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數學幼兒園教案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大班數學幼兒園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班數學幼兒園教案1
活動目標
1、愿意大聲回答教師的問題。
2、按要求正確地在排序板上擺放,并嘗試一一對應地方法比較倆組物體的多少。
3、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4、讓幼兒懂得簡單的數學道理。
教學重點、難點
1、學習一一對應的倆中物體的多少。
2、幼兒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誰多誰少后,引導幼兒說出多的.是誰少的是誰。
活動準備
玩偶、書、小筐
活動過程
1、小熊請客。
2、小狗小貓排排隊。
3、小狗小貓誰多誰少。
4、幼兒操作活動。
活動反思
這部分幼兒掌握的不是太好,還需要加深幼兒對物體多少的理解。在接下來的活動中,我將取長補短,引導幼兒們在活動中學習更多的知識。
大班數學幼兒園教案2
活動過程
。ㄒ唬 引出主題,認識大于號 “” 和小于號 “”。
1. 教師邊出示 “” 和 “” 的卡片,邊說:“今天老師帶來兩個好伙伴給你們認識,你們認識他們嗎?”
2. 教師出示大于號 “”
。1) 教師:它叫大于號,開口向左,跟著老師念:大于號,開口向著大數笑。
。2) 教師舉例,在黑板上寫出3 1,讀作三大于一,跟著老師再念一遍,大于號,開口向著大數笑。
3. 教師出示小于號 “”
。1) 教師:它叫小于號,開口向右,跟著老師念:小于號,尾巴對著小數翹。
。2) 教師舉例:在黑板上寫出24,讀作二小于四,跟著老師再念一遍,小于號,尾巴對著小數翹。
(二) 學習 “” 和 “”的實際運用并進行可逆聯想.
1. 出示圖片,教師引導幼兒說出比較結果。
蘋果是三個,桃子是兩個,3比2大,所以32
桃子是兩個,蘋果是三個,2比3小,所以23
2. 出示3支粉筆,一支鉛筆進行比較。
粉筆是三支,鉛筆是一支,3比1大,所以31
鉛筆是一支,粉筆是三支,1比3小,所以13
。ㄈ 練習題每人三張,一張填物體的`數量,兩張填上數量并填“”和“”,鞏固對“”、“”的認識和運用。
。ㄋ模 教師在黑板上出示數字卡片,請幼兒填“”和“”。(從實物之間的比較過渡到數目之間的比較,幼兒逐步理解大于和小于的實際意義并學會正確使用)
活動目標
1. 認識大于號和小于號。
2. 懂得運用大于號和小于號。
3. 培養思維的靈活性和可逆性。
活動準備
畫有“〈”“〉”符號卡片兩張、1—10數字卡一套、蘋果卡片三張、桃子卡片兩張、粉筆三支、鉛筆一支、練習題每人三張。
大班數學幼兒園教案3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擺學具的過程中感受并掌握8的組成與分解。
2、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3、通過小組活動,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品質,增強小組合作交流的意識。
4、讓幼兒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通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
教學過程:
一、復習“7”形式引入8的組成.
師:小朋友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幾?
生:7.
師:那我們一起用拍手游戲來回憶一下好嗎?
生:好.
師:我拍1呀~~~
生:我拍6………(類推)
二、學習“8”
1.故事導入8的組成:
星期六,爸爸和小明去河邊釣魚,他們一共釣了8條魚,可是用一個網兜又裝不下,于是呀,爸爸讓小明把魚分別裝在兩個網兜里。如果你是小明會怎樣分裝這些魚嗎?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8的分解與組成。(揭示課題)
、佟⒊鍪窘叹撸8條魚,2個簍子,請幾個小朋友上來以不同的形式分類,邊分邊出示PPT把分類的方法記錄下來.
、、2“小火車”游戲,鞏固8的組成
師:我的火車1點開,你的火車幾點開?
幼:我的`火車7點開。…………
2.游戲:尋找寶藏
教師在迷宮途中放著8的加減算式,把全體幼兒分為三組比賽,每算對一題
前進一步,哪組幼兒最先找到寶藏,哪組獲勝
3.活動延伸:
將幼兒分成5組,每組幼兒發一些教學道具(魚),動手分一分
活動反思:
對于一名剛剛從幼兒園來學前班的小朋友來說,他們對任何事物都是充滿了好奇,注意力不能夠集中,課堂的過程又是一個比較枯燥無味的過程,所以我根據學生的需要和接受能力的培養來設計教案,讓整個課堂活躍起來。這才是一節較成功的課。經過教學之后我作出以下反思:學前班的孩子注意力持續時間短,好動是他們的天性,他們最喜歡的是游戲、活動。數學活動對于善于形象思維的幼兒來說更是枯燥單調乏味。如何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學習的效率呢?從數學本身的特點和幼兒的年齡特點考慮。
我采取了以下措施進行教學:
1、使用游戲活動,一節課時間很長,孩子好動,長時間坐不住,課堂中我插了一些游戲,這樣大大提高了教學質量。
2、在比賽中調動孩子們的積極性,幼兒自尊心強,愛表現自己,在小組中進行“奪標簽”比賽,比一比誰做的有對又快,讓他們在心理上得到滿足,從而調動了孩子們的積極性。我將不斷總結好的教學方法,將所學真正運用于課堂,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大班數學幼兒園教案4
背景分析:
1、活動價值:
從一個特殊的視角來看,直觀的物質世界的萬物,都是由一定的“數”按一定的“形”和“序”構成的。每個孩子從來到這個世界的那一刻起,就開始和物質的直觀的實體世界發生了接觸,同時也就意味著開始了與隱藏在實體的物質世界背后的數學世界發生了這樣或那樣的聯系。兒童憑借著“數”和“形”的中介,實現著對于周圍世界的基本結構與秩序的認識與把握。因此,日常生活中的各種活動,是向兒童進行數學教育的十分重要的途徑,利用日常生活中充滿數、量、形知識的內容進行數學教育可以使兒童在既輕松又自然的情況下獲得簡單的數學知識,引發對數學的興趣。因此我們選擇了孩子最熟悉的逛超市活動,逛超市買東西本身就是一項社會活動,可培養孩子與人交往、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觀察所買食品包裝袋上的數字,可進一步鞏固對數字字形的認識;在填寫調查表的時候,孩子要動用自己的已有經驗去猜測所觀察到的數字的實際含義,如果猜不出來也學會了另一種學習的方法——詢問;所有的前期調查準備工作很好地利用了家長資源,利用家長實現幼兒園教育的延伸;在活動設計中體現了各領域的整合,幼兒在談論調查表的時候用語言描述了他是如何填寫調查表的及是如何獲得新經驗的,幼兒在設計包裝袋時又融入了自己的審美情趣和操作能力;
2、幼兒相關經驗:
本班孩子正出于中班下學期,他們能夠認識數字1——10,通過制作數字標記、數物拼板游戲知道它們的外型特征,知道數字與物體的等量關系,這就為本次活動中認讀包裝袋上的數字并猜測數字的可能含義打下基礎。他們會正確點數10以內的物體,理解數的實際意義,這為借助掛歷等輔助物幫助孩子理解抽象的概念做好鋪墊。他們還初步了解數字能表示物體的數量及在生活中的用途,但僅限于數字表示數量,今天活動中所涉及的數字表示天數、表示日期、表示重量、表示電話號碼對于他們來說正是最近發展區。他們還會用印章做數卡,這又為孩子設計包裝袋提供了操作基礎。
活動目標:
1、觀察超市食品袋上的數字,繼續了解數字在人們生活中的作用。
2、能大膽表達自己對生活中數字的相關經驗。
3、培養幼兒對數字的認識能力。
4、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發展幼兒思維的敏捷性、邏輯性。
5、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1、前期調查準備:發給每個孩子一張調查表,請家長帶著幼兒操作、填寫。
2、物質準備:調查表、孩子買的食品盒(袋),掛歷、印章、白色信封
活動過程:
一、共同交流調查表及包裝盒上的數字。
1、幼兒介紹自己收集的物品和調查表,介紹上面的數字及其作用。
“你到超市去買什么了?你發現上面有什么數字?表示什么意思?”
。ㄓ祝骸拔野l現了數字83184355,這是廠家的電話號碼!睅煟骸澳阍趺粗赖?”
幼:“我猜的,因為它像我們家的電話號碼”)
。ㄓ祝骸拔艺业綌底20040208”
師:“這表示什么意思?”
幼:“我媽媽告訴我這是日期!
師:“你知道是哪年哪月哪日嗎?”
幼:“恩……”答不上來,
師:“有哪位小朋友知道?”
幼:“是20xx年2月8日”,教師出示一份20xx年的掛歷,
師:“哪位小朋友來找找這個日子在哪里?”一幼兒上來找,
師:“從哪里看出這是20xx年?2月在第幾張?8號在哪里?”)
。ㄓ祝骸拔艺业揭粋10天,這是保質期的意思。”
師:“你買的是什么?”
幼:“酸奶”。
師:“酸奶的保質期10天有多長呢?”
幼:“一個星期吧?”
師:“一個星期有幾天呢?”沒有聲音。
幼:“是不是5天?”我又拿出掛歷,請孩子們觀察,
師:“一個星期中黑色表示我們上幼兒園的時間,紅色表示休息日,黑色加紅色,我們數數一共多少天?”
幼:“7天!
師:“那么,我們從這掛歷上數10天看是多長時間?”
幼:“是一個星期還帶3天”。)
2、幼兒自由結伴,相互交流。
(幼:我這上面有32,表示3塊餅干和2塊夾心奶油,這是我自己猜出來的。)
3、集體討論:你還有哪些看不懂的數字?
。ㄓ祝骸拔铱床欢150是什么意思?”我拿過他的'調查表一看,原來是150克。
師:“是表示你買的東西有150克!
幼:“150克有多重呢?”別的孩子也來了興趣,我請那位提問的孩子把他買的餅干給全體孩子輪流掂量了一次,孩子們一副很滿足的樣子。)
。ㄓ祝骸拔疫@上面有很多數字,915231110012,是什么意思呀?”幼:“是條形碼吧!
師:“條形碼,條形碼什么意思呢?就是每件商品都要有自己的代號,用數字來表示,就像我們小朋友的名字一樣。)”
二、操作游戲:設計包裝袋!霸谛欧馍腺N上一個標記,表示是什么商品,再用印章印出數字,印好了以后告訴大家是什么意思!庇變翰僮鳌
三、教師小結,激發幼兒繼續關注生活中數字的興趣。
活動反思:
1、數學教學整合化。課程是統整的,提供兒童領域均衡發展的機會,在數學活動中融入社會調查、語言描述、表達自己觀點及動手操作能力。
2、學習是一個相互作用的過程,教師為兒童準備一個可以活躍探索以及與成人、同伴、教材互相作用的環境。在本活動中,沒有教師事先備好的教材,有的是孩子與家長的前期探索經歷、有的是教師提供一個向同伴講述自己的發現、向教師提出疑問并在教師幫助下解決疑問的機會。
3、教師在語言和材料上提供支持,促進并加深加廣兒童的學習。教師事前對食品包裝袋上的數字進行了研究,發現了時間和日期是涉及較多的問題,想到用掛歷來幫助孩子理解抽象的數概念,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發現,那么多孩子看一份掛歷,看不清楚,應保證每個孩子都有一份臺歷,可便于每個孩子都能動手操作。
4、學習活動與材料是具體的、真實的,并與兒童的生活有關。數學教學首要的任務即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從生活中學習數學,具有自然性、實用性與意義性的特點,不僅可增進兒童概念理解,而且還可以縮減兒童對數學的心理距離,不致對數學產生懼怕。
5、教師協助兒童嘗試著自己做推論,并以具體操作物、圖畫、表格或語言來討論并證明他們的推理。比如說在談到“10天是多長時間時,教師先鼓勵孩子進行猜測,然后提供操作物——掛歷,討論并證明他們的推理,孩子們很有興趣。但在孩子對重量的討論中,我在活動中的處理模糊了一些,讓孩子們掂量一下150克重的商品,我不知道是否應該提供一桿秤,讓他們在操作中加深對重量的理解。我想如果孩子們很感興趣的話,可以把秤放在活動角,讓孩子繼續探索。
大班數學幼兒園教案5
目標
1.感知一個數的兩個部分數之間的互換關系。
2.能運用互換的方式省略相關的幾組分合式。
準備
1.教具:貼絨分合式。
2.學具:每人1組6以內數的分合式(幼兒用書),每人1支筆。
過程
1.玩“填數”的游戲,復習6的組成。
教師出示6的貼絨分和式,提問:“這個式子表示什么意思?6可以分成幾和幾?”
教師出示6的貼絨分和式,并提問:“誰能把這幾個式子空缺的數字填出來?”(6可以分成1和5,2和4,3和3)
2.學習把重復的省去。
教師:“請小朋友幫6找出3個數字相同的'分合式。”
教師將幼兒的答案歸在一起,提問:“它們有什么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引導幼兒討論數字相同的兩個分合式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引導幼兒發現兩個部分數的位置不同,總數不變。
3.幼兒操作練習。
幼兒每人1組6以內數的分合式,教師提醒幼兒仔細看一看,然后把重復的數字劃掉,把留下的重寫1遍,再看1個分合式說出2個不同的分合式。
建議
1.在日常活動中可多進行數的組成方面的相關游戲,并引導幼兒發現其中的一些規律。
2.活動可以采取分組的形式。
評價
1.知道進行數的分合時兩個數字之間有一定的互換關系。
2.理解分合式中重復的兩組是相同意義的分合式。
大班數學幼兒園教案6
活動目標:
1、掌握三角形、圓形、梯形、正方形等圖形的特征。
2、提高觀察力,集中注意力。
3、發展想象力與創造力。
活動準備:
三角形、圓形、梯形、正方形、長方形、橢圓形、半圓形的圖片;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1、游戲"圖形配對"。
1)教師出示三角形、圓形、梯形、正方形、長方形、橢圓形、半圓形的圖形卡片,請幼兒說一說他們的名稱與特征。
教師:小朋友們,你們還認識這些圖形寶寶嗎?它們叫什么名字?它們長得各有什么特點?
2)教師在黑板上畫出各種圖形,請幼兒將黑板上的圖形與圖形卡片進行配對練習,讓幼兒熟練掌握各種圖形的特征。
2、教師出示組合圖形,引導幼兒觀察。
教師出示三角形、圓形、梯形、正方形、長方形等圖形組合圖形,幼兒觀察,并找出其組成部分。
教師:卡看圖中是什么?它是由哪些圖形組成的?
小結:引導幼兒學習查數套疊圖形的方法,要由里向外逐步查數。
3、翻開幼兒用書,加強查數組合圖形的.練習。引導幼兒仔細地觀察畫面,說說畫面中都出現了哪些圖形,并把對應圖形的數量寫在幼兒用書的相應位置。
小結:幫助幼兒集中注意力,養成仔細觀察畫面的好習慣;顒友由欤航處熆梢詥l幼兒畫幾何圖形,利用小圖形卡片拼組各種物品,鼓勵幼兒大膽想象,發展幼兒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對表現好的幼兒給予鼓勵。
大班數學幼兒園教案7
活動目標
1、在游戲中引導幼兒探索,發現封閉式數數方法,初步積累封閉式的數數經驗;
2、發展幼兒的 思維的準確性,靈活性,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3、能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見解,體驗做客游戲的快樂。
4、體驗數學集體游戲的快樂。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發展幼兒的思維準確性,數出正確的實物數量;
2、難點:在游戲中引導幼兒發現封閉式的數數方法。
活動準備
幼兒操作實物,各種水果,點心若干;男孩,女孩; 筆、標志數卡。
活動過程:
。ㄒ唬﹦撛O情景,嘗試封閉式數數 1、出示圖片:圍坐在桌子旁有8個小朋友 今天我們娃娃家請客,我們一起來看看來了幾位客人?(幼兒自由數數) 2、誰來數給大家看看,你是怎樣數的? 師:怎么不數過去,這 個娃娃數過了嗎?你怎么知道已經數過了?誰有辦法數得又快又準確? 小結:剛才我們從高女孩戴帽子的女孩做為記號開始數,這樣一圈數下來再回那個記號前。這樣就不會數錯了,今天娃娃家一共來了8位客人。
(二)提供數量 品種,圖案,大小不同的實物,練習數數。出示三盆品種、圖案、大小有細致差別和顏色花紋一樣的實物。 師:謝老師知道我們大班的小朋友很熱情,想不想拿些好吃的'東西招待客人。在你們的桌子上有三盆好吃的實物,等會我們三個小朋友一起數一數,看看那些實物給客人吃最合適,找到送上來。
(三) 交流分享 提升積累數數的經驗 你們這組送上來的水果是什么?有幾份?你們是怎么數的?(顏色,大小、品種不一樣,全都一樣) 小結:剛才我們以實物顏色,大小品種不一做為開始數的記號,這樣一圈數下來再回到那個記號前就知道總數了。但對一樣大小,顏色同一品種的數數應在里面找任何一個貼有標志或用手指做標志,這樣會數地又快又準確。
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新的教育 理念給我們這樣的啟事,學前教育課程的設計應注意整合性。對于我班的孩子來說他們有一定的相關的“10以內開放式數數”的知識經驗。于是我就啟發他們應用已有的熟悉并掌握的知識經驗對應,大小,顏色等知識來挑戰8以內封閉式數數,從而獲得新知識、新經驗使孩子思維的靈活性,多樣性的表達出來,使孩子的想象力得以和諧發展。
1、活動式的形式,教具符合幼兒年齡特點能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
2、幼兒在數數中對于各種具有大小,方位,顏色特征的水果觀察比較仔細。大部分幼兒完成較好,小部分幼兒對沒有特征的實物數數不清楚。
大班數學幼兒園教案8
活動目標
讓幼兒在玩樂中充分掌握6以內的加減法,并能達到熟練運用,從而使其提高對數學乃至學習的興趣。
活動準備
材料準備:
1、電腦動畫,各種小禮品每人一件,鉛筆每人一支,登山圖一張。
2、紙桶做的魚簍5個;彩色紙板剪成的小魚若干,魚身上寫有6以內的加減算式,并用曲別針別上,磁鐵做的釣魚竿5根。
3、彩紙剪成的各種水果卡若干,每張卡上寫有4道6以內的加減算式,背面寫有小禮品的名稱。
活動過程
1、活動導入
師:春天到了,草綠了,花開了,小河里的冰融化了,沉睡了一冬的大地醒來了,它披上了嶄新的外衣,是那樣的美麗!今天,老師帶你們去春游,看一看美麗的春天,好嗎?
生:好!
師:孩子們,請坐好,讓我們乘上暢想的快車,奔向美麗的大自然吧!
(打開電腦,出現汽車及歌聲)
幼兒同唱《春天在哪里》第一段。
2、活動過程
(1)欣賞春天的美景,學習6的'加減法
師:孩子們快看!路邊的樹都綠了,讓我們來數一數路邊一共有幾棵樹?(6棵)這是什么樹?有幾棵?(柳樹,1棵)那是什么樹?有幾棵?(楊樹,5棵)6棵樹分成了兩部分:1棵柳樹5棵楊樹,那6能分成幾和幾呀?幼兒根據樹的數量關系,說出6能分成1和5。幼兒根據組合式,學習加減算式。
師:1和5合起來是6,那么1+5=?5和1合起來是6,那么5+1=?
6能分成1和5,那么6—1=?6能分成5和1,那么6—5=?
師幼繼續前行,來到山坡下,發現小兔,2只白兔,4只黑兔,引出6可以分成2和4,進而學習算式:2+4=64+2=66-2=46-4=2
師幼來到草地上,看到草地上有3朵紅花,3朵黃花,引出6分成3和3,進而學習算式:3+3=66-3=3
(2)通過各項活動,鞏固6的加減法
春游活動第一項:登山。
將10名幼兒分成兩組,進行接力登山答題,又對又快者,奪得紅旗為勝。
春游活動第二項:釣魚。
幼兒每5人一組,游戲時要求幼兒從起點跑到池塘邊開始釣魚,釣到后,邊往回跑邊算魚上的題,算對了放入魚簍,算錯了放回池塘,老師在終點處檢查正誤,最后看誰釣得多,第一名被評為“金竿釣手”第二名被評為“銀竿釣手”。
春游活動第三項:領獎。
教師把各種水果卡藏于教室的各個角落,幼兒找到后,算對卡上的題。并按背面的提示到老師處領獎,如蘋果形狀的卡片上正面寫著算式題,背面寫著算對后所得獎品的名稱。
3、活動結束
春游活動結束,教師整隊,師幼乘車返回,同唱《春天在哪里》第二段。
4、活動延伸
活動后可組織幼兒進行“擊鼓傳花”等游戲,教師擊鼓,花傳到誰那里,誰來抽卡答題,答對了繼續游戲;答錯了,糾正后表演一個節目。
大班數學幼兒園教案9
活動目標:
1、判斷圖形的兩種特征,學習用表格記錄圖形的特征
2、嘗試使用" √ "符號進行記錄
3、激發對數學活動的興趣。
重點:
學習用表格記錄、表示圖形的顏色、形狀
難點:
正確確定多層表格中勾畫圖形特征的位置
活動準備:
演示課件、幼兒操作題每人兩張、筆每人一支、圖形卡片每人4張、籮筐6個
活動過程:
一、學習記錄圖形特征
1、認識圖形的兩個特征(課件出示黃色圓形)小朋友,誰來了?它是怎么樣的?(學說:黃色的圓形)。出示紅三角形、綠正方形用同樣的方法表述
2、認識表格及特征標記認識表格認識標記:在表格的.最上面有一排標記,你認識他們嗎?猜猜他們叫什么?
教師講解標記的意思3、幼兒嘗試在表格中勾畫圖形特征圖形寶寶要到表格中找找它的好朋友,你猜猜誰會是它的好朋友,為什么?我們在它的朋友下面的格子中畫個"鉤子"來記錄。
4、幼兒在作業紙上練習,并請一個幼兒到黑板上完成作業。
5、再出示雙層的表格,請幼兒來回答,教師并講解多層表格的勾畫方法。
請幼兒來嘗試一下。
6、幼兒在作業紙上練習,并請一個幼兒到黑板上完成作業。
二、反向思維的練習
1、請幼兒點著勾子猜測來找朋友的圖形是什么。
"x色的" "x形"
2、競賽游戲:猜圖形看勾子的位置,確定是什么圖形,有相應圖形的幼兒舉起正確的卡片。
三、找家請孩子們為手中的物品分別找到他們的家。
大班數學幼兒園教案10
活動目標:
感知生活中平均分的現象,理解平均分的含義。
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的能力。
設計思路: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我在這次活動中利用了動物造型的軟體組合玩具,將要學習的知識點貫穿其中,調動幼兒的活動興致;自制了有立體感的蟈蟈教具及頭飾,更形象具體地體現活動的內容-裝蟈蟈。
但孩子畢竟是孩子,玩起來不由自主,為了達到最佳的活動目的,我又賦予小玩具生命,引入了玩具睡覺的'情景,讓幼兒為了照顧小玩具而適當的控制自己的言行,而之后的游戲又可以讓孩子們盡情地動起來。最后安排了區角活動,給孩子更多的時間和空間來發揮自己的動手操作的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活動準備:蟈蟈教具及頭飾各10個籠子圖片5張軟體組合玩具若干活動黑板2個
活動過程:
1.出示玩具,激發幼兒興趣教師出示單個玩具介紹并示范玩法,如手拉手,圍一圈,背靠背……教師出示成品造型,請幼兒說一說它們在干什么?
讓它們和我們一起玩吧!
2.理解平均分發放玩具,教師表現:呀,小玩具在路上睡著了,而且是幾個小動物背靠背摞在一起睡著的,那我們先不叫醒它們,老師輕輕地發給每組小朋友一筐,你們也輕輕地拿,每人拿2組小玩具,再輕輕地放到你的前面,不要拆開,讓他們再睡一會吧。
引導幼兒:數一數:你有幾組玩具?每組有幾個?兩組玩具一樣多嗎?向幼兒介紹2組玩具的數量一樣多就是平均。
拆一拆:請幼兒將玩具輕輕地拆開,把小玩具叫醒,再數一數你一共有多少?每個小朋友一樣多嗎?這樣分公平嗎?這樣分分得平均嗎?
小結:每個小朋友分到的玩具一樣多,就是平均分;平均分就是分的一樣多。
3.嘗試平均分分玩具:引導幼兒將手中的玩具分成2組,看一看每組幾個?每組一樣多嗎?看看誰分的又對又快!說說是怎麼分的?
引出平均分的方法-一個一個地分。
請幼兒用一個一個地分的方法,將手中的玩具平均分成5組,看一看每組幾個?一樣多嗎?
小玩具有些累了,那請小朋友將他們平均分成2組,然后背靠背摞在一起,放回小筐子里,讓它們睡一會吧,裝蟈蟈:
引出:
現在我們活動室真安靜,小玩具一會就會睡著的,這讓老師想起來,昨天晚上,我家在睡覺的時候特別吵,總是有東西在叫,我找了好久終于找到了,原來是一群小動物,猜猜它是誰?
出示蟈蟈:原來它們的蟈蟈籠子壞了,沒地方去,于是我就把它們帶來了,進行活動-裝蟈蟈:
出示籠子:老師還準備了5個籠子,讓它們平均住到 5個籠子里面,幼兒說說該怎么分呢?
請幼兒黑板上示范裝蟈蟈。
數一數一共有幾只蟈蟈?平均分到5個籠子里,每個籠子里幾只?
4.鞏固平均分小蟈蟈在籠子里可舒服了,你想變成小蟈蟈,體驗到籠子里玩的感覺嗎?
引出游戲-裝蟈蟈介紹規則:10個幼兒戴頭飾扮演蟈蟈,呼啦圈代替籠子, 幼兒和老師倒數10個數。10個"蟈蟈"同時裝到5 個籠子里。要求每個籠子里的蟈蟈一樣多。
組織幼兒做游戲,并提醒幼兒注意安全。
游戲結束,發放玩具作為鼓勵5.
活動結束:
帶領幼兒帶好玩具一起去做區角活動。
大班數學幼兒園教案11
活動目標:
1、認讀加法算式題,初步理解算式中"+"、"="(數學符號)和三個數字的實際意義。
2、比較、分辨燈籠的特征,學習將燈籠與算式題配對,體驗加法算式題在生活中的運用。
3、培養幼兒有禮貌、愛勞動的品質。
4、培養幼兒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快速應答能力。
活動準備:
不同特征的剪紙燈籠(大小、顏色、握柄、流蘇、花紋等不同)、3的加法算式題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價值取向:引發興趣,導入掛燈籠的話題
1、導入:國慶節馬上就要來了,大家在國慶節的時候都喜歡掛燈籠,紅紅火火,特別(喜慶)熱鬧。今天,我們將與燈籠和算式題做朋友。
二、認讀加法題價值取向:初步感受加法算式題中的組成部分
1、認讀加法題:1+2=3 2+1=3關鍵提問:
1)這些算式題上有什么?(幾個數字?幾個符號?)小結:有數字、符號、排列出來的叫算式題。"+"叫加號,"="叫等號,在算式題中"+"讀加上,"="讀等于。
三、說一說價值取向:初步理解算式中"+"、"="和三個數字的實際意義2、1、出示一串三個燈籠的圖片及算式題:1+2=3 2+1=3(兩個算式題分別出現的)導入:根據這張圖片,老師列了一個加法算式題,小朋友一起仔細看一看這些燈籠。
3、關鍵提問:這些符號和數字都表示什么呢?
小結:這二數學題中有"+"叫加法,表示后面的數比前面的數大;"="叫等號,"="后面的數表示總共有多少,也叫總數;前面的兩個數字分別代表2個大燈籠和1個小燈籠,后面的數字表示燈籠的總數。
(如:一盞打燈籠加上兩盞小燈籠,總共有3盞燈籠···)
四、看燈籠找算式題價值取向:理解并運用加法算式題的實際意義
1、導入:老師準備了許多的燈籠,每一串燈籠都有自己的秘密?他們可以做不一樣算式題?
2、幼兒操作:
操作要求:觀察各串燈籠,分辨他們不同的特征。尋找可以匹配的算式題,對應地掛在一串串燈籠下面,說說所表示的意思。
3、交流:
1)說一說燈籠下面的算式題的意思2)尋找不同燈籠下掛著的相同算式題,體會相同算式題可以表示不同的意思(如:1+2=3既可以表示1盞大燈籠加上2盞小燈籠也可以表示1盞紅燈籠加上2盞綠燈籠)五:延伸價值取向:激發幼兒感受加法算式題在生活中的運用思考:1+2=3哈可以表示我們生活中的哪些事情呢?
小結:算式題的用處很大,能幫我們許多忙,使我們的日常生活變得更加便利。
反思:
游戲是孩子們都喜歡的,我設計了與本課相關的`游戲,讓孩子們在“玩中學,學中玩”充分感受到學習知識是很快樂的一件事情。
但我忽略了孩子本身的個體差異,沒做到去觀察每個孩子的聽課狀況。好的孩子把知識都學會了,但個別孩子聽課狀態不是很好,沒有全身心的投入到課堂氣氛當中去,我也沒能做到及時的去提醒、去點撥。今后的課堂中我一定要更細心的去觀察我的每一個學生,讓他們都能更好的去聽課,去學習。還有游戲的時候,不可能做到每個孩子都到前面來進行游戲,但我明顯可以看到有些孩子由于沒能到前面來游戲那種失望的表情。我今后的課堂上一定要多設計一些游戲,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參與。
大班數學幼兒園教案12
一、活動目標:
1、通過嘗試性的操作和判斷,學習將一個物體分成相等的兩份,感知整體和部分的關系。
2、探索物體等分的多種方法,激發幼兒對等分的興趣。
3、發展幼兒的觀察能力,比較能力,判斷能力。
二、活動準備:
1、材料:綢帶,紙(圓行,正方形,長方形),等分練習紙。
2、工具:筆,剪刀,直尺。
三、活動過程:
(一)講解演示。
1、“小朋友,今天老師的頭發有什么變化嗎?(扎兩個辮子)我還要給兩條小辮扎上漂亮的綢帶,現在只有一根綢帶,怎么辦才能扎兩根小辮呢?”
2、組織幼兒討論,等充分表達意見后,教師邊講解邊演示,讓幼兒注意觀察。
3、 把綢帶兩頭對折,剪成一樣大小的兩份,叫二等分。使幼兒感知二等分的含義。 *次環節以形象直觀的具體事物——綢帶為材料,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并提出問題,讓幼兒開動腦筋,幫助分綢帶。通過把操作的過程與結果展現給幼兒,使幼兒初步認識“二等分”這一概念。
(二)操作探索操作。
1、為幼兒提供圓形材料,幼兒動手操作,教師巡回指導等觀察。
2、組織幼兒討論等分方法。
3、小結:把圓形對折,然后剪成一樣大小的兩份,叫二等分。使幼兒進一步感知二等分的含義。
4、操作驗證材料的二等分。 “怎樣讓別人相信你的兩份紙是一樣大的呢?”(疊在一起比較) “這兒有個好聽的詞,叫“重疊””。
學習詞:“重疊” 。
5、討論整體與部分的關系。
。1)請幼兒把剪開后的兩部分與原來的材料作比較,看它們有什么不同。比一比,等分后的部分是否一樣大,以及原來的圖形和分后的每一部分哪個大?哪個小?
。2)總結:二個部分合起來是原來的.一份。 *此環節讓幼兒開動腦筋想出對折的折法來二等分圓形,得到一樣大小的兩份,然后通過驗證來證實二等分和理解整體和部分的關系,充分感知二等分的實際含義。
操作二:
1、為幼兒提供正方形,長方形材料,考慮有沒有其它對折的辦法來二等分正方形、長方形。
2、幼兒操作探索,教師觀察指導。
3、請幼兒介紹新方法。
4、教師小結:向幼兒介紹講清對角線折、對角折的方法。請沒這樣折過的幼兒重新試一次。*此環節提供正方形和長方形的紙,讓幼兒操作,探索多種二等分的方法,給幼兒增加了難度,有個別能力強的幼兒能想出對角線折的方法二等分,教師應及時給予表揚、鼓勵,能激發幼兒積極性和獨創精神。教師讓沒有嘗試對角線折和對角折的幼兒一個充分學習的機會,再次鞏固新的二等分方法。
。ㄈ╈柟叹毩暎河螒蚍椒。
教師把各種幾何圖形等份成二份,一份在桌子上,一份在參加游戲的幼兒手中。幼兒四散找到和自己手中一份同樣大小的圖形,并把兩份圖形拼成一個整體,看誰找的又快又對。
1、教師講評幼兒的活動結果。
2、幼兒展示自己拼貼的圖形。
此環節為幼兒鞏固二等分的知識而設計,在活動中幼兒通過判斷,選擇正確的二等分圖形。
四、活動延伸:
正方形的紙能二等分,它還可以進行四等分,八等分呢,怎么分呢?開動腦筋想想辦法。 *次環節給幼兒思維拓展的空間,為學習四等分作鋪墊。
五、活動評價:
隨著年齡的提高,大班幼兒對圓形,正方形,長方形是熟悉的,因此對圖形進行等分就有可操作性。本次活動從幼兒感興趣的幫助老師分綢帶入手,充分激發了幼兒學習探索的興趣,接著圍著圖形層層展開活動。整個活動遵循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原則,并通過幼兒自己動手探索操作,對認識新事物具有積極意義。第一環節提供圓形可學習用對折的方法二等分,理解部分與整體的關系。第二環節提供長方形、正方形,幼兒憑自己地思維能力選擇二等分地方法,在講解中學習多種二等分地方法。第三環節,要求幼兒在掌握二等分概念的基礎上進行練習,加以鞏固。第四環節,使知識能力得到提高。
大班數學幼兒園教案13
教學目標:
。、通過讓幼兒動手操作、比較,發現物體的排列規律并進行排序。
2、培養觀察、比較能力和初步的判斷推理能力。
教學準備:
。、教具:黑白序列的排序圖樣。
。、學具:①幼兒分組操作材料:a鋪地磚b串彩鏈c圍圍墻d排排隊②花片③黑白方塊若干。
3、環境創設:小動物的家。
教學過程:
一、以小朋友為“小動物布置新家”引入課題。
二、幼兒自主探索物體簡單的排序規律。
1、幼兒分組操作。
1)鋪地磚:提供藍、白兩種顏色的泡沫地磚,讓幼兒按顏色變化規律排序2)圍圍墻:提供四種顏色炮彈玩具,讓幼兒按顏色及節數按規律排序。
3)做彩鏈:提供不同長短、寬窄、顏色長條手工紙讓幼兒根據紙條多種特征串成彩鏈條。
4)種樹:提供高矮、品種不同的.樹木,讓幼兒按其形狀、高矮不同的規律排序。
2、自主探索活動內容的交流:
1)取分組活動的內容若干,提問:你是怎么排的?
2)引導幼兒想出不同的排法,請幼兒排一排,教師強調規律性。
3)針對幼兒的疑惑進行討論。
4)師生共同歸納小結。
排序的方法有多種,可按形狀、顏色、數量等多種特征排序。
三、出示三張大卡片,引導幼兒發現并說出它們的排列規律。
。ǖ谝粡埡蛔,小花逐一增多;第二張蝴蝶不變,小花逐一減少;第三張蝴蝶逐一減少,小花逐一增多)。
四、讓幼兒自取不同顏色花片,學習按物體數量的遞增和遞減的規律排序。
五、欣賞黑白序列教師出示黑白序列,讓幼兒觀察尋找序列中黑白兩色是以幾個為一組進行排列,知道黑白兩色也可組成許許多多有趣的序列。
六、設計“黑白配”小毛巾1、運用以有的排序知識設計一條“黑白配”小毛巾。
2、幼兒介紹自己設計的“黑白配”小毛巾,說明排序規律。
教學延伸:
觀察家里、大自然中具有規律的排序現象,讓幼兒互相交流。
大班數學幼兒園教案14
活動目標:
1、幼兒在回憶已有經驗的基礎上,通過對鐘面的觀察與操作了解秒針、分針、時針的運行關系。
2、認識整點、半點及的讀法及記錄方法。
3、在活動中誘發幼兒形成遵守時間與愛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活動準備:
1、教具:有關各種時鐘的幻燈片;時鐘一面,可活動鐘面一只;表示7、8、9、10點鐘的鐘面各一只,時間記錄卡各一張。
2、學具:幼兒觀察記錄表每人一份,活動鐘面每人一份;實物時鐘4只。
活動過程:
一、調動已有經驗,回憶相關知識。
1、前段時間我們小朋友和老師一起做了有關時鐘的調查,知道時鐘有好多好多種,F在請你看看老師從網上下載的鐘,看看你認識它嗎?
2、依次出示幻燈片,幼兒講名稱。
3、剛才我們所見到的只是時鐘家族的一部分,它可能還有其他的種類,我們以后再來探討。
4、上次我們已經認識過鐘面,來告訴大家,最長的針叫(秒針),有點長的針叫(分針),最短的針叫時針。鐘面上一共有多少個數字(12),最上面的是數字12,然后依次是1、2……11。請你好好回憶一下,時鐘里的指針是朝哪一個方向走的?(1……12)對了,這樣的方向就叫順時針方向。
二、交流調查表,說說自己在什么時間,正在干什么?
1、小朋友們說的真好,那你知道我們人為什么要使用鐘嗎?
2、鐘與我們人的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前幾天我們小朋友已經做過了一個調查,將自己活動的時間記錄了下來,現在請你拿出自己的調查表,說說你在什么時間在干什么?你只要說出長針在幾,短針在幾的時候,你在干什么?好我們先自己說。
3、誰愿意上來說給大家聽。(請3—4個小朋友上來說)。
4、說的真好,鐘面上的指針在不停的發生著變化,它們在運行中有什么關系呢?
5、老師為你們準備了幾個時鐘,請你看看里面有幾根指針,(兩根)你猜猜看是哪兩根針呢?(分針與時針),那秒針在哪兒呢?聽(滴答)聲就是秒針在跑。那他們兩在運行時有什么關系呢?下面請我們小朋友們去玩一玩,看看他們之間到底有什么秘密?注意,撥指針的時候一定要按照順時針方向撥。
6、說說看,你們都發現了什么?說的真好,分針走一圈,時針走一格,這就表示一個小時。
7、那么長針、短針指著的數字又是表示幾點鐘呢?別急,老師來向你們介紹。
三、認識整點、半點以及它們的記錄方法。
1、好,先請你們聽一個好聽的故事。
2、教師有表情的講述故事《小明秋游》,邊講邊出示相關時間的鐘面。
3、講述后提問:
1)、小明去秋游了嗎?為什么沒去成?
2)、他該幾點鐘起床,他是幾點鐘起床的?
3)、小明到幼兒園是幾點鐘了?
4)、他為什么會遲到,他是幾點鐘睡覺的?
認識“鐘表”反思
這學期來,我們幼兒園開展了一系列的教育教學活動。這期間我也經歷了從困惑到認識的一個艱難過程。學前教育,相對我還是一個嶄新的領域,還有待我們去認識去探索。新《綱要》十分重視在活動中體現幼兒的主體地位,那么我想:在我開展的“認識鐘表”主題活動中是否亦體現了新《綱要》精神呢?
反思一:主題內容是否符合幼兒興趣
主題教學強調幼兒的自主性,對于主題的選擇必須根據幼兒的興趣為主。幼兒從了解、探索、計劃、解決問題到知識的獲得,這些都必須建立在幼兒的興趣上。
我的主題內容是為上課擬定的。我挑選了一些我認為孩子應該了解以及孩子應該有興趣的內容,這些內容和孩子們的生活都是密切相關的。我們以自己平時的觀察,對自己班上孩子的了解,能夠得知哪些內容是孩子們所感興趣的。但是,一個主題是否對所有的孩子都有興趣?這是不可能的。那么,對活動中不感興趣的幼兒如何引導,還是順應他們自身的興趣,這是值得探討的。我想,主要是由于幼兒人數多,我們活動開展的活動還是以集體活動為主,使得不能尊重每個孩子自身的興趣需要。
反思二:在環境的`創設方面還應該更加直觀和生動,便于幼兒理解
在這次“認識鐘表”的教學活動中,雖然為了讓幼兒直接簡明清晰地觀察并掌握教學的重難點,我設想采用音樂、圖片和實物等有機地結合起來輔助教學。但我采用時鐘模型或掛鐘作為認識時鐘的教具,這樣手撥模型鐘不易掌握速度,精確性教差,幼兒觀察的效果也不好,很大地影響了教學效果。
另外一點,為了“認識鐘表”這個課題的開展,我為孩子們提供了各式材料,有電子表、機械表、秒表等等,可是孩子們就是不會看,不會區別電子表和機械表的不同,我真想上去直接告訴他們啊。他們的興奮點早就被桌子上的小鬧鐘、小手表吸引過去了,他們早就開始按耐不住自己的情緒,張宇成已經開始擺弄起來了,這時,我真想狠狠的批評他啊!
反思以后,我想,造成幼兒前后行為的不同,實際上是環境在起作用。教學的環境是教師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創設的,是從成人的角度出發的,因為成人知道這些鐘表的不同,可是孩子們才不知道呢,所以才會造成幼兒不聽老師講課,自己擺弄起桌子上的“小鬧鐘”來。
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是兒童發展的資源。兒童是通過與環境的相互作用生成并開展活動的。從一定意義上說,幼兒教育是一種環境教育。
環境激發幼兒相應的體驗,因此創設適宜環境首先應考慮到幼兒的實際生活經驗,有了經驗,幼兒才能在此基礎上進行創造,如果把幼兒的成長比作建筑高樓,那么他們的生活經驗就是地基,地基的性質、樣式決定了高樓發展的規模。教師提供了一個環境刺激,幼兒首先尋找與這個刺激相應的經驗,然后依照經驗產生相關的反映,從而嘗試用各種態度和方法來應對。無論是教師預設還是幼兒生成,任何活動都有一個目標,環境就是為了目標的順利實現而服務的,它潛移默化地促使幼兒根據其原有經驗做出判斷,從而調整他的言行。
大班數學幼兒園教案15
教學目標:
1、通過數格子的方法,比較面積大小,初步體驗面積的守恒。
2、在操作過程中能積極嘗試,主動學習。
教學準備:
小長方形、三角形若干
教學過程:
一、課題引入手指游戲《看看誰的小手反應快》
二、進入課題今天老師要小朋友來比一比,看看哪一個的面積大呢?
三、過程
1、提出疑問師:小朋友,老師這里有兩張紙,你們認為它們是一樣大的嗎?為什么?你們有什么好的辦法來驗證哪一張大哪一張小嗎?
師:那如果老師給小朋友一些小長方形,你們能利用這些小長方形比較出大和小嗎?
2、利用小長方形,形成初步的面積守恒概念
1)師:誰來用小長方形試一下?這張紙你用幾個小長方形鋪滿的?然后在試一下另外一張紙,需要多少個小長方形呢?
2)小結:如果兩張紙都用了相同的數量的小長方形,說明它們是一樣大的。
3、幼兒操作,鞏固概念。
1)請兩位位小朋友拿5塊小長方形,拼出一個圖案,老師把圖案出示在黑板上。
2)師:請小朋友一起來看一看這兩位小朋友拼出來的圖案,他們都是用了幾塊小長方形呢?(5塊)那說明它們的`面積是一樣大的嗎?(一樣)
四、游戲《數格子》
教師出示事先準備畫好的格子,格子上面畫有不同形狀的圖案,請幼兒來觀察,看看哪一個圖案占用的面積最大。
五、課堂小結
六、課后延伸請幼兒完成生活數學p16-17頁的內容。
七、活動結束
八、活動評價
【大班數學幼兒園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大班的數學教案04-03
數學大班教案04-01
數學大班教案10-24
數學王國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01-23
幼兒園大班數學活動的教案04-02
幼兒園大班數學領域教案03-24
幼兒園大班數學《找家》教案05-25
幼兒園大班數學活動教案09-02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育教案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