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案大班《小水滴旅行記》
作為一名教職工,時常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教案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教案大班《小水滴旅行記》,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兒園教案大班《小水滴旅行記》1
大班語言活動《小水滴旅行記》,講述的是小水滴從水——水蒸汽——水的變化過程。通過小水滴擬人化的旅行,使故事通俗易懂,變抽象的道理以形象化。通過設疑,幼兒猜測,教師解疑,一步一步充分地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和語言的表達能力。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小水滴旅行記》這個故事運用了擬人化的手法,把小水滴從靜態變成了能說會動幼兒喜愛的動態形象,敘述了小水滴從水——水蒸汽——水的變化過程,故事主題明確,通俗易懂,它既可以是一個故事,又可以改變成一個科學活動。
(二)目標定位
結合大班的年齡特點,我從能力、認知、情感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1. 理解故事的情節、內容、感受小水滴從水——水蒸氣——水的變化過程。
2. 能用語言或繪畫的形式來表現小水滴旅行的過程。
3. 愿意探索大自然的奧秘,激發孩子們探索大自然的興趣。
(三)活動重難點
大班幼兒的理解能力和模仿能力較強,語言發展比較好。本節活動的重點是理解故事內容,感受水的變化過程,難點是能夠繪畫并說出水滴的變化過程。
(四)活動準備
為了使活動的趣味性、綜合性、活動性協調統一,寓教育于生活情境、游戲之中,特做以下活動準備:與詩歌內容有關的課件;白紙每人一張、記號筆人手一支。
二、說教法
遵循“幼兒是通過自由觀察,積極探索進行學習的”這一認知發展規律,為了給幼兒今后獨立學習、獨立思考奠定基礎,本次活動運用的方法有:傾聽表述法、視聽講結合法、運用這些教學方法交替使用,互相補充,配合生動的課件、教師親切自然的激勵性語言、自由寬松的學習氛圍等,初步培養幼兒對文學作品的感受力、欣賞力和理解力。
三、說過程
本次活動,以新《綱要》為指導,從“理解——感受——體驗”三大塊,由淺入深,從理解到感受,使幼兒已有經驗與新經驗之間建立有機聯系,讓幼兒在互動式、開放式、直觀式的教育活動中,自主地、能動地、創造性地學習。讓孩子真正理解、并學會仿編,我將活動設計成了兩大部分:
第一部分:幼兒通過直觀的看、聽、想,通過教師提問幼兒回答來理解故事的內容。
第二部分:根據故事內容以及課件,幼兒繪畫出小水滴的旅行過程。
四、活動延伸
綱要中提出:“為幼兒創設展現自己作品的條件,引導幼兒相互交流,相互欣賞,共同提高,及滿足他們交流成果的愿望。”因此,我請幼兒繪畫小水滴的旅行過程時,讓他們體驗小水滴的變化過程,感受繪畫的樂趣,畫完以后對自己的.畫進行解說,鍛煉幼兒的表達能力。
五、說亮點
1、運用課件通過小水滴的旅行,感知水的變化過程,使抽象的東西變得生動形象。
2、不同的幼兒表現不同,能力也不同,在繪畫這個環節中使每個幼兒都參與進來,大大程度上減少了幼兒的難度,使幼兒有滿足感和自豪感。
附故事:《小水滴旅行記》
我是快樂的小水滴,我在一條小溪中,我和許多小水滴姐妹順著水跑呀跑呀,匯成一條大河。
突然,我們一起從山上向下跌落,像一個大的水簾掛在山崖上,太陽照在我們身上,畫出了美麗的顏色,我變得漂亮了。
我跌到山下的湖里,太陽照得我非常暖和,我覺得身體變輕了,變成水蒸氣,不停地上升,上升~~我升得很高很高,和許多小水珠姐妹碰到一起,連成一片,地上的孩子說:快看,天空中有一朵朵云彩!
天空中很冷很冷,我們相互抱在一起,變成一個大水滴,從天空掉了下來,地上的孩子喊:下雨了,下雨了~~我和朋友們落到山下,落在田野里,落在江河中,小樹苗被洗得干干凈凈,莊稼喝足了水,伸直了腰,小河高興地唱首歌,大家都歡迎我!
幼兒園教案大班《小水滴旅行記》2
活動目標:
1.了解水的三態(氣態、液態、固態)變化。
2.能安靜傾聽故事,并理解故事內容。
3.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培養幼兒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快速應答能力。
5.培養幼兒勇敢、活潑的個性。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冰塊、干、濕毛巾、水杯、水、電水壺、小水滴變化過程幻燈片等。
知識準備:小朋友對于水的三態有一點點了解。
活動過程:
一、經驗交流。
1.教師出示一杯水(透明的杯子裝的),并提問師:小朋友,你們看,這是什么?
幼:是一杯水。
師:恩。那水會變成什么呢?
幼:水會變成冰。
2.教師出示冰塊師:那水是怎么變成冰的呢?
(幼兒自由舉手回答)
3.前些天,天上一直下雨,你們知道雨是從哪兒來的嗎?
(幼兒自由舉手回答)
4.教師出示干、濕毛巾師:王老師這有兩條毛巾,請你來摸一摸它們有什么區別?
幼:一條是濕的,一條是干的。
師:你們說,濕毛巾怎么讓它變干呢?
幼:放在太陽底下曬曬。
幼:放在火上烤。
師:濕毛巾變干了,原來濕毛巾上的水上哪去了?
5.小結。
剛才我們小朋友說了一些有關水的變化,水一會變成冰,一會變成水蒸氣,它到底是怎么變化的呢,為什么會變化,現在請小朋友來聽聽這個《小水滴旅行記》的故事,聽完以后你也許會明白了。
(第一環節讓幼兒了解水是會變化的,并根據經驗講述水的變化形式。)
二、欣賞故事,理解內容,初步了解水的三態變化。
1.教師完整講述故事,幼兒安靜傾聽師:故事聽完了,告訴我小水滴是怎樣旅行的?
2.教師提問,幫助理解故事師:一開始,小水滴們想做什么?它們是怎么對大海媽媽說的?
師:太陽公公是怎樣幫助小水滴的?小水滴變成了什么?
師:小水滴飛啊飛啊,感覺冷了,它們三個一伙,五個一群抱在一起,變成了什么?
師:小水滴的身體變沉了,它又變成了什么?為什么會變成雪花?
師:小水滴在旅行過程中一共經歷了幾次變化?
3.看小水滴變化幻燈片。
師: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小水滴在旅行過程中的變化情況吧4.總結通過這個故事,我們小朋友知道了水在不同的條件下會發生變化,也就是水的三態變化過程。可是對于水到底在什么條件下變什么,具體應該還很模糊,老師來做幾個實驗,讓你們更清楚的了解水的三態變化。
(第二環節讓幼兒通過故事來了解水的三態變化)
三、做實驗,讓幼兒直觀了解水的三態變化。
1.教師做實驗, 幼兒仔細觀察。
師:現在,讓我們一起通過實驗的.方式來看看水到底是怎樣變化的。
教師把一塊冰塊投進一杯開水中,幼兒發現冰塊很快就沒了,杯子里的水上升了。然后再把那杯水再放進電水壺燒,水燒開時有熱氣冒出來,熱氣遇到冷玻璃,又變成了小水滴。再把水放進冷凍室,水又會變成冰。
2.師:小朋友,你們剛才看清楚水的變化過程了嗎?
3.教師小結:
水會隨著溫度的變化而改變它原來的樣子,水在很冷的時候會結成冰,冰遇熱又變成了水,水再加熱,就會變成水蒸氣,水蒸氣遇到冷又會變成水。
活動反思:
剛開始時,我把這個活動主要定位在語言領域,而且想以自主閱讀的形式來讓幼兒學習這個故事,后來聽了一位老師的這節課,她也把這活動定位在了語言、科學,聽完后,我總覺得小朋友應該對故事內容理解的不透徹,而且對于水的三態(液態、固態、氣態)也是稀里糊涂,根本不能通過這個故事來理解水的三態變化。也有老師也說別的班級就這節課也用的自主閱讀的形式來上,但是效果不理想,而且要把它定位在科學領域來上是相當困難,要對幼兒做大量的知識鋪墊。他們建議我主要定位在語言領域。我左思右想,想挖掘一下故事,語言也不優美,也算不上經典,也難上。后來經師傅提點,說還是定位在科學、語言,因為這個活動本身就屬于"我身邊的科學"這一大主題,還是上成科學為主比較順當,于是我才決心以科學為主,師傅給了我一些建議后,自己設計教案,把每一句要說的話,小朋友可能產生的反應都想了一下,有的都寫下來了。尤其是那些引導語和過渡語,我想了很多,總覺得不太好,寫了改,改了又改,就想使自己的課堂語言簡練又能讓幼兒聽明白。
在一開始,我先出示一杯水,讓小朋友想水會變成什么,然后順著他們說到的展開我早已準備好的問題,在第一環節時,幼兒發言不積極,可能和我引導語、設計的問題有關。接著引出故事《小水滴旅行記》,讓幼兒安靜傾聽。然后通過回答我提的問題幫助他們理解故事內容。因為我的問題有些不好回答,幼兒沒反應,所以我當時把準備好的一個問題分解成了幾個,于是就給人很啰嗦的感覺,語言就不精煉了。在第二環節的最后,我就是預測到幼兒可能還不理解小水滴在故事中的幾次變化過程,所以根據故事我制作了一個簡單的幻燈片。幼兒在欣賞幻燈片時很開心,可是不知他們是否真的通過看幻燈片理解小水滴旅行過程中的變化了。所以我設計了第三個環節,讓幼兒再次理解水的三態變化,通過看老師做實驗的方式,讓他們更直觀、更清楚理解。在做實驗時,幼兒很興奮,很好奇,好像一下子把他們的求知欲全釋放出來了,四十多雙明亮的眼睛都盯著我。
我想孩子們通過這個活動,應該對于水的三態變化有一定的了解了,但是一開始他們對于這個《小水滴旅行記》的故事內容應該沒能好好了解。因為一開始他們還不太明白水的三態變化知識。
幼兒園教案大班《小水滴旅行記》3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了解水循環變化的過程,豐富詞匯暖烘烘、三五成群、縮成一團、難以忍受。
2.能根據水的循環過程,用簡單的符號記錄和表現水的不同形態。
3.懂得水與人們生活的關系,樂于發現生活中有關水的變化的有趣現象。
4.通過教師大聲讀,幼兒動情讀、參與演,讓幼兒感知故事。
5.鼓勵幼兒敢于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活動準備:
1.《幼兒素質發展課程多媒體教學資源包》課件 11,《幼兒素質發展課程語言》CD。
2.電磁爐 1個,水 1 瓶,記錄紙(用反復對折的方法將紙平分成 6 格),水彩筆。
活動建議:
1.出示小水滴的手偶,激發幼兒聽故事的興趣。
2.教師講述故事,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1)欣賞第 1 遍故事,結合課件了解水的變化過程。
提問:小水滴到哪里去了?引導幼兒根據故事內容簡單了解水的變化。
(2)欣賞第 2 遍故事,引導幼兒用簡單的符號、標志記錄水→水蒸氣→云→雨→雪花→ 水的循環過程。
提問:小水滴發生了什么變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
(3)幫助幼兒理解故事中的詞語,出示漢字卡片,用新學詞語和幼兒一起總結水循環變化的過程:暖烘烘→水蒸氣三五成群→云冷得縮成一團→雨冷得難以忍受→雪、光和熱→小水滴。
(4)結合生活經驗,了解水的作用。
提問:水對我們的生活有哪些幫助?除了人需要水,還有什么也需要水?
3.教師操作實驗,幫助幼兒進一步感知水遇熱后的變化。
(1)點燃電磁爐,把水加熱,引導幼兒發現水變成水蒸氣的現象。
提問:你發現了什么?引導幼兒發現水遇熱會變成水蒸氣。
(2)將冷鍋蓋放臵于水蒸氣上方,引導幼兒觀察水蒸氣變成小水珠的現象。提問:鍋蓋上發生了什么變化?為什么?引導幼兒了解水蒸氣變成小水珠。(3)回憶生活中關于水的變化的有趣現象。
提問:生活中你在哪里見到過這種現象?如:水燒開時,水壺上方會有水蒸氣,把濕衣服拿到太陽底下曬,水蒸氣蒸發后衣服就會變干等等
(4)組織幼兒討論,遷移生活經驗。
提問:什么時候水會變成冰?如:冬天地上的水會變成冰,冬天窗戶上會有冰花等等。
附故事:小水滴旅行記
我的.家在大海,那里有珊瑚、水草、魚蝦和各種奇妙的動物。一天,我在海面向四周張望, 一群大雁飛來向我和我的小伙伴招手:小水滴,快上來跟我們旅行去!我說:我沒有翅膀,飛不上去呀。 大雁說:太陽公公會給你幫忙的。說完就匆匆飛遠了。
第二天,太陽剛剛露頭,我們就求他幫忙帶我們去旅行!太陽公公點頭答應了,不一會兒就放射出萬道金光,照得我們暖烘烘的,睜不開眼睛。忽然,我們的身體變輕,慢慢地離開了大海!我們本來以為自己長了翅膀,后來發現原來是變成水蒸氣,飛到了空中。我們繼續向上飛去,很快就離開了大海,下面是一片一望無際的大地。
飛著飛著,我們越來越冷,只好三五成群地抱在一起。這樣又變回小水滴。風爺爺帶著我們在空中來回飄舞,人們給我們取名叫云,不再叫小水滴。我們更冷了,也累得飛不動了,很想到大地上玩一玩,休息休息。風爺爺像猜透了我們的心思,嗚嗚地吹了起來,我的小伙伴有的冷得縮成一團,來不及告別就落了下去。地上的人這時慌忙地奔躲,大喊著:下雨了!下雨了!
冷風越刮越緊,我們冷得難以忍受。忽然,一個小伙伴高呼:我們變成‘小雪花’了!果然,大伙兒都穿上了六角裙,隨風往大地上飄去,飄到山頂、大地……大家旅行久了,有點累,于是停了下來,都安靜地睡在那里。
我們想家了,要求太陽公公送我們回家。太陽公公說:好!天氣暖和了,我這就帶你們回家去。說著,太陽公公就放出了光和熱,又把我們變成小水滴!我們都擠著從山上往下跑。奇怪!在我們離開的地方,山變得青翠,小草更加茁壯。
大伙兒從山頂、大地跑進江、河,然后闖進水庫。雖然水庫沒有大海那樣寬闊,但是回到水庫倒像是回到了自己的家,那里的水都在熱烈地歡迎我們。有一天,水庫的閘門被打開,我們又告別了水庫里的伙伴們,沿著江河回到了美麗的大海。我們完成了一次歡樂的旅行。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我采用多媒體的教學方法。利用小雨滴旅行制成課件,在這里我為孩子們提供了一個具體的、直觀的物象,滿足了幼兒思維具體形象的特點。在課前我作了非常充分的準備工作,事先讓孩子知道什么是記錄,為了給孩子帶來更直觀的感受,還制作了小水滴旅行的圖片。我采用的是分段講述的方式,給孩子們講述了水的三態變化的全過程。為了幫助孩子理解和記憶,在每一段講述過后,我都進行提問,在提問時采取了個人和集體兩種形式來回答所問的問題,這樣點和面的回答使孩子都能較好地參與到活動中來。孩子們在提問的幫助下,不斷地回憶故事的內容,并且用語言進行表述,這使孩子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提高。但這里也有不足的地方,對在每段故事沒有清晰的小結;此外,每段故事講解之后,可以完整的再播放一遍故事,造成孩子們對故事沒有一個完整的影響。最后環節中,我鼓勵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講故事記錄下來,這不僅加深和鞏固了幼兒對水的循環過程的理解,其實也能幫助幼兒提升邏輯思維能力及動手能力。孩子們的展現出多種記錄方式,大多數孩子并能根據自己的記錄過程來講述故事,這次的活動讓孩子們感受到了活動帶來的快樂,又增長了自己的知識面。
幼兒園教案大班《小水滴旅行記》4
活動目標:
1、欣賞科學童話《小水滴旅行記》,理解故事內容,了解水的循環過程。
2、根據故事內容,嘗試用簡單的圖形表現出小水滴旅行的過程。
3、樂意參與小水滴游戲活動。
活動準備:幼兒用書人手一冊,實物展示儀一臺,電視機;白紙、蠟筆每人一份。
活動過程:
一、通過謎語,引出小水滴。
二、欣賞科學童話《小水滴旅行記》,初步了解故事內容。
1、你們知道小水滴是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去嗎?
2、教師講述故事,提問:請你說說,故事里說了些什么?
三、教師引導幼兒邊看書,邊聽教師講故事。
1、通過提問,使幼兒進一步了解故事內容。
(1)這是一篇科學童話故事,請你說說故事里有誰?
(2)小水滴從哪里來?流到哪些地方?后來又到哪里去了?
(3)小水滴在大海里,高興嗎?后來小水滴變成了什么?
2、組織幼兒討論:你喜歡《小水滴旅行記》這個故事嗎?聽了這個故事后,你知道了什么?
3、幼兒自主的閱讀童話故事《小水滴旅行記》。
四、啟發幼兒用繪畫的形式記錄小水滴旅行的.過程。
1、教師:小水滴從天上落下來,經過很多地方,最后,到達大海,變成水蒸氣飛向天空。你能用畫把它記錄下來嗎?然后再告訴大家,好嗎?
2、幼兒在紙上進行繪畫記錄小水滴旅行的過程。教師個別指導。
3、展示幼兒的記錄材料,放在實物展示儀上,讓大家互相交流,講述小水滴旅行的過程。
五、游戲活動:太陽和小水滴。
幼兒園教案大班《小水滴旅行記》5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了解水循環變化的過程,豐富詞匯暖烘烘、三五成群、縮成一團、難以忍受。
2.能根據水的循環過程,用簡單的符號記錄和表現水的不同形態。
3.懂得水與人們生活的關系,樂于發現生活中有關水的變化的有趣現象。
4.通過教師大聲讀,幼兒動情讀、參與演,讓幼兒感知故事。
5.鼓勵幼兒敢于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活動準備:
1.《幼兒素質發展課程多媒體教學資源包》課件 11,《幼兒素質發展課程語言》CD。
2.電磁爐 1 個,水 1 瓶,記錄紙(用反復對折的方法將紙平分成 6 格),水彩筆。
活動建議:
1.出示小水滴的手偶,激發幼兒聽故事的興趣。
2.教師講述故事,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1)欣賞第 1 遍故事,結合課件了解水的變化過程。
提問:小水滴到哪里去了?引導幼兒根據故事內容簡單了解水的變化。
(2)欣賞第 2 遍故事,引導幼兒用簡單的符號、標志記錄水→水蒸氣→云→雨→雪花→ 水的循環過程。
提問:小水滴發生了什么變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
(3)幫助幼兒理解故事中的詞語,出示漢字卡片,用新學詞語和幼兒一起總結水循環變化的過程:暖烘烘→水蒸氣三五成群→云冷得縮成一團→雨冷得難以忍受→雪、光和熱→小水滴。
(4)結合生活經驗,了解水的作用。
提問:水對我們的生活有哪些幫助?除了人需要水,還有什么也需要水?
3.教師操作實驗,幫助幼兒進一步感知水遇熱后的變化。
(1)點燃電磁爐,把水加熱,引導幼兒發現水變成水蒸氣的現象。
提問:你發現了什么?引導幼兒發現水遇熱會變成水蒸氣。
(2)將冷鍋蓋放臵于水蒸氣上方,引導幼兒觀察水蒸氣變成小水珠的現象。提問:鍋蓋上發生了什么變化?為什么?引導幼兒了解水蒸氣變成小水珠。(3)回憶生活中關于水的變化的有趣現象。
提問:生活中你在哪里見到過這種現象?如:水燒開時,水壺上方會有水蒸氣,把濕衣服拿到太陽底下曬,水蒸氣蒸發后衣服就會變干等等
(4)組織幼兒討論,遷移生活經驗。
提問:什么時候水會變成冰?如:冬天地上的水會變成冰,冬天窗戶上會有冰花等等。
附故事:小水滴旅行記
我的家在大海,那里有珊瑚、水草、魚蝦和各種奇妙的動物。一天,我在海面向四周張望, 一群大雁飛來向我和我的小伙伴招手:小水滴,快上來跟我們旅行去!我說:我沒有翅膀,飛不上去呀。 大雁說:太陽公公會給你幫忙的.。說完就匆匆飛遠了。
第二天,太陽剛剛露頭,我們就求他幫忙帶我們去旅行!太陽公公點頭答應了,不一會兒就放射出萬道金光,照得我們暖烘烘的,睜不開眼睛。忽然,我們的身體變輕,慢慢地離開了大海!我們本來以為自己長了翅膀,后來發現原來是變成水蒸氣,飛到了空中。我們繼續向上飛去,很快就離開了大海,下面是一片一望無際的大地。
飛著飛著,我們越來越冷,只好三五成群地抱在一起。這樣又變回小水滴。風爺爺帶著我們在空中來回飄舞,人們給我們取名叫云,不再叫小水滴。我們更冷了,也累得飛不動了,很想到大地上玩一玩,休息休息。風爺爺像猜透了我們的心思,嗚嗚地吹了起來,我的小伙伴有的冷得縮成一團,來不及告別就落了下去。地上的人這時慌忙地奔躲,大喊著:下雨了!下雨了!
冷風越刮越緊,我們冷得難以忍受。忽然,一個小伙伴高呼:我們變成‘小雪花’了!果然,大伙兒都穿上了六角裙,隨風往大地上飄去,飄到山頂、大地……大家旅行久了,有點累,于是停了下來,都安靜地睡在那里。
我們想家了,要求太陽公公送我們回家。太陽公公說:好!天氣暖和了,我這就帶你們回家去。說著,太陽公公就放出了光和熱,又把我們變成小水滴!我們都擠著從山上往下跑。奇怪!在我們離開的地方,山變得青翠,小草更加茁壯。
大伙兒從山頂、大地跑進江、河,然后闖進水庫。雖然水庫沒有大海那樣寬闊,但是回到水庫倒像是回到了自己的家,那里的水都在熱烈地歡迎我們。有一天,水庫的閘門被打開,我們又告別了水庫里的伙伴們,沿著江河回到了美麗的大海。我們完成了一次歡樂的旅行。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我采用多媒體的教學方法。利用小雨滴旅行制成課件,在這里我為孩子們提供了一個具體的、直觀的物象,滿足了幼兒思維具體形象的特點。在課前我作了非常充分的準備工作,事先讓孩子知道什么是記錄,為了給孩子帶來更直觀的感受,還制作了小水滴旅行的圖片。我采用的是分段講述的方式,給孩子們講述了水的三態變化的全過程。為了幫助孩子理解和記憶,在每一段講述過后,我都進行提問,在提問時采取了個人和集體兩種形式來回答所問的問題,這樣點和面的回答使孩子都能較好地參與到活動中來。孩子們在提問的幫助下,不斷地回憶故事的內容,并且用語言進行表述,這使孩子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提高。但這里也有不足的地方,對在每段故事沒有清晰的小結;此外,每段故事講解之后,可以完整的再播放一遍故事,造成孩子們對故事沒有一個完整的影響。最后環節中,我鼓勵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講故事記錄下來,這不僅加深和鞏固了幼兒對水的循環過程的理解,其實也能幫助幼兒提升邏輯思維能力及動手能力。孩子們的展現出多種記錄方式,大多數孩子并能根據自己的記錄過程來講述故事,這次的活動讓孩子們感受到了活動帶來的快樂,又增長了自己的知識面。
幼兒園教案大班《小水滴旅行記》6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小水滴旅行》,知道水的不同存在狀態。
2、會用自己的方式記錄小水滴旅行時變化的順序。
3、能大膽進行實踐活動,并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4、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象感興趣。
活動準備:
1、畫筆、紙、圖片
2、課件《小水滴旅行》
活動過程:
一、導出主題活動
1、教師從旅行入手介紹水滴,師:小朋友們喜不喜歡旅行?小水滴也很喜歡旅行,它的旅行呀很神奇很精彩,我們一起來聽聽它的旅行故事吧。
2、提出要求:請在你們觀看時,邊聽邊看邊想,等看完小水滴的旅行后,用你們的方式把看到的小水滴旅行給記錄下來。
二、播放課件并總結
1、提問:小水滴在旅行中去了哪里?怎么變化了?
追問:它是怎么變成水蒸氣的?它請太陽公公幫了什么忙?
小結:太陽公公放出強烈的光和熱,吧小水滴找的暖烘烘的,變成了水蒸氣。
2、提問:小水滴又去了哪里旅行?變成了什么?怎么變的?
小結:水蒸氣飛到了天上,風爺爺帶著他們在空中飄來飄去,變成了白云。
3、提問:小水滴最后去了哪里旅行?變成了什么?怎么變的?
4、小結:白云越飛越慢,風爺爺吹的他們有點冷,白云們緊緊的抱在了一起,最后變成了小雨點落入了大海。
三、幼兒記錄
1、你們覺得小水滴旅行的故事有趣嗎?請你們用記錄的方式把小水滴的旅行畫下來。
2、幼兒介紹自己的記錄,小水滴去哪里旅行了?怎么旅行的?
四、完整欣賞一遍故事
師總結:小水滴的旅行的過程中變成了水蒸氣,又從水蒸氣變成了白云,白云又變成了雨滴、雪花,最后變成小水滴會到了小河里。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我采用多媒體的教學方法。利用小雨滴旅行制成課件,在這里我為孩子們提供了一個具體的、直觀的物象,滿足了幼兒思維具體形象的特點。在課前我作了非常充分的.準備工作,事先讓孩子知道什么是記錄,為了給孩子帶來更直觀的感受,還制作了小水滴旅行的圖片。我采用的是分段講述的方式,給孩子們講述了水的三態變化的全過程。為了幫助孩子理解和記憶,在每一段講述過后,我都進行提問,在提問時采取了個人和集體兩種形式來回答所問的問題,這樣點和面的回答使孩子都能較好地參與到活動中來。孩子們在提問的幫助下,不斷地回憶故事的內容,并且用語言進行表述,這使孩子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提高。但這里也有不足的地方,對在每段故事沒有清晰的小結;此外,每段故事講解之后,可以完整的再播放一遍故事,造成孩子們對故事沒有一個完整的影響。最后環節中,我鼓勵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講故事記錄下來,這不僅加深和鞏固了幼兒對水的循環過程的理解,其實也能幫助幼兒提升邏輯思維能力及動手能力。孩子們的展現出多種記錄方式,大多數孩子并能根據自己的記錄過程來講述故事,這次的活動讓孩子們感受到了活動帶來的快樂,又增長了自己的知識面。
幼兒園教案大班《小水滴旅行記》7
設計理念:
《小水滴旅行記》這個故事運用了擬人化的手法,把小水滴從靜態變成了能說會動幼兒喜愛的動態形象,敘述了小水滴從水——水蒸汽——水的變化過程,故事主題明確,通俗易懂。通過設疑,幼兒猜測,教師解疑,一步一步充分地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和語言的表達能力。設計思路:
活動設計成了兩大部分:
第一部分:幼兒通過直觀的聽、想,通過教師提問幼兒回答來理解故事的內容。
第二部分:根據故事內容以及課件,讓孩子想像自己就是一顆小水滴,在太陽公公與風爺爺的幫助下,自己的身體有了不同的變化,引導孩子運用自己的身體來表現小水滴旅行的過程,并用語言來模仿故事中角色的對話。
教育策略:
遵循“幼兒是通過自由觀察,積極探索進行學習的”這一認知發展規律,為了給幼兒今后獨立學習、獨立思考奠定基礎,本次活動運用的方法有:傾聽表述法、視聽講結合法、運用這些教學方法交替使用,互相補充,配合生動的課件、教師親切自然的激勵性語言、自由寬松的學習氛圍等,初步培養幼兒對文學作品的感受力、欣賞力和理解力。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了解水循環變化的過程。
2.喜愛文學作品,并能用語言來模仿故事中角色的變化。
3.在游戲中激發幼兒的表現力,創造力。
4.發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5.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重難點分析
重點:了解水循環變化的過程。
難點:用語言來模仿故事中角色的變化。
活動準備
PPT、故事課件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提出旅行問題。
師:小朋友們,你們喜歡旅行嗎?都去哪里旅行了?今天老師也帶來一位好朋友,它也想去旅行,讓我們來認識認識它。2、出示小水滴圖片,激發幼兒聽故事的興趣。
師:小朋友們認識它嗎?小水滴也想出去旅行,它該怎么去呢?去哪里呢?我們一起來聽個故事。
3、出示課件,分段欣賞故事。
(1)第一段:小水滴想去哪里旅行?它怎樣才能和大雁姐姐一樣到天上旅行呢?誰會幫助它呢?下面,讓我們繼續欣賞故事,看看到底是誰幫助小水滴的。
(2)第二段:是誰幫助小水滴的?那太陽公公是怎么幫助小水滴的,小水滴變成了什么?小水滴變成水蒸氣之后又去哪了?
(3)第三段:水蒸氣飛呀飛呀,它又變成了什么?是怎樣變成云的?變成云之后又會發生什么事情?
(4)第四段:這一次,它們又變成了什么?是怎么變成雨滴的?
(5)第五段:最后,它們又變成了什么?為什么會變成小雪花呢?
(6)教師總結:小水滴從大海出發去旅行,經過了許多有趣的事情,小水滴變成水蒸氣,水蒸氣變成云,云變成雨滴,在變成雪花,最后它們又回到了自己的家——大海。
4、師幼共同完整講述故事,加深對小水滴的變化的過程的認識。
5、教師出示水循環的引導圖,引導幼兒了解水的循環過程。
6、結合游戲,幫助幼兒理解故事,激發幼兒的表現力,創造力。
教師邊講述故事,幼兒將自己想象成小水滴,根據教師講述的故事順序表演小水滴的旅行過程。教師注意引導幼兒用語言來模仿故事中角色的對話。
大班《小水滴旅行記》課后反思
教學反思:
《小水滴旅行記》這個活動它主要屬于語言領域,孩子們對水又特別感興趣,我們說自然界中的水有液態、氣態和固態三種狀態,在一定條件下它們又可以相互變化和循環的。處于探索期的幼兒,對水是熟悉的,因此我設計了這堂課。
一堂課下來,我覺得整堂課中最不能缺少的就是互動,互動是活動順利開展的動力。幼兒之間的互動是有感情的交流,也有經驗的分享,更有不同觀念的碰撞與提升。我們大班孩子都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他們都希望自己的觀點和想法被他人所接受。我發現孩子與孩子之間的互動性較少,如果我能在講述故事中多多關注每個孩子的表現,并把游戲參與到故事中,多與他們建立互動的空間,并對他們的表現給予及時的反饋與鼓勵,在提問中,多引發孩子進行深層次的'探討和思考,孩子的積極性可能會更高,整節課上下來的效果也會更好。
所以在教學中我們應善于引導孩子,善于抓住孩子的心理,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互動,那么孩子學得才會更起勁,知識掌握得也會更牢固。
活動反思:
這節是語言活動課,活動一開始,出示了小水滴的形象,通過小水滴的可愛形象來吸引幼兒對活動的興趣。接著,我給出一個問題:“小水滴想去旅行,它怎么去呢?”小朋友想出了好多好多的辦法。
為了幫助孩子理解和記憶,在每一段講述過后,我都進行提問,在提問時采取了個人和集體兩種形式來回答所問的問題,這樣點和面的回答使孩子都能較好地參與到活動中來。孩子們在提問的幫助下,不斷地回憶故事的內容,并且用語言進行表述,這使孩子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提高。通過分段講述,不斷提問的層層遞進,牢牢吸引住了孩子的注意力,同時也激發了孩子聽科學故事的積極性,最后從故事中得出科學結論。
活動的最后一個環節是:和孩子一起扮演小水滴。這一環節下來孩子們的主動性不僅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對故事的內容也有了深刻的理解,即感受到了活動帶來的快樂,又增長了自己的知識面。所以只要老師善于引導,善于抓住孩子的心理,那么孩子學得才會更起勁,知識掌握得也會更牢固。
幼兒園教案大班《小水滴旅行記》8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了解故事中小水滴旅行的原因及過程。
2.對小水滴的變化過程產生探究興趣。
3.培養幼兒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快速應答能力。
4.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紙、畫筆、《小水滴旅行記》教學掛圖、教師教學資源。
活動過程
1.提出旅行的問題,引出故事。
提問:你們喜歡旅行嗎?如果小水滴想去天上旅行,怎么去呢?
2.利用教學掛圖或教師教學資源講述故事,幫助幼兒了解小水滴旅行的原因及過程。
聽故事后提問:太陽照著小水滴,小水滴覺得怎么樣?他們的身體怎么樣了?他們變成什么了?
在很高的地方,小水滴覺得很冷,他們怎么樣了?又變成了什么?
很多小水滴在天上飄來飄去,變成了什么?
幾個小水滴抱成一團變成了什么?
3.游戲:小水滴去旅行。進一步感受小水滴旅行的過程。
教師告訴幼兒,地上的長條曲線就是小水滴的家——小河。請幼兒扮演小水滴跳進小河里。
教師邊講故事,幼兒邊念:“我是一滴小水滴,邀請太陽來幫忙,照得渾身暖洋洋,快快帶我到天上。”幼兒將自己想象成小水滴,根據教師講述的故事順序表演小水滴旅行的過程,教師注意引導幼兒用肢體動作表現出小水滴旅行發生變化時的狀態。
4.啟發幼兒用自己的方式畫出小水滴的旅行路線。
活動延伸:
1.可以請幼兒活動后觀看幼兒學習資源4第32~33頁,鞏固對小水滴旅行過程的認識。
2.可以引導幼兒在科學區玩“抓住小水滴”的游戲。
活動反思:
一堂課下來,我覺得整堂課中最不能缺少的就是互動,互動是活動順利開展的動力,幼兒之間的互動是有感情的交流,也有經驗的分享,更有不同觀念的碰撞與提升。我們大班的孩子都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他們都希望自己的觀點和想法被他人所接受。我發現孩子與孩子之間的互動性較少,我與孩子之間的互動性也不多。如果我能在講故事中多多關注每個孩子的表現,并把游戲參與故事中,多與他們建立互動的空間,并對他們的表現給予及時的反饋與鼓勵在提問中,多引發孩子進深層次的探討與思考,孩子的積極性可能會更高,整節課上下來效果也會更好。所以,在教學中我們應善于引導孩子,善于抓住孩子的心理,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互動,那么孩子才會學得更起勁,知識掌握的也會更牢固。
幼兒園教案大班《小水滴旅行記》9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了解小水滴旅行的原因及過程。
豐富詞匯:暖烘烘、三五成群、縮成一團。(重點)
2、知道小水滴在這個旅行過程中的變化,并能有序、連貫、清楚的表述出來。(難點)
3、對小水滴的變化過程產生興趣,萌發初步的科學探究興趣。
4、引導幼兒細致觀察畫面,激發幼兒的想象力。
5、通過討論、猜測等多種方式,理解故事內容,感受主人公的心理變化。
活動準備:
《小水滴旅行記》的動畫和課件、小水滴圖片、小水滴的旅行路線圖。
活動過程:
一、提出問題,激發幼兒興趣,引出故事。
1、提問:“小朋友,你喜歡旅游嗎?為什么?”
2、出示小水滴圖片,猜想:如果小水滴想去旅行,它會到哪里去旅行?怎么去呢?
二、完整欣賞故事,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了解小水滴旅行的原因及過程。
1、提問:小水滴都去哪里旅行了?旅行過程中,它們發生了什么變化?
它們先變成了什么?然后變成了什么?最后變成了什么?去了哪里?
2、猜想:小水滴為什么會發生這些變化?
三、分段欣賞故事,進一步了解小水滴在旅行過程中的變化,并能用語言清楚的表述出來。
1、欣賞故事第一部分:
(1)提問:“太陽照著小水滴,小水滴覺得怎么樣?他們的身體怎么樣了?他們變成了什么?”
(2)理解詞語:“暖烘烘”請幼兒結合生活經驗說一說“暖烘烘”是什么感覺?
2、欣賞故事第二部分
(1)提問:“在很高的地方,小水滴覺得很冷,他們怎么樣了?
又變成了什么?”
(2)教師扮演風爺爺,幼兒扮小水滴,表演“三個一伙,五個一群,緊緊抱在一起,越抱越緊。”
3、欣賞故事第三部分
(1)提問:“小水滴變成白云后怎么樣了?又變成了什么?最后回到了哪里?”
(2)理解詞語:“縮成一團”請幼兒結合生活經驗說一說什么時候“縮成一團”并用動作表演。
四、幼兒分組進行交流,通過旅行路線圖,進一步了解小水滴的旅行過程。
1、“小水滴們做了一次歡樂的旅行,讓我們一起把他們的旅行路線記錄一下吧!”
師幼一起制作小水滴旅行路線圖“小水滴----水蒸氣----白云----小雨滴一小水滴”。
2、分享交流,鼓勵幼兒用有序、連貫、清楚地語言進行表述。
3、游戲:幼兒做小水滴,按順序邊表演邊講述小水滴的`旅行。
4、小結:小水滴通過太陽公公、風爺爺等的幫助在旅行過程中發生了變化,這是為什么呢?萌發幼兒初步的科學探究興趣。
五、活動延伸:小水滴還會到什么地方去旅行?
活動反思:
一堂課下來,我覺得整堂課中最不能缺少的就是互動,互動是活動順利開展的動力,幼兒之間的互動是有感情的交流,也有經驗的分享,更有不同觀念的碰撞與提升。我們大班的孩子都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他們都希望自己的觀點和想法被他人所接受。我發現孩子與孩子之間的互動性較少,我與孩子之間的互動性也不多。如果我能在講故事中多多關注每個孩子的表現,并把游戲參與故事中,多與他們建立互動的空間,并對他們的表現給予及時的反饋與鼓勵在提問中,多引發孩子進深層次的探討與思考,孩子的積極性可能會更高,整節課上下來效果也會更好。所以,在教學中我們應善于引導孩子,善于抓住孩子的心理,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互動,那么孩子才會學得更起勁,知識掌握的也會更牢固。
幼兒園教案大班《小水滴旅行記》10
【教材分析】
故事《小水滴旅行記》采用擬人的手法講述了小水滴由“水—水蒸氣—云— 雨^雪花—水” 的快樂旅行經歷,將水的三態變化自然有趣地融人故事情節中。 本活動以故事為載體, 運用生動的多媒體課件,以實驗操作等方式引導幼兒進一 步感知、了解水的三態變化, 懂得水與人們生活的關系,從而激發幼兒珍惜水資源的情感。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了解水循環變化的過程,豐富詞匯“暖烘烘”、“三五成群”、 “縮成一團”、“難以忍受”。
2.能根據水的循環過程,用簡單的符號記錄和表現水的不同形態。
3.懂得水與人們生活的關系,樂于發現生活中有關水的變化的有趣現象。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通過實驗培養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動準備】
1.《幼兒素質發展課程多媒體教學資源包》課件 11,《幼兒素質發展課程語言》CD。
2.電磁爐 1 個,水 1 瓶,記錄紙(用反復對折的方法將紙平分成 6 格),水彩筆。
【活動建議】
1.出示小水滴的手偶,激發幼兒聽故事的興趣。
2.教師講述故事,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1 )欣賞第 1 遍故事,結合課件了解水的變化過程。
提問:小水滴到哪里去了?引導幼兒根據故事內容簡單了解水的變化。
(2 )欣賞第 2 遍故事,引導幼兒用簡單的符號、標志記錄“水—水蒸氣-> 云—雨—雪花
—水”的循環過程。
提問:小水滴發生了什么變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
(3 )幫助幼兒理解故事中的詞語,出示漢字卡片,用新學詞語和幼兒一起 總結水循環變化的過程:暖烘烘—水蒸氣三五成群—云冷得縮成一團—雨冷得難以忍受—雪、光和熱— 小水滴。
(4)結合生活經驗,了解水的作用。
提問:水對我們的生活有哪些幫助?除了人需要水,還有什么也需要水?
3.教師操作實驗,幫助幼兒進一步感知水遇熱后的變化。
(1)點燃電磁爐,把水加熱,引導幼兒發現水變成水蒸氣的現象。
提問:你發現了什么?引導幼兒發現水遇熱會變成水蒸氣。
(2)將冷鍋蓋放置于水蒸氣上方,引導幼兒觀察水蒸氣變成小水珠的現象。 提問:鍋蓋上發生了什么變化?為什么?引導幼兒了解水蒸氣變成小水珠。
(3)回憶生活中關于水的變化的有趣現象。
提問:生活中你在哪里見到過這種現象?如:水燒開時,水壺上方會有水蒸 氣;把濕衣服拿到太陽底下曬,水蒸氣蒸發后衣服就會變干等。
(4)組織幼兒討論,遷移生活經驗。
提問:什么時候水會變成冰?如:冬天地上的水會變成冰,冬天窗戶上會有冰花等等。
小水滴旅行記
我的家在大海,那里有珊瑚、水草、魚蝦和各種奇妙的動物。一天,我在海面向四周張望, 一群大雁飛來向我和我的小伙伴招手:“小水滴,快上來跟我們旅行去!”我說:“我沒有翅膀,飛不上去呀。”大雁說:“太陽公公會給你幫忙的。”說完就匆匆飛遠了。
第二天,太陽剛剛露頭,我們就求他幫忙帶我們去旅行!太陽公公點頭答應了,不一會兒就放射出萬道金光,照得我們暖烘烘的,睜不開眼睛。忽然,我們的身體變輕,慢慢地離開了大海!我們本來以為自己長了翅膀,后來發現原來是變成“水蒸氣”,飛到了空中。我們繼續向上飛去,很快就離開了大海,下面是一片一望無際的大地。
飛著飛著,我們越來越冷,只好三五成群地抱在一起。這樣又變回“小水滴”。 風爺爺帶著我們在空中來回飄舞,人們給我們取名叫“云”,不再叫“小水滴”。 我們更冷了,也累得飛不動了,很想到大地上玩一玩,休息休息。風爺爺像猜透 了我們的心思,“嗚嗚”地吹了起來,我的小伙伴有的冷得縮成一團,來不及告 別就落了下去。地上的人這時慌忙地奔躲,大喊著:“下雨了!下雨了!”
冷風越刮越緊,我們冷得難以忍受。忽然,一個小伙伴高呼:“我們變成“小雪花”了!果然,大伙兒都穿上了六角裙,隨風往大地上飄去,飄到山頂、大地……大家旅行久了, 有點累,于是停了下來,都安靜地睡在那里。
我們想家了,要求太陽公公送我們回家。太陽公公說:“好!天氣暖了,我這就帶你們回家去。”說著,太陽公公就放出了光和熱,又把我們變成小水滴!我們都擠著從山上往下跑。奇怪!在我們離開的地方,山變得青翠,小草更加茁壯。
大伙兒從山頂、大地跑進江、河,然后闖進水庫。雖然水庫沒有大海那樣寬闊, 但是回到水庫倒像是回到了自己的家,那里的“水”都在熱烈地歡迎我們。有一 天,水庫的閘門被打開,我們又告別了水庫里的伙伴們,沿著江河回到了美麗的' 大海。我們完成了一次歡樂的旅行。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我采用多媒體的教學方法。利用小雨滴旅行制成課件,在這里我為孩子們提供了一個具體的、直觀的物象,滿足了幼兒思維具體形象的特點。在課前我作了非常充分的準備工作,事先讓孩子知道什么是記錄,為了給孩子帶來更直觀的感受,還制作了小水滴旅行的圖片。我采用的是分段講述的方式,給孩子們講述了水的三態變化的全過程。為了幫助孩子理解和記憶,在每一段講述過后,我都進行提問,在提問時采取了個人和集體兩種形式來回答所問的問題,這樣點和面的回答使孩子都能較好地參與到活動中來。孩子們在提問的幫助下,不斷地回憶故事的內容,并且用語言進行表述,這使孩子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提高。但這里也有不足的地方,對在每段故事沒有清晰的小結;此外,每段故事講解之后,可以完整的再播放一遍故事,造成孩子們對故事沒有一個完整的影響。最后環節中,我鼓勵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講故事記錄下來,這不僅加深和鞏固了幼兒對水的循環過程的理解,其實也能幫助幼兒提升邏輯思維能力及動手能力。孩子們的展現出多種記錄方式,大多數孩子并能根據自己的記錄過程來講述故事,這次的活動讓孩子們感受到了活動帶來的快樂,又增長了自己的知識面。
幼兒園教案大班《小水滴旅行記》11
教材分析
故事《小水滴旅行記》采用擬人的手法講述了小水滴由“水—水蒸氣—云—雪—雪花—水”的快樂旅行經歷,將水的三態變化自然有趣地融入故事情節中。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了解水循環變化的過程,豐富詞匯“暖烘烘”、“三五成群”、“縮成一團”、“難以忍受”。
2.能根據水的循環過程,用簡單的符號記錄和表現水的不同形態。
3.懂得水與人們生活的關系,樂于發現生活中有關水的變化的有趣現象。
4.培養幼兒大膽發言,說完整話的好習慣。
5.通過傾聽教師對圖書書面語言的朗讀,提升依據畫面展開想象并用較豐富的語匯進行表述的能力。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課件,電磁爐,水,記錄紙,水彩筆。
2.經驗準備:幼兒有觀察過燒開水的經驗。
活動建議
1.出示小水滴的手偶,激發幼兒聽故事的興趣。
提問:這是誰啊?你在哪里見過它?
2.教師講述故事,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1)欣賞第 1 遍故事,結合課件了解水的變化過程。
提問:小水滴到哪里去了?
引導幼兒根據故事內容簡單了解水的變化。
(2)欣賞第 2 遍故事,引導幼兒用簡單的符號、標志記錄“水—水蒸氣— 云—雪—雪花—水”的循環過程。
提問:小水滴發生了什么變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
(3)幫助幼兒理解故事中的詞語,出示漢字卡片,用新學詞語和幼兒一起總結水循環變化的過程:暖烘烘—水蒸氣三五成群—云冷得縮成一團—雨冷得難以忍受—雪、光和熱—小水滴。
(4)結合生活經驗,了解水的作用。
提問:誰對我們的生活有哪些幫助?除了人需要誰,還有什么也需要水?
3.教師操作實驗,幫助幼兒進一步感知水遇熱后的變化。
(1)點燃電磁爐,把水加熱,引導幼兒發現水遇熱會變成水蒸氣。
(2)將冷鍋蓋放置于水蒸氣上方,引導幼兒觀察水蒸氣變成小水珠的'現象。提問:鍋蓋上發生了什么變化?為什么?
(3)回憶生活中關于水的變化的有趣現象。
提問:生活中你在哪里見到過這種現象?如:水燒開時,水壺上方會有水蒸氣……
(4)組織幼兒討論,遷移生活經驗。提問:什么時候水會變成冰?
小結:冬天地上的水會變成冰,冬天窗戶上會有冰花等。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我采用多媒體的教學方法。利用小雨滴旅行制成課件,在這里我為孩子們提供了一個具體的、直觀的物象,滿足了幼兒思維具體形象的特點。在課前我作了非常充分的準備工作,事先讓孩子知道什么是記錄,為了給孩子帶來更直觀的感受,還制作了小水滴旅行的圖片。我采用的是分段講述的方式,給孩子們講述了水的三態變化的全過程。為了幫助孩子理解和記憶,在每一段講述過后,我都進行提問,在提問時采取了個人和集體兩種形式來回答所問的問題,這樣點和面的回答使孩子都能較好地參與到活動中來。孩子們在提問的幫助下,不斷地回憶故事的內容,并且用語言進行表述,這使孩子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提高。但這里也有不足的地方,對在每段故事沒有清晰的小結;此外,每段故事講解之后,可以完整的再播放一遍故事,造成孩子們對故事沒有一個完整的影響。最后環節中,我鼓勵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講故事記錄下來,這不僅加深和鞏固了幼兒對水的循環過程的理解,其實也能幫助幼兒提升邏輯思維能力及動手能力。孩子們的展現出多種記錄方式,大多數孩子并能根據自己的記錄過程來講述故事,這次的活動讓孩子們感受到了活動帶來的快樂,又增長了自己的知識面。
幼兒園教案大班《小水滴旅行記》12
活動背景:
本活動選自大班教材《我身邊的科學》這一主題。生活中的許多自然現象,如本活動中水的三態變化,蘊含著深刻的科學道理。幼兒又非常感興趣,平時遇到雨天,有孩子就會問雨是從哪來的,冰是由什么變的等問題。幼兒對此類科學現象非常好奇,并且也有一定的求知欲,所以根據幼兒的需求,設計了此次活動,讓幼兒通過故事、實驗等方式來更直觀了解水的三態變化,積累生活經驗。
活動目標:
1.了解水的三態(氣態、液態、固態)變化。
2.能安靜傾聽故事,并理解故事內容。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冰塊、干、濕毛巾、水杯、水、電水壺、小水滴變化過程幻燈片等。
知識準備:小朋友對于水的三態有一點點了解。
活動過程:
一.經驗交流1.教師出示一杯水(透明的杯子裝的),并提問師:小朋友,你們看,這是什么?
幼:是一杯水。
師:恩。那水會變成什么呢?
幼:水會變成冰。
2.教師出示冰塊師:那水是怎么變成冰的呢?
(幼兒自由舉手回答)3.前些天,天上一直下雨,你們知道雨是從哪兒來的嗎?
(幼兒自由舉手回答)4.教師出示干、濕毛巾師:王老師這有兩條毛巾,請你來摸一摸它們有什么區別?
幼:一條是濕的,一條是干的'。
師:你們說,濕毛巾怎么讓它變干呢?
幼:放在太陽底下曬曬。
幼:放在火上烤。
師:濕毛巾變干了,原來濕毛巾上的水上哪去了?
5.小結剛才我們小朋友說了一些有關水的變化,水一會變成冰,一會變成水蒸氣,它到底是怎么變化的呢,為什么會變化,現在請小朋友來聽聽這個《小水滴旅行記》的故事,聽完以后你也許會明白了。
(第一環節讓幼兒了解水是會變化的,并根據經驗講述水的變化形式。)二. 欣賞故事,理解內容,初步了解水的三態變化1.教師完整講述故事,幼兒安靜傾聽師:故事聽完了,告訴我小水滴是怎樣旅行的?
2.教師提問,幫助理解故事師:一開始,小水滴們想做什么?它們是怎么對大海媽媽說的?
師:太陽公公是怎樣幫助小水滴的?小水滴變成了什么?
師:小水滴飛啊飛啊,感覺冷了,它們三個一伙,五個一群抱在一起,變成了什么?
師:小水滴的身體變沉了,它又變成了什么?為什么會變成雪花?
師:小水滴在旅行過程中一共經歷了幾次變化?
3.看小水滴變化幻燈片師: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小水滴在旅行過程中的變化情況吧4.總結通過這個故事,我們小朋友知道了水在不同的條件下會發生變化,也就是水的三態變化過程。可是對于水到底在什么條件下變什么,具體應該還很模糊,老師來做幾個實驗,讓你們更清楚的了解水的三態變化。
(第二環節讓幼兒通過故事來了解水的三態變化)三.做實驗,讓幼兒直觀了解水的三態變化1.教師做實驗, 幼兒仔細觀察師:現在,讓我們一起通過實驗的方式來看看水到底是怎樣變化的。
教師把一塊冰塊投進一杯開水中,幼兒發現冰塊很快就沒了,杯子里的水上升了。然后再把那杯水再放進電水壺燒,水燒開時有熱氣冒出來,熱氣遇到冷玻璃,又變成了小水滴。再把水放進冷凍室,水又會變成冰。
2.師:小朋友,你們剛才看清楚水的變化過程了嗎?
3.教師小結:
水會隨著溫度的變化而改變它原來的樣子,水在很冷的時候會結成冰,冰遇熱又變成了水,水再加熱,就會變成水蒸氣,水蒸氣遇到冷又會變成水。
(第三環節讓幼兒通過看實驗,更加清楚的了解水的三態變化)活動反思:
剛開始時,我把這個活動主要定位在語言領域,而且想以自主閱讀的形式來讓幼兒學習這個故事,后來聽了一位老師的這節課,她也把這活動定位在了語言、科學,聽完后,我總覺得小朋友應該對故事內容理解的不透徹,而且對于水的三態(液態、固態、氣態)也是稀里糊涂,根本不能通過這個故事來理解水的三態變化。也有老師也說別的班級就這節課也用的自主閱讀的形式來上,但是效果不理想,而且要把它定位在科學領域來上是相當困難,要對幼兒做大量的知識鋪墊。他們建議我主要定位在語言領域。我左思右想,想挖掘一下故事,語言也不優美,也算不上經典,也難上。后來經師傅提點,說還是定位在科學、語言,因為這個活動本身就屬于"我身邊的科學"這一大主題,還是上成科學為主比較順當,于是我才決心以科學為主,師傅給了我一些建議后,自己設計教案,把每一句要說的話,小朋友可能產生的反應都想了一下,有的都寫下來了。尤其是那些引導語和過渡語,我想了很多,總覺得不太好,寫了改,改了又改,就想使自己的課堂語言簡練又能讓幼兒聽明白。
在一開始,我先出示一杯水,讓小朋友想水會變成什么,然后順著他們說到的展開我早已準備好的問題,在第一環節時,幼兒發言不積極,可能和我引導語、設計的問題有關。接著引出故事《小水滴旅行記》,讓幼兒安靜傾聽。然后通過回答我提的問題幫助他們理解故事內容。因為我的問題有些不好回答,幼兒沒反應,所以我當時把準備好的一個問題分解成了幾個,于是就給人很啰嗦的感覺,語言就不精煉了。在第二環節的最后,我就是預測到幼兒可能還不理解小水滴在故事中的幾次變化過程,所以根據故事我制作了一個簡單的幻燈片。幼兒在欣賞幻燈片時很開心,可是不知他們是否真的通過看幻燈片理解小水滴旅行過程中的變化了。所以我設計了第三個環節,讓幼兒再次理解水的三態變化,通過看老師做實驗的方式,讓他們更直觀、更清楚理解。在做實驗時,幼兒很興奮,很好奇,好像一下子把他們的求知欲全釋放出來了,四十多雙明亮的眼睛都盯著我。
幼兒園教案大班《小水滴旅行記》13
活動目標:
1、通過欣賞故事,了解雨形成的過程。
2、喜愛探究,對故事內容感興趣。
3、培養幼兒完整、連貫地表達能力和對事物的判斷能力。
4、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活動準備:
故事《小水滴旅行記》、畫筆、海底、水滴、海草等卡片。
活動過程:
一、討論話題,引出活動內容。
小朋友,你們喜歡下雨嗎?你們知道雨是怎么形成的?
今天,老師給你們講一個小故事,相信聽完這個小故事,你們就知道雨是怎么形成的了。
二、分段欣賞動畫《小水滴旅行記》。
1、第一段:小水滴怎樣才能飛上天去旅行呢?
誰可以幫助小水滴飛上天?
下面,我們看看是誰幫助小水滴旅行的?
2、第二段:是誰幫助小水滴旅行的?
太陽公公是怎樣幫助小水滴的?小水滴變成什么了?
小水滴變成水蒸汽,又到哪兒旅行了?
3、第三段:水蒸汽飛呀飛呀,變冷以后,三個一伙,五個一群,這時候它們變成什么了?
你們看,下面又發生了什么事情?
4、第四段:小水滴想家了,你們說說誰幫助小水滴回家呢?
5、總結:小水滴從大海出發去旅行,經過許多有趣的事情,又回到了大海。
三、完整欣賞動畫《小水滴旅行記》
1、提問:故事的名字叫什么?小水滴是怎么旅行的?
2、師生共同總結:小水滴在旅行的過程中變成水蒸汽,又從水蒸汽變成白云,白云變成小雨,最后變成小水滴回到大海。
四、操作活動
1、引導幼兒用繪畫的形式表現故事內容。
2、幼兒互相欣賞、自由講述。
大班《水滴寶寶旅行記》反思
這是我園老師首次制作微課,剛開始不了解微課的形式,也不知道如何制作微課,后來我們通過在網上學習,查閱微課的.相關資料,對微課有了簡單了解。
關于“雨的形成”是幼兒比較感興趣的活動內容,之前通過專業的知識去講解雨的形成幼兒并不能掌握,活動效果不理想,而且要把它定位在科學領域來上是相當困難,要對幼兒做大量的知識鋪墊。因此我們想到了用故事的形式去講解雨的形成,通過思考討之后,想出了本次微課的內容,在講故事時語言也不優美,技術操作也不熟練。
希望在以后有更多的學習機會,繼續努力提高微課制作技術。
【幼兒園教案大班《小水滴旅行記》】相關文章:
大班小水滴旅行記教案01-29
幼兒園大班小水滴旅行記教案04-02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小水滴旅行記》01-01
幼兒園大班小水滴旅行記教案8篇04-02
幼兒園大班小水滴旅行記教案(8篇)04-02
幼兒園大班小水滴旅行記教案(精選8篇)04-02
大班科學小水滴的旅行教案03-29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小水滴旅行記》教案(通用10篇)11-23
大班科學教案:小水滴的旅行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