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幼兒園大班數學領域教案

時間:2023-03-24 14:20:32 幼兒教案 我要投稿

幼兒園大班數學領域教案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數學領域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幼兒園大班數學領域教案

幼兒園大班數學領域教案1

  【活動目標】

  1、認識各種各樣的尺,了解其用途,發現其區別,發展幼兒的觀察、思維能力。

  2、初步學習直尺的使用方法,培養幼兒對測量活動的興趣,發展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活動準備】

  1、師生共同收集各種各樣的尺,并了解尺的名稱,特點及用途。(如:不同材料、不同長度的直尺、三角尺、皮尺、卷尺等。)

  2、幼兒每人直尺一把。(含三種長度:10厘米、20厘米、30厘米。)

  3、操場上畫一條寬為120厘米的“小河”。

  【活動過程】

  1、認識各種各樣的尺。

  (1)分組討論交流。

  請幼兒將自己收集到的尺在小組介紹。要求說出是誰幫助收集的,在什么地方收集的,叫什么尺,有什么特點和用途。

  (2)集中交流。

  請小組推薦,介紹比較有趣、特殊的尺。

  (3)引導幼兒歸納有些什么樣的尺,各有什么用途。

  2、找找尺的不同點。

  (1)分組討論。

  提問激發幼兒的探索欲望:這么多的尺都是不是一樣的?有什么不同?

  (2)集中討論。

  個別幼兒發言,其他幼兒補充。

  (3)引導幼兒歸納,從用途、材料、形狀等不同方面進行小結。

  3、找出尺的共同點。

  (1)提問引發思考:尺有這么多不同,有沒有相同的地方?

  (2)引導幼兒歸納提升:它們上面都有刻度,都是用來測量物體長度的工具。

  3、測量活動。

  (1)學習測量長度的方法。

  ①請幼兒拿出自己的尺,嘗試測量桌子的長度。(以各自的尺為單位測量。)

  ②請幼兒說說是怎樣測量的。

  ③引導幼兒小結測量長度的方法:測量時尺與被測量物的起點要對齊,每量一尺要做上記號,接著量時尺的一端要與記號對齊,要記住量了多少尺,不能漏計,也不能多計,最后的測量結果就是物體的長度。

  (2)測量操場上“小河”的寬度(120厘米寬)。

  ①幼兒用自己的尺測量,老師將幼兒測量的'結果記錄在表格中。(可讓幼兒反復測量,確認后再記錄。)

  ②集中觀察記錄表,看看小河有多寬,讓幼兒思考,提出問題。

  ③集中討論:為什么小河的寬度會出現三種不同的數字?

  ④引導幼兒小結:尺的長短不同,所以量出的結果也不同。

  ⑤分別請量出三種不同結果的幼兒說出自己的尺上刻度最大的數字(表示尺的長度),教師幫助測算出小河的寬度(120厘米)。

  【活動延伸】

  1、在活動中投放各種直尺,供幼兒選用。

  2、舉辦“各種各樣的尺”博覽會。

幼兒園大班數學領域教案2

  【活動目標】

  1、感知在等量的橡皮泥上印制“餅干”其數量的多少與印制餅干用的模具的大小,排列的疏密以及橡皮泥底板厚薄之間的關系。

  2、體驗數學操作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幼兒人手一塊同樣大小的橡皮泥,泥工板

  2、印制餅干用的大小模具(瓶蓋)若干

  3、幼兒記錄用的紙和筆人手一份,自制桂冠一頂。

  【活動過程】

  1、出示橡皮泥引起幼兒操作興趣。

  2、教師示范用模具(小瓶蓋)印制餅干并講述印制餅干的要求。

  老師:今天老師要教小朋友用模具來印餅干。先看老師是怎樣印的:先將一塊橡皮泥放在大瓶蓋內壓平鋪滿,然后選擇一個小模具(小瓶蓋)在橡皮泥上面印壓餅干。要求印的時候每個餅干不重疊,不交叉要餅干是完整的。印壓3次后提問:你們印了幾塊餅干?

  幼兒:3塊

  老師:猜猜看繼續印下去還能印幾塊餅干?

  幼兒:5塊也有的說7塊,

  3、幼兒第一次嘗試操作:探索同樣大的橡皮泥在同一底板中,用小模具印制餅干的數量與餅干排列疏密的關系。

  老師:我給你們準備了和我一樣大的橡皮泥,一樣大的底板和小模具,請小朋友來印餅干,并將數量寫在記錄紙上“第一次操作”格子里。

  老師巡視幼兒操作情況。

  4、組織討論:為什么印出的餅干會不一樣多?引導幼兒比較兩名幼兒印制的餅干。

  老師:同樣大的橡皮泥,用相同的模具印餅干,為什么明明印了5塊?毛毛印了7塊呢?

  幼兒甲:明明印的餅干空隙大,毛毛的空隙小。

  幼兒乙:明明的餅干沒有排好,中間縫大,毛毛的縫小所以印的餅干多

  老師小結:同樣大的橡皮泥,在同樣大的底板中,用同樣大的模具印餅干,排列越緊,印的'餅干越多,排列越疏,印的越少。

  5、幼兒進行第二次探索,同樣大的橡皮泥,在同一底板中,用大模具印餅干,并記錄操作結果。

  老師:第一次用小模具和第二次用大模具印的餅干一樣多嗎?為什么?幼兒回答。

  老師小結:同樣大的橡皮泥在同一底板中,用小模具印的餅干多,用大模具印的餅干少。

  6、幼兒進行第三次探索:餅干的數量與橡皮泥底板的厚薄之間的關系。并記錄操作結果。

  老師:如何用這塊橡皮泥做出更多的餅干?

  幼兒甲:用小模具做餅干。

  幼兒乙:餅干排列緊密可以多做一些。

  老師:還有沒有別的辦法?如果用泥工板做底板,把橡皮泥放在泥工板上印餅干,會不會印的多呢?

  幼兒嘗試操作,教師巡回觀察

  老師小結:同樣大的橡皮泥在泥工板上弄的越薄(面積越大)做出的餅干越多。

  7、游戲競賽:爭奪桂冠

  教師出示自制的桂冠,引起幼兒競賽興趣。

  老師:看誰能用這塊橡皮泥做出更多的餅干老師就把這頂桂冠戴在誰的頭上。教師巡視幼兒操作情況,及時發現冠軍,引導幼兒講述他的制作方法,將桂冠帶在得冠軍的小朋友的頭上。鼓勵大家課后要想出更好的辦法爭取下次奪冠。

  【活動延伸】

  在數學區域內提供橡皮泥,泥工板,大小不等的模具等,供幼兒繼續探索,進一步感知餅干的數量與模具的大小,排列的疏密及橡皮泥的厚薄之間的關系。

幼兒園大班數學領域教案3

  設計意圖

  數學知識與生活的聯系十分緊密,只有讓幼兒感到數學就在我們的生活中,才能引發他們更積極地投入到數學學習之中。《有趣的數字組合》就是根據這一理念,做到“數學活動生活化”。隨著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大街上的汽車越來越多,不少幼兒的家長都擁有私家車,孩子對車也越來越熟悉,在平時,孩子間對車也討論的比較多。傾聽他們的談話,他們討論的大多是車的顏色,種類,但關注車牌號碼的幼兒并不多。其實在車牌號碼中,蘊涵著很多的知識,特別是數學知識,排列與組合是車牌中最大的數學知識。

  活動目標

  1.了解一些數字排序的知識,學習對給定的3個數字進行不同的排列組合。

  2.能夠快速地運用3個數字找出排列組合的規律。

  3.感知數字在生活中的運用,體驗數字的不同組合帶來的樂趣。

  重點難點

  重點:了解幾個數字排列組合的規律。

  難點:尋找又快又全的排列組合方法。

  活動準備

  1.小汽車若干。

  2.記錄紙、鉛筆、橡皮檫。

  3.數字卡片。

  4.PPT。

  活動過程一、導入:情景表演。

  1.幼兒欣賞情景表演。

  配課教師——扮演小猴皮皮;

  主課教師——扮演黑貓警長;

  小猴皮皮:“報告!黑貓警長,我看見罪犯開車逃跑時候的車牌號啦!”

  黑貓警長:“小猴,請你把車牌號告訴我吧!”

  小猴皮皮:“糟糕,我忘記啦!我只記得有1、2、3這3個數字。”

  黑貓警長:“這可有很多可能啊!小朋友,你能說出逃犯車牌號的幾種可能嗎?寫一寫吧!”

  二、學習排列,掌握方法。

  1. 學習三個數字的排列。

  要求:

  (1)每人一份操作紙、一支鉛筆。

  (2)每個數字在組合里只能出現一次,不能重復。

  (3)完成后,請把鉛筆放回原處;拿著操作紙坐會椅子,可以與好朋友一起輕聲交流。

  2.幼兒操作。

  3.請幼兒分享,教師記錄。

  4.總結出排列規律與方法。

  ——教師小結:“現在,老師把重復的拿掉,我們來看看用1、2、3三個數排列出來一共有6組,它們分別是123、132、213、231、312、321。提示:你們看老師把這些數字組合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列了一下,你發現了什么規律了嗎?”

  ——教師小結:“其實,老師有個好辦法,我們可以把1當開頭,排出以1開頭的組合按順序有123、132;再以2為開頭,按順序有213和231;然后從3開頭,按順序有312、321。固定開頭數字,把后面數字交換位置。并且這些數字組合也是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噠。這樣的話,大家看起來又清楚又明白。”

  三、操作練習,鞏固知識。

  ——師:“不知道你們有沒有學會這個好方法呢?接下來,我們要這個方法與這個小道具一起比賽制作車牌號。”

  1.要求:

  (1)兩位幼兒為一組、一張記錄紙、一支鉛筆、一個小道具。

  (2)每個數字在組合里只能出現一次,不能重復。

  (3)請從小到大的順序,記錄數字組合。

  (4)速度最快、按照要求、全部數字組合正確的為勝。

  2.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3.幼兒分享操作結果。

  4.教師總結:“大多數小朋友都把它寫出來了,小朋友也學會了這個好方法,既快又清楚。”

  四、延伸活動。

  ——教師:“今天,我們學習了有趣的數字組合,數字在我們的生活中運用很多,不同的地方出現的數字代表的意思也不一樣,請小朋友來聊一聊生活中數字的用處。”

  活動總結

  本次教案是“一課三議”后的最后定案,本次活動上下來解決了先前提出的“重點問題”,可是依然存在了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活動過程清晰流暢,環節層層遞進。但在重點問題:3位數字(1、2、3)排列的規律上我沒有真正的講解清楚,導致后面的3位數字有一大部分孩子沒有真的弄清楚這種規律和學會排列的方法。數學活動講究讓孩子自己去觀察——發現——思考——總結,而我恰恰忽略了孩子本身的主體性,一味的主導孩子根據教師的流程來學習,輕視了孩子的“學”,在小結規律時,我的語言缺少規范性和嚴謹性和科學性,而這些是數學活動中必不可少的。活動中,教師只注重集體,忽略了與個別孩子的交流,在很多細小環節的處理上還不是很恰當,值得在以后的活動中慢慢改進。

幼兒園大班數學領域教案4

  【教材分析】

  學習自然測量,不僅可以加深幼兒對各種物體量的認識,還可以讓幼兒感知測量在生活中的應用。自然測量是幼兒較感興趣且操作性強的一項活動。引導幼兒自己發現每個測量對象適合用什么樣的測量工具,自己探究測量工具的`選擇與測量對象的關系活動中應培養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進一步激發幼兒的探索精神。

  【活動目標】

  1.掌握自然測量的方法,了解測量在生活中的應用。

  2.能根據測量對象的不同特點選擇適宜工具進行測量。

  3.愿意與同伴合作交流,樂于用測量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活動準備】

  積木木棒、鉛筆、大熊圖片

  【活動建議】

  1.出示大熊圖片,創設情境,激發幼兒興趣。

  提問:大熊制作一個和桌子差不多長的玩具櫥,可他不會,我們該怎么幫助他呢?

  2.引導幼兒討論測量工具和測量長度。

  (1)引導幼兒討論測量玩具櫥的長度方法,鼓勵幼兒嘗試不同方法。

  (2)請個別幼兒演示,提醒其他幼兒進行觀察。

  (3)示范講解正確的測量方法。

  (4)請幼兒運用心經驗擦亮并記錄。

  3.鼓勵幼兒運用不同工具測量。

  (1)引導幼兒閱讀《我長大了》P28,選擇兩種不同工具測量書本的長度,在表格中記錄測量的次數。

  提問:剛剛測量的是同一張桌子,為什么測量的結果不一樣?

  (2)請全體幼兒選擇兩種同樣的工具測量書本。

  (3)引導幼兒觀察討論:同一個物體,為什么測量次數和結果不一樣?

  小結:測量工具長,測量次數少;測量工具短,測量次數多。

  (4)生活中引導幼兒運用自然測量的方法測量感興趣的物品。

【幼兒園大班數學領域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大班數學領域教案(精選15篇)06-20

幼兒園大班社會領域的教案03-10

幼兒園大班語言領域教案02-09

健康領域教案幼兒園大班01-11

幼兒園大班社會領域教案01-12

幼兒園大班藝術領域教案03-24

幼兒園大班藝術領域教案03-17

幼兒園大班健康領域教案02-16

幼兒園大班社會領域教案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