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小班音樂教案模板匯編八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班音樂教案8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班音樂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感受節奏快的音樂并能合拍唱好。
2、能簡單的仿編歌曲。
活動準備:
五個紙偶
活動過程:
一、欣賞《五指歌》,并能說出每個手指的名稱。
1、教師彈唱新歌曲
教師:小朋友們,今天呢我們要學習一首好聽的歌曲,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吧!(教師邊彈邊唱)
2、教師請幼兒聽完錄音機后請幼兒回答問題。
教師:小朋友們都聽到了什么啊?里面都有誰啊?(爸爸開汽車,媽媽洗衣服等等。)
二、分解歌曲,運用紙偶幫助幼兒記憶歌詞。
教師在手指上分別套上歌曲中的.5個角色的指偶,并請幼兒說說他們是誰,在做什么?
教師1:爸爸媽媽都會做什么啊?是怎么樣做的呢?(開汽車、嘀嘀嘀。洗衣服、嘩嘩嘩)
教師2:哥哥姐姐都會做什么啊?是怎么樣做的呢?(拍皮球、嘭嘭嘭。在跳舞、啦啦啦)。
教師3:那小朋友自己呢?(敲小鼓,咚咚咚)。
三、教師引導幼兒學習用手指扮演爸爸、媽媽、哥哥、姐姐、自己的角色,并邊做動作邊唱歌。
大拇指是爸爸,爸爸開汽車,嘀嘀嘀。(一一從身后握拳伸出大拇指,然后左右搖擺兩次,并做按喇叭的動作3次)
爸爸旁邊是媽媽,媽媽洗衣服,嘩嘩嘩。(伸出食指,做搓衣服的動作4次,然后往下做搓衣服的動作3次;個子最高是哥哥,哥哥拍皮球,嘭嘭嘭,(依次學習動作到自己敲小鼓)
四、幼兒表演,活動結束。
引導幼兒再次聽教師邊彈邊唱,并自己用動作表現角色,進行表演。
小班音樂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認真聽音樂,感受旋律的活潑流暢和低沉緩慢。
2、模仿小貓和獅子的動作自由表現,體驗游戲的樂趣。
3、通過音樂活動培養幼兒想象力、口語表達能力及肢體的表現能力。
4、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準備
小貓胸飾人手一個,獅子頭飾一個。
活動過程
一、幼兒欣賞兩段音樂。
1、聽小貓的音樂。
“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段很好聽的音樂,你們想聽嗎?”
“你們聽了這段音樂有什么感覺?”
2、聽獅子的音樂。
“老師還有一段音樂讓小朋友聽聽看。”
“聽了這段音樂又有什么感覺呢?”
二、故事引出。
1、“老師還帶來了一個故事:森林里住著一大群小貓,它們每天都會在一起唱歌、跳舞、玩游戲,開開心心地生活著。另外,森林里還住著一只大獅子……”
2、再次聽音樂。
“你覺得哪句是表現小貓的?哪句是表現獅子的?為什么?”
3、模仿小貓的動作和獅子的動作。
“那我們一起來學學小貓是什么樣子走路的。”
“獅子又會是什么樣子的呢?”
4、跟隨音樂表現小貓和獅子的動作。
三、游戲《小貓和獅子》
1、繼續故事“這群小貓和大獅子住在一起可不是那么幸福的,因為這只獅子非常的兇猛,肚子餓的時候就會抓小貓吃,不過小貓們也很聰明,會想出變石頭的辦法逃過獅子的魔爪。”
2、交代游戲規則:聽貓的音樂時,模仿小貓的動作自由表現;當聽到獅子的音樂時,小貓靜止不動,變成石頭,獅子就會失望地離開。發現會動的小貓就會被獅子抓走。
3、游戲數遍。
教學反思:
本課《小貓和獅子》是一堂樂曲欣賞課,有別于其他的樂曲教學活動。由于中班幼兒聽辨音的分化能力有所提高,逐漸能辨別聲音的`細微變化。因此本課就需要幼兒會傾聽,了解樂曲的名稱和特點,辯聽樂曲中明顯不同的音的高低、快慢、輕重的變化。通過幼兒熟知的兩種不同類型動物形象(一種柔和,一種威武),來對應感受樂曲中兩種不同的風格。讓幼兒知道輕柔的樂曲是代表小貓,而低沉的樂曲是代表獅子。而這些體驗強調的是由幼兒的直接經驗獲得的,不是老師間接知識的傳授。
小班音樂教案 篇3
武漢市新一輪學前教育保教實驗走進江岸現場研討會教案
學習活動:《怪車轱轆》
重點領域(語言)年齡段(3-4)
執教:珞珈山幼兒園汪瓊
設計意圖:
小班幼兒剛入園,對新環境比較陌生。再加上他們年齡小,既沒有有主動與人交往的意識,缺乏交往技能。如何讓他們盡快融入集體生活,在集體中大膽的表達,注意聽別人說話并做出回應。《怪車轱轆》講述了三只聰明的小動物把又大又重的水果變成了“怪汽車”的故事,此故事情節簡單、有趣,形象生動,能夠激發幼兒興趣,特別是可愛的小動物以及水果是小朋友非常熟悉和喜歡的。為了讓幼兒理解故事內容,通過分段欣賞、整體欣賞及游戲體驗等方法策略,將幼兒零碎的經驗進行整合,幫助幼兒提升經驗,發展思維能力,增強幼兒學習興趣,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聽懂普通話,能安靜、專心聽成人或同伴講話,理解簡短的故事情節。
活動目標:
1.喜歡與同伴看看講講,體驗故事有趣。
2.了解故事的情節,能用簡單的短語表達。
3.能注意聽懂老師的提問,會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認識常見的蔬菜、水果、車,能說出它們的名稱。會唱歌曲《汽
車轱轆轆》。
2.物質材料:布置相關的場景、PPT課件、泡沫墊子若干。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激發興趣。
1.師幼開“汽車”,邊唱邊開車進入活動室。
寶貝們,我們開著一輛自己最喜歡的車到森林里去旅行,好嗎?
2.師幼一起找小動物。
美麗的森林到了,你們看到小動物了嗎?原來小動物們去找房子了。
二、理解故事,簡單表達。
1.觀看課件,理解故事前半部分。
小動物去找房子了?它們找到了房子嗎?那么它們找到了什么?水果變成了什么?你怎么知道是水果房子?
2.極動腦,為小動物想辦法。
小動物們決定把房子帶回去,他們就把“房子”滾在了馬路上走,看見了誰?狐貍警察為什么叫他們停下來?哎呀,那怎么辦呢?你們幫小動物園們想想辦法,怎么樣才能把水果房子帶回家呢?
3.揭示故事結尾,學說句子。
你們的'辦法真好!小兔也想了一個辦法,我們一起來看看!這是什么?你們是怎么知道的?
小螞蟻和老鼠會想什么辦法呢?
三、完整欣賞,再次練說。
1.小動物們真聰明,把西瓜、蘋果和草莓變成了怪汽車,這個好聽的故
事就叫《怪車轱轆》,我們再來聽聽這個故事!
2.教師完整講述故事,幼兒再次練習說。
四、變變玩玩,體驗快樂。
1.明確任務,變變說說。
小兔、小老鼠、小螞蟻開著怪汽車高高興興地回家嘍。森林里的其他小動物也想變出怪汽車開回家,你們想辦法也把它們變成怪汽車送給森林里的其它小動物。
2.分享交流,體驗快樂。
五、開開“怪車”,結束活動。
讓我們開著怪汽車送給森林里的小動物吧。
活動延伸:
幼兒拼裝怪汽車。
教師提供各種怪汽車的圖片,幼兒自由拼裝怪汽車。
小班音樂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喜歡音樂活動,對音樂活動感興趣.
2、感受和體驗木偶跳舞的特點.
3、能根據圖片,在音樂的伴奏下,較協調的做出相應的動作。
4、知道與朋友互換,可以得到更多的本領。
活動準備:
人體圖;不同姿態{可以互相調換}的木偶圖若干;紅.黃手腕套{與幼兒人數相等};彩色筆;音樂;
活動過程:
1、“老師最喜歡跳舞,現在老師跳給你看.”教師隨音樂跳舞,“喜歡可以和我一起跳.“你有什么感覺?”
2、“剛才老師跳的舞和我們平時跳舞有什么不一樣?”從動作上引導幼兒區分木偶和小朋友跳舞的不同.
3、“木偶人跳舞哪會動?”結合幼兒的發言,教師在人體圖上作記錄.并豐富幼兒的知識:骨頭和骨頭連接的地方叫關節.
4、“為什么木偶人只有關節在動?”告訴幼兒它沒有生命,是用木頭做的,而我們人有生命,挑起舞來就非常好看.
5、請幼兒和老師一起跳,“除了剛才做的,你還想做什么?”鼓勵幼兒做出不一樣的動作來.感受木偶跳舞的動作特點.二、進一步體驗木偶人跳舞,學習看圖做出相應的動作。
1、“今天,我還請來了一位小客人,他哪里有些特別?”引導幼兒發現木偶身上有兩種顏色,并請幼兒根據木偶的特點,給小木偶取名字.
2、“小木偶要求你們也象它一樣,一邊紅,一邊黃.”請幼兒自己戴上手腕套,并和小木偶對比,是否一樣.并和老師一起在音樂的.伴奏下嘗試看圖做動作.
3、“你們的后面也有許多的小木偶,去找一個做好朋友吧.”請幼兒看自己的圖片做動作,并互相學習.
4、“小木偶還會變身呢.”請幼兒和身邊的小木偶變身,并做動作,告訴幼兒和更多的小朋友交換,可以學到更多的動作.三、“小木偶累了,我們輕輕把它請下來,好嗎?”幼兒再次和老師一起跳舞,離開活動室。
活動后的反思:
識,從“小木偶”動態的東西進入,把肢體語言,區分左右手,習慣的培養......非常自然的整合進去,體現了師生互動,克服了以往模仿和跟著老師做的模式,充分調動了幼兒學習的主動性,愿意親自嘗試,幫助幼兒在活動中體驗了成功的快樂。
小班音樂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歡快的旋律和節奏,樂意學唱歌曲,喜歡唱歌。
2、學玩碰一碰的音樂游戲,體驗參與游戲的快樂。
3、初步嘗試仿編歌曲。
4、樂意參與游戲,體驗游戲的樂趣。
5、讓幼兒能在集體面前大膽表演、表現自己。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
學唱歌曲并能根據歌詞的變換進行動作的模仿。
活動難點:
能仿編歌曲
活動過程:
一、引出歌曲
1、我們都有自己的好朋友,好朋友見面時都會做些什么呢?(問好、擁抱等)
2、我們來聽一聽歌曲里的一對朋友見面后會怎么樣呢?
二、欣賞歌曲
1、聽歌曲一遍,了解歌曲名稱,熟悉旋律。
2、剛才我們聽的這首歌曲叫什么呢?
3、小朋友的耳朵聽得可真仔細,下面老師請小朋友們再來聽一遍,聽聽歌曲中的好朋友見面時是怎樣問候的?
4、教師完整清唱一遍,請幼兒說一說。
三、學唱歌曲
1、跟隨琴聲,教師帶領幼兒唱兩遍。
2、教師請一名幼兒做朋友,邊唱邊請。
3、請每位女孩子去邀請一名男孩子做好朋友,碰一碰。
四、仿編歌曲
1、剛才我們和好朋友碰了碰鼻子,那除了可以碰鼻子,還可以碰哪里呢?
2、根據幼兒的回答,仿編歌曲。
五、音樂游戲“碰一碰”
幼兒邊唱歌邊跟隨音樂節奏走,找一個朋友互相碰一碰,可以變換身體的'不同部位。
活動反思:
這是一節音樂與游戲相結合的活動,這種活動比較能刺激幼兒的神經,從而激發了他們的興趣。活動中,孩子們能在音樂聲有趣的和伙伴一起碰一碰小手,碰一碰小腳,開心的笑著,游戲著。要求幼兒能邊唱歌邊與同伴合作游戲,剛開始時幼兒只記得去尋找自己的朋友而忘記了唱歌,但是通過老師與幼兒之間的示范,這讓孩子能更好的掌握了游戲的規則。本次活動是以音樂游戲貫穿始終的,采取了邊唱邊與幼兒一起玩的形式,這就讓幼兒在不知不覺中學會了歌曲和動作。此外,在活動中也充分調動了孩子們的“碰一碰”的熱情,也給幼兒與幼兒間提供了一個交流的機會,能在最短的時間里認識更多的朋友。同時對身體各部分的名稱也有了深刻的認識。
不足的一點:幼兒在創編的過程中不夠大膽,教師引導的不夠。
小班音樂教案 篇6
課題生成:
我曾帶領小班孩子參觀過飼養的小雞和母雞,玩過"老母雞與小雞"的游戲,小班幼兒對母雞的叫聲"咯噠"非常感興趣,對雞媽媽、小雞和雞蛋充滿好奇,游戲中,他們積極地模仿老母雞和小雞的動作及叫聲,氣氛非常愉快、活躍。針對這一情景,我設計了小班歌唱活動《下蛋噦》。
活動目標:
(1)初步學習歌曲《下蛋噦》,唱清歌詞。
(2)借助圖片,記憶歌詞。
(3)幼兒充分體驗歌曲的歡快,并創編小雞的動作。
(4)通過圖片理解歌詞內容,并能根據歌詞內容展開大膽的想象。
(5)初步欣賞歌曲,感受歌曲活潑歡快的'節奏既充滿幻想希望的情感,并嘗試用語言進行表述。
活動準備:
母雞圖片(尾部開一出蛋小口)、母雞頭飾、雞蛋圖片(若干串,每串7只)、竹簍一只。
活動過程:
1、欣賞歌曲。
(1)教師范唱歌曲《下蛋噦》一遍。
教師提問:"歌曲中有誰?"幼兒1:有母雞。
幼兒2:有一個大草窩。
幼兒3:還有母雞在下蛋。
(2)教師再次范唱歌曲,并用圖片演示母雞下蛋的情景(抽出的雞蛋與母雞的"咯噠咯噠咯咯噠"的節奏一致)。
2、學唱歌曲。
(1)讓幼兒邊看圖片,邊考慮回答問題。
教師提問:
①"老母雞坐在哪兒呀?"幼兒1:老母雞坐在草窩里。幼兒2:老母雞坐在草地上。幼兒3:老母雞坐在雞窩里。
②"老母雞坐在草窩里干什么呢?"幼兒1:老母雞在下蛋。幼兒2:老母雞在高興地笑。幼兒3:老母雞在孵小雞。
③"老母雞下蛋的時候高興嗎?"幼兒1:高興。幼兒2:不高興。
④"老母雞是怎樣叫的?"幼兒1:咯噠,咯噠,咯咯噠。幼兒2:咯咯噠。幼兒3:咯咯咯咯噠。
教師完整地小結歌詞。
(2)幼兒學念歌詞,教師用圖片演示母雞下蛋情景。
(3)幼兒學唱歌曲,教師繼續用圖片演示母雞下蛋情景,并將母雞下出的蛋(圖片)放入竹簍中。(學唱數次后,請小朋友看一看竹簍,母雞下了這么多蛋。)
3、演唱歌曲,創編動作。
教師配帶母雞頭飾,激發幼兒興趣:"老師當雞媽媽,請小朋友當小雞,我們一邊唱歌,一邊學做小雞的動作,看看哪一只小雞的動作跟別的小雞的動作不一樣。"幼兒1:雙手放在背后做小雞的翅膀,彎著腰。
幼兒2:雙手握拳,手心向下并攏,兩食指向前伸直,做小雞幼兒3:上臂夾緊身體,下臂與手自然向身體兩側伸跬上下拍動。
4、尾聲。
我的雞寶寶們玩得都很高興,肚子餓不餓?雞媽媽問,請你們唱著歌,一起跟媽媽到外面捉蟲去。
在幼兒學唱歌曲時,教師用制成串狀的雞蛋演示母雞情景,并將抽出的雞蛋串放在簍中。
課題評價:
一、效果分析整個活動較好地貫徹了一條原則,即給小班幼兒充分機會。在游戲環境中,幼兒都比較感興趣,特別是在老師操作母雞下出一個一個連成串的雞蛋時,幼兒高興得直拍手。等雞下出一筐雞蛋時,老師將筐拎到小朋友面前給他們看時,個個都叫了起來:"啊,母雞真能干呀!下出這么多雞蛋!"就在這過程中不知不覺學會了歌曲。
二、專家點評能注意小班幼兒年齡特點,一邊演示形象的教具一邊歌曲,幼兒感興趣,教學效果好。但在整個活動中,幼兒僅模仿了母雞的動作,還應進一步讓幼兒通過身體動作學習感受音樂,充實整個幼兒活動的時間。
三、反思與討論試用"多通道感受音樂"的觀點分析該案例活動
教學反思:
在活動中,我為了避免孩子從頭唱到尾,在解決難點四分音符與感情技巧處理部分,我采用了談話的方法,讓孩子稍微休息了一會,使活動能夠動靜結合,孩子們的表現基本上完成了我預設的目標。當然了,本次活動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師和專家多加指點。
小班音樂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用自然的聲音大膽說出自己的名字、性別。
2、愿意和老師、同伴共同歌唱,體驗歌唱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鋼琴、鈴鼓、(或其他樂器)皮球
活動過程:
一、自我介紹:
教師將自我介紹變成歌詞,唱給孩子聽,并配以鈴鼓伴奏,增加樂趣。
二、改編最后一句歌詞:"哈哈,這就是我,我叫XXX,我是小男(女)孩。"
三、以游戲皮球滾動找朋友的形式輪換,使幼兒快樂的主動介紹自己以,營造輕松的氣氛,并和老師一起唱歌,
活動延伸:
也可以請出一名幼兒來滾皮球,以找朋友的.形式請出幼兒作自我介紹。
活動反思:
《指南》中也指出“萌發幼兒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現美的情趣”,這是我們教師進行音樂教育活動的依據,唱歌是直接表達情感的一種方式,尤其是幼兒,當他高興的時候,就會情不自禁的唱起歌來,以表達輕松、愉悅的心情。快樂的情感不是教出來的,而源自于內心,形成與過程體驗之中。
小班音樂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初步學唱并理解歌曲,加深對春天的認識。
2、嘗試用動作來表現歌曲,感受歌曲的優美旋律。
活動準備:
1、“春天”的課件
2、“春天”的圖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找春天,激發幼兒的興趣
1.小朋友們,現在是什么季節呀?(春天)天氣怎么樣?(真好)春天天氣真好,我們開上小汽車去找找春天吧!
2、瞧,我們來到哪里了,你發現了什么?
——教師邊播放課件邊提問講述
指:春天天氣真好,花兒都開了,可以用什么動作來表示美麗的花開了!
楊柳樹枝長出了嫩綠的葉子,對著我們怎么樣?你能用好看的動作表示嗎?
誰飛來了?(蝴蝶姑娘)來干什么?你聽,誰在嗡嗡叫?(蜜蜂)還來了誰?小白兔怎么來的?(小白兔兒一跳一跳又一跳)
3、小動物們看到這么美的春天,高興地唱起歌來,你聽!
二.欣賞歌曲《春天》
——你聽到了什么?(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依次出示相應的.圖片,進行單句學唱)
三.幼兒學唱歌曲,在學唱中感受春天的美麗。
1.輕聲跟唱
2.通過隱藏圖片幫助幼兒記憶歌詞
3.脫離圖譜進行演唱
四、師生共同探討動作并表演歌曲。
1、你能用漂亮的動作來表現這首歌曲嗎?
——請個別幼兒上來進行表演,其余幼兒演唱歌曲
2、師生共同表演《春天》
3、結束:幼兒園的春天也很美麗,我們一起開車去找找吧!(播放音樂《郊游》)
【小班音樂教案】相關文章:
小班音樂教案小班音樂活動教案最新10-18
小班音樂教案07-08
小班音樂教案06-29
小班音樂的教案02-28
小班的音樂教案01-03
小班音樂優秀教案08-13
《足球》小班音樂教案10-09
小班音樂教案(精華)07-10
小班音樂蝴蝶教案12-31
【精】小班音樂教案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