物們非常高興,它們也很想和你們一起做游戲,瞧!它們來了,它們是誰?(ppt出示四種小動物)。
師:我們要來玩什么游戲呢???嗯…有了,我們一起來玩填數比賽的游戲吧!
2、講解游戲玩法和規則規則:這里有四種小動物,每張桌上都有一只小動物!等會游戲時,小朋友喜歡那種小動物,你就可以到那張桌子去,但是,每張桌子只能有5個小朋友,不能多也不能少喲!
玩法:這個游戲怎么玩呢?出示空格圖(見附表)指導語:每隊的桌子上都有1張找數卡和筆。游戲開始時,由我來出題,大家一起根據老師出的題在數卡圖上找到相應的數字,并圈出正確的數字。圈好后就舉手,老師會來檢查,對的小朋友我會給他蓋一個印章,最后看哪個小朋友印章最多,最多的為第一名,可以獲得3個小亮點,第二名的獲2個小亮點,第三名的獲1個小亮點。
①這個數的前面是5,后面是7,請找到它的位置,并圈出這個數。(6)
②這個數在第二行,20的前2位,請找到它的位置,并圈出這個數。(18)
③這個數在從下往上數第四行,從左往右數第3格,請找到它的位置,并圈出這個數。(3)
④這個數在豎排第3排,它的前面是32,后面是34,請找到它的位置,并圈出這個數。(33)
⑤這個數在從上往下數的第四行,從右往左數第3格,請找到它的位置,并圈出這個數。(38)
3、小結并給第一名、第二名的隊發獎品,鼓勵落后的隊。
五、活動結束,開火車回家
活動反思
幼兒園數學是一門系統性,邏輯性很強的學科,有著自身的特點和規律,密切聯系幼兒的生活。結合幼兒實際生活和知識經驗來設計數學活動,這樣易引起幼兒的情緒體驗,讓他們容易更好的理解和接受。大班幼兒對數字已經有了初步經驗,怎樣讓他們運用已有經驗為自己的生活服務,并在生活化的游戲情境中提升數的運用能力,帶著這個問題我選擇了這個大班數學活動。
幼兒園大班數學優質課教案9
【活動由來】
數的組成是數概念教育內容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通過組成的教學,不僅可以使幼兒掌握數的組成與分解,而且有助于加強幼兒得整體與部分,部分與部分之間的抽象關系的理解,可以為后續的加減運算打下一定的基礎。由于大班幼兒喜歡有一些挑戰性的活動,所以本節活動設計用故事情境的創設,隨后幼兒自主操作為主,教師在進行一定得教育引導,使幼兒身心得到既定發展。
【活動目標】
1、幼兒愿意并能夠自主學習數字5的組成,知道5分成兩份有4種分法,能夠根據自己操作記錄其結果。
2、幼兒能夠初步了解數字組成的互補關系及互換關系。
3、幼兒在觀察和探索操作活動中,知道按序分合不易漏掉數字。
4、了解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字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5、發展觀察、辨別、歸案的'能力。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ppt課件記錄表每人一張每組一盒彩鉛小鴨教學掛圖情境教學掛圖一張小鴨涂色練習紙小鴨寶寶圖片每人五張紙盒每人兩個經驗準備:幼兒已掌握數字3、4的組成能用簡單的符號對操作結果進行記錄【活動重點】
1、幼兒可以自主的掌握數字5的有幾種組成方法。
2、樂于探索,并能邊操作邊記錄講述。
3、幼兒在觀察和探索操作活動中,知道按序分合不易漏掉數字。
【活動難點】
1、幼兒可初步理解數的組成中的互補關系和互換關系。
【活動過程】
一、師幼進行數字游戲"找朋友"復習2~4的組成師:今天我們來玩"找朋友"的游戲,老師先報一個數你們再來報一個數,我們的數字合起來就是這個數。
二、幼兒自主探索5的組成,要求幼兒進行記錄。
1、講述故事(播放ppt)出示教學掛圖,引起幼兒活動興趣。
師:今天天氣真好呀,小花貓和媽媽去小河邊釣魚,可是三心二意的小花貓,在抓蝴蝶的時候,小花貓發現了幾只小鴨寶寶。
教師提問:圖片中出現了幾只小鴨子?
師:但是她發現這五只小鴨寶寶都在非常的發愁,小花貓見了就問:"你們為什么都在不高興呢,是發生了什么事兒嗎?"小花貓仔細詢問以后才知道原來白鴨媽媽讓他們先到附近的兩個小房子里面休息,但是他們不知道應該怎樣組合,才能讓兩個小房子里面都不空,小花貓就想請我們班的小朋友來幫助他們。
2、發放材料,教師提出具體要求。
師:小朋友們要記住,在進行操作以后,在進行記錄的時候要記得用兩個顏色的筆進行記錄,3、幼兒進行操作,教師進行巡回指導。
4、教師對幼兒結果進行總結,并進行記錄。
三、教師根據記錄與向幼兒提問了解數字組成的互換關系及互補關系。
(一)教師根據記錄向幼兒提問了解數字組成的互換關系
1.教師提問:你們看看那兩間小房子里的小鴨子數量相同但是位置不一樣的到底有那種分法呢?
2.教師拿走1只鴨子與4只鴨子的教具圖,并進行講解。
師:小朋友們你們看,雖然老師把一號房1只鴨子和二號房里的4只鴨子去掉了,但是你們看一號房里的4只鴨子和二號房里的1只鴨子還在,你們就可以發現1和4,4和1都可以成為數字5,看到1和4就可以想到4和1。
教師將二號房子里的3只鴨子和一號房子里的2只鴨子去掉,向幼兒進行提問:
師:你們現在可以發現這組數字有什么小秘密呢?
3.教師進行總結。
師:現在我們知道5可以分成1和4 、2和3,還可以分成4和1、3和2,而這些數字都有一個小秘密,都可以組成數字5,這個小秘密告訴我們,我們只記住兩組,就能想到互換位置的另外兩組。
(二)教師根據記錄向幼兒提問了解數字組成的互補關系。
1.教師提問:師:兩邊的小鴨子有什么秘密嗎?
(教師根據幼兒回答進行總結)左邊就是從上到下比一個少一個,右邊一個比一個多一個。
2.教師進行小結:這樣分的優點就是有次序、很整齊、記得牢、不會漏掉、不會重復,分的速度快。
四、游戲鞏固。
1、涂色游戲。幼兒每人一張鴨子涂色練習紙,就請幼兒將兩個數合起來是5的地方涂上自己喜歡的顏色,就會有可愛的小動物出現!
五、活動延伸。
1.今天我要表揚我們班的小朋友,我們即幫助了小鴨子安排了休息的地方,還學會5的組成有幾種組成方法。
2.區域活動自主探索6的組成。
現在老師在我們班的數學活動區放了幾個小籃子。每個籮筐里的東西都不太一樣,但數量是一樣多的,都是6個,老師要請小朋友幫籮筐里的東西來分一分家,把他們分成兩個家,看看有幾種分法,一邊分,一邊把它記錄下來。下次在上課的時候老師要聽一聽大家的發現,順便跟大家分享一下。
【活動反思】
幼兒期正處于數學學習的啟蒙時期,幼兒學習的特點是離不開具體豐富的生活經驗,因而幼兒園數學教育活動的內容與組織離不開生活實際。本次活動,我選取的操作材料來源于生活中常見的小鴨子,幼兒在給小鴨子分房子的時候各方面能力得到了提高,更重要的是幼兒學習變得輕松而有趣。我覺得動手操作,可以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幼兒園大班數學優質課教案10
活動目標:
1、喜歡繪本閱讀活動,在欣賞與講述中理解繪本內容,感受數學活動的有趣。
2、學會按物體的顏色及大小進行有規律的排序。
3、懂得并感受與他人分享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4、能唱準曲調,吐字清晰,并能大膽的在集體面前演唱。
5、隨歌曲旋律唱出來。
活動重點:在欣賞與講述中理解繪本內容,感受數學活動的有趣。
活動難點:讓幼兒學會按物體的顏色及大小進行有規律的排序。
活動準備:
1、PPT《小刺猬的項鏈》。
2、排序練習操作紙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引起興趣。
1、看ppt封面圖片,提問:
教師: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個故事。在聽故事之前,我們先來認識一下故事里的主人公。它是一個渾身長滿刺的小動物,是誰啊?(小刺猬的圖片)
他就是我們今天故事里的主人公,它的名字叫拉亞。
2、欣賞繪本故事,根據故事情節出示相應的PPT,講述:
教師:小刺猬拉亞生活在美麗的大森林里。它是一個活潑、善良、喜歡交朋友的小刺猬。可是,有一件事情總是讓它非常得煩惱,因為,森林里的小動物們總是害怕被它身上的刺扎傷,所以,經常離它遠遠的。每天,小刺猬拉亞只能孤孤單單地去果園里摘果子;一個人在家里安安靜靜地用晚餐。拉亞的日子過得好孤單呀,因為沒有朋友的陪伴。可是,有一天拉亞去果園里找來了許多的小豆子。
二、多媒體課件演示,理解有規律的排序。
1、出示不同顏色豆子圖片,引出排序內容。
教師提問:你們看看,這些豆子長得怎么樣呢?有什么不一樣呢?(讓幼兒觀察豆子,引導其說出顏色和大小的區別)
小刺猬靈機一動想出了一個好主意:對了,我可以用這些紅豆子綠豆子穿成一條美麗的項鏈。
2、出示小刺猬戴項鏈的圖片,了解排列規律。
教師提問:我們一起看看小刺猬拉亞的項鏈。你們覺得美嗎?美在哪里?你能不能把這個美麗的秘密告訴大家(引導幼兒說出項鏈里藏著的美麗的秘密是按照"綠紅綠紅"順序排列的)
小刺猬帶上了這么漂亮的項鏈,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小動物還害怕它嗎?(不害怕了),它們為什么不害怕了呢?(因為它們喜歡它的項鏈,也想做一條漂亮的項鏈),小刺猬拉亞看到小動物都不害怕他了,還想跟它學做項鏈,小拉亞心里很高興,就帶它們一起去撿豆子去了。
3、出示小兔子戴項鏈的圖片,學習排列規律。
教師提問:瞧,小兔子的項鏈做好了,漂亮嗎?誰能發現小兔子的項鏈里藏著什么秘密?引導幼兒觀察畫面,說出顏色和大小的排列順序。(紅黃綠三種顏色排序及按大小排序)
4、出示小猴子沒有串好的項鏈圖片,運用排列規律,幫助小猴子串好項鏈。
教師:小猴子看見小兔子有了自己的項鏈,很羨慕,也想做一串項鏈,它的項鏈還沒有做好呢?心里很著急,想請小朋友一起幫助他們完成,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小猴的項鏈里藏著什么秘密?(通過幼兒討論后,說出下面應該串哪顆豆子,然后用多媒體演示的方法完成)
小猴子的項鏈做成了,你們看小猴子的表情怎樣了呢?笑了。看,小猴子還謝謝大家呢。
三、幼兒動手操作,鞏固排序規律。
1、教師:森林里的其他小動物也想要戴上美麗的項鏈,請你們幫助他們一起串成美麗的項鏈,怎么樣才能串出漂亮的項鏈呢?提出串項鏈要求(可以按照顏色的.規律,也可以按照大小的規律,還可以藏著兩個秘密,即有大小的規律又有顏色的規律),幼兒討論出自己串項鏈的方法(按照什么規律進行排序的)。
2、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四、幼兒展示作品,體驗與他人分享的快樂。
幼兒完成后并與他人一起分享,并請小朋友說說自己項鏈的排列規律。一起把做好的項鏈送給小動物。
教師小動物們都戴上了美麗的項鏈,他們可開心了,你們幫助了它們,感覺到幸福了嗎?一起來聽音樂拍拍手吧,播放音樂《幸福拍手歌》活動結束。
活動反思:
此活動將繪本與數學巧妙地結合起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特別濃厚,而且將分享合作能力自然而然的融入其中,給人已美妙的感覺,這是我工作以來到目前為止組織的最好的一節數學活動。雖然比較成功但也有不足之處現將此活動反思如下;
1、我班幼兒在小班時已熟練掌握ABAB、ABC 、并創新了AABB、AABBCC等許多規律,根據本班幼兒的發展水平我設計了學習按物體的兩種特征進行排序,促進孩子們在原有基礎上能進一步發展。因此此目標適合本班幼兒發展水平。
2、活動中教師把問題拋給幼兒引導幼兒觀察、思考、表達,正確到位的提問孩子們很快能發現每條項鏈的規律,而且在說第三、第四條項鏈的排列規律時百分之八十的幼兒能將兩種特征結合起來一起說。
3、在操作環節大部分幼兒在拿到材料后,能主動找到好朋友一起分享材料,有3名比較靦腆的幼兒在老師的幫助下也找到了伙伴分享材料。孩子們串出規律水平不一有的喝教師演示的規律一樣,有的則大膽創新了許多規律,有的幼兒甚至9個物品為一組規律特別棒!但也有的孩子所串的項鏈看不出按什么規律串的,有2個孩子是性格特別外向沉不下來交往能力特別強,找到了6個伙伴合作分享材料,因此材料的種類太多,他們看到這些材料后就迫不及待地串了起來,因此沒按規律來串。還有1名幼兒他的能力在三到四個物品為一組規律之間,但分享到的材料過多,導致沒有按規律來串。
4、此活動時間有一些長大概有35分左右,但整個活動氛圍特別融洽,孩子們特別快樂!活動結束后孩子們仍沉浸在分享的快樂之中不愿走出活動室。
大班數學優質課教案《小動物的項鏈》含反思這篇文章共6477字。
【幼兒園大班數學優質課教案《小動物的項鏈》含反思】
幼兒園大班數學優質課教案11
活動目標:
1、讓幼兒通過實踐學習自然測量,初步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
2、使幼兒知道量具的長短與測量的結果有關,量具越長,測的次數越少,量具越短,測的次數越多。
3、初步培養幼兒互相合作的能力。
活動準備:
1、各種自然測量的工具(筆、積木、筷子、布條、紙條等)
2、記錄測量次數的紙、筆。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活動。
師:小朋友你們知道我們教室里的每一樣物品有多長嗎?
2、學習自然測量。
(1)幼兒嘗試自由測量,記錄結果。
(2)交流,教師請個別幼兒測量從黑板的一端到另一端,并引導幼兒討論出正確的測量方法:測量時,測量工具要和起點對齊,在測量工具的另一頭用筆做個記號,第二次測量時,要從記號開始接下去量。
(3)教師與一位幼兒合作,再次進行測量,并做好測量次數的記錄,最后說出測量結果。
(3)幼兒自由結伴,選擇測量工具和測量線路進行測量,教師進行觀察,適時進行輔導。
(4)請部分幼兒說一說測量的結果。
3、體驗測量工具的長短與測量結果的關系。
(1)師:“我用兩種不同的測量工具測同一條線路,測出的結果是一樣的嗎?”
(2)請兩位幼兒進行實踐操作,引導幼兒比較測量結果的數目為什么不同,說出用長的工具量出來的次數少,用短的工具量出來的次數多。
4、活動延伸:鼓勵幼兒在區角活動中使用各種不同的測量工具進行測量,比較各種不同的結果。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認識尺子
活動目標
1、認識各種各樣的尺,了解其用途,發展幼兒的觀察、思維能力。
2、初步學習直尺的使用方法,培養幼兒對測量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ppt課件:各種各樣的尺
2、幼兒每人一把尺子。
過程過程
一、認識各種各樣的尺。
1、課件:各種各樣的尺
(1)請幼兒將自己認識的尺子給小朋友介紹。
要求說出叫什么尺,有什么特點和用途。
(2)教師講解各種尺的特征。
2、討論交流
請幼兒說一說比較有趣、特殊的尺。
3、引導幼兒歸納有些什么樣的尺,各有什么用途。
二、比較尺的不同點和相同點
1、找出尺的不同點。
(1)這么多的尺都是不是一樣的?有什么不同?
(個別幼兒發言,其他幼兒補充。)
(2)引導幼兒歸納,從用途、材料、形狀等不同方面進行小結。
2、找出尺的共同點。
尺有這么多不同,有沒有相同的`地方?
小結:它們上面都有刻度,都是用來測量物體長度的工具。
三、測量活動。
1、學習測量長度的方法。
(1)請幼兒拿出自己的尺,嘗試測量桌子的長度。
(以各自的尺為單位測量。)
(2)請幼兒說說是怎樣測量的。
(3)引導幼兒小結測量長度的方法:
測量時尺與被測量物的起點要對齊,每量一尺要做上記號,接著量時尺的一端要與記號對齊,要記住量了多少尺,不能漏計,也不能多計,最后的測量結果就是物體的長度。
2、實際測量:測量課桌的長度(120厘米)。
(1)幼兒用自己的尺測量。
(可讓幼兒反復測量,說出測量距離。)
(2)討論:為什么你們測量的課桌長度會出現不同的數字?
小結:尺的長短不同,所以量出的結果也不同。
(3)教師幫助幼兒測量課桌的長度(120厘米)。
活動延伸
在活動區域投放各種直尺,供幼兒選用。
幼兒園大班數學優質課教案12
活動目標:
1、認讀加法算式題,初步理解算式中"+"、"="(數學符號)和三個數字的實際意義。
2、比較、分辨燈籠的特征,學習將燈籠與算式題配對,體驗加法算式題在生活中的運用。
3、培養幼兒有禮貌、愛勞動的品質。
4、培養幼兒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快速應答能力。
活動準備:
不同特征的剪紙燈籠(大小、顏色、握柄、流蘇、花紋等不同)、3的加法算式題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價值取向:引發興趣,導入掛燈籠的話題
1、導入:國慶節馬上就要來了,大家在國慶節的時候都喜歡掛燈籠,紅紅火火,特別(喜慶)熱鬧。今天,我們將與燈籠和算式題做朋友。
二、認讀加法題價值取向:初步感受加法算式題中的組成部分
1、認讀加法題:1+2=3 2+1=3關鍵提問:
1)這些算式題上有什么?(幾個數字?幾個符號?)小結:有數字、符號、排列出來的叫算式題。"+"叫加號,"="叫等號,在算式題中"+"讀加上,"="讀等于。
三、說一說價值取向:初步理解算式中"+"、"="和三個數字的實際意義2、1、出示一串三個燈籠的圖片及算式題:1+2=3 2+1=3(兩個算式題分別出現的)導入:根據這張圖片,老師列了一個加法算式題,小朋友一起仔細看一看這些燈籠。
3、關鍵提問:這些符號和數字都表示什么呢?
小結:這二數學題中有"+"叫加法,表示后面的數比前面的數大;"="叫等號,"="后面的數表示總共有多少,也叫總數;前面的兩個數字分別代表2個大燈籠和1個小燈籠,后面的數字表示燈籠的總數。
(如:一盞打燈籠加上兩盞小燈籠,總共有3盞燈籠···)
四、看燈籠找算式題價值取向:理解并運用加法算式題的實際意義
1、導入:老師準備了許多的燈籠,每一串燈籠都有自己的秘密?他們可以做不一樣算式題?
2、幼兒操作:
操作要求:觀察各串燈籠,分辨他們不同的特征。尋找可以匹配的算式題,對應地掛在一串串燈籠下面,說說所表示的意思。
3、交流:
1)說一說燈籠下面的算式題的意思2)尋找不同燈籠下掛著的相同算式題,體會相同算式題可以表示不同的意思(如:1+2=3既可以表示1盞大燈籠加上2盞小燈籠也可以表示1盞紅燈籠加上2盞綠燈籠)五:延伸價值取向:激發幼兒感受加法算式題在生活中的運用思考:1+2=3哈可以表示我們生活中的哪些事情呢?
小結:算式題的用處很大,能幫我們許多忙,使我們的日常生活變得更加便利。
反思:
游戲是孩子們都喜歡的,我設計了與本課相關的游戲,讓孩子們在“玩中學,學中玩”充分感受到學習知識是很快樂的一件事情。
但我忽略了孩子本身的個體差異,沒做到去觀察每個孩子的.聽課狀況。好的孩子把知識都學會了,但個別孩子聽課狀態不是很好,沒有全身心的投入到課堂氣氛當中去,我也沒能做到及時的去提醒、去點撥。今后的課堂中我一定要更細心的去觀察我的每一個學生,讓他們都能更好的去聽課,去學習。還有游戲的時候,不可能做到每個孩子都到前面來進行游戲,但我明顯可以看到有些孩子由于沒能到前面來游戲那種失望的表情。我今后的課堂上一定要多設計一些游戲,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參與。
幼兒園大班數學優質課教案13
活動目標:
1、能辨別認識圓柱體,感知其基本特征。
2、在操作中干支數量的趣味。
3、讓幼兒學習簡單的數學題目。
4、體驗數學集體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各種圓柱體的玩具物品。
2、人手十枚一樣大小的硬幣或硬幣狀的替代物。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小朋友們,以前我們學習了哪幾種圖形寶寶,還記得嗎?(讓幼兒說一說)今天呀,我們班上來了一個新客人,它是誰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二、游玩“圓柱世界”
(1)、幼兒看各種圓柱體的玩具、物品。
(2)、幼兒任意挑選一種玩具,感知圓柱世界的豐富。
“你拿的是什么玩具?它是什么樣子的?”
(3)、介紹圓柱體
(4)、幼兒互相交流。
三、感知圓柱體的特征
“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圓柱體與圓形有什么不一樣嗎?”
(1)、幼兒自由探索圓柱體的主要特征,能用手、繩子、尺子量一量,圓柱體的兩端和中間是否一樣?
(2)、幼兒相互交流探索的結果。
四、操作體驗
(1)、教師取出硬幣問:“這是什么形狀的?”“你能把硬幣變成圓柱體嗎?”
(2)、幼兒探索將硬幣變成圓柱體的方法。
(3)、幼兒疊硬幣,將圓形變成圓柱體。
五、幼兒操作
請幼兒翻開操作材料《數學》第25頁,教師按提示指導幼兒完成此頁中《認識圓柱體》的'練習。
反思:
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觸到圓柱體,但對圓柱體是一種常見的立體幾何圖形,幼兒的意識是模糊的,并且很難聯系到社會中去。通過生活中常見的杯子和罐子之間的比較,讓孩子在自由擴展的玩當中尋找其中的特殊性,從而來認識圓柱體的具體特征。因此,孩子會比較感興趣。我們班孩子由于多種客觀原因,因此,差異性比較大。能力較強的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好,回答問題完整,并且善于觀察。而能力較弱的孩子卻相差比較大。所以,在設計活動時要考慮到這種情況。在活動中我采用了強弱互相搭配的方法,能力強的孩子帶著相對較差的孩子一起活動,引導他們去相互學習。我的這個活動也是培養幼兒的觀察力,使幼兒通過觀察、比較判斷圓柱體的外形特征,并學會運用各種感官感知多種多樣的圓柱體。最后,孩子們在愉快地“手拉車”游戲中結束活動。新《綱要》提出:創設寬松的環境,讓每一個幼兒都能參與實際探索活動,感受探索的樂趣,感受發現的喜悅。經過各位專家的指點和不斷的試教修改反思。在這個教學活動中我已經幸福的感受到了。
幼兒園大班數學優質課教案14
活動目標:
1、認識半圓形,能正確區分半圓形和其他圖形。
2、感知半圓形的基本特征,初步體驗半圓形和圓形之間的關系。
3、對圖形感興趣,培養幼兒對圖形的觀察能力和分辨能力。
活動準備:
1、一個較大的圓,中間有切割線,能分成兩個半圓;小丑圖片。
2、大小不同的半圓若干,三角形、正方形、圓形等圖形若干。
活動過程:一、認識半圓形
1、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個好朋友,你們看看是什么啊?
2、你們看看老師手上拿的是什么啊?引導幼兒說出圓形名稱。
3、看清楚哦,老師現在要變魔術了。
4、將圓形拆開成兩個半圓形,提問:現在看老師把圓變成了什么形狀,你認識嗎?引導幼兒發現圓形變成了兩個一樣大小的半圓形。
5、引導幼兒大膽地說說,生活中有哪些東西像半圓形。
二、找出半圓形
1、為了歡迎小朋友,老師還帶來了一幅畫,一起看看吧。
2、在老師的的道具中,哪些是半圓形的?數一數,一共找到了幾個半圓形。
3、認識了半圓形,老師想請你們幫我整理玩具,老師有許多形狀不一的'玩具,請你幫他把半圓形的都找出來。
4、幼兒操作,教師觀察指導。
三、摸摸半圓形
1、我們一起來摸摸半圓形,和他做好朋友吧。
2、引導幼兒觸摸半圓形的邊角,感知半圓形的特征。
3、猜一猜,如果把兩個半圓形并在一起會變成什么呢?
4、游戲:制作缺少半圓形的道具,然后邀請小朋友來用半圓形給他們補上。
四、圓圓和半圓
1、觀察討論,為什么有的好朋友手中的半圓形拼起來會變成圓形,有的不能?
2、共同總結:兩個大小一樣的半圓形才能拼成圓形。
3、找一找:帶著已有的半圓,從眾多半圓中找到一樣大小的半圓,并拼一拼看看能否成為圓形。
4、師幼共同驗證,跟半圓寶寶再見,結束課程。
幼兒園大班數學優質課教案15
【設計意圖】
幼兒對于“年、月、日”這樣抽象的概念掌握起來有很大難度。因此,結合我班的實際情況(幼兒識字較多,每周值日生工作,已掌握了“星期”這一概念),我在活動設計中,人物化的將“年、月、日”融入故事中,使原本抽象、復雜的概念變得具體、簡明、易于理解,為幼兒主動學習留下余地。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年、月、日的概念,感知年、月、日之間的關系;了解一年又12個月,一個月有30(31)天,一年共有365天。
2.引導幼兒知道日歷等是記錄或查看時間(日期)的工具;學習查看的他們的方法。
3.培養幼兒的觀察和想象力,發展幼兒的交往能力。
4.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5.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活動準備】
1.大字卡(年、月、日)各一張;自制外形狀房子裝的20xx年1月——12月的月歷(大月、小月、2月的數房子大小有區分);小字卡和數字(12、30、31、28、365)人手一份。
2.各類掛歷、臺歷、月歷等布置的展區。
【活動流程】
1.幼兒觀察十二座“房子”,引起興趣。
(1)說一說,你發現了什么?
(2)那幾座房子大,哪幾座房子小,最小的是哪一座房子?
2.出示數字卡(12、30、31、28、365),猜猜與“房子”有什么聯系,明確探索的任務。
(1)幼兒擺弄數字卡并認讀。
(2)你認為數字與房子有什么聯系?(鼓勵幼兒大膽想象)
3.講述故事,回答問題,幫助幼兒理解年、月、日的概念,了解數字之間的關系。
(1)教師利用大字卡(逐一出示)講述故事,在講述過程中,設置問題,引導幼兒發現大“房子”里日娃娃數量的差異和聯系(大月31日、小月30日;均從1日開始)。
(2)幼兒操作小字卡、數字卡來回答問題:年媽媽的孩子叫什么名字?年媽媽為日娃娃蓋了多少座房子?大月房子有哪幾月?小月房子有哪幾月?大月有多少日?小月有多少日?頂小的月是幾月?有多少日?年媽媽共有多少個日娃娃(用不同的數數法了解)
4.學習查看掛歷的方法,練習查找日期。
(1)教師任意說出某月某日,啟發幼兒說出怎樣才能在“月房子”上找出來。
(2)猜謎語并組織幼兒討論日歷的作用,引導幼兒說出日歷作用相同的.其他種類。
(3)參觀展覽會。引導幼兒觀察展品是哪一年的,臺歷、掛歷、日歷的區別在哪里,你會用嗎?
【活動延伸】
1.組織幼兒觀察閏年掛歷,引導他們發現二月,從而了解了“特殊”一年會有366天,每4年就有一次。
2.自制小掛歷。
活動反思:
這次數學活動,我精心設計了三個實踐環節,每一環節都是環環相套,層層遞進。活動開始,我神秘地說要與數字朋友做游戲,孩子們注意力一下子給吸引住了,通過讓幼兒認認、想想、說說數字,充分發揮了幼兒的擴展性思維.接著讓幼兒進入一個有趣的故事中,有年媽媽帶著孩子住在漂亮蘑菇房子里進行著有趣的游戲,幼兒在不知不覺中理解了年月日的概念,感知到了年月日間的關系,了解一年有12個月,一個月有30(31)天,一年共有365天。然后又開了一個展覽會,孩子們更是樂開了天更重要的是這個情境激發了孩子人人去探究、人人去發現,自己悟出了年月日之間的關系。
數學《有趣的數字》選擇了幼兒日常生活經常用到的日歷掛歷臺歷等來讓幼兒認識日期,查閱日期.活動中充分體現了《綱要》精神:幼兒的教育內容必須生活化、游戲化、社會化。“課堂小天地,天地大課堂”,我們作為教師應該創設出孩子們熟悉的生活場景,應該讓學生懂得:生活就是數學學習的課堂,數學學習就在廣闊的天地里,生命的成長
【幼兒園大班數學優質課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數學優質課教案03-29
幼兒園數學優質課教案01-28
大班數學優質課自然測量教案04-01
幼兒園大班優質課體育教案01-13
幼兒園大班語言優質課教案12-14
幼兒園大班音樂優質課教案11-23
幼兒園大班社會優質課教案03-27
《小猴請客》幼兒園大班數學活動優質課教案01-16
大班數學優質課教案《對應比較與減法》09-29
數學優質課教案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