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唱歌教案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唱歌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幼兒唱歌教案1
目標:
1、 大膽探索使塑料袋發出聲音的辦法,如,搓,揉、甩、拍、捏等。
2、 借助音樂發揮想象,并運用肢體語言表現已有經驗,體會游戲的樂趣。
3、 能大膽創編動作并在集體面前表現。
4、 積極參與活動,能用簡單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
準備:
1、 各種塑料袋若干(每個幼兒兩只以上)
2、 用于律動表演的音樂磁帶,如《下雨》《小小云朵》等。
活動過程:
1、 會變魔術的塑料袋
(1) 組織幼兒玩手指游戲“小孔雀”,在游戲的最后將手放至背后巧妙地引出塑料袋。
(2) 塑料袋不但可以裝東西,還會變魔術呢!看,變變變,塑料袋變成了什么?(教師一一演示塑料袋變魔術,幼兒回答:一朵花、棒棒糖、小提包等)
(3) 幼兒嘗試用塑料袋變魔術。
(4) 幼兒集體交流用塑料袋變出了什么,是怎么變的。
幼:我把塑料袋卷成長條,變成了金箍棒。
幼:我把塑料袋口捏住,他鼓起來像氣球。
幼:像榔頭。
幼:來回折就像折扇子。
(5)幼兒互相送禮物,學說“我把塑料袋變成某某送給你”。
2、會唱歌的`塑料袋
(1)自由探索塑料袋發出聲音的方法。
①塑料袋不但會變魔術,還會唱歌呢!
②(教師示范搓袋子,發出“沙沙”聲)好聽嗎?我剛才是用什么方法讓塑料袋唱歌的?
③還有什么辦法能讓塑料袋唱歌呢?動腦筋想一想,看誰讓塑料袋唱歌的辦法多。(鼓勵幼兒獨立嘗試或同伴合作,及時發現幼兒的新玩法。)
(2)交流讓塑料袋唱歌的方法.
①你剛才是用什么方法讓塑料袋唱歌的?
幼:我用手拍塑料袋,他就會唱歌。
幼:我拎住袋子用力甩,它也會發出聲音。
幼:像媽媽洗衣服那樣搓一搓。(鼓勵幼兒介紹自己的動作,引導幼兒互相學習。)
②用塑料袋給音樂伴奏。你們想出了這么多辦法讓塑料袋變成了樂器。下面我們聽著音樂用各種辦法讓塑料袋有節奏的唱吧。
3、 給塑料袋洗澡
(1)塑料袋和我們玩了這么長時間,都臟成了小花臉,怎么辦?
(2)讓我們聽著音樂,帶著塑料跳進浴缸里洗洗澡吧!
(幼兒隨音樂舞動,教師用語言加以引導。如:“一、二、三,跳進浴缸洗澡了。一會兒上,一會兒下,左邊洗一洗,右邊洗一洗,打個滾兒洗一洗,再翻個身子洗一洗。慢慢的漂起來了,轉個圈兒洗一洗。洗干凈了甩甩水,晾在竹竿上”。以此鼓勵幼兒運用肢體語言表現清洗和晾曬塑料袋的過程。)
4、 帶塑料袋回家
(1) 塑料袋曬干了,我們得把它整理好下次再用。
(2) 以有趣的兒歌(一個胖子,變成一個瘦子;一個高個子,變成一個矮個子)指導幼兒整理好塑料袋,自然結束活動。
反思:
一次戶外活動,被風刮起的塑料袋在空中飛舞,極大地引起了孩子們的注意,大家叫著,跳著,搶著,玩起了塑料袋。于是,我們在活動區域投放了各種各樣的塑料袋,并注意觀察幼兒的表現。孩子們有的把塑料袋當帽子,有的用塑料袋折東西,還有的設法讓塑料袋發出聲音。在這一過程中,孩子們對塑料袋的特性有了進一步的認識。隨后,我設計、組織了這次活動,鼓勵幼兒積極探索塑料袋的玩法,從中獲得豐富的經驗。本次活動設計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極大地調動了幼兒的興趣,滿足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個別幼兒不感興趣,說明他們的認知水平超出了所定目標,應創設不同的環境,讓幼兒從多角度深入探究,滿足他們的需求。
幼兒唱歌教案2
設計意圖:
在嘗試讓瓶寶寶發出聲音的操作活動中,為了幫助幼兒探索把不同的東西放入瓶子中搖動后發出的聲音也不同,我選擇了有一定差別的材料,如玻璃球、黃豆、米和紙片,在操作中還準備了小勺,鼓勵幼兒使用小勺放材料,并融進了開瓶蓋、蓋瓶蓋地練習,促進了幼兒肌肉和手眼協調能力的發展,體現了活動的綜合教育過程。
活動目的:
1、通過探索嘗試讓瓶子發出聲音;2、探索將不同的材料放入瓶子中搖動后發出的不同聲音;3、鼓勵幼兒積極參與活動,體驗與同伴共同活動的樂趣;4、探索不同的材料能使"瓶寶寶"唱出不同聲音的歌,從而萌發幼兒好奇、好問、樂于嘗試和敢于表達等積極情感。
活動準備:
(1)人手一個空礦泉水瓶子一把勺子一個碗,豆子、米、面若干。
(2)不透明的瓶子兩個,透明的`瓶子兩個。
活動過程:
(一)、激發興趣,引導幼兒讓手中的瓶子發出聲音。
①教師帶幼兒邊做"大雨和小雨"邊搖動手中的空礦泉水瓶。
--"請小朋友拿起你們椅子下面的礦泉水瓶和老師一起做下大雨和下小雨的游戲吧。"②引導幼兒比較自己手中的瓶子和教師手中的瓶子有什么不同,并思考有什么辦法能讓自己手中的瓶子也能"唱歌"。
--師:我們剛才做下大雨和下小雨的游戲時,小朋友有沒有發現你們的瓶子和老師的瓶子有什么不同?"
小結:老師的瓶子會"唱歌",有聲音,小朋友的瓶子不會"唱歌",沒聲音。
(二)幼兒探索、操作。
1、教師用語言激發幼兒的操作興趣:讓我們用桌上的米、豆子和面來"喂"瓶寶寶吧,瓶寶寶吃了東西就會"唱歌"。
2、讓幼兒選擇操作材料,用勺子"喂"瓶寶寶。
交代注意事項:先把瓶蓋打開,再用勺子把米(或豆子、面)喂到瓶寶寶的肚子里,喂的時候要把礦泉水瓶放在碗里,防止操作材料弄臟地板和桌子,喂完瓶寶寶要把蓋子擰上。
(三)交流分享:你在瓶子里放了什么?瓶寶寶發出聲音了嗎?
1、幼兒喂瓶寶寶,師巡回指導并與個別幼兒交流分享。
2、組織幼兒集中交流分享。
(四)幼兒再次探索、比較,知道不同的物體在瓶子里發出的聲音不同。
1、分組活動:讓幼兒嘗試換另一種東西放在瓶中,搖一搖、聽一聽、比較前、后兩次操作后,瓶子發出的聲音有什么不同。
2、指導幼兒分辨不同的聲音。
(1)引導幼兒感知不同物體在瓶中發出聲音的不同:你第一次在瓶子里放了什么?這一次你又在瓶子里放了什么?它們發出的聲音一樣嗎?
(2)教師請兩名幼兒搖動兩個不透明的瓶子,讓手中的瓶子發出聲音,引導幼兒聽聽:他倆的瓶子發出聲音一樣嗎?
(3)讓幼兒猜猜兩個瓶子里裝的各是什么。
(4)教師協助幼兒把兩個瓶子中的東西分別倒進兩個透明瓶子中,讓幼兒驗證自己猜想是否正確。
(五)結束:
層次清晰,寓教育于生活、游戲之中。
幼兒唱歌教案3
設計意圖
幼兒生活的環境中有許多隨處可見、取材簡便的自然物,這些都是我們開展幼兒園教育的寶貴資源。就說隨處可見的廢舊易拉罐,它可以制作出各種各樣的玩具,讓孩子們在玩的過程中既能學到科學知識,同時也能體驗到游戲和動手制作的樂趣,因此我設計了這節《會唱歌的罐寶寶》這個活動。
活動目標
1.知道不同的物品裝在罐里發出的聲音不同。
2.學習動手制作響罐。
活動準備
1、和孩子們共同收集許多沙子、石子、豆子和易拉罐。
2、制作好的六個漂亮可愛的罐寶寶,還有三個手拿罐寶寶表演的.大班小朋友。
3、音樂磁帶《喜洋洋》。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1、入場:邊說邊做動作,師說:“春天到,天氣好。小朋友們樂陶陶,幼兒園里開音樂會,邀請咱們去瞧一瞧。走啰——出發了——,一二三,跳跳跳。四五六,跑跑跑。七八九,快快走,快走啰——”。
2、進入會場后,師說:“小朋友,你們瞧,音樂會場已經到。快快去把座位找,找到以后快坐好,安安靜靜把節目瞧。”請出三個手拿可愛罐寶寶的小朋友表演舞蹈《喜洋洋》,觀看后引發小朋友對漂亮罐寶寶的興趣。
引導小朋友問:“你們手中拿的是什么漂亮的玩具?太好玩了。”
三個小朋友說:“會唱歌的罐寶寶,你們喜歡送給你們吧!”
3、組織幼兒游戲:猜猜罐子里裝的是什么?
(1)不打開,有什么辦法知道里面裝的是什么?教師現場投放幼兒所猜測的材料,讓小朋友初步感知罐寶寶。在搖一搖,晃一晃,引導幼兒對比聽的過程中,出高音罐寶寶,中音罐寶寶,低音罐寶寶。
(2)引導幼兒打開罐寶寶,看里面究竟裝的是什么材料。
師說:“這么好聽的歌聲,是誰躲在里面唱出來的呢?”幼說:“咱們打開瞧一瞧就知道了。”
引導小朋友輕輕的把罐寶寶打開,看到里面有石子、豆子、沙子。
4、幫助幼兒制作會唱歌的罐寶寶。
(1)引起幼兒制作的興趣。
師說:“噢!原來是它們躲在里面唱歌呀,歌聲真好聽!你們想不想做一個會唱歌的罐寶寶?”
幼說:“想,現在就做。”
師說:“小朋友快來瞧,材料早已準備好。罐寶寶只有吃飽才能唱得好。”
把準備的材料以變魔術的形式展現出來,讓孩子自由挑選材料,以喂罐寶寶的游戲形式,制作會唱歌的罐寶寶。
(2)幼兒操作,教師巡回觀察指導
在做的過程中,引導幼兒知道一個罐寶寶只放一種材料,并說出制作的注意事項。如:“做的時候要記牢,左手拿罐寶寶倒不了,右手捏緊掉不了,一個一個往里裝,1——2——3—— 罐寶寶一會就吃飽。”
“小朋友你們瞧,食物怎么往外跑,動動腦筋想想看,罐寶寶的嘴巴怎樣才能閉的牢?”引導小朋友給罐寶寶封好口。如用膠帶粘等辦法。
5、自由展示自己的作品。請幼兒互相猜一猜:好朋友制作的會唱歌的罐寶寶裝的是什么?進一步感知不同物品裝在罐子里發出的聲音不同。
(1)感知不同物品裝在罐子里發出的聲音不同。
師說:“你們小手真靈巧,會唱歌的罐寶寶做得好,咱們大家來比賽,聽聽誰的罐寶寶唱得妙。”
(2)自由展示,感受成功的喜悅。 [幼兒園教案]
播放“喜洋洋”的音樂,讓小朋友在音樂聲中盡情的玩罐寶寶,并互相展示自己的作品。
師說:“罐寶寶的歌聲真好聽,組成一個合唱隊讓他們把優美的歌聲唱起來!”
活動延伸
將制作的罐寶寶投放到表演區,玩打擊樂“罐子交響曲”。還可以引導幼兒分別在兩個罐寶寶中放入不同數量的材料,去玩一玩、聽一聽、從而發現罐寶寶中放入數量不同的材料,也能發出不同的聲音。
幼兒唱歌教案4
活動目標:
1、嘗試用自己的身體來發出聲音,體驗“身體唱歌”的樂趣。
2、能在簡單的音樂中按節奏發出聲音。
3、能主動探索周圍各種各樣的聲音。
活動重難點:
重點:嘗試用自己身體的不同部位發出聲音。
難點:能在簡單的音樂中按節奏發出聲音。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歌曲導入:《我的身體》
小朋友,我們一起來唱一首好聽的歌曲好嗎?表演《我的身體》。
提問:在這首歌曲當中,我們知道了我們身體的哪些部位呢?(頭、肩、胸、腰、腿、膝蓋、小手、手指頭、小腳、腳趾頭)
2、彈琴唱《找部位》
那我們現在來玩個找部位的游戲好嗎?我來問,小朋友來回答,并趕緊用小手把他指出來。
二、尋找身上的聲音
1、探索小手發出的聲音。
師:“小朋友,你們可真棒呀!能用小手指出我們身體的這么多部位!現在請你們閉上眼睛,仔細聽!”幼兒閉眼,教師拍手。
師:“聽到什么聲音了?”
幼:“拍手的聲音。”
師:“這種聲音是老師拍身體的.哪一部分發出來的?”
幼:“拍手。”
師:“老師拍手可以發出聲音來,你們拍拍自己的小手,能發出聲音嗎?”
引導幼兒能用正確的方法拍手:掌心對掌心,手指對手指。
2、探索身體不同部位發出不同的聲音。
師:“小朋友,剛才我們用手拍出了好聽的聲音,現在大家想一想我們還能用身體的哪個部位發出聲音呢?”
3、請2-3名幼兒演示自己尋找的聲音。“想好了嗎?誰來表演一下?”(及時表揚)
4、教師跟著幼兒,模仿一些滑稽的聲音,如嘴唇開合發出的聲音,捏住鼻子發出的聲音,左右腳交替的聲音,用嘴發出的聲音等。
5、小結:原來我們的身體能夠發出這么多有趣的聲音。
三、讀譜配音
1、可是啊,剛才小朋友一起發出那么多的聲音,我都聽不清楚了。那為了使我們發出的聲音更好聽,老師有一個辦法。
出示圖譜,按節奏分別念一念,邊有節奏地跟念邊用手打擊身體。
2那用我們學到的這種方法試試,看看是不是很好聽。
3、在《庫奇奇》的音樂中用身體表演。
現在就讓我們用身體來唱歌吧!
四、活動延伸
1、引導幼兒自己探索周圍的聲音。
剛才,我們用我們的身體發出了好聽的聲音。其實聲音是無處不在的,那我們在我們的活動室找找,有哪些不同的聲音。
2、小結離場
今天,我們除了用身體來唱歌,還找到了我們身邊的很多不同聲音,那么在我們家里、在上幼兒園的路上、在我們操場上還能找到很多的聲音,現在我們一起到外面去找找聲音吧。
幼兒唱歌教案5
一、活動目標:
1、喜歡聽各種聲音,積累對聲音的體驗。
2、樂意參與感知大小的活動,學習按大小匹配瓶蓋。
3、學習揀豆子、擰瓶蓋,發展小肌肉動作。
二、活動準備:
1、教與學準備:
(1)各種飲料瓶數量與幼兒人數相等。
(2)豆類、塑料小魚、木珠、硬幣等。
(3)動物果奶瓶、娃娃果奶瓶(大、小兩種)數量與幼兒人數相等。
三、活動過程:
1、裝物品,搖一搖,感知聲音。
(1)老師:聽,我的瓶寶寶開始唱歌了,你們的'會唱嗎?(教師搖裝有豆子的瓶子)
我的瓶寶寶為什么會唱歌呢?
老師:讓我們來看一看,擰擰,擰開來。
老師:哦,你們看,是什么呀?(豆子)原來瓶寶寶吃了豆子呀。
教師喂豆子:“瓶寶寶,吃豆子,一口一口吃豆子。”
(2)幼兒操作,教師巡回觀察指導。
請你們也來喂瓶寶寶吃豆子,讓瓶寶寶唱歌吧。
老師:讓我們一邊喂一邊說:“瓶寶寶,吃豆子,一口一口吃豆子。”
老師:你們的瓶寶寶吃飽了嗎?讓我們把帽子戴上,擰擰,擰擰緊。
2、幼兒嘗試匹配瓶蓋。
(1)引導幼兒向客人老師問好。(客人老師好)
老師:今天瓶寶寶來和我們做游戲了,大家都做好準備。
(2)幼兒蓋瓶蓋,教師巡回觀察指導
然后請兩位幼兒上來。
老師:他們倆的瓶寶寶有什么不一樣啊?(大小不一樣,一個大、一個小)
大瓶寶寶應該戴什么帽子?(大帽子)小瓶寶寶應該戴什么帽子?(小帽子)
老師:瓶寶寶都找到帽子了,瓶寶寶說謝謝你們,讓我們來抱抱瓶寶寶,親親它,讓它們躺在你的腿上睡會兒覺。
幼兒唱歌教案6
活動目的:
1、通過操作嘗試讓瓶子發出聲音。
2、探索將不同的材料放入瓶子中搖動后會發出不同的聲音。
3、積極參與活動,體驗與同伴共同活動的樂趣。
4、能客觀地表達自己的探究過程和結果。
重、難點:
探索不同的材料能使"瓶寶寶"唱出不同聲音的歌,從而萌發幼兒好奇、好問、樂于嘗試、敢于表達等積極的情感。
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認識礦泉水瓶、黃豆、綠豆、米,能能說出它們的名稱。
2、物質準備:
(1)人手一個空礦泉水瓶子一把勺子一個小塑料碗、黃豆、綠豆、米若干。
(2)不透明的瓶子兩個,透明的瓶子兩個。
活動過程
(一)激發興趣,引導幼兒讓手中的瓶子發出聲音。
①教師帶幼兒邊做"大雨和小雨"邊搖動手中的空礦泉水瓶。
——"請小朋友拿起你們椅子下面的礦泉水瓶跟著紀老師一起做下大雨和下小雨的吧。"
②引導幼兒比較自己手中的瓶子和教師手中的瓶子有什么不同,并思考有什么辦法能讓自己手中的瓶子也能"唱歌"。
——師:我們剛才做下大雨和下小雨的游戲時,小朋友有沒有發現你們的瓶子和老師的瓶子有什么不同?"
——小結:老師的瓶子會"唱歌",有聲音,小朋友的瓶子不會"唱歌",沒聲音。
(二)幼兒探索、操作。
1、教師用語言激發幼兒的操作興趣:讓我們用桌上的米、黃豆、綠豆來"喂"瓶寶寶吧,瓶寶寶吃了東西就會"唱歌"。
2、讓幼兒自由選擇操作材料,用勺子"喂"瓶寶寶。
交代注意事項:①先把瓶蓋打開,再用勺子把米(或黃豆、綠豆,只選一種)
喂到瓶寶寶的肚子里,喂的時候要把礦泉水瓶放在塑料碗里,防止操作材料落在地板上。
喂完瓶寶寶要把蓋子擰上。
(三)交流分享:你在瓶子里放了什么?瓶寶寶發出聲音了嗎?
1、幼兒喂瓶寶寶,師巡回指導并與個別幼兒交流分享。
2、組織幼兒集中交流分享。
(四)幼兒再次探索、比較,知道不同的物體在瓶子里發出的.聲音不同。
1、分組活動:讓幼兒嘗試換另一種東西放在瓶中,搖一搖、聽一聽、比較前、后兩次操作后,瓶子發出的聲音有什么不同。
2、指導幼兒分辨不同的聲音。
(1)引導幼兒感知不同物體在瓶中發出聲音的不同:你第一次在瓶子里放了什么?這一次你又在瓶子里放了什么?它們發出的聲音一樣嗎?
(2)教師請兩名幼兒搖動兩個不透明的瓶子,讓手中的瓶子發出聲音,引導幼兒聽聽:他倆的瓶子發出聲音一樣嗎?
(3)讓幼兒猜猜兩個瓶子里裝的各是什么。
(4)教師協助幼兒把兩個瓶子中的東西分別倒進兩個透明瓶子中,讓幼兒驗證自己猜想是否正確。
(五)結束:
在音樂聲中,讓幼兒一拍搖動一下瓶娃娃為音樂伴奏。
活動反思:
適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遵循其認知規律,活動目標簡潔明了,活動準備充分,活動過程清晰,充分體現了選材的生活性;材料的形象性;方法的游戲性;內容的整合性;過程的自主性。整個活動環環緊扣,層次清晰,寓教育于生活、游戲之中。
幼兒唱歌教案7
教學目標
1、通過操作嘗試讓瓶子發出聲音。
2、探索將不同的材料放入瓶子中搖動后會發出不同聲音。
3、積極參與活動,體驗與同伴共同活動的樂趣。
教學準備
1、每位幼兒瓶寶寶一只、小籃子人手一個
2、黃豆、綠豆、沙子、小石子、杯子若干
3、幼兒熟悉的《大雨和小雨》歌曲
教學過程
1.玩一玩,發現瓶寶寶的不同之處。
師:今天有個小客人到我們小三班來了,可是他們很害羞藏起來了。我們一起把他們請出來吧,你們看他是誰呀?(瓶寶寶)和瓶寶寶打個招呼吧!(你好,瓶寶寶)
師:你們的瓶寶寶啊也藏起來了,藏在了凳子下面。現在請你們把他請上來,和他一起玩一玩。
你們的瓶寶寶和老師的一樣嗎?哪里不一樣?
老師的瓶寶寶會唱歌,你們的會唱歌嗎?(不會)
老師的瓶寶寶為什么會唱歌呢?原來老師的瓶寶寶里怎么會有東西。
老師的瓶寶寶里面有東西,所以會唱歌。你們的里面沒有,所以他不會唱歌。你們想讓自己的瓶寶寶也來唱歌嗎?現在,把瓶寶寶送回去,送到凳子下面去。
2.做一做,嘗試讓瓶寶寶發出聲音。
(1)師:你們看老師帶來了什么?(教師出示材料: 有黃豆、綠豆、沙子、小石子。)
師:現在啊就要來喂瓶寶寶吃東西了(要求:一只手拿好瓶寶寶,另一只手用勺子將材料慢慢的放進瓶寶寶的肚子里,放好了要記住把瓶寶寶的帽子戴戴好。每個瓶寶寶只能吃一種東西,挺清楚哦只吃一種。
(2)你們想自己試一試嗎?抱著你的瓶寶寶輕輕地到后面的桌子上去喂瓶寶寶吧。(所有小朋友到后面的`桌子上去試一試。)
幼兒操作,教師巡回觀察指導,并鼓勵幼兒搖一搖、聽一聽,瓶寶寶會發出什么聲音。
(3)完成的小朋友抱著瓶寶寶回到自己的椅子上了,你的瓶寶寶會唱歌了嗎?(瓶寶寶有聲音了,好像在唱歌。)
(4)所有小朋友搖動瓶后師說:你們的瓶寶寶都會唱歌了!現在啊,瓶寶寶累了,我們把它放到小床上休息一下,好嗎?
3.猜一猜,探索將不同的材料放入瓶寶寶中搖動后會發出不同的聲音。
師:×××,請的你瓶寶寶到前面來唱首歌 (搖一搖)什么聲音啊(嘩啦啦、嘩啦啦),我們一起猜猜看,他的瓶寶寶里面到底放了什么東西?你的瓶寶寶里面放了什么?(黃豆)還有誰的瓶寶寶里也放了黃豆,放黃豆的瓶寶寶一起來唱歌(嘩啦啦、嘩啦啦)
師:還有誰的瓶寶寶唱的歌是不一樣的?xxx,你來試試。(搖一搖),我們一起猜猜看他的瓶寶寶里面放了什么東西呀?(沙子,莎莎莎、莎莎莎)還有誰的瓶寶寶里也放了沙子,放沙子的瓶寶寶一起來唱歌(莎莎莎、莎莎莎)
師:×××,你的瓶寶寶里面放了什么?我們聽聽看,放了綠豆的瓶寶寶是怎么唱歌的?(淅瀝瀝、淅瀝瀝)誰的瓶寶寶里也放了綠豆,放綠豆的瓶寶寶一起來唱歌。(淅瀝瀝、淅瀝瀝)
師:×××,你的瓶寶寶里面放了什么?(小石子)小耳朵豎起來聽聽看他的瓶寶寶是怎樣唱歌的?(哐哐哐、哐哐哐)
這幾個瓶寶寶唱的歌一樣嗎?(不一樣)小朋友動腦筋想一想為什么他們唱歌的聲音不一樣啊?
小結:原來啊,瓶寶寶里面放了不同的東西,搖一搖會發出不同的聲音,唱不一樣的歌。
4.跟著音樂搖一搖,體驗成功的樂趣。
師:現在讓“瓶寶寶”和我們一跟來表演《大雨和小雨》吧。
幼兒唱歌教案8
活動準備 Ppt課件:動物聲音
活動過程
一、導入教師:小朋友,今天有小動物要來好我們玩,你們高興嗎?
誰來猜一猜,有哪些小動物要來呢?
二、展開Ppt課件演示
1、圖片——鴨子(1)小朋友看看是誰來了?
給小鴨子打個招呼吧:你好,小鴨子。
小鴨子還會唱歌呢,你們想聽嗎?
(2)點擊聲音:嘎嘎嘎
教師:我們一起和小鴨子唱歌好不好?
引導學小鴨子叫聲。
2、圖片——公雞(1)看看還有誰來了?
你們知道漂亮的大公雞喜歡什么時候唱歌嗎?
(2)點擊聲音:公雞叫聲
我們聽聽大公雞是怎樣唱歌的.?
大公雞唱的真好聽,我們給它鼓鼓掌吧!
小朋友拍手歡迎,并做一些可愛的動作。
3、圖片——豬(1)好可愛的小豬呀,小朋友知道嗎,小豬全身都是寶呢?
讓幼兒知道,豬在我們生活中的作用。
(2)點擊聲音:豬
小豬給我們打招呼了,我們聽聽它給我們說什么了?
奧!小豬給小朋友問好呢,仔細聽聽小豬是怎樣說的,我們也學一下小豬的聲音,給它問個好。
4、圖片——牛(1)瞧!能干的老黃牛也來了?老黃牛唱起歌來聲音可洪亮了,你們想聽嗎?
(2)點擊聲音:牛
你們看,老黃牛邊干活邊唱歌,真快樂呀!
我們幫幫老黃牛吧!
引導幼兒邊學牛叫聲音,邊學老黃牛耕地的樣子。
5、提問:小朋友,你最喜歡那個小動物?為什么喜歡它?
三、結束小朋友,我們和小動物一起去玩吧!
幼兒唱歌教案9
教案目標:
1、理解內容,知道在別人睡覺的時候不打擾別人。
2、愿意在集體面前較自然地表述。
教案準備:
1、大樹背景圖一幅,小黃鶯、啄木鳥、小松鼠、小猴子、睡著的鹿寶寶和醒來的鹿寶寶圖片各一。
2、磁帶,音樂磁帶。
教案過程:
一、出示小黃鶯圖片,引起幼兒興趣。
教師:這是誰?它是一只小黃鶯,它可愛唱歌了,今天我們就來講一個發生在這只小黃鶯身上的',的名字叫《愛唱歌的小黃鶯》。
二、教師操作圖片,完整講述。
提問:
(1)這個的名字是什么?
(2)中有哪些小動物?誰住在大樹的最上面?它的下面是誰?誰住在大樹的最下面?
(3)小黃鶯可愛唱歌了,可為什么小松鼠叫小黃鶯不要唱歌?
三、師幼合作講述。
1、教師放慢速度講述,對話部分引導幼兒講述。
2、討論:小黃鶯最喜歡唱歌了,可現在鹿寶寶在睡覺,它不能唱了,怎么辦呢?請小朋友們給小黃鶯想想辦法。
3、分享交流:在家里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睡覺的時候,你會怎么做?
四、師幼完整欣賞錄音。
1、引導幼兒靜靜地等待小鹿醒來,在最后時刻,用醒來的小鹿形象調換原來熟睡的小鹿形象。
2、以小鹿口吻感謝懂得關心別人的小黃鶯和小朋友們。
3、播放音樂磁帶,帶領幼兒和小黃鶯一起為醒來的小鹿唱歌、跳舞。
幼兒唱歌教案10
活動目標
1、使幼兒知道故事的名稱、角色、基本內容。
2、幼兒模仿小動物的叫聲。
3、學習詞:太輕、太響、太快、太慢。
活動過程
一、出示小花貓
提問:小朋友,你們看它是誰呀?(小花帽)
教師:對了,小花貓今天要去參加小動物們的唱歌比賽,你們想不想知道有哪些小動物參加了比賽,
誰得了第一名呀?
今天,老師講個故事,名稱就叫唱歌比賽(幼兒學講)
二、老師有表情的講述故事,幼兒欣賞。
要求幼兒聽清哪些小動物參加了比賽,誰得了第一名?
聽故事提問:
1、故事的名字是什么?
2、故事里有哪些小動物參加了比賽,誰是裁判員。
3、誰得第一名,為什么?
(幼兒議論小貓唱得好在哪里,不下結論)
三、聽故事錄音,老師按故事內容操作圖片。
幼兒視聽結合,聽清小雞、鴨子、小狗、小鴨是怎么唱的,不好在哪里?
小貓是怎么唱的,好在哪里?
四、老師邊講故事,邊提問:
1、教師:“嘰嘰嘰、嘰嘰嘰”這是誰的`叫聲?
小兔說:小雞唱的怎么樣?(學習詞:太輕)幼兒模仿小雞的叫聲。
2、教師唱:“呷呷呷、呷呷呷”這是誰在唱?
小白兔說鴨子唱得怎么樣?(學習詞:太響)幼兒大聲模仿鴨子的叫聲。
3、教師唱:“汪汪汪、汪汪汪”這是誰在唱?
小白兔說小狗唱得怎么樣?(學習詞:太快)幼兒大聲模仿小狗的叫聲。
4、教師唱:“咩咩咩、咩咩咩”這是誰在唱?
小白兔說小羊唱得怎么樣?(學習詞:太慢)幼兒慢聲模仿小羊的叫聲。
5、最后輪到誰?(小貓)
教師唱:“喵喵喵”,小白兔說小貓唱得怎么樣?(學講:不快、不慢、不響、不輕)
誰得第一名? 幼兒用最好聽的聲音模仿小貓的叫聲。
五、幼兒分組戴上小動物的頭飾進行唱歌比賽,老師作評判員。
“小白兔”戴上頭飾進行表演并教育幼兒以后唱歌要向小貓學習,唱得不快不慢,不響也不輕。
幼兒唱歌教案11
活動目標:
1、區分音樂的高低變化,嘗試用不同的聲音表現小青蛙和老青蛙的叫聲。
2、能用不同的語言節奏大膽想象、表現青蛙的叫聲。
3、喜歡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游戲的快樂。
4、感知多媒體畫面的動感,體驗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大荷葉一張(能容納活動中的幼兒)
2、指偶:小青蛙和老青蛙
3、幼兒自畫害蟲若干條
活動過程:
一、合作游戲“荷葉和風”,感受音樂的高低變化
1、出示荷葉:——“小朋友,你們看,這會是什么?我們一起把它打開吧!”——“荷葉長在什么地方?如果一陣風吹來,荷葉會怎么樣?”
2、傾聽高音區輕柔緩慢的音樂,體驗游戲“小風和荷葉”——“聽!風來了,你覺得這是一陣怎樣的風呢?”——“當輕輕的風吹來,荷葉會怎么樣呢?”
3、傾聽低音區強烈快速的音樂,體驗游戲“大風和荷葉”——“又有一陣風吹來了,聽!這又是一陣怎樣的風呢?”——“當大風吹來時,荷葉又會怎么樣呢?”
4、交替進行高低不同的音樂,愉快游戲“會變的風和荷葉”——“風會變嗎?仔細聽音樂里的風是怎么變的?”——“風停了,荷葉怎么樣了?”(說明:以上環節旨在通過游戲活動,調動幼兒多通道感官的共同參與,從而感知音樂的高低變化與身體動作之間的聯系。)
二、體驗音樂的高低變化,嘗試用不同的聲音表現
1、出示荷葉上的青蛙。——“誰最喜歡荷葉?”(青蛙)——“小青蛙們,我們一起跳到荷葉上吧!”(幼兒輕輕跳上荷葉)
2、用不同的語言節奏想象青蛙的叫聲。——“青蛙在荷葉上喜歡干什么?它是怎么叫的呢?”(幼兒用不同的語言節奏想象表現)(說明:這一環節教師可視條件制作多媒體以幫助幼兒拓展想象的空間,如:寧靜的夏夜,靜靜的湖面上有許多荷葉,在大大小小的荷葉上坐著許多青蛙,它們這個“呱呱”,那個“呱呱呱”,高低起伏,象在開演唱會……)——“原來青蛙有那么多不同的叫聲,它就像我們人一樣,不一樣的節奏就好像在說不一樣的話呱呱!呱呱!”(你好!你好!)“呱呱呱呱呱呱呱!”(今天我呀真高興!)“呱呱呱!呱呱呱!”(真熱啊!真熱啊!)……(說明:幼兒在交流表現中,不僅獲得了語言節奏這一特有的藝術表現方式,同時更關注到動物與我們人類有著許多相似的地方,多角度的理解動物與人的關系。)
3、試著用高低不同的聲音表現小青蛙和老青蛙。(說明:當幼兒對青蛙的叫聲產生濃厚興趣時,教師可對幼兒的興趣進行遷移,借助老青蛙和小青蛙不同的叫聲來提升幼兒對音樂高低變化的認識。“來來,我是一顆菠菜,菜菜菜菜菜菜……”這首歌曲幼兒非常熟悉、喜愛,它的旋律很具詼諧幽默的感染力,體現老青蛙和小青蛙歌唱時的愉快心情,更重要的是它的音域跨度也很適宜中班幼兒的`嗓音特點。因此,將這首歌曲根據活動內容進行改編翻唱,并借助指偶表演一定能引發幼兒歌唱的興趣。)指偶表演:“在平靜的湖面上,有一片綠綠的荷葉,一只小青蛙和一只老青蛙跳上了這片大大的荷葉。小青蛙見了老青蛙連忙有禮貌地打招呼:‘呱呱!’(高八度),老青蛙見了小青蛙也熱情地說:‘呱呱’(低八度)。小青蛙很想和老青蛙交朋友,就用它那清脆的聲音介紹自己:‘呱呱,我是一只小青蛙,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高八度)’老青蛙覺得一個人很孤單,也很想和小青蛙做伴,它就用那低沉的聲音介紹自己:‘呱呱,我是一只老青蛙,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低八度)’他們越唱越高興……”
4、初步嘗試同聲合唱。——“你喜歡小青蛙還是老青蛙的歌聲呢?為什么?”(幼兒自由選擇演唱)——“雖然老青蛙和小青蛙的聲音不同,一個尖,一個粗,但它們很喜歡在一起唱,因為它們覺得那樣很快樂,你們想試試嗎?”(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嘗試同聲合唱)(說明:在熟悉的歌曲、音樂的高低變化、自主選擇的叫聲這三者的融合中,幼兒不僅獲得了音樂的要素,更體驗到了歌唱的快樂!)
三、音樂游戲:青蛙捉害蟲
1、引出青蛙捉害蟲,用動作交流表現。——“青蛙除了喜歡唱歌還喜歡干什么?它們是怎么捉害蟲的?”(鼓勵個別幼兒大膽表現捉害蟲的動作)
2、傾聽高低變化的音樂,探索青蛙捉害蟲的方法。——“害蟲一會跳得高,一會跳得低,青蛙怎么樣才能抓住它們呢?”
3、幼兒隨音樂的變化進行游戲。(說明:“害蟲”是幼兒在區角活動所研究的“動物喜歡吃什么——青蛙喜歡吃什么”中自制出來的。教師可將它們垂釣于一根長竿上,隨著音樂不規則的高低變化,忽高忽低地抖動長竿,猶如害蟲在莊稼地里跳動,幼兒一邊跳躍一邊捕捉害蟲。在游戲的愉悅中,用肢體動作再現音樂的高低變化。)
活動反思:
在活動中,教師可視幼兒的興趣點在區角活動進行延伸,如:在探索角提供更多的動物指偶,引發幼兒想象更豐富的語言節奏表現不同動物的叫聲,并提供錄音機,以便幼兒自由錄制,與同伴交流。在表演角:投放青蛙的頭飾、服裝、道具等,引導幼兒將“青蛙唱歌”改編成音樂劇進行表演,鼓勵幼兒將自己熟悉、喜歡的歌曲根據情節內容進行改編翻唱。
幼兒唱歌教案12
春天到了,幼兒園也開學了,小朋友們都唱著春天的歌曲來到幼兒園,歌聲在幼兒園回蕩,溫暖的聲音就那樣深入人心,原來小朋友們在學習“嘀哩哩”兒歌。在這里我們主要說明一下,注意孩子唱歌的聲音,通過本次幼兒園教案讓孩子感受春天的意義與氣息,了解春天是一年的開始。
教案名稱:我們在春天里唱歌(幼兒園春天教案)
教案目標:
1、引導幼兒感受春天的美好,體驗與教師同伴合唱的樂趣。
2、培養幼兒的節奏感。
3、引導幼兒用自然、美好的'聲音唱歌,并用不同的合唱方式的表現歌曲的歡快、活潑的情趣。
教案重點:鼓勵幼兒大膽的創編動作,表現歌曲內容。
教案難點:引導幼兒理解歌詞,演唱時注意“嘀哩哩”一段吐字要清除、節奏要準確。
教案準備:
1、引導幼兒通過不同的方式充分感受到春天的變化。
2、與歌曲內容相應的“春天景象”的圖片。
教案過程:
(一)開始部分:教師放音樂《嘀哩哩》,引導幼兒邊座優美的動
作編進活動室。
教師:“小朋友們,現在是什么季節啊?”“那你們是怎樣知道春天來了阿?”“今天,老師帶來一首好聽的音樂,請小朋友們一邊做出優美的動作,一邊進活動室里尋找春天的足跡,好嗎?”
(二)基本部分:
1、教師引導幼兒尋找春天的足跡
2、教師利用圖片享有二展示有花、有綠草、小鳥的春景圖。
3、在感受春天的基礎上組織幼兒有節奏的朗誦詩歌《嘀哩嘀哩》,引導幼兒理解歌詞的內容。
4、組織幼兒學唱歌曲,引導幼兒用歡快活潑的聲音演唱,表現春天的美好,演唱時注意“嘀哩哩”一段吐字要清楚,節奏要準確。
5、教師引導幼兒分組進行演唱,并創編動作表演歌曲,抒發對春天的熱愛之情。
(三)教師組織幼兒伴隨著《嘀哩嘀里》的歌曲,邊唱邊扮演小蝴蝶或小蜜蜂走出教室。
幼兒唱歌教案13
教學目標
認識幾種常見的小動物,并模仿動物叫聲。
教學準備
Ppt課件:動物聲音
教學過程
一、導入教師:小朋友,今天有小動物要來好我們玩,你們高興嗎?誰來猜一猜,有哪些小動物要來呢?
二、展開Ppt課件演示1.圖片——鴨子
(1)小朋友看看是誰來了?給小鴨子打個招呼吧:你好,小鴨子。小鴨子還會唱歌呢,你們想聽嗎?
(2)點擊聲音:嘎嘎嘎教師:我們一起和小鴨子唱歌好不好?引導學小鴨子叫聲。
2.圖片——公雞
(1)看看還有誰來了?你們知道漂亮的大公雞喜歡什么時候唱歌嗎?
(2)點擊聲音:公雞叫聲我們聽聽大公雞是怎樣唱歌的?大公雞唱的.真好聽,我們給它鼓鼓掌吧!小朋友拍手歡迎,并做一些可愛的動作。
3.圖片——豬
(1)好可愛的小豬呀,小朋友知道嗎,小豬全身都是寶呢?讓幼兒知道,豬在我們生活中的作用。
(2)點擊聲音:豬小豬給我們打招呼了,我們聽聽它給我們說什么了?奧!小豬給小朋友問好呢,仔細聽聽小豬是怎樣說的,我們也學一下小豬的聲音,給它問個好。
4.圖片——牛
(1)瞧!能干的老黃牛也來了?老黃牛唱起歌來聲音可洪亮了,你們想聽嗎?
(2)點擊聲音:牛你們看,老黃牛邊干活邊唱歌,真快樂呀!我們幫幫老黃牛吧!引導幼兒邊學牛叫聲音,邊學老黃牛耕地的樣子。
5.提問:小朋友,你最喜歡那個小動物?為什么喜歡它?
三、結束小朋友,我們和小動物一起去玩吧!
幼兒唱歌教案14
設計意圖:在環保方面有許多幼兒不了解的知識點,環保就是環境干凈嗎?只要把垃圾都撿掉就環保嗎?那么哪些行為是環保,哪些是影響環保呢?要求小班幼兒理解環保的真實含義畢竟有點困難。所以我設計了這節《會唱歌的瓶娃娃》作為小班幼兒環保教育的一個活動。主要是讓幼兒有一種廢物利用的意識,促使幼兒在今后的生活中舉一反三,會聯想到其他的廢物的利用,從而增強幼兒的環保意識。
活動目標:
1.通過收集各種瓶子、制作并欣賞環保小制作等活動,培養幼兒初步的環保意識。
2.引導幼兒學習用糨糊在瓶子上粘貼眼睛、嘴巴的技能,培養幼兒對粘貼活動的興趣。
3.讓幼兒體驗變廢為寶成功后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收集各種瓶子。2.用蠟光紙剪好的.眼睛、嘴巴若干。3.沙、小石子、糨糊。4.錄音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欣賞環保小制作
1.告訴幼兒這是哥哥姐姐的作品。
2.請幼兒說說這些作品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3.請幼兒說說廢棄物成垃圾后對環境有什么影響。
(主要是讓幼兒意識到有些廢棄物還能再利用)
(二)“變戲法”引起幼兒的興趣
1.教師出示空瓶子,問:“這是什么?”接著出示已做好的瓶娃娃。
2.激發幼兒的操作欲望:“看,瓶子變成了搖晃娃娃;聽,什么聲音?哦,這是個會唱歌的瓶娃娃。小朋友想要嗎?我這里有許多小朋友收集來的瓶子,我們把它變成會唱歌的瓶娃娃好嗎?”
(三)幼兒制作瓶娃娃,體驗變廢為寶的樂趣
1.教師示范,提出要求。(先在瓶子合理的位置貼上眼睛、嘴巴,再用沙子或小石子裝入瓶子,最后擰緊瓶蓋,搖晃即可。
2.幼兒制作瓶娃娃,教師巡回指導。
3.玩一玩:誰的瓶娃娃唱歌最動聽。(放些音樂)
園長點評:這個活動是通過把幼兒收集的各種廢棄的瓶子,制作成可愛的瓶娃娃,再讓瓶娃娃發出悅耳的聲音,使幼兒在做做玩玩中增強了環保意識。活動所需的材料來源于幼兒的生活,玩會發出聲音的瓶娃娃是幼兒很感興趣的活動,因此,整個活動過程中孩子都非常愉悅,目標達成度高。
幼兒唱歌教案15
活動目標
1、樂于探索嘗試,知道不同的物品裝在瓶子里可能發出不同的聲音。
2、會利用不同的材料制作響瓶。
3、喜歡參與集體游戲,感受游戲的快樂。
重點難點
重點目標:能夠利用發生的物品制作響瓶。
難點目標:知道不同的物品裝在瓶子里可能發出不同的聲音。
活動準備
黃豆、回形針、紅棗、紙、棉花、瓶子、音樂(我愛我的幼兒園)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玩瓶子引出活動。
1、初次玩,產生玩瓶子的興趣。
(1)教師出示裝了紅棗的瓶子,請幼兒搖一搖、玩一玩。
(2)提問:“有聲音嗎?什么聲音?為什么會有聲音呢?”“瓶子里裝了一顆紅棗,快倒出來嘗嘗甜不甜!”“現在還有聲音嗎?為什么沒有聲音了?”
2、小結:原來瓶子里裝了東西才可能會有聲音。
二、基本部分;藏藏、找找的游戲。
1、再次玩,探索瓶子里聲音的'秘密
(1)猜一猜。教師出示三個不同顏色的瓶子,向幼兒介紹瓶子里三種不同的東西:紅棗、黃豆和回形針。
然后,教師提出“猜一猜的任務:先來聽聽,聲音一樣嗎?猜一猜,里面分別裝的是什么?
幼兒操作后,教師梳理并小結:原來瓶子里裝了不同的東西發岀的聲音就可能會不同。
(2)做一做。提供黃豆、紅棗、回形針、紙、棉花等輔助材料,請幼兒自選材料制作響瓶。
①會“唱歌”的響瓶。提問那些拿著能夠發出聲音的瓶子的幼兒:“是什么聲音?里面裝的是什么呢?一起看看!”
②不會“唱歌”的瓶子。提問那些拿著不能夠發出聲音的瓶子的幼兒“你的瓶子會‘唱歌’嗎?為什么不會呢?你往里面裝了東西嗎?為什么裝著棉花就沒有聲音呢?”(鼓勵幼兒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
2、小結:棉花很軟、很輕,所以我們沒聽到聲音。原來有的東西裝在瓶子里能聽到聲音,有的東西裝在瓶子里聽不到聲音。
三、結束部分;進一步玩,激發繼續制作響瓶的興趣。
1、激勵幼兒說一說還可以在瓶子里放入什么東西,讓它們變成會“唱歌”的瓶子。
2、鼓勵幼兒到區域中繼續嘗試把石頭、膠棒、棉球、鈴鐺、餐巾紙、玩具等分別放到瓶子里,看是否能制作成會“唱歌”的瓶子。與老師們分享自己的響瓶。
3、老師和小朋友們一起利用響瓶打節奏唱歌。四、活動延伸
教師呈現兩個都裝滿了黃豆的瓶子,但量不相同。
問題:聽聽它們的聲音,一樣嗎?想不想知道里面是什么?為什么都是黃豆,聲音卻不同呢?
活動總結
幼兒對活動感興趣,整個活動孩子們積極性都很高,能夠掌握活動目標。但是在活動的導入部分,請幼兒玩瓶子的時候讓幼兒多進行下探索瓶子的玩法,并進行觀察,如瓶子放的是什么材料。同時老師的要求要明確,如瓶子怎樣搖動才能唱出好聽的歌。每個環節中的小結時候,要對孩子有個追問,引導孩子們說一說,不急于進行總結。在請幼兒上前操作時讓孩子面對臺下的小朋友。
總之,科學活動要讓孩子多觀察,引發幼兒探索的欲望。
【幼兒唱歌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唱歌比賽》教案01-25
幼兒小朋友唱歌活動教案08-26
唱歌音樂教案02-16
紙來唱歌教案09-15
唱歌比賽小班教案09-30
幼兒園大班藝術《會唱歌的瓶子》教案10-04
如何讓幼兒愉快的唱歌論文10-08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學唱歌曲09-28
幼兒園大班音樂學唱歌曲教案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