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八年級的物理教案

時間:2022-11-25 08:58:31 物理教案 我要投稿

八年級的物理教案(15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么優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八年級的物理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八年級的物理教案(15篇)

八年級的物理教案1

  知識目標

  1.知道什么是光的反射現象。

  2.理解光的反射定律,能應用反射定律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

  3.知道鏡面反射和漫反射,并能用來解釋一些簡單現象。

  能力目標

  1.通過觀察分析實驗,總結得出光的反射定律,培養觀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2.通過對光的反射定律的分析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3.通過光的反射現象的解釋,培養學生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通過對光路圖的應用,逐漸培養學生空間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生動有趣的光學現象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情感。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課由我們能看到本身不發光的物體引入光的反射現象,然后轉入研究光的反射規律,通過實驗總結出光的反射定律,并指出光發生反射時光路是可逆的隨后介紹了光的兩種反射現象:鏡面反射和漫反射,同時說明我們能從不同方向看到物體正是由于漫反射的原因。本節學習的'重點是理解光的反射定律,難點是正確確定入射角、反射角及通過實驗總結出反射規律。

  教法建議

  1)研究反射規律的實驗盡可能準確,這是上好這一節課的關鍵。

  讓學生清楚的看到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的關系,對學生總結光的反射定律很重要。雖然誤差不可避免,但由于要得到定量的角度關系,這個實驗的準確度非常重要,做好這個實驗能為學生總結反射定律奠定有利的基礎。

  2)要給學生樹立空間的概念

  由于我們把光的反射定律最終落實在紙面上的光路圖,很容易造成學生的錯覺,認為光現象都是平面的,要有意識的借助立體模型或微機模擬使學生形象的認識光現象的空間感。

  3)通過實驗幫助學生對光路可逆的理解。

  4)光的反射定律的表述一定要清楚,語言要準確,要注意入射光與反射光,入射角與反射角的因果關系。

  教學設計示例

  教學重點 :

  正確確定入射角、反射角;理解光的反射定律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實驗探索反射現象的規律

  教具:畫有角度的可折疊的白色硬紙板、一面鏡子、兩個光源、一張白紙、大頭針(或牙簽)、鉛筆、直尺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問題引入

  為什么我們既能看到發光的物體又能看到不發光的物體?如在遮蔽門窗的教室內,打開電燈,我們不僅能看到發光的電燈,同時還能看到桌椅、墻壁、同學及周圍一切本身不發光的物體,這是什么原因?從而引出“反射”的概念,還可舉例我們看到月亮是因為它反射光,但它不是光源,有人說站在地球上看地球就像一個大月亮。引入反射后,可進一步引入“反射光”和“入射光”的概念,并提出問題:光線的反射遵從什么規律?引入新課教學。

  二、新課教學

  1.光的反射定律

  方法1:演示實驗總結規律,按照書67頁實驗進行教學。

  演示前,將演示器材一一展示給學生。其中,硬紙板的可折疊性及硬紙板上的刻度一定要讓學生看清楚。

  實驗中,邊演示,邊介紹名詞概念:入射點、法線、入射角、反射角。隨后板書光路圖,如圖5-2-1,并標出入射角、反射角的度數。

  通過轉動紙板F和改變入射角讓學生回答下列問題: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是否一定在同一平面?反射光和入射光線是在法線的兩側還是在法線同側?反射角的大小與入射角的大小有什么關系?

  教師引導總結得出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內;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法線的兩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方法2:探究光的反射規律(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可使用)

  向學生介紹書67頁的實驗器材,并介紹基本概念:入射點、法線、入射角、反射角。

  提出問題:一束光射向鏡面,反射光線的位置如何確定?(可提示學生從空間到平面的思路)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的位置關系如何確定?反射角的大小與入射角的大小關系如何確定?

  學生猜想并設計實驗(可超出書上所給的器材)

  實驗探索并得出結論。

  教師引導歸納出光的反射定律。

  2.光發生反射時光路可逆。

  演示:如圖5-2-2圖,A點發出的光經O點反射后到達B點,在B點再放一光源,使其發出的光射向鏡面某點如C點,調整光線BC的方向,使其與BO重合,發現其反射光線與OA重合,從而說明反射時光路可逆。

  在講完反射定律以后,可在課堂上增加以下基本練習。

  1)光線垂直射到鏡面上,入射角和反射角各等于多少?

  2)入射光與界面夾角60 °,入射角和反射角各多大?入射光線與反射光線夾角多大?

  3)反射光線跟入射光線垂直,入射角和反射角各多大?

  4)完成光路圖。(圖略,可選不同類型的題目,參考習題精選5、6、7題形式)

  3. 鏡面反射和漫反射

  方法1:教室內有陽光射入的情況下可用這種方法。

  演示:讓一束太陽光斜射到平面鏡上,調整鏡面的方向,會在墻上產生一個明亮的光斑,迎著反射光的方向看,很刺眼;用一張白紙代替鏡面,從各個方向都看不到耀眼的亮光,同時墻上也沒有明亮的光斑。提出問題:這是為什么?然后再用光路圖說明原因。講解鏡面反射和漫反射。

  方法2:從反射面入手分析

  在紙板上垂直插入幾根牙簽如圖5-2-3,引導學生想象當入射光平行射到各入射點時,反射光線的方向有什么特點?隨后將紙板隨意彎折,如圖5-2-4,這時學生會看到法線不再平行,引導學生想象當入射光平行射到各入射點時,反射光線的方向有什么特點?由此引入鏡面反射和漫反射。

  用光具盤演示:鏡面反射和漫反射現象。

八年級的物理教案2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了解現代技術中與聲有關的知識的應用。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參觀或看錄像等有關的文字、圖片、音像資料,獲得社會生活中聲的利用方面的知識。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學習,了解聲在現代技術中的應用,進一步增加對科學的熱愛。

  二、教學重點

  生活中利用聲的例子

  三、教學課時:1課時

  四、教法與學法:閱讀自學法、討論法

  五、教學過程

  學生活動

  (1)自由說出所了解的利用聲的.現象;

  (2)觀看相關的錄像;

  (3)討論對以上的應用例子怎樣歸類

  在此基礎上,老師綜合學生所舉的例子和初步的分類方法,進行總結性的講解。

  1、聲與信息

  計算:小明向較遠的高山大喊一聲,經過1.2s聽到回聲,請問:小明距離高山多遠?(當時氣溫是15℃)

  學生算出結果后,清楚回聲可以測出距離。

  (1)介紹蝙蝠采用回聲定位來確定目標的位置

  (2)介紹聲吶技術產生的背景以及現代聲吶技術的應用方面

  (3)介紹B超在醫學上的應用

  (4)超聲波測出金屬內部的傷痕

  2、聲與能量

  介紹超聲波清洗精細機械;

  超聲振動除結石。

  超聲波潔牙。

  課堂小結:

  聲可以應用在哪些方面?

  課后作業:

  完成物理時習在線相關內容

八年級的物理教案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學會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確地測量時間、距離,并求出平均速度。

  ②.加深對平均速度的理解。

  (2)過程與方法

  ①.掌握使用物理儀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

  ②.體會設計實驗、實驗操作、記錄數據、分析實驗結果的總過程。

  ③.逐步培養學生學會寫簡單的實驗報告。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實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認真仔細的科學態度和正確、實事求是記錄測量數據的嚴謹作風。

  教學過程;

  師:在上課前我們先來做一個實驗。(把銅絲作為斜面,讓滑輪滑下來)滑輪在前半程滑的快,還是后半程滑的快?生答。

  師:前半程或后半程或一樣快。要想知道哪一段滑的快,就得比較平均速度。速度又怎么知道呀?用路程除以時間,路程用刻度尺來測,時間要用表來測,那具體應測哪些物理量呀?今天我們就要用實驗的方法測出在斜坡上各路段的平均速度,從而來驗證斜坡上自由滾下的物體在前半程快還是后半程快。板書課題:平均速度的測量。

  實驗器材可從實驗臺上選取。要求同學們以組為單位,先自行設計實驗方案,畫出實驗表格,進行分組實驗,收集數據最后得出結論。請同學們拿出實驗報告,分組討論并完成實驗報告上的第4、第5項內容,時間為5分鐘。

  拿出一組同學的實驗報告在展臺上展示。

  師:很好,那么后半程的時間如何測量呢?生答。

  總結:可以用總時間減去前半程的時間。那秒表又如何使用呢?哪位同學知道呢?生答。

  總結:很好,按一下開始計時,再按一下停止計時,再按一下回零。外面的長針走一圈是30秒,長針走兩圈里面的短針走一格是一分鐘。我們會使用秒表了,下面就開始進行實驗并收集數據,把數據填在表格里。時間為10分鐘。開始:

  實驗結束把一組同學的報告展示出來。

  師:哪位同學發現他們的數據有什么問題沒有?

  很好,長度測量的結果要有準確值和估計值,他們這一組同學沒有寫出估計值。長度測量寫出估計值的同學請舉手。你們的路程測得怎么不一樣呢?生答。你們是怎么測量的呢(找學生演示他們是如何測量木板的長度的)?我們通過這個實驗就驗證了,物體從斜面上滾下來時,后半程比前半程的速度快。你們能比較出哪一組的'小車滑的快嗎?不能,有什么辦法嗎?有同學說比速度,怎么比呢?請同學們完善你們的實驗方案,算出小車在斜面運動時全程的平均速度,時間為2分鐘。

  再拿兩組實驗報告比較一下,哪一組小車滑的快。

  【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會了使用刻度尺和停表正確地測量路程、時間,并通過實驗測出了前半程后半程和全程的平均速度。

  下面請同學們思考如何測出1路公共汽車從河師大到火車站的平均速度呢?

  【作業布置】用一根米尺和一塊手表,怎樣既方便又較正確地測出從你家門口到學校門口的路程?簡要說出測量步驟。

  §2—1聲音的產生和傳播

  學習目標:1、知道聲音是由振動產生的。

  2、知道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知道聲音在不同介質的傳播

  速度不同。

  3、能分析一些常見的聲現象。

  重、難點:(重)1、學生對聲音的產生與傳播過程的探究。

  (難)2、設計探究的實驗。

  3、聲現象的分析、解釋。

  關鍵:指導學生分析實驗現象、總結結論。

  教學過程:

  導學達標:

  學生觀看第一部分錄像——各種各樣的聲音。引入課題:聲音是怎樣產生和傳播的?

  1、聲音的產生

  演示實驗:(1)、敲打音叉——音叉振動,發聲。

  (2)、握住振動的音叉,聲音馬上停止。

  (3)、放一段聲音的錄像。

  指導學生分析歸納,得出結論:

  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振動停止,發聲停止。

  (4)、擴展:錄制聲音

  2、聲音的傳播:

  (1)、得出:固體、氣體可以傳播聲音。

  (2)、實驗14頁圖1-4示:得出:真空不能傳播聲音

  指導學生分析歸納,得出結論:

  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

  固體、液體、氣體都能傳播聲音,真空不能傳聲。

  學生活動:月球上的宇航員如何交談?

  學生活動:如何證明液體可以傳聲?

  (3)、聲波:利用錄像讓學生知道什么是聲波?同水波進行對比。

  3、聲速:不同介質中的聲速是不同的。

  學生活動:(1)、看15頁的表格內容

  (2)、聲音在固體、液體、氣體中的速度誰快?

  15℃聲音在空氣中的速度為340m/s。

  學生活動:對著遠處的高山喊可以聽到回聲,為什么在教室里講話聽不回聲?

  4、回聲:聲音的反射。<0.1秒<17米

  二、小結:

  小結本節內容,明確目標,強調重、難點

  三、達標練習:

  完成物理時習在線中本節內容,因內容較多,可以留一部分作課外練習。

  四、課后活動:

  動手動腦:1、2、3題。

  教學后記:

  在課堂上對聲音的知識不能擴展太多,這只是聲音的第一節課,可降低難點。

  要測一測學生的接受情況。

八年級的物理教案4

  初二是物理學科開始學習的起始點,更是一個關鍵點,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都要從心理上重視。在如今素質教育的改革大潮中,作為實施者——教師,則更應該積極探索以適應新教材的改革,社會的需要。激勵是指激發人的動機的心理過程,通過激勵使人在某種內部或外部刺激的影響下,始終維持在一個興奮的、積極狀態之中。因此在素質教育中實施激勵性教育是勢在必行。在初二物理教學中筆者積極探索激勵性教育,發現激勵性教育在物理教學中能起非常重要的作用,激勵性教育是指:用激勵性語言、行動去觸動心靈的心理教育。其宗旨是以“情”為主體,感化或促進提高。筆者通過實踐、反復調整、修正,最后總結出以下幾個方面。包括:①啟發式教學、獎勵式授課。②層次性、漸進性提問與追問。③贊許式評價。

  一、啟發性教學、獎勵式授課:

  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45分鐘,使這45分鐘高質量高效率!

  1指導學生如何預習新章節。預習是學習好物理的起點,首先通讀全文找出重點,用紅筆將重點畫出來,并將這些重點記在預習本上。其次,尋找疑點也是預習的精華,是經過反復思考,依然尋找不到解答的知識點,將這些疑點都寫在疑點本上,并用紅筆勾畫出,作為標記,上課要注意聽。再者,將預習到的知識和后面的小試驗小制作聯系起來,如果能做,自己做一做,鍛煉自己的動手與動腦、邏輯思維、判斷能力。最后,做一下預習反饋,將本、書合上,分析這一章節講了什么,頭腦中要有一個知識網絡,并和相應的習題做一下對照,看一看自己是否能解答。(用鉛筆寫)

  2授課過程以教師起主導作用,學生起主體作用為主線,以教與學為重點,貫穿整個課堂。讓學生變被動接受和管理為主動參與,實行導向、導航、導演、引導、指導、輔導,領著學生走向知識,而不是領著知識走向學生。激發學生創造的潛能,而不是單純品嘗前人創造的成果。教學中首先注意引入方式,啟發式、實物式、對比式,或是兼而有之。講述中善于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從學生的立場和角度考慮問題。如在講蒸發時,首先將一塊濕布在黑板一側抹一下,然后對同學們講,一會兒會有什么現象發生?“干了”同學們異口同聲,繼而引出蒸發。

  二、層次性、漸進性提問與追問:

  提問的技巧對于激勵性教育來說,也是功不可沒。因為對于一個學困生,如果提問比較難或太容易,他們會覺得是在故意羞辱他。因此,提問的同時應掌握一個度。例如在學習凸透鏡成像時,首先問一個好

  學生,透鏡分為幾種?“凸透鏡、凹透鏡。再問一個學困生,“凸透鏡具有什么特點?”此時,筆者拿一個凸透鏡,放在陽光下,使陽光經透鏡聚焦于火柴或一張白紙。“聚光。”“好!你真棒!那么你再告訴老師,凹透鏡呢?它的特點正和凸透鏡相反,對嗎?”“發散。”“這節課內容只要你好好聽,你一定會。最后我要提問你幾個問題。你先記好了。”講完之后,再問他,照相機的原理是什么?要想照近景、照遠景,你該怎么辦?凸透鏡成像規律的總結自然留給了那些聽明白的同學。這樣先提問講后再回答的措施,調動了他的信心與積極性,以及對物理的興趣與愛好。

  三、贊許式評價:

  無論在哪些方面,盡量去挖掘學生們身上的優點,鼓勵他們的信心,并給以贊許式的肯定。“優點單”就是一個很好的措施,使每個學生看到了老師與身邊同學的評價,自己恍然大悟,原來自己還有這么多本事沒有發揮出來,我也能行。其中同學們對一位學習特別差、紀律特別差的學生的意見至今記憶猶新,“學習成績差,不一定代表你笨、沒有創造力。記得嗎?1千米=1000米,你不就回答對了嗎。再有,在學習簡單機械時,杠桿的支點,動力和阻力,你找的不是都比較準嗎?你紀律不好,為什么不嘗試一下換位思想呢?老師、同學相信你,你一定能克服。盼著你的捷報早日傳來。”“雖然你紀律不好,但你在運動會上為咱班贏得了榮譽。全班感謝你。假如今后,你不再搗亂了,相信你會贏得更多的掌聲。”“真的'很希望你努一把力,別給咱班拉分”……記得當時的他非常感動,原來他在老師、同學們的心中,并不是一個什么都不行、無可救藥的學生。有了自信,提高了學習的勁頭。從那以后,發現認真交作業的有他,認真回答問題的有他,問問題的有他,他進步了。記得在學完杠桿的應用,他拿來筷子、鉗子、剪刀、鑷子、指甲刀、瓶起子,然后問:“這些是不是杠桿?是什么杠桿?”“你能學以致用,理論聯系實際,真好。現在我們共同分析一下,找一下支點、動力、阻力,畫力臂。”正是這簡單的評價,贊許式的肯定使他的成績突飛猛進。

  總而言之,激勵性教育是一種心理教育,是素質教育的一方面。在實施激勵性教育的同時,時刻銘記著以師生的心理相容,心靈的互相接納為核心,時刻銘記著教師與學生的關系不再是“工頭”,不是領導,不是嚴父、不是法官,不是“上帝”,而是導師、朋友、助手和楷模。本著這個原則,激勵性教育初探又上了一個新臺階。讓激勵性教育發揮出它的價值,使億萬人的心共同為祖國的明天而跳動。

  時代在進步,在發展,作為物理教師的我們,有責任為教學的改革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此時,那么你就融入了為教育事業的改革、教育事業的發展的一個大熔爐中,通過日復一日、月復一月、年復一年的錘煉、敲擊、磨礪,反復地調整、聚焦,同步共振,一次次地提升、放大,就能產生強烈的核裂變效應,釋放出巨大的能量,放射出灼目的光華。

八年級的物理教案5

   教學目標:

  1、初步理解力的概念。

  2、知道力所產生的效果。

  3、知道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教學重點:

  力的概念

  教學難點:

  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教學用具:

  彈簧、鋼鋸條、氣球、磁鐵、磁針、大頭針、鐵塊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我們在這一章中要學習一個新的物理概念——力。力是日常生活和工農業生產中常用的一個概念,也是物理學中一個重要的概念。這一章我們就來學習有關力的一些知識。

  二、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教師:我們常常提到“力”這個字,但是在物理學中所說的力的含義要比生活中所說的力的含義狹窄、確切得多。

  人推車需要力;人把水桶提起來需要力;馬拉車需要用力。這些有力出現的實例中都伴有肌肉緊張,所以力的概念最初是由肌肉緊張而來的。但在在大量情況下,雖然沒有出現肌肉緊張的情況,仍然有力存在,因為產生了和肌肉緊張相同的效果。大家看,用吸鐵石吸引這些大頭針,盡管沒有肌肉緊張,不是也有力存在嗎?(演示)

  請大家舉出有力存在的實例。

  請大家考慮,當有力存在(或出現)時有幾個物體?

  教師:有力存在時,一定有兩個物體發生了某種作用。吸引、拉、舉等等是對這些作用的具體描繪。

  吸鐵石吸引鐵釘,吸引就是吸鐵石對鐵休的吸引力。運動員舉杠鈴,舉就是運動員對杠鈴的力。火車頭拉車箱,拉就是火車頭對車箱的力??

  上述的例子說明,有力存在時,總有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發生了作用。所以,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一組物體是施力的,另一組物體是受力的。對一個力來說,有施力物也有受力物。現在請大家指出下列各力的施力物和受力物。

  汽車對拖車的拉力;推土機對土的推力;起重機向上吊起集裝箱的力

  教師: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對力的理解應注意以下兩點。這里所說的作用指的就是力。當有力出現時,應分清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尤其是注意認清哪個物體是受力物體。

  三、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演示實驗:吸鐵石吸引大頭針。

  2、演示實驗:鐵塊吸引小磁針的一個極。

  四、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

  (1)實驗:用手將彈簧拉長。

  教師:彈簧受到拉力時變長了。

  (2)實驗:手用力使鋸條變彎曲。

  教師:氣球受到手的壓力時變扁了。這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

  2、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1)教師:足球靜止在地面上,腳踢它時給它一個力,足球受到這個力由靜止變為運動。汽車關閉了發動機后,由于汽車受到阻力,速度逐漸變小,最終停下來。可見力可以使物體運動的速度變大,也可以使運動物體的速度變小。

  (2)教師:乒乓球向我們飛來,我們揮拍打去,球的運動方向變化了,又向對方的球臺飛去。可見力還可以改變物體運動的方向。五、練習

八年級的物理教案6

  教學目標:1、知識和技能

  了解眼睛的構造,知道眼睛是怎樣看見物體的。

  了解眼鏡是怎樣矯正視力的。

  2、情感、態度、價值觀

  使學生具有眼保健意識。

  有將科學技術應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識。

  重、難點:眼鏡怎樣矯正視力。

  教學器材:近視眼鏡、遠視眼鏡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前提測評:

  1、完成光路圖:

  空氣

  F F

  水

  二、導學達標:

  引入課題: 眼睛是如何看見物體的`?為什么有的人會近視?

  進行新課:

  1、眼睛:

  (1)、眼睛的結構:圖3.4-1示

  各部分的作用…… 晶狀體:

  睫狀體:

  視網膜:

  (2)、眼睛如何看到物體:課本P63示

  總結:眼睛實際上是一個可以改變透鏡焦距(厚度)的高檔照相機

  2、近視眼與遠視眼的產生原因:

  (1)、近視眼: 晶狀體太厚,折光能力太強

  眼球前后方向太長 光線會聚在視網膜的前面

  (2)、遠視眼: 晶狀體太薄,折光能力差

  眼球前后方向太短 光線會聚在視網膜的后面

  探究:如何調整?

  3、眼鏡: (1)、近視眼鏡:讓光線發散……凹透鏡

  (2)、遠視眼鏡:讓光線會聚……凸透鏡

  4、眼鏡的度數: 度數越大,折光能力越強。

  遠視眼鏡(凸透鏡)……正數

  近視眼鏡(凹透鏡)……負數

  達標練習: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節內容。

  小 結:根據板書,總結本節內容,明確重、難點。

  課后活動:完成課本練習。

  教學后記:實物眼睛……凸透鏡 比較

  總結規律:眼睛是可調的凸透鏡

  可以播放動畫說明近視眼、遠視眼及調整方法

八年級的物理教案7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物體的沉浮條件。

  2、知道密度計、潛水艇、氣球的工作原理。

  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浮沉現象的探究,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探究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古人對浮沉條件的應用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重點】

  沉浮條件的應用及分析。

  【教學難點】

  沉浮條件的應用。

  【教學準備】

  小木塊、乒乓球、小鐵塊、牙膏皮、密度計、潛水艇模型。

  【教學方法】

  演示法、實驗法、觀察法和分析法。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課題:

  演示實驗1:將小木塊、乒乓球、小鐵塊浸沒在水中,觀察現象。

  演示實驗2:先將牙膏皮放入水中下沉,后將牙膏皮折成小盒子,漂浮在水面上。

  利用多媒體展現各種浮沉現象。

  師:對于這些現象,你們想提出什么問題?

  二、新課教學:

  (一)、實驗探究:物體的浮沉條件

  師:請根據桌面上提供的實驗器材(有蓋子的小瓶、盛水的燒杯),分組討論,設計實驗來驗證猜想。

  請兩組同學講清實驗的過程,使學生有目的地進行實驗。學生分組進行實驗并將證據填表。教師巡視,了解情況。

  教師引導學生分析:三種情況中小瓶向什么方向運動?它受哪兩個力的作用?浮力和重力的大小如何?

  學生歸納小結:

  (多媒體展示)1、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其浮沉取決于它所受到的浮力和重力的大小。

  (1)當浮力大于重力時,物體上浮;

  (2)當浮力小于重力時,物體下沉;

  (3)當浮力等于重力時,物體懸浮或漂浮。

  迷你小實驗:按教材第132頁圖7—29實驗,將蠟塊、橡皮、瓶塞、雞蛋等放入杯中,觀察它們分別位于哪一層液面上?你能說出原因嗎?能用物質的密度與液體密度的大小關系來判斷物體的浮沉嗎?

  教師引導學生總結:

  (多媒體展示)2、若物體是實心的,密度均勻且浸沒在液體中,則:

  (1)物質的密度大于液體密度時,物體上浮;

  (2)物質的密度等于液體密度時,物體懸浮;

  (3)物質的密度小于液體密度時,物體下沉。

  (二)、沉浮條件的應用:

  師:沉浮條件有哪些應用?請同學們自學教材第131—132頁的內容。

  1、密度計:

  師:請同學們說說對密度計的了解?

  演示實驗:用密度計測水、鹽水的密度。

  師:密度計在液體中處于懸浮還是漂浮狀態?浮力和重力的大小有什么關系?

  分析:F浮=G計ρ液= F浮∕ɡV排= F浮∕ɡV浸

  浸入液體中越深,排開的液體越多,液體的密度越小。

  2、鹽水選種:

  師:在農業上要提高產量,選好飽滿、結實的良種是非常重要的。鹽水選種

  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發明的一種巧妙地挑選種子的方法。如何利用鹽水來選種子?請同學們說一說。

  師:為什么干癟、蟲蛀的種子會上浮直至漂浮,而飽滿的種子則會下沉?請同學們利用浮沉條件來分析。

  3、潛水艇:

  演示實驗:利用潛水艇模型來演示潛水艇的上浮、下潛,或用課件展示潛水艇的上浮、下潛。

  師:潛水艇如何實現上浮、下潛的?請同學們利用浮沉條件來分析。

  學生歸納總結:

  潛水艇的原理:依靠改變自身重力來實現上浮、下潛的。

  4、"孔明燈"和熱氣球:

  利用浮力升空的,在氣囊中充入密度小于空氣的氣體。

  (三)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1、你煮過餃子嗎?生餃下鍋先沉入水底,煮熟后就上浮,涼了后又沉入水底,為什么?

  2、一條船從河里進入海水中,受到的浮力變化嗎?船舷上浮一些,還是下沉一些?

  3、如何測定血液的密度?

  〔新課小結〕

  經過本節課的學習,大家有什么收獲呢?請同學出來簡單地總結一下。

  (一)物體的浮沉條件:

  1、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其浮沉取決于它所受到的浮力和重力的'大小。

  (1)當浮力大于重力時,物體上浮;

  (2)當浮力小于重力時,物體下沉;

  (3)當浮力等于重力時,物體懸浮或漂浮。

  2、若物體是實心的,密度均勻且浸沒在液體中,則:

  (1)物質的密度大于液體密度時,物體上浮;

  (2)物質的密度等于液體密度時,物體懸浮;

  (3)物質的密度小于液體密度時,物體下沉。

  (二)、沉浮條件的應用:

  1、密度計的原理

  2、鹽水選種的原理

  3、潛水艇的原理

  4、"孔明燈"和熱氣球升空的原理

  三、隨堂練評

  1、一木塊漂浮在水面上靜止時,有2/5的體積露在水面外,求此木塊的密度?

  2、燒杯中有一冰塊副在水面上,假如冰全部熔化成水,那么水面將()

  A、上升B、下降C、不變D、無法判斷

  [課外作業]

  教材第134頁第1至3題

  【教學反思】教師課后完成。

八年級的物理教案8

  第一節力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認識力的作用效果。

  (2)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單位。

  (3)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圖表示力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活動和生活經驗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了解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釋有關現象

  ●教學重點

  1、力的概念和力的單位。

  2、力的三要素,用示意圖表示力。

  ●教學難點

  1、力的概念

  2、認識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然后并解釋有關現象。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讓學生描述生活中要用到力的例子(例如:提起一桶水、踢足球、推動物體等等)

  (二)講授新課

  1.力的作用效果

  學生探究活動:實驗器材:橡皮筋、彈簧、乒乓球。體會對這些器材施加力時,這些器材有什么變化?

  結合課本里的插圖,讓學生討論總結出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使物體發生形變(改變物體的形狀)

  (2)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3)力的單位:牛頓,簡稱牛,符號用N表示

  補充一些常見的例子讓學生了解力的大小:托起兩個雞蛋所用的力大約為1N,一個質量為50kg的同學對地面的壓力大約為500N。

  2.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即力的三要素)

  學生探究活動:(1)用不同大小的力去拉彈簧,觀察彈簧是否不同

  (2)用不同方向的力彈擊乒乓球,觀察乒乓球的運動是否不同

  (3)用同樣大小的力向下壓一端固定在桌面上的鋼尺,然后每次手的位置離桌面的距離都不同,觀察鋼尺的形狀改變是否不同

  引導學生從實驗總結得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都會影響到力的作用效果

  3.力的示意圖:用一根帶箭頭的線段來表示力。線段的末端畫箭頭表示力的方向;線段的長度可以表示力的大小;線段的起點或終點表示力的作用點。然后練習:畫出木塊受到的水平向右的拉力

  4.力是物體間的相互作用(物體對物體的作用),即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學生活動:

  (1)拉開彈簧時,是否感覺到彈簧也在拉自己的手?

  (2)乒乓球打在桌面上,有沒有被彈起?

  (3)觀察書本5頁圖7.1-5,能得到什么啟示?

  (4)游泳分析

  組織學生討論,引導學生歸納得出結論: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個施加力的物體,同時也是受力物體。

  讓學生列舉生活中體現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例子并進行解釋。

  強調:產生力的作用時,物體之間不一定直接接觸,并且至少要有兩個物體。

  (三)課堂小結

  1.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

  2.力的有哪三個要素?

  3.怎樣體現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四)布置作業

  書本第5頁第2、3

  第一節彈力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什么是彈力,彈力產生的條件。

  (2)了解彈簧測力計的原理。

  (3)會正確使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

  2.過程與方法

  經歷探究彈簧測力計的使用過程,然后進一步掌握使用測量工具的基本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對周圍生活中彈力應用的實例有濃厚的興趣,體會科學技術的價值。

  (2)通過對彈簧測力計使用的探究,培養學生樂于探索日常用品中的科學道理的情感,培養學生探索新器件的能力。

  (3)在實驗中養成嚴謹的科學態度。

  ●重點:彈簧測力計的使用

  ●難點:自制彈簧測力計

  ●教具:彈簧、紙條、刻度尺、木板等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日常生活中,用力壓尺子,尺子發生形變,撤去壓力后恢復原狀,把橡皮筋拉長,橡皮筋變長,松手后,橡皮筋恢復原狀。引入“彈性”概念

  二.新課教學

  (一)彈性:物體受力發生形變,不受力恢復原來形狀的'特性。然后彈性形變:能完全恢復原狀的形變。

  (二)塑性:物體受力發生形變,不受力不能恢復原來形狀的特性。

  彈簧的彈性有一定的限度,超過這個限度,物體不能恢復原狀。

  (三)彈力:物體由于發生彈性形變而產生的力。常說的壓力、支持力、拉力、推力等,然后實質就是彈力。

  彈力產生的條件:物體發生彈性形變。

  (四)彈簧測力計的制作原理:

  在彈性限度內,彈簧的伸長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實驗:自制彈簧測力計。彈簧的一端掛在木板上,另一端掛不同重力的鉤碼,分別作標記。

  提問:為什么彈簧稱的刻度是均勻的?

  (五)使用測力計時應注意的事項:

  (1)所測的力不能超出測力計的測量范圍(量程);

  (2)認清分度值;

  (3)使用前調整指針對準零刻線;

  (4)測力計測重力時不能傾斜放置。

  三.小結

  四.鞏固練習:一課一練的練習A

  五.布置作業:思考和體驗:課本P8——2、3、4

  六.教學后記:

  第三節重力

  ●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

  (1)知道重力產生的原因。(2)知道重力的方向、重心。(3)通過實驗探究,然后了解重力大小跟物體質量的關系。

  2.過程與方法

  (1)經歷探究重力大小跟什么有關的過程。(2)嘗試根據已有經驗提出科學的猜想。

  (3)體會用圖像處理實驗數據、根據圖像研究實驗結論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對重力的存在及應用有濃厚的學習興趣,主動分析日常生活中有關重力的現象。

  (2)通過對用重垂線校準的操作產生提高自己能力和應用知識的愿望。

  (3)培養學生樂于參與科學實踐的情感,在實驗中養成嚴謹的科學態度。

八年級的物理教案9

  教學目標:1、知識和技能

  了解光的折射的現象。

  了解光從空氣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質時的偏折規律。

  了解光在發生折射時,光路的可逆性。

  2、過程和方法

  通過觀察,認識折射現象。

  體驗由折射引起的錯覺。

  3、情感、態度、價值觀

  初步領略折射現象的美妙,獲得對自然現象的熱愛、親近的情感。

  重、難點:掌握光的折射規律的.內容。利用試驗、現象探究光的折射規律。

  教學器材:激光源、透鏡、水、紙、角度測量器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前提測評:

  1、影的形成、日食、月食等現象,說明光是沿 傳播的。

  2、光在傳播的過程中,如果遇到另一種介質,就會在介質表

  面發生 ,其反射角 入射角。

  二、導學達標:

  引入課題:①現象:筷子折了、圖像通過玻璃后變形了? 是什么原因?

  ②光的直線傳播……均勻介質,如果介質不均勻,光的傳播不是直線嗎?同學們猜一猜

  進行新課:

  1、試驗:一束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時,光線向哪個方向偏折?

  (先讓學生猜想:光線會往哪邊折?)

  結果:

  2、光的折射規律:

  (1)、折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個平面內。

  (2)、折射光線、入射光線分居在法線的兩側。

  (3)、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質中時,折射光線向法線偏折。

  結果:在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光從其他介質斜射入空氣中時,折射光線遠離法線偏折。

  光垂直界面射入時,傳播方向不改變。

  4、有關現象:

  (1)、池底變淺:做圖說明

  (2)、筷子彎折:做圖說明

  (3)、海市唇樓:做圖說明

  (4)、漁民刺魚:做圖說明:

  (5)、通過透明物質看物體,都是折射現象,成的都是虛像

  三、達標練習: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節內容。

  小 結:根據板書,總結本節內容,明確重、難點。

  課后活動:

  完成課本練習。

  光的折射現象在生活中的實例(200字以上)

  教學后記:

  折射的三種情況要清晰,最好能做圖。

  折射現象的解釋:教師應先示范

八年級的物理教案10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牛頓第一定律的內容

  (2)知道慣性的概念

  (3)知道二力平衡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活動體驗任何物體都具有慣性

  (2)探究摩擦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

  (3)探究二力平衡條件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活動和閱讀感受科學就在身邊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探究摩擦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

  2、認識生活中的慣性現象

  3、探究二力平衡條件

  教學難點

  1、探究摩擦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實驗結論的進一步分析

  2、對牛頓第一定律文字敘述的理解

  3、怎樣解釋慣性現象

  4、學生設計實驗探究二力平衡條件

  教學工具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牛頓第一定律

  1、提出問題

  (1)讓學生閱讀課文第34頁第1頁自然段,看圖11.5-1。

  ①討論交流:課文列舉了一類什么現象?

  自行車、列車等運動的物體,停止施加動力,還會繼續運動,但最終要停下來。

  ②根據你的生活經驗或對身邊所發生現象的觀察。類似的例子請再舉幾個?

  (2)讓學生做類似實驗:將筆盒放在課本上,在桌面上用力拉動課本。筆盒隨課本運動,停止用力看看筆盒是否還會運動?

  (3)“對運動的物體會停下來類生活中常見的現象,請你提一個相關的問題。如:運動的物體為什么會停下來?運動要靠力來維持嗎?等。

  (4)亞里士多德和伽利略對“運動的物體會停下來“的解釋。

  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認為:如果要使一物體持續運動,就必須對它施加力的作用。如果這個力被撤消,物體就會停止運動。

  科學家伽利略卻通過理想實驗,運用邏輯推理,對亞里士多德的觀點提出了質疑。伽利略認為:物體的運動并不需要力維持,運動之所以會停下來,是因為受到了摩擦阻力。

  讓學生以對亞里士多德和伽利略觀點進行評價,談自己的看法。

  對同一種現象,亞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給出了截然不同的解釋。都有其理由。到底哪個說法正確,僅僅靠思辨不能回答,讓我們自己動手、動腦來探究論證吧。

  2、實驗探究

  探究:摩擦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

  怎樣進行實驗呢?

  (1)讓學生閱讀課文第35頁探究“摩擦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先完整地看一遍實驗內容。

  (2)提出問題讓學生討論。

  ①此實驗過程中,控制哪些條件保持不變?用什么方法控制?

  (要控制小車進入水平面時的速度大小和方向保持不變,控制方法:用同一輛小車,讓小車自斜面頂端(相等的高度)從靜止開始滑下。)

  ②哪些條件需要發生變化?用什么方法來實現這種變化?

  (要改變小車在水平面上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改變方法:給水平桌面鋪上粗糙程度不同的物體(毛巾、棉布)

  ③要觀察和記錄哪些數據

  (要觀察小車從同一高度滑下后在水平面上運動狀態的變化情況,記錄小車在水平面上通過的距離)

  (3)學生分組實驗

  (4)學生交流觀察到的三種情況下小車運動變化的情況,教師引導學生分析引起變化的原因。從表格記錄中找出變化規律。

  結論:平面越光滑,小車運動的距離越遠,這說明小車受到的摩擦力越小,速度減小得越少。

  (5)進一步引導學生進行推理:如果物體不受力,速度不會減慢,它將永遠運動下去。

  3、牛頓第一定律

  (1)伽利略對類似的實驗進行了分析得出:如果表面絕對光滑,物體受到的阻力為零,速度不會減慢,將以恒定不變的速度永遠運動下去。

  (2)笛卡兒對伽利略推理結論的補充:物體如果不受力,運動方向也不會改變。

  (3)英國科學家牛頓總結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一條重要的物理規律: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時,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說明:(1)牛頓第一定律說明了物體的運動不需要靠力來維持。物體運動之所以會停下來,是由于物體受到了阻力。

  (2)對牛頓第一定律中“將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這句話的含義,我們可以理解為:物體不受力時,原來靜止的物體將永遠保持靜止狀態;原來運動的物體將永遠做勻速直線運動,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改變。

  二、慣性

  1、演示:讓學生照課文第36頁圖11.5-4所示,把4 個棋子摞起來。先猜猜:如果像圖中那樣用尺迅速打擊最下面的棋子,上面的棋子落在何處?

  提問:上面的棋子為什么不和被打飛的棋子一起飛出去呢?

  2、讓學生閱讀課文第36頁有關內容:從牛頓第一定律可以知道,一切物體都有保持原有運動狀態的特性。我們把物體保持運動狀態不變的`特性叫做慣性,牛頓第一定律也叫慣性定律。

  為了幫助學生理解,告訴學生:可以通俗地用物體有一種“習慣性”或叫“惰性”來理解“慣性”。就是說,一切物體都有一種“惰性”,這種“惰性”的表現就是不愿意改變原來的運動狀態。只要不受到外界力的作用,它就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除非有外力作用于它,才能迫使它改變原來的運動狀態。

  3、應用牛頓第一定律解釋慣性現象

  (1) 引導學生嘗試用牛頓第一定律分析演示實驗現象:上面的棋子原來的狀態(靜止),由于慣性,它要保持靜止狀態,所以落回原處。

  (2) 讓同學們談一下乘坐公交車,公交車啟動、剎車時身體的感受。

  (3) 學生看課文圖11.5-5,討論交流:為什么錘頭松了木工師傅把錘柄在凳子上撞擊幾下,錘頭就能緊緊地套在錘柄上?(錘子向凳子撞擊時,錘頭和錘柄一起向下運動,錘柄撞到凳子受到力作用,運動狀態改變而停止運動,錘頭繼續向下運動使錘柄套緊。)

  (4) 學生看課文圖11.5-5,討論交流:為什么騎車的速度太快,容易發生事例?(減速、拐彎或剎車時,騎車的人由于慣性身體會保持原來的速度向前運動,從而容易產生事故。)

  (5)讓學生閱讀課文第37頁科學世界<<汽車安全帶>>認識人們如何利用安全帶防止和減小汽車發生事故時由于慣性對駕駛員和乘客造成的傷害。

  三、二力平衡

  1、二力平衡

  (1) 提出問題:慣性定律告訴我們,物體不受力時,將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但不受力的物體是不存在的,那么為什么有些物體還會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呢?

  (2) 探究:讓學生提著書包不動。書包受重力和手對它向上的拉力,為什么書包受兩個力作用會保持靜止 ?

  在平直馬路上勻速行駛的汽車,受到牽引力和阻力。為什么水平方向汽車受兩個力作用會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討論:如果將手松開,書包將落到地上,顯然向上的拉力將使書包下落的效果抵消了。使書包不至于下落;同樣道理,汽車牽引力將阻力產生的效果,也可以說阻力將牽引力產生的效果抵消了。使汽車的速度不發生變化。

  (3)結論:一些物體雖然受力,但是這幾個力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就相當于不受力。

  如果作用在物體上的幾個力,它們作用在物體上的各個力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效果相互抵消,我們就說這幾個力相互平衡。這時的物體我們就說它處于平衡狀態。

  2、二力平衡條件

  (1)物體受兩個力作用保持平衡的情況最簡單,我們先來研究這種情況。

  問題:物體受兩個力作用一定就能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嗎?

  舉例:放在光滑斜面上的書,受重力和斜面的支持力但要沿斜面向下滑;電梯受重力和向上的拉力,起動時,速度越來越快。

  問題:如果作用在物體上的力只有兩個,且物體處于平衡狀態,這兩個力應該滿足什么樣的條件呢?

  (2)探究:①讓學生猜想在什么條件下二力平衡。(可能與作用力的大小、方向、作用位置…..有關)

  ②學生根據桌上所準備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還有若干質量相等或不等的砝碼),自己設計實驗探究二力平衡時,兩個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應該有什么關系。

  ③實驗方法:在兩邊盤子中放質量相等的砝碼,使木塊受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線上的力。木塊處于平衡(靜止)狀態。改變木塊的受力情況:

  a、改變其中一邊盤子的砝碼的質量,使木塊受到的力大小不等。

  b、將其中一邊盤子的砝碼移到另一邊使木塊受到的力方向相同。

  c、轉動木塊,使木塊受的力不在同一直線上。

  d、垂直于木塊受力方向移動木塊,使木塊受的力不在同一直線上且方向相同或不相同。

  ④各實驗小組交流設計的實驗方案,并對自己設計的方案進行修改。

  ⑤學生進行實驗。

  ⑥結論: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的兩個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線上,這兩個力就彼此平衡。

  力的平衡在日常生活中有許多實際應用,應會根據平衡狀態,找出平衡力;根據物體受力情況,判斷它是否處于平衡狀態。

  例:吊在空中重5N,靜止不動時,電線對它的拉力是多大?

  課后小結

  牛頓第一定律說明了兩個問題:

  ⑴它明確了力和運動的關系.物體的運動并不是需要力來維持,只有當物體的運動狀態發生變化,即產生加速度時,才需要力的作用.在牛頓第一定律的基礎上得出力的定性定義:力是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的作用,它使受力物體改變運動狀態.

  ⑵它提出了慣性的概念.物體之所以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是在不受力的條件下,由物體本身的特性來決定的.物體所固有的、保持原來運動狀態不變的特性叫慣性.物體不受力時所作的勻速直線運動也叫慣性運動。

  教學反思

  牛頓第一定律是學生認識的第一個力學定律,它貫穿了整個力學的學習,是一條非常重要的定律。

  本節先通過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使學生直觀地看到物體所受的阻力越少,運動得越遠,偉講述伽利略的推理作準備。然后講述伽利略的推理方法和通過推理得到的結論。牛頓最后總結出了慣性定律。通過以上活動使學生了解定律的得出是建立在許多人研究的基礎上的,指出牛頓第一定律不是直接由實驗得出的,而是用推理的方法概括出來的,給學生以科學方法論的教育。

  本節教學容量比較多,而且也比較抽象,學生不容易理解,需要結合大量的生活現象來幫助學生理解“牛一”。慣性是由“牛一”引出的,生活中的慣性例子非常多,同學們的認識比較深刻,但應用慣性來解釋實際情況還是有一定的難度,區分慣性的應用與防治還需要加強。時間比較緊,如果分為兩個課時來上,可能效果比較好。

八年級的物理教案11

  教學目標:1、理解溫度的概念。

  2、了解生活環境中常見的溫度。

  3、會用溫度計測量溫度。

  重、難點:1、設計測溫度的儀器(溫度計) 2、正確使用溫度計

  教學器材:燒杯、冷熱水、溫度計、體溫計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學達標:

  引入課題:欣賞一段有春、夏、秋、冬的影片

  問題:你知道物質有幾種狀態嗎?這些狀態如何轉化?受什么因素的影響?(學生猜想)

  教師:剛才有同學說“溫度”(熱),下面我們就來學習

  有關溫度的知識 → 溫度計

  二、 進行新課: 1、溫度:物體的冷熱程度叫做溫度。

  (1)、試驗:課本70頁試驗:圖4.4-1示

  結論:人們憑感覺判斷物體的溫度往往不可靠, 必須采取其他較好的辦法。

  (2)、探究:有什么方法可以較好的判斷出這哪杯水的溫度比較高?

  學生結論〔 …… 〕

  2、溫度計:測量溫度的儀器

  實物觀察……各種溫度計

  結構原理:利用液體的熱脹冷縮的規律制成的。

  分類:實驗室用溫度計、體溫計、寒暑表(實物、錄像觀察)

  3、攝氏溫度:字母C代表攝氏溫度 ℃是攝氏溫度的單位,讀做攝氏度;

  它是這樣規定的':把冰水混合物的溫度規定為零攝氏度,

  把標準大氣壓下沸水的溫度規定為100攝氏度,0℃到100℃分成100等份,每1份就是1℃。低于0℃用負數表示

  例:37℃讀作37攝氏度 -45℃讀做零下45攝氏度

  4、體溫計: ○1 結構、量程、分度值 ○2使用

  5、實驗用溫度計的使用:

  探究:怎樣使用?要注意些什么問題?

  總結:(1)使用前 觀察量程……所測溫度不能超過或低于量程

  認清分度值……每小格代表的數值

  (2)使用時 ①溫度計的玻璃泡全部浸入液體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壁

  ② 待溫度計的示數穩定后再讀數

  ③ 讀數時溫度計的玻璃泡繼續留在被

  測液體中,視線與溫度計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讓學生讀數,把結果寫出來)……單位

  三、達標練習:完成物理時習在線中的本節內容。

  小 結:根據板書,總結本節內容,明確重、難點。

  課后活動:

  完成物理時習在線中課堂未完成的內容。

  課本后練習。

  教學后記:

  溫度計的使用方面,按課本要求讓學生進行探究,但一定要把步驟總結并進行板書。

  可以對幾種溫度計進行對比

八年級的物理教案12

  教學目標:

  1.知道質量是物體自身的屬性,知識質量的單位有哪些,它們之間怎樣換算。

  2.了解托盤天平的結構、使用方法及使用注意點。

  3.會調節托盤天平的平衡,會對天平測量結果準確讀數。

  4.初步感受物體質量單位的大小,培養估測能力;會估測日常生活中常見物體的質量。

  教學重點:

  質量的單位和質量的測量工具。

  教學難點:

  用天平測量物體的質量。

  教學資源:一架托盤天平、一只燒杯、小冰塊、橡皮泥一塊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方法:講授法、問題教學法,輔以直觀演示和活動的教學方法。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

  找兩名同學到講臺前,讓他們同時跑向教室后面,其他同學觀察并比較誰跑的快。再讓同學們打開課本直接對照課本圖5-17、5-18說明物體的運動有快有慢,如何比較它們的快慢呢?(由此引入新課)

  二、出示目標:

  三、新授:

  1、質量的概念

  引導討論

  ⑴一根鐵釘與一枚大頭針比較有何相同之處?有何不同之外?

  ⑵大胖子同學與小瘦子同學在肢體構成上有何相同之處?有何不同之外?⑶物理課本與課桌在構成上有何相同之處和不同之外?

  討論:(1)

  相同之處:都是鐵造的

  不同之外:大小不同;形狀不同;重量不同;用途不同;所用的鐵的量不同??討論(2)

  相同之處:都是肌肉骨胳等構成

  不同之處:體重不同;體形不同;胖子比瘦子具有的物質多??

  討論(3)

  都由物質構成,但它們是不同物質構成的,物理書是紙等材料構成,桌子是木頭等材料構成,物理書要的材料的量沒有課桌要的材料的量多。

  小結:所有物體都由物質構成,一種物質能構成大小和形狀不同的物體,由于物體的形狀和用途不同組成它們的物質的多少也可能不同。

  板書:(質量: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

  2、質量的單位

  ⑴由比較長度和時間的方法去思考如何比較物體質量的多少?

  ⑵引導學生列舉熟悉的質量單位。在此基礎上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

  ⑶講解:國際單位制中質量的單位是千克符號Kg常用的單位還有克(g)、毫克(mg)和噸(t)

  板書:1t=1000kg

  1kg=1000g

  1g=1000mg

  說明:斤、兩也是質量的單位,它在我國民間使用,不是國際單位制中的'單位。⑷引導估測常見物體的質量

  一只蘋果的質量250

  你身體的質量50

  一袋方便面的質量200

  方便面里佐料的質量5

  一只雞蛋的質量50

  一頭大象的質量2。

  ⑸練習:

  (1)熟記換算關系。

  (2)進行單位換算

  一頭鯨的質量約為1.5×105Kg=______t

  一枚藥片質量約為5×10-4Kg=____mg

  3、質量的測量

  ⑴以生活經驗為基礎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質量的測量工具。

  ⑵桿秤是我國勞動人民創造的,一直沿用至今,幾乎家家都有。另外測量質量的工具還有磅秤、電子秤、天平??

  ⑶板書:實驗室用天平測量物體的質量。

  ⑷指導學生觀察托盤天平對照插圖6-1認識托盤天平的構造。

  (出示幻燈片)

  ⑸指導閱讀托盤天平使用說明書。

  ⑹演示托盤天平的正確使用。

  ⑺突出要點:

  ①在稱量質量前通過調節平衡螺母使橫梁平衡。

  ②物體要放在左盤,砝碼放在右盤。

  ③稱量質量時通過增減砝碼移動游碼使橫梁平衡。

  ④物體的質量=砝碼的質量+游碼所表示的質量

  4、探究質量是物體的物理屬性、

  ⑴要求學生正確使用天平測量自帶的橡皮泥的質量。巡視操作情況,及時糾正操作錯誤。

  ⑵指導學生借助燒杯測量冰及其化成水后的質量。

  方法:先容器質量,然后再測共同質量,共同質量減去容器質量

  等于被測對象的質量。

  說明:加熱時間長同學們可能會得出水的質量比冰的質量少要引導學生分析原因。

  ⑶總結實驗結果:

  板書:物體的質量不隨其形狀、位置、狀態的變化而改變,質量是物體的物理屬性。

  討論:楊利偉帶到太空中去的某儀器在地上和太空中質量有沒有變化?

  四、課堂小結:

  對照板書進行小結。

  五、布置作業:

  教材:

八年級的物理教案1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能描述物質的一些特性。

  2、能通過實驗探究努力建構密度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培養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獲取信息能力、數據分析及處理能力。

  3、能解釋生活中一些與密度有關的簡單物理現象。

  過程與方法:

  1、通過經歷科學探究活動收集數據,引導學生用比值法和圖象法去分析兩個變量之間的正比關系。并學習用比值來定義新的物理量。

  2、通過對實驗數據的進一步分析和比較,認識質量與體積的比值也是物質的一種特性,并由此建構密度概念,理解用密度來鑒別物質種類的可行性。

  3、通過查表和練習了解常見物質的密度并嘗試進行簡單的應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對刻度尺、天平的使用,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與協作精神。

  2、通過探究活動體驗成功的喜悅,增強對科學探究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與交流精神,感悟物理與生活的和諧關系。

  3、關注日常生活,樂于將所學的物理知識應用到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去,樂于探索自然的奧妙。

  【教學重點】

  重點是探究物體質量和體積的關系,

  【教學難點】

  難點是建構密度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

  【教學準備】

  教學演示準備:多個裝有醬油、醋、酒、自來水、鹽、糖的杯子。同體積的銅塊、鋁塊多媒體課件

  學生活動準備:天平、砝碼、刻度尺、體積成倍變化的三個物塊(木塊、鐵塊、橡皮塊)多組。

  【教學方法】

  1、情境導入,活動探究法;2、引導歸納,自主建構法;3、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教學過程】

  導入主題:

  師:我們可以從顏色,氣味等特性來直接辨別物質,有時卻很難,有沒有其它特性能夠讓我們更加有效的鑒別物質呢?

  新聞圖片放送:

  假"金元寶"騙取數十萬(多媒體展示)

  逐次出示實物或圖片:

  1、醬油、醋、酒、自來水、鹽、糖。

  2、同體積的銅塊、鋁塊

  3、同體積的銅塊、金塊(多媒體展示)

  4、體積懸殊的銅塊、金塊(多媒體展示)

  師提問與引導:

  1、你怎么辨別它們呢?

  2、讓我們先來探究一下物體的質量與體積的關系吧!

  提出問題,作出猜想

  師取大小懸殊的兩個砝碼,請學生比較他們的質量大小。

  師提問:你是怎么判斷的呢?同種物質組成的物體質量與體積可能有什么關系呢?如何探究?

  學生通過看,嘗,聞,掂,甚至咬等多種活動來辨別物質的種類。

  (說明:來自身邊的這些物體非常容易引起學生的注意,學生非常樂于參加這樣的活動,所以很快就將學生推到最佳的學習心理準備狀態。)

  制定計劃設計實驗

  師鼓勵和引導:數學中我們是如何分析兩個變量是否成正比關系的呢?

  生猜想:同種物質的物體的質量與體積可能成正比關系

  進行實驗收集證據

  師巡回指導,及時提醒

  生交流思想,商討做法,拿出方案

  實驗探究,收集數據,分析交流

  (注:全班分三大組,三人為一小組,甲組用大、中、小三個木塊進行探究,乙組用大、中、小三個鐵塊,丙組用大、中、小三個橡皮塊)

  論證猜想得出結論

  展示、分析、評價。

  發現問題建構概念

  交流成果,分析數據,得出結論:

  1、木塊的質量與它的體積是成正比關系的,其質量與體積的比值一定.(約)

  2 、鐵塊的質量與它的體積是成正比關系的,其質量與體積的比值一定.(約)

  3、橡皮塊的的質量與它的體積是成正比關系的,其質量與體積的比值一定.(約)

  引導學生思考,組織學生自習,幫助學生交流,協助學生建構。

  (注:作布白處理,給學生留足思考和自主建構的時間)

  3、建構密度概念:

  (1)同種物質的物體,其質量與體積的比值總是一個相同的量,不同物質的物體,質量與體積的比值一般不相同,所以我們可用這個比值來鑒別物質的種類,可見質量與體積的比值反映了物質的一種特性。

  (2)質量與體積的比值等于單位體積的'質量,我們把單位體積的某種物質的質量叫做密度。即密度=質量/體積。(ρ=m/V)

  (3)密度的單位是由哪兩個物理量的單位組合在一起的,每個物理量在國際單位制中的單位是什么?應該怎樣表示密度的單位。

  (4)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同種物質密度相同,不同物質密度一般不相同,所以我們可用密度來鑒別物質的種類。

  應用演練固化新知

  投影4道應用練習:

  1.通過查課本密度表可知:金的密度為______,它的物理意義是_____ 。

  2.相同體積的金塊和銅塊,_____的質量較大,這是因為______ 。

  3.10m3的大理石它的質量是多大?與多少m3的水的質量相等?

  4.小民的媽媽買了一條金項鏈,小民很想知道這條項鏈是不是純金制成的?如果小民測得這條項鏈的質量是10g,體積是0。7cm3,則這條項鏈的密度是多少g/cm3,合多少kg/m3?它是不是純金制成的呢?

  結束語

  提問與交流: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談一談你學到了什么,最大的收獲是什么,感到什么地方還有遺憾嗎?

  【板書設計】

  第三節科學探究:物質的密度

  同種物質質量和體積的比值是一定值,

  不同種物質質量和體積的比值是不同的。

  單位體積的質量反映了物質本身的一種特性

  定義:單位體積的某種物質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

  公式:

  單位:國際單位制:千克/米3

  密度常用:克/厘米3

  換算:克/厘米3=1×103千克/米3

  1。同種物質密度是一定值,反映了物質本身的一種特性。

  理解:2。反映了物質的質量與體積成正比。

  3。密度可用計算,但ρ與m、V無關。

  密度知識的應用

  1、求質量

  2、求體積

  3、鑒別物質

八年級的物理教案14

  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

  了解色散現象。知道色光的三原色是不同的。

  2、過程和方法

  探索色光的混合和顏色的混合,獲得有關的知識。

  3、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親身的體驗以及探究的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尊重客觀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通過親身的體驗與感悟,使學生獲得感性認識。

  通過探究性物理學習活動,使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提高探索的積極性。

  重、難點:

  1、 掌握光的三原色、顏料的三原色

  2、 知道決定物體顏色的因素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前提測評:

  無……前面無相關內容

  二、導學達標:

  引入課題:①我們為什么可以看見物體?……物體有光線射入我們的眼睛。

  ②學生探討:光線是如何傳播的?

  ○3平面鏡成像的原理是什么?

  ○4生活中有哪些光的折射現象?

  進行新課:

  1、光的色散現象:彩虹現象

  實驗:三棱鏡分解太陽光

  光譜:紅、橙、黃、綠、藍、靛、紫

  2、光譜中紅光偏折程度最小,紫不偏折程度最大

  3、物體的顏色:

  (1)、試驗:光的色散……說明什么問題?

  結論:白光是由各種顏色的光組成的,不同顏色的光混合后會變成其他顏色。 不同顏色的光分散的過程叫光的色散。

  (2)、顏色之迷: 不透明物體:由物體反射的色光決定。

  透明物體:由透過的色光決定。

  (3)、光的三原色:紅、綠、藍

  (4)、顏料的三原色:品紅、黃、青

  三、達標練習:完成物理時習在線中的本節內容。

  小結:根據板書,總結本節內容,明確重、難點

八年級的物理教案15

  課前分析:

  【教材分析】

  《功》是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級第十一章第一節。從內容來看這是一節典型的概念型新授課,包括兩個重要的概念:功和功率。物理概念的教學幾乎遍及每一節初中物理課。功是在學習了力的基礎知識之后描述力的另一種效果的物理量,本節綜合地應用力與運動關系等知識來展開介紹的,它既符合了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的認知規律,又保持了知識的結構性和系統性。可以說是前面所學的知識的延伸,又為學習功率、機械效率、機械能等知識的基礎,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而功的概念比較復雜、抽象,因此這一節是本章的重點和關鍵,并且功和功率的知識對人們的日常生活,生產技術和科學研究有著較大的現實意義。

  教材的編排符合,物理概念的教學的程序:包括為什么要引入這個概念;引入它有什么作用;在引入和形成概念后,進而加以鞏固和深化。教材中對兩個物理量的引入都源自生活實例,建立的過程又是通過學生觀察或是新舊知識的類比,最終又回到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加以鞏固。

  【學情分析】

  八年級學生大致在15歲左右,抽象思維還不成熟,在學習過程仍需一些感性認識作為依托,因此在教學中借助演示實驗和實例分析,加強直觀性和形象性,以便學生理解和掌握。在物理學中功與能量緊密結合,功是過程量,能量是狀態量,功是能量轉化的量度。在沒有學習能的轉化的知識的情況下,功的定義是很難下的。但學生已有一定的力學基礎知識,可以引導學生充分利用已有認知水平來構建“功”的概念。

  【教學目標】:

  按照新課標要求制定三維目標:

  1.通過分組觀察、比較、討論,知道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學會判斷力是否做功。理

  解功大小的計算公式、單位,并會用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

  2.通過自讀、思考、討論、實踐,理解功率的概念和計算公式,并會用公式進行簡單

  的計算。嘗試應用物理知識解決身邊的物理問題,體會“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

  走向社會”

  3.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和科學探究能力;培養學生團結

  協作,善于觀察和探索的習慣;樹立愛國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

  功的含義及計算,是學習功率和以后學習機械效率的基礎,功率概念及計算在中考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在實際生活中又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因此,我把利用W=FS、P=W/t進行簡單的計算作為本節的重點。

  【教學難點】

  機械功的概念非常抽象,在生活中也很少涉及,在尚未講到能的轉化概念之前功的定義是不容易清楚給出的`,所以教材中沒有對物理學名詞“功”下定義,而是利用生活實例和圖片,說明一個力作用在物體上,物體在這個力的作用下移動了一段距離,這個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做功必須同時滿足兩個必要因素,要描述這個過程力學里就說這個力做了功,引出力學里的“做功”,對學生理解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有好處。學生常常把生活中的“做工”與物理學中的做功相混淆,分不清有沒有做功,是哪個力在做功,因此,我把判斷一個力有沒有做功作為本節的難點。

  【教學方法】

  根據本節課特點,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使用身邊常見的實物進行演示,引導學生分組觀察和實例分析,拉近教學內容與生活的距離,讓學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學的真實性,感受到科學和社會、科學和日常生活的關系。綜合應用學生體驗、講授和分組討論并輔以講練結合等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效率,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充分體現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

  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通過汶川地震、新疆雪災、青海玉樹地震的實例,加入到課程過渡或練習中。讓學生感到時時處處留意,都會發現有物理,更感覺到大災面前有大愛,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母愛的偉大,讓學生學會感激,學會珍惜。努力實現既教書又育人,對學生進行情感和價值觀的教育。

  在設計理念上,主要突出“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新課程理念。注重學生全面發展,培養參與意識和探究精神,提升到培養學生的情感和價值觀;體現了學生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自主學習和教師為學生提供了自由選擇的最大空間,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實錄)】

  (教學中應了解、學習研究物理問題的方法為基礎,掌握知識為中心,培養能力為方向,緊抓重點突破難點,不丟棄情感和價值觀的教育)具體設計如下:

  1、復習提問相關知識

  師:(1)什么是力?單位是什么?(用激勵的目光環視四周,找中下游水平的學生回答)生: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單位是牛頓,簡稱:牛

  師:(2)力的三要素是什么?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生: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效果是改變物體運動的方向或改變物體的形狀。

  師:(3)重力的方向?

  生:向下。(別的同學提醒)不,豎直向下。

  2、新課的引入:(通過多媒體展示生活中,一些搬運東西的圖片)啟發學生思考

  師:它們有哪些共同特點?我們怎樣描述這個過程?(學生們邊觀察邊議論)

  生:都在用力移動物體。有力作用在物體上,效果一樣使物體改變了位置。(培養學生善于觀察生活,從生活中去尋找物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行探究)

  板書:一、力做功

  3、功的概念:

  力學中的功與力聯系緊密,功吸取了“成效”的意思。(請同學們閱讀課本P78,教師巡視,

  詢問對成效的理解情況)

  師:小聰拉箱子發生了什么效果或者成效?

  生:移動了一段距離,有了成效。(個別學生小聲議論)

  師:小明呢?生:雖然費了力,但箱子沒有動,沒有成效。

  師:重力也作用在物體上,有沒有成效呢?

  生:在重力方向上沒有移動距離,沒有成效。

  師:物理學中規定,如果物體受力且沿受力方向移動一定的距離,就說力對物體做了功。教師板書:F)(彩筆混合書寫用彩筆混合書寫是為了醒目)(s)

  4、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

  在引入功的概念后,教師引導學生從功的概念分析:物體受了力,并在力的方向上移動

  距離,那就表示力做了功。從而得出了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1,作用在物體上的力。2,物體在這個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此時學生對功理解并不透徹。這時讓學生多媒體中的生活勞動場景。(學生興趣很高,不時傳出討論聲)

  師:對物體施力有什么不同的成效?

  生:(1)小孩推石頭、搬石頭。都有力沒有移動距離,無成效不做功。

  (2)汽車剎車因慣性,有距離無力,成效不時來自力,不做功。

  (3)有力也有距離,但力的方向和通過的距離互相垂直,有成效與該力無關系,該力

  不做功。(教師欣喜,為進一步加深理解,做簡單的演示)

  教師利用學生身邊的實物進行演示并分析。(如粉筆盒,學生文具、水桶等,可以提起水桶從教室前走到后面,讓學生分組討論后判斷在什么情況下做功,什么情況下不做功,同時進行圖片展示。學生們釋然)得出力不做功的三種情況:

  ⑴不動無功:有力作用在物體上,但物體靜止不動

  ⑵不勞無功:物體靠慣性運動,雖然有距離,但沒有力作用在物體上

  ⑶勞而無功:有力作用在物體上,物體也移動了距離,但力的方向和通過的距離互相垂直(利用身邊的實例進行分析,不僅貼近生活,激發學生的興趣還使學生加深了對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的理解。邊觀察邊分析,輕輕松松突破難點)隨即讓學生進行鞏固練習:

  1、力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是和。

  2、下述情況哪些力做功:

  A.用水桶從井中打上水來

  B.手提水桶原地不動

  C.手提水桶在水平地面上前進

  D.汶川地震后一男孩推水泥板救同學但未推動

  E.新疆雪災發生后,我工程兵利用大型工程車推雪開辟生命之路

  F.踢出去的足球在地面上滾動了一段距離

  G.蘋果從樹上落下砸在巨人頭上(各小組的代表主動站出來回答,積極性非常高。這樣做能趁熱打鐵,第一時間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同時進行情感和價值觀的教育。)

  5、功的計算:

  師:同學們已知道了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現請你們猜猜:做功的大小可

  能與什么有關?

  生:(發言)大小、方向、作用點、距離??

  師:你們的猜想應怎樣得到證實?(引導復習探究的步驟)

  生:(討論后)

  師:能證實猜想是否正確,除了用實驗外,也可以采用別的方法。下面請

  同學們根據你自己猜猜,結合我們的課本,也可以參閱課外的書籍、

  網絡資源進行學習. (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學生討論后)師:物理學中規定:功等于力與物體沿力的方向移動距離的乘積。

  [板書]:二、功的計算

  1、功的計算公式:功=力×距離(說明:計算式、決定式,但不是定義式)

  2、單位:牛·米N·m焦J

  (每學習一個新的物理量,都要讓學生在腦子里形成大小的概念。)

  師:1N是手托起兩個雞蛋所用的力,1J應該是多少呢?

  生:1J就是把一個雞蛋舉高2m所做的功。(或把兩個雞蛋舉高1m)

  自讀例題后練習。

  [實戰演練]:灰太狼用20N的水平拉力,把重100N的喜羊羊拖回了1000m外的家;紅

  太狼把喜羊羊背上了10m高的狼堡;喜羊羊趁兩狼燒水的功夫,逃脫了

  并從3m高的窗戶跳了出去。

  試求:灰太狼、紅太狼、喜羊羊各做了多少功?

  (一名學生板演,其余寫在練習本上。練習題中編入熱播動畫片的主角,能激發學生參與意識,多媒體中展示三位主角的圖片,來刺激學生的視覺,

  課堂氣氛活躍。)

  6、功率:

  展示玉樹災區畫面。(學生們的表情頓時變了)

  師:20xx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縣發生了里氏7.1級特大

【八年級的物理教案】相關文章:

八年級的物理教案08-26

八年級物理教案11-09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教案08-26

八年級物理教案透鏡12-29

初中八年級物理教案12-21

八年級下冊物理教案01-31

八年級上冊物理教案12-13

初中八年級物理教案:浮力12-17

八年級的物理教案15篇11-24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九色综合九色综合色鬼| 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一区| 精品福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狠狠精品干练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国产无套乱子伦精彩是白视频| 亚洲国产欧美在线人成| 国产精品白浆在线观看免费| 破了亲妺妺的处免费视频国产| 99久热re在线精品99 6热视频|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亚洲 欧美 自拍 另类 日韩| 欧美国产激情二区三区| 无码中文字幕乱码一区| 唯美 清纯 另类 亚洲| 国产老熟女ass| 国产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初高中生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热久久无码AV|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亚洲精品| 国产老肥熟xxxx| 欧美日韩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浮力第一页草草影院| 国产六月婷婷爱在线观看| 精品国精品国产自在久国产应用| 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一区|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国自产精品手机在线观看视频| 韩国三级在线观看久| 亚洲日韩在线中文字幕综合| 国产极品美女到高潮| 国产精品亚洲成在人线| 国产六月婷婷爱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高潮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无线码在线一区观看| 国产精品 高清 尿 小便 嘘嘘| free性欧美媓妇喷水| 初尝黑人嗷嗷叫中文字幕| 高清欧美性猛交xxxx黑人猛交|