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人教版二年級下冊音樂《童謠》教案(通用10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二年級下冊音樂《童謠》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二年級下冊音樂《童謠》教案 篇1
第1課
教學內容:
1、歌曲:《童謠》學唱
2、綜合訓練2
教學目標:采用以聽唱為主的方法學習本課歌曲(一個降號的調),繼續加強“流動的DO的首調概念。
通過實踐和比較,進一步感受2/4、3/4、4/4三種拍號的節拍特點。
教學重點:學唱歌曲
教學難點:感受2/4、3/4、4/4三種拍號的節拍特點。
教學手段:錄音機、磁帶
教學過程:
一、發聲練習,同前節
二、綜合訓練1
1、教師請學生說出2/4、3/4、4/4的含義以及強弱規律。
2、把全班分為三組,分別按拍號和節奏口讀音節,要突出強拍上的重音。
3、三個聲部依次進入,最后構成三個聲部。
各組派一個人為代表,在黑板上寫出各拍號的節奏。(教師訂正)
三、學唱歌曲:
1、導入:
請學生唱出小時候所唱的童謠,今天我們也來學一首《童謠》
2、聽錄音范唱,請同學們跟著哼一哼。
3、教師視唱曲譜,請學生說說DO的位置在那?(這就是一個降號的.調,我們以后會學到,DO在五線譜上是可以流動的)
4、集體視唱曲譜。
5、有節奏的朗讀歌詞,
跟琴演唱歌曲《童謠》
四、聽音樂下課
板書設計:
課后小記:
第2課
教學內容:
1、歌曲:《童謠》歌曲處理
2、綜合訓練2
3、欣賞:天黑黑
教學目標:感受“童謠“這類民歌質樸、稚氣的風格特點
教學重難點:學唱歌曲
教學手段:錄音機、磁帶
教學過程:
一、發聲練習,同前節
二、歌曲處理:
1、集體演唱歌曲《童謠》
討論:應該用什么樣的力度、速度、情緒演唱。
按討論的練唱
2、教師指導:
歌曲旋律平穩流暢、節奏寬松,唱時要做到氣息均勻、連貫,不要有過多的強弱變化。(練唱)
三、綜合訓練
1、教師將書上的兩條旋律分別彈一彈。
2、教師隨便彈奏其中一條,請學生說出教師彈奏的是哪一條?
四、欣賞:天黑黑
1、導入:我們學唱了一首《童謠》,下面我們再來欣賞一首童聲合唱。
教師介紹《天黑黑》:《天黑黑》是一首流行于臺灣北部和閩南一帶的民歌。雖為童謠,但深受人們喜愛,被大人、小孩廣為傳唱。
2、初聽樂曲,請學生跟琴唱一唱。
3、復聽,請學生說說這首歌曲講了什么?
4、完整復聽,完成聽聽想想。
聽音樂下課
板書設計:
課后小記:
二年級下冊音樂《童謠》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學習有感情地說唱童謠,并感受童謠所表現的快樂情感。
2、回憶外婆對自己的關心和愛護,知道她是愛自己的。
3、表達尊敬、熱愛長輩的情感,樂意做個有禮貌的好寶寶。
活動準備:
積木搭成的橋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起幼兒的興趣。
1、師:小朋友,你喜歡你的外婆嗎?你平時是怎樣去外婆家的?去外婆家時帶了些什么禮物?
2、小結:外婆因為年紀大了,走路不方便,所以我們要經常去看外婆。外婆很關心你們,很愛你們,你們也愛自己的外婆。
二、幼兒欣賞教師朗誦童謠,初步了解童謠內容。
提問:
(1)童謠里說了些什么?
(2)小寶寶是怎樣去外婆家的?
(3)小寶寶送給外婆什么禮物?外婆夸我是什么寶寶?
三、引導幼兒觀看用積木搭成的`橋,幫助幼兒理解童謠內容。
提問:
(1)去外婆家要經過什么橋?幫助幼兒理解詞語:外婆橋。
(2)外婆為什么要夸她是好寶寶?
(3)你喜歡她嗎?
(4)童謠里的寶寶是一個怎樣的孩子嗎?
四、師生一起朗誦童謠《搖呀搖》。
五、學唱童謠。
(1)教師按2/4拍的節奏邊拍邊范唱童謠。
(2)幼兒和教師一起一邊拍手一邊唱童謠。
六、幼兒學習并有感情地說唱童謠,用連貫、柔和的聲音歌唱,表達熱愛外婆的情感。
教師再次唱童謠。鼓勵幼兒跟唱,并組織幼兒討論:你要做一個什么樣的孩子,啟發幼兒平時有好吃的要先給長輩,遇到長輩要主動打招呼,做個有禮貌的小朋友。
附:童謠
搖到外婆橋
搖呀搖,搖呀搖,
搖 到 外 婆 橋,
糖一包,果一包,
外婆夸我好寶寶。
二年級下冊音樂《童謠》教案 篇3
教學要求
(一)單元總要求
本單元主要教學目標是挖掘已有的課程資源,學習傳統的、流傳在民間的歌謠、童謠,使學生了解相熱愛祖國的傳統音樂文化,體驗蘊涵在童謠里的樸實、善良、純真的情感。通過演唱、表演童謠的音樂實踐活動,使學生能表達個人的情感并享受到美的愉悅。
(二)具體要求
1、了解什么是童謠。介紹我國與世界各國各具特色的童謠,感受童謠與方言和音樂的緊密結合。
2、通過童謠說唱、做音樂游戲等活動,體驗童謠申蘊涵的樂趣,用打擊樂器為童謠說唱伴奏。
3、按不同的節奏、速度、力度,說、唱童謠,用形體動作即興表演。
4、組織學生邊做游戲邊唱童謠,并鼓勵學生自編童謠。
教學準備:
1、蝸牛的圖片或幻燈片、頭飾(西游記中的唐僧、孫悟空、豬八成、沙和尚等)、小板凳皮筋兒、小花籃。
2、打擊樂器:碰鈴、三角鐵、雙響筒、木魚、響板、小堂鼓和鈴鼓等。自制的打擊樂器:能敲響的木板、玻璃瓶、碗、碟、筷子、小棍兒等。
3、音帶、錄音機,寫有童謠歌詞的大歌片。
4、節奏卡片
教材分析
(一)編寫意圖
本單元由歌曲《水牛兒》,欣賞《蜻蜒你來吧》《編花籃》活動課《小老鼠上燈臺》《打花巴掌》組成。主要內容是圍繞著童謠進行編寫。
童謠指有韻的詩歌形式的兒童故事,在兒童中間流行的歌謠,形式比較簡短。童謠與兒歌都是屬于民歌體裁中的小調范疇。童謠是流傳于兒童中間的歌謠,與兒歌合稱為兒童歌謠,大多表現兒童對社會生活現象的觀點和感情,形式活潑、用辭簡練、韻律響亮,有兒童自編的也有成年人的擬作。
(二)重點和難點
讓學生用自然、親切的歌聲演唱童謠,可以加入游戲或簡單的集體舞如《編花籃》。讓學生感受、了解演唱童謠的快樂。在自制打擊樂器的活動課中可以讓學生去找一找、敲一敲,開發想象力,多渠道地創作自制打擊樂器。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1、學唱歌曲《水牛兒》。
2、音樂游戲。
教學目標
1、通過學唱《水牛兒》,使學生初步了解童謠的來歷。
2、欣賞《蜻蜒你來吧》,學習鞏固后十六分節奏。并進一步體會童謠中所蘊涵的表現孩童們的天真與快樂心情。
3、注意引導學生掌握八分休止符、四分休止符及弱起小節的唱法。
教學過程
一、唱歌《水牛兒》
1、讓學生們說一說平時喜愛的游戲,做游戲的時候嘴里念的是什么?知道這是什么游戲嗎?圍著蝸牛說著歌謠:蝸摟蝸摟牛,先出角,后出頭。
2、介紹蝸牛。拿出圖片或幻燈。聽一聽北京的孩子是怎樣唱《水牛兒》歌謠的。
3、將有北京方言特點的發音做介紹。如:花(兒)、牛(兒)、頭(兒)、莆(兒)、蔓(兒)、菜(兒)、篙(hao)、萵苣(woju)。
4、聽錄音,引導學生用北京方言說歌詞,附點四分音符可以在說歌詞的時候自然學會。
5、反復學唱,注意五個樂句的變化和休止符的準確。
6、鞏固。
二、欣賞山東謠《蜻蜒你來吧》
1、介紹什么是童謠。
剛才學過的《水牛兒》是孩子們玩耍的.時候對蝸牛說的話。好似蝸牛能聽懂孩子們的語言,會先伸出角后再伸出頭。現在我們聽一聽山東的小朋友對靖蜒說什么呢?
2、邊拍手邊按節奏說歌詞。可以采用二部卡農的形式。
3、說歌謠的聲音漸漸變弱。只有拍節奏的聲音。
4、復聽《蜻蜒你來吧》。
學生可以小聲隨錄音學唱。邊唱邊用打擊樂器伴奏。自然掌握后十六分節奏。拍手和用打擊樂器都可以。
隨筆:初步了解童謠的來歷。學生掌握八分休止符、四分休止符及弱起小節的唱法。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1、欣賞歌曲《編花籃》;音樂游戲。
2、欣賞河南民歌《編花籃》。
教學目標
1、通過兒童傳統游戲激發學生創編童謠的欲望。隨音樂跳《編花籃》。
2、欣賞河南民歌《編花籃》,感受歌曲中活潑、歡快的氣氛。
教學過程
1、復習上節課所學的童謠《水牛兒》,聽唱《蜻蜒你來吧》。
2、欣賞河南民歌《編花籃》。介紹《編花籃》的歌詞大意,按節奏說歌詞。3、初聽。感受歌中的歡樂氣氛。復聽。小聲隨唱。
4、可以分成小組表演。有《水牛兒》《蜻蜒你來吧》《編花籃》。
分組可以按男同學或女同學分組。也可以各種表演形式分組。有舞蹈、打擊樂、情景表演組等。
5、今天我們來玩一個游戲。分成小組。三、四或六個人一組。圍成二個小圓圈,每個人的右腿伸出,和另一個人的右腿交叉勾在一起,編成"花籃"形狀。開始時,可讓其他同學扶持一下。跳一下,說一句歌謠:編、編、編花籃、花籃里面有小孩,小孩的名字叫小蘭。
6、鼓勵學生自己創編動作再表演。鼓勵學生自編短小童謠。讓學生明白歌謠的產生就是在孩子們玩耍中隨口唱(說)的短小兒歌,容易記憶,是受孩子們歡迎的一種歌曲體裁。
7、布置下一課作業。自己制作打擊樂器并帶到課上來。
隨筆:學生能隨音樂跳《編花籃》。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
1、學唱《小老鼠上燈臺》。
2、制作打擊樂器。
3、活動《小老鼠上燈臺》。
教學目標
1、開發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自己制作打擊樂器。并根據音的長短、音色的不同,按聲部敲擊。
2、在唱、念歌謠中鞏固十六分節奏的學習。復習后十六分節奏、附點四分音符。訓練學生的合奏能力。
教學過程
1、讓學生展示自己制作的打擊樂器。教師選用一首歡快的樂曲學生隨音樂敲擊。
2、師可以引導:這樣的敲擊有些簡單與枯燥。我們加上會說的歌謠或歌曲再試一次。
3、學生可以復習一年級時就已經學會的《唐僧騎馬咚得咚》教師引導后十六分音符的敲擊。
4、按學生的打擊樂器分出長音組與短音組。按聲部敲擊。
5、教師可以再說一個歌謠:并可用說、跺腳、拍手的方法。
最后只有節奏的敲擊聲音。
提出十六分節奏的敲擊。
6《小老鼠上燈臺》
全體同學一起說童謠《小老鼠上燈臺》。將“嘰哩咕魯”說得均勻。
用打擊樂器伴奏。
7、聽錄音學唱《小老鼠上燈臺》。用自制的打擊樂器伴奏,并加上動作表演。
8、分組將幾首兒歌(八小節),一起以輪說、輪奏、合奏的形式表演。如《打麥歌》和《小老鼠上燈臺》《蜻蜒你來吧》。
9布置下一課作業。回家找一找有關的歌謠、兒歌資料,可以問老人、大人,有關童謠演唱的錄音帶、書、歌曲都可以。
隨筆:學生自制打擊樂。根據音的長短、音色的不同,按聲部敲擊。
第四課時
教學內容
歌曲《打花巴掌》,活動《童謠說唱會》。
教學目標
1、用多種方法說(唱)兒歌。在學習《打花巴掌》時,讓學生體驗換一種方式說童謠唱兒歌。聆聽幾首外國的童謠。
2、以童謠說唱會的形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活動,體驗音樂與人生的密切聯系,積累鑒賞音樂的經驗。
教學過程
1、這一課是本單元的最后一課。建議在課的開始,教師引導學生將前幾課所學的童謠用各種形式表演。
2、介紹拍手說歌謠。
播放《打花巴掌》錄音,帶領學生邊說邊拍,兩人一組,面對面。前半拍自己拍,后半拍對拍。
3、隨音樂說歌詞。唱一唱,拍一拍。可以啟發學生還有什么方式拍手。
4、啟發學生自己再編出《打花巴掌》的歌詞。
5、注意《打花巴掌》中“呔”的發音為dai。
6、學生編歌詞每一段只有一句話。
如:打花巴掌呔,一月一,X X X X I X X X
冬 天到了 穿棉衣
7、《童謠說唱會》
(1)可以讓學生自由組合、討論,將自己所知道的童謠唱一唱、說一說。其他組的同學可以用拍手、拍腿、跺腳,或用打擊樂器伴奏。
(2)教師要鼓勵積極找尋童謠、創編童謠的學生。保護好他們的每一個想法。
(3)教師引導學生將傳統的民間兒童游戲再做一做、玩一玩。將本單元的歌曲以各種形式表演。
(4)教師可以將本單元參考資料中的英國童謠、日本童謠等介紹給學生。
(5)啟發學生總結:你知道的童謠。什么是童謠(歌曲體裁之一)。以后在生活中注意積累,注意觀察,音樂在生活中是處處存在、緊密相連的。
引導學生熱愛音樂、熱愛生活。
二年級下冊音樂《童謠》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學唱歌曲《四季童謠》,感受四季的不同景象。
2.嘗試用記憶歌詞的方法練唱,并用活潑、愉快的情緒演唱。
3.讓幼兒知道歌曲的名稱,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詞內容。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活動準備:
課件《四季童謠》。
活動過程:
一、春夏秋冬。
教師點擊【四季圖片】中的"春"、"夏"、"秋"、"冬", 逐幅出示每個季節的圖片,幼兒欣賞,并說說自己看到的內容。
二、理解并學念歌詞《四季童謠》
1.教師:想聽聽歌曲《四季童謠》里是怎樣唱春夏秋冬的么?
教師播放【歌曲欣賞】,幼兒欣賞歌曲《四季童謠》。
2.教師播放【歌詞欣賞】,教師說歌詞,幼兒邊看課件邊跟著念。念的時候聲音要活潑,有節奏。可以先分小節念,熟悉后再合起來,整首歌詞一起念。
三、學唱歌曲:《四季童謠》
1.教師播放【歌曲欣賞】,幼兒欣賞。
2.教師清唱,幼兒學唱。分段教唱完之后,再把整首歌連起來教唱一遍。
3.教師帶領幼兒完整地演唱歌曲,教師可彈琴伴奏,也可播放課件讓幼兒跟唱。
4.幼兒熟悉歌曲后,教師可提唱歌時情緒上的要求,要求幼兒用活潑、愉快的聲音演唱。
四、小合唱。
幼兒自由結伴,分組上來演唱歌曲《四季童謠》。
教學反思:
《四季童謠》是一首曲調歡快活潑充滿童趣的歌曲。歌中出現了一幅幅生動而饒有情趣的`畫面,形象地表現了兒童們在四季中天真爛漫的歡樂情景,抒發了他們熱愛生活的心情。歌曲中切分音的運用使得曲調富有跳躍,把孩子們在春風中放風箏,秋天里打棗摘蘋果的情境描繪得栩栩如生。旋律呈現起伏,抒情而又歡樂,后端緊湊、重復的音樂更增添了玩耍、逗樂、滑雪時的歡樂情緒。歌曲旋律清新明朗、天真活潑,歌詞內容富于童趣,貼近孩子們的生活。歌曲中似乎融合著孩子們歡樂的笑聲,在空中久久回蕩,在我耳邊時時響起……
二年級下冊音樂《童謠》教案 篇5
《牧童謠》
教學目標:
1、感受歌曲優美的情緒,體驗歌曲如畫般的美好意境。
2、能用自然的聲音正確的演唱姿勢演唱歌曲《牧童謠》,并能用不同的速度力度表現歌曲的情緒。
3、感受音樂的速度,建立恒拍感。
教學重點:
唱好歌曲《牧童謠》,感受歌曲情緒,深刻理解速度在音樂表現中的作用。教學難點:唱準每一個音
教學準備:
串鈴、ppt、音樂等。
教學過程:
一、欣賞捷克民歌《牧童》
1、聆聽音樂《牧童》
師:聽聽這首歌曲,給你的感受是什么樣的?歌曲的情緒是怎樣的?
2、談談感受。展開聯想,當你聽到這樣的歌曲你的腦海里出現了什么樣的畫面?請學生們說一說。
3、出示PPT圖片,(教材用圖)引導學生繼續展開聯想。
4、復聽音樂,學生跟著老師在強拍拍手。
師:你能隨著音樂的節拍拍手嗎?歌曲的速度是什么樣的?
5、再聽音樂,跟著音樂走步,帶領學生聽到第一三樂句時向前走,聽到二四樂句時退著向后走。感受樂句的不同。
6、再聽音樂,學生拉成圓圈,聽音樂邊拍手邊走步第一三樂句像圓心方向走。第二四樂句向后退著走。引導學生一定按照節拍來行走。
【設計意圖】
充分感受捷克民歌《牧童》歡快活潑的音樂情緒。通過拍手、走步建立恒拍感。
二、聆聽《牧童謠》旋律。
1、過渡語:剛才我們欣賞了外國的民歌《牧童》,那么我們中國的小牧童吹的曲子會是什么樣的呢?你們想不想聽一聽?
2、聆聽《牧童謠》竹笛版范奏
提問:這兩段音樂給你的感受一樣嗎?這首樂曲速度是怎樣的?給你什么樣的感覺。
3、牧童悠悠的笛聲帶我們步入了青山綠水當中,仿佛我們也騎到了大水牛的背上吹起了笛子。出示圖片展開聯想。
4、復聽《牧童謠》旋律,邊聽邊看老師做手勢。教師分別在5632四個音處做手勢。
5、再次聆聽,跟隨老師一起做手勢。
6、老師結合手勢范唱樂譜,請學生記憶唱名。
師:老師剛才唱了歌譜?誰記得老師都唱了哪些音?
總結:歌曲中只有5632四個音,用手勢表示出來并跟著琴唱一唱。
師:這就是最具有我們中國音樂特點的音樂。全曲只出現了四個音,卻是那樣的動聽。5學習新的音2的手勢并唱準。
【設計意圖】
1、親切而賦予感染力的`笛子聲把孩子們帶入那淡淡的水墨畫中,給予學生豐富的想象力。
同時清晰的音樂有利于學生辨別音高。
2、識別音高,通過手勢圖以及反復聆聽,唱準歌曲中的每一個音。
3、學習2的音高及手勢。
三、發聲練習及音準訓練,解決歌曲中的難點。
1、過渡語:剛才同學們一共唱了幾個音?(四個,5632)那讓我們用這個四個音來做個音樂游戲好不好?老師來唱:
牧笛聲聲吹
你們就唱:
LU
2、老師變
牧笛聲聲吹學生變成:
lu
3師:請大家聽好,現在我反過來唱了。師:
牧笛聲聲吹生:
lu
4、師:我又變了。師:
牧笛聲聲吹生:
lu
5、加上手勢演唱。提出要求:嘴張圓,身體自然坐直。小聲演唱,唱準音高。出示圖:的音6、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指著圖上的小羊,按照其高低位置反復練習高。
師:小牧笛吹得是什么音呢?請你跟著老師唱一唱吧。
先把樂句拆分練習,跟老師模唱短句:
最后看著圖把第二樂句完整第演唱下來。
【設計意圖】
1、通過發聲練習的演唱,使學生對歌曲中的四個音反復進行模唱和構唱。在頭腦中建立相對音高的概念。熟悉各個音的手勢幫助學生唱準應高。
2、學習正確的演唱姿勢。為唱好歌曲做好準備。
3、通過小綿羊位置的圖片,直觀地感受音的高低,旋律的起伏。把握音準。
四、學唱歌詞
1、過渡語:聽到你們這么美的歌聲,小牧童也唱起了歌,讓我們一起來聽聽他唱的是什么?
2、聆聽范唱。(中速版)。提問:你都聽到了什么?學生復述歌詞。
3、出示歌片:介紹歌曲中一問一答的演唱形式。(一問一答的演唱形式在我國的民歌中廣為流傳,這首歌曲是流傳在湖北的一首童謠,也采用了有問有答的形式。)
4、出示樂譜:
師:歌曲非常短小,一共就四個小節。請問哪幾個小節的節奏是完全相同的。
5、你能試著把所有的二分音符唱滿嗎?跟老師接唱。同樣的歌詞,不同的旋律,要求學根據老師的手勢和樂譜的提示來完成后面的接唱。并且要求學生唱滿時值。
師唱:那斯那斯生唱:嗨
【設計意圖】結合歌詞的演唱在運用中進一步學習樂譜。強調二分音符的時值。了解一問一答的演唱形式。記憶歌曲的結構。
五、感受與表現
1、完整演唱歌曲。
2、聆聽范唱(稍快版本)
師提問:跟剛才咱們演唱的有沒有什么不同?讓我們也用這個快一些的速度來演唱一下,請你感受哪個速度更加能夠表現小牧童快樂的心情?
3、師:從你們的歌聲中我已經能夠感受到小牧童快樂的心情了,你們也和小牧童一樣很快樂嗎?我們怎么樣能把歌曲唱的更快樂呢?誰有好的辦法?
4、加入串鈴為歌曲伴奏。老師打出兩種伴奏音型供學生選擇。不出示伴奏譜。
5、拓展提問:請問天上除了太陽還有什么可以放光明?你們能試著唱一唱嗎?(月亮和星星)結合幻燈片,創設安靜祥和的情境。改寫歌詞進行演唱。
6、引導學生用不同的速度來表現不同的意境。師提問:我們怎么樣才能表現出月亮的情境來呢?誰有好的辦法?月亮的光柔柔的,我們應該怎樣唱?引導學生用慢速度來演唱歌曲。
7、師:誰來說說星星在天空中閃爍的樣子?(一閃一閃的)我們怎么表現這一閃一閃的感覺呢?引導學生為歌曲加上跳音來演唱。
8、總結:教師用鋼琴伴奏來帶動學生進行演唱。引導學生用柔美的情緒慢速來演唱月亮,第二段速度不變用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星星放光明,第三段提速。用快速度來表現太陽放光明,牧童喜歡青草地的熱烈情緒,并加上打擊樂的伴奏。將歌曲推向高潮。
【設計意圖】
通過歌詞的改寫,引導學生體驗與感受速度力度在音樂表現上的重要作用,豐富學生的音樂想象力。
二年級下冊音樂《童謠》教案 篇6
一、活動目標:
(一)學習兒謠《石頭》,掌握節奏。
(二)能大膽的用石頭進行游戲造型。
(三)體驗合作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音樂CD、各種石子、布袋、各種材質的物體
三、活動過程:
(一) 故事導入,激發興趣
1.師:蝴蝶們一看到小蜜蜂,就急忙要將它趕走,因為小蜜蜂的`刺又尖又硬。小石頭來了,他要大家想想有誰能和小蜜蜂一起玩呢?……
2.請小朋友模仿石頭作出僵硬的造型,教師推一推學生的身體,看看是否堅硬。
(二)學習童謠《石頭》
1.軟與硬的感觸
2.閉目觸摸:請幼兒將手放進布袋里觸摸一樣東西,并表述特征。
3.發表感受
4.教師請幼兒說說石頭的功能。它們都可以做什么。
5.觀察石頭外形、練習堆疊。
(1)幼兒每人三顆石頭:第一段語詞“一顆石頭當雞蛋”放下一顆石頭。“兩顆石頭來作伴”再放一顆石頭,“三顆石頭丟炸彈”丟石頭炸彈在兩顆石頭中間,“再來一顆怎么辦?”空手聳肩。
(2)第二段語詞與第一段相反,逐一收石頭。
(3)石頭樂器:學生每人兩顆石頭一邊念語詞一邊石頭互相敲擊演奏。
(三)創意石頭造型
1.幼兒分成若干組圍成小圈,模仿各種石頭的樣子
2.創作:選出小組長取石頭,小組自由創作圖案。
3.大家欣賞,教師點評。
二年級下冊音樂《童謠》教案 篇7
教學內容:表演歌曲《牧童謠》
教授對象:一年級
教學安排:一課時
教學方法:講授法、聽唱法、情景教學法
教學準備:鋼琴、多媒體音樂課件、教材
教學目標:
1、通過演唱歌曲,學生能夠對 “mi,sol,la,re”的音高有所感知。
2、能夠風趣、準確的演唱歌曲,唱出湖北民歌的這種味道。
3、通過學習敲擊雙響筒,加深對音樂以及樂曲強弱的體驗與感受。
教學重點:能夠用風趣地情緒演唱歌曲。
教學難點:對“mi,sol,la,re”四個音的音高有初步的感知,學習“la”的柯爾文手勢。 教材分析:歌曲《牧童謠》是一首湖北民歌,4/4拍子,五聲商調式。歌曲的節奏抒展,旋律優美抒情。用一問一答的形式,描繪天上太陽放光明和地上草兒青又青的田野風光,抒發了小牧童悠閑放牧的愉快心情。歌詞中巧妙運用“那斯那斯嗨”的襯詞,簡單易學,利于傳唱。也方便學生編創回答式的歌詞。全曲由re 、mi、 sol、 la四個音構成,以生動有趣的問答式的歌唱表演形式來反映牧童在放牧時的愉快心情。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1、學生聆聽音樂《牧童短笛》進入教室。
(設計意圖:在優美音樂聲中進入課堂,創設輕松、自由、愜意的課堂氛圍。)
2、發聲練習:
(1)唱音階,復習柯爾文手勢。遇到5、3、6、2四個音時教師示范帶下手勢,讓學生重點感覺這幾個音的音高。(這里學生不需要做柯爾文手勢,教師邊彈琴邊做手勢引導學生唱準音高。)
(2)模唱55556-- 55553-- 33332---
(設計意圖: 6是這課要學的柯爾文手勢,通過圖形譜的輔助與柯爾文手勢的結合作用,學生對音高有了初步的、形象地感知。)
二、導入新課:
1、老師展示《牧童短笛》的動畫片。
師:小朋友們看看這位小朋友在做什么?
(用生動活潑的音樂動畫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將他們帶入牧童、笛聲、晚霞優美、寧靜的氛圍中。)
生:牧童騎在牛背上,吹著竹笛。
師:哦,原來是一位小牧童。他吹的好不好?笛聲美不美?那么小朋友想不想知道他吹的是什么曲子嗎?
生:想。
師:那么下面請大家豎起耳朵,我們一起來欣賞小牧童在他放牧時演唱的一首童謠——牧童謠。
(設計意圖:先動畫片導入,吸引了學生,抓住了低段學生的喜歡生動、形象的'事物的年齡特點,再激趣談話引導,引出歌曲題目,層層遞進,循循善誘。)
三、學唱歌曲《牧童謠》:
1、初聽歌曲,請學生回答歌曲的演唱情緒。(活潑歡快/抒情悠揚)。學生聽的時候,教師引導學生根據歌曲的 旋律把身體動起來。(設計意圖:了解歌曲的演唱情緒,為有感情的學唱歌曲打下基礎)
2、介紹歌曲:大家知道這位小牧童的家鄉在什么地方嗎?請同學們翻開課本10頁,這是一首湖北民歌《牧童謠》。湖北地處江漢平原,每到春夏就會看到草地上、池塘邊那一群群的牛羊吃著草兒在悠閑的散步,只見他們的小主人,一個個的小牧童坐在大樹下,吹著竹笛,唱著歌曲。這首《牧童謠》就是其中的一首。(設計意圖:以兒童話的口語 來介紹歌曲,讓學生有聽故事的感覺,抓住了學生的興趣)
2、復聽歌曲,請同學們“跟我做”。隨老師打強弱拍(拍手、握拳、拍手心、握拳)。 四拍子強弱規律(強、弱、次強、弱)。教師先喊后號帶學生念拍手、握拳、拍手心、握拳,慢慢的再念強、弱、次強、弱,讓學生了解四拍子的強弱規律,再配上音樂打拍子。(設計意圖:通過“跟我做”,讓學生動起來,師生互動,了解四拍子的強弱規律,為接下來的學習歌曲鋪墊)
3、學生聽音樂,看歌詞內容體會歌詞特點。
師:同學們表現的這么棒,接下來請同學認真聽音樂,再仔細看歌詞,看看哪位同學發現這首歌的歌詞有什么特點?
(襯詞,放牧時的吶喊聲;一問一答的演唱形式。)
(1)、吶喊聲老師演示一次,再帶著學生跟琴唱一次,完成前兩句歌詞的學唱。
(設計意圖:教師生動的演示,讓學生有強烈的視聽感受,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大大提高了)
(2)有節奏的一句一句的念歌詞。就把歌曲第三句的樂句念下。再重點講解下最后一段的歌詞講法,特別注意光明兩字的念法。
(設計意圖:有節奏感的念歌詞,調動學生念歌謠的積極性,一問一答的念歌詞,很快就記住了歌詞的內容,為歌曲打下基礎)
4、同學們想不想唱一唱?老師彈琴帶學生唱。教師唱響些,學生輕些。最后一段教師一句一句帶學生唱
(設計意圖:根據學生的情況定的教學方法,前面學生的聽,念,已經對歌曲有了一定的學唱基礎,直接帶學生唱,加快進度,讓學生的積極性一直調動著,那么最后一段一句一句帶學生唱,是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學習情況而定)
5、師生接龍唱歌詞,襯詞部分老師唱,第三句樂句部分學生一句一句來。最后一段重點跟唱。 (設計意圖:前面念歌詞時用過這樣的方式,學生腦子里有這樣的印象,現在唱歌詞也用這樣的方式,配合得當,學習效率比較好)
6、男女生對唱,一段一段來。
(設計意圖:一段一段唱,有效的學習了這首歌曲一問一答的演唱形式,達到了教學目標)
7、解決問題——糾正——演唱鞏固。
8、情緒處理:那——要唱清楚;嗨——要保持住。
9、跟伴奏最后來一遍。
四、歌曲的編創與活動:
1、演唱歌曲,襯詞部分唱簡譜打手勢,第三句唱歌詞。
2、歌詞部分師生對唱。(師問生答)
(設計意圖:發聲練習時,襯詞部分的音已經學習過柯爾文手勢,現在放在歌曲里面進行鞏固,層層遞進,循循善誘,達到教學目標)
五、歌曲的拓展
1、用打擊樂器雙響筒為歌曲伴奏,老師先示范正確的演奏方法,并注意打出強弱節奏規律。學生之間相互討論合適的伴奏音型,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伴奏。其他同學打強弱拍子為歌曲伴奏。
2、小組合作表演:請一組同學演唱,一組用嘴巴模仿雙響筒給歌曲伴奏,一組用雙響筒伴奏。 (設計意圖:認識、學習雙響筒,并引導學生用世界上最美麗的聲音——喉嚨發出的聲音,為歌曲伴奏,并提示要注意強弱拍的打法,完善了歌曲的學習。)
六、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跟隨著這位牧童小朋友學習了他們家鄉湖北的民歌《牧童謠》,還認識了新朋友“la” 和它的手勢,了解了它在音階上的位置和音高。同學們還能很好的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這首歌曲的歌詞是牧童小朋友根據自己的生活環境創編的,那同學們能不能根據自己的生活采用這種一問一答的形式創編歌詞呢?這是留給同學們課后的一個作業。另外老師還希望,我們同學們也要學習小牧童,做個懂事的好孩子,幫爸爸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大家說好不好。(設計意圖:以兒童話的口吻來總結結束今天的課堂,層層遞進,循循善誘,最后還深入德育教育,達到了情感升華)
二年級下冊音樂《童謠》教案 篇8
主要涉及領域:
藝術、語言
活動目標:
1.學習童謠,根據自己已有經驗進行創編。
2.感受剪紙的樂趣,愿意嘗試剪紙。
活動準備:
1.幼兒欣賞過剪紙作品。
2.剪紙材料(剪刀、彩色紙等)。
3.邀請大班幼兒進行剪紙表演。
活動過程:
1.欣賞大班哥哥、姐姐的剪紙表演。
指導語:哥哥、姐姐在干什么?怎么剪的?剪的是什么?
2.學習童謠,感受剪紙活動的'樂趣。
(1)欣賞童謠,理解童謠內容。
(2)學習朗誦童謠,感受剪紙活動的樂趣。
3.根據自己已有經驗進行創編活動。
指導語:小剪刀還能剪出什么好玩的東西呢?
4.嘗試剪紙,產生對剪紙活動的興趣。
資料鏈接:
剪紙歌
哥哥姐姐手兒巧,拿把剪刀絞呀絞。
絞只狗,絞只貓,絞只麻雀喳喳叫。
二年級下冊音樂《童謠》教案 篇9
設計意圖:
本節課根據學生愛玩、好動的心理特征,一切從學生的角度出發,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態度和需求。以“童謠”為主題,以學生說童謠、猜童謠、唱童謠、游戲童謠為主線,通過欣賞、演唱和分組表演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參與到音樂活動中來,初步了解童謠的來歷、童謠豐富多彩的形式,使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用卡農的形式進行二聲部的節奏朗誦,并能進行一些創新,培養他們即興創造的能力、勇敢自信表現自己的能力,從而最終養成共同參與的群體意識和互相尊重的合作精神。
教學目標:
(一)能在聽聽、說說、唱唱、演演童謠的一系列活動中,初步了解童謠的來歷和它豐富多采的表演形式。
(二)能夠用明亮飽滿、有跳躍感的聲音演唱《夏天的雷雨》,在一定程度上表現出歌曲的情緒。
(三)有節奏的朗讀謎語童謠,能夠用卡農的形式進行兩聲部的朗誦。
(四)積極參與童謠游戲,并在游戲中養成團結協作的精神,使學生體驗共同完成活動的`過程和分享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難點:
(一)采用不同的節奏變化,讀出童謠并形成不同的卡農形式。
(二)了解童謠的不同表現形式。
(三)結合生活中的各種各樣的童謠進行表演。
教學方法:情景教學法體驗與參與式教學法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圖片、教學用琴、錄音機
教學過程:
一、童謠導入
1、聽一聽 激發興趣
欣賞并表演童謠《西游記》
師:這聲音熟悉嗎?這就是童謠。這種有說有唱的,孩子們在游戲中產生的有節奏的說唱形式,就是童謠,可以說童謠是伴著我們長大的,在課間我常聽到你們唱的童謠,如:兩只小蜜蜂呀,飛在花叢中呀,飛呀飛呀……,你們還會哪些?你們說得太精彩了,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這樣有趣的童謠,你們還會哪些童謠,給大家說說(學生自由說童謠)
2、 謎語童謠《不字歌》
師:你們說的太好了,老師這里還有一個謎語童謠想考考大家,開動小腦筋猜一猜,猜出后用老師問你的節奏來回答。如:什么是雞不長毛(田雞)、什么是鵝脖不長(企鵝)、什么是牛不耕田(蝸牛)什么是馬不拉車(河馬)、什么是貓不捉鼠(熊貓)、什么是虎不上山(壁虎)……生猜出后按原節奏拍手回答。
二、歌唱童謠,并給童謠分類
師生活動:
1、 師:小小童謠真有趣,可以說來可以猜,同時還能唱出來
師:今天老師還想教同學們一首即能猜謎又能演唱的童謠,豎起小耳朵認真聽:師范唱歌曲《夏天的雷雨》第一段,生思考:歌曲里問了哪些問題?學生復述歌詞第一段,并聯系上下句猜出答案。
2、師生跟著音樂接口朗誦歌詞,師有節奏的問,生有節奏的回答,多媒體依次出示第二段歌詞。(閃電、打雷、下雨)
4、歌詞卡農。
5、學唱童謠歌曲
A、師生進行兩小結一次的接口唱(可用不同顏色標明,便于區分)如教師唱“天空 中 一閃 閃 學生演唱“什么 光發 亮”,后幾小結都是采用這樣的方法。
B、第二段交換演唱,學生先唱,教師唱后兩小節
C、嘗試跟著老師輕聲完整的演唱歌曲
D、嘗試自主得跟著錄音演唱,要求聲音明亮飽滿、有跳躍感
E、采用不同的形式演唱,如卡農節奏的輪唱。
F、給童謠起個名字。師:唱的真好,可是老師總覺得這首童謠好像少了點什么?我們來給它起個名字吧《夏日的雷雨》
二年級下冊音樂《童謠》教案 篇10
【教學目的】
本節課,著重培養學生對樂器演奏的興趣和認識簡譜的能力。
【教學重點】
對于從來沒有接觸過簡譜的學生,培養學生學會唱簡譜的能力;對于有一定簡譜基礎的學生,教會學會“二重唱”。
【教學難點】
指導學生學會唱準音的高度、時值。
【教學課時】
一課時。
一、首先,激發學生的音樂想象能力,激發學生對音樂的熱愛。
請同學們聽一聽: 5 - - -│ 5 - - -│,模仿的是什么聲音?
再聽一聽: 55 55 55 55│11 11 11 11│,模仿的是什么聲音?
再聽一聽:│5 6 5.3│5 1 5-│4.3 2 6│5 32 3-│,象征什么意思?
二、教師用口琴吹一首《火車向著韶山跑》;用笛子吹一首《洪湖水,浪打浪》,激發學生對樂器的興趣。提議每一個學生,都應該買一樣樂器。
三、音階教學
1-│2-│3-│4-│5-│6-│7-│1-│1-‖
duo ruai mi fa suo la si duo
do ruei sol ti do
堵 銳 瞇 發 縮 拉 絲夜 都
四、請同學們把音樂課本第七冊,翻到56頁,我們來學《牧童》這首樂曲。
教師用口琴、橫笛、豎笛、電子琴,演奏《牧童》。
帶領學生學習《牧童》這首樂曲。
五、結束。
附: 《音樂藝術教學概論》
一、音樂理論
藝術,是人類以情感和想象為特性,把握和反映世界的一種特殊方式。根據表現手段和方式的不同,藝術可分為表演藝術,如音樂、舞蹈;造型藝術,如繪畫、雕塑;語言藝術,如文學;和綜合藝術,如戲劇、影視。
1、節奏
節奏,是音樂術語。由音響運動的輕重緩急形成,其中節拍的強弱或長短交替出現,而合乎一定的規律。節奏是音樂的基本要素,對旋律的形成起著決定的作用。
2、旋律
3、交響曲
4、圓舞曲
二、簡譜知識
簡譜,是音樂的一種記譜方法,于十六世紀中葉,初步成型于歐洲,17-18世紀先后,經盧梭等人加工而漸趨完備。
盧梭(1712-1778),是法國啟蒙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學家,文學家。在教育觀點上,他提出“返歸自然”的口號,主張順應兒童的本性,讓他們的身心自由發展。盧梭沒有什么學歷,但他卻成為了法國十八世紀最偉大的思想家!有關盧梭對教育的`論述,請參見筆者在蘭州《新一代》96年第3期所發表的《盧梭論兒童教育》論文。
三、樂器演奏
1、口琴:簧樂器,內裝一系列小簧片,按自然音階排列, 用嘴吹吸發音。一琴只限于一調,A調和C調兩種口琴較為常用。
口琴吹奏的孔位順序,如圖所示:
5 2 1 4 3 6 5 7 1 2 3 4 5 6 1 7 3 2 5 4 1 6 3 7
吹吸吹吸吹吸吹吸吹吸吹吸吹吸吹吸吹吸吹吸吹吸吹吸
學習吹奏口琴,第一步是要學會找到"1"音。
口琴應該是初學樂器者的首選樂器,因為它價廉物美,發音又準,而一般的低檔管樂器,普遍存在定音不準的現象。學好口琴,是今后學習弦樂的基礎。
2、簫
3、笛子
笛子,管樂器。笛子吹奏的一般發音孔位,如下圖示:
吹 膜 4 3 2 1 7 6 5
孔 孔 左 左 左 右 右 右 六
食 中 無 食 中 無 指
指 指 名 指 指 名 全
指 指 按
4、打擊樂器
A、體鳴樂器。如鑼、鈸(bo)、拍板、三角鐵等。鈸,古稱“銅盤”,銅制,中部隆起,如半球狀,兩片為一副,相擊發聲。
B、膜鳴樂器。
學校上課時打鈴,有電鈴,有手搖的鈴,有敲擊的鈴。如果我們把敲擊的鈴,稱為體鳴樂器的話,如果不考慮其敲擊節奏的輕重、強弱,而只考慮間隔的時值的話,那么,學校敲鈴的節奏可設計為:
預備鈴:X - │X - │X - │X - │X - ‖
上課鈴:X XX │X XX │X XX │X XX │X XX ‖
下課鈴: XX 0 │XX 0 │XX 0 │XX 0 │XX 0 ‖
集合鈴: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
在簡譜中,“‖”表示樂曲結束。 END
【二年級下冊音樂《童謠》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音樂童謠教案04-20
音樂教案設計牧童謠08-26
童謠教案:有趣的童謠(通用7篇)05-15
中班童謠教案01-15
二年級下冊音樂教案03-26
小學二年級音樂下冊教案03-31
湘二年級下冊音樂教案10-18
童謠童畫教案09-04
二年級下冊音樂教案15篇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